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95.01 KB
- 文档页数:4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
据统计,中国每天消失的村落有80至100个。
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被一步步地蚕食。
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
由此可见()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传统村落是落后文化的集中体现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D.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2.影视剧必须严格控制吸烟镜头,不得出现烟草的品牌标志和相关内容,以及变相的烟草广告,这样可以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这是因为()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B.吸烟者大多缺少文化素养C.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体验社会生活,尤其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D.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发展和享用文化3.美国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在其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中国没有产生资本主义,是因为中国缺乏新教伦理所包含的资本主义精神。
该观点强调了()A.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B.文化对个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C.文化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D.文化都具有意识形态性质4.河南南阳玉文化历史悠久,经过南阳人长期的雕刻研发已经名扬天下,带动了南阳经济的腾飞。
这表明()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促进经济的发展③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于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体现了()A.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C.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6.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
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政治试题文化生活分类汇编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选择题1.(2016·浙江卷·34)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①“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2.(2016·北京卷·26)某国际学术期刊的封面,用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某生物研究组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山顶代表体细胞状态;连接各山顶的桥代表小分子,能够促进各山顶之间的衡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转基因方法,通过不同的路线实现重编程。
采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了A.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B.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创新思维C.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D.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3.(2016·江苏卷·20)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
2016 年5 月12 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
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
材料体现了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4.(2016·江苏卷·21)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
材料表明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16·江苏卷·19)“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
文化生活判断题(后附答案)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明文化因区域、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2.文化现象的实质是精神现象,归结于社会实践。
3.文化不仅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科学等静态的形式,还包括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等动态过程。
4.文化随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5.兔年新春,暮星和月,半人座流星雨上演新年天空,昭示着文化的独特之意。
6.文化决定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状况,并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
7.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产生经济效益。
8.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9.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10.文化就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
11.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12.处在较高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13.文化程度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1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15.原生态的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16.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7.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决定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目标的确定和行动的选择。
18.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19.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0.东北人喜欢以酒会友,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1.“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认识文化的传承”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物质载体之中。
22.知识的力量就是文化的力量。
23.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4.文化是文人创造的。
25.经济实力增强,意味着文化也必然先进。
26.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27.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8.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强制的。
29.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增强城市文化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
《文化与生活》第一单元练习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________一.选择题1.“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东晋画家顾恺之《庐山图》(右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2.广东省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
把文化大省作为发展目标是因为()①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②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④社会发展应是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和谐统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2008年6月12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北京钓鱼台5号楼紧紧握手,两会领导人直接启动了双方中断九年多的商谈。
②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③晨练、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区活动④某校为迎接高考的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共铸诚信”征文活动⑤书法协会、美术协会、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⑥2008年6月17日至18日,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举行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⑥4.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
这说明()A.必须在全国各地发展先进文化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5.古希腊哲学家说:“人是驯化或开明的动物”,“人是政治生物”;后来又有人说“人是文化的动物”;再后来又有人说“人就是人,不是动物”“人的本质是文化”。
上述材料说明()A.文化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 B.文化和人没有本质的差别C.先有文化,后有人的产生 D.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6.如果把刚刚出生的中国婴儿托付给一个美国白人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英语并习惯于用刀叉吃饭。
龙城中学2013级高二上学期政治周考试题组题:夏永强审核:高二政治组2015.1.9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社会越越需要“通才、全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更全面地发展自己。
培养全能型人才应该①大力发展物质文化条件,因为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②一如既往地提高各方面素质,因为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始终不变③搞好文化建设,因为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④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因为教育和科技对人的发展非常重要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一位工兵上尉用一个通宵写出了《莱茵河军队战歌》。
马赛营志愿军率先唱着这支歌向巴黎挺进,所以后此歌被称为《马赛曲》。
歌声充满着爱国激情,使人民热血沸腾,很快传遍了全国。
1795年,《马赛曲》被定为法国国歌。
材料反映出优秀文化作品①有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②是充满爱国热情的人才能写出的③能成为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精神力量④能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2013年,各种形式的文博会在我国一些地方和城市相继举办。
在2013年9月20日开幕的第五届东北文博会上,本溪市盛溪木坊生产的木制花瓶格外吸引人,这些花瓶由小木块按不同角度和形态组合而成,造型独特美观、色彩自然优美,具有深厚、浓郁的艺术欣赏价值,沈阳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当场签下50万美元的订单。
这体现了①文化是经济的反映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④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该材料告诉我们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在全球范围内流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作为本届论坛八大领域平行分会之一的文化分会,“中国—欧亚地区博物馆馆长论坛”西安拉开帷幕,自欧亚地区20多个国家的国家级博物馆馆长与中国同行就博物馆在全球化、新媒体时代如何服务社会、促进发展展开研讨。
