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图案装饰的分类与构图形式
- 格式:pdf
- 大小:173.84 KB
- 文档页数:5
古陶瓷装饰手法四大类装饰手法指古陶瓷的装饰工艺,有胎装饰、釉装饰、彩装饰和化妆土装饰四大类。
图1,北宋磁州窑刻划花花卉纹枕。
图2,北宋定窑刻花花卉纹梅瓶,高45.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胎装饰是直接在胎上施艺的装饰手法,主要有镂空、堆塑、堆贴、刻花、剔花、雕花、划花、印花、沥粉、堆花和玲珑等,多运用于单色釉瓷。
划花、刻花、剔花和印花是唐宋时期的重要胎装饰手法。
图3,北宋耀州窑刻花折枝牡丹纹盒,口径9.1厘米,国外博物馆藏。
首先说划花、刻花和剔花。
一般情况下,纹饰的线条,划花的较细且浅,刻花的较粗且深。
有的器物上刻花和划花一起运用,称刻划花,例如图1北宋磁州窑刻划花花卉纹枕,花卉用刻花表现,地子上铺满细的划花线条,它们五六条为一组,使图案看上去不那么单调。
同为刻花,定窑、耀州窑和磁州窑的工艺不同。
在图1中,我们看到磁州窑的刻花用一道较深的刻线表现纹样,定窑和耀州窑的刻花则模仿玉器纹样,用一边直切一边斜面的工艺手法,也就是说,用一组剖面呈形的轮廓表现纹样(图2、图3)。
工艺上,两窑不同,定窑的刻花,匠师一手持两把刀同时施艺,一次完成一直一斜的刻花(图2);耀州窑的刻花是用一把刀,一边直切一边斜削,两次完成,其斜削面比定窑的宽(图3)。
一般情况下,定窑没有剔花的工艺名称。
耀州窑的剔花不仅将地子铲去,而且纹饰也剔出层次。
例如,图4五代耀州窑剔花花卉纹倒流壶,纹样中倒置的九片荷花花瓣,从中间一片开始向两边伸延,有5个层次,这还不包括花瓣上面的花萼和下面铺展的莲叶,如果都算上,层次更多。
多层次是耀州窑剔花的亮点之所在。
同样是有层次的剔花,在定窑却被称为刻花,且层次少。
例如,图5北宋定窑刻花花卉纹葫芦形执壶,花瓣仅有二三个层次。
这样同一种工艺而名称不同的情况,反映出古瓷研究中的复杂性。
图4,五代耀州窑剔花花卉纹倒流壶,通高18.3厘米,陕西省博物馆藏。
图5,北宋定窑刻花花卉纹葫芦形执壶,高22厘米,大英博物馆藏。
瓷器图案知识点总结图表瓷器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之一,其图案是瓷器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瓷器图案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内容。
瓷器图案的形成与瓷器制作技艺、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通过对瓷器图案知识点的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瓷器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瓷器图案种类1. 花卉纹:瓷器上常见的花卉图案有牡丹、兰花、菊花、梅花等,这些花卉图案反映了中国的园林艺术和观赏植物文化。
2. 动物纹:瓷器上的动物图案有龙、凤、麒麟、狮子、鱼、鹿等,这些动物图案传达了人们对生肖文化和神话传说的向往和追求。
3. 人物纹:瓷器上的人物图案常见的有仕女图、宫廷人物图、戏剧人物图等,这些图案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
4. 风景纹:瓷器上的风景图案反映了山水画的审美情趣,如山水、水乡、山林、田园等。
5. 图案纹:瓷器上的吉祥图案有福、寿、喜、祥云、如意等,这些图案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和祈福美好的愿望。
