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显示产业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621.50 KB
- 文档页数:17
【精选】光电显示技术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A. 液晶显示(LCD)B.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LED)C. 等离子显示(PDP)D. 发光二极管显示(LED)2. 下列哪个参数是评价液晶显示器性能的重要指标?A. 响应时间B. 亮度C. 对比度D. 全部都是A. 硅B. 碳纳米管C. 有机发光材料D. 钙钛矿A. 电压调制B. 偏振光控制C. 色彩混合D. 亮度调节5. 下列哪种显示技术具有视角广、响应速度快的特点?A. LCDB. OLEDC. PDPD. LEDA. 超薄B. 超低功耗C. 高亮度D. 全部都是7. 下列哪种光电显示技术可以实现柔性显示?A. LCDB. OLEDC. PDPD. LEDA. 亮度B. 对比度C. 寿命D. 全部都是9. 下列哪种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广视角、高对比度等特点?A. LCDB. OLEDC. PDPD. LEDA. LCDB. OLEDC. Mini LEDD. Micro LE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电显示技术按照发光原理可分为______发光显示技术和______发光显示技术。
2. 液晶显示器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 OLED显示技术的核心材料是______,其具有______、______等特点。
4. LED显示技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但在______方面仍有待提高。
5. PDP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______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荧光粉发光,从而实现图像显示。
6. 在光电显示技术中,______技术是实现高亮度、低功耗的关键。
7. 柔性显示技术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8. 我国在______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为我国光电显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9. Mini LED和Micro LED是______显示技术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具有______、______等优点。
光电显示产业链分析与产业发展前景探析研究报告一、简述随着全球步入“后危机”时代,寻找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新一轮战略制高点的最重要手段。
发展以光电显示和固体照明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们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
光电显示和固体照明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光电子产业核心关键,随着技术、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千亿美元级产业,在未来将发展成为与汽车产业相当量级的产业。
国内外政府、企业、研发机构和资本通过官、产、学、研、资高效联动方式积极推进产业化生产、技术创新、产品应用、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快速发展。
根据当前国内外产业、技术、产品和市场趋势,高新区结合《新一轮战略发展规划》适时提出进行有关光电显示和固体照明产业链课题分析,通过文献收集、咨询专家和考察调研等多种方式,首先分析光电显示和固体照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国内外光电显示和固体照明产业发展趋势;重点提出高新区发展光电显示和固体照明产业发展战略和目标;最后提出高新区发展光电显示和固体照明产业的推进措施。
二、光电显示产业链分析与产业发展现状(一)产业概述光电显示产业居于信息产业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是IT 终端产品“人机互动”的界面,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技术含量高,覆盖微电子、光电子、电子材料、专用设备仪器等高技术领域;二是广泛应用于信息、医疗、航空航天等各种电子终端产品;三是在IT 终端产品的成本比重高,价值量大。
其中TFT-LCD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模块占平板电视成本的80%、计算机的20%、手机的5%~10%;四是具有高成长性好。
未来5~10年,年均增速在20%以上;五是产业拉动系数可达4~5,经济带动效果显著。
因此,发展光电显示产业对提升我省和高新区新一代信息产业的技术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向更高附加值的上游延伸,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光电显示技术的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产品种类繁多,应用比较广泛的显示技术达到十多种。
Micro-LED简介及产业现状全梳理自从iPhone 7发布后,iPhone 8的各种消息蜂拥而来,而关于屏幕方面大多数新闻都报道新一代iPhone将使用OLED屏,而被认为OLED显示的下一代Micro-LED似乎也不再低调,相比OLED,Micro-LED技术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但是关注却越来越高。
Micro LED这个词出现的很早,早在2000年Cree就申请了名为「Micro-ledarrays withenhanced light extracTIon」的专利,随后相关论文发表也很多,但Micro LED还只是纯粹的学术研究。
LED厂、面板厂也秘密研发多年,但仍未真正地走向商业化。
Micro-LED是什么?MicroLED技术,即LED微缩化和矩阵化技术。
指的是在一个芯片上集成的高密度微小尺寸的LED阵列,如LED显示屏每一个像素可定址、单独驱动点亮,可看成是户外LED显示屏的微缩版,将像素点距离从毫米级降低至微米级。
1而Micro LED display,则是底层用正常的CMOS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制成LED显示驱动电路,然后再用MOCVD机在集成电路上制作LED阵列,从而实现了微型显示屏,也就是所说的LED显示屏的缩小版。
历史说起Micro LED,先得从显示TFT-LCD背光模组应用说起。
在1990年代TFT-LCD开始蓬勃发展时,因LED具有高色彩饱和度、省电、轻薄等特点,部分厂商就利用LED做背光源。
然而因成本过高、散热不佳、光电效率低等因素,并未大量应用于TFT-LCD产品中。
直到2000年,蓝光LED芯片刺激荧光粉制成白光LED技术的制程、效能、成本开始逐渐成熟;当进入2008年,白光LED背光模组呈现爆发性的成长,几年间几乎全面取代了CCFL,其应用领域由手机、平板电脑、笔电、台式显示器乃至电视等等。
1然而,因TFT-LCD非自发光的显示原理所致,其open cell穿透率约在7%以下,造成TFT-LCD的光电效率低落;且白光LED所能提供的色饱和度仍不如三原色LED,大部分TFT-LCD产品约仅72%NTSC;再则,于室外环境下,TFT-LCD 亮度无法提升至1000nits以上,致使影像和色彩辨识度低,为其一大应用缺陷。
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1. 信息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包括计算机、通讯、网络、软件、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相关产业。
信息技术产业正逐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2. 生命健康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是指以医药、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等为核心的产业,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生命健康产业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发展领域。
