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A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公开课教学设计景阳冈2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
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____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
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二、班级情况分析三、教学要求及策略(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二)识字、写字教学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____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
教学中,老师要指导学生注意笔顺,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
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鼓励学生勤查字词典,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独立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阅读教学1、精读课文的教学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默读要求,默读重点是加快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训练。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本册教材每个专题都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需要重点学习的有三个:“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文章的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教师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精读课文,还要注意抓关键词句。
不仅要关注教材后相关练习,还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可以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2、略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的教学,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是只要“粗知文章大意”,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景阳冈教案设计优秀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该章节详细描述了《水浒传》中经典的一段,讲述了武松在景阳冈打虎的故事。
内容包括对课文原文的阅读理解、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对人物性格的探讨以及相关的语言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2. 分析武松的形象,学习其勇敢、智慧、正义的品质。
3.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如武松性格的分析、故事寓意的挖掘。
教学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以及故事的阅读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老虎的自然图片,引发学生对野生动物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主题——武松打虎的故事。
2. 阅读引导: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武松的形象特点。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解释难点词汇和句型。
a. 武松的勇敢和智慧b. 故事情节的转折和寓意c. 词汇和句型的学习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句,讲解语法结构和用法。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武松打虎的意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景阳冈》2. 武松形象特点:勇敢、智慧、正义3. 关键词汇和句型4. 故事情节简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武松打虎的短文。
2. 答案示例:以武松的视角,描述他如何勇敢、智慧地打败老虎,并表达他的正义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较为深入,但对武松性格的分析仍有待提高,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其他经典篇章,如《林冲雪夜上梁山》、《宋江怒杀阎婆惜》等,进一步了解古代英雄人物,提高阅读兴趣。
17.景阳冈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2.体会武松豪放、倔犟、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体会打虎场面的精彩。
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4.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弄清喝酒与打虎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体会武松豪放、倔犟、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感受打虎场面的精彩。
教学难点体会武松的性格,弄清喝酒与打虎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武松打虎的录像、武松打虎的相关资料、《好汉歌》。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好汉歌》,说说你在哪里听到过这首歌?2.你对《水浒传》有多少了解?一百零八个好汉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3.打虎英雄是谁?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二、补充时代背景和作者《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
《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
武松绰号行者。
三、初读课文1.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习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把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共同解决。
请勿自误:不要害了自己。
误,耽误,妨害。
印信:印章。
榜文:古代指文告,类似于现在的布告。
筛:斟。
筛酒,即斟酒、倒酒。
4.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再读课文1.布置思考题:(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武松打虎的?(2)根据这个顺序应该怎样给文章分段?(3)给文章列出小标题。
2.交流自学情况(略)。
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一件什么事?二、学习“吃酒”部分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武松与店家的谈话中提到了哪两个事物?(酒和虎)2.自由默读课文思考:武松和店家对酒和虎各执什么观点?根据你的判断,谁的说法可靠?为什么?3.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6《景阳冈》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景阳冈》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因此本课在设计第二课时教学时,着重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并对阅读名著的方法进行渗透,让学生在学演故事的过程中,直观感受名著的语言魅力,体会武松的打虎英雄形象。
【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2.能对武松作出简单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3.借助资料及影视剧,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难点】能对武松作出简单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忆英雄回顾上节课所学我们知道课文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写了(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其中最精彩的就是——打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奔赴景阳冈,感受英雄打虎的精彩场面!二、聚焦打虎,识英雄(一)梳理打虎过程默读课文6、7自然段,圈画描写武松和老虎动作的相关语句,借助提示,补全内容。
