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膜覆盖宽窄行种植栽培技术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通过覆膜,提高地温,抢夺积温,利用晚熟创高产的一项实用技术。
一、精细整地1、选地:覆膜玉米选地最忌低洼地,由于低洼地含水过多,地温低,速效养分释放慢,影响玉米根系发育和植株生长,易贪青晚熟。
选茬时要求选肥力较高,土壤肥沃茬口。
如玉米茬、土豆茬等,茬口尽量干净。
2、整地:地膜覆盖玉米整地时,最好采取秋季深松整地,深松深度在25-30公分左右,使土壤疏松,垄型均匀一致,垄面平整,土壤细碎,没有残枝残茬,保证地膜与垄面贴合,防止薄膜破裂,以充分发挥覆膜增温保墒作用。
二、选用良种由于玉米覆膜栽培改变了生态条件,使土壤在较长的时间内比裸地保存较多的热量与水分,因而促进玉米提早发育及成熟。
一般要采用中晚熟玉米品种进行覆膜栽培。
选用品种的原则是:选择比当地直播主栽品种晚熟10-15天,或比当地主栽品种多需200-300℃积温,或比当地主栽品种多1-2片叶的中晚熟品种。
三、适时播种覆膜玉米品种生育期长,要求活动积温比当地积温多200-300℃,适时早播能够往前抢夺积温,提早出苗,促进根系发育,向前延伸生育期,提早利用光能。
播种过早,地温低,延长发芽出苗时间,容易造成土壤病菌和害虫危害,同时也会由于出苗过早遭受春季冻害;播种过晚,浪费早春积温,不能满足覆膜品种对积温的需要,容易造成生育期延后,贪青晚熟。
因此要选定适宜的播种时期。
在播种时一定要催芽坐水种。
地膜覆盖后,降雨很难进入土壤中,在玉米未拔节前主要依靠土壤供水,所以在播种时必须一次性浇透水,保证前期玉米生长发育对于水分的需求。
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减少病害发生。
四、精细覆膜目前各地覆膜方法技术虽有所不同,但就其覆膜工序而言,基本相同,即垄面整地,开膜边沟,铺膜,压膜边。
总的质量要求是:地整细,膜铺紧,边压严,采光面宽。
机械覆膜质量较高,作业速度快,成本也较低,并能减轻人的劳动强度。
五、科学施肥玉米覆膜栽培,尤其大垄覆膜通透栽培种植密度大,产量高。
地膜覆盖玉米宽窄行高产栽培技术作者:贺光敏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年第05期摘要:文章根据地膜覆盖玉米的营养、生育特点和多年生产经验,总结出一套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地膜玉米;经济效益;栽培技术种植地膜覆盖玉米经济效益高,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以精耕细作作为基础。
以较多的投入,更高的产出和更大的效益为前提。
以选用优良杂交良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药剂拌种,提高播种质量和科学管理为条件。
充分发挥地膜增温、保湿、保肥和抑制田间杂草生长,是提前成熟,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的综合性栽培技术。
一、地膜覆盖的积极意义(一)温度要求。
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由来已久。
玉米的生长期较长,所以栽种玉米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
在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区域,玉米被广泛地栽种。
众所周知,我国南方冬季比较温暖,春季气温回升快,在如此环境下,为更快提前玉米上市提高商品价值如何进行生长期较长的玉米的栽种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
地膜覆盖,可以在春寒料峭的时候迅速聚集太阳的光和热,使得地表温度快速上升,从而达到玉米生长所需要的适宜温度。
玉米种子在地膜覆盖的情况下获得必要的温度,更快地发芽生长,使得它的成长周期变长,这对于玉米后期的授粉,灌浆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所以,地膜覆盖对延长玉米生长周期,提高产量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水分要求。
任何植物,离开了水都是难以生存的,玉米的栽种也不例外。
在玉米发芽成长的过程中,水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偏干旱的地区,水分不足会导致玉米灌浆受损,从而造成减产。
地膜覆盖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首先,地膜覆盖会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从而使土壤中的水分被玉米根所吸收,进而保证玉米生长所需的必要水分;其次,地膜覆盖使得土壤温度升高,加速了地下水的蒸发。
