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 格式:docx
- 大小:15.08 KB
- 文档页数:7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XXX编著,XXX,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XXX,2015),《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9年版)》(中华儿科杂志)。
1.一般临床表现:起病或急或缓,常伴有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
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咳嗽、喉部痰声、气促,重症表现为鼻翼扇动、口周和指(趾)端发绀及三凹征。
部分患儿双肺可闻及固定性细湿啰音。
叩诊多正常,但当病灶融合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
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症肺炎常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
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应警惕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等肺外并发症。
4.胸部X线: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以双肺下野、中内带及心膈角较多,由于细支气管的阻塞,可发生局部肺不张或肺气肿。
也可以表现为节段性和大叶性肺部实变或不张。
5.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多增加,CRP有不同水平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多普通或减少,CRP普通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检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XXX编著,XXX,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XXX,2015);《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中华儿科杂志)。
1.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20℃左右)及湿度(60%左右),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参照2009年版肺炎路径)一、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非重症)(ICD-10)(二)诊断依据。
根据《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广东省卫生厅,2013年)。
1、起病较急,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流涕、鼻塞、喷嚏、咽痛、发热、声嘶等。
2、常有刺激性干咳,晨起或夜间明显,受凉、吸入冷空气、刺激性气体等诱发或加重,初期咳少量黏液性痰伴胸骨后不适感;伴有细菌感染时咳嗽剧烈,咳痰量增多,为黏液性或黏液脓性痰,偶尔痰中带血。
3、全身症状较轻,仅有轻度畏寒、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等症状。
体温一般不超过38℃。
4、两肺呼吸音常正常或粗,有时可闻及散在湿啰音,在咳嗽、吸痰后消失,伴有支气管痉挛时可有哮鸣音。
5、胸部X线可见肺纹理增多或正常。
检查1、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多无明显变化,病毒感染时血淋巴细胞可增加,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2、X线胸片检查,大多数表现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3、必要时痰涂片染色和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三)治疗。
一、一般治疗休息、保暖、多饮水,保证有足够的热量,戒烟,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
二、抗菌药物治疗根据感染的病原体及药物敏感实验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一般在得到冰焰体阳性结果前,可选用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
多数患者用口服抗菌药物即可,症状较重者可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三、对症治疗|咳嗽无痰,可用喷托维林25mg、咳特灵0.36g、或可待因15—30mg,3次/日。
刺激性咳嗽可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祛痰可选用急支糖浆、蜜炼川贝枇杷膏、氨溴索注射液15-30mg。
支气管痉挛可选用茶碱类如氨茶碱0.1。
如有发热,全身酸痛者,可用阿司匹林0.3—0.6g,3次/日。
四、疗效标准1、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2、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3、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变或加重。
缓性收气管炎临床路径之阳早格格创做(2011年版)一、缓性收气管炎临床路径尺度住院过程(一)适用对于象.第一诊疗为缓性收气管炎(ICD-10:).(两)诊疗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北–呼吸病教分册》(中华医教会编著,群众卫死出版社).1.缓性大概反复咳嗽、咳痰大概伴随喘息,每年收病起码3个月,并连绝2年大概以上者.2.如每年收病持绝缺累3个月,而有精确的客瞅查看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疗.3.排除其余心、肺徐患(如肺结核、肺灰尘重着病、收气管哮喘、收气管扩弛、肺癌、心净病、心功能不齐、缓性鼻炎等)引起的咳嗽、咳痰大概伴随喘息等.(三)采用治疗规划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北–呼吸病教分册》(中华医教会编著,群众卫死出版社).1.防止步伐:戒烟战防止烟雾刺激,巩固体量,普及免疫力.2.统造熏染.3.祛痰、止咳.4.解痉、仄喘.(四)尺度住院日为7–14天.(五)加进路径尺度.1.第一诊疗必须切合ICD–10:缓性收气管炎徐病编码.2.当患者共时具备其余徐病诊疗,但是正在住院功夫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效率第一诊疗的临床路径过程真施时,不妨加进路径.(六)住院功夫的查看名目.1.必须的查看名目:(1)血惯例、尿惯例、大便惯例;(2)肝肾功能、电解量、血重、C反应蛋黑(CRP)、凝血功能、熏染性徐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病本教查看及药敏;(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2.根据患者情况可采用:血气分解、胸部CT、肺功能、有创性查看等.(七)采用用药.1.抗熏染治疗.2.祛痰、止咳药物.3.解痉、仄喘药物.(八)出院尺度.1.症状明隐缓解.2.不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战/大概并收症.(九)变同及本果分解.1.治疗无效大概者病情收达,需复查病本教查看并安排抗菌药物,引导住院时间延少.2.伴随效率本病治疗效验的合并症战并收症,需要举止相闭查看及治疗,引导住院时间延少.两、缓性收气管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于象:第一诊疗为缓性收气管炎(ICD-10:)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尺度住院日:7–14天。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观察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将所选取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人90例。
对照组病人接受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病人则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服务,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了97.8%,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对病人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护理路径;有效率;对比分析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严重,该病主要出现于气管、支气管粘膜以及周围组织中,该病的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症状,可导致患者的肺功能受损[1]。
在气温变化较大的天气时,患者一旦出现感冒可能引发肺部感染,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发作的现象,从而加剧咳嗽以及咳痰,症状严重患者的痰液可致气道堵塞[2]。
此次研究分析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使用优质化的护理服务对病人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将所选取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人90例。
观察组90例病人中,男性病人56例,女性病人34例,其中年龄各不相同,最大的为88岁,最小的为33岁,平均年龄51.6±3.4岁,病程为3年-11年不等,平均病程为5.8±3.8年。
