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种植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地膜覆盖的方法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生产技术,通过在作物生长季节将特殊的塑料薄膜覆盖在土壤表面,以达到提高作物产量、节约水源、抑制杂草生长等目的。
在实施地膜覆盖技术时,有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膜覆盖的方法,并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意义。
首先,选择合适的地膜材料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常用的地膜材料有黑色和透明两种。
黑色地膜可以有效地吸收太阳光热,提高土壤温度,适用于寒冷地区或者寒冷季节种植的作物。
透明地膜可以增加土壤温度和光照,适用于暖地区或者温暖季节种植的作物。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膜材料,可以最大限度地调节土壤环境,促进作物生长。
其次,准备工作要做到位。
在使用地膜覆盖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松土和平整处理,以确保地膜与土壤接触紧密,避免出现气泡和断裂。
此外,还要设置好农田的排水系统,避免水涝情况的发生。
这些准备工作对于地膜覆盖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务必要认真对待。
然后,正确的覆盖地膜。
在覆盖地膜时,需要确保地膜的紧密贴合土壤表面,尽量减少气泡的产生。
可以使用专门的地膜覆盖机械进行覆盖,也可以手工铺设。
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要保证地膜的整齐、紧凑和平滑,以利于作物的种植和管理。
接下来,注意进行及时的养护管理。
地膜覆盖后,应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进行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由于地膜的覆盖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杂草的生长,因此可节约用水,减少人工除草的频率。
但同时也要注意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及时进行施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最后,地膜使用完后要及时清理。
在作物生长季结束后,需要将地膜进行清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更好地保护土壤资源。
清理地膜时,可以将其剪成小块,再通过堆肥等方式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地膜覆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技术,能够显著地提高作物产量、节约水源和减少杂草生长。
在实施地膜覆盖时,选择合适的地膜材料,做好准备工作,正确覆盖地膜,并进行及时的养护管理和清理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常见作物的地膜覆盖种植方法是怎样的地膜覆盖的方法已经被运用到了许多农作物的种植当中了,那你知道常见作物的地膜覆盖种植方法是什么吗?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作物的地膜覆盖种植方法。
常见作物的地膜覆盖种植方法:马铃薯1、合理轮作选择适宜的前茬和地块能经济利用土壤肥力和土地,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特别是防治土壤或病残体传播的病虫害。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力中上等,阳光充足,排水方便的地块,坡度越小越好。
2、深耕整地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为马铃薯的根系生长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
马铃薯的须根穿透力较差,在块茎播种后出苗前,根系在土壤中发育越好,幼苗出土后植株生长势越强,产量越高。
因此,深耕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基础。
耕深一般要求18~20cm,严格做到土地平整细碎。
3、施足底肥地膜覆盖后,地温增高,有机质分解能力增强,前期能使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提高,马铃薯生长快,养分消耗多。
