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白芨
- 格式:pdf
- 大小:244.01 KB
- 文档页数:5
白芨的功能主治与禁忌1. 白芨简介白芨,学名为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草本植物芍药科芍药属的一种。
中国是白芨主要分布区,常见于华北、华东、西南等地。
白芨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下面将详细介绍白芨的功能主治和禁忌事项。
2. 白芨的功能主治2.1 补气血白芨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它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能够有效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免疫力。
2.2 清热解毒白芨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症状。
它还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于一些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3 调经止痛白芨具有调经止痛的功效,对于女性经期不调、痛经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它能够舒张子宫平滑肌,调整激素水平,缓解经期不适。
3. 白芨的禁忌3.1 孕妇禁用白芨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的功效,但在孕妇中的使用需要谨慎。
孕妇在妊娠期间对于药物的耐受性较低,使用白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潜在的影响,因此孕妇应避免使用白芨。
3.2 出血病患禁用白芨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出血病患的使用需要慎重。
因为白芨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对于已经存在出血症状的患者来说,使用白芨可能会导致症状加重。
3.3 过敏体质禁用白芨虽然是一味天然草药,但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过敏体质的人在使用白芨时应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如皮疹、发痒等),应停止使用。
4. 如何使用白芨4.1 内服白芨可用于冲剂、汤剂等内服剂型,一般建议口服剂量为每次3-9g,一日数次分服。
4.2 外用白芨可用于外敷剂型,例如膏药、搽剂等。
外用剂型可根据需要涂敷在患处,一般每日2-3次。
5. 注意事项•白芨在服用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以免影响药效。
•在使用白芨之前,应告知医生自身的健康状况和用药情况。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
XXXXXXXX有限公司原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1 品名:
1.1 中文名:白及
1.2 汉语拼音:Baiji
2 代码:
3 取样文件编号:
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
5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
7 检验操作规程:
7.1 试药与试剂:甲醇、水、乙醚、白及对照药材、环己烷、乙酸乙酯、硫酸、乙醇。
7.2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电子天平、超声波处理器、回流装置、水浴锅、硅胶G薄层板、紫外光灯、烘箱、马福炉。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
7.4.1取本品横切面制片显微镜(10×10)观察组织结构特征。
7.4.2取本品粉末2g,加70%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挥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白及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
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10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乙烷-乙酸乙酯-甲醇(6:2.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数分钟,放置30~60min。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棕红色荧光斑点。
7.5 检查:
7.5.1水分:不得过15.0%(附录15第二法)。
7.5.2总灰分:不得过5.0%(附录17)。
7.5.3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400mg/kg。
第一章生物性状1.1 形态特征白芨,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日本以及缅甸北部。
一般品种的花色呈紫红色,所以别称紫兰;另有一个变种的花为白色,称为白花,其它亦有黄色、粉红色、红色以及蓝色的园艺栽培种。
白芨的初生假鳞茎是圆球形,生长到一定程度才形成V字形块状假鳞茎。
叶4-6枚,狭长圆形或披针形,长8-29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茎,花期4-5个月。
药品白及来源于白及(B. striata)的干燥块茎,即假鳞茎。
而市场上常把小白及、华白及和黄花白及归为非正品白及,也有报道黄花白及用途同白及,民间使用白及属其他种类的现象也常见、因地区而异。
国产4种白及进行了比较,发现药效以白及最好。
比较栽培于普洱基地3年生白及和黄花白及的品质发现,白及的淀粉、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即品质最佳。
有研究认为,不同地区间白及假鳞茎大小和形态存在差异。
不少种植户也认为,不同品种的白及假鳞茎大小不同,即使相同的紫花三叉白及(白及的紫色种类)也存在此现象。