地下水蒸发更易到达地表,到达地表的水蒸气被地膜阻隔,留在地表为玉米生长所用。
如此一来,玉米生长所需的水分,由于地膜的覆盖有了充分的保障,使得玉米在灌浆期不至于缺失水分而减产,所以说,地膜覆盖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玉米的高产。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一、选地、留行、配微膜选择中等肥力以上平地,冬前深耕炕土,预留行配微膜。
在武陵山地区,由于玉米多数是与洋芋套作,因此,在播种洋芋时必须有计划地留足玉米空行,提倡“5尺开厢,洋芋、玉米双套双,双靠拢”的种植方式。
薄膜选用:双套双选用66 cm宽,0.08 mm厚的膜,亩用量3 kg。
二、玉米品种选用抗逆性强、耐湿、高产的杂交种杂交种要选用适应高寒山区日照少,雨雾重气候特点的组合,如陨单一号、成单14、雅玉2号等中、晚熟种为佳。
三、严格播种质量,保证苗齐、苗全、苗壮1.精细整地播种前将土地欠细整平,清除石块、杂草、前作物残体,做成瓦背形,以利盖膜和玉米秆根系的生长。
2.施足底肥,科学用肥亩用腐熟的细渣子肥1 000 kg,人畜粪1 000~1 500 kg,过磷酸钙25 kg,氮素化肥7.5 kg,草木灰100~150 kg,均匀地撒施于播种沟内,盖上一层土后再播种。
注意种肥隔离,以免烧根,影响出苗。
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地膜玉米的适宜播种期,应比当地露地栽培的常规播种提早10~15 d。
海拔1 000 m的地方可在3月中旬播种;海拔1 200 m的地方可在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海拔1 400 m的地方可在4月中旬播种。
密度以3 000~3 500株/667 m2为宜。
播种前要精选种子,除去霉、烂、虫咬的劣种后留下大小基本一致的种子,经温水浸泡一天后即可播种。
4.认真盖膜将厢面理平,略成瓦背形,膜要拉紧、平,膜边要用泥土压在沟内,务必压实压严,紧贴厢面,以达到增温、保温、防止杂草丛生的目的。
5.做好育苗补栽准备采用育苗肥球方式,在地膜玉米播种的同时,按大田15%~20%的比例,育好一定数量的壮苗作大田补苗之用。
四、及时破膜引苗,加强苗期管理1.勤于检查盖膜情况,达到保温效果播种盖膜后,要防止禽兽损坏地膜,防止雨水冲刷和风吹揭膜,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盖好。
2.及时认真地破膜引苗采用刀片或铁丝等工具,在幼苗滚筒或起乌鸦口时破膜引苗,要求及时、细致。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改良新技术
地膜覆盖在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推广,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一直以来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但地膜覆盖人工投入较大,而且根系较浅,不抗倒伏。
我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一套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改良技术,通过培养科技示范户,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玉米种植户。
改良方法:
一、底肥深施,分层施肥,全程施用配方肥。
底肥施入15-20cm以内,上覆农家肥,起垄后配合喷施乙草胺,每喷雾器水加入1公斤配方肥作苗肥喷雾后再覆膜。
底肥深施可以促进玉米根系深扎,苗肥浅施促进幼苗生长。
二、先覆膜再播种。
用50cm宽的地膜,覆膜后在膜与大行的交界线上打窝播种,用营养土覆种,免除人工挖苗,避免了烧苗的风险。
营养土的配方:100公斤火土+1kg过磷酸钙+适量的人粪尿,堆沤半个月,干湿度以手握成团松手能散为宜。
三、地膜分期施肥。
底肥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50%,提苗肥占5%,穗肥占45%。
穗肥提前至9-11片叶施入,施入部位在膜两边距苗15-20cm条施。
改良后达到的效果:充分达到了地膜覆盖保温、保湿、保肥、保气的目的;减少人工投入,避免了烧苗的风险;有利于玉米根系的均衡生长,促进玉米根系向深层生长;有利于玉米植株的均衡生长,降低株高,增强茎杆韧性,增强抗倒伏的能力。
- 1 -。
地膜覆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是一种在农田地表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产量的栽培技术。