所以地膜覆盖必须增施有机肥,防止作物后期缺肥和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马铃薯生长后期脱肥早衰。
地膜覆盖的基肥施用量要比一般田块增加30%~50%。
根据马铃薯的需肥规律,按产量指标1500公斤/亩为基础计算,每亩应施优质农家肥2500公斤、氮素15公斤、磷肥50、钾素20公斤。
施肥后充分耕翻,均匀混合。
追肥采取随灌水追施化肥和叶面喷施的方式,以保证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对养分的需求。
4、选用良种良种是增产的内因,覆膜是高产的关键。
覆膜要与良种相结合,良种要与脱毒品种相结合,才能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选用良种要以早熟脱毒马铃薯为主,如丽薯6号、丽薯7号,会-2号,会顺88,会-23,大西洋等早熟品种,适当搭配一些当地优良当家品种。
播前要精选种薯和催芽处理,以利于幼芽提早发育,减轻环腐病、晚疫病等病的为害。
5、播前催芽播前催芽可使马铃薯幼芽发根快,出苗早,有利于苗齐、苗全、苗壮和植株早发育,从而早结薯,以利于高产,催芽播种的马铃薯比不催芽的可增产10%以上。
铺地膜的方法与技巧
铺地膜是一种常用于农业种植和园艺种植中的技术。
其主要作用是减轻土壤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提高种植效益。
下面我将介绍铺地膜的方法和技巧。
1. 准备工作
在铺设地膜之前,需要先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要选择好地膜的材料和规格,一般来说,根据作物的品种和生长需要来选择不同材质和规格的地膜。
其次,要
清理好地面上的杂草和杂物,并将地面平整。
2. 铺设地膜
铺设地膜时,需要先将地膜展开并摊平,注意不要有皱褶和波浪状。
然后按照作物行距和植株株距的要求,将地膜剪成相应的大小,并将其铺在土地上。
需要注意的是,地膜的两侧应该埋在土里,以免风吹动或者被动物咬破。
3. 固定地膜
地膜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固定,以免受到风吹或水冲等外力的破坏。
一般固定地膜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地膜边缘埋在土里,另一种是利用铁丝或夹子将地膜固定在地面上。
需要注意的是,固定地膜时不要使其过紧,否则可能会导致
地膜断裂。
4. 穿孔
在地膜铺设完成后,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进行穿孔,以便进行排水和通风。
一般在地膜上打上直径为0.5-1cm的孔,间距一般为30-40cm左右,可以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调整。
5. 施肥
地膜覆盖后,肥料不能再进行施入。
因此,在铺设地膜之前,需要先将肥料施入土壤中,然后再进行地膜铺设。
如果需要在地膜覆盖后进行施肥,可以采用穿孔后进行施肥的方法。
以上是铺设地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
小型西瓜露地双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小型西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施肥、整地、定植、肥水管理、整枝、授粉、留瓜、病虫害防治、采收上市和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露地西瓜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6715.1瓜菜作物种子第1部分:瓜类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小型西瓜根据品种特性,单重不大于3kg,果实成熟早,生育期90d~100d的商品西瓜。
3.2双膜覆盖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定植后在西瓜种植带上架设竹批等形成拱架,在拱架上覆盖农膜的种植方式,是抢早栽培的一种方式,也称小拱棚栽培。
4产地环境应符合NY/T5010的规定。
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3年~5年未种植过葫芦科作物,pH值为5~7的土壤。
5品种选择选择早熟、优质、耐低温弱光、高产、抗病、适合市场需求的小型西瓜品种。
种子质量标准应符合GB/T16715.1的要求。
6播种育苗6.1播种日期4月10日左右播种。
6.2苗床准备育苗设施为三层覆盖:大棚,小棚,棉被(盖在小棚上面)。
小棚内铺设地热线或者点浴霸灯(多用)进行加温。
播种后一周左右(出苗后)撤掉地热或浴霸灯。
按照基质:大田土=1:1配制育苗土。
6.3播种日期播种浸种催芽后播种。
6.4成苗标准苗龄30~35天,真叶4片~5片,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7施肥每亩钾肥30公斤,二胺30公斤,尿素10公斤,农家肥500公斤,生物菌肥15公斤。