白芨的种子极细小,似粉末,状没有胚乳,只有几个细胞构成的发育不完全的胚。
白芨在湿润的苔藓上发芽,且长时间不干燥。
1.2 生长习性喜温暖、阴湿的环境,如野生山谷林下处。
稍耐寒,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
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
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
在花径、山石旁丛植或用作稀疏林下的地被植物。
常生长于较湿润的石壁、苔藓层中,常与灌木相结合,或者生长于林缘、草丛、有山泉的地方,亦生于海拔100-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栋树林或针叶林下,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
白芨生长的石头均是砂岩类,这样白芨才能吸收到毛管水、从而牢牢地吸在上面。
1.3 栽培技术繁殖方法地栽前翻耕土壤,施足基肥。
头年的冬季到次年的3月初种植,栽植深度3-5㎝。
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注意除草松土,每2周施肥1次。
一般栽后2个月开花。
花后至8月中旬施1次磷肥,可使块根生长充实。
白芨中药的功能主治与用量一、白芨的概述白芨,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又名白芨蒿、白人参,属于菊科植物。
白芨主要生长在我国的湖南、湖北、山东等地区。
它是中国传统药物中常用的一种,具有很多的药用价值。
二、白芨的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白芨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喉炎等疾病。
2.祛湿止痛:白芨具有祛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3.平喘止咳:白芨对于平喘止咳也有一定的疗效,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
4.滋补健脾:白芨可以滋补健脾,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三、白芨的用量关于白芨的用量,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有以下推荐用法: 1. 煎汤内服:白芨的干品每次用量为10-15g,可以煎汤内服,可根据需要增减用量,并可配伍其他药材一同使用。
2. 研末冲服:白芨的研末每次用量为3-9g,可用热水冲服,每日2-3次。
3. 外敷擦洗:白芨也可用于外敷,用法为将适量的白芨研末加入温水中调成糊状,然后涂抹在患处,每日2-3次,效果也很好。
四、白芨的禁忌与注意事项使用白芨时需要注意以下禁忌与注意事项: 1. 孕妇忌用:孕妇忌用白芨,因为白芨有一定的活血通经作用,容易引起宫缩,对胎儿不利。
2. 高血压患者慎用:白芨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所以高血压患者在使用白芨时需要慎重,以免加重血压升高的症状。
3. 过量使用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白芨具有一定的毒性,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所以使用时需要控制用量。
五、白芨的药物相互作用白芨在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产生一些药物相互作用,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 1. 与抗凝药物相互作用:白芨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与某些抗凝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2. 与抗感染药物相互作用:白芨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与某些抗感染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相互影响疗效,需遵医嘱使用。
3. 与降血糖药物相互作用:白芨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与某些降血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影响降血糖的效果,需谨慎搭配使用。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白术-回复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是指对中药材进行质量评估和分类的一种标准。
不同等级的中药材在药效、药理、化学成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
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下面将逐步回答关于白术的商品规格等级相关问题。
第一步:介绍白术白术,学名白附子,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禾本科黍属。
在中国,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西南等地区。
它的根茎可以作为中药材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第二步:白术的药用价值白术的主要药用部分是其根茎,具有祛湿、健脾、止泻、消炎、保肝等功效。
它常被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腹泻、痢疾、水肿等症状。
此外,白术还可用于调理气血、改善肌肤、增强免疫力等方面。
第三步:中药材的商品规格等级中药材的商品规格等级是根据药材的质量、形态、香气、成分含量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估的结果。
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中药材分为特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四个等级。
特等品是最高等级,质量最好,而三等品则是最低等级,质量较差。
