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总复习专题 五 电学实验一
- 格式:doc
- 大小:400.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物理中考电学实验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一、中考物理电学实验1.小敏和小英通过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她们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1)当小敏用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A1无示数、电流表A2的指针快速右偏,两灯均不发光.由此可知,她们连接的电路发生了________故障;若闭合开关S,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2)小英只改接了电路中的一根导线,电路便连接正确了,请你在图中画出她的改法.(在错接的导线上画×,然后画出正确的接线)(___________)(3)她们利用改正后的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S后,读出两块电流表的示数,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2.小红同学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1)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排除故障,用电压表在AB间测出L1两端的电压。
(3)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小明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
(4)测出AC间的电压,得出结论。
(交流与评估)(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
(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小灯泡的故障可能是L1________(填“短路”或“断路”)(3)小明用步骤3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为什么?________。
3.小明有一个电路盒,面板上有L1、L2灯各一只,两个开关S1、S2,一个电流表。
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他探究盒内的电路结构。
做了如下实验:只闭合开关S1S2S1和S2L1亮不亮亮灯的发光情况L2不亮不亮亮电流表示数I1=0.2A I2=0I3=0.5A(1)据实验情况,请你在方框内画出盒内电路的电路图______;(2)若所设计电路开关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与只闭合S1时示数相同,且L2不发光,电路出现的故障可能是_____。
电学物理实验报告电学物理实验报告引言电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电学现象和电学原理。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实验来探究电学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定律。
实验一:欧姆定律的验证实验目的: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表明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阻为常数。
实验过程:搭建电路,通过改变电阻和电压,测量电流。
实验结果:根据测得的电流和电压数据,绘制电流-电压图像,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二: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实验目的:探究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
实验原理: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为各电阻之和。
实验过程:搭建串联电路,测量各电阻的电压和电流。
实验结果:计算得到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
实验三: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实验目的:研究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
实验原理: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为各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实验过程:搭建并联电路,测量各电阻的电压和电流。
实验结果:计算得到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
实验四:电容器的充放电实验目的:研究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实验原理:电容器在充电时,电流逐渐减小,电压逐渐增大;在放电时,电流逐渐增大,电压逐渐减小。
实验过程:通过连接电容器和电源,观察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变化。
实验结果:绘制电流-时间和电压-时间图像,分析充放电过程的特点。
实验五:磁感应强度的测量实验目的:测量磁感应强度。
实验原理: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感应强度与感应电动势成正比。
实验过程:通过改变线圈的匝数和磁场的强度,测量感应电动势。
实验结果:根据测得的感应电动势和相关参数,计算得到磁感应强度。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验证了欧姆定律的正确性,探究了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研究了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测量了磁感应强度。
这些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电学原理的理解,还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总结电学物理实验是学习电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电学原理和现象。
实验一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
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1.由于串联电路只有一条路径,所以各处电流相等;2.由于电路中存在用电器,用电器会消耗电能,所以从电源正极到负极,电流会越来越小。
1.格不同的小灯泡若干;2.导线若干;3.开关1个;4.电源1个;5.电流表1个。
将不同规格的小灯泡按照下图的连接方式进入电路中进行实验;分别把电流表接入图中A、B、C三点,并测量出A、B、C三点的电流I A、I B、I C,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1.按照设计好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2.把电流表接在电路中的A点处,如下图,测量出A处的电流I A,并把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3.把电流表接在电路中的B点处,如下图,测量出B处的电流I B,并把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4.把电流表接在电路中的C点处,如下图,测量出C处的电流I C,并把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6.分析表格数据,总结出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0.10.10.120.20.20.230.30.30.3……电路在中A、B、C三点的电流相等,即I A=I B=I C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I1=I2=I3=……I n。
1.实验是有误差的,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要真是,不能随意更改数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出结论。