条施于定植垄。
8整地垄宽1.3m,株距0.7m,垄上爬蔓,垄中间铺设1条滴灌带,覆膜。
盖地膜的技巧
盖地膜是种植作物的一种常见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保持土壤温湿度、提高作物产量。
以下是几种盖地膜的技巧:
1. 土壤准备:先将土地杂草清除干净,并整平土壤表面,去除大块物质和杂质。
2. 选用适合的地膜材料:根据不同的作物和栽培需要选择适合的地膜材料,有黑色、透明、微孔等不同种类。
3. 固定地膜:在地膜四周挖掘凹槽,并将地膜用夹具或者土壤轻轻镶嵌固定。
4. 铺设地膜:将地膜均匀平整地覆盖在土壤表面上,尽量减少地膜褶皱和空隙。
5. 开孔定植:根据需要,在地膜上开孔,开孔大小适当,避免损伤作物根系和细胞,并方便植物生长。
6. 浇水与施肥:在开孔处进行浇水和施肥,避免水分和养分流失,并保持作物的正常生长。
7.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地膜是否完好无损,如有破损及时修补,清除地膜下的杂草和积水。
8. 及时拆除地膜:当作物生长结束或需要调整土壤环境时,及时拆除地膜,方便土壤通气和养分循环。
总的来说,盖地膜技巧旨在确保地膜的牢固和完整,维持良好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生长的质量和产量。
地膜覆盖操作方法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生产技术,用于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以及防止土壤侵蚀等。
地膜覆盖的操作方法如下:
1. 土壤准备:先平整耕作地,清除杂草和石块,犁地并耙平,保持土壤湿润。
2. 铺设地膜: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地形情况选择合适的地膜类型(例如黑色反光地膜、透明地膜等),将地膜整齐铺放在耕作地表面,要保证地膜与地面紧密贴合。
3. 固定地膜:将地膜两侧的边缘埋入土壤中,或者使用专用的地膜固定器或钉子固定地膜,以防止风吹或水冲移动。
4. 种植作物:在地膜上开孔,根据作物的品种和行距适当留出种植孔,然后将作物的幼苗或种子种植到孔中,并保持良好的灌溉和管理。
5. 地膜维护:定期检查地膜和固定装置是否完好,如有破损及时修补或更换。
6. 收获和处理地膜:在作物生长周期结束后,及时对地膜进行收获和处理。
收获作物时,要小心地将地膜抬起,避免将地膜损坏或留在土壤中造成环境污染。
地膜覆盖的操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良,以适应不同作物的生长需要
和土壤状况。
简述地膜覆盖的方法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种植技术,它可以有效控制土壤温度和湿度,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地膜覆盖的简要方法:
1. 地面清理:清除农作物残留物和杂草,确保地面平整。
2. 土地整理:耕作、平整土地,保证土层平稳,无硬块。
3. 地膜铺设:在整理好的土地上铺上地膜,尽量确保地膜平整,紧贴地面,不留空隙。
4. 固定地膜:在地膜的四周或中间固定,以防止地膜被风吹起
或被动物破坏。
5. 制造孔洞:在地膜上制造足够大小的孔洞,以便种植作物。
6. 种植作物:在地膜上制造的孔洞中种植作物,把种植孔周围
的地膜轻轻埋在土中,确保作物生长期间地膜不会移动。
7. 管理:根据作物的需求,适时浇水、施肥、除草和防治病虫
害等。
地膜覆盖方法简单易行,但是需要注意地膜的质量和厚度,以及作物对气候的适应性和生长需求,这样才能实现最佳的种植效果。
- 1 -。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作者:暂无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1期一、技术内容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采用地膜对地表进行覆盖,达到增温保墒的目的,主要适用于西北、华北旱作地区。
常用的主要有半膜覆盖和全膜覆盖等方式。
其中地膜全膜双垄沟播是近年来在甘肃等地发展较快、增产潜力较大的一项技术。
主要适用于北方旱作区海拔在2300米以下,年降雨量在250~400mm的地区。
该技术采用大小垄相间的种植,一般大垄宽65~70cm,小垄宽40cm,垄高10~15cm,大小垄间形成种植作物的垄沟,在早春或播前对地面进行全膜覆盖后播种。
目前主要适用于玉米和马铃薯种植。
二、技术要求1.机械起垄铺膜要求在土壤含水率低于18%的情况下,应用起垄铺膜机或起垄铺膜施肥覆土联合作业机,一次完成起垄、铺膜(施肥)、覆土镇压等多道作业工序。
全膜双垄沟播要求形成大小双垄,同时用宽120cm、厚0.08mm的地膜,全地面覆膜,膜与膜间不留空隙,两幅膜相接处在大垄的中间,用下一垄沟或大垄垄面的表土压住地膜,覆膜时地膜与垄面、垄沟贴紧。
每隔2~3m横压土腰带,一是防止大风揭膜,二是拦截垄沟内的降水径流。
覆膜后如遇雨,在垄沟内及时打开渗水孔,以便降水入渗。
