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悲悯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良知和悲悯作文800字
嗷!”一阵刺耳的犬吠声传入我的外耳道,震动着我的鼓膜,眼睛不由的向窗下扫了一眼。
一只狗被吊在一台搅泥机上,机子下面的老头指着狗对儿子大叫:“弄紧点儿,狗上去呀!”而狗呢?正拼命的挣扎,但光滑的机身,90%的直角,再怎么努力也是上不去的,铁丝一点点嵌入狗的脖子,压着它的咽喉,终于狗一声哀鸣,只有四条服在下面颤抖,那老头光着脑袋,穿着红色背心,挺着大肚子笑着向狗走去,手中的尖刀闪着道道白光。
这场面,我早已司空见惯,在这个人类主宰一切的世界上,动物只不过是人类一个手中的玩偶,随时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不幸者。
在西班牙,无数只身体强壮的斗生,倒在被人包围的竞赛场上,他们的身上插着数不清的刺矛,场上观众一片欢腾,但不是为牛,而是为了了牛的所谓的“英雄”。
牛也只能趁着最后的时间,抬头绝望的看一眼苍天,想着自己何时才能回到自己的家园。
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我们为甚庭药用动物的’,来换取自己的身份,地位,价值,>幸福呢?难道我们不能像鲁宾逊一样养一些动物来帮助自己,不失去人应有的功能,?不?我们能,我们一定能!闹到我们不能像祖先那样与动物和谐生存吗?
我们怎么能忘记:20**年5月12日,当地震来临,我们的战士无法到达地下,是动物们英勇地冲下去。
当人类的世界还没有电力,是动物们帮人类运输,生存。
当人类探索科技时,是动物们告诉了我们雷达、飞机、电子眼。
啊!朋友,你是否能想到当世界没有动物,当你一睁开眼看到的就是一张张面无表情脸的生活,但我们可以阻止这一切,人与动物本应和谐生存于同一片天空之下,相信吧!世界因生命更精彩!。
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800字【篇一:高考作文——悲悯】悲悯主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应该常怀悲悯之心,一个不具有悲悯之心的人,是断不会懂得珍爱自己,更谈不上去关爱和扶助别人的。
如果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点点丢掉它的悲悯之心,最终丢掉的将是社会良知和道德文化的灵魂。
我们不能对人类的不幸和苦难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而应该常怀悲悯之心,用悲天悯人的情怀相互扶持、彼此慰藉。
悲悯是善的本质,是善的源头,是善的表现。
做人要常怀悲悯之心,常拥有温情。
请以“常怀悲悯之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思路点拨】悲悯情怀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古老的命题,是人类情感中弥足珍贵的一部分。
很多作品中的人物——风雪中脚步蹒跚的祥林嫂,身穿单秀却心忧炭贱的卖炭翁,寒风中蜷缩在街角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常常触动人们的悲悯之心,令人产生同情、怜悯、悲伤等等繁杂的情感。
这种情感令人充满爱心,从而去关爱他人,进而合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盈。
“悲悯之心”是一种博大的情怀,它促使人关注身边的人、事物乃至世界,从而思考人生的意义。
写作中,应该注意,应该注意体现题目中的“常”字,国为这个字暗示“悲悯”是一贯的关怀,是一种行为习惯,是性情的自然流露与长期表现。
具体写作中,可以侧重表现为什么要“常怀悲悯之心”,应该怎样做,以及常怀悲悯之心的意义。
【突破方法】一、审题题目是一个动宾短语,说的是人应该具备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和行为意识。
写作中,应该注意体现题目中的“常”字,因为这个字表明这里的“悲悯”是一种行为习惯,是性情的自然流露与长期表现;同时应注意,“悲悯”是哀伤而同情意思,它的对象是处于生存困境中的弱者,行文中不要弄错对象。
具体写作中,可以侧重表现为什么要“常怀悲悯之心”,应该怎样做,以及常怀悲悯之心的意义。
二、立论愿天下人都有一颗悲悯之心;常怀悲悯之心,让生命感动;常怀悲悯之心,让世界更温柔;常怀悲悯之心,让爱洒满人间;常怀悲悯之心,使人性显得更真实;三、思路示例:(一)纵向式生活中没有悲悯之心的种种表现,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呼吁改变。
悲悯情怀作文素材
悲悯情怀,是一种对于生活中不幸、痛苦的关怀和同情。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有一颗悲悯的心态,去关注、理解和帮助他人。
悲悯情怀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加关心他人,也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关于悲悯情怀的作文素材吧。
素材一,在街头巷尾,总会遇到一些乞讨的人。
他们或许是因为家庭困难,或许是因为生病失业,总之,他们都需要我们的帮助。
当我们看到他们的时候,不妨伸出援手,给予一些物质上的帮助,或者是一些鼓励和安慰。
因为悲悯情怀,并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同情,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素材二,在学校里,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同学因为家庭困难、学习压力等原因而感到痛苦和无助。
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和他们交流、鼓励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支持。
或许一句简单的问候,一次深入的谈心,就能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关爱,从而重新振作起来。
素材三,在社会上,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弱势群体,比如残疾人、孤寡老人等。
