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 格式:docx
- 大小:12.33 KB
- 文档页数:2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导语:经济师,是我国职称之一。
要取得“经济师”职称,需要参加“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由人事部统一发放合格证书。
下面和店铺来看看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调整经济的法律”和“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与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等部门法并列的一个法律部门,是现代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整经济的法”:是调整围绕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所进行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体,是一国所有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包括传统法律体系的民法商法、近代的经济法、调整国内经济关系的法、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法律对经济调整经历三个阶段:①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诸法合一,刑法、民法不分;②封建社会末期和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从最初的诸法合一发展为刑法、民法分离;以后又分民法、刑法、刑政法,以致发展到十几个法律部门。
这时期对经济关系调整起主导作用的'是民商法。
③当代社会,法律体系重新整合民法、商法和经济法共同对经济关系进行调整,同时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也成为调整经济关系的辅助性法律部门。
2、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的法律体系①民商法。
它处于基本法的地位,民法是市场经济基本法,民商法主要调整市场经济力量发挥作用的经济领域。
1)市场作为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在体系上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是市场主体(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能作为独立的、能动的主体进入市场。
民事主体制度、商法中的合伙企业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三资企业法律制度。
2)人类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首先要完成人与生产资料的结合。
在法律上表现为物权法律制度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3)市场,在抽象意义上表现为各种交易关系的总和。
4)民事责任制度。
主要体现在民法上的违约责任、侵权责任制度。
第六部分法律第三十二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一、“调整经济的法律”和“经济法”➢经济法:是与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等部门法并列的一个法律部门,是现代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整经济的法律:是调整黑线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所进行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体。
二、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1)民商法:处于基本法的地位,民法是市场经济基本法,主要调整市场力量发挥作用的经济领域。
(2)经济法:也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法,主要调整对象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所形成的法律体系。
1.经济管理关系2.市场管理关系3.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3)其他法律部门:劳动法、环境法、社会保障法等。
第三十三章物权法律制度一、物权概述➢物权的概念和特征(1)物权是特定社会人与人之间对物的占有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法律确认的主体对物依法享有的支配权利,即权利人在法定范围内直接支配的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2)物权和债权构成了市场经济社会的最基本的财产权利。
物权是交换的前提,债权是交换的过程。
(3)物权的特征1.物权是绝对权2.物权属于支配权3.物权是法定的,物权的设定采用法定主义4.物权的客体一般为物5.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和优先效力➢物权法的基本原则(1)物权法定原则1.物权种类法定化2.物权内容法定化3.物权效力法定化4.物权的变更规则法定化5.物权保护方法法定化(2)一物一权原则1.一个特定的标的物上只有一个所有权2.同一物上不得设有两个以上相互冲突和矛盾的物权(3)物权公示原则1.物权的公示方法必须由法律规定2.物权公示的效力必须由法律规定3.不动产登记:首次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注销登记、更正登记和异议登记、预告登记、查封登记。
➢物权的种类(1)根据物权的权利人行使权利的范围不同:自物权(所有权)和他物权(2)从设立目的的角度对他物权的进一步分类: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1.设立的目的不同(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2.权利的性质不同(主权利和从权利);3.标的物不同(不动产和无限制);4.标的价值形态发生变化对权利的影响不同。
第三一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了调整经济的法律、民商法和经济法。
由于该章是2011年增加的章节,所以2010年无考题。
本章主要考点
1.“调整经济的法律”和“经济法”
2.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
重点、难点讲解及典型例题
考点一“调整经济的法律”和“经济法”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一国所有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后者是一个法律部门。
考点二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
(一)民商法
民商法主要调整市场力量发挥作用的经济领域。
(1)市场作为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在体系上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是市场主体即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能作为独立的、能动的主体进
入市场。
(2)人类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首先要完成人与生产资料的结合。
(3)所谓市场,在抽象意义上表现为各种交易关系的总和。
(4)民事责任制度。
(二)经济法
【例1?单选题】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不包括()。
A.经济管理关系
B.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C.市场管理关系
D.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即选项ACD,只有选项B 不包括在内。
(三)其他法律部门。
第六部分法律第三十一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1.调整经济是法律的一项重要功能,所谓调整经济的法是指调整围绕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所进行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体,它既包括传统法律体系中的民法、商法、也包括近代产生的经济法,它既包括调整国内经济关系的法,也包括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它是一国所有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包括:民商法、经济法、其他法律部门。
3.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民商法主要调整市场力量发挥作用的经济领域。
4.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市场管理关系和组织管理型的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5.经济法调整对象:经济管理关系、市场管理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6.经济法的本质有两层含义:1、一般意义上的法的社会性和阶级性等;2、经济法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性质或属性。
7.经济法的本质:1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2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3经济法是系统、综合调整法4经济法是经济民主和经济集中对立统一发5经济法是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法8.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平衡协调原则2维护公平竞争原则3有限干预原则4责权利相统一原则第三十二章物权法律制度1.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物权的支配性和排他性均来自于物的归属,即法律将某物归属于某人支配,从而使其对物的利益享有独占的支配并排他的权利。