3. 先进材料产业先进材料产业是指以新材料、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化学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等为核心的产业。
先进材料的应用范围广泛,关系到能源、新能源、环境保护、航空航天、半导体、汽车等领域。
4. 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是指以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以及地热能等为核心的产业。
新能源产业的应用将有力推动国家能源结构的转型,同时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5. 航空航天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是指以航空器、航天器及相关设备为核心的产业。
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不仅涉及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也是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突破口。
6. 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是以新型材料为核心的产业,包括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
新材料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能源、环保、航空航天、汽车等多个领域。
7. 汽车和零部件产业汽车和零部件产业是指以机动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
汽车和零部件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域。
8. 光电产业光电产业是指以光电材料、器件、光通信、光电显示等为核心的产业。
光电产业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推动国家经济的增长。
9. 新型石油化工产业新型石油化工产业是指以高效、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型石油化工技术为核心的产业。
新型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不仅符合国家能源环保战略,也将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10. 生态环保产业生态环保产业是指以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修复等为核心的产业。
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经济绿色转型。
光电产业国内外发展趋势光电产业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它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具有清洁、高效、可再生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全球范围内,光电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本文将从技术、市场和政策三个方面对光电产业的国内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技术发展趋势1.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家用太阳能电池的主流技术,但其效率相对较低。
未来,通过降低材料损失、提高生产工艺以及改进电路设计等手段,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将进一步提高,使得太阳能发电成本更加低廉。
2. 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突破薄膜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光电转换材料薄膜直接沉积在基底上的太阳能电池技术,具有柔性、轻便、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未来,通过改进材料组合、提高电池结构以及优化工艺等手段,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同时成本进一步下降,使得其在大规模应用上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
3. 高效率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突破高效率太阳能电池技术包括多结太阳能电池、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等。
通过在太阳能电池表面引入多个PN结,可以提高电池的吸光能力,并增加光能转化效率。
未来,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将成为光电产业的发展方向,其效率有望突破当前的限制,实现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4. 光伏储能技术的突破光伏储能是指利用太阳能发电产生的电能存储起来,以便在需要时使用。
目前,光伏系统主要依靠锂电池等储能设备,但其成本相对较高且容量受限。
未来,通过新型储能材料的研发,以及光伏发电系统与储能设备的深度融合,光伏储能技术将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进一步推动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
二、市场发展趋势1. 光伏发电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光伏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光伏发电逐渐成为一种具有竞争力的发电方式。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5.6 GW增长到2019年的651 GW,市场规模呈现出井喷式增长。
未来,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光伏发电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关于光电产业的调研报告光电产业是指利用光电技术生产和制造光电器件、元器件、仪器、设备及光电系统的产业。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光电产业逐渐成为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了全球竞争的焦点。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对光电产业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
一、产业背景光电产业是一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科技产业,覆盖了光纤通信、太阳能、半导体、显示、光学仪器等多个领域。
这个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的兴起和国家政策的支持。
中国政府制定了多项战略以推动光电产业的发展,如“光照计划”、“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创新驱动2025”等。
二、产业现状光电产业是一个全球性竞争的产业,优势企业主要分布在欧美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中国目前在光电产业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潜力巨大。
国内光电企业数量众多,但产业集中度低;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较为薄弱。
目前中国光电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和价格战激烈,技术规划和产品创新滞后等。
