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类报刊对比
- 格式:pptx
- 大小:3.01 MB
- 文档页数:34
报纸分类:一、报纸可以分为:1.党报、机关报2.军报3.都市报4.晚报5.生活类报6.文摘报7.群体报8.企业报9.行业报二、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大型机关报,也是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出版的大型日报。
1937年10月筹备于南京,因故未能出版。
迁武汉后,社址先设成忠街53号。
1938年1月11日正式创刊,报社迁设于汉口大陆里。
发行部则设大陆里临街的平房内(原建筑已改建)。
该报在武汉期间,属中共长江局领导。
1938年8月1日迁至汉口府东五路(现前进五路)150号办公(新华日报社旧址现位于汉口民意一路大陆里4-9号)。
同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报社迁重庆出版。
社长潘梓年,总经理熊瑾玎。
历任总编辑有华岗(华西园)、吴克坚、章汉夫等。
1945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定在上海设总馆,在南京、重庆设分馆。
其中,重庆分馆改为四川省委机关报。
后因国民党当局阻挠,上海﹑南京两版的出版计画未能实现。
重庆分版先后由傅钟、张友渔任社长,熊复任总编辑,于刚任经理。
继续出版至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当局封闭。
新华日报社旧址《新华日报》1940年1月6日版因社论被国民党当局强令删去﹐被迫“开天窗”宣传内容《新华日报》针对国民党统治区的实际情况﹐正确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努力把马列主义的真理传播到人民群众中去。
宣传的内容﹐在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是﹕宣传全面抗战和持久战的路线﹔反对片面抗战和投降倒退。
宣传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政治﹑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反对国民党当局的独裁专制和特务统治。
在国际问题上﹐支持苏联以及英美等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宣传的主要内容是﹕宣传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方针。
揭露并反对国民党独裁的反动政策﹐反对美国的侵略阴谋。
支持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
这些真实﹑正确的宣传报导﹐教育了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赢得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
城乡规划专业不得不看的好杂志注:主要包括城乡规划学、经济学、地理学、建筑学等专业的期刊,其中,加粗为核心,红色为外专业高度相关杂志,比较常见的不予简介。
1、《城市规划》2、《城市规划学刊》3、《国际城市规划》4、《规划师》5、《理想空间》6、《城市问题》,经济学领域核心期刊,观点鲜明。
7、《人文地理》,地理学核心,规划、社会、经济、文化、旅游都有涉猎,是综合性拓展知识面的首选。
8、《经济地理》,地理学核心,区域经济为根基,宏观经济和区域规划参考价值较大。
9、《中国园林》,建筑园林类核心。
10、《自然资源学报》,综合类核心期刊,对自然、经济和资源分析到位。
11、《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季刊,清华大学顾朝林教授领衔创制。
12、《现代城市研究》期刊,月刊。
13、《城市发展研究》14、《建筑学报》,建筑学核心,超强理论性。
15、《时代建筑》,建筑学杂志,最新的规划设计方案展示。
16、《世界建筑》,建筑学杂志,全球的建筑样式和方案汇聚。
17、《城市中国》杂志,是由建设部、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重庆大学等学术智慧资源共同参与的一本课题性的研究杂志。
内容驳杂,观点新颖,专家视角和大众评论柔和,值得翻看。
18、《江苏城市规划》期刊由江苏省城市规划协会主办,月刊。
19、《北京规划建设》20、《上海城市规划》由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主办,为双月刊。
21、《规划评论》杂志,深规院内刊,前沿信息很多。
22、《经济学家》,经济学领域核心期刊,观点新潮。
23、《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综合类核心,以人口和资源分析为核心。
24、《资源科学》,经济学核心期刊,对资源分析比较透彻,关于资源分析的方法比较新颖。
25、《地域研究与开发》,经济学核心期刊,重视区域经济、地理、规划研究与分析。
报刊杂志的稿费标准因出版单位、发行量、稿件类型等因素而异。
以下是一些中国全国知名报刊杂志的一般稿费水平,注意这只是大致估算,具体标准可能会随时间和政策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1.《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的稿费标准相对较高,但具体标准会因稿件类型而异。