二、瓷器图案的意义1. 象征意义:瓷器图案作为一种符号和标志,具有象征意义,如龙图案象征着皇权、权威和神圣;凤图案象征着幸福、美好和吉祥。
2. 文化意义:瓷器图案反映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花鸟图案反映了中国的园林文化和观赏植物文化,人物图案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风貌。
3. 宗教意义:一些瓷器图案还具有宗教意义,如如意图案代表着佛教的祈福和吉祥,龙凤图案代表着道教的神灵和神秘。
4. 纪念意义:一些瓷器图案还具有纪念意义,如纪念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纪念范蠡的西施船、纪念五美图等,这些图案反映了历史人物和传统故事。
三、瓷器图案的制作技艺1. 绘制技艺:瓷器图案的绘制技艺主要包括勾勒、挂彩、彩绘等步骤,需要经过反复推敲和精心绘制。
2. 雕刻技艺:部分瓷器图案还需要经过雕刻工艺,如浮雕、镂空等,这需要工匠有较高的雕刻技术和艺术品味。
3. 烧制技艺:瓷器图案烧制的技艺主要包括釉下彩、釉上彩、青花等,不同的烧制技艺会呈现出不同的光泽和效果。
浅析明清时期陶瓷纹样构图与装饰手法作者:陶庆宇徐文博张楠李林娜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8期【摘要】中国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将陶瓷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拥有了几千年的文化底蕴的它受到了先人们的追捧。
明清时期,我国的瓷器主要销路是到达亚洲和非洲,在欧洲大陆更加是销量巨大。
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开发了人类对与美的追求,明清时期的瓷器产品有许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也有属于自己的突出点。
明末清初的瓷器产品格局带来美的巨大影响,其来源广泛,其中包含了很多的良好祝愿,但有许多形式。
本文主要的研究是明代和清代瓷器制品图案纹样的构图以及装饰手法。
【关键词】明清陶瓷;纹样;构图;装饰;手法一、明清时期瓷器纹样构图布局的多变性装饰成分指的是物体上的装饰图案的布局。
从画的构图方式非常不同。
绘画的构图基本上是平面构成,但无论罐,碗,盘形状具有一定的弧度,所以纹饰绘画必须基于伪影形成弧度按比例排列整齐,位置图。
由于其他约束条件,以不同方式组合的风格是不一样的。
但无论是图形图象或三维图象,他们的模式是画在一个封闭的空间,根据其布局的特点,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一)图案化重叠式构图在明清时期的瓷器上常使用图案化重叠的构图方式。
这样构图最大的特点是整齐、构图规则、均衡且严谨。
在表现的形式上,常使用花与草的图案,以折枝或缠枝进行表现,用叶,花定位,枝蔓相连接,利用向心、二方连续、放射、四方连续、旋转或循环的处理方法,呈现出统一、丰富的修饰效果。
纹样主宾有序、主体突出、对比强烈,统一而富有变化,颇有明朗清新的艺术风格。
这样构图最大的优点是瓷器上构图繁多且复杂,布满多钟纹样图案,但是密而不乱,密中有序。
(二)开光式构图开光式构图是明清瓷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装饰方法,开光的形式有方形、圆形、菱形、扇面形等。
开放式构图趋于连续图案成独立的部分,和局部装饰每个模式。
组成的开放式模式,设备通常可以有多个主题的装饰,而且似乎没有,可以灵活使用,均匀的密度相结合的多的照片,以形成节奏美,有很好的视觉效果。