2.配套农艺技术要求全膜双垄沟播机械化技术应根据当地农艺要求做好倒茬选择、配方施肥、良种选择等配套农艺技术,同时还应及时做好破土引苗、查苗补苗、打杈、摘花打顶(适用于马铃薯)、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适宜机具1)起垄覆膜机具。
目前应用的机具主要有起垄铺膜施肥覆土联合作业机。
2)播种机具。
目前主要适宜的机具为玉米点播机。
(农业部)。
农作物种植中的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农作物种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地膜覆盖技术则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种植中的一项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通过在农田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既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又能够有效控制杂草生长和减少水分蒸发损失,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环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作物种植中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
一、地膜覆盖技术的原理地膜覆盖技术是指在农作物种植时,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微气候环境,以改善土壤温度、水分、气体交换等条件,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地膜覆盖技术的主要原理有以下几点:1. 温室效应:地膜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形成温室效应,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提早种植、延长生育期和增加产量。
2. 土壤保水:地膜能够减少蒸发,抑制水分流失,提高土壤湿度,为作物生长提供足够水分。
3. 抑制杂草生长:地膜能够阻断光线,抑制杂草光合作用,减少光能的利用,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减少对农作物的竞争。
4. 保护土壤:地膜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质量。
二、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1. 种植蔬菜:地膜覆盖技术在蔬菜种植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使用地膜,可以提前将蔬菜苗期定植,延长蔬菜的生育期,增加产量。
同时,地膜覆盖还能够减少土壤湿度蒸发,保持土壤湿润,为蔬菜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 种植水果:地膜覆盖技术在水果种植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提早种植的地区,使用地膜可以增加土壤温度,促进水果的生长和开花结果。
而在盛夏时期,地膜还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水果的产量和质量。
3. 水稻种植:地膜覆盖技术在水稻种植中也被广泛采用。
通过地膜覆盖,能够提高水稻的根系发育,增加根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面积,改善水稻生长环境,提高产量。
4. 小麦种植:地膜覆盖技术在小麦种植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地膜覆盖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加速小麦的生育进程,促进穗粒的饱满和籽粒的形成,提高小麦产量。
地膜覆盖栽培的技术要点
地膜覆盖栽培是一种种植技术,它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在土
地表面铺设一层塑料薄膜,用来覆盖作物生长的土地。
这种栽培方式
既提高了收成率,又降低了农作物的成本,同时还能减少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具有较好的保护意义。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要点如下:
1.选择合适的地膜材料。
地膜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
长效果和成本,要选择质地坚韧、寿命长、透气性好、防虫防病的地
膜材料。
一般常用的材料有PE、PVC、PP等。