2.同一次实验过程中每盏小灯泡的亮度可能不同,甚至有的小灯泡不亮,但这不能说明各处电流不相等,因为各灯泡的规格不同。
3.在连接实物图的过程中,开关应该断开。
4.连接电流表时,要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5.根据估测的电流大小选择电流表的量程,若不能事先估计被测电流的大小,应该用电流表的大量程,采用“试触法”来选择电流表的量程。
6.实验过程中要更换规格不同的小灯泡,多次进行实验,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1.如下图所示是小铭“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实验电路图;(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下图中串联电路的连接,要求用电流表测量A点的电流______;(2)实验中,选择的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3)小铭在连接电路时,当他把最后一根导线接好时,小灯泡马上亮起来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4)在无法估计电路中电流大小时,应该先用电流表的大量程进行______,然后再确定电流表的量程;(5)小铭同学在测量电流的过程中,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指针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情况,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6)在测量电流的过程中,若在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指针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情况,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7)下表是小铭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其中明显错误的数据是______;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______;电流表的位置A点B点C点电流I/A0.40.42(8)小铭由上表的数据得出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是______;(写关系式)(9)实验中存在不足的地方是______。
九年级物理电学实验大全实验一:串联电阻的测量实验目的:学习如何测量串联电阻。
实验原理: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电阻值之和。
实验步骤:1.准备一块串联电阻电路板,上面有三个电阻,分别标有电阻值为2欧姆、4欧姆和6欧姆。
2.将电路板接入一个直流电源,并连接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流表。
3.调整直流电源的电压,使得电路中的电流保持恒定。
4.分别测量并记录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值。
5.通过测量得到的电流和电压值计算出电阻值,并与电路板上标注的电阻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电阻值与电路板上标注的电阻值相符。
实验二:并联电阻的测量实验目的:学习如何测量并联电阻。
实验原理: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总电阻= 1/电阻1 + 1/电阻2 + 1/电阻3。
实验步骤:1.准备一块并联电阻电路板,上面有三个电阻,分别标有电阻值为2欧姆、4欧姆和6欧姆。
2.将电路板接入一个直流电源,并连接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流表。
3.调整直流电源的电压,使得电路中的电流保持恒定。
4.分别测量并记录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值。
5.通过测量得到的电流和电压值计算出电阻值,并与电路板上标注的电阻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电阻值与电路板上标注的电阻值相符。
实验三:欧姆定律的验证实验目的: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指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阻不变。
实验步骤:1.准备一块电阻为10欧姆的电阻丝。
2.将电阻丝接入一个直流电源,并连接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流表。
3.调整直流电源的电压,记录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值。
4.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值,再次测量并记录电流和电压值。
5.将测量得到的电流和电压值进行比较,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结果:电流与电压成正比,验证了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实验四:安培定理的验证实验目的:验证安培定理,即并联电阻中电流分配的规律。
实验原理:安培定理指出,在并联电阻中,电流的分配与电阻值成反比。
实验步骤:1.准备一块并联电阻电路板,上面有两个电阻,分别标有电阻值为3欧姆和6欧姆。
电学实验探究题考前专题复习(一)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用到如下器材:电源1个,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定值电阻(5Ω、10Ω、15Ω各1只),滑动变阻器1只,开关1个,导线若干;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
(1)这个实验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其中被控制的变量是 ,滑动变阻器R2的作用是 。
下面是他们获取的一组实验数据:电压U/V 2 4 6 8 10电流I/A 0.39 0.79 1.20 1.58 2.00(2)实验中他们选用的定值电阻阻值为 Ω;(3)请在图31坐标系上画出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4)分析表中的数据或图像,你能得出的探究结论:2、如图26甲所示是小刚“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
其中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l0Ω。
滑动变阻器有A规格“l0Ω2A”、B规格“50Ω lA”可选。
(1)本实验应该选择_________规格的滑动变阻器。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_。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3)闭合开关后,小刚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有示数但都很小,且看不到小灯泡发光,其原因是______ _。
(4)当变阻器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V。
要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 向_______ (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第2题 第3题3、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R0的实验中,若被测电阻R0的阻值约为30Ω,备有:电流表一个,0﹣0.6A,0﹣3A两个量程,电压表一个,0﹣3V、0﹣15V两个量程;电源四种,电压分别为1.5V、3V、6V、15V;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为了比较准确地测出电阻R0的阻值,还需要的器材是 ;(2)请在空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3)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是 的。
(4)为了减小电表读数时的误差,要求在几次测量中,电表指针的示数大于量程的2/3,则电源应选用 V,电压表应选用 量程,电流表应选用 量程。