陶瓷图案装饰的分类与构图形式翻开中国陶瓷发展史,无论是宋代的刻瓷,元代的青花瓷,明代的五彩(古彩)瓷,清代的粉彩瓷,还是近现代的艺术陈设瓷、陶瓷壁画都会看到图案艺术的魅力。
它应用范围十分广阔。
它以其精美的造型、合理的构成、美丽的色彩装饰着美伦美焕的陶瓷。
培养人们的审美趣味,潜移默化地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它还非常广泛地、深入地影响着人们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并对推动陶瓷文化艺术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陶瓷图案的概念陶瓷图案是工艺和装饰相结合的一种工艺美术形象。
它是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经过艺术加工,使其在造型、构成、色彩等方面适合于陶瓷工艺和审美目的一种设计形象或装饰纹样。
它既是自然形象的“浓缩”和“升华”,又是一种受陶瓷用途、造型特点、瓷土、釉彩烧制温度等工艺限制和规律性极强的艺术形象。
就陶瓷这种工艺载体应用来说,可分平面体图案和立体图案。
平面体图案通俗讲的是指在平面物体上所设计的装饰纹样。
如在瓷板、瓷盘、陶瓷壁面等等上面的设计图案。
立体图案是指具有三维空间的瓷器物体上所作的图案造型、构成、色彩设计。
如在瓷瓶、陶艺、镶器、瓷柱等上面所设计的图案。
陶瓷图案装饰按照其所装饰纹样主题来分为:几何图案、花卉图案、人物图案、动物图案、风景图案。
几何图案是用点、线、面等几何要素的图案纹样。
从大量的传统青花瓷、粉彩瓷上的装饰可以看出,装饰在口沿、颈、足部连续式的辅助纹。
如回纹、龟背纹、菱形方格纹被大量地采用,它与器物的造型很协调,具有统一而又变化丰富的艺术效果。
花卉图案主要是把大自然的花卉进行变形和换色,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象力,创造性地加以夸张、减化、取舍、修饰使形象更简练、完美、生动、特征更明显,使其造型和色彩更富于理想化。
如我们常在瓷瓶、罐腹部或肩部绘变形牡丹、莲花、菊花、并配缠枝卷草纹。
人物图案是把人物形象、动态、服饰进行概括提炼、夸张、和谐有机的配合,设计出的装饰图案。
在设计人物图案时,我们不但要了解人物的自然属性,如男、女、老、幼的动态、体型特征、结构、比例等。
瓷器的外表装饰手法概论瓷器的装饰由主图、纹饰、题款三者组成。
纹饰是衬托主图的辅助装饰,如绿叶之于牡丹,与主图交相辉映,达到高度和谐的审美境界。
没有主图只有纹饰的瓷品更多,又是一番情趣。
这些瓷器上的装饰花纹,不仅题材丰富,技法巧妙,且“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常用谐音表意和象征手法寄托吉祥的寓意。
这些纹饰图案在明清瓷器上反映最为明显。
一、纹饰技法不同的时代、民族、地区、窑口各有不同的装饰技法和纹饰特色。
明以前称为素瓷时代,所产瓷器多为素瓷,不予任何装饰,只有少数档次较高的瓷品才饰以不同的花纹。
但多为暗花、浮雕之类,与瓷品同一色调,少有彩绘。
明代开始进入彩绘时代,各种彩绘纹饰色彩斑斓、争奇斗艳,极大地丰富了瓷品装饰。
归纳起来,纹饰的装饰技法大致有如下数种:1.印花用刻有装饰纹样的印花或印戳,在尚未干透的陶瓷坯体上印出花纹,或用刻有纹样的范制坯,直接在器物上留下花纹。
分阳纹和阴纹两种。
此法始于汉代,宋之时南北许多窑口产品盛行印花装饰。
以临汝窑、定窑、景德镇窑等较著名。
2.贴花一是范印贴花,亦称印贴花。
即用印范印出带有浮雕状纹样的坯片,然后贴于瓷品的坯体上。
贴花一般在施釉前进行。
如在施釉后贴上去的,烧成后贴花部分露出胎色,称为露胎贴花,元代龙泉窑青瓷有此做法,贴花呈红褐色。
二是剪纸贴花。
