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知识(消化吸收)
- 格式:pptx
- 大小:3.66 MB
- 文档页数:58
医学基础知识试题题库(带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是人体最大的器官?A. 心脏B. 肺C. 皮肤D. 肝脏答案:C2. 人体骨骼共有多少块?A. 206块B. 208块C. 210块D. 212块答案:A3. 下列哪种疾病属于传染病?A. 高血压B. 糖尿病C. 艾滋病D. 脂肪肝答案:C4. 下列哪种药物属于抗生素?A. 阿司匹林B. 青霉素C. 感冒灵D. 胃舒平答案:B5. 下列哪种营养物质是人体必需的?A. 蛋白质B. 碳水化合物C. 脂肪答案:D二、填空题1. 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呼吸气体交换、发音2. 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
答案: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3. 人体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
答案: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4. 人体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
答案:调节和控制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5. 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
答案:调节和控制人体生长发育、代谢、生殖等生理过程三、简答题1. 简述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
答案:人体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入侵的防御系统,主要作用是识别、攻击和清除入侵体内的病原体,维持人体健康。
2. 简述人体骨骼的作用。
答案:人体骨骼具有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储存钙和磷、参与造血等功能。
3. 简述人体循环系统的组成。
答案:人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运输的管道,血液是循环系统的运输介质。
4. 简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答案:人体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肝脏、胰腺等消化腺组成,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5. 简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答案:人体呼吸系统由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和胸膜组成,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吸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医学基础知识试题题库(带答案)四、名词解释1. 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消化与吸收生理学消化与吸收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过程,它们在维持机体正常运转和提供能量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消化的过程、各器官参与消化的机制以及吸收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消化的过程消化的过程主要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两个阶段。
机械消化是指通过咀嚼、胃肠蠕动等力量的作用,将食物破碎成较小的颗粒。
化学消化是指在消化道内,通过消化液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
二、消化器官参与的机制1. 口腔口腔是消化的起始位置,牙齿通过咀嚼食物,使食物颗粒变小并增加其表面积,有利于后续消化酶的作用。
同时,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酶类物质,如淀粉酶和溶菌酶等,能够开始对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
2. 胃胃是储存和消化食物的器官之一。
胃黏膜分泌胃酸和胃酶,通过胃酸的作用,将胃中食物颗粒酸性处理,抑制细菌生长,并促进胃蛋白酶的活性化。
3. 肠道肠道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在十二指肠中,胆汁和胰液的分泌起到重要作用。
胆汁中含有胆盐,可以促进脂肪的乳化,使之易于被消化酶分解。
胰液中含有消化酶,包括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它们对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进行降解,使其转化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4. 大肠大肠主要参与水分的吸收和残余物质的排泄。
在大肠中,水分和电解质被吸收,同时细菌对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进行发酵并生成维生素K等物质。
三、吸收的方式1. 蛋白质吸收蛋白质主要在十二指肠和回肠被吸收,并转运到血液循环中。
蛋白质被分解成小肽链和氨基酸,通过肠壁上的蛋白质载体转运至细胞内,再经过蛋白质转运体进入血液。
2. 碳水化合物吸收碳水化合物主要以单糖形式被吸收。
单糖经过肠壁上的载体转运蛋白进入肠细胞内,再通过葡萄糖转运体进入血液循环。
3. 脂质吸收脂质在十二指肠被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并与胆盐结合形成胆盐酯。
胆盐酯在肠壁上形成乳状微粒,再经过淋巴途径入血液。
4. 维生素和矿物质吸收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在肠道被吸收。
医学基础知识面试1. 介绍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生及医护人员必备的基础,对于面试来说,了解医学基础知识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学术能力,还能够加强对医学职业的理解和热情。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医学基础知识面试题目及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准备医学基础知识面试。
2. 解剖学2.1 人体器官•胃:位于腹腔中上部,是消化器官之一,负责储存和混合食物。
•肺:位于胸腔中,是呼吸器官之一,负责呼吸和氧气交换。
•肝脏:位于腹腔右上部,是最大的内脏器官,负责分解代谢物和合成重要物质。
•心脏:位于胸腔中心,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泵血和供氧。
2.2 骨骼系统•骨骼组成:包括骨头、关节和韧带等,支撑和保护身体器官。
•常见骨骼:头骨、脊柱、肋骨、手骨、脚骨等。
•骨骼功能:提供机械支持、保护内脏器官、参与血液生成等。
2.3 神经系统•大脑:位于颅腔中,是神经系统的最高指挥中心。