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因为他们往往处于社会的边缘,缺乏资源和支持。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或者是捐款捐物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悲悯情怀,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因为只有当我们拥有了悲悯的情怀,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他人,让世界充满爱和温暖。
愿我们都能拥有一颗悲悯的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胸怀悲悯,不惧代价作文
哎呀,说起这胸怀悲悯,不惧代价嘛,咱得好好儿聊聊。
咱四川人说话直来直去,有啥说啥。
这胸怀悲悯啊,就像咱四川的火锅,热气腾腾,暖人心脾。
看到别人有困难,咱就得伸手帮一把,这可是咱们的天性。
就说那年汶川地震,咱们四川人可是齐心协力,共度难关,那场面,真是让人热泪盈眶啊。
再说说陕西方言,咱陕西人可是有名的厚道。
胸怀悲悯,在咱陕西人眼里,那就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
咱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这片土地。
就像那黄土高原上的老农,虽然日子苦点,但看到别人有难,还是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然后咱们再来点北京味儿的。
北京人说话,那可得讲究个儿化音,听起来倍儿有味道。
这胸怀悲悯嘛,咱北京人也得有。
咱得像个爷们儿似的,有担当,有勇气。
不惧代价,那更是咱北京人的信条。
咱得为了正义,为了公平,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得挺直了腰板儿,站直了说话。
所以说啊,这胸怀悲悯,不惧代价,可不是一句空话。
咱得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用真心去感受。
只有这样,咱们才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这片土地,对得起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悲悯人生的作文【篇一:高考作文——悲悯】悲悯主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应该常怀悲悯之心,一个不具有悲悯之心的人,是断不会懂得珍爱自己,更谈不上去关爱和扶助别人的。
如果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点点丢掉它的悲悯之心,最终丢掉的将是社会良知和道德文化的灵魂。
我们不能对人类的不幸和苦难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而应该常怀悲悯之心,用悲天悯人的情怀相互扶持、彼此慰藉。
悲悯是善的本质,是善的源头,是善的表现。
做人要常怀悲悯之心,常拥有温情。
请以“常怀悲悯之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思路点拨】悲悯情怀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古老的命题,是人类情感中弥足珍贵的一部分。
很多作品中的人物——风雪中脚步蹒跚的祥林嫂,身穿单秀却心忧炭贱的卖炭翁,寒风中蜷缩在街角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常常触动人们的悲悯之心,令人产生同情、怜悯、悲伤等等繁杂的情感。
这种情感令人充满爱心,从而去关爱他人,进而合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盈。
“悲悯之心”是一种博大的情怀,它促使人关注身边的人、事物乃至世界,从而思考人生的意义。
写作中,应该注意,应该注意体现题目中的“常”字,国为这个字暗示“悲悯”是一贯的关怀,是一种行为习惯,是性情的自然流露与长期表现。
具体写作中,可以侧重表现为什么要“常怀悲悯之心”,应该怎样做,以及常怀悲悯之心的意义。
【突破方法】一、审题题目是一个动宾短语,说的是人应该具备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和行为意识。
写作中,应该注意体现题目中的“常”字,因为这个字表明这里的“悲悯”是一种行为习惯,是性情的自然流露与长期表现;同时应注意,“悲悯”是哀伤而同情意思,它的对象是处于生存困境中的弱者,行文中不要弄错对象。
具体写作中,可以侧重表现为什么要“常怀悲悯之心”,应该怎样做,以及常怀悲悯之心的意义。
二、立论愿天下人都有一颗悲悯之心;常怀悲悯之心,让生命感动;常怀悲悯之心,让世界更温柔;常怀悲悯之心,让爱洒满人间;常怀悲悯之心,使人性显得更真实;三、思路示例:(一)纵向式生活中没有悲悯之心的种种表现,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呼吁改变。
悲天悯人,大爱苍生作者:鲁晴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24年第26期悲悯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
古罗马诗人尤维纳说:“心地的温情,是大自然把眼泪给予人类的同时,赠予人类的礼物。
”如果大自然不赋予人类以怜悯心来支持他的理性,那么,人类尽管有种种美德,也会成为怪物。
所以,当代青年行走在成长道路上,一定要涵养自我,悲天悯人,大爱苍生。
什么是悲悯?难道就是泪水?就是哭泣?“自己淋过雨,就想为他人撑一把伞”,这是悲悯;齐宣王不忍心看到牛无过被杀而释之,这是悲悯;关汉卿看到朱小兰被贪官污吏冤死,奋笔写下《窦娥冤》,这也是悲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悲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悲悯,“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也是悲悯。
悲悯是我们对他人受到的伤害、遭遇的苦难产生的一种感同身受的同情,是无私,是善良,是一种高贵的情怀。
君可知,鲁迅以笔为匕首奔走呐喊是因为“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他本可以利用所学“医行天下”,为何要“弃医从文”?君可见,外卖小哥彭清林为救落水女子奋不顾身,他本可以视若无睹,为何要冒死跳桥?君可闻,张桂梅为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而创办华坪女高,她本可以过轻松的生活,为何选择用生命托起大山的希望?是善良,是关爱,是担当,是奉献,是那融进血脉的悲悯。
