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表示时间的词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文言文中表时间的词语时间分类1.表瞬间:暂、立、即、遽、亟;少顷、少时、少间;须臾、斯须;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未几、既而、已而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现在:“今、方、会”4.表示将来:“将、行将、欲、且”5.表示较长时间:长、久、常、每、辄”6、表示时间终止:终、竟、迄、卒7、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居无何,居三月”)8、表示特定时间:曙、质明、朝、旦、晓、夙、亭午、夜分、旦日、翌日、他日、后日、朔、望、既望、晦、旬、期月、期年、岁、载、明年年龄称谓序号称呼年龄序号称呼年龄1 襁褓不满周岁10 弱冠男子二十2 黄口婴儿11 而立之年三十岁3 孩提二三岁12 不惑之年四十岁4 始龀七八岁13 知天命之年五十岁5 垂髫幼年14 耳顺(花甲)六十岁6 总髻总角幼年童年15 古稀之年七十岁7 总发束发童年少年16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8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17 期颐之年百岁9 及笄之年十五岁(成年)传统节日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也叫元旦,今多称春节。
2、元夜:即上元之夜,农历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是赏灯节3、寒食:清明前一或前两天为寒食节。
从这一天起禁火三日:寒食过后重新起火,叫新火,习俗有乞新火,踏青,插柳等。
4、端午:为纪念屈原投江,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5、七夕:七月初七为女儿节,七夕节。
传说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又有妇女“乞巧”的习俗。
6、重阳:农历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日月皆逢九,故又叫重九,赏菊佳节。
7、社日: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
分春社,秋社,分别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
8、伏日:夏至三伏,伏日指进入初伏的那一天。
9、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日,是古人腊祭的日子,现俗称“腊八”。
10、至日:是冬至和夏至的合称,皆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古人认为“冬至一阳生”是节气的起点。
如“淳熙丙申至日(此处指冬至)”。
表“年”的词语:除了岁、载、春、秋、春秋等词语表示外,祀(殷代称年为“祀”)、霜(贾岛《渡桑干》诗“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放忆咸阳。
”中的“霜”即年。
)、稔(谷一熟为稔,故也谓“年”为稔)也是年的表示词语。
岁暮:表示年终、一年完。
累年:表示一年年期年:表示周年整。
期月:表示一整月。
兼旬:则指二十日(天)。
一旬:指10日整。
旬余:指十多天。
既望:指农历十六“既望”月团圆。
侵晨:指天正亮。
质明、拂晓、破晓:皆指刚刚天亮。
旦日:表示明天为旦日。
旦旦:连用表示天天。
旦暮:指早和晚。
夙夜:是指朝与夕。
中夜:指半夜时分。
夜阑:指深夜时分。
翌日:是指第二天或明天。
亭午:大约指中午十二点。
光阴、岁月:皆指时间。
少顷、俄顷、少间:皆指一会儿的短时间。
须臾、瞬间、刹那、随即、寻、俄、旋、遽:皆指极短的一小会儿时间。
“朔”日:称农历初一。
“望”:称农历十六为“望”月团圆。
晦:农历每月尾日为晦。
日:称每一天。
旦:称每一天的早晨。
暝、暮:皆称每一天的傍晚。
除此之外,象乌飞兔走、白驹过隙、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也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这里就不在一一列出。
另外,在我国古代没有发明计时用的时钟之前,白日计时用的是“日晷”,以日影的移动算时间;夜晚计时用的是“更漏”。
我国直到明代才有了时钟的出现。
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这十二个时辰又有特定的名称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记时法相对应。
现试列表如下:古名称时辰现在记时夜半子时相当于23——1时鸡鸣丑时 1 —— 3时平旦寅时 3 —— 5时日出卯时 5 —— 7时食时辰时 7 —— 9时隅中巳时 9 ——11时日中午时 11 — 13时日die 未时 13 — 15时晡时申时 15 — 17时日入酉时 17 — 19时黄昏戍时 19 — 21时人定亥时 21 — 23时明确了古人的记时法,我们对古文中涉及到的时间名称就容易理解了。
比如“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的“鸡鸣”就是指晚上一时至三时。
三、季节月份的时间表示词在我国,季节与月份常用的别名也很多。
表示时间的长度的词语一、表示时间长度的词语有好多呢。
像“刹那”,这个词可有趣啦,读音是“chà nà”,它出自佛教经典。
意思就是极短的时间,你可以这样造句“刹那间,他就消失在人群里了”。
近义词有“瞬间”,反义词有“长久”。
二、“瞬间”这个词也很常用,读音是“shùn jiān”。
它表示一眨眼的工夫,出处嘛,很多文学作品里都有。
比如说“他瞬间就做出了决定”。
近义词有“刹那”,反义词是“永恒”。
三、“片刻”也表示时间的长度,读“piàn kè”。
它表示一会儿,很短的时间。
可以从一些古文中找到它的身影呢。
造句“片刻之后,雨就停了”。