第四步:白术的商品规格等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白术的商品规格等级划分为特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四个等级。
特等品:只有通体沉重、肉质坚实、色泽纯正、光泽明亮、切面平整、无机构及其他污染。
一等品:肉质较鲜、色泽清亮、切面较平整,可有轻微机构及其他污染,但不影响其质量。
二等品:肉质较老、有少许机构及其他污染,但不影响其质量。
三等品:肉质老、机构及其他污染较多,品质较差。
根据以上划分,特等品是质量最好的白术,质量逐渐下降,三等品是质量较差的白术。
第五步:白术商品规格等级的影响不同等级的白术在药效和药理方面会有一定的差异。
一般来说,特等品的白术药效更强,所含的有效成分更多,品质也更稳定。
一等品、二等品的白术相对而言药效稍弱,品质不如特等品。
三等品的白术则品质较差,其药效和药理作用可能并不明显。
在实际应用中,特等品的白术常被用于制作高档中药饮片、中药注射液、中药制剂等,以提高药品疗效。
《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国药联材字(84)第72号文附件】目录001当归-------------------3 002川芎-------------------3 003地黄-------------------4 004黄莲-------------------4 005白术-------------------5 006甘草-------------------5 007白芍-------------------6 008茯苓-------------------7 009党参-------------------8 010麦冬-------------------9 011黄芪-------------------10 012贝母-------------------11 013金银花-----------------12 014麝香-------------------12 015枸杞子-----------------13 016泽泻-------------------14 017附子-------------------14 018酸枣仁-----------------14 019山药-------------------15 020牛黄-------------------15 021枳壳、枳实-------------16 022槟榔-------------------16 023山茱萸-----------------16 024红花-------------------16 025菊花-------------------17 026牛膝-------------------18 027白芷-------------------18 028三七-------------------19 029郁金-------------------19 030使君子-----------------20 031元胡(延胡索)---------21 032木香-------------------21 033玄参-------------------21 034北沙参-----------------21 035天麻-------------------22 036木瓜-------------------22 037牡丹皮-----------------22 038羌活-------------------23 039款冬花-----------------24 040杜仲-------------------24 041五味子-----------------25 042细辛-------------------25 043僵蚕-------------------25 044龙骨-------------------26 045黄柏-------------------26 046广藿香-----------------26 047桔梗-------------------27 048肉苁蓉-----------------27 049砂仁-------------------28 050吴茱萸-----------------28 051厚朴-------------------28 052防风-------------------30 053龙胆-------------------30 054人参-------------------30 055鹿茸-------------------36 056丹参-------------------37 057大黄-------------------38 058半夏-------------------39 059天花粉-----------------39 060紫菀-------------------40 061板蓝根-----------------40 062天冬-------------------40 063牛蒡子-----------------41 064益智-------------------41 065栀子-------------------41 066连翘-------------------41 067黄芩-------------------42 068知母-------------------42 069赤芍-------------------42 070远志-------------------43 071葛根-------------------43 072柴胡-------------------44 073苍术-------------------44 074香附-------------------44 075秦艽-------------------44 076陈皮-------------------45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中的名词、术语解释-------------------45001当归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白芨(物种)1 形态特征黄花白芨白芨,多年生草本,高15-70cm。
根茎(或称假鳞茎)三角状扁球形或不规则菱形,肉质,肥厚,富粘性,常数个相连。
茎直立。
叶片3-5,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8-30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长鞘状,全缘。
总状花序顶生,花3-8朵,花序轴长4-12cm;苞片披针形,长1.5-2.5cm,早落;花紫色或淡红色,直径3-4cm;萼片和花瓣等长,狭长圆形,长2.8-3cm;唇瓣倒卵形,长2.3-2.8cm,白色或具紫纹,上部3裂,中裂片边缘有波状齿,先端内凹,中央具5条褶片,侧裂片直立,合抱蕊柱,稍伸向中裂片,但不及中裂片的一半;雄蕊与雌蕊合为蕊柱,两侧有狭翅,柱头顶端着生1雄蕊,花药块4对,扁而长;子房下位,圆柱状,扭曲。
