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14.77 KB
- 文档页数:39
2016-2017学年(下)广东实验中学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3小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并用2B 铅笔正确填涂自己的考号。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主观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5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6小题,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A.诓.骗k uāng骸.骨hái较量.liáng 周道如砥.dǐB.伫.立zhù迸.溅bèng气氛.fēn忍俊不禁.jīnC.狩.猎shòu顷.刻qǐng嫉.妒jì九曲.连环qǔD.叱咤.zhà胡诌.zōu煞.白shà一拍即.合j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瓜熟缔落惊慌失措蛛丝马迹波光粼粼B.随声附合锲而不舍沤心沥血一反既往C.语无伦次趋之若鹜张皇失措进退维谷D.锐不可当迫不急待销声匿迹粗制滥造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生病期间,父母对他的照顾,使他感触良多。
②语文学习没有捷径可走,语文成绩的提高也不是的,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和积累。
③《人民的名义》一经热播便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好评,陆毅出演的侯亮平更是成了的人物。
A.无所不至一蹴而就家喻户晓 B.无微不至一挥而就路人皆知C.无所不至一挥而就路人皆知 D.无微不至一蹴而就家喻户晓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可否认,无论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闻一多、朱自清,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
2018年高考(85)广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阶段测试2018年高考(85)广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阶段测试广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测试语文第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中国很早就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
中国历史上一个鲜明的规律就是,历代官员的数量呈不断扩张趋势。
明代刘体健称历代官数,汉七千八百员,唐万八千员,宋极冗至三万四千员。
到了明代,文武官员共十二万余人。
官僚系统的不断扩张,是皇权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结果。
官权是皇权的延伸,君主专制不断完善,注定官僚系统也不断延伸膨胀。
秦汉以后,中央集权不断发生强化,官员的权力被不断分割,以期官员相互制衡,弱化他们对皇权的挑战。
由此造成一官多职的现象,官僚队伍进一步扩大。
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非常单一,传统赋税又主要只有农业税一途,官员数量的不断膨胀,使得俸禄成为财政支出的第一大项。
比如西汉末年,国家赋税收入一岁为四十余万石,吏俸用其半,官员俸禄支出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
所以支付官俸成为财政第一大难题,为了节省开支,薄俸制就成为大多数时候不得已的选择。
特别是在皇权专制达于极致的明清两朝,官员薪俸之低也达到惊人的程度。
低俸制的另一个原因是皇权专制的自私短视本性。
皇权专制本身是一项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它的设计原理是千方百计保证君主的利益,损害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这其中就包括官僚阶层的利益。
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好比一个公司的老总,百官好比员工。
压低员工工资,保证自己的利润,对老板来说是一种本能的偏好。
从皇帝的视角看来,采取薄俸制和低饷制,用教育来要求百官清廉,既省心省力,又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财政经费。
传统社会的低俸制,到底低到什么程度?以明代的县令收入为例。
明代正七品县令月俸只有七石五斗。
用七石五斗粮食养活一个大家庭甚至家族,这个县令的生活只能是普通市民水平。
广东实验中学2017-2018 学年(下)高一级期末考试第Ⅰ卷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孙晓春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个人主义”通常被认为是有害的。
近年来,有一个十分流行的“精致利己主义”的概念,这个概念最早是钱理群教授提出来的,钱先生的这一说法是针对他所看到的目前高等院校的某些学生不择手段,千方百计为自己谋求利益的行为而发的。
钱先生说:“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并且认为,这种人一旦掌握了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其实,钱先生所指责的那种极端利己,利用制度的缺陷为自己谋利的情况,并不是偶然现象,也不仅仅发生在高等院校的某些大学生身上。
如果说这些就是个人主义的表现,2017 年度,我们社会中的许多现象,如腐败分子以权谋私,金融领域多有发生的造假上市,某些人利用资金与信息方面的优势在证券市场操纵股票价格以牟利的行为,某些上市公司高管不信守诺言高位套现,与钱先生所指斥的高校里发生的那些现象在本质都是相同的,这些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归咎于“个人主义”或者“利己主义”。
当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提高我们社会的公共生活质量的时候,我们需要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利己行为。
就个人与群体的关系而言,实际上存在着理解社会生活的两个向度。
一般说来,以个人为出发点来理解社会生活的是个体本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人主义”,而以群体为出发点理解社会生活的便是群体本位,我们可以名之为“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的极端表现形式是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者极其强调个人的重要性,否认人类有组织的社会生活的价值,因此也不承认国家存在的合理性。
