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体区病变影像诊断_图文
- 格式:pdf
- 大小:52.49 MB
- 文档页数:69
松果体囊肿ct诊断标准
松果体囊肿是指在松果体内形成的一种囊状结构,通常由于松果体内分泌物的潴留引起。
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诊断和评估松果体囊肿。
松果体囊肿的CT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形态特征,松果体囊肿在CT图像上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边界清晰,密度均匀。
囊肿的大小可以有所不同,通常直径在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
2. 位置和解剖关系,松果体囊肿通常位于松果体的中央部位,与周围组织结构相对独立,不侵犯周围结构。
3. 强化特征,在增强扫描中,松果体囊肿一般不会显示明显的强化,囊肿壁也不会强化。
4. 临床症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头痛、视力模糊、眼球运动障碍等,可以进一步确定松果体囊肿的诊断。
除了CT检查,医生还可能会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其他影像学
检查结果(如MRI)来综合判断松果体囊肿的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松果体囊肿通常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需
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肿瘤等。
因此,确诊松果体囊肿需
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判断。
AFIP卷宗松果体区病变:影像-病理***系松果体区病变多种多样。
生殖细胞肿瘤是最常见的肿瘤性病变。
生殖细胞肿瘤可分泌激素,血清或脑脊液癌蛋白评估可以帮助诊断。
松果体实质肿瘤包括低级别松果体细胞瘤,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和高度恶性松果体母细胞瘤。
生殖细胞肿瘤与松果体实质肿瘤影像表现无特异性,但影像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帮助缩小鉴别诊断范围。
起自松果体腺附近的肿瘤包括脂肪瘤、脑膜瘤、星形细胞瘤、表皮样囊及皮样囊肿等先天性病变与脂肪瘤。
认识松果体区病变种类、影像及临床特征有利于缩小影像鉴别诊断和优化治疗。
前言松果体区病变包括肿瘤性病变与先天性病变。
肿瘤性病变包括起自松果体实质的肿瘤、生殖细胞肿瘤、转移瘤及来自邻近结构的肿瘤(如星形细胞瘤、脑膜瘤)。
松果体区肿瘤常发生于儿童,占儿童颅内肿瘤的3%–8%,占成人颅内肿瘤1%以下。
生殖细胞肿瘤最常见,占所有松果体肿瘤40%,松果体实质肿瘤占14%–27%。
认识这些肿瘤的临床行为及影像学特征有利于缩小鉴别诊断范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回顾松果体区正常解剖,描述松果体实质肿瘤、生殖细胞肿瘤、松果体囊肿及松果体区其它肿块的体征及症状与病理及影像学特征。
松果体区正常解剖松果体为红褐色小体,因形如松果而得名。
松果体大小约10-14mm。
松果体位于中线区,附着于第三脑室后方上部,下方为中脑顶盖与上丘,上方为胼胝体压部与Galen静脉(图1)。
胚胎2月时,松果体以憩室的形式起源于间脑第3脑室顶部。
成年型松果体悬挂于第三脑室顶后部的柄上。
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并与生物钟节律有关。
组织学上,松果体由95%松果体细胞与5%星型胶质细胞构成,这些细胞由纤维血管间质分隔成小叶(图2)。
松果体细胞为与视网膜杆、球细胞相关的特化性神经元。
脑砂为同心圆钙化,多出现于青春期人群,40%发生于17-29岁患者。
松果体无血脑屏障,增强扫描可强化。
松果体区肿块的体征及症状松果体区肿块的体征与症状与肿块对邻近结构的压迫具有显著相关性,但高级别肿瘤,如松果体母细胞瘤,也可侵润周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