近义词是“顷刻”,反义词是“良久”。
四、“须臾”,读音“xū yú”,这词可有点古典的味道了。
它在古文中经常出现,表示极短的时间。
就像“须臾之间,风云变幻”。
近义词是“转瞬”,反义词是“许久”。
五、“良久”,读“liáng jiǔ”。
这个词表示很长时间。
比如“他沉思良久,才说出答案”。
近义词是“许久”,反义词是“片刻”。
六、“永远”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啦,读音“yǒng yuǎn”。
表示时间长久,没有终止。
像“我永远都会记得你”。
没有很确切的近义词,反义词可以是“暂时”。
七、“永恒”,读“yǒng héng”。
意思是永远不变,多用于形容抽象的事物。
比如“他们的友谊是永恒的”。
近义词有“永久”,反义词有“短暂”。
八、“短暂”,读音“duǎn zàn”。
就是时间短的意思啦。
造句“这是一段短暂的旅程”。
近义词是“短促”,反义词是“漫长”。
九、“漫长”,读“màn cháng”。
表示长得看不见尽头的时间或者道路等。
例如“漫长的冬季终于过去了”。
近义词是“长远”,反义词是“短暂”。
十、“一会儿”,这是特别口语化的词啦,没有确切的读音标注,大家都懂。
表示不长的时间。
像“一会儿就好”。
古代文言文表示时间的词语
1. “旦”,这可是表示早晨啊!就好像太阳升起的时候,咱不是经常说“旦日”吗?比如“旦日,吾必早起迎朝阳!”哇,想想早晨那充满希望的感觉。
2. “暮”呀,这不就是晚上嘛!你看“暮色苍茫”,说的不就是那夜幕降临的时候嘛,那种安静下来的氛围,就像“暮时,小镇陷入一片静谧之中”,是不是很有画面感?
3. “须臾”,这就是一瞬间的事儿!哎呀呀,“须臾之间,那美丽的烟花绽放又消失”,真是快得让人惊叹啊!
4. “俄而”,也是表示时间很快呢!如同“俄而,狂风大作,天气骤变”,这变化之快呀,让人有点措手不及呢。
5. “久之”,那就是时间过了很久啦!你想想“久之,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里面蕴含了多少坚持和等待呀!
6. “岁”,一整年呢!“岁末之时,大家都忙着准备过年啦”,到了年底的时候,那种欢喜热闹的感觉真是太棒啦!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古代文言文表示时间的词语好神奇呀,能够让我们更细腻、更生动地表达时间的变化和感觉呢!。
岁:年。
《捕蛇者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俄而也作“俄尔”不久,一会儿期年:满一年。
《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积年:好几年。
《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俄顷:片刻;一会儿曩:从前。
《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向:先前。
《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俄然:忽然久之:很久。
《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良久:很久。
《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
”异日:将来。
《黄生借书说》:“日姑俟异日观云尔。
”旦旦:天天。
《捕蛇者说》:“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旦日:第二天。
《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日:一天天。
《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
”翼曰:明天。
《促织》:“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翌日:次日。
《(指南录)后序》:“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旦:早晨。
《术兰诗》:“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质明:天刚亮。
《(指南录)后序》:“质明避哨竹林中。
”亭午:正午。
《古风》:“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宵:晚上。
《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暝:天黑了。
《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
”即日:当天。
《鸿门宴》:“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中夜:半夜。
《祖逖传》:“中夜闻鸡鸣。
”失时:过时。
《论积贮疏》:“失时不雨,民且狼藉。
”无何:没有多久。
《促织》:“无何,宰以卓异闻。
” ‟尔来:从那时以来。
《蜀道难》:“尔来四万八干岁。
”尝:曾经’。
《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
”既:已经。
《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
”素:一向,平素。
《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
“既望:阴历十六。
《观潮》:“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适:刚才。
《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
”初:刚开始。
《赤壁之战》:“初一交战。
”几:将近。
《论积贮疏》:“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未几:没多久。
《口技》:“未几,夫驹声起。
”寻:不久。
《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
”已而:不久。