而群体本位的极端表现形式则是“国家主义”,持国家主义观念的人们强调国家的重要性,认为个人的一切都应该从属于国家的目的。
广东省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广雅中学、东华中学、河南名校)广雅中学、东华中学、河南名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态问题的治理,形成全社会协同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逐步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生态治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
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与积极参与。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其环保认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生态治理能否顺利推进。
不可否认,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现实中人们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
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呈积极良好态势,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他人一般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对于一些“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这些都是当前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保认知不可回避的问题。
人民群众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环保事业。
但调查中发现,人们在一些行为习惯性方面,仍然表现为生态行为能力较弱的状况,个体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多与自我需求相关,虽认知面广但参与程度较低,行为跟进的广度不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环境监督的意愿不强,环保自觉性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强化人民群众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需要注意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的奖惩机制,通过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努力提高个体生态行为的主p总之,持续、有效地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形成社会协同效应,是化解生态危机的关键所在。
只有每个个体从自身做起,提升生态认知水平,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才能促进生态治理各项重要任务的完成,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语文模拟试卷(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市、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的“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
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
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
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
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
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
二是自创形态。
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
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
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
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
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
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
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
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
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
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
广东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上)高一级期末考试(必修二模块测试)语文2018年1月本试卷共四大题,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不能使用涂改工具!否则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13小题,共57分。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永和”“癸丑”都是古人记年的方式,“永和”是年号,“癸丑”是用天干地支记年,“壬戌之秋”中的“壬戌”也是用天干地支记年。
B.“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中的“孟德”是曹操的字,古人时常用“字”“号”来称呼别人,以示尊重,例如“庐陵萧君圭君玉”中的“君圭”为字,“君玉”为号。
C.“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既望”指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
中国古人用“晦”指每月农历初一,“望”指每月农历十五,“朔”指每月农历最后一天。