将剪刻成的纸花贴在未施釉或已施底釉的坯体上,施釉后揭去纸花,然后入窑烧成。
烧成后纸花纹样呈深褐色,底色浅淡,有明显的剪纸效果。
宋代磁州窑曾大量烧制这种瓷器。
三是树叶贴花。
这是宋代吉州窑所独创的一种贴花技术,将经过处理的树叶贴在黑瓷坯体上,烧成后即出现木叶纹,轮廓、叶脉清晰自然。
有半叶、一叶的,亦有二三叶相交叠的,十分美观。
四是塑皮贴花。
这是辽朝瓷器的特有装饰技法,代表了金辽民族的风格。
即在未干的坯胎上塑贴皮条、皮绳、皮穗之类的纹样,使瓷器具有皮制品的审美效果,风格粗犷古朴。
3.剔花有留花刻底、留底刻花两种。
在敷有深色化妆土的坯体上绘出花纹,然后将花纹外的空间或花纹本身部分的化妆土剔去,露出胎色,再施以透明釉烧成,具有浮雕效果。
1162014.4J I N G D E Z HE N ’S C E R A M I C S一、陶瓷釉上花鸟装饰的工艺和艺术特点及发展趋势简述陶瓷釉上花鸟装饰有古彩、粉彩、新彩、红绿彩、金银彩、电光彩、墨彩、广彩和刻瓷等品种,从目前来看,釉上花鸟装饰以粉彩和新彩占主导地位。
粉彩又称软彩,它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它是在古彩基础上吸取了铜胎珐琅彩的用色,增加了桃红、广翠及不透明的玻璃白等颜色。
对物象的描绘,不仅用线,而且用彩、笃、拍等手法,填色也从平涂丰富到洗染、接色等技巧。
因此粉彩装饰具有线条纤细柔顺、色彩丰富、粉润柔和、秀丽雅致、形象细腻生动等艺术特点。
粉彩始创于康熙时期,到雍正时已趋成熟,而且制作精致。
雍正粉彩清丽典雅,而且融诗、浅谈陶瓷釉上花鸟画的构图特点程正喜构图是“立意”的终极体现,画面是否能够充分“达意”,就看作者如何去营造画面的构图。
而对于瓷器上花鸟画面的布局安排,自然与传统宣纸上作画的构图形式有所出入,陶瓷这种立体的空间审美观及特殊笔墨用法与作者心态同时构筑形成了工艺美术。
电话:139****8743粉彩《富贵有余》瓷板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117程正喜书、画、印为一体。
乾隆时期的粉彩花卉装饰多在中央绘牡丹,周围绘上其他四季花卉。
色地开光装饰也比较多,而且往往在瓶的口沿、颈、腹以及底足部位描绘金彩,更显富丽堂皇。
彩绘效果可与珐琅彩媲美。
现代粉彩在色调与装饰工艺上也有新的变化与发展。
如粉彩花鸟在构图上多种多样,有纯图案装饰;有以国画为主、图案为辅和以图案为主,国画为辅;有纯国画装饰。
在盘类和瓷板类中多采用国画折枝式构图,而在立体型的瓷胎上可采用通景构图。
粉彩名家大都习惯采用这种纯国画式的构图。
而且当下这种构图已成为比较普遍的形式。
新彩,因最初是由国外进口的颜料,因此又称洋彩,新中国成立后得到长足的发展。
新彩的特点是发色稳定,烧成范围较宽。
26浅谈陶瓷装饰中吉祥图案的装饰类型江政华收稿日期:2012-04-12吉祥题材根植于传统文化当中,代代传承,表现了民族习俗,体现了时代特色,我们应很好地加以研究、应用,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吉祥题材具有更深的意义和底蕴,使人们能从陶瓷作品中体味到深厚传统根源的民族文化所带来的满足和自豪。
一、什么是吉祥图案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象征性,它是艺术表达的一种手法,是人类运用丰富的想象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关系进行概括和总结的结果。
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和被象征内容在一定经验条件下的某些联系或类似,从而使被象征内容得以更加强烈和更加集中的体现。