•脊髓:位于脊柱内,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电信号。
3. 生理学3.1 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负责输送氧气和养分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血压:表示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对血管壁的压力。
•心跳: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范围是60-100次。
3.2 呼吸系统•呼吸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
•肺活量:表示肺部最大吸气和最大呼气的能力。
•呼吸频率:每分钟呼吸次数,正常范围是12-20次。
3.3 消化系统•消化过程: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协作工作。
•食物消化:从机械和化学两个层面将食物转化为养分。
•营养吸收:将养分吸收到血液循环中,供给全身组织和器官。
4. 病理学4.1 常见疾病•高血压:血压持续增高,容易导致心脏、血管等器官损伤。
•糖尿病:胰岛功能异常导致血糖升高,可能引发多器官并发症。
•肺炎: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症,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发热等。
4.2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通过药物干预调整机体功能和治疗疾病。
医学基础知识考核要点:001 组织的概念002 消化系统的组成003 化学性消化004 淀粉的化学性消化005 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006 唾液的作用007 胃排空及其控制008 胃液的主要成分009 胰液的主要成分010 蛋白质的消化部位011 碳水化合物的化学性消化部位012 脂肪的消化过程013 胃酸的作用014 蛋白质、脂肪、糖吸收的主要部位015 胰液的主要作用016 胆汁的作用017 蛋白质、脂肪、糖吸收形式018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019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020 人体合成维生素B及维生素K的部位2.医学基础知识2.1 解剖学基础知识2.1.1 概述1.解剖学姿势(p7)2.方位术语3.人体的轴和面2.医学基础知识2.1.2 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1.分部(p9)2.器官与系统(p9:表2-1)2.医学基础知识2.2 组织学基础知识(p9)2.2.1 细胞和细胞间质1. 细胞2. 细胞间质2.2.2 组织(001;p12)2.2.3 四大组织2.医学基础知识2.3 食物消化与吸收的生理学基础知识2.3.1 消化系统的组成(002;p17-18)2.3.2 食物的消化2.3.3 食物的吸收2.医学基础知识2.3.1 消化系统的组成(002)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自咽至肛门之间的消化管壁,由四层组织构成(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p18,图2-16)。
2.医学基础知识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口腔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2.医学基础知识2.3.2 食物的消化(p19)化学性消化(003)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把大分子变成小分子,称为化学性消化。
淀粉的化学性消化(004)淀粉经过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α-糊精酶、糖淀粉酶等的水解,由大分子变成小分子的过程。
(一)诸论1.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2.刺激:能使细胞或机体发生反应的一些环境因素的变化称为刺激。
3.兴奋:细胞功能变化由弱变强的过程称为兴奋。
4.抑制:细胞功能变化由强变弱的过程称为抑制。
5.阈值:是指使细胞膜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总和。
6.阈刺激: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
7.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8.反应:活组织接受刺激后发生的功能改变。
9.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10.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一种调节方式。
11.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
12.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13.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4.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5.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数量无限,是一种高级的反射活动。
16.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17.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18.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称为负反馈。
(二)细胞基本功能1.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3.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时,要使膜去极化是最小的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4.局部电位:由于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和少量离子通道开放产生的主动反应叠加尔形成的。
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基础知识点作为一名立志成为执业医师的考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这些知识不仅是通过考试的关键,更是未来在医疗领域中为患者提供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基石。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执业医师考试中常见的医学基础知识点。
一、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了解人体结构的基础学科。
我们需要熟悉骨骼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等的结构和功能。
骨骼系统中,要了解颅骨、脊柱、胸廓、骨盆以及四肢骨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比如,颅骨的构成包括额骨、顶骨、枕骨等,它们共同保护着大脑。