“乡音难改”体现了()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文化决定人的交往方式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检测题班级 __________ 姓名得分 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关于文化,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文化是人类和大自然共同创造的B .纯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C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产品D •文化来源于人类的精神活动2•殷墟青铜器夸张而神秘的风格,蕴含着深厚粗犷的艺术魅力,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 感和审美观念。
这说明()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A •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B •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C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 .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了 正确的道路,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求得自身解放的理论武器。
这说明(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A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B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C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4•歌曲《中国话》广为流传,歌中唱道:“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中国人的话让全世界都认真听话。
”这种“汉语热”的背后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
这体现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A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C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D •文化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5•美国的文化产品已在其对外贸易中占据首位,日本的文化产业产值已超过汽车工业,韩国已 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国。
这启示我们(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④文化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6•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公民的政治参与越来越广泛、深入。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训练题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30题,共60分)1、钱钟书先生曾言“您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明白文化是什么;您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明白文化是什么了、"您认为下列时政要闻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2019年5月3日,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正常巡航B、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表示将支持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C。
美国总统大选揭晓,特朗普在大选中胜出成为美国新总统D。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2、在校内校外,我们要参加各种课余文化活动;回到家,我们能够看到自己所在社区的文化活动;打开电脑,一个神奇的世界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这说明( )A、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B。
我们的生活就是文化生活C、文化生活高于一切D、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3、月亮在天文学家眼中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会借景抒情,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见月吟诗是一种文化活动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文化素养高低通过文化活动呈现出来④游子眼中的月亮是一种文化现象A、①②B、③④C。
①④D、②③4、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
各地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纷纷提出“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等宣传口号。
这一口号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A。
文化对城市发展起决定作用B、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C、人的文化素养要在环境中培养D、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5、立冬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农谚云:“种麦到立冬,种一缸,打一翁”“立了冬,楼再摇,种一葫芦打两瓢"。
这都是人们对农事活动的总结,关于指导农业生产特别有作用、这说明( )A。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B。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C、文化现象伴随人类始终D、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6。
岁月的舞台,一年一启幕一落幕。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单元检测班级姓名学号分数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
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④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
这说明()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青年学生都要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④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3.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中央高度关注文化是因为()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物质力量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2011.浙江卷)“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理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面对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
这类现象表明()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5.(2011.江苏卷)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高二()班姓名:___________期末综合练习三一、单项选择题1.2013年6月10日,第五届端午文化节在北京开幕,粽子几乎成了端午节的代名词。
我国各地饮食习惯是有差异的,南方人爱吃咸肉粽子,北方人粽子馅往往是甜的。
这表明()①文化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与交往方式②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有相应的物质载体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特色④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
这得益于各地对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
我们高度重视文化发展是基于()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③文化既是精神力量,又是物质力量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2013年5月,大型音乐励志真人秀《中国梦之声》在东方卫视开播,节目释放“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力量,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
这说明()①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④大众传媒开始使文化产品规模化、产业化成为可能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②4.“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体现了()①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A.①②B.②③C.②④D. ③④5. 时代在变迁,但春节仍然是亿万中国人不变的情结,虽然电话、网络拉近了时空距离,但是为了能与家人吃一顿年夜饭,大部分中国人在春节前穿越了大半个中国。
这说明()①中华文化的多样性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③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④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2013年5月15日,杨振宁、莫言、范曾三位大师与青年学生进行了一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活动。
《文化生活》主观题整理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考点1.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落后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考点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考点3.加强文化建设对提升综合国力的意义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例题1:《战狼2》不断刷新国产电影票房记录,成为最热门话题。
片尾一幕“中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 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常常使影院掌声雷动。
它的成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
作为大众文化的电影,下面是有代表性的网友评价:“龙的传人”:这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
它唤醒了社会的正气与勇气,激发了国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看到了非洲人民的可爱和战争的残酷,传递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呼唤和平理念!“北方的狼”:《金刚狼3》国内公映时,制片方特别提示: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应在家长陪同下观看。
《战狼2》则没有做到,而是过于直接的血腥暴力、刀刺屠杀等场面,对未成年人产生负面精神影响。
这启发中国电影人追求票房时,也要在为未成年人成长护航的细节上更加精细用心。
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角度,分析影片《战狼2》上映的意义。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测试一、单项选择题:A 1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如,吃饭讲求“饮食文 化”飞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① 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文化③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B 2•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文化现象渗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 C.图腾崇拜属于原始的文化现象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中3〜4题。
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C 4 .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 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 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 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