蒴果圆柱形,长3.5cm,直径约1cm,两端稍尖,具6纵肋。
花期4-5月。
果期7-9月。
又名:连及草(《本经》),箬兰、朱兰(《花镜》),紫兰、紫蕙、百笠。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
块茎肥厚肉质,为连接的三角状卵形厚块,略扁平,黄白色;须根灰白色,纤细。
叶3~5片,披针形或广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长鞘状,全缘。
总状花序顶生,花3~8朵,疏生;苞片披针形,长1.5~2.5/厘米;花淡紫红色或黄白色,花被片狭椭圆形,先端尖,唇瓣倒卵形,内面有5条隆起的纵线,上部3裂,中央裂片矩圆形;雄蕊与雌蕊结合为蕊柱,两侧有狭翅,柱头顶端着生1雄蕊,花粉块4对,扁而长,蜡质;子房下位,圆柱状,扭曲。
蒴果圆柱形,长3.5厘米,直径1厘米,两端稍尖狭,具6纵肋,顶端常具花瓣枯萎后留下的痕迹;花期4~5月。
果期7~9月。
2 中药属性入药部位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
性味归经【性味】苦、甘、涩,微寒。
【归经】入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研末,每次1.5~3g。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涂。
禁/宜人群外感咳血,肺痈初起及肺胃有实热者忌服。
中药白及品质评价研究中药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
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
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sup>[1]</sup>。
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功效显著,近年来更随着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用量不断增加,而白及资源遭自然及人为因素破坏,人们对白及的狂采滥挖导致其野生资源已近枯竭,造成市面上供不应求,受白及植株繁殖困难影响,人工栽培白及还未能改善这一现状,导致白及价格居高不下,市场上充斥大量混伪品<sup>[2]</sup>。
白及属在我国共有4个种,同属植物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 Schltr.)收录于四川<sup>[3]</sup>、甘肃<sup>[4]</sup>等地方药材标准,小白及(Bletilla formosana(Hayata)Schltr.)和华白及(Bletilla sinensis(Rolfe)Schltr.)在贵州、云南等地为常用习用药,3种药材因与白及的外观形状差异很小,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将这3种药材混入或者直接当作白及出售<sup>[5]</sup>。
从本文市场调查及样品收集鉴定结果来看,目前白及传统混伪品如射干、知母、冰球子等药材混用的情况未出现,市场上以黄花白及充当白及售卖的情况居多,二者外观性状极相似,从外观性状很难鉴别二者,导致目前白及药材市场情况十分混乱。
因此准确鉴别白及与黄花白及、小白及以及其他混伪品对白及药材质量控制以及规范白及药材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白及项下以外观性状和对照药材薄层色谱为指标进行药材鉴别,没有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等质量控制项目,而只依靠外观性状和薄层色谱不能全面控制白及药材质量,因此建立完整的白及药材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方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内蒙古中药白及配方颗粒质量标准(一)内蒙古中药白及配方颗粒作为中药领域的一种常用制剂,具有方便快捷、易于服用等优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着市场上各种品牌、规格、质量的产品不断增加,消费者在选择时不免会面临各种困扰,比如:如何辨别优质产品?怎样判断质量是否符合标准?下面,本文将从质量标准的角度,对内蒙古中药白及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进行探讨。
一、质量标准的介绍内蒙古中药白及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是指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所规定的各项质量要求和指标参数,包括外观、色泽、气味、纯度、含量、糖衣厚度、开裂时间、可溶性等方面。
二、各项指标参数的评估1. 外观和色泽:内蒙古中药白及配方颗粒应该无杂质、异物,粒界分明,无虚实松散、有挤压痕迹等缺陷。
色泽应该均匀、浓淡适中、颜色鲜艳。
2. 气味:内蒙古中药白及配方颗粒应该有一定的特征气味,不含异味或有害气味。
3. 纯度和含量:内蒙古中药白及配方颗粒中,应该不含任何对人体有害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微生物等。
其含量应该符合规定,且不存在远离标签含量的情况。
4. 糖衣厚度和开裂时间:内蒙古中药白及配方颗粒中,糖衣厚度应该均匀,一致,无破损,开裂时间应该适中。
5. 可溶性:对内蒙古中药白及配方颗粒进行溶解试验时,应该能够充分溶于水或其他溶剂,不应该残留任何不溶物。
三、结论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内蒙古中药白及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包含多个方面的指标参数,在选购时需要仔细辨别和检验。
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有信誉的品牌,购买有专业认证的产品也是确保产品质量的保证措施之一。
最后,我们也希望各生产厂家严格执行质量标准要求,确保产品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白及药材名称:白及拼音名称:BAIJI别名:甘根、连及草、臼根、白给、冰球子、白鸟儿头、地螺丝、羊角七、千年棕、君求子、一兜棕、白鸡儿、皲口药、利知子、山田鸡、刀口药、鱼眼兰。