初中物理中考电学实验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1)一、中考物理电学实验1.小明利用铅笔芯和鳄鱼夹制作了简易调光灯,装置如图甲所示.(1)甲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改正后,闭合开关,改变鳄鱼夹M、N之间距离,发现灯泡亮度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说明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有关.(2)小明用一个LED灯替换铅笔芯,与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如图乙).闭合开关S1,发现LED灯亮而小灯泡L不亮.针对这种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小灯泡L处发生短路猜想二:LED灯电阻很大导致电路电流很小为了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将一根导线并联在图乙电路中LED灯的两端,此时LED灯,小灯泡L (填“亮”或“不亮”).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猜想一是错误的.实验二: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按图丙所示的电路对LED灯的电阻进行测量.闭合开关依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获得多组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电压(伏)电流(毫安)电阻(欧)11.412116.7 21.614114.3 31.816112.5…………实验二中,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电压表读数为 V,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逐渐向端移动(填“a”或“b”).经分析,结果支持猜想二,从而导致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填“大”或“小”),不足以支持发光.2.演绎式探究﹣﹣﹣探究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是点电荷.(1)实验发现,带电量分别为q1、q2的两个点电荷距离为r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F=k,其中k为常量,当q1和r一定时,F与q2之间的关系图象可以用他图甲中的图线来表示.(2)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同样,电荷周围也存在磁场.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产生电场力的作用.点电荷q1和q2之间的作用力实际是q1(或q2)的电场对q2(或q1)的电场力.物理学中规定: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用E表示,则E= .如图乙所示,在距离点电荷Q为r的A点放一个点电荷q,则点电荷q受到的电场力F= ,点电荷Q在A点产生的电场强度E A= .(3)如果两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它们的电场会相互叠加,形成合电场.如图丙所示,两个互成角度的电场强度E1和E2,它们合成后的电场强度E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如图丁所示,两个点电荷Q分别放在A、B两点,它们在C点产生的合电场强度为E合.请推导证明:E合=.3.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其实验思路如下∶接好电路后,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A、B、C三处,测出第一组数据;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来重复实验,并完成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灯泡(规格不同)(1)如图2是某同学连接的并联电路的局部图,某次实验中,测量完干路电流之后,某同学想测量通过L1的电流,为接入电流表,a、b、c、d四个接点中最方便的导线拆接点是________点,同时注意,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
恒定电流学生实验(五个)实验一: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来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并分析曲线的变化规律.【实验原理】在纯电阻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呈线性关系,也就是U-I曲线是条过原点的直线。
但是实际电路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U-I曲线就可能不是直线。
如图3-1所示,根据分压电路的分压作用,当滑片C由A端向B端逐渐移动时,流过小电珠(“3.8V、0.3A”或“4V、0.7A”)的电流和小电珠两端的电压,由零开始逐渐变化,分别由电流表、电压表示出其值大小,将各组I、U值描绘到U--I坐标上,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即得到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图3-1 金属物质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从而测得一段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发生相应变化。
本实验通过描绘伏安特性曲线的方法来研究钨丝灯泡在某一电压变化范围内阻值的变化,从而了解它的导电特性。
【步骤规范】实验步骤操作规范一.连接实验电路1.对电流表、电压表进行机械调零2.布列实验器材,接图3-1连接实验电路,电流表量程0.6A,电压表量程3V1.若表针不在零位,用螺丝刀旋动机械调零螺钉,使其正对。
2.电键接入电路前,处于断开位置;闭合电键前,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置于阻值最大;电线连接无“丁”字形接线。
二.读取I、U数据1.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C向另一端滑动,读取一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2.逐渐移动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在“0~3.8V”或“0~4V”范围内记录12组电压值U和相应的电流值I1.使电路中灯泡两端电压从0开始逐渐增大,可在伏特表读数每增加一个定值(如0.5V)时,读取一次电流值,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调节滑片时应注意伏特表的示数不要超过小灯泡的额定电压2.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要有估读(一般可估读到最小分度的101三.描绘图线将12组U、I值,描绘到I—U坐标上,画出I—U曲线在坐标纸上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纵轴表示电流,横轴表示电压,两坐标轴选取的标度要合理,使得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图线尽量占满坐标纸;要用平滑曲线将各数据点连接起来。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归纳电学实验是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学知识。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进行了许多电学实验,通过实验探究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观察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所进行的电学实验进行总结归纳。
一、电流实验1. 实验名称:用电流表测量不同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变化实验目的:了解电流的变化与电阻的关系,掌握电流测量的方法实验步骤和结果:依次连接两个不同的电路,测量对应位置的电流大小。