正文、评论、特约评论等稿酬不同。
2.《新京报》:
-新京报是一家北京地区的知名报纸,稿酬水平相对较高,但具体标准会因稿件类型、篇幅等而有所差异。
3.《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是一家以深度报道为主的周刊,其稿费标准相对较高,视稿件质量和篇幅而定。
4.《新周刊》:
-新周刊是一家综合性新闻周刊,其稿酬水平相对较高,但会根据稿件类型和篇幅有所不同。
5.《炎黄春秋》:
-炎黄春秋是一家以文史为主题的学术性杂志,稿酬相对较高,但主要面向学术研究领域。
6.《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是一家面向青少年读者的报纸,稿费标准相对较高,适合有关青少年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稿件。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刊物可能对稿件类型、篇幅、质量等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具体稿酬需要向编辑部或相关负责人咨询。
此外,由于行业变动频繁,最好在投稿之前查阅相关刊物的最新稿费政策。
城市规划及地理类核心期刊影响因子
城市规划及地理类核心期刊
1、城市规划类
期刊主办单位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
1、《城市规划学刊》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
院)(双月刊)
3.034 1.493
2、《城市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北京) 2.039 0.922
3、《城市发展研究》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北
京)
1.822 0.956
4、《规划师》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
公司
1.475 0.839
5、《国际城市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
1.435 0.678
6、《现代城市研究》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
1.295 0.648
7、《城市问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1.218 0.631 2、地理类
期刊主办单位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1、《地理学报》中国地理学会,中科
院地理研究所
4.322 3.081
2、《地理研究》中科院地理研究所 2.781 2.084
3、《地理科学》中科院东北地理研究
所(长春)
2.354 1.751 4、《地理科学进展》中科院地理研究所2.239 1.455 《经济地理》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
所等
1.978 1.327 5、《人文地理》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地理研究所
1.675 1.036
6、《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
1.416 0.868
7、《地域研究与开发》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
究所
1.346 0.798。
党报则更注重于为政党服务,发表的东西受政治政策影响很大,而且多是在内部流传。
党报是党实现自己奋斗目标的主要新闻手段,党报通过对重大社会新闻事件的大幅度、深层次地报道来宣传党的指导方针和办报特色。
明确的导向性、极高的权威性、鲜明的典型性是党报三大特色,这是任何报纸都难以企及的。
党报面向全体公众,视每位公民为其受众,广覆盖、大领域使党报优于其他报纸。
以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受众,这是党报办报方针,也是党报指导原则。
都市报的社会新闻报道则采取创新求新的道路。
独家新闻是一大亮点,都市报旨在追求受众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感,满足读者好奇心;其次就是以软新闻为亮点,娱乐化、都市化的新闻更适合需求休闲的现代人,有助于读者迅速接受;再次都市报运用心理学细分市场,将受众分为基于不同需求的多层次类型,每一类报纸只为一类受众提供信息,代表这一细分人群表达他们意愿,针对性目标群体使得都市报发展更快速、更深远。
党报的社会新闻报道受到报纸版面的限制,要想在有限的版面上刊发读者感兴趣的新闻,只有抓典型、树榜样以小见大。
对导语的要求以“稳中求胜”为主,一般多以Who、What为导语中心语。
都市报力求“别出心裁”,它们的导语写作没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可以将任意一个“W”作为导语中心语,有时出现多个,有时只出现一个。
所有的写作方法只为“吸引受众”这个出发点服务。