科属: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块茎。
产地: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浙江、陕西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苦、甘、涩,寒。
归肺、胃、肝经。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中成药:共有113种中成药使用白及:创灼膏阳和解凝膏胃康胶囊复方田七胃痛胶囊千山活血膏伤益气雾剂爽口托疮膜清感丸复方田七胃痛片复胃散胶囊等。
应用:1、出血证。
本品质粘味涩,为收敛止血之要药,可用治体内外诸出血证。
因其主入肺、胃经,故临床尤多用于肺胃出血之证。
如验方独圣散,治诸内出血证,用单味研末,糯米汤调服;若治咯血,可配伍枇杷叶、阿胶等,如白及枇杷丸(《证治准绳》);用治吐血,可与茜草、生地、丹皮、牛膝等煎服,如白及汤(《古今医彻》);用治衄血,可以本品为末,童便调服,如白及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也可以白及末冷水调,用纸花贴鼻窍中,如白及膏(《朱氏集验方》)。
用治外伤或金创伤出血,可单味研末外掺或水调外敷,如《本草汇言》治刀斧损伤,出血不止,以之研末,外掺;《普济方》治金疮血不止,以之与白蔹、黄芩、龙骨等研细末,掺疮口上。
2、痈肿疮疡、手足皲裂、水火烫伤。
本品寒凉苦泄,能消散血热之痈肿;味涩质粘,能敛疮生肌,为外疡消肿生肌的常用药。
对于疮疡,无论未溃或已溃均可应用。
若疮疡初起,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敷,或与银花、皂刺、乳香等同用,如内消散(《外科正宗》);若疮痈已溃,久不收口者,以之与黄连、贝母、轻粉、五倍子等为末外敷,如生肌干脓散(《证治准绳》)。
治手足皲裂,可以之研末,麻油调涂,能促进裂口愈合;治水火烫伤,可以本品研末,用油调敷,或以白及粉、煅石膏粉、凡士林调膏外用,能促进生肌结痂。
配伍效用:1、白及配伍白蔹:白及消肿生肌;白蔹解毒、生肌敛疮。
二者合用,有解毒消肿、敛疮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疗疮疡溃烂或溃而不敛者。
中药材川乌介绍一、概述本品为毛莫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
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
气微,味辛辣、麻舌。
【检査】水分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9.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通则2302)。
【含量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乌头碱(C34H47NO11)、次乌头碱(C33H45NO10)和新乌头碱(C33H45NO15)的总量应为0-0.50%〜0.17%。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二、采收及加工:1、采收夏至至小暑,太子参地上茎叶半数枯黄时,参根已长成应即收获。
过早或过晚采收粉质少、出干率低,质量也差。
延期收获,还常因雨水过多造成腐烂。
起挖深度一般13厘米左右,按行距细心依次采收。
亩产量200-300公斤。
2、加工有烫制晒干和自然晒干两种方法,烫制晒干:将挖起的鲜参,放在通风屋内摊凉1-2天,使根部失水发软,用清水洗净装入箩筐内,稍经沥水,放入开水锅中,浸烫2-5分种,随即摊放在水泥晒场或芦席上曝晒至干脆。
浸烫以能顺利插入参身为标准。
干燥后把参根装入箩筐,轻轻振摇,撞去参须,即成商品。
这样加工的参,习称烫参,参面光,色泽好,呈淡黄白色、质地较柔软。
【药用来源】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
【性味】性微寒,味苦、甘、涩。
【归经】归肺经、肝经、胃经。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白及作为一味古老的中药,已被我们的祖先应用了两千多年,它属于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所以,《群芳谱》中又有紫兰、兰花、箬兰之称。
白及大多野生于山野川谷较潮湿处,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而西双版纳是兰科植物大家族的聚集地区。
兰科植物多有清雅之风,白及似乎也不例外,它的花色绚丽多姿,有紫色、淡紫色、玫瑰紫色,还有黄色的、纯白色的,其中白花独具清香。
细细观察不难发现,紫花较繁茂,白色易消失,但入药在所不拘。
在日本,民间也俗称白及为“雪如来”,听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1. 皇帝赐名白及据记载,白及是由于“本品根色白而连及生长,故名。
”在历史上曾流传着皇帝赐名白及的佳话,传说古代有位会稽将官,为保护皇帝从关外回京而自己身负重伤,皇帝很感动,命太医抢救,血止住了,断了的筋骨亦被接上了,就是肺部被箭射穿,呼吸困难,口吐鲜血,病情很危险。
于是,皇帝下令张贴榜文,征召天下能人医治。
这天,一位老农拿着几株叶像棕榈叶,根像菱角肉的中草药,献给皇帝道:“把这药草烘干磨成粉,一半冲服,一半外敷”。
将官用药后,果然肺伤愈合,嘴里也不吐血了。
皇帝大喜,要封这位老农做官,他不要,赏他银子,他也不要。
皇帝问他:“你有什么要求呢?”老农说:“我什么也不要,我只请您把这味药草,叫太医院编入药书,公布于天下,使更多的人能治好肺出血。
”皇帝连连点头道:“好!好!这药叫什么名字呀?”老农回答:“还没有名称呢,就请皇帝给它取个名字吧!”皇帝想了一下,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呀?”老农说:“我姓白名及。
”皇帝笑笑说:“那就称这味药叫白及吧。
”2. 一个死囚的秘方洪迈(公元1123~1202年),字景卢,别号野处,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学识渊博,尤熟于宋代掌故,在他编著的《夷坚志》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台州狱吏悯一大囚,囚感之,因言:“吾七次犯死罪,遭讯拷,肺皆损伤至于呕血。
白芨的功能主治与作用简介白芨,又称白癜风芨芨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白芨性味辛凉,具有清热祛湿、解毒止痛的功效。
在中医中,白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热毒、湿疹、痈肿等疾病。
