初中语文《陈涉世家》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陈涉世家》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和文章的表现手法。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陈涉世家》的内容,分析陈涉的形象。
2.教学难点:掌握文章的表现手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陈涉世家》。
这是一篇关于陈涉的传记,陈涉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起义被称为“陈涉起义”。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背景。
2.学生自主阅读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主阅读《陈涉世家》原文,注意理解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3.课堂讲解师: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
我们来看文章的开头部分,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介绍陈涉?生:作者用了倒叙的手法,先介绍了陈涉的结局,然后再叙述他的起义过程。
师:很好,这种倒叙的手法使得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我们来看陈涉的形象特点。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陈涉的形象。
生:陈涉是一位勇敢、智慧、有担当的起义领袖。
师:非常好,陈涉确实具有这些特点。
那么,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些特点呢?生:文章中描述了陈涉在起义前后的种种事迹,如他在大泽乡起义时,敢于挑战权威,领导群众反抗秦朝的暴政;在起义过程中,他善于用兵,打败了秦军,赢得了人心。
师:很好,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
我们来探讨一下文章的表现手法。
文章中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陈涉的形象?生:文章运用了对比、夸张、排比等手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对比手法体现在陈涉与其他起义领袖的对比中,突出了陈涉的英勇;夸张手法体现在对陈涉的赞美中,如“陈涉之死,天下为之哀痛”;排比手法体现在对陈涉事迹的叙述中,如“陈涉起义,天下响应,秦朝灭亡”。
4.课堂讨论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分析了《陈涉世家》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生1:陈涉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为汉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初中九年级语文陈涉世家优质教学教案(优秀4篇)《陈涉世家》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二、记忆并理解掌握文中重点的字词含义、古今用法上的一些区别、一词多义等三、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材料处理详略得当。
四、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教学设想一、教学重点是讲清大泽乡起义的原因和经过,了解人物对话的语气表达方式;教学难点是对多义词不同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文中有关迷信活动的正确认识。
二、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和课文注释,并凭借工具书疏通字词句。
在此基础上,教学中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并通过背诵,加深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方法,要会总结,积累。
四、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方法可多样}如:大家学过中国古代历史,能说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于哪个朝代,起义的领袖是谁吗?学生发言,教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由正热播的电视剧《水浒》导入也行;由成语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导入也行)二、检查预习1 《史记》是一部什么书?《史记》是汉代司马迁编写的一部史书,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穿插介绍司马迁的进步的史学观),七十“列传”。
《史记》不仅史料翔实,而且文笔流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因而鲁迅先生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强化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推行强硬政策,对农民实行残酷剥削,大大加重了税赋和劳役的征发,这些急政暴行,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农民起义一触即发。
公元前2XX年(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微宿县境)率戍卒900人揭竿而起,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
陈胜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虽只有半年,但严重地动摇了秦王朝的封建统治。
《陈涉世家》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及起义过程。
(2)学习文言文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
(3)分析陈涉的性格特点,理解其起义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探究陈涉起义的原因和过程。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陈涉英勇不屈的精神风貌,培养民族自豪感。
(2)认识到起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
(2)分析陈涉的性格特点,理解其起义的意义。
2.教学难点(1)文言文阅读方法的运用。
(2)陈涉起义与历史背景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介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陈涉起义的原因和过程。
(2)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4.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陈涉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其起义的意义。
5.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巩固知识点。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提高表达能力。
6.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效果。
3.在课堂讲解环节,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陈涉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4.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巩固了知识点,提高了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课堂小结环节较为仓促。