“眼球效益”是它们的求胜锦囊之一,这不仅反映了都市报的写作宗旨,也体现了都市报的定位趋向——求新、求异。
党报在社会新闻选择中更注重重要性、接近性因素。
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全国,党报本着强化社会责任感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实事求是、正面引导、真实有效地传播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为消除疑惑、鼓舞士气、战胜灾难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都市报的新闻价值选择侧重于趣味性、显著性因素,这是由都市报的定位风格决定的。
社会新闻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往往故事性比较强。
就我国目前的报纸种类来说,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机关报、商业新闻报、晚报、周末报、都市报、专业报、对象类报纸、产业类报纸、生活服务类报纸和其他类报纸等。
这些不同类别的报纸,其经营策略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1.机关报的版面经营机关报一般指党报,是中共各级党委直属的机关报。
中共中央机关报是《人民日报》,此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地区(地级市),以及部分县(市)也有自己的机关报。
如上海市委机关报是《解放日报》,江苏省委机关报是《新华日报》,山东省委机关报是《大众日报》,无锡市委机关报是《无锡日报》等等。
上海的《文汇报》虽然不是某级党委的直属机关报,但是由于其定位和品位跟党报相似,一般也被人们当作党报看待。
对于党报来说,它的定位应该是党的“宣传报”,政府的“形象报”,国家机器的“喉舌报”。
机关报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音,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
它们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党政干部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宣传色彩最浓,所以,机关报又被称为“干部报”、“工作报”。
由于机关报的定位独特,这就要求它们在内容上,主要关注国内、国际和本埠的重要政治、经济事件,主要领导人的政务活动,以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报道等。
机关报向来以典型报道、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见长。
与其他种类的报纸相比,机关报的发行量可能不很大,但是它的权威性、可信度和影响力最大。
它的标题、导语、内容等,都要求中规中矩,它的版面安排要求非常庄重、大气。
机关报的最大优势,就是它有着无可比拟的公信力和信誉度。
它与党政机关的密切联系,获得政治、经济等权威信息的便利性,都是其他报纸所不具备的。
对于读者来说,机关报是最“安全的”、“健康的”和“可信的”。
在经营方面,机关报完全没有必要跟其他报纸攀比发行量。
因为它们的定位决定着其主要读者群是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是普通市民和群众。
它们的主要发行市场是公费订阅而不是家庭订阅。
事实上,机关报的发行量,在计划经济时代通过行政命令手段已经达到了极限。
《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和北京《京华时报》的分析1、读者定位:《北京青年报》:零售价1.5元,阅读阶层主要是中产阶层、北青是上午报纸,发行量较小,订户数量大,读者群购买力强。
与非北京青年报读者相比,更趋于理性、成熟。
读者主要是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的“三高”群体。
他们年轻而富有,并且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他们在整个社会人群中虽然占有较小的比例,却拥有较多的社会财富,因此更具有市场价值。
《北京晚报》:零售价1元。
特点是按地区来做新闻,如:天通苑、劲松等版面。
受众群基本为老人、居家男女。
阅读阶层主要是中下阶层、老北京居民、中共普通党员。
北晚是下午报纸,发行量大,但是读者群购买力弱。
1. 北京晚报九城区每日平均阅读人数达到400万人,约为第二名报纸读者人数的两倍,是北京地区读者最多的报纸。
2. 北京晚报首选率为38.41%,是北京居民首选率最高的报纸。
3. 北京晚报覆盖高学历读者人数为139万;高职位(包括公务员与白领)读者占读者人数80%,遥遥领先于其他报纸。
4.北京晚报忠实读者人数313万人,是第二名报纸的2.1倍。
阅读70%以上内容的读者为275万人,遥居各报首位,是第二名报纸的1.8倍。
5.独占读者总数为211万人,占自身读者总数的61.7%;主动读者人数为324万人,占北京晚报读者总体的94.67%,是第二名报纸的1.9倍。
6.北京晚报主动读者占北京晚报读者总数总体的94.67%,居于各报首位。
《京华时报》:原来定位的介于高低之间,即没有那么多小事,太大的事也不多,还是值得一看的,现在和晚报一个档次了。
阅读阶层主要是中下阶层、外地人,京华时报是上午报纸,发行量较大,读者群购买力强。
