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春龙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备课讲稿
- 格式:ppt
- 大小:580.00 KB
- 文档页数:19
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第二框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框是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课第二框。
讲述的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分别从指导思想、思想路线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方面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二、教学目标通过对“党的指导思想”相关资料的阅读和思考,明确党的指导思想及其相关关系,增强用历史的观点分析党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通过“进京赶考”相关音视频和文字资料的分析,明确党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通过对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交流分享,引导学生自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相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定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
科学精神:懂得衡量一个政党的先进性,就是看它在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等方面所具有的优于其他政党的特质,看它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同阶段所起的引领作用。
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原因、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法治意识:了解党章,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
共同参与:通过学习,学生升华对党的认识和对未来的展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立足实践、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并外化于行,能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原因、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难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有关“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的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党能够始终坚定走在时代前列的原因。
(二)教授新课环节一:指导思想与时俱进【问题导入】2021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
2017年第3期(总第260期)学习与探索Study &ExplorationNo.3,2017Serial.No.260•政治发展研究•特质与行动:中产阶层政治参与研究(专题讨论)编者按:关于中产阶层的研究一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多数社会科学理论对其社会功能与意义持积极态度,即中产阶层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维护转型期社会稳定的结构性力量。
为此,很多 学者将中产阶层的发展规模与活动状态视为一种测量社会力量平衡的有效标准。
正是基于此,当社会发展到 一定阶段后,国家都会积极培育中产阶层,促使社会结构向橄榄型转变。
然而,也有部分学者对此持不同看法,认为中产阶层的群体特质具有内在的矛盾性,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群体特质,既可能是社 会的“稳定器”,也可能是社会的“颠覆器”,成为现行社会政治制度的“破坏者”。
因此,中产阶层的社会政治 功能是多元可变的,必须多角度分析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据« 2011年 城市蓝皮书》测算,2009年我国城市中产阶层已达2.3亿人,占全部城市人口近四成,这一数字在2020年将达 到47%左右。
届时,我国将首次出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为迎接这一新型社会结构的到来 和避免转型中的社会动荡,近年来,中国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为更加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特 邀中国政法大学卢春龙教授和重庆科技学院吕庆春教授,分别就中国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行动问题及中产阶层 社会政治功能多元特质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以期为中国中产阶层发展壮大、中国社会顺利转型提供学理支撑。
新兴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现状卢春龙(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北京102249)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开始涌现,其中新兴 中产阶层的崛起尤其引人瞩目,其成长、壮大对于中国社会的穗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12公共管理综合二考研真题(回忆版)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公共管理学各专业
考试科目:812公共管理综合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政治学基础各占50分)
第一部分公共管理学
一、简答题(10分×2)
1.何谓转换型领导,其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非营利组织,其特点是什么?
二、论述题(30分)
什么是权变理论。
试举其中一派理论加以说明。
第二部分公共政策分析
一、简答题(10分×3)
1.政策终止有哪些形式?
2.分析政策问题的结构从哪几个方面开展?
3.政策价值的特征。
二、论述题(20分)
论政策评估标准。
第三部分政治学基础
一、简答题(15分)
1.权力与权威的区别。
(7分)
2.如何理解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
(8分)
二、论述题(10分)
论述古典自由主义与现代自由主义的区别。
三、材料分析(25分)
试用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分析下面材料。
材料大致是讲某一记者采访政协代表倪萍,起因是倪萍说过的“我爱国,我不添乱,不投反对票或弃权”这句话引起了轩然大波。
大家认为她是因爱国所以只投赞成票,但其本人认为投赞成或反对票与爱国不爱国没有联系,她所投的票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并不是说投反对票就是不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