古文词语与注释古文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意蕴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尤其是其中的许多词语,常常需要注释才能被现代读者所理解。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古文词语,并提供相应的注释,以增进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1. 明日复明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这里的"明日"指的是未来的某一天,"复"则表示重复。
这句诗意味着明天将会是无数个明天的重复,暗示时间的长久和生活的变化。
这是出自唐代崔护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2. 青山遮不住这句诗出自唐代杜甫的《登高》。
"青山"指的是青色的山,"遮"意为遮挡。
整句诗的意思是:即使青山高耸,也无法完全遮挡住眼前的美景。
充分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豪情壮志。
3. 岁月不待人这句话是用来形容时间过得特别快。
"岁月"指的是年月的积累,"不待人"表示时间不会为任何人而停滞。
透过这句话,我们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不可逆转性。
这是出自宋代杨万里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4. 悠悠我心这句话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悠悠"表示心境的宽广和深远,"我心"则指的是自己的心灵。
整句表达了作者在登高时,心境的宁静与豁达。
5. 心如刀割这个词语形容极度的心痛或煎熬。
当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或失望时,人们常常会用这个词语来表达内心的痛苦。
它是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
通过对这几个古文词语的解析与注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美学特点。
同时,这样的学习也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现代文学作品中所运用的各种典故和古文化元素。
通过学习古文词语和注释,我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因此,加强对古文词语的学习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言文常用词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它有着许多常用词语,其中部分词语仍被广泛运用。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2000个常用的文言文词语。
一、名词类1. 人:衣冠、士、夫、子、儒、世、民、绅、庶、众等。
2. 家族:宗、族、门、派、支、戚、世、姓、氏、社等。
3. 地点:国、都、郡、县、乡、村、庄、城等。
4. 时节:春、夏、秋、冬、旦、昏、永、时、节、令等。
5. 动物:虎、狼、熊、鹿、兔、鸟、鱼、蛇、马、豕等。
6. 植物:梓、松、竹、桃、梅、花、草、树、果等。
7. 食品:酒、肉、饭、茶、蔬、果、饼、饵、羹等。
8. 家具:床、榻、椅、几、桌、灯、镜、屏、帷等。
9. 服饰:衫、裙、袍、帽、鞋、袜、绸、缎、锦、橐等。
10. 工艺品:玉、瓷、铜、铁、锡、花、车、舟、箫等。
二、动词类1. 吃、喝、食、饮、啜、咀、净、病、增、吸等。
2. 行、行走、移、迁、驾、趋、御、逐、阻等。
3. 求、索、访、问、拜、借、假、遗、赠等。
4. 打、折、切、割、砍、斩、震、撼、摇等。
5. 歌、舞、乐、吟、唱、奏、弹、章、念等。
6. 语、言、说、道、论、叙、提、称、述等。
7. 手、取、握、抓、拿、挽、抱、搏、袭等。
8. 看、望、瞻、观、视、察、窥、旁、瞧等。
9. 静、安、宁、定、息、寂、默、静、止等。
10. 睡、寤、梦、忆、想、思、怀、思、念等。
三、形容词类1. 美、丽、媚、妍、艳、嫣、姣、良、秀等。
2. 瘦、瘠、皮、寡、痩、瘤、瘦、瘦、炯等。
3. 苍、青、碧、翠、綦、紫、洁、红、白等。
4. 高、峻、俊、秀、壮、伟、端、严、良等。
5. 长、宽、深、浅、高、矮、短、窄、阔等。
6. 众、多、盛、广、众、万、亿、满、大等。
7. 转、回、圆、透、滑、润、柔、细、软等。
8. 快、易、好、慢、难、坏、可、乃、甚等。
9. 良、好、美、宏、大、壮、臧、协、奇等。
10. 苦、甜、酸、辣、香、淡、咸、涩、味等。
四、副词类1. 微、细、极、甚、最、全、散、闲、清等。
古代形容小时的雅词
在古代,人们用许多雅致的词汇来描述时间。
以下是关于“小时”的一些古代雅词:
1.一瞬:形容时间非常短暂,如同一闪而过。
2.须臾:须臾是用来形容时间的短暂,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年岁短暂。
3.流光:指如流水般消逝的光阴,语出唐·鲍照《代悲哉行》:“羁人感淑景,缘流玩其歇。
凄闺感余切,涤情非可歇。
”
4.旦暮:形容时间非常短暂,如同一日之内、从早到晚。
5.瞬息:瞬息是用来形容时间的短暂,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眼神转动迅速。
6.顷刻:顷刻是用来形容时间非常短暂,如同片刻之间。
7.俄顷:俄顷是用来形容时间非常短暂,如同一顿饭的功夫。
8.刹那:刹那是用来形容时间非常短暂,如同极短的一瞬间。
9.光阴:光阴是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年岁增长。
这些词汇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诗意,能够生动地表达出对时间流转的感慨和思考。
古代描写时间的词语1.经年[jīngnián]释义:经过一年或若干年此去经年。
例句:宋代柳永《雨霖铃》经年不往。
2.历年[lìnián]释义:过去多年。
例句:明万历年间,岛上建有青龙寺,其建筑别致,雕梁画栋,金壁辉煌,巍峨壮观。