怀悲悯,行善道,需要勇气与责任。
看到了弱者的无助,心中汹涌澎湃,口上铮铮誓言,但更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凭文字的力量去表达,站起来奔走呼告……也许你这次的行动就可以避免下一个受难者的出现,也许你这一个举动就会给一个人带来无尽的温暖、未来的光明。
若人人都对身边事无动于衷,世界就会变得冷漠无情,若人间如同一潭死水,生活不再有趣多彩,那么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值得留恋?因此,请不要躲避心灵的责任、拒绝人性的担当,而当鼓起勇气,悲天悯人,大爱苍生!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你就会发现生命的意义。
悲悯是善的本质,是责任的源头,是担当的表现。
动物和人类之间是可以是和平共处的,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它们像好朋友一样,帮助、依赖,一个不幸离开另一个。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人类自身错误的原因而恶化。
不断增长,愈演愈烈。
星期天,我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时无意中在电脑上看到一张虐猫的视频,有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玩乐而抓起一把小刀在猫身体上乱挠,猫痛地绝望地叫着,痛苦,那个人越笑越欢。
最终小猫死了。
然后那个人就把小猫的尸体扔在荒野。
看到这一幕,我感到很困惑。
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虐待猫,尤其是猫是如此的快乐和可爱。
这件事情确实太残酷了,它应该知道。
猫也有生命,我们要保护它。
馋死人了,对猫是如此,对狗又如何呢?狗是人类可爱的宠物,然人成千上万只恶徒;猎狗?那一次,我和朋友去遛狗。
当我们唠家常时,只隔了几秒钟,狗就不见了。
我们跑过去,看见一个男子穿着黑色的衣服,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袋子。
看,袋子上有一个窟窿!“看,是狗啊!”朋友对我说。
我们跟上了他的身影,发现他来到一个废弃的厂房。
我们透过缝隙,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里面的人,手上都拿着一把长刀,不知道在切什么。
最后,我们才想起,黑衣人把他把手里的小狗抓了几分钟,把它放在刀子上,这时的我,实在是手足无措。
只看着狗被这些杀手杀害,然后送到餐桌。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常怀悲悯之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一位摄影师在挪威冰湖捕捉到一只青蛙被冻住、无法动弹的画面。
报道分析称,当地气温突然回升,青蛙可能以为冬天已经过去,于是决定去湖对面寻找伴侣。
然而,湖面可能一夜之间就又冻住了,青蛙于是被冻在湖中央。
那位摄影师认为这个难得的画面是如此的美,看上去是一只青蛙在睡觉,但再也不能跳起来。
他推测,青蛙当时正打算从冰面上钻回水里,被冻住了。
他感到格外伤心:“可怜的小家伙显然没有能做到,就死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读】综观试题,这个作文题属于提供材料,依据材料内容立意写文的类型。
这类作文试题,考生需要牢牢把握材料的内涵,不能脱离材料,最好全面理解材料,而不要一叶障目,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语言细节,从材料本身出发深挖内涵。
一、材料__这段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报纸的报道内容,照片为冰湖冻住青蛙的画面,而且就画面加以分析,气温突然回升,青蛙错误的认识,决定到湖对面,但一夜之间气温下降,青蛙被冻在了湖中央。
另一方面是介绍照片和报道的来源,摄影师因为感觉画面美而且这个小青蛙的死牵动了他的怜悯之心,所以他抓拍了照片。
摄影师心理活动的描写为考生写作提供了思考的角度。
深入思考,材料这两面内容是相对独立又有着内部的逻辑思维,报道的内容充分说明这个照片及照片有着现实意义,青蛙的生命消逝引发人们的关注,以这样悲剧画面给摄影师、读者以震撼。
、要求一一“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是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找到写作的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考生可以依据自己擅长的问题,写记叙文或者议论文,但是一定要注意文体鲜明,“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指的是依据材料立意围绕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试需要注意在作文的过程中独立思考,避免以原有的固化的思维套作或者抄袭。
常有悲悯之心的作文 800字英文回答:Having a compassionate heart is a trait that many people possess, and it often reflects in their actions, thoughts, and writings. In my experience, expressing compassion in writing involves delving into the depths of human emotions, empathizing with others' struggles, and offering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One way I demonstrate compassion in my writing is by incorporating real-life examples that evoke empathy and resonate with readers' emotions. For instance, I might share stories of individuals overcoming adversity or facing challenges with resilience and courage. By highlighting their experiences, I aim to inspire compassion and foster a sense