对照组90例病人中,男性病人55例,女性病人35例,其中年龄各不相同,最大的为89岁,最小的为32岁,平均年龄51.9±3.7岁,病程为2年-13年不等,平均病程为6.1±4.5年。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病人全部接受常规护理,在充分保障病房环境的基础上,定时做好消毒以及通风工作,严格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告知病人和病人家属在院治疗需要注意的问题。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一、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J42.x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慢性或反复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至少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者。
2。
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3。
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炎等)引起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预防措施:戒烟和避免烟雾刺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2。
控制感染。
3.祛痰、止咳.4。
解痉、平喘.(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2.x02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
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
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血气分析、胸部CT、肺功能、有创性检查等.(七)选择用药。
1。
抗感染治疗.2。
祛痰、止咳药物。
3.解痉、平喘药物。
(八)出院标准。
1。
症状明显缓解。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二、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J42.x02)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
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床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执行医嘱□支气管炎护理常规常规□普食□Ⅰ级或Ⅱ护理□雾化吸入治疗□吸氧或吸痰□遵医嘱准确正确用药□尿、大便常规CRP、肝肾功能、心肌酶普、X线、胸片□□支气管炎护理常规常规□普食□Ⅰ级或Ⅱ护理□雾化吸入治疗□遵医嘱正确用药□支气管炎护理常规常规□普食□Ⅰ级或Ⅱ护理□遵医嘱准确用药护理与健康教育□备好床单元,及时安置患者□监测生命体征□卫生处置□入院健康宣教(环境、制度、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主管医生贵重物品妥善保管,禁止吸烟,告知住院规章制度介绍病房设施及使用方法□指导患者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查□及时对症处理:吸入疗法□观察体温波动,体温超过38.5遵医嘱给予退热剂嘱患儿多饮水□观察咳嗽咳痰情况,记录痰的颜色粘稠度和气味□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协助患儿排痰,不宜咳痰时可用吸痰管吸出,指导患儿家属拍背□观察体温波动□保持皮肤清洁、口腔清洁、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鼓励患儿少食多餐,多饮水,保证液体摄入量变异□无原因:□有□无原因:□有□无原因:□有护士签字家属签字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时间住院第4天住院第5--9天住院第10天执行医嘱□支气管炎护理常规常规□普食□二级护理□遵医嘱正确用药□支气管炎护理常规常规□普食□二级护理□遵医嘱准确用药□支气管炎护理常规常规□普食□二级护理□遵医嘱准确用药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体温波动□观察药物副作用(皮疹胃肠道反应)□观察体温波动□观察患者一般状况□观察咳嗽咳痰情况,记录痰的颜色粘稠度和气味□详细告知各项注意事项(勤洗手、减少公众地带活动,如咳嗽加剧等及时就诊。
□告知药物使用方法□出院宣教(饮食、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适当开展户外活动,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预防感冒,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不要让儿童到公共场所,按时预防接种,增加机体免疫力)护士签字家属签字。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一、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J42.x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慢性或反复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至少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者。
2.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
3.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炎等)引起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预防措施:戒烟和避免烟雾刺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控制感染。
3.祛痰、止咳。
4.解痉、平喘。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2.x02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血气分析、胸部CT、肺功能、有创性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感染治疗。
2.祛痰、止咳药物。
3.解痉、平喘药物。
(八)出院标准。
1.症状明显缓解。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二、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J42.x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
肺脓肿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肺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肺脓肿(ICD-10:J85.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多有吸入史及口腔疾病。
2.畏寒发热,咳嗽和咳大量脓性痰或脓臭痰。
3.血白细胞升高或正常(慢性患者)。
4.胸部影像学肺脓肿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积极控制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
2.痰液引流:体位引流,辅助以祛痰药、雾化吸入和支气管镜吸引。
3.支持治疗:加强营养,纠正贫血。
(四)标准住院日为3–8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85.2肺脓肿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气分析;(3)痰病原学检查及药敏;(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血培养、其他方法的病原学检查、胸部CT、有创性检查(支气管镜)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八)出院标准。
1.症状缓解,体温正常超过72小时。
2.病情稳定。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无效或者病情进展,需复查病原学检查并调整抗菌药物,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3.有手术治疗指征需外科治疗者,转入外科治疗路径。
二、肺脓肿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脓肿(ICD-10:J85.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06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一、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二)诊断依据。
根据《内科学》(第七版)1.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
2.除外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症、肺脓肿、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内科学》(第七版)1.戒烟,避免有害气体及颗粒吸入。
2.抗感染治疗:选用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等。
如能培养出致病菌,按照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3.祛痰止咳: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
4.解痉平喘:茶碱类、β2受体激动剂加糖皮质激素吸入。
5.中医辨证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1~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1-3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血气分析、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沉,CPR,病原性检查(结核抗体、支原体抗体、痰培养、痰涂片、痰找抗酸杆菌、痰找真菌菌丝);(3)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肺功能;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呼吸道肿瘤全项、痰找肿瘤细胞、肺CT。