三、产业趋势光电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绿色环保型产业。
太阳能电池板、LED照明等产品将成为未来光电产业的主流。
二是集成化产品。
在军用、卫星、通信等领域,集成光电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是大数据技术与光电产业的融合。
光电产业将会与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为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四、未来发展方向要加快推动中国光电产业的发展,需要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规划。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光电材料和光纤制造等关键环节的产业链上移;二是加强科技研发,提升光电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强与国际主流企业的合作,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四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光电人才培养基地;五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提升国产光电产品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光电产业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但目前来看,在技术、市场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中国制定多项支持政策,有助于加快光电产业的发展步伐。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被批准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有规划面积130平方公里,是四川省和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聚集地。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以及集成电路、软件及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精密机械、通信、光电显示六大产业集群。
目前,在国家科技部综合排名中,成都高新区位列中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第四位,中西部高新区第一位。
一、西部大开发十年来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十年以来,成都高新区抢抓机遇,锐意改革,扩大开放,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迅速提升。
2009年以来,成都高新区(集中建设区)实现产业增加值396.5亿元,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9.02亿元,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370.4亿元,增长28.8%,其中工业投资193亿元,增长45%;全口径财政收入114.55亿元,增长9.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64亿元,增长22.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7亿元,增长30%;外贸出口26.88亿美元,增长33.98%;成都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额达到64.2亿美元,增长35.2%,继续居中国中西部(含东北)出口加工区第一位。
三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8.6%;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增长26.9%;出口2.1亿美元,增长27.8%。
2010年是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开局之年。
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成都高新区紧紧围绕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天府新城建设等中心工作,全力以赴抓好推进落实。
1—6月,完成产业增加值221.2亿元,增长29.3%;固定资产投资174.5亿元,增长15.3%;财政总收入86.3亿元,增长69.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12亿元,增长30.1%;合同外资2.4亿美元,增长356.4%;到位外资4.79亿美元,增长85.9%。
OLED新材料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OLED新材料是指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新型材料。
OLE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在电场作用下将电子和空穴注入到有机薄膜中,从而产生发光效果。
相比传统的液晶显示器,OLED具有更高的对比度和色彩鲜艳度,同时也更加省电。
OLED新材料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发光材料:发光材料是OLED最关键的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OLED的光电性能。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不同的材料组合,并试图通过改进化学结构来提高发光效率和稳定性。
2、传输材料:传输材料可以帮助电子和空穴在OLED内部传输,并且能够调节能量水平。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尝试开发新的传输材料,以提高OLED的效率和稳定性。
3、封装材料:封装材料可保护OLED免受外部环境影响,延长其寿命。
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的封装材料,以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和延长寿命。
4、稳定性:OLED研究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如何提高其稳定性。
OLED材料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衰减现象,导致其效率降低。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寻找可靠的方法来提高OLED的稳定性。
总之,OLED新材料的研究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发光材料、传输材料、封装材料以及稳定性等。
这些研究旨在提高OLED的效率、稳定性和寿命,以促进其在显示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
一、OLED新材料行业发展有利条件(一)市场需求强劲随着智能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的普及,OLED显示屏也逐渐受到市场的青睐。
OLED具有高清晰度、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能够提供更加逼真、细致的画面显示效果,因此在消费电子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此外,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OLED显示屏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21年全球OLED 市场规模将达到320亿美元,未来几年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这为OLED新材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机遇。
(二)政府扶持力度加大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核心内容。
