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透视技法 第一章 透视学的基本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16.64 MB
- 文档页数:155
《绘画透视学》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述1 西方透视学发展简述2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第二章平行透视1 平行透视概念2平行透视作图法3平行透视中常见的一些毛病4平面作品欣赏第三章成角透视1 成角透视概念2成角透视作图法3三维空间成角透视图欣赏第四章倾斜透视1斜面透视2斜面灭线3方形物的仰、俯视4空间倾斜透视图欣赏第五章人物透视1 单个人物透视2组合人物透视3 作品欣赏第六章曲线透视1圆的透视2圆的透视运用3建筑中的尖形曲线透视4椭圆的透视与应用5作品欣赏第七章阴影透视1阳光阴影2灯光阴影第八章反影透视1水面反影透视2镜面反影透视二、学时分配本课程总的教学时数为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12学时,训练教学为28学时。
《绘画透视学》教学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作用和任务《绘画透视学》是从造型艺术的需要出发,研究在平面上立体造型透视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美术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阴影与透视图绘制的原理与方法。
重点掌握点、线、面、体的阴影的绘制,熟练掌握物体的两点透视图的绘制方法。
了解物体一点透视的绘制方法,了解轴测图的正等测、正二测、斜二测及其阴影的画法,掌握各种透视图阴影的绘制方法。
初步具备工业产品开发设计的构图设计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画法,并把它运用于习作和创作中,并运用平面的轮廓形状和景物的空间立体感,使学生在写生与创作中学会正确观察与分析被画对象本身的组合及透视现象,以期达到一种有目的的实践,从而对自然界中的人和景物复杂的透视现象作较准确的处理,避免一种束手无策的状况,最终使这种现象透视规律如同(语法)一样,自然地溶化到学生的绘画(语言)中,在创作和写生中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以适应中等学校美术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本课程与其它有关课程的联系和分工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与先修课绘画,后续课室内设计有紧密的联系。
素描透视知识点总结一、透视的概念透视,是指通过观察和描绘物体的形态、大小和位置关系,表现空间深度和远近距离的艺术手法。
在绘画艺术中,透视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能够帮助画家表现三维空间的深度和远近关系,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具有立体感。
二、平面透视和立体透视1. 平面透视平面透视是指在一个平面上进行透视描绘,通过线条和比例关系来表现物体远近的位置和大小。
画家通过观察和描绘物体的线条和形状,利用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等技巧来创造出空间深度和远近感。
2. 立体透视立体透视是指在绘画中通过色彩、光影和明暗的对比来表现空间的深度和立体感。
画家通过掌握色彩的运用和光影效果,能够让画面更加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使观者产生空间距离和远近感。
三、透视的基本原理1. 线性透视线性透视是指在画面中使用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远近和大小关系。
通过线条的对比和比例关系,能够让观者产生一种空间距离和远近感。
常见的线性透视有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 一点透视:是指在画面上以一点为中心,通过线条在不同方向上收敛,来表现物体的远近关系。
画家可以利用一点透视来表现单一的远近关系,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感。
- 二点透视:是指在画面上以两点为中心,通过线条在不同方向上收敛,来表现物体的远近和大小关系。
画家可以利用二点透视来表现复杂的空间结构和远近距离,使画面更加立体和具有层次感。
- 三点透视:是指在画面上以三个点为中心,通过线条在不同方向上收敛,来表现物体的立体空间关系。
画家可以利用三点透视来表现复杂的建筑结构和空间距离,使画面更加立体和丰富。
2. 色彩透视色彩透视是指通过色彩的对比和明暗的表现来表现物体的远近和立体感。
画家可以通过掌握色彩的运用和光影效果,来让画面更加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使观者产生空间距离和远近感。
四、透视的绘画技巧1. 线性透视的绘画技巧- 掌握远近关系:画家在进行透视描绘时,要注意观察和描绘物体的远近位置关系,利用线条的对比和比例关系来表现远近的空间距离。
小学美术透视知识点总结透视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它是指通过在画面上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来表示物体的远近大小关系,使得画面更加立体感和真实感。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透视知识点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下面是小学美术透视知识点的总结:1. 透视的概念透视是一种用于创造艺术作品的技巧,通过在平面上绘制出三维图像,以传达深度和现实感。
透视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巧,能够使画面更加真实和立体。
2. 透视的种类透视分为线性透视和空间透视两种。
线性透视是用水平和垂直线条来表示物体的远近大小关系,而空间透视则是通过色彩和明暗对比来实现这一目的。
3. 透视的原理透视的原理是基于人眼视觉的特性而来的,人眼在看远处的物体时,会感觉它们较小,而看近处的物体时,会感觉它们较大,透视正是利用了这一特性。
4. 透视的基本要素透视的基本要素包括视点、视线、消失点和投影线。
在绘画时,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合理运用,可以更好地表现物体的远近大小关系。
5. 透视的应用透视应用广泛,不仅在绘画中使用,还可以用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
在绘画中,透视可以帮助画家更好地表现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6. 绘画中的透视技巧在绘画中,透视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辅助线、透视点等手段来表现物体的远近关系和大小关系。
画家在使用透视技巧时,要注意线条的粗细和角度,以及色彩的对比和层次感,从而更好地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总的来说,透视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巧,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重视透视知识点的讲解和实践,让学生从小就掌握好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为以后的绘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美术知识点:透视原理
透视是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它能够使画面更有立体感和深度。
下面是高中美术中透视原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 透视的定义:透视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规律,通过绘画的方式将物体在二维平面上呈现出立体的效果。
它可以使画面中的物体具有远近、大小、高低等空间感的表现。
2. 透视的要素:透视有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视点、视线和消失点。
视点是指观察物体所在的位置,视线是指观察者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消失点则是指物体在视线上的投影点。
3. 透视的类型:透视一般分为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三种。
一点透视是指在一张平面上只有一个消失点,而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则分别表示有两个和三个消失点。
4. 透视的应用: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来表现景深效果,使物体呈现出远近的距离感。
同时,透视还能够控制画面中的比例和形状,使得画面更加真实和立体。
5. 透视的构图原则:在运用透视时,要遵循一些构图原则。
例如,要注意透视中的线条走向,保持线条的收敛性;要注意透视中的比例关系,使画面有层次感;要注意透视中的轻重和色彩,突出画面的重点。
以上就是高中美术中透视原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掌握了透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可以更好地表现画面的立体感和深度。
希望这些知识对你的美术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