1.聚焦高端,实现目标群体精准到达年轻时尚:15-44岁读者占到70%。
2.男性比例高:男性读者占56%,家庭收入主体和大型耐用品的决策者。
3.高学历:中高等学历读者占87%。
4.高端人群:白领读者占59%。
5.高收入: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读者占57%。
2015年第3期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以及区域内同类报纸的挑战,越来越多的报纸将竞争的触角投向正刊之外的特刊,特别是岁末年初的盘点类专刊或专版,更是成为展现报纸风格、吸引读者眼球、抢占广告市场、扩大报社影响力的一个重要舞台。
一、研究方法与范畴我们选取了《新民环球年终专刊》①(由《新民晚报》国际部编,以下简称“新环”)、《星期五周刊·娱乐年度盘点》②(《新京报》每周五出版的专刊,以下简称“星期五”)和《都市周末·革新专刊》③(湖南《三湘都市报》每周日出版,以下简称“都市”)为样本。
从特刊的定位、策划、内容、版面设计等方面入手,从形式到内容,系统分析了三份年终特刊的版面风格特色。
二、年终特刊的选题策划与内容比较1、定位一致,风格统一一般来说,特刊的风格定位应该同该报一贯的风格定位大体一致,三份特刊的母报均为全国知名、区域强势的都市报,在多年的市场竞争中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风格与特点,而且特刊所属的专刊或专版亦有不同的版别特色。
比如,《新民环球》的定位是以刊登国际时政新闻为主的严肃类专刊,版面风格较为庄严稳重;《星期五周刊》是以刊登娱乐新闻为主的娱乐化周刊,版面风格比较轻松活泼;《都市周末》主要刊登生活服务类的综合内容,版面风格较为简洁明快。
三份特刊亦承袭了相应的特色,形成了统一的报纸风格,加强了报纸的品牌特征。
2、热点盘点,重视互动首先,三份特刊均集中在岁末的某一期上出版,且均系同一个大主题下对年度热点新闻进行中观层面的梳理和组合,均有精心设计的专门封面,具有杂志的一些特点。
其次,三份特刊的选题紧贴新闻热点与自身定位。
例如《新环》紧紧把握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这个中心组织选题,挑选了中美、中日、中欧等重要的外交关系进行讨论;《星期五》以当时微博上沸沸扬扬的“帮汪峰上头条”为由头,拟出“头条攻略”的大标题;《都市》在“家国”板块选取了“养老”、“抗霾”、“医疗”等热词,并回溯前期报道,就这些“高层关注、百姓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
《新京报》与《京华时报》的对比分析一、报刊功能定位比较《京华时报》是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新闻类综合性都市日报,创刊于2001年5月28日。
《京华时报》新闻覆盖全面,新闻品质卓越;发行质量整体提升,读者结构较为合理;经济运行纵横发展,广告空间较为广阔。
《京华时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还原,办出了让读者有阅读快感的、纯粹的新闻纸。
《京华时报》拥有公益、教育、健康、汽车、旅游、房产、家居等7个周刊,成为北京新闻分量最足、本地资讯最多、新闻时效最强的都市报。
《新京报》是光明日报主管、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两大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综合类大型城市日报,于2003年11月11日正式创刊,是中国首家获正式批准的跨地区联合办报试点,也是中国首家股份制结构的时政类报纸。
《新京报》以独立的立场和客观的报道为基本准则,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和可读性,追求言论的稳健性和建设性。
《新京报》旨在参与全球报业竞争,融入国际主流社会,接轨世界资本通道,创报业最现代化的经管体制,建国家最职业化的报业团队,办北京地区最国际化的严肃报纸。
二、报刊受众定位比较《京华时报》定位于“北京人的都市报”,深受广大北京市民的喜爱。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的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京华时报》平均每期的读者规模超过160万人,其中消费能力最强的25-44岁的核心读者达到90万人,主动读者占85%,忠诚读者占86%。
《京华时报》占有北京早报零售市场67.9%的市场份额,是北京发行量最大的早报。
《京华时报》已经成为北京读者最喜爱和最关注的报纸之一,也是北京新闻份量最足、本地资讯最多、新闻时效最强的主流报纸之一。
《新京报》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北京群众,贴近北京实际,贴近北京生活。
扎根北京,报道北京,服务北京,越是北京的,就越是中国的,也越是世界的,北京化就是国际化,北京特色就是国际特色。
咬定高端,吸引中端,团结下端,成为北京政治界、经济界、文化界和主流社会的首选和必读的报纸。
TOP.1 《读者》杂志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
原名《读者文摘》。
详细介绍 票数:96 人气:494 投票 TOP.2 《青年文摘》杂志 《青年文摘》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主办,创刊于1981年1月,自2000年起改为半月刊,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青年杂志。