of solidarity among my audience.Additionally, I believe it's essential to address societal issues and injustices with sensitivity and empathyin my writing. Whether discussing poverty, discrimination, or mental health struggles, I strive to shed light on these topics while advocating for compassion, understanding, and positive change. By raising awareness and encouraging empathy, I hope to contribute to a more compassionate and inclusive society through my writing.中文回答:写作中常有悲悯之心的表现是许多人的特质,它通常反映在他们的行为、思想和文字中。
良知与悲悯作文高考第一篇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窦娥被黑暗社会迫害,鲁侍萍被无情生活摧残,哈姆雷特被可怜命运捉弄,这些悲剧无不刺痛着人心,而良知与悲悯也激荡于我心。
吾辈青年身处新时代,更应高举良善之风帆,内怀良知以正身,外化悲悯以济世。
因为拥有良知与悲悯,才会对悲剧及人世间的苦难感同身受。
我们看得到悲剧所悲:窦娥的善良遭受黑暗社会的摧残,鲁侍萍的美丽遭受周朴园冷酷伪善对待,哈姆雷特的正义遭受现实丑恶的打击,于是我们悲他们的不幸,叹他们性格上的不足,哀他们所处时代的黑暗。
但同情与悲悯之余,我们也在呼唤灵魂深处的尊严感、价值感,从而努力使自己成为有仁爱之心、有责任担当的人。
当我们碰到盲人过马路时,会伸出手扶一程;当我们遇到同路人淋雨时,会共撑一把伞;当我们看到有车辆停在盲道上时,会及时劝阻。
正是良知与悲悯,让我们能够推己及人,而当真善美遭受假丑恶的摧残时,我们也会坚定地支持善行正义,对抗黑暗丑恶,从而坚守正道与美德。
心怀良知,以道德规范自身,是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
良知是人的“自我立法”,是心灵深处的裁判官,更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的内在要求。
坚守良知是海瑞的官居二品家无余财,清心寡欲、铁面无私;良知是宋仁宗身居帝位仍心系百姓,拒绝大兴土木而主动削减用度、援助灾民;良知也是高中生陈奕帆不慎擦伤车辆后,没有因无人看见而逃跑,而是选择留下道歉信和仅有的现金。
正是在一次次对良知的坚守中,让我们这些尚在成长的青年意识到,只有不断提高个人修养,才能慢慢养成对社会的责任感。
外化悲悯,对他人不幸伸出援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悲悯之情是温暖人间的薪火,是人类共同传承的良德,也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
悲悯是孔子感叹“苛政猛于虎”,对统治者的苛政发出抗议;悲悯是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对百姓苦难的感同身受;悲悯是白居易在目睹农民割麦、贫苦者拾麦后,生发自我愧疚的《观刈麦》;悲悯更是鲁迅在作品中对下层社会被压迫民众的哀其不幸,以手中的笔为匕首和投枪,呼唤人民觉醒。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自爱若冬,怜悯如春导写及范文示例【作文原题】卢梭在《怜悯是人的天性》中认为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
它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
然而有同学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老人倒了不敢扶;行人罔顾车辆喇叭声而随意穿越马路;小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父母却认为是天性使然……种种现象表明,怜悯心已被自爱心取代。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表明你的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从整体上把握,可以着眼“怜悯心”与“自爱心”两个关键词。
作文有很好的现实导向性,对学生“三观”的正确确立是必要的引导。
1.观点明确响亮准确:①怜悯心已被自爱心取代了吗?你的观点是什么?2.结合本质阐释:②自爱心是什么?现实中的表现有哪些?本质是什么?产生背景是什么?有无合理性?弊端是什么?作者强调的自爱心和自私、损人等同吗?③怜悯心是什么?现实表现有哪些?本质是什么?文化渊源有哪些?怜悯心的价值意义何在?3.联系现实分析:④别人为什么认为被取代了?你为什么认为没被取代?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我们对待自爱心和怜悯心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什么?(是不要和要的简单取舍还是其他?)为什么要这样?意义、危害分别是什么?4.做法:⑤怎么做到这样?大我小我做结合。
【注意问题】不能因一些个案而以偏概全,心灰意冷。
不能因某些人“自爱心”的膨胀“吃掉”了他的“怜悯心”而看不到或者假装看不到其他人的“怜悯心”生长出的善良、勇敢、担当、作为。
当然也不能无视甚至忽视“自爱心”膨胀的种种现象。
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谨小慎微,过分注重自身利益而罔顾社会公德,最终恶化就会导致全社会的“怜悯心缺失”,贻害无穷,这样的社会也是冰冷无情的,身在居中的我们最终也会被波及。
当然,这并不是要让我们批判“自爱心”的合理性,毕竟趋利避害是人性的正常表现,但仅仅关注自身是不够的,我们要升华自爱心,彰显怜悯心,才能构建更和谐美好温暖美好的社会。
悲悯良知作文夜,黑漆漆地降临,大地上的万灵都应该准备歇息了。
寂静环绕下的四周,神秘又幽深。
一道闪电的突然来访,雷声随之滚滚而来,一切都被震动了。
狂风暴雨顿时袭来,一夜之间,大地仿佛换了新貌。
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投向大地,只见之前还矗立在那的棵棵树苗,早已被吹得东倒西歪,有的甚至直接躺在地上长眠了。
草儿历经风雨的洗刷,也都像蔫了一般,丝毫没有活力。
隔天还盛开的花儿呢,此刻也已缩成一团,仿佛受了教训,挨了骂。