2.土地平整。
地面平整度对种植效果有很大影响,必须要求土地
铺设地膜前,先进行地面修整,确保土壤表面平整,没有大坑大洼,
以确保地膜和土地适应密度良好。
3.地膜预处理。
将地膜铺设前,可以采取桑膜等方法提前为地膜
进行消毒、杀菌、增强透气性,以更好的保证农作物的生产效果。
4.地膜铺设。
在进行铺设时,要注意地膜四周要有足够的重物或
者安装固定器进行固定,不能有过多的拉扯,以免影响作物的生长,
此外,针对防飞哮塞和避免泥土进入的问题,铺设时还应注意将地膜
两旁埋于土中,构造出保险桩,以双重保证土地覆盖的稳固性与透气性。
5.适时拆膜。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要适时拆除遮盖在地面上的膜,以保证作物的阳光充足、排气顺畅,同时也防止膜下有过多的水气积聚,影响作物生长。
拆膜时要注意劳动量、速度、方法,以及天气条件,以免影响种植效果。
总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虽然在操作上稍微复杂一些,但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合理的选择和精细的管理,可以实现显著提高农作物收成率、降低农作物成本的目标,对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黑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黑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以黑色塑料薄膜覆盖在花生田间,通过增温、保湿、杀菌等作用,促进花生的生长和发育。
下面是关于黑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
1. 地形选择:选择有利于水分排除的平坦地形,避免积水和发生病虫害。
2. 土壤准备:花生要求土壤疏松、肥沃、含水量适中。
在种植前需要深耕翻松,去除杂草和病虫害。
适量施入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3. 薄膜选择:选择透光性好、保温性能强、寿命较长的黑色塑料薄膜。
薄膜宽度一般选择1.2-1.4米,厚度约为0.01-0.02mm。
4. 犁沟开沟:在播种前,需利用犁具开沟,沟的深度一般为10-12厘米,沟间距为70-80厘米。
5. 播种方式:采用条播或穴播的方式进行播种。
每穴放入3-4颗种子,每穴距离30-40厘米。
6. 发芽管理:黑花生地膜覆盖后,能够提供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有利于花生种子的发芽。
若发芽率较低,可适当提高播种密度,减少空穴。
7. 灌溉管理:黑花生地膜覆盖能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渗透,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在干旱季节,需适时进行浅灌,保持土壤湿润。
8. 防除病虫害:黑花生地膜能够阻断病菌和害虫的传播,减少发病和害虫危害。
但仍需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9. 调控温度:黑花生地膜能够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花生的生长和发育。
冬季应提前敷膜,保持温度,避免低温冻害。
10. 根系修剪:在花生生长期间,需定期修剪根系,促进根系发育和吸收营养。
11. 施肥管理:种植期间需要适时追施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
12. 防止水logging:在降雨期间,需及时排水,避免水logging,保证花生的正常生长。
13. 收获管理:花生黄熟后,可通过拉出花生根部,提前晾晒,减少花生坐果地膜的附着。
黑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可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
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适宜的地形和土壤,合理播种和施肥,防除病虫害,及时修剪根系,以及合理收获和储存。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是利用地膜覆盖栽培后能增温保湿,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提高土壤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光合生产率;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和减轻病虫害、土壤返盐、抑制和减轻杂草危害的原理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技术措施。
一、精细整地,规格种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土地,整地必须要精细。