2.在合作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改进措施:1.优化时间安排,确保课堂小结环节的充分性。
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借助课下注释,读懂文章内容,反复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梳理本文叙事脉络,学习本文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树立远大志向和理想。
二、教学重点梳理本文叙事脉络,明确大泽乡农民起义的前因后果。
三、教学难点以情节为基础,以人物语言为突破点,分析陈涉形象。
四、教学过程(一)文本导入《史记》我过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两个“第一”叠加,产生的效应不是“1+1=2”,而是“1+1=2107”,还用问吗?今天学习的这篇的文章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二)突破标题“陈涉世家”中“陈涉”即“陈胜”,那为什么不直接用“陈胜世家”;“世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平民能进入“世家”行列?(三)梳理脉络通过观看大泽乡起义的视频,梳理本文的叙事脉络。
谋划起义→舆论造势→发动起义(四)探究形象以各个情节为基础,筛选出陈涉的语言,由此概括出陈涉的形象:洞察时局、卓越组织领导才干、志存高远、抱负非凡。
五、拓展延伸对比:《史记·陈涉世家》和《汉书·陈胜传》,功劳大VS功劳小。
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清“陈涉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
2、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个性化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待陈胜这一历史人物的态度。
3、熟读成颂,积累文言语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个性化的特点。
《陈涉世家》经典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陈涉世家》的基本内容,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陈涉世家》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陈胜、吴广起义的精神,树立敢于反抗、追求正义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1.2.1 《陈涉世家》原文阅读与解析1.2.2 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1.2.3 人物形象分析1.2.4 故事情节探讨1.2.5 学习陈胜、吴广起义的精神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陈涉世家》原文的阅读与理解2.1.2 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1.3 人物形象分析2.2 教学难点2.2.1 古文词汇、句式的理解2.2.2 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深入分析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陈涉世家》,理解课文内容3.1.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3.1.3 讲授法:教师讲解古文词汇、句式,解答学生疑问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图片和资料3.2.2 网络资源:查询相关的历史资料,丰富教学内容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课堂导入4.1.1 图片展示:陈胜、吴广起义的图片4.1.2 提问:你们对陈胜、吴广起义有什么了解?4.2 自主学习4.2.1 让学生独立阅读《陈涉世家》,理解课文内容4.2.2 学生分享:介绍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4.3 合作探讨4.3.1 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4.4 教师讲解4.4.1 讲解古文词汇、句式4.4.2 解答学生疑问4.5 课堂小结4.5.2 强调陈胜、吴广起义的精神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5.1.1 翻译《陈涉世家》原文5.1.2 写一篇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短文5.2 评价方法5.2.1 课堂表现:参与度、发言积极性5.2.2 课后作业:翻译准确性、短文质量5.2.3 小组讨论:合作精神、分析能力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6.1.1 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6.1.2 秦朝的暴政和民众起义6.2 比较分析6.2.1 与其他起义事件的对比6.2.2 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和意义6.3 文化传承6.3.1 讲解与《陈涉世家》相关的成语、典故6.3.2 探讨陈胜、吴广起义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第七章:教学策略与技巧7.1 激发兴趣7.1.1 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精彩故事7.1.2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的命运和成长7.2 启发思考7.2.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7.2.2 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成功与失败原因7.3 情感教育7.3.1 引导学生感受陈胜、吴广起义的艰辛历程7.3.2 强调正义与勇气的重要性第八章:教学实践与反思8.1 课堂实践8.1.1 课堂提问与讨论的实施情况8.1.2 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8.2 教学反思8.2.1 对教学内容的反思8.2.2 对教学方法的反思8.2.3 对教学效果的评估8.3 教学调整8.3.1 根据实践情况调整教学内容8.3.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第九章:教学资源与资料9.1 古文文献9.1.1 《史记》中的《陈涉世家》原文9.1.2 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9.2 参考书籍9.2.1 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书籍9.2.2 有关古文阅读和鉴赏的参考书籍9.3 网络资源9.3.1 历史学科网站和论坛9.3.2 与《陈涉世家》相关的博客和文章10.1.1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达成情况10.1.2 学生的学习进步和问题分析10.2 家长反馈10.2.1 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10.2.2 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评价10.3 教学改进计划10.3.2 制定下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和计划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与内容(1.1-1.3)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2.2)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3.2)四、教学过程设计(4.1-4.5)五、课后作业与评价(5.1-5.2)六、教学拓展与延伸(6.1-6.3)七、教学策略与技巧(7.1-7.3)八、教学实践与反思(8.1-8.3)九、教学资源与资料(9.1-9.3)对于每个重点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一、教学目标与内容:本环节重点关注学生对《陈涉世家》基本内容的掌握,以及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的了解。