3.日暮[rìmù]释义: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例句:交河存有书生,日暮独步田野间。
4.薄暮[bómù]释义:傍晚。
例句:《薄暮》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杜甫的作品之一。
5.往昔[wǎngxī]释义:昔日;从前。
例句:臣敢言往昔。
6.始而[shǐér]释义:则表示某一情况或动作已经开始。
例句:始而不解,继而恍然。
7.片刻[liángjiǔ]释义:好一会儿;略久,稍久。
例句:汉王默然片刻,曰:不如也。
8.顷之[qǐngzhī]释义:就是指没多久。
例句:顷之,言无几何时。
9.少时[shǎoshí]释义:年幼时;少年时期。
例句:陈涉少时,闻与人佣耕。
10.须臾[xūyú]释义:一会儿。
例句:寡君有不腆之酒,以请吾子之与寡君须臾焉,使某也以请。
和古中国的时间单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
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古时指"一柱香"的时间也就是一刻钟左右即为现在大约十五分钟。
而现在的香有长有短,存有细存有细;存有易燃的也存有不怎麽慢燃.无法做为计时参照。
喝一碗茶的时间,从端上来开始,然后慢慢品尝,一饮而尽,其实就是一碗茶凉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时间。
夏天要15分钟,冬天10分钟都用不了。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
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至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作“小时”和“小时”。
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小时”忘记浓,而“小时”沿用至今。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
古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以下是 6 条相关内容:
1. “岁”这个词在古文中常见得很呐!就比如“岁岁年年花相似”,这里的“岁”不就代表着年嘛,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我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呀。
2. “须臾”呀,那可真是表示很短的时间呢!像“须臾之间,变化万千”,你想想啊,须臾的功夫,就可能有好多事情出现改变,多神奇啊!
3. “曩”也可以表示过去的时间哟!“曩者吾与汝为友”,这不就是在说以前我和你是朋友嘛,一下就把我们带到过去的场景中了呢。
4. “旦夕”难道不是很形象吗?“旦夕之间,祸福相依”,早上和晚上这个短暂的时间里,福和祸都可能相互转换呢,多有意思。
5. “旬”也是古文中表示时间的呀!“旬日之后,必有大变”,十天之后呀,肯定会有很大的变化,是不是很有期待感呢。
6. “久”这个字也有长时间的意思哦!“吾等汝久矣”,我等你都等了好久啦,是不是有一种焦急等待的感觉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古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真是太有趣啦,它们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让我们能更准确生动地描述时间和相关的情境。
古文中描写时间的词语迩年、期月、旬日、兼旬、亭午一、迩年读音:[ěrnián]释义:近几年。
原文:清代·方苞《狱中杂记》:迩年狱讼,情稍轻。
白话译文:近几年来打官司,凡情节比较重的。
二、期月读音:[jīyuè]释义:一整月。
出处:明末·柳敬亭《柳敬亭传》:期月而诣莫生。
白话译文:过去一个月,(他)前往莫后光处为。
三、旬日读音:[xúnrì]释义:十天。
原文:清代·邵长蘅《阎典史传》:晚不过旬日。
白话译文:再迟也不过才十天而已。
四、并任旬读音:[jiānxún]释义:二十天。
出处:清代·方苞《狱中杂记》:伤肤,兼旬愈。
白话译文:皮肤伤势了,过了二十天才复发。
五、亭午读音:[tíngwǔ]释义:正午;中午。
原文:南北朝·郦道元《三峡》:自非亭午夜分后,不见踪影曦月。
白话译文: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岁:年。
《捕蛇者说道》:“砌一岁之犯下死者二矣。
”期年:满一年。
《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内积年:好几年。
《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曩:从前。
《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向:先前。
《捕蛇者说道》:“向吾不为斯役.”久之:很久。
《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片刻:很长。
《琵琶行》:“感我此言片刻公。
”异日:将来。
《黄生借书说》:“日姑俟异日观云尔。
”旦旦:天天。
《捕蛇者说道》:“岂若吾乡邻旦旦存有就是哉?”旦日:第二天。
《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日:一天天。
《捕蛇者说道》:“而乡邻之生日蹙。
”翼曰:明天。
《促织》:“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翌日:次日。
《(指南录)后序》:“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旦:早晨。
《术兰诗》:“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质明:天刚亮。
《(指南录)后序》:“质明避哨竹林中。
古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两类:一是时间名词,如“翌日”“期年”“望”;一是时间副词,如“须臾”“俄而”“良久”。