(七)入院后5-7天1.询问患者症状及查体、复查血常规、血沉、CPR等,评价病情有无好转。
2.若症状好转继续以上用药,症状无缓解者进一步寻找病因,根据药敏或临床经验调整抗生素。
(八)出院标准1. 临床症状改善。
2.复查血常规、血沉、CPR等正常。
3.无其他需要住院的并发症。
(九)疗效判断标准(《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科学技术出版社))治愈标准1.咳嗽、咳痰等症状缓解2.病情稳定1年以上无复发好转标准1.咳嗽、咳痰等症状减轻2.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复发标准1.临床治愈后,咳、痰、喘症状及肺部哮鸣音再度出现,其程度至少达轻度。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9年版)》(中华儿科杂志)。
1.一般临床表现:起病或急或缓,常伴有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
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咳嗽、喉部痰声、气促,重症表现为鼻翼扇动、口周和指(趾)端发绀及三凹征。
部分患儿双肺可闻及固定性细湿啰音。
叩诊多正常,但当病灶融合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
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症肺炎常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
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应警惕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等肺外并发症。
4.胸部X线: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以双肺下野、中内带及心膈角较多,由于细支气管的阻塞,可发生局部肺不张或肺气肿。
也可以表现为节段性和大叶性肺部实变或不张。
5.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多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多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检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中华儿科杂志)。
1.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20℃左右)及湿度(60%左右),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诊疗规范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慢性或反复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至少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者。
(2)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
(3)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炎等)引起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
2.证候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郁肺证、痰浊阻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2.患者病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血气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沉、C反应蛋白(CRP)、PCT;(3)痰病原学检查;(4)胸部正侧位片(或胸部CT)、心电图、B超、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路径1. 概述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重塑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
本路径旨在为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以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2. 诊断2.1 临床表现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临床表现:- 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咳嗽,晨起或夜间加重。
- 咳痰: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见血丝。
- 气促:活动后气促,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
2.2 辅助检查- 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表明气流受限。
- 胸部X线检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气肿表现,如肺泡间隔变薄、肺气肿阴影等。
3. 分级与评估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肺功能检查结果等因素,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 轻度:症状轻微,肺功能检查示FEV1/FVC<70%,但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 中度:症状较明显,肺功能检查示FEV1/FVC<70%,影响日常生活。
- 重度:症状严重,肺功能检查示FEV1/FVC<70%,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4. 治疗原则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原则包括:- 缓解症状:减轻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预防急性加重:减少感染、气候变化等诱发因素,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粉尘。
- 改善肺功能: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手段,改善肺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 防治并发症:积极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心病等并发症。
5. 治疗方案5.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分级,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 轻度慢性支气管炎:局部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 中度慢性支气管炎:局部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必要时加用口服β2受体激动剂。
- 重度慢性支气管炎:局部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口服β2受体激动剂、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长效muscarinic 受体拮抗剂等。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路径表单(2011年版)一、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J42.x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慢性或反复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至少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者。
2.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
3.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炎等)引起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预防措施:戒烟和避免烟雾刺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控制感染。
3.祛痰、止咳。
4.解痉、平喘。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2.x02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血气分析、胸部CT、肺功能、有创性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感染治疗。
2.祛痰、止咳药物。
3.解痉、平喘药物。
(八)出院标准。