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组成,具有支撑身体和保护脊髓的作用。
肌肉系统方面,熟知头肌、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的分布和功能。
例如,胸锁乳突肌可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肱二头肌能屈肘等。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指挥中心,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
我们要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皮质的分区、脊神经和脑神经的分布等。
心血管系统中,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路径是重点。
心脏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按照一定的顺序流动,为身体各个部位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二、生理学生理学研究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比如细胞的基本功能,包括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等。
在血液循环生理方面,要理解心脏的泵血功能、血管的生理特性、血压的形成和调节。
例如,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和大动脉弹性等因素有关。
呼吸生理中,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以及呼吸运动的调节都需要掌握。
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消化和吸收。
要了解胃和小肠的消化液分泌、胃肠运动的调节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三、病理学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炎症是常见的病理过程,需要了解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和增生)、炎症的类型(如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以及炎症的结局。
肿瘤也是重要的考点,包括肿瘤的形态、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方式、肿瘤的分级和分期等。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内科学消化系统名词解释(上)今天我们总结关于临床内科学各系统知识的重要名词解释,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一定的帮助,首先我们学习临床医学知识消化系统名词解释(上),具体内容如下: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
2. 胃炎:指的是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
3. 胃病:某些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主要表现为上皮损伤和上皮细胞再生而胃黏膜炎症缺中或很轻,此种胃黏膜病变称为胃病。
4.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常伴有胃黏膜出血,可伴有一过性浅溃疡形成。
5.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因此称为消化性溃疡。
6. Krukenberg:胃癌的癌细胞侵出浆膜层脱落入腹腔,种植于卵巢。
7. 皮革胃:弥漫浸润型进展期胃癌累及全胃,可使整个胃壁增厚,变硬,称为皮革胃。
8. 炎症性肠病:病因未明,包括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9.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10.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
11. 功能性肠胃病:是一组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性有胃肠道综合征,也称胃肠道功能紊乱。
12. 功能行消化不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13. 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种以腹部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须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14. 慢性腹泻:腹泻超过四周。
15. 渗透性腹泻:是由于肠腔内含有大量不能被吸收的溶质,使肠腔内的渗透压升高,大量液体被动进入肠腔而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是指食物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被分解和转化为有机物质,以便身体能够吸收和利用这些营养物质。
这个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口腔消化: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咀嚼和混合唾液的作用,食物开始被分解。
唾液中的酶开始分解淀粉,并将食物变为容易吞咽和消化的浆状物。
2.食管:食物通过咽喉进入食管,然后通过食管向下滑入胃。
在食管中,没有消化器官的特定消化发生。
3.胃消化:食物进入胃部,胃蠕动将其搅拌和混合。
胃壁分泌胃酸和酶,帮助分解蛋白质。
胃酸还有助于消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4.小肠消化:当食物离开胃进入小肠时,胆囊释放胆汁,胰腺释放胰液来分解食物。
小肠壁分泌酶,包括葡萄糖酶、脂肪酶和蛋白酶,它们进一步分解食物,使得营养物质可以被吸收。
5.吸收:小肠壁上有许多绒毛,它们增加了表面积,有助于吸收营养物质。
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甘油等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然后被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供能和维持生命。
6.大肠: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余物经过小肠后进入大肠。
在大肠中,水分被吸收,将粪便变得浓缩。
7.排泄:粪便储存在结肠中,然后经过直肠和肛门排出体外。
这就是关于人体消化和吸收过程的基本概述。
注意,这仅是一个简单的描述,并不包括所有细节和细微的变化。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器官和酶的相互作用。