实验结果显示,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2. 实验名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布实验目的:观察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布情况实验步骤和结果:搭建一个串联电路和一个并联电路,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实验结果显示,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相同;而在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二、电压实验1. 实验名称:用伏特表测量不同电源电压实验目的:了解电源电压的大小及伏特表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和结果:依次连接不同的电源,将伏特表连接在电路上,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电源的电压大小不同,伏特表可以准确测量电压。
2. 实验名称:电压的分压和倍压实验目的:探究电阻串联和并联关系对电压的影响,并理解电压分压和倍压原理实验步骤和结果:搭建一个电路,观察并记录电压表的示数。
实验结果显示,电阻串联时,电压按照电阻比例分压;电阻并联时,电压相同且等于各支路电压之和。
三、电阻实验1. 实验名称:测量不同导体的电阻实验目的:了解不同导体的电阻大小及其特性实验步骤和结果:测量不同导体的长度和电阻,计算电阻率。
实验结果显示,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导体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2. 实验名称:串联和并联电阻对电阻大小的影响实验目的:研究串联和并联电阻对总电阻的影响实验步骤和结果:搭建不同电阻串联和并联的电路,测量总电阻。
实验结果显示,电阻串联时,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电阻并联时,总电阻等于各电阻倒数的和的倒数。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专题一、仪器使用(一)电流表1、观察电流表(1)电流表的表盘上有一个字母____,用此表测量的电流值的单位是________.(2)常用的电流表有三个接线柱.其中“-”是公用接线柱,“0.6”或“3”是“+”接线柱.当使用“-”和“0.6”接线柱时,量程为________,最小分度值为______;当使用“-”和“3”接线柱时,量程为________,最小分度值为______.2、使用方法(1)校零:检查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有偏差,进行较正;(2)串联: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使电流从标有“0.6” 或“3”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3)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端;(4)使被测电流不超出电流表量程:在已知电路中电流大小时,直接选择合适的量程;若不能判断,则先试用大量程,然后进行选择.注:“试触“时,应使用用大量程,且只能把一个接线柱接好,用另一根导线头迅速试触另一接线柱,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反应……3、读数上图中,若使用的是小量程,示数为________;若使用的是大量程,示数为________。
两次读数之比为________。
4、理解电流表本身的电阻很小,通常将电流表看成一根导线,电流表两端的电压忽略不计。
[典型例题]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做“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分组实验中,闭合开关前,他们的电流表指针均指在零刻度处. 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种情况. 请分析他们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甲同学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同学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电压表1、观察电压表(1)电压表的表盘上有一个字母____,用此表测量的电压值的单位是________.(2)常用的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其中“-”是公用接线柱,“3”或“15”是“+”接线柱.当使用“-”和“3”接线柱时,量程为________,最小分度值为______;当使用“-”和“15”接线柱时,量程为________,最小分度值为______.2、使用方法(1)校零:检查电压表的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有偏差,进行较正;(2)并联:电压表必须并联在待测电路两端,并注意使电流从标有“3” 或“15”接线柱流入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出电压表;(3)使被测电压不超出电压表量程:在已知电路中电压大小时,直接选择合适的量程;若不能判断,则先试用大量程,然后进行选择.3、读数上图中,若使用的是小量程,示数为________;若使用的是大量程,示数为________。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本文将介绍几个适用于初中生的电学实验,并详细阐述实验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实验一:串联电路中电压的测量实验原理电压是电路中电子流动产生的电势差。
在串联电路中,电源的电势差分为各个电器元件的电势差,因此在串联电路中,各个电器元件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的电压。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串联电路,包括一个电池、一个电阻、一个电压表和导线。
2.用导线将电池的正极与电阻的一端相连,再将电阻的另一端与电压表的一个引脚相连。
3.用另一根导线将电压表的另一个引脚与电池的负极相连。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电压表的测量范围,记录下电池的电压、电阻的电压和电源的电压。
测量结果如下:•电池的电压:3V•电阻的电压:2V•电源的电压:5V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原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电源的电压等于电阻的电压与电压表的电压之和,即5V = 2V + 3V。
•在串联电路中,电压是按照电阻的阻值比例分配的,电阻越大,其电压占比越大。
实验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测量实验原理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分流到各个电器元件中,但总电流等于各个电器元件的电流之和。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并联电路,包括一个电源、两个电阻和电流表。
2.用导线将电源的正极与一个电阻相连,再将这个电阻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电阻的一端相连。
3.将另一个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流表的引脚相连,最后用导线将电流表的另一个引脚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记录电流表的测量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电流表的示数:1.5A•一个电阻的电流:1A•另一个电阻的电流:0.5A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分配原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总电流等于各个电阻的电流之和,即1.5A = 1A + 0.5A。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是按照电阻的导纳比例分配的,电阻的导纳越大,其电流占比越小。
实验三:电阻的测量实验原理电阻是阻碍电流流动的元件,其单位是欧姆(Ω)。
我们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来测量电阻:电阻 = 电流 / 电压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电阻、一个电流表和一个电压表。