1.症状明显缓解。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无效或者病情进展,需复查病原学检查并调整抗菌药物,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和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二、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J42.x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日期住院第1–3天住院期间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进行病情初步评估□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决定诊治方案□完善入院检查□完成病历书写□上级医师查房□评估辅助检查的结果□注意观察咳嗽、痰量的变化□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住院医师书写病程记录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呼吸内科护理常规□一/二/三级护理常规(根据病情)□抗菌药物□祛痰剂□支气管舒张剂(必要时)□止咳药(必要时)临时医嘱:□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痰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血气分析、胸部CT、肺功能(必要时)长期医嘱:□呼吸内科护理常规□一/二/三级护理常规(根据病情)□根据病情调整抗菌药物□祛痰剂□支气管舒张剂(必要时)□止咳药(必要时)临时医嘱:□复查血常规□复查胸片(必要时)□异常指标复查□病原学检查(必要时)□有创性检查(必要时)主要护理工作□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入院护理评估,护理计划□观察患者情况□静脉取血,用药指导□指导正确留取痰标本,协助患者完成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进行戒烟、戒酒的建议和教育□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变化□注意痰液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排痰方法,指导陪护人员协助患者拍背排痰方法□疾病相关健康教育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日期出院前1–3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评价治疗效果□确定出院后治疗方案□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完成出院小结□向患者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呼吸内科护理常规□二/三级护理常规(根据病情)□根据病情调整抗菌药物□祛痰剂□支气管舒张剂(必要时)□止咳药(必要时)□根据病情调整用药临时医嘱:□血常规、胸片检查(必要时)□根据需要,复查有关检查出院医嘱:□出院带药□门诊随诊主要护理工作□观察患者一般情况□注意痰液的色、质、量变化□观察疗效、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恢复期生活和心理护理□出院准备指导□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指导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一般临床表现:起病或急或缓,常伴有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
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咳嗽、气促,重症表现为鼻翼扇动、口周和指(趾)端发绀与三凹征。
部分患儿两肺可闻与固定性细湿罗音。
叩诊多正常,但当病灶融合累与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
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症肺炎可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与紫绀,并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临床表现时,警惕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胸腔并发症等情况。
4.胸部X线: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以两肺底部、中内带与心膈角较多,由于细支气管的阻塞,可发生局部肺不X或肺气肿。
也可以表现为节段性和大叶性肺部实变或不X。
5.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18-20℃)与湿度(55%)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患儿烦躁不安,可给适量镇静药物。
供给充足水分,给热量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2.支持疗法:病情较重、病程较久、体弱、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输血浆等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
3.抗生素治疗: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选择最佳给药方案,与时、足量、必要时联合应用。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表单(2011年版)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表单(2011年版)适用于首次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J42.x02)的患者。
住院第1-3天: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
对病情进行初步评估。
上级医师查房。
确定诊断并决定治疗方案。
完善入院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长期医嘱:呼吸内科护理常规。
根据病情进行一/二/三级护理常规。
开具抗菌药物、祛痰剂、必要时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止咳药。
住院期间:上级医师查房。
评估辅助检查的结果。
关注咳嗽和痰量的变化。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住院医师书写病程记录。
长期医嘱:呼吸内科护理常规。
根据病情进行一/二/三级护理常规。
根据病情调整抗菌药物。
开具祛痰剂、必要时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止咳药。
临时医嘱:复查血常规、胸片(必要时)。
复查异常指标。
进行病原学检查(必要时)。
进行有创性检查(必要时)。
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和病情变化。
注意痰液变化。
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排痰方法,指导陪护人员协助患者拍背排痰方法。
进行疾病相关健康教育。
如有必要,进行其他治疗。
重点医嘱: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和制定护理计划。
观察患者情况。
进行静脉取血和用药指导。
指导正确留取痰标本,协助患者完成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进行戒烟、戒酒的建议和教育。
记录病情变异和护理情况。
出院前1-3天:上级医师查房。
评价治疗效果。
确定出院后治疗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出院日:完成出院小结。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预约复诊日期。
长期医嘱:呼吸内科护理常规。
根据病情进行二/三级护理常规。
根据病情调整抗菌药物。
开具祛痰剂、必要时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止咳药。
根据病情调整用药。
临时医嘱:复查血常规、胸片(必要时)。
进行其他必要检查。
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和病情变化。
注意痰液变化。
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进行疾病相关健康教育。
根据需要,复查有关检查出院医嘱。
确保患者出院前的检查都已完成,以便医生能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 2011 年版)
一、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ICD-10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慢性或反复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至少 3 个月,并连续 2 年或以上者。
2. 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 3 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 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
3. 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炎等)引起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预防措施:戒烟和避免烟雾刺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 控制感染。
3. 祛痰、止咳。
4. 解痉、平喘。
(四)标准住院日为 7–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 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 C反应蛋白( CRP)、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 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血气分析、胸部CT、肺功能、
有创性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 抗感染治疗。
2. 祛痰、止咳药物。
3. 解痉、平喘药物。
(八)出院标准。
1. 症状明显缓解。
2. 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 / 或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治疗无效或者病情进展,需复查病原学检查并调整抗菌药物,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 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和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