D.“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黄昏”“人定”均是古人表示时段的名称,夜晚共分为五个时段,按时间先后顺序,可排列为黄昏、人定、夜半、平旦、鸡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题。
(6分)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017-2018 学年(下)广东实验中学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本试卷共 8 页,分三部分,共23 小题。
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并用2B 铅笔正确填涂自己的考号。
2.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主观题答案必定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地域内的相应地址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尔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够高出指定的地域;严禁使用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5 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6 小题,共 20 分)1.以下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3分)A.颤动/ 发抖勾当 /本色当行B.凛冽/ 高出粗暴 / 恃才放旷........C.驻足/ 矗立锦幛 / 重岩叠嶂D.着落/ 焦虑咨诹 / 忘餐废寝........2. 以下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冥思联想抑扬顿挫一代天娇气壮河山B.高屋建瓴敝帚自珍坐立不安油但是生C.铸剑为犁周而覆始江河日下五彩斑斓D.绘声绘色截然不同样平白无故一反既往3.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3分)A.慈善庙会吸引众多同学参加,二楼饭堂的美食区人来人往,买卖主要靠比划。
....B.骆宾王很小就显示出他的文学天赋,一首《咏鹅》使他轩露头角。
....C.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闻名音乐大师如蚁附膻地进入中国。
....D.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4.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我没完成《节日里》的作文是因为我没安排好清明假期的原因。
B.研究人员积极探究出便利的检测方法,开发出一整套检测系统,以截止“非典”疫情的延长。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测试广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测试广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测试一、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参差(cī) 差(chaī)遣歃(shà)血为盟力能扛(ánɡ)鼎 B.霁(ì)月对峙(zhì) 汗流浃(iā)背济(ǐ)济一堂c.场(chánɡ)院提供(ɡōnɡ) 畏葸(xǐ)不前怙恶不悛(ùn) D.纰(pī)漏毗(pí)邻载(zài)歌载舞虚与委蛇(shé)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A.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某单位做出副科级以上干部重考驾驶证的决定,这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
(名不副实) B.“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
(直言不讳) c.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
(画蛇添足) D.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既给下乡知识青年提供了求学上进的机会,也使许多农家子弟有了“鲤鱼跳龙门”的希望。
(脱胎换骨)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没有卖不掉的房子,只有卖不掉的房价。
”尹伯成表示,全国房价总体上应该下降15%~20%左右才是一个合理的区间,才能调动消费需求的回升。
B.之前发生的“苏丹红”、“结石宝宝”、“P”等食品安全事对广大市民是非常熟悉的,而近日发生的广州“瘦肉精”中毒事又使市民忧心忡忡,大家再一次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食品安全法上。
c.世界上第一艘大型专业医院船“866岱岛”号日前已交付使用,该船的使用结束了中国海军没有大型制式医院船的历史。
D.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 页, 18 小题,满分150 分。
考试用时150 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古代建筑的价值建筑的价值是由建筑所拥有的功能决定的。
中国古代建筑的个体形态多比较简单而单调,因此在物质功能上有比较大的适应性和通用性。
合院式的住所也能够用作佛寺,紫禁城的宫殿既能够用作朝政,也能够念书、居住和从事宗教活动。
精神功能的适应性没有物质功能那么大。
宫殿表现的是封建帝王的庄严和王朝的势力,文人园林表现的是追求自然精致与淡泊,寺庙表现的是宗教的神奇与神圣,住所要求的是安静与私密等等。
这些不同的精神要求不只在建筑的整体格局,环境的设计,建筑的形象上表现出来,并且还应用建筑的装修、色彩等手段加以衬着与深入,所以才出现了紫禁城与苏州园林不同的环境与色彩办理,才出现了紫禁城建筑上大量的龙纹装修。
但是这些精神,这些意识形态的内容,表此刻建筑却和绘画、雕塑艺术不相同,其特点是比较抽象,比较抽象。
比如庄严、崇敬、娴静、精致、神奇等等,只好应用环境与建筑表现出一种氛围,只管也借取于装修,包含应用雕塑、绘画等手段,尽可能使这类表现详细化,但整体讲,还不行能像古代绘画、雕琢那样详细而明亮。
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进而使建筑的精神功能也比较能够长时间地起作用。
清王朝能够通盘接受明王朝的紫禁城,从整体布局到装修都不用改正。
北京的北海琼华岛,自元朝经营以来,明清两朝能够向来持续经营和不停充分,但从内容到形式都不会改变。
这类持续,不只反应了在中国长远的封建制度下,历代王朝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上的同一,同时也反应出建筑在精神功能上的特别性。
最集中表现封建帝王势力的紫禁城,当封建王朝被颠覆,此刻千百万人涌进旅行时,还能感觉到这类雄伟与庄严的氛围,却已经失掉了本来那种威慑的力量。
广东省东莞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中国史学原本注重图像.先秦时期的《山海经》记录了很多地理、物产、民俗、宗教、山川鸟兽等内容,本来也有图像,只是在流传的过程中日渐遗失,最终只剩下文字。