步骤老虎武松第一回合:躲闪第二回合:第三回合:第四回合:第五回合:棒打死学习提示:1.圈画批注,完成表格;2.展学时,1人读课文,2人尝试表演动作;3.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二)全班交流汇报1.第一回合:躲闪(1)借助图片,1组同学展示演绎老虎:跳、扑、掀、剪武松:闪、闪、躲、闪互动交流:面对老虎的猛烈进攻,武松为什么只是一再躲闪。
师:武松通过这一回合的观察发现: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景阳冈》语文教案
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景阳冈》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
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
(板书:20、景阳冈)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知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
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小黑板出示)
⑴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局部多读几遍。
⑵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⑶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⑴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⑵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12景阳冈参考二_六年级语文教案12*景阳冈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生字:晌、恰、岂、误、梁、哮、酥。
2.新词:晌午、恰当、岂不、请勿自误、脊梁、咆哮、酥软。
3.理解重点句、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4.训练学生思考能力、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对武松的英雄形象有进一步的认识,教育学生做不畏强暴,勇敢的人。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课文第一段与第三段细致描写了武松在酒店喝酒和打虎的情形,突出了武松豪放、无畏、倔强的性格,是文章的重点,作者在“喝酒”和“打虎”两件事上是如何抓住要点详细叙述的也是文章的重点。
(二)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文言词语是文章的难点,体会“喝酒”、“打虎”两件事如何详细叙述的也是难点。
(三)解决办法:采用教学时先从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借助文言注释、字典解决重难点。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一)回答课文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句。
(二)观察挂图,发挥想象表述练习。
(三)听录音,复述故事。
(四)前后位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l.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朗读训练。
(二)整体感知《景阳冈》是古典小说《水浒传》的节选,成功地塑造了英雄人物武松的形象。
文章半白话半文言,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三)目标完成过程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1)正音:晌(sh3ng)午咆哮(xi4o)请勿自误(w))脊梁(li2ng)(2)解词: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
如何:为什么。
过往:来来往往。
平生:一生。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耽误了自己。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同学们都知道有个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武松)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景阳冈》是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这个单元共4篇课文,分别节选自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本单元第一篇课文《草船借箭》是翻译成了现代文呈现的。
《景阳冈》则是选用的名著原文,它选自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好房、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选作课文时有一些删节。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背景,解决了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条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欣赏作者打虎描写中用词的精妙,从打虎描写中体会武松的特点。
遇到不懂的词语,能猜测大致意思。
能对武松作出简单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重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过程,并从中体会武松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能从打虎的描写中体会武松的特点,并能对武松作出简单的评价,说明理由。
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内容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武松“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经过。
在这四个部分中,哪一部分是孩子们平时听得最多的?(武松打虎部分)二、分析武松打虎部分。
(一)默读第6、7自然段“打虎”部分,思考:1、老虎是怎样攻击武松的?后来武松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反击打死老虎的?(老虎攻击武松是扑、掀、剪,武松则是闪,躲、闪。
武松一步步反击:棒劈——老虎没被劈到,脚踢——老虎扒个土炕,拳打——老虎像锦布袋,棒打——老虎气都没了。
)2、帮助理解难理解的语句:“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3、打虎过程中,武松身上有怎样的.特点?(武艺高强、伸手敏捷,有勇有谋。
)4、思考:如果让你复述武松打虎的经过,你怎样讲述能更吸引观众?(抓住文中精彩的动词讲述,讲述时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5、学生练习讲述武松打虎的片段三、分析武松是不是真的很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景阳冈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课题6.景阳冈第2课时课型精读课教材分析《景阳冈》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武松的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学情分析学生聪明活泼,乐观好动,善于学习,乐于思考。
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但不足的地方就是学习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
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平时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不能很好的独立阅读课文,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体会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美。
语言应用: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能尝试运用侧面描写写一段话。
思维能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审美创造:激发与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自主阅读,抓住语言、心理、动作描写,感知打虎的经过。