详细介绍 票数:58 人气:336 投票TOP.3 《意林》杂志 《意林》自2003年8月创刊迄今不到7年的时间,短短几年时间,已成为近年来中国期刊市场最大的一匹“黑马”。
详细介绍 票数:58 人气:744 投票 TOP.4 《三联生活周刊》杂志 《三联生活周刊》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其定位是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做中国的《时代》周刊。
详细介绍 票数:23 人气:621 投票TOP.5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中国一本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
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详细介绍 票数:22 人气:454 投票 TOP.6 《知音》杂志 湖北知音期刊出版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知音杂志社) 详细介绍 票数:20 人气:191 投票TOP.7 《瑞丽》杂志 北京《瑞丽》杂志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主办,以平面期刊出版为主,同时大力发展新媒体、图书、无线移动等多种媒体的出版运营,以及广告、发行、活动推广、模..详细介绍 票数:20 人气:287 投票 TOP.8 《看电影》杂志 《看电影》是以学刊转型的杂志的成功代表,由四川峨影厂出版,经常能采访到电影界重量级的人物和重要的电影事件。
详细介绍 票数:14 人气:169 投票TOP.9 《时代邮刊》杂志 《时代邮刊》创刊于1999年,是中国第一本直面“社会热点、民生难点和时代焦点”的邮发畅销期刊。
详细介绍 票数:14 人气:161 投票 TOP.10 《新周刊》杂志 锐·新周刊品牌定位: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办刊宗旨:观点供应商、视觉开发商、资讯整合商、传媒运营商 《新周刊》由广东出版集团、三.. 详细介绍 票数:13 人气:557 投票TOP.11 《城市画报》杂志 《城市画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创刊于1999年,核心读者为国内大中城市中20-40岁的年轻人。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等四报广告表层内容比较林升梁【摘要】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北京日报》、《新民晚报》、《广州日报》四大报纸广告作为研究对象,侧重描述党政机关直属的四大报纸广告表层内容(版面形式)各个变量的数量异同.结果表明,尽管党政机关直属的报纸对广告有诸多限制,比如广告要讲政治性,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等,但是众多中外企业广告在报纸上同台竞技,改变了传统报纸广告经营的理念,促进了报纸自身的“产业化”转型和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期刊名称】《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28)001【总页数】7页(P88-94)【关键词】《人民日报》;《北京日报》;《新民晚报》;《广州日报》;党报;广告表层;经营理念【作者】林升梁【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22一、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编码本研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1978~2011年)、《北京日报》(1978~2011年)、《新民晚报》(1982~2011年)、《广州日报》(1978~2011年)四大报纸广告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侧重于描述四大报纸广告表层内容(版面形式)各个变量的数量异同。
研究方法为内容分析法,抽样方法为等距抽样,统计软件采用SPSS13.0。
考虑到每年节日众多,若抽样的报纸都为普通日子,体现不出节日广告量增大的特点,因此选择每年各抽取四份报纸:1月30日、4月30日(五一节前夕)、7月30日、10月30日),四大报纸共抽取528份(其中《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广州日报》各136份,1982年创刊的《新民晚报》120份,得到23 546条广告,平均每天44.59条。
表1 四大报纸广告总数和平均数比较总数(条)平均(条)《人民日报》13109.6《北京日报》659548.5《新民晚报》498941.6《广州日报》1065278.3总计23546 44.59统计表明(表1),不论是广告总数还是平均数,《广州日报》最多,其次是《北京日报》,再次为《新民晚报》,《人民日报》最少。