文峰中学2015中考复习物理专题五电学实验
1.小刚和小丽用图15所示的器材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用三节干电池串联做电源,两只小灯泡的规格不同。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验
电路。
要求:L1和L2串联,电压表
测量两灯串联后的总电压。
(2)小刚用电压表测量L1两端的电压
时,直接选用0~3V的量程,小丽说
这样不行,规范的操作方法应该
是。
(3)他们在测量L2两端的电压时,两灯突然熄灭,电压表示数变为0。
小刚用电压表检测L1两端的电压,示数为电源电压,由此判断出L1处的故障是;L2是短路还是正常的?小丽在原电路中又添加了一个电学器材,就检验出了结果,她的方法可能是。
(4)他们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得出了上图右表所示的一组数据。
为了得出串联电路电压关系的普遍规律,他们还应当。
2.荆荆和门门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时,利用一个开关、一个电流表、一个学生电源(有多个电压档位)、四个阻值不等的电阻以及
若干条导线,进行了大胆地探究。
如右图所示是他们的实验电路图。
(1)他们的猜想是:(只写一种猜想)。
[进行实验]
(2)荆荆按照电路图正确地进行实验,得到了表1中的实验数据。
荆荆
在实验中,是靠只改变而得到实验数据的:
(3)门门也按照上述同样的器材和同样的电路进行了实验,却得到了表2中的数据。
门门在实验中是靠只改变而得到实验数据的。
[分析论证]
(4)从表1、表2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是:。
3.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
导体的电阻可能与①导体的长度有关、②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③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下表所示。
(1)按照上左图所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电路,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的导体,则通过观察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应该选用编号_______两根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进行实验。
(3)分别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当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电阻跟有关。
(4)要进一步研究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就需要测量导体的电阻,小明的实验方案和操作过程均正确,两表的连接和示数如下图所示.但通过观察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过小,这样会导致实验误差,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4.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
⑴请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⑵实验中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
②上述实验中,小明用5Ω的电阻做完实验后,接下来的操作是,然后将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⑶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不小于Ω的滑动变阻器。
5.小亮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所用器材如下:
电压表(0~3V,0~15V);电流表(0~0.6A,0~3A);滑动变阻器A(0~10Ω);滑动变阻器B(0~200Ω);阻值为5Ω、1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两节干电池、开关和导线若干。
(1)①用R=5Ω的定值电阻做实验时,小亮应选用电流
表的量程是,为方便调节电流,应选用滑动变阻
器(选填“A”或“B”),接通电路前,应把滑片P移到滑动变阻器的(选填“左”或“右”)端。
②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是2.5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通过R的电流为A.要继续测量R两端电压为2V时通过的电流,应将滑片P向(选填“左”或“右”)移动,记录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
③为使结论具有普遍性,还应该换接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
④该实验结论是。
(2)完成全部实验后,小亮细看说明书,知道电压表实际上相当于一个阻值较大的电阻,0~3V 档的阻值是3000Ω,由于电压表有电阻,把它连入电路后,不可避免地要改变被测电路中的电流.本实验中,如果把滑片P移到滑动变阻器左端,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I,断开电压表,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I′,请通过计算,说明连入电压表对被测电流的影响很小。
6.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制成简易电磁铁甲、乙,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磁铁甲、乙吸引大头针的个数
__________ (填“增加”或“减少”),说明电流越__________,电磁铁
磁性越强。
(2)根据图示的情境可知,_______ (填“甲”或“乙”)
的磁性强,说明电流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电磁铁磁性越强。
(3)根据安培定则,可判断出乙铁钉的上端是电磁铁的__________极。
(4)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下端分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将导体ab 、开关、小量程电流表和蹄形磁体按如图所示的方式进行安装。
(1)小明闭合开关后进行了如下操作:
A.只让导体ab在水平方向左右运动
B.只让导体ab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
C.只让蹄形磁体在水平方向左右运动
D.只让蹄形磁体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
其中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填写字母)。
(2)如果将小量程电流表换成,可以观察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8.为进一步研究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的联系,小明利用身边的实验器材做了下面的探究:
(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开关后,
实验中,小明通过观察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
②比较实验2和3(或6和7)可知:在磁场方向一定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有关。
③比较实验可知:在导体运动方向不变时,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④小明分析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
(2)小明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实验中,设计的部分电路如图乙所示,请根据要求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电路补充完整。
要求:
①小磁针的指向满足如图所示的方向;
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段移动后,通电螺线
管的磁性减弱;
③原有导线不得更改。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