虽说磨难能使成长,但这未免也要在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吧。
看着被暴风雨无情地摧残的生灵们,我难过极了。
它们,是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了它们,世界才充满生机和活力。
而现在却奄奄一息,怎能不让人看着心疼和悲悯呢?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大自然为何如此粗暴地对待那一些弱小的生命呢?或许,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是人类的种种作为,才使自然发怒的吧。
那么,我们对于生灵的悲悯,也是一种心灵上的惩罚。
这时,我又想起了前不久看的一部电影,反映了二战中德国反派党对待犹太人的那些画面。
粗鲁的德国士兵逼迫犹太人做苦力,还将老人、小孩等不能作为劳动力的送入毒气室,将他们毒害。
为什么德国军人如此无情呢?他们为何不曾设想,如果自己的亲人遭受着同样的罪孽,他们会有什么感想?生命是何等重要,珍爱生命是何等高贵。
他们怎么能轻易地践踏别人的尊严?一个民族即使再优秀,一个民族即使再卑微,他们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才对啊。
对于苦难中的人们,他们竟然没有一点同情心,这是多么的`难以想象。
世界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不应该有战争,而是和平相处才对。
一切的苦难需要我们的同情和悲悯,这样生命才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庇佑。
同情不是一种践踏尊严,它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惟有具备同情心的人,才是真正的高尚。
而悲悯,正亦如此。
拥有悲悯情怀高中作文【篇一:高考作文——悲悯】悲悯主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应该常怀悲悯之心,一个不具有悲悯之心的人,是断不会懂得珍爱自己,更谈不上去关爱和扶助别人的。
如果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点点丢掉它的悲悯之心,最终丢掉的将是社会良知和道德文化的灵魂。
我们不能对人类的不幸和苦难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而应该常怀悲悯之心,用悲天悯人的情怀相互扶持、彼此慰藉。
悲悯是善的本质,是善的源头,是善的表现。
做人要常怀悲悯之心,常拥有温情。
请以“常怀悲悯之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思路点拨】悲悯情怀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古老的命题,是人类情感中弥足珍贵的一部分。
很多作品中的人物——风雪中脚步蹒跚的祥林嫂,身穿单秀却心忧炭贱的卖炭翁,寒风中蜷缩在街角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常常触动人们的悲悯之心,令人产生同情、怜悯、悲伤等等繁杂的情感。
这种情感令人充满爱心,从而去关爱他人,进而合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盈。
“悲悯之心”是一种博大的情怀,它促使人关注身边的人、事物乃至世界,从而思考人生的意义。
写作中,应该注意,应该注意体现题目中的“常”字,国为这个字暗示“悲悯”是一贯的关怀,是一种行为习惯,是性情的自然流露与长期表现。
具体写作中,可以侧重表现为什么要“常怀悲悯之心”,应该怎样做,以及常怀悲悯之心的意义。
【突破方法】一、审题题目是一个动宾短语,说的是人应该具备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和行为意识。
写作中,应该注意体现题目中的“常”字,因为这个字表明这里的“悲悯”是一种行为习惯,是性情的自然流露与长期表现;同时应注意,“悲悯”是哀伤而同情意思,它的对象是处于生存困境中的弱者,行文中不要弄错对象。
具体写作中,可以侧重表现为什么要“常怀悲悯之心”,应该怎样做,以及常怀悲悯之心的意义。
二、立论愿天下人都有一颗悲悯之心;常怀悲悯之心,让生命感动;常怀悲悯之心,让世界更温柔;常怀悲悯之心,让爱洒满人间;常怀悲悯之心,使人性显得更真实;三、思路示例:(一)纵向式生活中没有悲悯之心的种种表现,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呼吁改变。
悲悯和良知的作文题目英文回答:Compassion and conscience are two fundamental aspectsof human nature that guide our actions and shape our character. Compassion is the ability to empathize with others, to feel their pain and suffering as if it were our own. It i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acts of kindness, generosity, and selflessness. Conscience, on the other hand, is our inner moral compass that helps us distinguish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It is the voice in our head that tells us when we have done something unethical or immoral.I believe that compassion and conscience go hand in hand, as they both stem from a place of empathy and understanding. When we feel compassion for others, we are more likely to act in ways that align with our conscience. For example, if I see a homeless person on the streetasking for help, my compassion compels me to offer themfood or money. My conscience then reinforces this action byreminding me that it is the right thing