体会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作者借物反衬人物的写法,感受古文的语言魅力。
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单元主题课件出示单元主题。
(/)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学习新知学习任务一:温故知新梳理文意1.字词复习2.探讨结构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理解内容1.导读提示:(1)说说课文为什么详写“喝酒”和“打虎”两个情节?(2)画出武松的语言、动作等词句,说说表现了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
(3)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过程。
2.语言解读:朗读1-2自然段,分析武松性格特点。
3.明确写法4.人物形象。
朗读3-5自然段,分析武松性格特点。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二单元第6课《景阳冈》优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共分四部分,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个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
作者还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教学目标l.认识11个生字。
读读记记“限期、吓唬、诡计、霹雳、酥软、踉踉跄跄”等词语。
2.朗读课文,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比较课题,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水浒传》中描写了一位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英雄,那就是武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武松打虎的故事。
板书:武松打虎。
读过课文的同学都知道,课文的题目是《景阳冈》,比较一下,这两个课题有何不同?(交流明白以地点和主要事件作为题目均可。
)既然武松打虎是主要事件,那么文章围绕景阳冈还写了那些内容?二、自读课文,理清结构课文很长,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围绕景阳冈还写了什么内容?读后交流,理清结构:冈下喝酒——大步上冈——冈上打虎——挨下冈去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三、切入重点,学习武松打虎同学们,在以上四部分内容中,你们最感兴趣的是——武松打虎。
1.我们就来看看武松打虎的过程。
自由读这部分内容,你对打虎内容有何感受?2.交流读后感受。
一读:通过师生合作读,指导读:读通内容,能流利的朗读课文,做到能读出老虎凶猛进攻的气势。
17 景阳冈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写词语
大臣抵御侮辱拒绝战袍和氏璧负荆请罪
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
课文是根据我国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
(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
三、指名读课文。
读之前,请一位同学把思考练习1读一读,并提出要求:
1.注意字音是否读正确。
2.边听朗读边思考,把课文分成四段。
四、纠正读音
1.纠正读错的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读准生字的字音。
冈:读gang,不要读成gang。
筛:是翘舌音,不要读成sai。
滋:是平舌音,不要读成zhi。
榜:读bang,是后鼻音。
耻: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i。
脊:读ji,不要读成ji或ji。
拳:是前鼻音。
酥:是平舌音,不要读成shu。
五、指导分段
提问:根据思考练习1的提示,课文的四段应该怎样分?后面的括号该填写那些词语?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通过以上的填写,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六、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概括以下思考题,自学第一段,然后集体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武松肚中饥渴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课文中所讲武松望见的酒家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突出写了这个特点?
(3)什么叫“三碗不过冈”?为什么会有“三碗不过冈”的说法?
(4)武松是怎样对待“三碗不过冈”的;从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一个人?
3.指导朗读第一段
(1)要读准字音
(2)要读出武松豪爽的性格
七、小结
第一段通过武松喝酒与店家谈论“三碗不过冈“,突出体现了武松机智豪爽、无所畏惧的性格。
店家只给三碗酒,武松却喝了18碗;酒后武松提棒就走,店家阻拦不成;店家好意劝告被武松误解。
本来喝酒一件简单的事情,却被作者写得有声有色,不仅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为后面武松打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板书设计:
17.景阳冈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三碗不过冈”,武松却喝了18碗,他有没有过冈呢?下面我么接着学习第二段。
二、讲读课文的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二段
2.思考讨论:
3.武松看到树干上写的字为什么认为是店家的诡计?
(1)武松看到山神庙的榜文,明白了什么?
(2)课文对“武松细想了一回”写得很简略,你认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
(3)课文是怎样写时间变化的,为什么要写时间的变化?
4.齐声读第二段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为什么课文在讲武松酒力发作想睡觉时,才写老虎的出现?“忽然起了一阵狂风”是怎么回事?
(2)出示投影片: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都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3)开始的时候,武松为什么只能躲闪防守?
(4)武松的梢棒折做两截,说明什么?
(5)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第(2)题的投影片。
四、请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九、十、十一自然段
思考讨论:
(1)武松和老虎一共斗了几个回合,才把老虎打得“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
(2)结合课文的描写,从武松打虎的过程中,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五、指名读第十二自然段
思考·讨论
从武松用梢棒把大虫打得“气儿都没了”,你知道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六、指导朗读第三段。
(1)要读出老虎凶恶及垂死挣扎样子。
(2)要读出武松的勇猛、机智、沉着、办事精细、武艺高强。
七、自由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出示挂图,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
板书设计:
17.景阳冈
扑掀剪闪闪闪兜劈
咆哮喘气揪按踢按揪打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二、讲读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2.思考讨论:
武松为什么要下冈?
三、结合课文内容,完成思考·练习3
讨论思考练习3中的三件事的前因和后果。
四、武松打虎的前因和结果是什么
原因:不听店家的劝告,夜晚只身上冈。
结果:将虎打死。
五、课文中还有哪些事写了原因和结果
1.请四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一部分
六、识记生字的字形,练习书写。
1.在田字格里进行书写。
冈:注意和“岗”区别
筛:上面的竹字头,不要写成草字头
榜:注意和“傍”区别
勿:不要和“匆”混淆。
耻:左边是“耳”,不要写错。
脊:注意上半部的写法和笔顺。
梁:下面是“木”不是“米”。
拳:上面不要写成三横。
酥:左右两部分的位置不要颠倒。
2.启发学生分析字形,并找出最好的记忆方法。
3.每个学生把生字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七、布置作业
1.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写两遍。
2.预习15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