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骨骼与肌肉系统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07.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 1 次课,授课时间2001.8.1,教案完成时间2001.8.25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年级2000年级专业,层次三年制专科教员黎海涛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授课方式(大、小班)大班学时 3授课题目(章,节)第二篇,骨骼与肌肉系统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影像学》第四版,吴恩惠主编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骨骼与关节系统的基本病理变化——创伤、感染及肿瘤;2.熟悉骨骼与关节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平片、CT及MRI);3.了解本系统影像学研究的新进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时间安排: 1. 概述、骨骼与关节基本病变的概念及X线表现30分钟;2. 骨骼与关节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创伤:30分钟,感染:30分钟;肿瘤:20分钟,3.复习总结:10分钟。
方法:理论讲授,辅以多媒体、实际阅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骨骼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难点:骨骼与关节疾病X线表现的鉴别诊断教研室审阅意见:教学内容符合大纲要求;重点、难点突出;时间分配比较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比较得当。
(教学组长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2001年6月28日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第二篇骨骼与肌肉系统第一部分骨骼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包括: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骨质软化(osteomalacia),骨质破坏(destruction of bone),骨质增生硬化(hyperostosis osteosclerosis),骨膜增生(periosteal proliferation),骨质坏死(necrosis of bone);关节肿胀(swelling of joint),关节破坏(destruction of joint), 关节退行性变(degeneration of joint), 关节强直(ankynosis of joint),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joint)。
一、骨质疏松(osteoporosis),(一)定义: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但骨内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医学影像学》骨骼与肌肉系统教案适用课程:医学影像学适用年级:本科三年级教学目标:1. 掌握骨骼和肌肉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2. 能够识别和分析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常见疾病;3. 了解医学影像技术在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骨骼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2. 肌肉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3. 骨骼和肌肉系统常见疾病的特点及影像学表现;4. 医学影像技术在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骨骼和肌肉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2.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特点。
教学难点:1. 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 医学影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骨骼和肌肉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常见疾病的特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病例,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识别和分析能力;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医学影像学》相关章节;2. 课件:骨骼和肌肉系统影像学表现及疾病案例;3. 病例资料: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病例。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骨骼和肌肉系统的正常影像学图像,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讲解骨骼和肌肉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包括骨骼的形态、密度、关节等,肌肉的厚度、信号等。
3. 案例分析:展示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病例,让学生分析病例中的影像学特点,提高识别和分析能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影像学特点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骨骼和肌肉系统影像学表现及疾病特点的掌握程度;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能力;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诊断的整体掌握程度。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影像学表现及疾病特点。
济宁医学院教案2011~2012学年第2学期所在单位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教研室医学影像教研室课程名称骨骼肌肉系统授课对象2009级临床、精神本科授课教师贾存玮职称副教授教材名称医学影像学2012年2月3日教案首页章节《医学影像学》(第6版)第二章讲授内容骨骼肌肉系统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目的1.2.3.4.了解骨骼肌肉系统常用检查方法,各种检查方法的适应症。
掌握骨骼肌肉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儿童与成年人骨骼的区别。
掌握骨骼肌肉系统基本病变的定义、病理、影像学表现及常见疾病。
重点掌握骨骼肌肉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骨骼肌肉系统创伤、炎症、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教学难点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教学方法医学图像演示法、讲授法、比较法、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1.自制教学课件教具准备 2.多媒体教学设施3.激光教鞭、板书用品等1.张雪林.医学影像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教学参考资料 2.陈炽贤,高元桂.中华影像医学总论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张元顺,范力军,贾存玮.X线诊断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教学后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文字与图像相结合,突出重点与难点。
松质骨两种 1.骨的结构 2.骨的发育包括骨化与生 复习解剖 长 3.影响骨发育的因数。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引入 2 分钟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备注骨骼与肌肉系统,引入 2 分钟明确本 篇的重点及 本次 课的内容本节为 了解内容, 通过 第七章 骨与软组织第一节 检查技术一、X 线检查二、CT 检查 MRI 检查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一、正常影像学表现学生思 考:技术 的发现与 创新图片认 识各 (一)骨的结构与发育骨的结构分为密质骨和结合临床 X种 图 象 资料,以 及各内容种检查 注意 (二)、长骨要点。
小儿长骨的主要特点是骨干、干骺端、骺和骺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