to do, that it is my moral duty to help those in need.However, there are times when compassion and conscience may conflict. For instance, if I witness a friend cheating on a test, my compassion for them may lead me to keep their secret in order to protect their reputation. But my conscience may tell me that by staying silent, I am condoning dishonest behavior. In such situations, it can be difficult to navigate the moral grey areas and make the right decision.In my opinion, both compassion and conscience are essential for living a fulfilling and meaningful life. They help us connect with others on a deeper level, foster a sense of community and solidarity, and uphold our values and principles. Without compassion, we would be cold and indifferent to the suffering of others. Without conscience, we would lack a moral compass to guide our actions and hold ourselves accountable for our choices.中文回答:悲悯和良知是人性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指导着我们的行为,塑造着我们的品格。
良知与悲悯作文高考望着桌上刚买来的肉块,红色中夹杂着极其暗沉的棕色,那颜色像是用色笔渲染出来的。
肉块底部的白肉亦失去了原有的纯洁白色,蒙上了一层红棕色的阴霾。
蓦地一下想起,早上灰白的报纸上,“瘦肉精”三个大字赫然而立,字上还充斥着几道痕。
心里咯噔一下,万千思绪涌上心头:近日来,新闻媒体曝光出一连串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每天入口地竟是一些肮脏不堪的东西。
无奈,但又想,那些不法商贩的良知何在?明知恶性的食品添加剂对身体有害却仍添加的“不亦乐乎”。
他们赚得的钱,不仅带着一股铜臭味,更是带着受害人鲜淋淋的血!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面对着巨大金钱利益的诱惑,道德却成了黯然失色的丑角。
在不法商贩的心中,道德着饱受利益的推残,直至化为乌有。
摇头间,喟叹到:相关执法部门的职责又何在?为何这些违法之事总是在媒体新闻曝光后才着手调查?为什么就不能在曝光之前彻查惩治呢?商人的道德若战胜不了利益,便只能施行强制手段!可他们,充耳不闻、雷打不动,好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又只是无奈地摇摇头。
深吸一口气,不经意间瞥到桌上那颗西红柿:那红色与肉块的颜色甚是相似使原本酷爱吃西红柿的我望而生畏。
转念间,脑际却浮现出儿时的一幅画面记得儿时,家门口有个买菜的老爷爷,花白的胡子镶嵌在黝黑的脸上。
脸色虽是黝黑的,却依然能折射出几丝土地的光辉。
每次放学回家,我都会蹲在摊边,津津乐道地听他讲述那些蔬菜的趣事。
“你可别小看这西红柿,它得脾气可大得很!你若在它没成熟之前,一不小心碰疼了它,它可绝不妥协,干脆使着性子不长大可让你又急又恼!”我头一次听到西红柿也会像个孩子一样要小性子。
看看摊上的西红柿,那是我从未见到的可爱模样。
我开怀的笑了。
一笑而过后,他从小摊上顺手拿起两个西红柿,在身上将尘土拭去,我们俩便一口一口地吃起来。
那时候,我也断然不会担心西红柿上有残留的农药,乃至为了谋取暴利添加的化学药剂。
因为老爷爷告诉我,这是他用心种植出来的。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素材:良知与悲悯【教材回眸】对他人的不幸抱有同情,心怀悲悯;鄙弃丑恶,追求正义,坚守良知:这些都是人类应该具有的品格。
这个单元的学习也给我们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深切关怀激发良知和悲悯情怀,健全人格培养;以尊重和包容的心态,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
部编教材中,《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所选三篇戏剧作品,《窦娥冤(节选)》)《雷雨(节选)》《哈姆莱特(节选)》都有涉及。
剧作家通过剧中人物的悲情遭遇,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剧作家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寄托着他们对人生的深切关怀。
一个时代的灵魂——戏剧家莎士比亚【人物事略】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5月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海瑟薇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
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
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
接下来1601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
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
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所有戏剧家的作品。
悲悯主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应该常怀悲悯之心,一个不具有悲悯之心的人,是断不会懂得珍爱自己,更谈不上去关爱和扶助别人的。
如果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点点丢掉它的悲悯之心,最终丢掉的将是社会良知和道德文化的灵魂。