医学基础必备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化学基础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1)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和分类,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核酸:核苷酸的结构和分类,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3)多糖:单糖、双糖、多糖的结构和功能2. 代谢(1)糖类代谢:糖原代谢、糖酵解、糖异生(2)脂类代谢:脂肪酸代谢、三酰甘油代谢、胆固醇合成和降解(3)蛋白质代谢:氨基酸代谢、蛋白质合成和降解3. 酶的作用与调控(1)酶的分类、结构和功能(2)酶的催化机理(3)酶的调控:激活和抑制二、细胞生物学基础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3)细胞质基质和细胞骨架2. 细胞信号传导(1)细胞外信号分子的作用机制(2)细胞膜受体和信号转导通路(3)细胞内信号分子的调控3. 细胞增殖和凋亡(1)细胞周期的调控(2)细胞分裂和有丝分裂(3)细胞凋亡的机制和调控三、遗传学基础1. 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1)DNA的结构和功能(2)RNA的结构和功能(3)基因的结构和功能2. 遗传规律(1)孟德尔遗传定律(2)基因互作作用(3)基因突变和遗传病3. 分子遗传学(1)DNA复制、转录和翻译(2)基因表达调控(3)基因工程技术四、免疫学基础1. 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细胞的类型和功能(2)淋巴器官的结构和功能(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 免疫应答(1)免疫原和抗原(2)免疫记忆和免疫调节(3)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3. 免疫病理学(1)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2)免疫缺陷和免疫调节失常(3)传染病和免疫药物五、病理学基础1. 病变的形成(1)病理生理学(2)病理化学(3)病理免疫学2. 病变的分类(1)炎症、变性、坏死、增生、肿瘤(2)先天性和后天性病变(3)原因及病理生理机制3. 病理诊断(1)临床病理(2)手术病理(3)尸体病理六、药理学基础1. 药物的作用机制(1)药物的靶点和药效学(2)药物的代谢和排泄(3)药物的作用时机和剂量效应关系2. 药代动力学(1)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2)药物的半衰期和生物利用度(3)药物的药效动力学3. 药物毒理学(1)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2)药物的致畸作用和致癌作用(3)药物的毒物学评价七、临床医学基础1. 临床诊断(1)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2)医学影像学和病理检查(3)临床诊断的技巧和方法2. 临床治疗(1)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2)物理治疗和康复治疗(3)生命支持和终末护理3. 临床预防(1)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2)疾病筛查和早期干预(3)免疫预防和环境预防八、公共卫生学基础1. 流行病学基础(1)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2)流行病学指标和参数(3)疫情调查和分析2. 卫生统计学基础(1)基本统计指标和方法(2)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3)抽样调查和调查设计3. 卫生政策与管理(1)卫生制度和医疗资源管理(2)卫生政策和法规(3)卫生经济和社会医学以上内容基本概括了医学基础必备知识点,每一部分都是医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医学基础知识第一节人体基本构造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一切生物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分化的形态基础。
组织是众多细胞和细胞间质组合在一起的细胞群体。
器官是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一定形态和一定生理功能的脏器。
系统是许多功能相关的器官连接在一起,共同完成一种连续生理功能。
■一、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和肺等器官组成,主要功能为呼吸,即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每日约有10 000 L气体进出肺部,为保持气道代谢的需要,肺泡具有极为广阔的呼吸面积,正常人总呼吸面积约为100 m2。
呼吸系统具有呼吸泵的作用,能使空气进入肺部,与血液接触,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图2-1-1)。
■二、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及血液组成的一个封闭的运输系统。
血液循环不断地从肺和胃肠道摄取氧气和营养物质,又将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代谢产物、二氧化碳运送到具有排泄功能的皮肤等排泄组织器官排出,从而保证了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免疫和体温的恒定(图2-1-2、图2-1-3)。
图2-1-1 呼吸系统示意图■三、消化系统图2-1-2 全身循环系统图2-1-3 循环系统示意图图2-1-4 消化系统示意图消化系统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腺,基本功能是摄取食物,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分解和同化过程,使食物被肠道吸收,变为体内物质,供机体组织利用;其余未被吸收的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此外,消化系统尚有一定的清除有毒物质与致病微生物的能力,并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
消化系统还是体内巨大的内分泌器官,分泌多种激素参与消化系统及全身生理功能的调节(图2-1-4)。
■四、泌尿生殖系统1.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构成,主要功能为排泄(图2-1-5)。
肾脏是通过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
肾脏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可分泌、活化及代谢多种激素。
图2-1-5 泌尿生殖系统示意图2.生殖系统(1)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内、外生殖器和附属的乳房。
医学基础知识:小肠内主要物质的吸收形式
1.水的吸收:水的吸收是被动的。
2.脂肪的吸收:长链脂肪酸及甘油一酯在上皮细胞内质网,被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并与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再以出胞的方式进入细胞外组织间隙,然后扩散至淋巴管。
中、短链甘油三酯水解产生的脂肪酸和甘油一酯是水溶性的,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不进入淋巴管。
3.维生素的吸收:大部分在小肠上段被吸收,只有维生素B12是在回肠被吸收的。