电子行业的产业链和经营模式来源:银通智略电子行业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基础支撑。
中国电子行业总产值约占电子信息产业的五分之一,其上下游产业链覆盖广泛。
以宏观的角度上讲,从材料到成品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了上游的原材料、化工产品、生产设备。
中游主要是电子元器件行业,按照工作是是否需要外部能量源,电子元器件可以分为主动元件和被动元件两大类。
其中被动元件包括电容、电阻和电感;主动元件包括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
下游是各种消费电子、通讯设备等终端产品。
电子行业产业链结构一、半导体行业1半导体产业结构半导体行业的上游为半导体支撑业,包括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设备。
中游按照制造技术分为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
下游为消费电子,计算机相关产品等终端设备。
半导体行业除了受行业供需变化周期性影响外,还受到新产品周期的影响。
每当新产品大范围推广时,就会带来半导体行业的繁荣。
整个半导体产业结构如下图。
半导体产业结构半导体产业转移将经历从初期、中期、后期到新一轮产业转移后期4个阶段。
目前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还处于转移的初期,一方面受益于工程师红利和技术的进步,成本优势显现,进口替代空间大。
近几年国内每年芯片进口金额都接近甚至超过原油进口。
国产半导体存在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随着半导体产业项目在我国的陆续落地,我国目前已经处于半导体产业转移路径的第一阶段末期,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产业转移中期。
半导体产业转移路径如下图。
半导体产业转移路径2半导体行业经营模式半导体行业的核心主要是IC(集成电路),主要的经营模式有两种IDM模式和分工模式。
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s)集成设备制造商,主营IC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全球的大多数半导体厂商都是IDM模式,比如三星、因特尔、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
而半导体行业的另外一大模式是由台湾最先开启的一种分工细化模式,由于IDM 模式的公司必须同时完成IC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高技术、高门槛的环节,大大增加了难度。
电了行业的产业链和经营模式电子行业的产业链和经营模式来源:银通智略电子行业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基础支撑。
中国电子行业总产值约占电子信息产业的五分之一,其上下游产业链覆盖广泛。
以宏观的角度上讲,从材料到成品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了上游的原材料、化工产品、生产设备。
中游主要是电子元器件行业,按照工作是是否需要外部能量源,电子元器件可以分为主动元件和被动元件两大类。
其中被动元件包括电容、电阻和电感;主动元件包括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
下游是各种消费电子、通讯设备等终端产品。
电子行业产业链结构、半导体行业1半导体产业结构半导体行业的上游为半导体支撑业,包括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设备。
中游按照制造技术分为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
下游为消费电子,计算机相关产品等终端设备。
半导体行业除了受行业供需变化周期性影响外,还受到新产品周期的影响。
每当新产品大范围推广时,就会带来半导体行业的繁荣。
整个半导体产业结构如下图。
半导体产业结构半导体产业转移将经历从初期、中期、后期到新一轮产业转移后期 4个阶段目前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还处于转移的初期,一方面受益于工程师红利和技术 的进步,成本优势显现,进口替代空间大。
近几年国内每年芯片进口金额都接 近甚至超过原油进口。
国产半导体存在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随着半导体产业 项目在我国的陆续落地,我国目前已经处于半导体产业转移路径的第一阶段末 期,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产业转移中期。
半导体产业转移路径如下图。
半导体产业转移路径集成扈路传感器Flash标准模拟IC其他模拟IC徹处理器逻辑IC半导体产业分立器件 光电子器件 存储器特殊应用模拟IC产业转移初期产吐转移中期产业转移后期 新的一伦周期M jM / H'l /.l』晰杭术对皮更大 的巾场迴色争如 以小/班人新一绘和国 林时手竞爭2半导体行业经营模式半导体行业的核心主要是IC (集成电路),主要的经营模式有两种 IDM 模式和分工模式。
IDM (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s)集成设备制造商,主营IC 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全球的大多数半导体厂商都是IDM 模式,比如三星、因特尔、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
成都ICT产业发展状况目前,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已形成了“一个核心区、两条产业带”的格局。
一个核心区,即以成都高新区为核心区域,辐射武侯、金牛和锦江的软件产业主体发展区。
两条产业带,即以成都高新区为主要聚集区,连接武侯、青羊、金牛和都江堰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带;以锦江区红星路连接武侯科一条街及音乐街区的数字创意及信息服务产业带。
一、成都ICT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成都坚持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形成了软件及服务外包、集成电路、通信、光电显示等特色产业集群。
而且主导产业集群的规模迅速壮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拉动作用逐渐显现,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1、软件及服务外包在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方面,已获得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等国家级基地授牌,天府软件园等一批产业发展载体相继投入使用,成功培育了卫士通、迈普、国腾、任我行、颠峰等一批本土软件企业,引进了IBM、SAP、赛门铁克、微软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总数达520家,初步形成了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游戏动漫、信息安全、行业应用及嵌入式等几大特色领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信息安全产品生产基地和第三大游戏产品研发、运营中心。
2、集成电路产业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拥有2条8英寸晶圆制造生产线和5家封装测试企业,58家IC设计企业。
目前,成芯半导体的8英寸晶圆生产线已投产流片,英特尔、中芯国际、友尼森、美国芯源等一批封装测试项目顺利投产, BOC、梅塞尔、联华等配套企业也成功落户。
一个由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配套项目组成的、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基本形成。
3、光电显示产业在光电显示产业方面,引进了中国建材集团液晶玻璃基板等上游原材料项目,拥有京东方和深天马4.5代TFT-LCD、长虹主动式OLED生产基地、峻凌国际TFT-LCD模组代工及LED封装等中游显示屏项目,吉锐触摸屏和触摸显示器、TCL等下游显示应用项目,一个基于中小尺寸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