在玉米种植中,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提高玉米的生长速度、减少杂草生长、节约水资源、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
下面将介绍地膜覆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方法和优势。
一、地膜覆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方法:1.土壤处理:在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耕作、施肥和松土等处理,确保土壤质地松软、通透,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2.地膜覆盖:选择适合的地膜种类,常用的地膜有黑色、透明、银灰色等,覆盖在土壤表面,覆盖后用土或石块压实固定,避免风吹或水灌时移位。
3.播种:在地膜上开槽或开孔,将玉米种子均匀地撒播在槽内或孔内,然后用土埋实,保证种子在适宜的土壤深度生长。
4.灌溉:地膜覆盖有助于减少蒸发和排水,提高土壤湿度,所以在干旱地区,要适量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5.施肥:地膜可以减少氮肥的流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因此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要适量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证植株的养分供应。
6.管理:在玉米生长期间,要及时除草、喷药、松土、施肥等管理工作,保证玉米的生长环境和条件。
7.收获:在成熟后,玉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时进行收获,及时去除膜、收割玉米,确保产量和品质。
二、地膜覆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1.提高产量:地膜覆盖可以增加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有利于玉米生长,提高产量。
2.节约水资源: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土壤蒸发和排水,提高土壤湿度,有效地节约水资源的使用。
3.减少劳动强度:地膜覆盖可以减少除草的次数,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4.保护环境:地膜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5.提高玉米品质:地膜覆盖可以减少杂草、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玉米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总之,地膜覆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劳动强度,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
试述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田间管理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技术,通过将透明或黑色的塑料薄膜覆盖在土地上,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境,从而改善土壤温度、水分和养分的分布情况,提高玉米的生长环境和产量。
在田间管理方面,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1.地膜覆盖与铺盖:选择适宜的地膜种类、规格和厚度,一般来说,一米宽,厚度在0.008mm-0.02mm之间的薄膜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在铺盖地膜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平整和翻耕,以确保地膜的平整铺设,避免破损和褶皱。
2.滴灌与施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种植中常常配合滴灌技术使用,通过滴灌灌溉系统,为植株提供适量的水分。
在施肥方面,可以在地膜下开沟,通过沟灌或滴灌方式,将肥料输送至玉米根系附近,有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肥料的流失。
