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7—二维数组字符数组 (1)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4
8.2二维数组和字符串例:一个专业当中同学分为不同的班级,引进二维数组一、二维数组(一)二维数组的定义1.定义方式:数据类型数组名[常量表达式][常量表达式];其中,第一个常量表达式代表数组的行数,第二个表达式代表数组的列数,元素个数=行数*列数注意:第一个常量表达式可以为空,但第二个常量表达式不能为空。
例:int a[3][4]; /*表示整型二维数组,有3行4列*/ 该数组下标共有3×4个,即:说明:在声明二维数组int[3][4]以后,可以把二维数组a认为含有3个元素的一维数组,这3个元素就是a[0],a[1],a[2],每一个元素就相当于一行,每一个元素又是含有4个元素的一维数组。
存储方式:在C语言中,二维数组是按行序优先存放的,先存放a[0]行元素,再存放a[1]行元素,最后存放a[2]行元素。
(二)二维数组元素的引用形式:数组名[下标][下标]其中,第一个下标为行下标,第二个下标为列下标。
例:引用第2行第3列的数组,即a[1][2](数组的行列下标从0开始)注意:在二维数组中,不能整体引用整个数组,只能对单个元素进行操作。
main(){int a[2][3],i,j;for(i=0;i<2;i++) /*引用二维数组的行*/for(j=0;j<3;j++) /*引用二维数组的列*/scanf("%d",&a[i][j]);for(i=0;i<2;i++){for(j=0;j<3;j++) /*加上{},实现每输出一行就换行的操作*/ printf("%d ",a[i][j]);printf("\n");}}(三)二维数组元素的初始化(四)二维数组举例将一个二维数组行和列的元素互换,存到另一个二维数组中。
输出: 程序:#include<stdio.h> main() { int a[2][3]={{1,2,3},{4,5,6}}; int b[3][2],i,j; printf(“array a:\n ”); for(i=0;i<=1;i++) { for(j=0;j<=2;j++) {printf(“%5d ”,a[i][j]);a=1 2 3 4 5 6b=1 42 53 6b[j][i]=a[i][j];}printf(“\n”);}printf(“array b:\n”);for(i=0;i<=2;i++){for(j=0;j<=1;j++)printf(“%5d”,b[i][j]);printf(“\n”);}}二、字符数组和字符串(一)字符数组1.定义:用来存放字符数据的数组是字符数组。
二维数组、字符数组和函数⑴按行列方式输出二维数组a[3][4],并计算其中所有值大于10的元素之和。
int a[3][4]={2,4,12,16,8,13,5,6,9,32,10,14};#include<stdio.h>void main(){int a[3][4]={2,4,12,16,8,13,5,6,9,32,10,14};int i;int j;int sum;sum = 0;for(i = 0 ; i < 3; i ++){for(j = 0 ; j < 4; j ++){if(a[i][j] > 10){sum += a[i][j];}}}printf("%d\n",sum);⑵3行3列二维数组,求其中最大元素和最小元素。
3行3列二维数组,求其主对角线元素之和。
3行3列二维数组,分别求其每行和每列的和。
用以下数组初始值序列{{4,5,6},{10,11,12},{61,62,63}}#include<stdio.h>void main(){int a[3][3] = {{4,5,6},{10,11,12},{61,62,63}};int i;int j;int max;int min;int DJXsum = 0;int hangsum;int liesum;max = min = a[0][0];for(i = 0 ; i < 3; i ++){for(j = 0 ; j < 3; j ++){if(a[i][j] > max){max = a[i][j];}}}for(i = 0 ; i < 3; i ++){for(j = 0 ; j < 3; j ++){if(a[i][j] < min){min = a[i][j];}}}for(i = 0; i < 3; i++){DJXsum+= a[i][i];}printf("max = %d,min = %d,DJXsum = %d\n",max,min,DJXsum);for(i = 0; i < 3; i ++){hangsum=0;for(j =0 ; j < 3;j++ ){hangsum += a[i][j];}printf("%d\n",hangsum);}for(j = 0; j < 3; j ++){liesum=0;for(i =0 ; i < 3;i++ ){liesum += a[i][j];}printf("%d\n",liesum);}}⑶编写程序,生成字符串数组,求其中字符’0’-‘9’分别的个数。