象征性在陶瓷装饰中的体现如:花开富贵、年年有鱼,都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生活的一种向往。
②装饰性,它是指图案所具备的人工美,即以活跃的、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为基础,按照形式美规律来重新编织形象,用以表达吉祥图案的意义和装饰性,使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具备特有的装饰特色。
比如现代的陶瓷艺术当中,人们往往运用传统吉祥图案的特色与现代的构成形式结合产生现代意义的装饰。
③艺术对载体强烈的依附性,这是中国传统工艺吉祥图案的鲜明特征,通过装饰器物或建筑,或其实用功能表现出来,其中吉祥图案在陶瓷中的体现是极为普遍的,人们把各种表达吉样如意的意念在陶瓷装饰中再现出来,形成各种各样的陶瓷文化特色。
二、吉祥图案在陶瓷装饰中的体现吉祥图案是以象征和寓意来实现其价值的,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陶瓷装饰中尤为表现突山,丰富了吉祥图案的表现力,形成了画中有意,意传吉祥的普遍现象。
所谓的陶瓷装饰,是指根据装饰美的一般规律和表现形式,在限定的陶瓷器物上将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运用装饰规律和美的法则去组织、安排陶瓷从器型到画面的组合,从而构建一个新的视觉艺术世界。
陶瓷装饰简单的说就是对陶瓷器物进行修饰、打扮。
它是通过釉色、文饰来美化陶瓷造型。
1、唐宋时期吉祥图案在陶瓷装饰中的表现唐代,人民生活安定,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给艺术发展创造了充分的条件,表现在装饰的造型完美、线条柔和丰满。
陶瓷图案装饰的分类与构图形式
翻开中国陶瓷发展史,无论是宋代的刻瓷,元代的青花瓷,明代的五彩(古彩)瓷,清代的粉彩瓷,还是近现代的艺术陈设瓷、陶瓷壁画都会看到图案艺术的魅力。
它应用范围十分广阔。
它以其精美的造型、合理的构成、美丽的色彩装饰着美伦美焕的陶瓷。
培养人们的审美趣味,潜移默化地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它还非常广泛地、深入地影响着人们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并对推动陶瓷文化艺术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陶瓷图案的概念
陶瓷图案是工艺和装饰相结合的一种工艺美术形象。
它是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经过艺术加工,使其在造型、构成、色彩等方面适合于陶瓷工艺和审美目的一种设计形象或装饰纹样。
它既是自然形象的“浓缩”和“升华”,又是一种受陶瓷用途、造型特点、瓷土、釉彩烧制温度等工艺限制和规律性极强的艺术形象。
就陶瓷这种工艺载体应用来说,可分平面体图案和立体图案。
平面体图案通俗讲的是指在平面物体上所设计的装饰纹样。
如在瓷板、瓷盘、陶瓷壁面等等上面的设计图案。
立体图案是指具有三维空间的瓷器物体上所作的图案造型、构成、色彩设计。
如在瓷瓶、陶艺、镶器、瓷柱等上面所设计的图案。
陶瓷图案装饰按照其所装饰纹样主题来分为:几何图案、花卉图案、人物图案、动物图案、风景图案。
几何图案是用点、线、面等几何要素的图案纹样。
从大量的传统青花瓷、粉彩瓷上的装饰可以看出,装饰在口沿、颈、足部连续式的辅助纹。
如回纹、龟背纹、菱形方格纹被大量地采用,它与器物的造型很协调,具有统一而又变化丰富的艺术效果。
花卉图案主要是把大自然的花卉进行变形和换色,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象力,创造性地加以夸张、减化、取舍、修饰使形象更简练、完美、生动、特征更明显,使其造型和色彩更富于理想化。