这表明A.B.C.CA .B.C.D.在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体味到文化。
据此回答 6〜7题。
B 6 .从文化的来源看,文化是A 7在人们头脑中主观自主 的 B.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前人通过书本传承下来的C 7 .在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 T 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农民生产致富B.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C. 游客在云南丽江观赏《丽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D. 黄山秀美的自然风光校训作为学校规定的对学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词语,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
据此 回答8〜9题。
C 8.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一种 _________________ 文化。
“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
这说明 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④没有文化人们已经无法生存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 B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D 座千古文化名山。
据此回答 C 3 .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 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D •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5 •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试卷班级姓名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60分)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辩论赛③爆发金融危机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⑤参加文学社、读书俱乐部、参加合唱团、舞蹈队⑥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⑦张家界风景区、庐山的自然美A、①③⑤⑦B、②④⑤⑥C、②④⑤⑦D、①②④⑥⑦2.“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
我们所学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成果C、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3.从本质上看,文化属于()A、物质范畴B、经济范畴C、精神范畴D、政治范畴4.文化活动不是一种纯粹精神的活动,而是一种依托()A、物质载体的活动B、主观意志的活动C、政治力量的活动D、经济力量的活动5. 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6.文化有先进、健康文化和落后、腐朽文化之分,文化的影响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A、决定社会发展进程B、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C、阻碍社会的发展D、促进社会的发展7.在校内外,我们要参加演讲、辩论等各种课余文化活动;回到家,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所在社区的歌唱、舞蹈等各种文化活动。
这表明()A、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是文化生活B、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无处不在C、文化活动就是唱歌、跳舞等艺术活动D、文化活动是社会技术进步的结果8.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相互影响。
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主要表现在()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②一定的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③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④一定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决定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表明()A、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10.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企业的等。
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这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1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①特定的文化环境②不同人的文化素养③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④人们对文化的态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2.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B、自然社会素养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社会科学素养13.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还表现在()A、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B、社会物质生活的贫困上C、民族和国家的一定阶段中D、社会精神生活的贫困上14.右边漫画表明了()A、人与社会的关系B、人与文化的关系C、文化与经济的关系D、文化与政治的关系15.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
以上材料说明()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16.“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这句话主要提示了()A、科技在增强经济实力中的地位B、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C、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D、国际竞争的实质17.“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 、“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
”对以上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18.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
这表明()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B、文化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物质力量)C、与文化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19.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很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这段话说明()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B、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C、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D、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世界五百强公司都非常注重员工的文化素养以及公司文化的建设,营造一种诚信、尽职、合作的文化氛围,这说明()A、员工的素质决定了公司的收益B、文化对经济的重要影响C、公司的文化氛围决定了公司的收益D、这些公司是浪费资源,没多大的效果21.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湖南省亲时用地道的湖南话说:“各位乡亲,各位乡党,楚瑜带着堂客回来了”。
这件事表明()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C、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22.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A、消极被动、无目的的接受。
B、自觉学习,主动感悟。
C、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D、社会环境的影响。
23.“乡音难改”以及成语“耳濡目染”表达的分别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A深远持久的特点、潜移默化的特点B、潜移默化的特点、深远持久的特点。
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差异性的特点。
D、差异性的特点、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24.“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很多中国人在海外定居了几十年,但是到了晚年还是有叶落归根的思想。
表现出()A中国人在海外住不惯B一定的思维方式形成以后就固定不变了C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受别的思维方式的影响D一定的思维方式形成以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5.不同的民族,往往待人的礼节各不相同。
这表明()A、特定的文化环境是由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B、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肯定不同C、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各民族的礼节不同,反映的内涵也完全不同26.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主要说明()A、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B、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C、只要是文化,就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社会实践是文化产生的根本途径27.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有①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②增强人们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③形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④培养人们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8.秦始皇兵马俑被发掘以后,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观众。
美术家来了,他们庆幸秦俑的发现填补了秦代美术史的空白;将军们来了,他们笑看吴钩,说秦俑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兵法、兵器和军阵,提供了真实的场景和资料;冶金学家来了,他们手按秦剑,感叹中国古代冶金术的高超……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C、化塑造着人的精神世界D、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空前繁荣。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经济建设搞好了,文化就繁荣了B、文化繁荣了,经济建设就搞好了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30.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外国封建势力的联军陈兵法国边境,革命处于危急之中。
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一位工兵上尉用一个通宵写出了《莱茵河军队战歌》。
马赛营志愿军率先唱着这支歌向巴黎挺进,所有这首歌后来被称为《马赛曲》。
歌声充满着爱国激情,使人民热血沸腾,很快传遍了全国。
法国人民高唱着这支歌奔赴前线。
1759年,《马赛曲》被定为法国国歌。
以上材料表明()①优秀文化给人以特有的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②优秀文化可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③优秀文化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④优秀文化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二、非选择题(40分)31、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哪些特点?32、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具有哪些作用?33、我国为什么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地重要战略任务?34、你是如何理解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