本文将介绍白芨的功能、主治和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正确使用白芨。
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白芨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毒病症,如疮疡肿毒、痈肿疖子等。
2.祛湿止痒:白芨具有祛湿止痒的作用,对于湿疹、瘙痒等皮肤病症有良好的疗效。
3.消肿止痛:白芨能够消肿止痛,对于痈肿、疮毒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增强免疫力:白芨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能够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作用白芨作为中药材,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内服应用•可以作为单味药物使用,煎汤内服,用于治疗热毒病症、湿疹、瘙痒等皮肤病症。
•可以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如与黄连、黄芩等药物合用,增强清热解毒的效果,适用于疮疡肿毒、溃疡等。
•可以与芦荟、苦参等药物合用,共同发挥祛湿止痒的效果,适用于湿疹、湿疮等疾病。
•可以与红花、大黄等药物合用,共同发挥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痈肿疖子、痢疾等疾病。
•可以作为补益药物使用,与黄精、黄芪等药物合用,增强机体免疫力,适用于虚弱病人、免疫力低下者。
外用应用白芨也可以作为外用药物使用,常见的用法包括: - 将白芨研成粉末,搽于患处,适用于患有疮疡、溃疡的病人。
- 将白芨煎煮后,用药棉或纱布蘸取药液,敷于患处,适用于湿疹、湿疮等皮肤病症。
注意:外用药物使用时应遵循医生或药师的指导,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以免引起刺激和其他不良反应。
使用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白芨。
2.对白芨过敏者禁用。
3.使用白芨时应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按照剂量使用,不可滥用或长期使用。
4.在使用白芨时,如果出现过敏、不适等不良反应,应尽快停药,并就医咨询。
总结白芨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消肿止痛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在临床上,白芨可以内服外用,用于治疗热毒病症、湿疹、瘙痒、痈肿疖子等疾病。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白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及的商品规格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白及中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 1109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 11095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
SB/T 11173-2016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
白及Bletillae Rhizoma
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
白及规格Bletillae Rhizoma specification
白及药材、饮片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
白及等级Bletillae Rhizoma grade
在白及药材、饮片各规格下,用于区分白及品质的交易品种的依据。
霉变Mildew
白及因干燥不够,或受潮湿浸袭所产生的霉变,引起内部变质。
杂质Impurity
白及非药用部分,即擦挖后未除去的须根或未洗净的泥土。
道地药材贵州白及Dao-di Herbs guizhoubaiji
指主产于贵州安龙、兴义、都匀等地的白及。
4 规格等级
表1白及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表
规格等级
性状描述
共同点区别点
白及选货
干货。
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
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
点状须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
另一块茎的痕迹。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
白色,角质样。
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无
霉变、杂质、虫蛀。
每公斤200个以内;
单个重量不低于5g。
统货重量不均一、偏小
白及饮片选片
干货。
呈不规则扁形,片状,厚约3mm。
部分
饮片有2~3个爪状分枝。
表面灰白色或黄白
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
有突起的茎痕。
断面类白色,角质样。
质坚硬,
不易折断。
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单个重量≥1.10g 统片重量范围不等
注1:当前药材市场白及规格按照重量进行划分,个头越大,等级越高。
现白及多为栽培,少量野生,故不以此划分。
注2:白及伪品较多,常见伪品有水白及、黄精加工品、牛角及、万年青等,应注意区分。
小白及(兰科植物黄花白及的干燥块茎)收载甘肃省标96版。
另市场有为去须根白及,与药典性状不符,因此本标准不制定此规格。
图1 白及选货和统货性状图图2 白及选片和统片性状图
图3 白及不同伪品性状图(左图:水白及、右图:小白及)
5 要求
应符合《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中第7章项下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