我们不能对人类的不幸和苦难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而应该常怀悲悯之心,用悲天悯人的情怀相互扶持、彼此慰藉。
悲悯是善的本质,是善的源头,是善的表现。
做人要常怀悲悯之心,常拥有温情。
请以“常怀悲悯之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思路点拨】悲悯情怀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古老的命题,是人类情感中弥足珍贵的一部分。
很多作品中的人物——风雪中脚步蹒跚的祥林嫂,身穿单秀却心忧炭贱的卖炭翁,寒风中蜷缩在街角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常常触动人们的悲悯之心,令人产生同情、怜悯、悲伤等等繁杂的情感。
这种情感令人充满爱心,从而去关爱他人,进而合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盈。
“悲悯之心”是一种博大的情怀,它促使人关注身边的人、事物乃至世界,从而思考人生的意义。
写作中,应该注意,应该注意体现题目中的“常”字,国为这个字暗示“悲悯”是一贯的关怀,是一种行为习惯,是性情的自然流露与长期表现。
具体写作中,可以侧重表现为什么要“常怀悲悯之心”,应该怎样做,以及常怀悲悯之心的意义。
【突破方法】一、审题题目是一个动宾短语,说的是人应该具备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和行为意识。
写作中,应该注意体现题目中的“常”字,因为这个字表明这里的“悲悯”是一种行为习惯,是性情的自然流露与长期表现;同时应注意,“悲悯”是哀伤而同情意思,它的对象是处于生存困境中的弱者,行文中不要弄错对象。
具体写作中,可以侧重表现为什么要“常怀悲悯之心”,应该怎样做,以及常怀悲悯之心的意义。
二、立论愿天下人都有一颗悲悯之心;常怀悲悯之心,让生命感动;常怀悲悯之心,让世界更温柔;常怀悲悯之心,让爱洒满人间;常怀悲悯之心,使人性显得更真实;三、思路示例:(一)纵向式生活中没有悲悯之心的种种表现,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呼吁改变。
(二)横向式1.“为什么”中心论点:常怀悲悯之心,让人性绽放光彩。
分论点:(1)悲悯让生命感动;(2)悲悯让世界更温柔;(3)有悲悯才有敬畏。
2.“怎么做”中心论点:常怀悲悯之心,让你的内心充满温情。
分论点:(1)当饥饿的乞丐投来乞怜的目光,请伸出你的援助之手;(2)当受伤的路人倒地不起,请伸出你的援助之手;(3)当面临失学的儿童泪光闪闪,请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分论点:(1)当身边的动物已是濒危,请放下你的屠刀;(2)当你的敌人遍体鳞伤,毫无反抗之力,别再蹂躏他;(3)当身边的弱小身处困境,给点物质的帮助,给点精神的鼓励。
【避免失误】避免弄错悲悯对象,不能把暂时失利的强者当成是悲悯的对象。
【素材金库】◎什么是悲悯?悲是慈悲,悯是体恤,悲悯是源于同情、高于同情的一种博大的情怀。
什么是同情,北大教授曹文轩这样告诉我们,同情就是一个人处在一种悲剧性的境况中,另一个人面对着,心灵忽然受到触动,然后生出扶持与援助的欲望。
当他在进行这种扶持、援助之时或在完成这种扶持、援助之后,心里感到有一种温热的暖流流过,并且因为实施了他的高尚行为,从而使他的人格提升了一步,灵魂受到了一次净化,更加愿意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去实施这种高尚的行为。
◎悲悯情怀不但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古老的命题,也是人类情感中弥足珍贵的一部分。
在很多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悲悯,风雪中脚步蹒跚的祥林嫂、身穿单衣却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翁,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心弦会在酸楚中被重重地拔动。
◎古代,有一个学士叫周豫,一次在烹煮鳝鱼时,发现热锅里有只鳝鱼总向上曲拱身体。
他甚为不解,剖开鳝鱼,发现肚里有子。
原来,这条母鳝极力向上曲折身体避烫是为了保护腹中的子。
母鳝护子的举动触动了周豫悲悯的心弦,从此他不再烹鳝。
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悲悯情怀。
关于一个知识分子的悲悯情怀,作家庞进概括了三句话:“疮痍在目的忧愤感,飞蛾扑火的壮烈感,钢刀剜心的痛彻感。
”他又进一步说:“就是普遍的老百姓的、民族的、国家的以及人类的苦难能否全方位地进入你的眼?你是否对这些苦难忧心忡忡,常常长夜难眠,心泪潸然?”◎白居易是晚唐的一个知识分子,是封建时代的一个官员,他的悲悯情怀是为世人称道的。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白居易时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他目睹了农民割麦、贫苦者拾麦的情景写下了《观刈麦》“……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农民的同情和怜悯,之后他发出愧叹:“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在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发出的愧叹和他的悲悯情怀让他的灵魂升跃到了一个个安享吏禄的为官者难以企及的高度。
◎悲悯者,悲天灾而悯人祸。
人类是与灾难并存的,当异地遭遇灾难或他人身处不幸时,人类所表现出的悲悯不只是给受困者以安慰,更高的一层是它诠释了“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
◎患白内障失明的人所承受的痛苦是明眸善睐者所不能体会的,“白天不懂夜的黑”,但湖南一个叫余彭年(原名彭立珊)的老人。
他决定用5年的时间出资5亿元,让全国20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当东南亚地区地震引发海啸时,北京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孔靳为灾区小朋友捐出了自己24.3元的零花钱。
在捐助上,余彭年的5亿元与孔靳的24.3元,一个厚重,一个绵薄,但在悲悯情怀上,他们都是具有崇高境界,都实施了援助的高尚行为。
伟大的哲学家罗素在《我为何而生》这篇文章中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他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情感。