3.病虫害防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玉米的病虫害发生,但仍需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及时巡视地膜下,发现病虫害可采取有针对性的喷药或其他防治措施进行处理。
4.土壤保持与杂草控制:地膜的覆盖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同时,也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对玉米的竞争。
但定期检查地膜附近边缘和地膜间隙,清除和防控杂草的生长,保证玉米的光照和养分供应。
5.控制温度与排水排气:在气温较高的夏季,地膜下的温度可能会过高,影响玉米的生长。
此时可以适时进行通风降温,同时通过喷洒水或地下排水等方式控制土壤湿度和排气。
6.注意地膜的拆除与处理:玉米生长周期结束后,需要将地膜进行拆除。
拆膜后,进行地膜的清理和处理,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以上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田间管理内容,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操作,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护土壤和环境。
这种技术具有较好的实践价值和推广前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一、播前准备
1、地膜:亩用幅宽80厘米、厚度0.008毫米地膜3.5公斤。
2、种子:每亩选择中晚熟、春播生育期在125天左右的杂交玉米(2433,-6.00,-0.25%)种2公斤(如:正玉20
3、秦奥23、改良商玉2号、临奥1号等)。
3、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力较好的平地或缓坡地,要求精耕细耙,打碎土块,拣尽石头,整平地面。
4、底肥:亩用农家肥200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25公斤。
二、播种
1、播种: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比露地玉米提前10mdash;15天播种。
2、密度:以1米宽起垄,每垄两行,株距1.3尺,每亩3000株左右,做到适墒播种。
三、覆膜
播后乘墒覆膜,覆膜后用土压实四周,并在垄面上每隔3mdash;5米压一条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
四、田管
1、及时放苗,幼苗长到一叶一心时,于早晚及时划膜放苗,并用土封闭膜口。
2、补苗、定苗,当田间出苗达到70mdash;80%时,对缺苗和弱苗及时补种。
4mdash;5叶定苗,每穴留1株壮苗。
3、适时追肥,要重施穗肥,在喇叭口期备追施尿素15公斤。
4、防治害虫。
防治地下害虫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3公斤土壤处理;防治玉米螟每亩用20℅甲氰菊酯乳油拌细土于小喇叭口期灌心叶防治。
1。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作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而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农民应用于玉米种植中,其覆盖效果、保温性能以及减少水肥流失的优势得到了广泛认可。
本文将深入剖析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从准备工作、覆膜方法、生长管理、除草处理等多个方面介绍这一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点。
准备工作土地选择在进行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之前,首先需要选择一片适宜的土地。
选择土地时应优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并要不断改进土壤性质,提升土地的产出率和质量。
施肥在进行地膜覆盖前,需要进行适量施肥。
一般来说,玉米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是必要的。
根据玉米的不同生长阶段,应选择不同的配比和施用量。
建议使用有机肥或磷酸二铵等复合型肥料,以避免化肥的对农业环境带来的污染。
覆膜材料选择合适的地膜材料是玉米地膜栽培的成功关键之一。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地膜材料主要包括PE地膜、秸秆地膜、玉米杆地膜等。
