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豪放派诗词发展及其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豪放派诗词发展及其特点

指导老师:徐地银

组长:郭玫辰(高二18班)

组员:刘盛允(高二18班)

调查方法:在网络上查找资料,组内分析讨论,整合资料得出论文。

宋代豪放派诗词发展

豪放派,形成于中国宋代的汉族词学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

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

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

“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豪放作为文学风格,见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杨廷芝解释豪放为“豪迈放纵”,“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诗品浅解》)。可见豪放的作品当气度超拔,不受羁束。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答陈季常书》),他还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颇引人注意。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隐然把苏词看成可与柳词相抗衡的另一流派。形成发展总体概括发展历程如下:

简介

宋词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故称宋词。宋词与唐诗交相辉映,并传于世。宋词数量巨大,《全宋词》共收录词人1330 多人,作品19900 多首。宋代词人创作风格各异,主要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流派。其中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预备

北宋早期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

奠基

北宋中后期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

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当时学苏词的人只有十之一二,

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

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张炎《词源》

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

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上述诸

条都可印证此说。

顶峰苏轼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

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词风慷慨悲凉,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

延续

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南宋后期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

豪放派词风的生成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

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豪放派的产生并非偶然。宋朝采用分散臣僚权利的办法,大力标榜文治,重文轻武,优礼文人,并进一步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于是,宋代形成了以文人为主体的国家政权。文人的生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人们丰富的经历是开创豪放词风的前提。

宋代的经济十分繁荣,市民阶层发展起来。更适于吟咏,灵活多变的词成为文学主流。宋代的疆域虽不是十分辽阔,边境也不是十分安定。但整个宋代并没有爆发过大规模农民起义。可见,宋时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不错的。因此,词在很长时间内由婉约派词一统天下。

战乱破碎了山河,痛苦了人民,同时也醒悟了文人,使宋词冲破了婉约的桎梏,狂放不羁,慷慨激昂的种子孕育着。在那个剑与火的时代,血与泪的时代,恨与仇的时代,豪放派将应运而生。

豪放派不是凭空诞生的。宋初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文之后,词的创作才倾向豪放。北宋王安石向传统发出挑战,他说:“古之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予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这句或是“以破为立”,“豪放派”的创作纲领已然在弦外。他的理论解放了词体,冲击了“诗庄词媚”的限制,松开了约束词的音乐枷锁。最早意识到宋词有两种不同创作倾向的是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他并不支持新的作词风格,反而加以讥讽。但他在说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是“穷塞主之词”时也冒着权贵不喜的风险用诗写“边镇之劳苦”在他看来,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不适合作词,不应把“歌者词”变为“大夫词”,诗词有别,“分工”明确。

真正开创豪放派词风无疑是苏轼,接替文坛盟主之位的苏轼影响力是相当的。《词话从编》有:”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只含十七八女郎,枕红牙板,歌‘杨柳岸晓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说明,苏轼淡化了柳词的市民情调。南宋胡寅曾说:“词至东坡,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苏轼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柔糜纤弱的词风,豪放派以自成一家。苏轼是豪放派当之无愧的奠基者。

苏轼之后,经贺铸发展,加上靖康之变的引发,豪放派活的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一时期,除了产生豪放派领袖辛弃疾之外,还有陈与义,张孝祥,陆游等一大批杰出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阵容统治了词坛。

第四阶段为后续阶段。这一阶段豪放词风出现了一些变化。刘克庄,黄机等人虽继承了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豪壮,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豪放派的词作式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

豪放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以诗为词,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欢将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

特点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