人教版九上《陈涉世家》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陈涉世家》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掌握陈涉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影响。
3.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4.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陈涉世家》的内容,分析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词句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陈涉起义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陈涉起义的原因。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陈涉起义发生在哪个时期吗?陈涉起义的原因是什么?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词句?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3.讲解重点词句针对学生在自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
举例分析重点词句,如“揭竿为旗”、“斩木为兵”等。
4.分析陈涉起义的原因和过程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和过程。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陈涉起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5.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对比、夸张等。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陈涉世家》在写作上有哪些特色?6.小组讨论陈涉起义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你从陈涉起义中学到了什么?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著名的农民起义,如黄巾起义、李自成起义等。
四、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陈涉世家》。
2.写一篇关于陈涉起义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讲解重点词句,分析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使学生了解了陈涉起义的相关知识。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陈涉起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陈涉世家》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3.学生对历史素养的培养。
重难点补充:1.讲解重点词句教师提问:“大家刚才在阅读中有没有发现一些词句不太理解?比如‘揭竿为旗’和‘斩木为兵’这两个成语,谁知道它们的含义?”学生甲回答:“揭竿为旗,意思是指拿起竹竿当旗帜,比喻起事或起义。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精选12篇)【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详细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这段历史事件。
2、掌握本文一词多义等文言文词语,学会梳理文言文知识。
3、多方面感知陈胜这一历史人物形象。
4、初步了解有关《史记》的简要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课文一词多义等的知识梳理和对陈胜这个人物形象的客观认识。
【教学课时】拟三课时。
【教学过程】一、总体设想古文教学一般注重诵读,本文边幅较长,知识点也多,如果一味全篇诵读下去也很枯燥,不如分段一边诵读正音,一边进行知识点的教授来得简洁。
因此,本文分三段,分段落进行教学,最后完成对陈胜这一历史人物形象的`评价。
二、分析课文1、第一段:⑴诵读正音:夏()辍()怅()鸿鹄()⑵问题分析:文段很短,只描写了陈胜寥寥两句话,有何作用?明确:点出陈胜少有大志,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
⑶知识梳理:①实词解释:之怅为②翻译句子:苟富贵,无相望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一词多义:之2、第二段:⑴正音解释:闾谪戍屯度数为唱王间帛罾祠篝⑵问题分析:①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②起义前他们做了哪些准备?明确:直接原因其实就是起义的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准备:a、诈自称扶苏之兵以号召民心。
b、装神弄鬼以加强造势。
⑶知识梳理:一词多义:或王次书为以词类活用:苦目古今异义:当行往往篝火有种通假字:指──旨以──已唱──倡⑶句子翻译:①天下苦秦久矣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3、第三段:本段加强诵读后在讲解分析,因为有些字比较难读。
⑴正音解释:籍毋乘会计长吏⑵知识梳理:一词多义:故数等通假字:被──披4、概括文章文段大意和总结人物形象。
⑴文段大意:少时佣耕显大志,失期当斩谋大计。
巧施苦肉称为王,乱世时常造英雄。
⑵陈涉的人物形象总结:少有大志,有洞察力,多谋略,有胆有识,敢于反抗的奇异领导者形象。
5、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课文第二段。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优秀8篇)陈涉世家教学设计篇一《陈涉世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及起义后的主要情况。
2.理解记事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教学设想1.在熟悉课文的前提下,疏通文意。
主要利用正音、断句、范读等方法,引导学生熟悉课文;采用整体入手的方法,每一“循环”都做到完整地阅读、朗读、讲述、分析。
2.充分利用课后练习,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减轻学生负担,落实训练重点。
3.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思考题,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4.介绍阅读与课文有关的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课时安排2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①《史记》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时代的人?②《史记》的“世家”部分是记什么人的?作者为什么把陈涉列入“世家”中?③课文中记述陈涉起义的经过,同时又记了哪些有关的人物?这些人物中与陈涉关系最密切的是谁?要求:学生不看课本能简答,并能板演“吴广”、“葛婴”,字形笔画无误。
随后,引导看阅读提示和题目注解,既加深印象,又从注文“他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一部纪传体通史”一句引发求知要求,介绍《史记》。
2.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可作如下补充。
《史记》是我国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一部传记文学。
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记”(记历代帝王政绩),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二“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