其中,聚乙烯(PE)地膜是最常用的,因其价格便宜、易于操作以及具有优异的阻隔性、保温性和透光性。
覆膜时间玉米地膜覆盖的时间应该根据当地气候、玉米品种和预测的降雨时间而定。
一般情况下,覆膜要在春季开展,可以选择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之间进行。
此时气温回暖,适合玉米的生长,同时也可以避免可能的春霜冻害。
覆膜方法胜任的覆膜方式可以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产量。
在这里我们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覆膜方法。
手动覆膜手动覆膜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玉米田。
其步骤如下:1.将地膜预先铺在玉米田上。
2.将地膜铺好后进行固定,用重物或者土壤覆盖边缘。
3.拉边,压缩地膜,避免地膜之间留有大量空气。
4.后期调整。
检查玉米田内地膜是否合适,正确性,调整相关细节。
机械覆盖机械覆盖适用于小规模或大规模的玉米田。
相对于手动覆盖,机械覆盖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
其步骤如下:1.准备好农用管道进行自来水浇灌,降低地膜表面的温度。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是利用地膜覆盖栽培后能增温保湿,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提高土壤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光合生产率;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和减轻病虫害、土壤返盐、抑制和减轻杂草危害的原理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技术措施。
一、精细整地,规格种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土地,整地必须要精细。
土壤要深翻细碎,土细墒平,彻底清除前作残留物和石块。
墒面做成板瓦形为宜,一方面利于地膜紧贴地面,另一方面可以增大地膜采光面。
开沟理墒要拉线进行,做到沟直墒匀,一般墒面宽70厘米,墒高10厘米。
栽培亩株数一般要比露地栽培增加20%—40%,平均为3000—3600株,紧奏形玉米要达到4000株以上,最少收获株数不能低于3000株二、精选种子,施足底肥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大大改善了玉米的生长发育条件,这是玉米增产的外部因素。
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增产的内部因素是品种和种子质量。
因此选好优良品种是地膜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般杂交种比地方种有明显增产优势;晚熟、中熟的杂交种的增幅度又比早熟种大。
所以选种一般以发芽率高适宜性强的晚熟品种为宜。
田间覆盖地膜后,地温升高,水分充足,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养分分解快,加之全生育期覆膜给中后期追肥带来困难,因此播种必须施足底肥,做到氮、磷、钾三要素齐全。
一般亩用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千克,磷肥25—30千克,尿素10千克。
农家肥以分层施用为好,60%施于塘底,40%盖塘,化肥量最好施于塘底。
三、适时播种,保证质量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一般比露地栽培早播7—15天。
当耕层5—10厘米深处温度稳定在8—10℃时就可播种。
高寒山区的水浇地或夜潮地,可在春分至清明节令采用“三潮”(种子潮、肥料潮、土壤潮)播种。
中海拔地区有水浇条件的,小春作物收后及时“三潮”播种,没有水浇的旱地,要在播种前做好整地工作,等雨水透地后抢墒播种,以防止过早播种接不上雨水而造成的缺苗或苗弱。
播种的每塘种子的数量要均匀,籽粒分散于塘底,不能积堆,更不能播在塘壁。
粘玉米双膜覆盖及宽窄行栽培技术何春生关瑞文(黑龙江汤原农场,黑龙江汤原154723 )粘玉米又称糯玉米,属于特用型玉米。
玉米籽粒中营养成分含量高于普通玉米,含95~100%的支链淀粉,10%以上的蛋白质,4~5%的脂肪,2%的多种维生素,籽粒中蛋白质、VA、VB1、VB2、甲种维生素均比稻米多。
糯玉米淀粉分子量比普通玉米小10多倍,食用消化比普通玉米高20%以上。
鲜嫩粘玉米极佳的口感更为人们所青睐。
1 选地整地1.1选择地势平坦,肥力中等以上,有灌水及排水条件的地块种植。
1.2秋整地、秋起大垄,垄宽为120cm,其中垄台宽度为80cm垄沟宽度为40cm。