土壤要深翻细碎,土细墒平,彻底清除前作残留物和石块。
墒面做成板瓦形为宜,一方面利于地膜紧贴地面,另一方面可以增大地膜采光面。
开沟理墒要拉线进行,做到沟直墒匀,一般墒面宽70厘米,墒高10厘米。
栽培亩株数一般要比露地栽培增加20%—40%,平均为3000—3600株,紧奏形玉米要达到4000株以上,最少收获株数不能低于3000株二、精选种子,施足底肥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大大改善了玉米的生长发育条件,这是玉米增产的外部因素。
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增产的内部因素是品种和种子质量。
因此选好优良品种是地膜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般杂交种比地方种有明显增产优势;晚熟、中熟的杂交种的增幅度又比早熟种大。
所以选种一般以发芽率高适宜性强的晚熟品种为宜。
田间覆盖地膜后,地温升高,水分充足,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养分分解快,加之全生育期覆膜给中后期追肥带来困难,因此播种必须施足底肥,做到氮、磷、钾三要素齐全。
一般亩用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千克,磷肥25—30千克,尿素10千克。
农家肥以分层施用为好,60%施于塘底,40%盖塘,化肥量最好施于塘底。
三、适时播种,保证质量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一般比露地栽培早播7—15天。
当耕层5—10厘米深处温度稳定在8—10℃时就可播种。
高寒山区的水浇地或夜潮地,可在春分至清明节令采用“三潮”(种子潮、肥料潮、土壤潮)播种。
中海拔地区有水浇条件的,小春作物收后及时“三潮”播种,没有水浇的旱地,要在播种前做好整地工作,等雨水透地后抢墒播种,以防止过早播种接不上雨水而造成的缺苗或苗弱。
播种的每塘种子的数量要均匀,籽粒分散于塘底,不能积堆,更不能播在塘壁。
地膜覆盖玉米播种时间地膜玉米种植技术要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作用,是提高单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今天我们谈谈地膜覆盖玉米播种时间,以及地膜玉米种植技术要点有哪些。
一、地膜玉米播种时间玉米地膜覆盖的增温效果主要在前期,占全生育期增加积温的80%-90%,因此地膜春玉米播种时间要比露地玉米提早7-10天,大约是4月中旬播种。
玉米地膜覆盖最突出的效应是增温保墒,增强玉米耐霜冻能力,延长无霜期,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适应范围广,是农业生产重要的增产增收措施。
二、地膜玉米种植技术要点1、地膜规格的选择单种玉米可选用幅宽60-70厘米、厚度为0.007-0.008毫米的超地膜(或0.005毫米的超微膜)为宜;套种玉米可选用幅宽50厘米、厚度为0.005毫米的强力超微膜。
2、选茬整地地膜覆盖栽培玉米,选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灌水方便、肥力条件较好的土壤地块。
前茬以选择小麦、马铃薯、豆类、绿肥等作物为宜。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23-27厘米,底墒要充足,灌足冬水,墒情不足的灌好春水。
土地平整,多次耙耕、镇压保墒,达到地平、上绵、墒足、上虚下实。
3、施足基肥地膜玉米苗期追肥操作不便,所以施足底肥很重要合理的比例,一次施足底肥,保证抽穗期以前的营养供应4、及时放苗直播玉米待玉米苗基本出齐时,要及时开口放苗。
放苗时要掌握尽量在苗小时进行,遵循阴天突击放,晴天避中午,大风不放苗的原则。
一般每穴只放一株壮苗,苗孔一般以一寸为宜。
苗放出膜后,应随时用细湿土加适量的草木灰混合把放苗口封严(既不板结,又渗水保墒),以防透风漏气、降温跑墒和杂草丛生。
移栽玉米要在盖膜后立即放苗,以防烫苗,封好放苗口。
5、合理潜水、追肥前期要控水,防止幼苗在高温、高湿、高肥的条件下徒长和后期早衰。
中期蒸腾量大,耗水量多,要适当增加灌水量。
但切忌大水漫灌,否则土壤湿度过大,不仅玉米易引起病害,而且使根系呼吸营养吸收受阻。
后期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气温下降,灌水量应适当减少。
地膜覆盖玉米栽培要求、技术措施与需注意事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湿保墒、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与增产的作用。
下面我们介绍地膜覆盖玉米的栽培要求、主要技术措施与需要注意的事项,供参考。
一、地膜覆盖玉米的栽培要求1、选好地膜:选用0.008毫米地膜,膜宽60cm或70cm,每亩用量2.5―3公斤。
2、精细整地,前作豆、麦等作物的根系。
3、起垄开沟,宽窄行播种,大行60cm,小行40cm,垄高15cm。