以下例释均是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搜集整理的,若能熟练掌握,应试时必当大有用场。
旦日:第二天。
“旦日,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明日:第二天。
“明日,徐公来”《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满一年。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即日:当天。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熹微:天未大亮。
“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既:已经。
“既其出”《游褒禅山记》暮夜:晚上。
“至暮夜月明”《石钟山记》向:先前。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石钟山记》顷之:一会儿。
“顷之,持一象笏至”《项脊轩志》久之:很久。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后:过了。
“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望:农历每月十五。
“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是时:这时候。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既而:不久。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五人墓碑记》卒:终于。
“卒与尸合”《五人墓碑记》素:一向。
“素不闻诗书之训”《五人墓碑记》猝:突然。
“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是月:这一月。
“是月丁未”《登泰山记》须臾:一会儿。
“须臾成五采”《登泰山记》是日:这一天。
“是日,观道中石刻”《登泰山记》寻:不久。
“寻蒙国恩”《陈情表》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七月既望”《赤壁赋》少选:不多时。
“少选当毕”《柳毅传》良久:很久。
“又哀咤良久”《柳毅传》俄:一会儿。
“俄有武夫出于波间”《柳毅传》俄而:一会儿。
“俄而祥风庆云”《柳毅传》有顷:一会儿。
“有顷,君复出”《柳毅传》岁:年。
“不数岁,田百顷”《促织》少间:一会儿。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食顷:一顿饭工夫。
“食顷,帘动,片纸抛落”《促织》斯须:一刻工夫。
“斯须就毙”《促织》未几:没多久。
“未几,成归”《促织》翼日:同“翌日”,次日。
“翼日进宰”《促织》无何:没多久。
“无何,宰以卓异闻”《促织》瞑:日落,天黑。
朔与晦在古文中的意思
古代汉语中的“朔”和“晦”,是一对同义词,古人以朔晦来描述每一个月的开始与结束。
它们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仪式性质的词语,一般用来表示时间的消逝或节日的到来。
它们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它们的意义很多,但最重要的意思是对时间的审美。
朔指的是每一个月的开始,朔主要指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进入新的一个月的第一天。
它是一个新的开始,表示满月已经过去,而新的一个月即将开始。
朔也可以指新的一年开始,就是农历正月初一,表达新的开始和希望。
晦指的是每一个月的结束,晦一般指满月的最后一天,也可以指农历上的月朔,表达一个月结束的意思,也可以指新的一年结束,就是农历腊月三十,表达一年的结束。
朔与晦的意义不仅仅在时间的消逝,更多的是表达着人们对时间的审美。
在古代中国,朔晦不仅是时间的推移,更多的是表达一种仪式性的情感和审美,朔晦象征着一年中各种节日和节气,它们代表着古代中国人对时间的审美和理解。
朔与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很多的使用。
古代文学家经常用朔晦的方式来描述一段时期的改变,有的诗文中还描述了朔晦的美好。
比如诗人苏轼的《饮酒》:“昨宵星辰昨宵天,今宵朔风今宵月,一朝风尘一朝累,尽在朔晦日中央。
”用朔晦来描述一天一夜的变换,朔风今宵、昨宵星辰表达了空茫落寞的感觉,表达了苏轼对时间的审
美。
总之,朔晦在古代中国文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描述时间的消逝,而是一种审美,表达审美的一种方式,表达古代中国文人对时间的态度。
二者的对立统一,展现出时间的美妙,也展现出人类对时间的理解和审美,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古代文学的审美价值。
少时在古文中的意思《有趣的古文:少时》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古文中一个有趣的词——“少时”。
“少时”呀,它可不是指少年的时候哦。
在古文中,“少时”常常表示“一会儿”的意思。
比如说,有个故事里讲,一个人在钓鱼,“少时,鱼上钩了”,这里的“少时”就是说没过多长时间,鱼就上钩啦。
再比如,“相如抚剑,少时立决”,意思是蔺相如抚摸着宝剑,不一会儿就做出了决定。
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古文很有意思呀?《了解古文“少时”》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认识一下古文中的“少时”。
你们知道吗?“少时”有时候不是我们想的那个意思哦。
它经常代表着时间很短,很快。
就像有个小朋友在等小伙伴来玩,过了一会儿小伙伴就来了,这一会儿就可以用“少时”来说。
比如说“少时,雨停了”,就是说没过多久,雨就停了。
“少时,风止云散”,就是风很快就停了,云彩也散开了。
你们明白了吗?《古文中的“少时”是什么》小朋友们好呀!今天来讲讲古文中的“少时”。
“少时”这个词在古文中出现的次数可不少呢。