对我国都市报报刊性质的一点思考摘要:我国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是:“事业编制,企业管理”这一属性的定义是为广大新闻业界人士所接受的,但是长期以来,以营利为目的的都市报为了有意在对于公众印象的定位上不同于机关党报,刻意将自己的定位为类似于民国时《大公报》的中立性报纸,给人以一种“独立于政党色彩的中立色彩”。
都市报虽然在外的包装和对一些新闻事件的报道上与党和机关报有一定差别,但是本质上应该严格遵循我国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
关键词:都市报;党委机关报;新闻事业双重属性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162-02一、我国新闻事业的双重性内涵和双重性概念我国新闻事业的属性是:“事业编制,企业管理”。
这是我国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
这也是我国新闻事业的外在表现形式。
这意味着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他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自由地进出市场,可以作为“无主管的企业”,可以自定方针,而必须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但在管理上采取企业的方法。
新闻媒介属于独立的法人,在经济上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或者说新闻媒介必须在政治上恪守党性原则,经济上可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行事。
在这一定义之下,我国新闻报业大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各级党委机关主办的党委机关报,例如《人民日报》等,他的主办经费主要来自于党委政府。
他的销售运营一般也是各级党委行政机关强制性的订阅,市场化程度较弱。
另一类就是都市报,首先从销售上真正做到了市场化运作,购买的消费者基本上都是处于自费购买或订阅而不是强制摊派,收入的其他较大来源就是广告收入,它的运营机制和原理比较接近西方现代报业的形式,由于经济上的相对独立,都市报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有亲合力的姿态,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脱离“我国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或者说只具有“双重属性的”的后一种,企业性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忽略由党和政府管理的“事业编制”的属性。
二、都市报在自身定位上给人带来的错觉传统的党委机关报例如《人民日报》,《陕西日报》这样在体现我国新闻事业双重属性的时候非常的标准,刊登的内容是严格地报道领导人讲话,国家主席访问xx国家之类内容的官家报纸,以《人民日报》为例“社论”这一栏目是党委机关报的标志。
全国知名报刊杂志稿费标准一、人民日报(100元/千字)光明日报 100元解放军报 150元经济日报 80元中国青年报 100—150元工人日报 60—80元科技日报 80元金融时报 100元北京日报 150元文汇报 100元新民晚报 80元广州日报 100元南方周末 150元南方都市报 100—200元深圳特区报 150—200元中国文化报 50元杂文报 80—100元长江日报 80元江南时报 50元羊城晚报 80—100元江西日报 80元福建日报 100元大众日报 80元四川日报 80元法制日报 80元广东工商报:头条稿100元/千字。
天津日报:70元千字。
今晚报:80元/千字。
每日新报:头条稿120元/千字。
一般稿80元/千字。
天津老年时报:70元/千字。
粤港信息日报:90元/千字。
天津青年报:纪实稿100元/千字。
一般稿80元/潜在千字。
中国青年报:纪实稿120元/千字。
工人日报:100元/千字。
北京青年报:80-100元/千字中国青年报:纪实稿120元/千字每日新报:头条稿120元/千字工人日报:100元/千字天津青年报:纪实稿100元/千字广东工商报:头条稿100元/千字北京青年报:80-100元/千字粤港信息日报:90元/千字今晚报:80元/千字天津老年时报:70元/千字天津日报:70元千字徐州日报千字/40彭城晚报千字/30宿迁日报、晚报千字/40淮安日报千字/30淮海晚报千字/20无锡日报千字40江南晚报千字50南通日报千字30江海晚报千字30锡山日报千字30常州日报晚报千字30江苏工人报千字50服务导报千字70扬子晚报千字80钱江晚报千字80杭州日报千字80中国交通报千字80中国环境报千字80京郊日报千字40北京晚报千字80中国水运报(湖北)千字30中国青年报千字100中国教育报千字80中Q蟊ā∏ё?0新民晚报千字80海运报千字20《家庭》杂志:千字600-1000元。
重头稿8000-15000元/篇。
《参考消息》,是由新华社主办的一份独特的报纸,与环球时报同为中国大陆唯有的两家能够合法直接刊载外电的报纸。
主要摘登外国以及台湾、澳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通讯社和报刊的文章与消息。
《参考消息》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刊。
它是现在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世界排名第五。