秋施肥亩用量尿素7公斤,磷酸二铵6公斤,硫酸钾7公斤,硫酸锌1.5公斤,深度10~15厘米。
肥料施于大垄中间。
2 地膜覆盖2.1覆膜时间:3月20日-4月1日间在降雨或降雪后,适时覆膜保墒,膜应压紧盖严。
3 播种及覆顶膜3.1种子选种:选种适合当地气候的品种,同一地块应种植同一个品种,防止串粉。
3.2种子处理:种子按大小粒分级,晒种及包衣。
3.3播种时间:当膜下10cm地温稳定在5℃即可播种。
分期播种,分批上市。
从4月1日开始每5天播一次。
一般为三批。
3.4机械播种时,种子距膜2一3厘米,人工辅助压土。
人工播种时,可在膜上打直径5cm孔中播种,垄上两行错开播种。
二者播深以2—3cm为宜,垄上行距为40cm,垄沟行距为80cm。
亩播3500~3600穴,2~3粒/穴。
3.5播后覆拱膜:播种之后应及时插条覆膜。
每隔1.5米按十字插架条。
插后覆膜,覆膜时将膜接地处压实,保证不漏风。
4 中耕管理4.1 化学除草: 90%乙草胺(禾耐斯) 0.13-0.15升+80%阔草清2-3克/亩4.2 放风去膜:当玉米出苗时,应及时放风防止烧苗。
当大田玉米苗两叶一心左右即可撤去顶模。
4. 3 定苗:3-4叶期,每穴留1株4.4去分蘖:发现丫子及时掰掉。
避免丫子与主干争夺养分。
【浅议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措施】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是使用化肥和推广杂交种以来玉米生产的又一突破性增产技术。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保肥、保全苗、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的作用。
通过大面积推广实践证明,地膜覆盖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适应范围广,是农业生产上一项重要的增产、增收措施。
一、播前准备1、选地。
要选择地势平坦、肥力较好、土质疏松、有一定保水和保肥能力的地块。
切忌造反坡地、沙土地、涝洼地、冷渍田、瘠薄地、重盐碱地和无不源的严重干旱地。
此外,风口地块也不宜选用。
2、整地。
地膜覆盖玉米整地时,最好采取秋季深松整地,深松深度在25公分左右,使土壤疏松,垅型均匀一致,垅面平整,土壤细碎,没有残枝残茬,保证地膜与垄面贴合,防止薄膜破裂,以充分发挥覆膜增温保墒作用。
3、起垄。
旱地平垄播种,浇水地、下湿地、轻盐碱地,要起垄播种,一般垄高8~10厘米,垄面宽度可根据使用地膜的宽度而定。
一般采用大小行播种方式,小行40~50厘米,大行70~80厘米。
地膜覆盖小垄,垄面宽度一般为50~60厘米。
坡地起垄,一般沿等高线水平起垄。
4、增施底肥。
玉米覆膜增产帐度高,一定要增施底肥。
一般亩施优质农肥3000~4000公斤以上,磷酸二铵10~20公斤,硫酸钾5~10公斤,尿素10公斤。
化马均匀混拌于农肥事于垄内。
5、选膜。
厚度、0.005~0.007毫米的地膜,膜宽80cm。
每667m23.8~4.5公斤,实际操作中一般5公斤。
二、播种1、品种选择。
要选择生育期较长、丰产性好、配合力高、适应性强、植株紧凑、耐密抗倒、并经审定通过的紧凑型、半紧凑型杂交组合。
播前要晾晒、精选亲本种子,推广亲本包衣。
包衣种子能有效防治幼苗地下害虫,成苗率高,幼苗素质好,促根壮苗,达到苗齐、苗全、苗壮的效果。
2、种子处理。
播前要精选种子,做好发芽试验(发芽率要达95%以上),然后进行种、种和药剂拌种。
地膜覆盖玉米栽培要求、技术措施与需注意事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湿保墒、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与增产的作用。
下面我们介绍地膜覆盖玉米的栽培要求、主要技术措施与需要注意的事项,供参考。
一、地膜覆盖玉米的栽培要求1、选好地膜:选用0.008毫米地膜,膜宽60cm或70cm,每亩用量2.5―3公斤。
2、精细整地,前作豆、麦等作物的根系。
3、起垄开沟,宽窄行播种,大行60cm,小行40cm,垄高15cm。
4、施足底肥,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种肥尿素10公斤,普钙30公斤,锌肥2公斤,人工挑水,浇足墒面。
二、地膜玉米的主要技术措施1、先盖膜后打洞播种,每洞播一粒种,株距7―8寸,覆土盖严。
2、在盖膜前必需喷施敌杀死或功夫等农药防治地下害虫。
3、引苗出膜,播种7天后应及时检查引苗出膜覆土补露。
4、施肥时间:在6.5叶―7叶时打洞追施尿素15公斤覆土盖严,在玉植株进入10.5―11叶时及时揭膜追施尿素25公斤。
三、玉米地膜覆盖的注意事项玉米地膜覆盖有4种模式:先播种后覆盖、先盖膜后播种、先移栽后盖膜、先盖膜后移栽。
无论哪种方式都应做好以下三点:1、宜采用宽窄行种植,行要开直,播种行向,可采用顺风种植,以减少风力接触面,防止揭膜。
2、盖膜前把地面的前作物残留根茬、秸秆、石块等杂物清理干净,打碎土块,以免划破或顶起地膜。