如我们常在瓷瓶、罐腹部或肩部绘变形牡丹、莲花、菊花、并配缠枝卷草纹。
人物图案是把人物形象、动态、服饰进行概括提炼、夸张、和谐有机的配合,设计出的装饰图案。
在设计人物图案时,我们不但要了解人物的自然属性,如男、
女、老、幼的动态、体型特征、结构、比例等。
还必须重视人物的社会属性。
人物的社会属性决定着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在感情。
如宗教信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
另外还要注意人物的表情,人物的表情是表达人的内心世界的窗口,如喜、怒、哀、乐等。
在现代大型壁画中常采用人物图案来进行装饰反映时代人物、历史、文化。
动物图案是根据动物的形象、动态、特征,在设计中运用减化、夸张、添加、拟人化等艺术手法加以表现,使动物的形象更集中、更概括、更简练、更生动、更完美。
如陶瓷设计师们在瓷盘、瓷板、挂件等上设计的生肖常用动物图案形式来表现。
风景图案是根据大自然的树木、山石、河流、云雾和建筑、交通工具的变化,在表现其空间关系灵活运用透视规律(任意透视、混合透视、平置透视、散点透视)使画面变化无穷,步步有景,景随人移。
如我们常把一座城市历史名胜风景综合在一起,利用图案的装饰手法和颜色釉来制作大型城市历史文化风景陶瓷壁画。
图案的构成形式
陶瓷图案的构成包括纹样组织与装饰构图两部分。
二者既有区别,又是不可分割,在设计中两者紧密相扣。
其构成,一般以几何图案和自然形态为基础,结合陶瓷工艺,根据设计要求,运用形式美法则,设计出的图案符合工艺、经济、美观的原则。
一、纹样组织
陶瓷图案装饰组织形式,是由图案的内容和陶瓷器形所决定的。
回顾陶瓷装饰历史,就会看到,纹样组织形式丰富多样。
很多图案历经千年筛选、提炼、至今仍在流传使用。
如回纹、龙凤纹。
1、单独纹样组织
①、自由纹样:指一个不受外轮廓限制,自由处理外形而单独构成和应用的纹样,其组织排列可分为对称的与不对称的两种形式。
不管哪种形式,都要求外形完美、结构严谨、造型丰富。
②、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
外轮廓可以是几何形,如圆形、半圆形椭圆、三角形、方形、长方形、菱形、五角形、多边形等:也可以运用某些自然物、人造物的形,如桃形、石榴形、葫芦形、花朵形、扇形等。
纹样在轮廓内组织排列方法较多,可对称,也可不对称。
对称的有直立、放射、转换、回旋等形式。
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轮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具有清晰的边框的外形特征。
③、填充纹样:它是指纹样受到外框的限制,但不需作完全的一种纹样。
它既可以适合某一部分的空间与边框,而其他部分作自由处理;也可突破部分边线,以求得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效果。
框内纹样组织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不对称的,但空间分割需得体,纹样与空白关系要和谐。
④、角隅纹样:指在带角的形状中和角隅部分装饰的纹样。
因大多与角隅相适合,故又称为角适合纹样。
纹样的组织排列有对称的与不对称的两种形式。
角隅纹样可以单独一角构成,也可对角、四角或多角构成。
如在瓷板四角上各绘一组相同花卉图案。
2、连续纹样组织
连续纹样是以一个纹饰为单位向一个方向或多个方向伸展、延长的连续纹,在陶瓷装饰中被大量地采用。
连续纹有自由活泼、循环往复、节奏鲜明的特点。