《参考消息》每天及时选载世界各国(地区)通讯社、报刊及因特网上的最新消息、评论的精华,全面报道世界各国以及香港、澳门特区、台湾等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体育、文化及对华反应等各方面的最新情况。
《参考消息》是一份以提供“境外的声音”为特色的国际国内时政报纸。
对外电、外报的翻译讲究“原汁原味”,力求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地报道国际新闻,突出“参考”特色,为国人提供了一个用“外人”眼光看世界、看中国的窗口。
《参考消息》是在毛泽东主席亲自倡导、周恩来总理具体主持下,于一九五七年三月一日由书版型内部刊物改为报纸面世的。
报纸内容主要来源于外电、外报和台、港、澳报刊。
四十年来,这张报纸从不同角度客观反映国际政治外交风云变幻;全面介绍各国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动态,为中国人民观察外部世界情况,打开了窗口,开阔了视野,因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盛誉。
《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
1948年6月15日,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的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实际担负党中央机关报职能。
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头。
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社迁入北京。
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人民日报》转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并沿用始于1948年6月15日的期号。
《人民日报》为中国第一大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十大报纸之一。
60年来,《人民日报》坚持正确办报方向,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传播国内外各领域的信息,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综合分析<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的差异作者:杨锐报告时间:2011年11月6日随着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中国社会的转型,经济发展和财富追求成为人们生活的主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财经类报纸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逐渐发展起来。
本文选取了当前中国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三家财经类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和《每日经济新闻》作为样本,分别从媒体专业性、媒体定位、报道领域、目标受众及市场营销战略、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一、情况简介《21世纪经济报道》创刊于2001年1月1日。
目前是南方报业集团下属中国最大的商业报纸媒体。
作为中国商业报纸领导者,一直尊崇新闻创造价值。
2003年1月1日,由一周一期到一周两期;2006年1月1日,由一周两期到一周三期;2008年1月1日,《21世纪经济报道》经过改版,一周五期,在每个工作日为读者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商业资讯。
《第一财经日报》创刊于2004年11月,是中国第一份全国性的综合财经日报,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联合主办。
《第一财经日报》为对开大报,每周一到周五出版,该报采取跨媒体的办报模式,其主要受众为中国的商界领袖、创业家、管理精英、金融投资人士、政策制定者和相关知识界等,力求覆盖中国最具消费力的高端主流人群。
《每日经济新闻》创刊于2004年12月9日,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并与成都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
是中国首张专注于公司新闻与理财服务的主流财经日报,周二至周六出版。
注重财经新闻的原创性,主要面向高学历、高职位、高消费能力的精英阶层。
《每日经济新闻》坚持专业、权威、实用、好看的办报理念,新闻锐利、眼光独到,以公司新闻和理财信息为主,是一份对财经业界和投资者有参考价值的全国财经报纸。
二、谁更专业?专业,在词典里的解释是;专门从事某种学业或者职业。
《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这三家都是专业从事财经新闻报道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