3、盖膜时一定要把好质量关,盖膜一定要严密,将地膜拉紧、拉展、铺平、铺匀,膜的四周各开一条浅沟,把地膜用土压紧、压严,每隔2-3米压一条腰土,以防大风揭掉地膜。
四、玉米地膜覆盖的好处1、增温保温地膜玉米全生育期5厘米深土层日平均温度比露地玉米田高1.5-2.5摄氏度,增温效果明显,为早播种、早出苗创造了条件。
2、保湿防旱地膜能阻止表层土壤水分直接散失,在干旱时土壤水分含量可提高3%-5%,可达10%,有利于干旱地区玉米出苗。
3、抑制杂草生长由于地膜的覆盖,有效地抑制了苗期杂草生长、也减少虫害。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摘要:地膜覆盖栽培玉米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小垄覆膜栽培;二是大垄双行覆膜栽培。
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具有培肥地力,保墒、保肥、保温等作用。
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一般增产效果可达30%以上。
关键词:施肥;播种;田间管理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092—11 地块选择一般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的中上等肥力地块,低洼冷凉草炭地,水改旱地均可。
要认真选地,精细整地。
地膜玉米根层密,根长而数量多,且主要分布在20~30㎝的土层中。
要使地膜玉米有个发育良好活力较强的根群,就必须认真选地,要选择那些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能力较强,排灌方便的地块,这样才有利于根系的生长。
而不应选择那些陡坡地,土层贫瘠,有机质缺乏,排水不良的低洼易渍水的地块。
地膜玉米如果整地粗放,畦面高低不平,土块过大,就很难使地膜紧贴地面,产生空隙,通风漏气,便失去地膜的保温、保湿、保肥、防雨水冲刷等作用。
因此,播种前必须要进行精细整地,要求翻耕的深度为18~20㎝,深浅一致,耙松、耙碎、平整。
可见,精细整地是确保盖膜质量和全苗,获得较大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施足基肥玉米种植覆盖地膜后,能显著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但地膜玉米苗期不便于施肥管理,如果施肥不足,则直接影响幼苗生长发育,造成叶黄,植株矮小,扎根浅。
因此,播种时应一次性施足全部农家肥和磷、钾肥及60%~70%的氮肥作播种基肥,以达到前期攻苗,中期攻秆,为后期生殖生长打基础的目的。
留30%~40%的氮肥在玉米抽雄前10天施用用作攻苞肥,以防后期早衰而造成空秆、穗小、秃顶增加和粒重下降。
一般每亩施土杂肥1000~1500㎏,水粪750~1000㎏,尿素10~15㎏,磷肥20~25㎏,钾肥10~15㎏。
磷肥的20%用做口肥,注意种肥隔离,如使用多元复合肥则全部用做底肥。
3 选用优良的玉米杂交种地膜玉米宜选用中迟熟的杂交种,比当地露地品种的生育期长10~15天,或所需积温多250℃~300℃,叶片数多1~2叶,且穗部上面叶片上冲,下部叶片平展,这样能充分发挥地膜玉米的增产优势,提高经济效益。
玉米地膜栽培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一般能使玉米整个生育期增加有效地积温200~300C,提早成熟7~15天,亩增产150公斤左右。
一、选用杂交良种选用适宜密植、抗逆性强、后期不早衰且单株生产力高的杂交种。
一般应选择比当地露地种植玉米品种的生育期长7~15天,或所需积温多150~300C,叶片数多1~2片的品种。
二、选用地膜1、地膜厚度与宽度。
在南方低温寡照多雨高湿区,可选用厚度为0.005~0.007毫米、宽度600毫米的地膜,在农田杂草较多的地区,可选用厚度为0.008~0.01毫米的地膜。
2、地膜用量。
厚度0.008毫米、宽度800毫米的地膜,亩用量3.7~4公斤;厚度0.006毫米,宽度800毫米的地膜,亩用量3公斤;厚度0.006毫米、宽度600毫米的,亩用量2.5公斤。
三、选地整地1、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等以上,增产潜力大的平地或缓坡地。
不宜在陡坡地、瘠薄地和水土流失严重的田块种植。
2、耕翻起垄。
前作收获后要及时耕翻,耕深以18~22厘米为宜,耕后及时耙地保墒。
起垄要按照预定的播种行距进行,宽窄行种植,窄行起垄,每垄种2行覆盖。
垄面宽40~50厘米,垄高7~10厘米。
起垄最好和覆膜作业连续进行。
播种后7~10天,幼苗出土第一片叶后,及时破膜放苗。
放苗最好在无风的晴天进行,切勿在高温天气或大风降温天放苗。
放苗方法,用小刀、竹片或铁丝钩等,将苗上面的地膜划破1~2厘米的小孔,将苗引出膜外,随即用细湿土沿幼苗茎基部封住破孔处。