中国史学,素有“左图右史”的传统。
宋代的郑樵在《图谱略》中说:“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当然,图像不仅指平面的图画,凡是在平面或是空间构成图形、实体的物体都可以称之为图像。
宋以后,文字气场越来越大,在表现思想方面的长处凸显,与此同时,由于传播相对困难、表意欠缺深度和准确性,图像的重要性日渐式微.这之后,出现过一个可以重拾图像地位的机会,那就是形成于北宋、发达于清朝后期的金石学.金石学是以器物上的铭文和石刻碑碣上的碑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但它的缺憾在于,没有将器物本身的造型,位置等作为历史资料或者思想观念的表述来看待。
虽然从某种角度来讲,书法也是一种图像,但远远不够,毕竟那些古代的铜器、石刻,包含了丰富的图像和历史文化信息.与传统史学不同,国内现代史学始于20世纪初,可以梁启超《新史学》的问世作为标志。
梁启超强调史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并推崇史料的价值.王国维、陈寅恪等国学大师呼吁重视甲骨文献、简牍文书等地下史料。
此外还发现了一批档案文献,包括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经卷及“八千麻袋”的清宫大内档案等,都将史料利用及史学研究往前推了一大步。
虽然在迭出的新史料中,文学大家们也对图像流露过浓厚的兴趣,但图像在史料中的地位并未发生突破性变化。
郑振铎就批评过“轻图像而重文字”的习惯。
即便这样,郑氏所编写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也免不了只是个“插图本”。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历史研究有了较为宽松的叙述研究环境,图像和历史的交流融合渐趋深入.时下,伴随着图像证史渐成风气,图像作为历史留存的证据,逐步得到史学界的回应,以图像为研究对象的“图像史学”呼之欲出。
广东实验中学2017-2018届高三阶段考试(一)语文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虔.诚/乾.坤贬谪./嫡.系攒.钱/人头攒.动B.储.存/贮.藏饯.别/栈.道勾.当/勾.心斗角C.证券./眷.恋馈.赠/匮.乏划.算/整齐划.一D.悭.吝/信笺.鞭笞./怠.惰着.实/着.手成春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素,仅以‚有问题上级会查‛来回应,这是对公众监督权的极大轻视。
A.打肿脸充胖子B.筹措C.不赞一词D.不以为意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央电视台2017-2018年春晚导演组,把多家地方电视台选送的歌手和节目加以重新组合润色,再进行选拔,这是开门办春晚的又一次创新。
B.广东是人口流入大省,目前的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求,所以异地高考方案在实施初期难以做到一步到位。
C.在一些市场垄断的领域里,消费者强弱不一的维权意识,将会使他们应有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受到严重限制,甚至于完全不能享受。
D.‚岭南四大园林‛之一的余荫山房以布局精细著称,是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为表达对先祖的感恩,取‚余荫‛作为园名。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传统美学理论所争论的问题之一,是画人容易还是画鬼容易。
问题虽是从绘画方面提出的,其他艺术何尝不存在神与形的矛盾。
艺术中的鬼虽是想象的产物,但虚构的依据仍然是人。
这种虚中有实、富有真实感的形象,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①神鬼虽是一种依靠想象和幻想而虚构出来的形象,但它的根据仍然离不开对人和鸟兽的具体特征的观察、体验、改造与综合②而神与形的矛盾,在创作上往往形成了再现与表现的矛盾③这一争论在今天看来不仅仍然具有学术意义,而且仍然具有现实意义④它和‚照着葫芦画瓢‛的再现方法有根本性的差别⑤不论是描画印象中的人还是描画想象中的人或鬼,审美感受的深浅对于创作构思的得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A.③②⑤①④ B.③⑤④②① C.⑤①③②④ D.⑤②③①④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
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
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
从攻江州,州城守备甚固。
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
永忠乘飞舸追且射,汉卒多死伤。
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
又邀击①之泾江口,友谅死。
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
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充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
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
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
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
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
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
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
黎明,蜀人始觉。
永忠会将士舁舟出江者,上下夹攻,大破之。
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
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
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
俟和至,乃受降。
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
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