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索是通过依赖于Na+的同向转运体被吸收的。
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与脂类消化产物相同。
4.无机盐的吸收:
①钠的吸收:属于主动转运。
吸收Na+的原动力来自于肠上皮细胞基底侧膜上的钠泵。
②铁的吸收:吸收铁有限,每日约lmg。
铁的吸收与人体对铁的需要量有关。
铁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过程,吸收铁的主要部位是在小肠上部。
③钙的吸收:食物中的结合钙须转变成离子钙才能被吸收。
酸性环境可以促进Ca2+的吸收,钙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转运过程。
5.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必须在肠道中分解为氨基酸和寡肽后才能被吸收,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6.糖的吸收:糖类一般须被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小肠吸收。
各种单糖的吸收速率有很大差别,其中以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吸收为最快,果糖次之,甘露糖则最慢。
葡萄糖的吸收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转运过程,能量来自钠泵的活动,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7.胆固醇的吸收:游离胆固醇通过形成混合微胶粒,在小肠上部被吸收。
吸收后的胆固醇大部分在小肠上皮细胞中又重新被酯化,生成胆固醇酯,最后与载脂蛋白一起组成乳糜微粒由淋巴进入血液循环。
医学基础知识: 消化道的解剖位置和特点消化道起自口腔终止于肛门, 全长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
从十二指肠分为上消化道,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空肠以下为下消化道。
主要带大家来看一下消化道的解剖位置和特点, 希望各位考生能够仔细阅读, 从而帮助大家更好更快的去做题。
一、口腔由口唇、颊、腭、牙、舌和口腔腺组成。
口腔受到食物的刺激后, 口腔内有三大对唾液腺分泌唾液, 参与消化。
二、食管食管(道)是一长条形的肌性管道, 全长约25~30厘米。
食管(道)有三个狭窄部, 这三个狭窄部易滞留异物,也是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第一个狭窄是食管的起始部, 距中切牙15cm;第二狭窄是跨过左主支气管处, 距中切牙25cm;第三狭窄是穿过膈肌的食管裂空处, 距中切牙40cm。
三、胃胃的入口是贲门, 出口是幽门, 分为贲门、胃底、胃体和胃窦四部分。
胃的主要功能是容纳和消化食物。
由食管进入胃内的食团,经胃内的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后形成食糜, 食糜借助胃的运动逐次被排入十二指肠。
四、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为小肠的起始段。
长度相当于本人十二个手指的指幅(约25~30厘米), 因此而得名。
十二指肠呈C型弯曲, 包绕胰头, 可分为上部、降部、下部和升部四部分。
五、空肠和回肠空肠起自十二指肠空肠曲, 下连回肠, 回肠连接盲肠。
空肠、回肠无明显界限,空肠的长度占全长的2/5, 回肠占3/5, 两者均属小肠。
空肠、回肠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
六、大肠大肠为消化道的下段, 包括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四部分。
成人大肠全长1.5米, 起自回肠, 全程形似方框, 围绕在空肠、回肠的周围。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
中公医学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生和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必备的基本素养,它涵盖了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
本文将从不同学科角度介绍中公医学基础知识。
一、解剖学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的学科,它包括人体各个器官的形态、位置、组织结构等内容。
在医学基础知识中,了解解剖学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都至关重要。
1.1 人体器官系统人体由多个器官组成,主要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每个系统都有不同的功能,相互协作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1.2 组织结构人体组织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等级别。
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单位,不同的细胞组合形成组织,不同的组织形成器官。
1.3 重要器官与其功能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通过泵血维持血液循环;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实现气体交换;肝脏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参与物质代谢和排毒。
二、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过程的学科,主要包括重要器官的功能、细胞内外的物质传递和能量转化等方面。
了解生理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体各种生理现象的产生和调控。
2.1 呼吸生理呼吸生理研究人体的呼吸功能,包括呼吸的生理机制、气体交换过程等。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呼吸中枢调节,涉及到肺、胸腔等多个器官。
2.2 循环生理循环生理研究人体的循环系统功能,包括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血液的循环等。
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保证了血液的供应和废物的排泄。
2.3 消化生理消化生理研究人体的消化系统功能,包括消化酶的分泌、食物的消化吸收等。
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有助于养分的吸收和废物的排出。
三、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学科,它关注生物体内的基本物质和能量代谢。
了解生物化学知识有助于理解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过程和调控。
3.1 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
它们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酶和结构蛋白的基础。
3.2 代谢反应代谢反应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