地膜玉米前期生长快,营养体大,消耗养分多,为防止后期可能出现的缺肥早衰,中期追肥十分重要。
以后的田间管理,如防治病虫害、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等措施,都应按玉米生育期提早进行。
玉米收获后,及时将废膜拣拾干净,集中处理。
陇东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选用良种推广种植抗病、优质、高产品种是获得玉米增产增收先决条件。
生产上可选用推广甘优五谷1790、西山70和海禾、云瑞、北玉、雅精细整地整地是提高覆膜质量和提高盖膜效果的关键。
整地时:一是要做到土细墒平;二是要捞好排涝沟,做到排水通畅,不发生涝害。
合理密植密度根据品种株高、株型而定,一般每亩种植密度3700——4500株。
多数采用4000株左右,宽窄行播种,大行距120cm,小行距科学覆膜覆膜方法要根据土质、土壤墒情和劳力而定,否则就会导致浪费劳力和出苗后因破膜不及时造成烧苗。
)先播种后盖膜。
在土壤墒情好或播种时能保障浇水和劳动力有保障的情况下可采取此方式,即:打塘播种或捞沟播种后覆土盖膜掏苗,要求破口要小,并用土盖均膜口,防止土壤水分和温度散失。
)先盖膜后播种。
此法可解决土壤墒情差、劳力不足导致破膜不及时而烧苗的问题。
地块耙细整平后,按种植规格拉绳施入底肥,然后提土盖肥成墒,墒高8—10cm,墒宽50cm,要求墒平土细,盖膜时才能做到平整贴盖膜后再用直径5cm粗的棍棒按24cm长的株距破膜入土3—5 cm,然后每个洞内播种1—2粒种子(出苗后单株留苗),再用潮湿细壤墒情好和土质属不易结块的木香土、沙壤土可一次性盖均膜口;如土壤墒情差和土质属易结块的胶泥土,只将种子盖实,膜口不时雨水能流入膜内和防止忽晴忽雨造成封膜土结块影响正常出苗,待出苗后再用土封均膜口,防止温度和湿度散失。
配方施肥目标产量实行科学配方施肥。
按照测土结果进行配方,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以提高化肥施用效果,实现节本增效。
的施肥标准:磷肥50千克(70%作为底肥,30%作为拔节孕穗肥);尿素40千克(20%作为底肥,40%作为苗肥,40%作为拔节孕穗肥70%作为底肥,30%作为拔节孕穗肥);锌肥2千克(作为底肥)。
或复合肥60千克(70%作为底肥,30%作为拔节孕穗肥);尿素30,50%为拔节孕穗肥);钾肥5千克(作为拔节孕穗肥);锌肥2千克(作为底肥)。
玉米地膜覆盖宽窄行种植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地膜覆盖的主要优点:一是增温保湿;二是提高肥效;三是减少锄草工时;四是增加产量。
玉米宽窄行种植的主要优点:一是增加通风透光率,提高单株及亩产量;二是方便劳作,便于中耕管理及喷施农药。
玉米豆类规范化间种的主要优点:能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
三项措施综合利用的主要优点:一是增产增效;二是方便劳作。
任选下列其一栽培技术措施:
一、选择品种玉米品种可任意选用适宜于当地种植的紧凑型高产品种。
大豆品种选用“8157”类型的紧凑型中矮秆品种。
南京豆品种选用“白齐头豆”类型的蹲塘无藤品种。
二、玉米的种植方式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可任意采用育苗移栽、直播浇水出苗、三干寄种等种植方式。
三、合理密植
1、2.3米开墒播2行玉米2行豆类,玉米小行距0.55
米,塘距0.35米,每塘2株,每亩密度3300株。
大豆小行距0.45米,塘距0.33米,每塘3―4株,每亩密度1700塘。
南京豆小行距0.45米,塘距0.5米,每塘2―3株,每亩密度1200塘。
2、2米开墒播2行玉米1行豆类,玉米小行距0.55米,塘距0.35―0.38米,每塘2株,每亩密度3500―3800株。
大豆塘距0.33米,每塘3―4株,每亩密度1000塘。
南京豆塘距0.5米,每塘2―3株,每亩密度600塘。
3、1.8米开墒净种2行玉米,小行距0.55米,塘距0.35―0.38米,每塘2株,每亩密度3900―4200株。
4、1.6米开墒净种2行玉米,小行距0.55米,塘距0.4米,每塘2株,每亩密度4170株。
四、地膜的规格及用量用0.5丝厚1米宽的地膜,一幅膜盖2行玉米,2.3米开墒每亩需膜1.7公斤,2米开墒每亩需膜2公斤,1.8米开墒每亩需膜2.1公斤,1.6米开墒每亩需膜2.4公斤。
五、施肥水平玉米在移栽或直播时每亩施25个养分的三元素复混肥40―50公斤或高浓度的三元素复合肥20―25公斤,盖塘口粪600―800公斤。
苗肥施尿素20―25公斤,穗肥施尿素30―35公斤。
豆类不施肥。
六、中耕管理前期做好玉米的定苗、追肥及豆类的薅锄工作,中后期堆培玉米土时在遭水的地块中必须揭除薄膜,高坑地块中可不揭膜直接培土。
做好病、虫、草、鼠害的防治工作。
七、特别注意玉米的小行距不能低于0.5米,否则易造成玉米茎秆的纤细和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