书中史料翔实,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
例如课文《陈涉世家》,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推崇陈涉的历史地位和功绩。
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课文分析本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一部分。
陈涉,我国历史上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
《陈涉世家》是写陈涉的一篇传记,比较完整地叙述了陈涉起义的全部过程。
陈涉世家教案【优秀7篇】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陈涉世家教案【优秀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陈涉世家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解题,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分析课文第1段。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为残酷的封建统治所迫,充分说明了它通民反的理。
每次农民起义都沉重地打击了黑暗的封建统治,有的甚至推翻了封建王朝,是推动历史前进,促使变革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发生在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这次农民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速亡,使由秦始皇开始的而想万世统治中国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暂的15年便被刘邦的西汉政权所取代。
陈胜、吴广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动起义的,起义的经过怎样,我们学习了司马迁写的《陈涉世家》就知道了。
2.解题。
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可作如下补充。
①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史官),掌管秘籍、史料、职司记载等。
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基础。
38岁时继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
42岁时开始写作《史记》。
后由于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是上,获罪下狱,被处官刑。
为完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历时10多年,终于写成历史巨著《史记》。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不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记”(记历代帝王政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二“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15篇陈涉世家教学设计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1〖创意说明〗这是一篇叙事性很强的文言文,可通过反复地读,来疏通字词句义、理清叙事脉络、分析记事手法。
〖教学步骤〗一、诵读──疏通字词句义1、听读。
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标记不熟悉的字的读音和长句的断句。
如:读准下列字音:阳夏、辍耕、怅恨、鸿鹄、谪戍、罾、烹、篝、恚、笞、社稷……2、自读。
学生各自自由的朗读课文,辨析有关字词的词义。
如:⑴古今异义:亡、等、间、尝、往往等;⑵一词多义:次、数、书、王、为等;⑶重点虚词:之、以等;⑷通假字:谪、唱、以、被等。
3、点读。
点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评价、指导。
4、译读。
学生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翻译课文,遇有不理解的字句师生共同指正。
要求读通译顺重点句子。
如: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⑵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⑷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⑸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二、理读──理清叙事脉络1、再读课文,试将文中的故事情节用“四字词语”概括出来。
明确:“少时佣耕”→“胸怀大志”→“谪戍渔阳”→“遇雨失期”→“陈吴谋划”→“行卜念鬼” →“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激怒将尉”→“并杀二尉” →“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所向披靡”→“队伍壮大”→“陈县称王”→“应者如云”。
2、结合以上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⑴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⑵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提出了什么口号?⑶陈胜为起义作了哪些舆论准备?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⑷起义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是怎样的?三、析读──分析写作手法作者在文中很注意材料详略的安排,如写陈胜、吴广谋划,用了一百多字,而有的却只寥寥数语,如“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两场战争只用了十字。
初中语文《陈涉世家》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读熟、读懂课文,梳理起义的原因和经过,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3、从陈胜身上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理清全文思路,清楚课文是如何以事件发展的顺序来组织的。
教学难点
陈胜、吴广是怎样为起义制造舆论准备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导学
1、学生课前查资料了解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历史事实。
2、了解司马迁生平及作品。
3、完成本课预习单
课堂导学
一、结合注释,疏通课文内容。
1. 由“你了解我国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农民起义?”导入。
2. 请生简介司马迁生平及作品《史记》相关情况。
3. 学生听读课文,注意节奏、情感和生字词读音。
听后识记生字词,划分节奏。
4、学生结合注释译文,疏通课文。
5. 引导学生理解、记忆本文字词的一词多义、词性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
二、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理清全文思路,理解课文是如何以事件发展的顺序来组织的。
2. 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舆论准备、口号是什么?
3. 学过本文,你觉得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拓展延伸
1. 作者司马迁对陈胜这一历史人物持何种态度?
2. 你怎样看待陈胜、吴广起义?
四、课堂练习(用原文回答)
显示陈胜年轻时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起义制定的策略是:
起义制造舆论办法是:
起义前极具鼓舞性的语句:
五、课后作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