4、施足底肥,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种肥尿素10公斤,普钙30公斤,锌肥2公斤,人工挑水,浇足墒面。
二、地膜玉米的主要技术措施1、先盖膜后打洞播种,每洞播一粒种,株距7―8寸,覆土盖严。
2、在盖膜前必需喷施敌杀死或功夫等农药防治地下害虫。
3、引苗出膜,播种7天后应及时检查引苗出膜覆土补露。
4、施肥时间:在6.5叶―7叶时打洞追施尿素15公斤覆土盖严,在玉植株进入10.5―11叶时及时揭膜追施尿素25公斤。
三、玉米地膜覆盖的注意事项玉米地膜覆盖有4种模式:先播种后覆盖、先盖膜后播种、先移栽后盖膜、先盖膜后移栽。
无论哪种方式都应做好以下三点:1、宜采用宽窄行种植,行要开直,播种行向,可采用顺风种植,以减少风力接触面,防止揭膜。
2、盖膜前把地面的前作物残留根茬、秸秆、石块等杂物清理干净,打碎土块,以免划破或顶起地膜。
3、盖膜时一定要把好质量关,盖膜一定要严密,将地膜拉紧、拉展、铺平、铺匀,膜的四周各开一条浅沟,把地膜用土压紧、压严,每隔2-3米压一条腰土,以防大风揭掉地膜。
四、玉米地膜覆盖的好处1、增温保温地膜玉米全生育期5厘米深土层日平均温度比露地玉米田高1.5-2.5摄氏度,增温效果明显,为早播种、早出苗创造了条件。
2、保湿防旱地膜能阻止表层土壤水分直接散失,在干旱时土壤水分含量可提高3%-5%,可达10%,有利于干旱地区玉米出苗。
3、抑制杂草生长由于地膜的覆盖,有效地抑制了苗期杂草生长、也减少虫害。
科技专题会议
会议时间:2012年3月3日会议地点:职工文化活动室
会议内容: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主持人:参加人员:
:自我团引进棉花地膜覆盖技术成功后,不仅在覆盖作物种类上不断推陈出新,而且在农田覆盖方式上不断改进和完善。
事实表明:棉花覆盖地膜后,可使土壤充分获取并蓄积太阳的能量,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具有明细的土壤增温效益和棉田保水作业,通过有效提高地温并保墒,从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优化棉田生态环境。
今天我们主持这个专题会议,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共同讨论地膜覆盖的种植技术。
:我认为地膜覆盖能够使棉花更高产优质。
通过这么多年的实验我认为: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有效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增加棉花的根系数量,提高根系的生理机能。
不论土壤肥沃还是贫瘠采用地膜覆盖能使棉花对氮的吸收能力碧露地种植的高。
其次强化了作物的同化器官和光合作用。
棉花光合作用的强弱取决于叶片面积大小、叶片工作时间和叶片光和速率三个因素,地膜覆盖种植做棉花在早期速度扩大叶面积,增加叶绿素含量和提高光和强度等方面都具有明细的作用。
故我认为地膜覆盖这项技术对棉花产量的提高是很明显的。
:我简要说地膜覆盖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土壤生物是土壤
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的生态平衡、肥力平衡都离不开土壤生物的作用。
地膜覆盖后,改变了土壤环境状况,对土壤微生物的呼吸强度和生物效应,可以产生较大的影响。
首先,地膜覆盖可以增强土壤微生
物的活动。
地膜覆盖后,土壤温度高,水分含量较为稳定,为土壤微生物的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棉花土壤里细菌增加的绝对量最多,其次是放线菌和真菌。
在者,可增强氧化氢酶的活性。
有机质的分解、合成和微生物生物学过程,都离不开酶的参与。
在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中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强,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平稳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地膜覆盖能够减轻杂草的危害。
棉田中的杂草,既消耗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又与棉花争空间争光照而且诱发病虫害。
地膜覆盖后由于膜下高温和通气不良使一些杂草在发芽出土后死亡。
这种物理出草作用,对一年生杂草效果显著,但是如果地膜覆盖质量不好,覆膜不严有空隙,不仅难以烧死杂草,相反膜下水、热较好杂草生长会更旺,可把地膜顶起甚至顶破,严重影响地膜效果。
:如何选购地膜。
看产品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根据用途选购地膜,选购地膜要检验产品质检证明和销售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