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缝的构造做法.doc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屋面变形缝的做法谈到屋面变形缝施工情况,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如何进行屋面变形缝施工要求,基本施工工艺情况怎么样?以下是下面整理建筑术语屋面变形缝宽度基本介绍:变形缝是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总称。
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
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屋面变形缝的做法:第一步:槽口的预留和处理。
此步骤和之前转角型屋面变形缝的处理方法完全相同。
槽口的两边要保证基面的平整,清除缝内的垃圾。
第二步:贴止水带如图所示,止水带的位置,角度,下垂度。
在基面和止水带的两边涂上基层胶,待其干燥至不粘手时贴合、压平、压实,两条止水带连接采用搭接胶对接,接合长度10cm左右。
在止水带接合部位上刷涂基层胶,待其干燥至不粘手时贴合、压平、压实。
屋面伸缩缝止水带一定要装好排水。
一种方法:将止水带连接到外墙伸缩缝的止水带或内层皮条。
另一种方法:在止水带上安装落水管。
止水带分断可用美工刀划断。
第三步:安装铝合金基座和止水胶条:此步骤的方法依然和转角型变形缝做法无异。
基座与基面孔标记钻孔安装膨胀管安装膨胀螺丝将止水胶条的筋套入铝合金基座槽内。
第四步:安装滑竿和盖板。
将滑杆初步固定至要安装的部位,拧上滑杆螺丝,盖板接头处两边对齐,在盖板接头处打胶贴上不锈钢封条,两边用胶水抹平。
屋面变形缝的做法相关延伸:当屋面变形缝出现漏水情况时,主要的处理措施情况包括:原因分析:1. 屋面混凝土冻胀或混凝土未及时养护导致刚性屋面结构板开裂,造成屋面渗漏。
2. 出屋面管道根部未做防水处理或处理不当导致管道根部渗漏。
3. 屋面未设置分隔缝导致女儿墙被推裂导致女儿墙渗漏。
4. 屋面防水在女儿墙上收口卷材未压入凹槽内,雨水顺女儿墙渗入防水层导致屋面渗漏。
防治措施:1. 对于上人屋面优先选用倒置式屋面做法。
2. 优先选用结构找坡,屋面坡度不小于0.5%,确保屋面不积水。
3. 规范各类管道根部防水处理。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什么是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
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伸缩缝1、名词解释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2、需要设缝的情况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3、设置原则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4、缝的间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
P112 页表 9.1.1 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5、缝的构造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 ,通常采用 30mm 。
6、其他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 240mm 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②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第十章变形缝构造一、变形缝概念及设置•二、变形缝处理的原则三、各部位变形缝构造措施1一、变形缝概念及设置•由于受温度变化、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内部将产生附加应力,这种应力常常使建筑物产生裂缝甚至破坏。
•为防止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结构内部产生附加变形和应力,导致建筑物开裂、碰撞甚至破坏而预留的构造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
2过大的温度应力使墙体产生裂缝3设计时预先在变形敏感的部份将结构断开,预留缝隙,即变形缝4建筑物长度过长时,设置温度缝6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7钢筋混凝土房屋伸缩缝最大间距8高层与裙房之间设沉降缝14沉降缝的宽度与建筑物的高度及地基的承载力情况有关163、防震缝•防震缝是为了防止建筑物的各部分在地震时相互撞击造成变形和破坏而设置的垂直预留缝。
防震缝应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体型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17下列情况之一出现时宜设防震缝:•(1)建筑平面体型复杂,有较长突出部分,应用防震缝将其分开,使成为简单规整的独立单元。
•(2)建筑物立面高差超过6m,在高差变化处须设防震缝;•(3)建筑物毗连部分结构的刚度、重量相差悬殊处,须用防震缝分开;•(4)建筑物有错层且楼板高差相差三分之一层高或1m时,须在高度变化处设防震缝。
•沉降缝和伸缩缝可兼作抗震缝18•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应尽量选用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
•当必须设置时,其最小宽度与地震烈度及建筑高度有关。
•一般,地震烈度越大,防震缝宽度越大;建筑高度越高,防震缝宽度越大。
抗震缝宽度(mm)抗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较大一侧确定缝宽。
多层砌体建筑50~7020框架框剪建筑(1)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2)当高度超过15m时,按不同设防烈度增加缝宽:6度地区,建筑每增高5m,缝宽增加20mm;7度地区,建筑每增高4m,缝宽增加20mm;8度地区,建筑每增高3m,缝宽增加20mm;9度地区,建筑每增高2m,缝宽增加20mm。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什么是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伸缩缝1、名词解释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2、需要设缝的情况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3、设置原则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4、缝的间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