2.物权和债权是市场经济社会的最基本的财产权利。
物权特点:1物权是绝对权2物权属于支配权3物权是法定的,物权的设定采用法定主义4物权的客体一般为物5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和优先效力3.物权的基本原则包括: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的种类、内容、效力、得丧变更及其保护的方法均源自法律的直接规定,当事人不得自由的创设)、一物一权原则(1一个特定的标的物上只有一个所有权2同一物上不得设有两个以上相互冲突和矛盾的物权)和物权公示原则4.物权法定原则的内容:1物权种类法定化2物权内容法定化3物权效力法定化4物权的变更规则法定化5物权保护方法法定化5.物权公示原则的内容:1物权的公示方法必须有法律规定2物权公式的效力必须有法律规定。
2017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第六部分法律笔记三十二、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1、“调整经济的法律”和“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与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等部门法并列的一个法律部门,是现代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整经济的法”:是调整围绕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所进行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体,是一国所有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包括传统法律体系的民法商法、近代的经济法、调整国内经济关系的法、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法律对经济调整经历三个阶段:①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诸法合一,刑法、民法不分;②封建社会末期和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从最初的诸法合一发展为刑法、民法分离;以后又分民法、刑法、刑政法,以致发展到十几个法律部门。
这时期对经济关系调整起主导作用的是民商法。
③当代社会,法律体系重新整合民法、商法和经济法共同对经济关系进行调整,同时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也成为调整经济关系的辅助性法律部门。
2、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的法律体系①民商法。
它处于基本法的地位,民法是市场经济基本法,民商法主要调整市场经济力量发挥作用的经济领域。
1)市场作为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在体系上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是市场主体(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能作为独立的、能动的主体进入市场。
民事主体制度、商法中的合伙企业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三资企业法律制度。
2)人类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首先要完成人与生产资料的结合。
在法律上表现为物权法律制度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3)市场,在抽象意义上表现为各种交易关系的总和。
4)民事责任制度。
主要体现在民法上的违约责任、侵权责任制度。
②经济法。
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所形成的法律关系。
1)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活动,如企业市场准入、计划法、财税法、金融法、会计法、银行业法、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土地法等;2)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活动,如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3)国家直接从事的经济行为,如政府采购法、国有资产管理法等。
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导语:经济师,是我国职称之一。
要取得“经济师”职称,需要参加“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由人事部统一发放合格证书。
下面和小编来看看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调整经济的法律”和“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是与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等部门法并列的一个法律部门,是现代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整经济的法”:是调整围绕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所进行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体,是一国所有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包括传统法律体系的民法商法、近代的经济法、调整国内经济关系的法、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法律对经济调整经历三个阶段:
①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诸法合一,刑法、民法不分;
②封建社会末期和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从最初的诸法合一发展为刑法、民法分离;以后又分民法、刑法、刑政法,以致发展到十几个法律部门。
这时期对经济关系调整起主导作用的是民商法。
③当代社会,法律体系重新整合民法、商法和经济法共同对经济关系进行调整,同时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也成为调整经济关系的辅助性法律部门。
2、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的法律体系
①民商法。
它处于基本法的地位,民法是市场经济基本法,民商法主要调整市场经济力量发挥作用的经济领域。
1)市场作为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在体系上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是市场主体(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能作为独立的、能动的主体进入市场。
民事主体制度、商法中的合伙企业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三资企业法律制度。
2)人类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首先要完成人与生产资料的结合。
在法律上表现为物权法律制度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3)市场,在抽象意义上表现为各种交易关系的总和。
4)民事责任制度。
主要体现在民法上的违约责任、侵权责任制度。
②经济法。
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法,其调整对象: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所形成的法律关系。
调整和规制:1)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活动,如企业市场准入、计划法、财税法、金融法、会计法、银行业法、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土地法等;2)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活动,如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3)国家直接从事的经济行为,如政府采购法、国有资产管理法等。
③其他法律部门。
主要还包括劳动法、环境法、社会保障法等,广泛意义还包括:宪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
3、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市场管理关系、组织管理性的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法律规范总称。
其调整对象有三类:
①经济管理关系,是一种宏观管理关系。
1)它是一种经济关系,不同于行政指导关系;2)它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3)它是宏观领域的经济关系;4)宏观经济管理关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如发展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并产生各种相应关系)。
②市场管理关系,是国家在市场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包括:1)维护公平竞争关系;2)产品质量管理关系;3)消费者权益保护关系。
③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主要表现为:1)国家通过政府机构或设立企业、委
托代理人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或经济关系,如招标、定(购)货、发包、出让、信贷、担保等发生的合同关系;2)平等的国家机关或财政主体之间的经济协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