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注】①邀击:拦击,截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 薄:迫近B .数.其残暴斩之 数:列举C .次.铜锣峡 次:停留 D .永忠与相比.比:匹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桥傅于.城,遂克之 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 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复旋绕而.出 民怀其惠,为.之立祠 故止封侯而.不公 及杨宪为.相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B .C .D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当时他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很大的功勋,受到明太祖的称赞。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每次回到京都以后,都受到了明太祖的接见和嘉奖。
C.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D.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8.断句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限6处。
(3分)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选自《孙子兵法虚实篇》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3分)②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
(4分)(2)从文章中找出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两个事例(可以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阮郎归欧阳修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
(1)首句点明时已‚春半‛,上阕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3分)(2)结合下阕简要分析末句‚画堂双燕栖‛所蕴含的情感。
(4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克己复礼为仁。
,。
(《论语》)(2),池鱼思故渊。
,守拙归园田。
(陶潜《归园田居》)(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4)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科学的非科学功能吴以义①如果我问一位学生,任何一位,科学之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大概都会得到一种颇为不屑的微笑。
出于对我的无知和年龄的怜悯,他们大概会给我稍作解释: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们须臾不可或缺的手机电脑,我们吃的抗菌素和害虫吃的农药,都是科学给我们生活带来幸福的显例。
但是如果我反驳说你的例子都是技术成果,而你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似乎在历史上和在定义上都缺乏根据,就像亚里士多德说的,这是把每一个女人都叫妈妈,你的自以为是的信心可能会稍许减退。
让我们来作一个稍微细致一些的考察。
②从历史上说,现代科学起源于16到18世纪初的科学革命,日心说的确立常被用来标志这一历史进程。
这一大家都说是很伟大的事究竟有什么伟大呢?平心而论,是太阳绕地球转还是地球绕太阳转对我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福尔摩斯就不知道谁绕谁转,不仍旧是比苏格兰场①高明不知多少的大侦探吗?③至于技术的发明,倒是给社会带来了可以看得见的好处。
但是常常被用来标记产业革命的蒸汽机,它的发明和当时的科学其实并没有明显的关系。
事实上,关于热机的理论研究,还要再过六七十年才出现。
④如果我们把科学定义为对自然的理解,而技术是对自然的利用,那么我们会看到,在历史上,这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独立地发展的,这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粗略地说,直到一两百年前才真正出现。
而且所谓的‚密切联系‛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还需要另外的细致说明。
说实在的,给我们带来留声机、电灯泡的爱迪生到底能不能解麦克斯韦方程式,我们还真的说不上来呢。
⑤那么,科学到底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呢?科学帮助我们理解,帮助我们构建我们厕身其间的宇宙的图景,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
它的成果,尤其是在其发展的初期,并不常常导致直接的物质利益。
但是我们人之作为人,应当也不止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如果仅仅满足于饱食、暖衣、逸居,于禽兽亦不远。
⑥我们想要了解、进而理解我们厕身其间的环境。
在这种对理解的追求中,我们发展了后来被称为科学方法的认识模式,从观察到假说,到推理,到验证。
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到牛顿力学再到这一图景的最终确立,我们证明了我们的理性有能力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而理性的最终权威也由是确立。
正是科学发展了现代思维方式:一种从现象出发,以理性为指导的思维方式;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在以后的两三百年中,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屡战屡胜,屡试不爽。
科学为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认识模式,作为科学革命在科学领域之外的一个直接后续事件,启蒙运动把人类的认识水准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⑦国人对科学和技术的认识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1642年伽利略死牛顿生,正值科学发展之初,崇祯皇帝正和李自成酣战中原,没人在乎地球绕太阳转还是太阳绕地球转;到了1879年麦克斯韦死爱因斯坦生,同治光绪时期的士人看见的是洋人的坚船利炮,是已经充分发展起来了的技术。
和深藏不露的科学精神恰成对比的技术,这种物化了的力量,所向披靡,而国人穷于应付。
作为技术的基础和前导的、与之密切结合的科学,对于未经准备的中国知识界来说,竟成了一种无法理解、无法消化的外在。
即使像郭嵩涛、严复这样的先进分子,对于科学的这一层意义,尚觉隔膜,遑论当时仍把洋人视为异类的一般读书人了。
⑧我们可以在狭义上谈论科学,这是一种知识,这是一个体系——本文标题中的第二个‚科学‛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