爱情与知识引领他到天堂的境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又把他带回现实世界。
是的,在现实中,依然有食不果腹的贫困者,有身处危难期待援助的不幸者。
面对他们,我们是应该为自己的富足感到沾沾自喜,还是带着慨叹抱以悲悯和同情?◎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悲悯不能被前进的车轮辗碎,不能被奔涌的激流冲淡。
愿世人都能多一些悲悯情怀,少一点看客心态,没有悲悯,所有关于美好世界的描述,无疑都是空中楼阁。
◎悲悯之情是温暖人间的薪火,是人类共同传承的良知,也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
两千多年前,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在山中碰到一位老妇人正在哭被老虎吃掉的丈夫和儿子,原来是一家人交不起苛捐杂税而躲进深山,但最终逃不脱家破人亡的噩运。
孔子非常同情老妇人的遭遇,感叹“苛政猛于虎”,对统治者的苛政发出抗议。
鲁迅则在他的作品中对下层社会的人们如闰土、祥林嫂、华老拴等寄予深深的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以手中的笔为匕首和投枪,唤醒人民觉醒起来,呼唤“于无声处听惊雷”,共创美好的生活。
◎悲悯之情在当代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的交往少了,赤裸的金钱交易淡薄了亲情和友情,这就更需要我们常怀悲悯之心,伸出友爱之手,去关心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感人的事迹。
河南襄城县农民牛振远老人靠手工艺辛辛苦苦赚了十几万元钱,看到农村一些孤儿虽然天资聪明,却因失去父母没有经济来源而辍学,老人毫不犹豫地拿出全部积蓄,盖房、买学习生活用具,把方圆几十里的孤儿接到家中,免费提供食宿,包下了他们的学习费用,给孤儿们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仅去年就使十几名孤儿考上了大学。
世界上不少富豪都乐于从事慈善事业,如巴菲特、李嘉诚都将自己很大一笔财产献出做慈善事业,回报社会。
在刚刚闭幕的政协全国十届五次会议上,2006年胡润中国富豪榜女首富、全国政协委员张茵向媒体表示:“等到时机成熟,我肯定会做更多的慈善事业,像李嘉诚那样。
”是悲悯之情帮助弱势群体克服眼前的困难,重塑生活的信念。
◎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悲悯之情,人与人之间将变得冷酷无情,生活将充满磨难。
一些腐败分子没有了悲悯之心,同时也失去了廉耻之心,没有了做人的底线,更是把党的宗旨和人民利益置于度外,所以才贪得无厌,巧取豪夺,为了所谓的政绩,也为了高额的回扣,可以和开发商勾结在一起,强拆民房建所谓的开发区、商业区和高档住房,而牺牲拆迁户和普通老百姓的利益。
失去悲悯之心的医生不管病人死活收受红包,掏光病人家属的腰包,使很多人生了病不敢进医院。
失去悲悯之心的城管对进城出卖农产品的农民、摆摊设点的小贩大打出手,砸烂和抢走摊主赖以生存的工具和物品。
失去悲悯之心的垄断部门动不动就提价,降低服务标准,不管消费者能否承受和接受,不管此举是否有利于社会和谐和进步。
失去悲悯之心的某些官员不顾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问人民群众是否拥护,盲目决策,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激化了矛盾,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声誉。
而某些富人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获取大量社会财富后,不思回报社会,宁愿花天酒地、一掷千金,而不肯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一点贡献,这样的人注定得不到全社会尊重。
◎常怀悲悯之情、同情之心,可以使人们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中精神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
悲悯之情不是居高临下的审视,不是富人对穷人、强者对弱者的恩赐,而是平等的给予。
《红楼梦》中的达官贵人们锦衣玉食,一时间却忽喇喇大厦倾,一文不名的乡下老妇人刘姥姥伸出救援之手,帮助巧儿脱离虎口,表现出无私的爱。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应该关怀和同情他人,也需要众人的关怀和同情,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如果每个人都用爱去关怀他人,帮助他人,世界将充满温馨与和谐。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
——谚语◎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
——海涅◎无私是一个人心灵高尚的一面旗帜,它能拨开乌云见丽日,洞穿自私的纱衣,普照人间奇景。
生活因无私而精彩,人生因无私而丰盈。
◎自私是一把锋利的匕首,它有时伤害别人,但更多时候是刺向自己。
善待别人留给别人一扇窗户,也就等于为自己洞开了一扇大门。
常怀悲悯之心常怀悲悯之心,世界就会到处充溢着温馨。
总忘不了那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常怀悲悯之心而可爱。
与休斯敦火箭队续约五年的姚明,身价高达7600万美元,对他来说,一场重要的比赛,可以为他赢得数百万美元的收入。
在我们的心里,姚明是一个巨人,一个一心扑在体育事业上的运动员。
2005年,姚明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行列,记者为此采访了他:“现在你是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是真的捐献还是仅作为一个形象代言人?”“我已经签过意向书了,一旦匹配成功的话,马上就捐。
”“如果你正在举行一场重要的比赛呢?”“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呢?”姚明用反问做了最好的回答。
姚明的心中,深埋着对生命的尊重,对不幸者由衷的悲悯之情。
姚明也因此变得更加可爱更加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