P112页表9.1.1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5、缝的构造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6、其他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②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③屋面伸缩缝构造: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在矮墙顶上,传统做法用镀锌铁皮盖缝,近年逐步流行用彩色薄钢板、铝板甚至不锈钢皮等盖缝。
变形缝设置规范篇一:变形缝设置要求变形缝设置要求变形缝基本概念及相关规定:1. 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水平缝。
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
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最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
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1.1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6.3.1条、《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8.1.5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第4.3.1条等。
2. 防震缝:设置在建筑中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等、而可能在地震时引起应力或变形集中造成破坏的部位的竖向缝。
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设置。
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对多层房屋可采用50~100mm,对高层房屋可采用100~150mm。
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的1.5倍。
3. 沉降缝:设置在同一建筑中因基础沉降产生显著差异沉降和可能引起结构难以承受的内力和变形的部位的竖直缝。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
沉降缝的宽度不宜小于120mm,并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
4.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 另外,还有墙体控制缝及屋盖分割缝,均需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嵌或防护。
6. 施工中留设后浇带或采取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可适当增加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7. 某些标准图集和《2003结构技术措施》第5.3.13条规定:现浇悬臂挑檐板或天沟板的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15m(与规范规定的12m不一致)。
伸缩缝宽不小于20mm,缝隙内宜用油膏或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8. 水池、地沟、涵洞、地下室等地下结构的变形缝尚应设置止水带及用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变形缝做法施工安装一、在安装之前应认真检验槽口是否符合产品要求,多余部分应凿去,缺损部分应修补,过深过宽部分需直筋加固,确保槽口的平直度和坚固性。
二、楼地面变形缝装臵应满足本图集构造详图的要求,如不能满足应做凹槽或基台,并与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用膨胀螺栓固定。
使用M6的膨胀螺栓埋入最小深度为40mm使用M8的膨胀螺栓埋入最小深度为50mm。
三、安装时以变形缝中心为基点,根据所选型号,按图集要求向两侧放样,定出固定铝合金基座的位臵。
用同样的方法确定膨胀螺栓的位臵,间距符合安装图纸要求。
四、按实际要求安装阻火带(选配)五、在缝隙连侧基层及止水带两边用专用基层胶黏剂涂刷,将止水带平铺贴再混凝土基层上并用相应工具压实。
止水带固定后两侧与混凝土结合部位不得有气泡或开口现象。
六、将铝合金基座放入槽口,调整好设计标高,使纵坡,横坡与装饰面保持一致,用膨胀螺栓固定铝合金基座。
七、将滑杆按设计间距布臵,初步固定。
八、盖上面板,用螺栓固定。
安装完毕后,变形缝装臵表面盖板应与地坪纵坡、横坡保持一致。
九、根据需要嵌入橡胶条、大理石或其他材料十、个别接缝处应注入填缝胶并刮平。
十一、屋顶缝应特别注意接缝处理。
特殊节点及配件由厂家专门加工。
详见屋面变形缝平接示意。
十二、按节点图处理两种不同型号变形装臵。
详见屋面变形缝与外墙连接构造。
十三、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变形缝介绍一、变形缝装臵的材料构成:变形缝装臵是由铝合金型材、铝合金板(或不锈钢板、铜板)、中控滑杆、橡胶嵌条及各种专用胶条等组成的。
其中橡胶制品要求具有优良的抗疲劳、耐低温、抗压缩变形、抗紫外线和防水等性能。
如果在建筑变形缝装臵里配臵止水带、阻火带和保温带还可以使变形缝装臵满足防水、防火、保温等设计要求。
止水带采用厚I. 2mm 的三元乙丙橡胶片材,能够长期在阳光、潮湿、寒冷的自然环境下使用。
阻火带是由两层不锈钢衬板中间夹硅酸铝耐火纤维毡共同组成的专用配件,阻火带的两侧与建筑物主体结构固定。
变形缝的构造做法
变形缝的构造做法不知道多少人知道呢?当然做建筑的朋友肯定都是很清楚的,下面就班门弄斧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变形缝是屋面变形集中的部位,温差变形、建筑物合理沉降变形都会使变形缝的宽度不断变化,所以不管屋面采用哪种防水材料,变形缝的构造和设防是一致的,即需要多道设防,并在缝的宽度变化时,不会造成防水层的破坏。
变形缝有高低变形缝和等高变形缝两种,等高变形缝又分为高出屋面等高变形缝、与屋面平齐变形缝和双天沟变形缝等。
高低变形缝的一边为立墙(高层),另一侧为屋面。
这时屋面防水层如为卷材时,卷材应钉压在高层立墙上,并向缝中下凹,上部采用合成高分子卷材一边钉压在高层立墙上,一边直接粘到屋面防水层上,同时在表面用金属板单边固定予以保护。
如屋面为涂膜防水层时,也应采用与卷材防水层相同的处理方法,并做好涂膜防水层与合成高分子卷材的搭接。
等高变形缝的高出屋面变形缝或双天沟变形缝,防水层均应做到高出屋面矮墙或天沟侧壁的顶面,然后在上部用合成高分子卷材覆盖,卷材中间下凹到变形缝内20至30mm,在凹槽内垫聚乙泡沫条,两边与屋面上翻的防水层搭接,宽度不少于100mm,然后再在顶部铺一层合成高分子卷材,两边应覆盖住前一层合成高分子卷材的搭接缝;上部再用细石混凝土或不锈钢盖板盖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