从大量传统陶瓷上的装饰可以看到,无论对器皿作横向或竖向分割的构图,主题纹无论采用通景、开光或者绘画的形式,装饰在口沿、颈、足部连续式的辅助纹,与器物的造成型都很协调。
传统陶瓷瓶罐上的装饰,有的将器物横向分割为五、六层,而这五、六层装饰带中,有的全部以二方连续纹进行装饰,具有统一而又变化丰富的艺术效果。
传统陶瓷装饰连续纹的骨格形式多样。
①、二方连续纹样:指以一个单位为纹样(母题)作左右(横式)、上
下(纵式)、倾斜(斜式)、首尾相接(环式)等排列的形式。
二方
连续的形式有:散点式、接圆式、折线式、波线式、垂直式、水平
式、结合式等。
②、四方连续纹样:指以一个单位纹样作上下左右四方重复排列,并可无限扩展的纹样。
其组织形式有散点式、连缀式、压叠式等。
二、装饰构图形式
在现实设计中,我们常会把瓷器所要绘的装饰展开,分割,则完全是在平面体所装饰设计一样,不过有时,装饰是在瓷器外壁不像在平面纹样那样,整个画面处在同一视线的水平上。
而是有远有近。
如球体凸出部分距视点近,凹进去的部分离视点远。
不规则的圆柱体表面(陶艺)的装饰。
还要使欣赏者能器皿的各个面,多方位欣赏。
这是我们在设计构画时首先要考虑的,从而决定这样装饰部位和面大小的安排,固而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构图形式:
1、折枝式
摘取自然形象中的一枝,在器皿的表面作适合器皿的构图布局,一枝纹饰与周围各单位之间无连接的关系,而可以独立地构成单独纹样的装饰形式。
如大量的青花花果纹瓷盘上常用。
2、通景式
以均衡的法则、丰满的构图形式,将纹饰布满整个器皿或主要装饰部位,使器皿的各个区域都有局部较为突出的内容。
让观赏者从多方面观赏,仍感到有东西可看。
如传统陶瓷瓶罐腹部就绘有通景式的缠枝宝相花、龙凤纹样。
3、横向分割式
将器皿作横向分割,进行分层装饰的构图形式,是陶瓷装饰中广泛采用的装饰形式。
作者根据设计需要将器皿的装饰部位分割后,分别以各种形式、形象,在各层装饰区域内进行各个层面之间互不相连而相关的、独立的装饰。
4、竖向分割式
从器物的顶端至底沿以连贯的竖式线型,根据设计意图对器壁进行竖向分割。
这种分割式多用于形式简洁的造型。
造型变化丰富的器物,通常是将器物的主体部位作竖向分割后,将处于装饰次要部位的口、颈、足作横向割式,采用相关的纹饰与主题纹协调。
竖向分割还有作一大一小组成相等的几组纹饰的割法。
5、不规则分割式
将器物的装饰面作面积不等、形状各异的分割,再在分割后的装饰剖位将纹饰作灵活、自由的穿插的构图形式。
此方法常用于现代陶艺装饰。
6、开光式
开光式又称开窗式、开堂式、开堂子。
在器物的某个部位,以弧线、直线或曲线构成一个形状独特的平面形。
如同一个窗框,在这个窗框内绘图案,就像房屋的墙壁上开了一扇窗户,透过这个窗口,看见外部世界中美好的事物。
故名开窗式。
图案开窗式装饰中的窗形多种多样,非常丰富,除规则的各种几形之外,还有瓜果形及各种不规则的形。
窗形线有的以线描绘,有的以色为地衬出框形,有的以花纹为地留出框形,还有以各种颜色釉为地衬出框形,以各种方式的刻画
花等方法构成框形。
在框形外常绘花卉图案,或龙凤纹样吉祥图案,传统的青花瓷和粉彩瓷大量广泛应用。
7、格律体式:
格律体是“剖方为圆”、“依圆为曲”的构图,即在九宫格,米字格中填词谱曲,安排布局。
这种方法常用于现代瓷板、瓷盘装饰图案设计。
8、平视体式:
平视体构图特点是不讲究透视和远视关系,一律平视。
视点不集中,其图案形象不重叠,不分层次和前后,还可以上下左右并列展开。
在设计大、小型陶瓷壁画装饰中常用此方法。
9、立视体式:
立视体构图表现人物风景为多,其特点把物象画出立体,但不受空间和聚点透视的限制,根据视线的移动而进行构图。
将前后、左右、远近的景物一样画出来,看不见的东西也可画出来。
为了画人在屋内活动,可以连门窗都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