它表示的是很短的一段时间。
举个例子,“曹操与刘备饮酒,少时,关羽闯入”,这里的“少时”就是说没一会儿,关羽就进来了。
还有“武松打虎,少时,老虎精疲力竭”,就是说很快,老虎就没力气啦。
是不是很好理解呀?《探索“少时”在古文中的奥秘》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探索古文中“少时”的意思吧!“少时”呀,它意味着时间不长。
比如说,“小明在画画,少时,一幅美丽的画就完成了”,这就是说很快一幅画就画好了。
“妈妈做饭,少时,香喷喷的饭菜就端上桌了”,就是说一会儿饭菜就做好啦。
古文中的“少时”是不是很有趣呢?《讲讲古文中的“少时”》小朋友们,今天来给你们讲讲古文中的“少时”哟。
“少时”经常表示一会儿。
像“爷爷在地里干活,少时,就累得直喘气”,就是说爷爷干了一小会儿活,就累啦。
“姐姐写作业,少时,就写完了一门功课”,这是说姐姐很快就完成了一门作业。
希望你们能记住“少时”的意思哟!。
一、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曾经发生,如:尝,其意思相当于“曾经”。
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
②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
(柳宗元《捕蛇者说》)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司马迁《陈涉世家》)
二、表示动作、状态在继续进行或持续存在,如:
1、会,意思是“恰逢”、“正赶上”。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会宾客大宴。
(林嗣环《口技》)
2、方,意思相当于“正”、“刚”。
①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蒲松龄《狼》)
3、正,“正好”、“恰好”的意思。
①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罗贯中《杨修之死》)
②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
三、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发生,如:是时。
①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林嗣环《口技》)
“当是时”,即“正在这个时候”的意思。
四、表示事件或动作行为突然发生,异常迅速,出人意料,如:忽,忽然,暴,急。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
” (林嗣环《口技》)
②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 (罗贯中《杨修之死》)
③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林嗣环《口技》)
④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蒲松龄《狼》)
⑤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
(干宝《宋定伯捉鬼》)
⑥急令医士调治。
(罗贯中《杨修之死》)
例①~④“忽”“忽然”“暴”都有“突然”的意思。
例⑤⑥“急”是“急忙”的意思,除表示动作的急促之外,它还着重表示仓促、忙乱的意思。
五、表示同时发生,如:一时。
①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林嗣环《口技》)
“一时”译为“同一时候”,表示行为、状态存在的时间短暂。
六、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如:顷之,俄而、未几、少时,顷刻、少顷、间,相当于“一会儿”“过了一会儿”的意思。
①顷之,客请与予对局。
(钱大昕《弈喻》)
②俄而百千人大呼。
(林嗣环《口技》)
③未几,夫齁声起。
(林嗣环《口技》)
④少时,一狼径去。
(蒲松龄《狼》)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蒲松龄《狼》)
⑥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林嗣环《口技》)
⑦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
七、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在前不久发生或完成不久,如:初,甫。
①大儿初醒声。
(林嗣环《口技》)
②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
(钱大昕《弈喻》)
八、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其间相距的时间较短,如:既而,寻,相当于“不久”“旋即”的意思。
①既而儿醒,大啼。
(林嗣环《口技》)
1
②未果,寻病终。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九、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动作就要发生或完成,如:将,意思是“快要”“就要”“将要”。
①不治将恐深。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
②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季氏》)
十、表示过了一些时候才发生。
如:已而。
①已而太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十一、表示时间过了很久,如:久之,“很久”的意思。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蒲松龄《狼》)
②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司马迁《陈涉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