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人均区域三维生态足迹数值越大,表示生态压力越 大。从图中可以看到,甘肃、青海、陕西三地人均区域三维生态足迹数值 较低且变化较小,这与三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由于三地经济发展较 为落后,其资源开发有限,生态压力变化较小,B正确。甘肃、青海、陕西位 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受经济及科技因素的影响,三地水资源利用率并不高,A 错误。陕西、青海等地矿产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但受限于经济发展模式,资 源开发相对较少,C错误。人均区域三维生态足迹是表示区域资源的整体 利用状况,与土地利用类型并无直接关联,排除D。故选B。
典例突破
【典例】 生态足迹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弃物的且具有生物生 产力的地域空间。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就会出现生态 赤字,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数。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 的人类活动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下图为我国夏季反季节无公害蔬菜 生产基地之一的湟水流域位置示意图及湟水流域2000—2005年人均生态 赤字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强化练习
[2023·江西九江期中]人均区域三维生态足迹可以用来表示区域资源的整 体利用状况,数值越大,表示生态压力越大。结合2009—2017年我国西北地 区人均区域三维生态足迹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甘肃、青海和陕西三省级行政区三维生态足迹变化较小,主要的影响因 素是( B ) A.水资源利用率 B.经济发展模式 C.矿产资源储量 D.土地利用类型 2.新疆和宁夏两省级行政区三维生态足迹逐年增加表明( D ) A.资源利用率提高 B.减轻了大气污染 C.环境承载力提高 D.生态脆弱性增强
研究导引
1.结合材料,了解生态足迹的含义。(综合思维) 2.结合材料,了解全球生态足迹的大小及变化趋势。(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了解计算并分析个人生态足迹的方法。(地理实践力) 4.根据生活实践,制订减小个人生态足迹的行动方案。(人地协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