上机实验七二维数组与字符素组班级学号姓名一共6个题,其中2个选做题。
第一个选做题应该比较简单,希望大家都能试试。
一.目的要求1.掌握二维数组的基本概念,如何定义二维数组,如何初始化二维数组。
2.掌握二维数组的基本操作:引用数组元素、行(列)求和,行(列)最大最小值,整个数组的输入输出等。
3.掌握与二维数组有关的算法,如找最大最小值(或位置)、矩阵转置等。
4.掌握字符串与字符数组的基本应用方法二.实验内容【实验题1】程序填空:输入一个4×4矩阵,求出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之和sum1、副对角线上的元素之和sum2,并输出结果。
提示:每一行只有一个主对角线元素a[i][i](特征:i==j),也仅有一个副对角线元素a[i][n-i-1](特征:i+j==n-1,即j=n-1-i)源程序:#include<stdio.h>void main(){ int i,j,sum1=0,sum2=0, a[4][4];printf("Input a 4*4 matrix:\n");for() //输入矩阵元素for()scanf("%d", &a[i][j]);for(i=0; i<4; i++ ){ //计算sum1和sum2sum1 +=;sum2 +=;}printf("sum1=%d, sum2=%d\n", sum1,sum2); //输出结果}运行程序,并输入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运行结果:sum1= , sum2=【实验题2】程序填空:打印杨辉三角形前10行:11 11 2 11 3 3 11 4 6 4 11 5 10 10 5 1……………………算法提示:分析一个10行的杨辉三角,需要一个10×10的二维矩阵a,则:1)杨辉三角为下三角矩阵,只需要求出第i行(i=0,1,2,…,9)前i+1个元素,即a[i][j]!=0 (j=0…i). 2)每行的第0列元素均为1,即a[i][0]=1;3)每行的主对角线元素也均为1,即a[i][i]=1;4)从第2行开始,每行夹在第0列元素与主对角线元素之间的元素a[i][j]( i=2,3,…,9, j=1,..,i-1 ) 等于其左上方元素a[i-1][j-1]与正上方元素a[i-1][j]之和,即a[i][j]=a[i-1][j-1]+a[i-1][j];5)输出该矩阵的下三角,即得出杨辉三角的前10行。
二维数组1)二维数组的定义:当数组中每个元素带有两个下标(行下标、列下标)时,就称为二维数组,并且二维数组说明符中必须用两对方括号把行、列括起来。
2)定义形式:类型数组名[行长度][列长度];解释:1)类型包含三大基本类型(实型、整型、字符型)2)长度的形式:1:整型常量例:a[10][2] b[6][5]2:整型常量表达式例:a[2*5][1+5] b[20+10][2*2]3:经宏定义的常量例:#define M 20a[M][M]4:经宏定义的常量表达式例:#define N 10#define M 20a[ N+M ][N*M]3)几种常见的定义、赋值形式1: int a[3][3]={1,2,3,4,5,6,7,8,9};说明:左侧是一个3行3列的二维数组,数组中共有9个整型存储空间,把右侧集合中从左往右的整型常量值一个一个的存放到数组中。
2: int b[1+1][2*1]={{1,2},{3,5}} ;说明:左侧是一个2行2列的二维数组,数组中共有4个整型存储空间,把右侧集合中按大括号从左往右的整型常量值一个一个的存放到数组中。
3: double c[ ][3]={1.2,2.5,5.32,6.32,1.25,0.241,12.36} ;说明:在二维数组的边定义边初始化过程中,只有行的长度可以省略,行长度值:(右侧集合中要赋的常量值的个数)/(列长度)注意所有的小数都要进位。
4:要给3行3列的二维数组中,第一行只给第二列放5,第二行给只第三列放10,第三行只给第二列放100。
long d[][3]={{0,5},{0},{0,100}};注意:不存数据的空间中可以放0,或不用赋值的空间中可以把0省略掉。
错误的形式:1: int e[4][4];e[2][2]={1,2,3,4};错误1:在非定义语句中,方括号中的数据叫下标,下标是从0开始计算的,所以数组e中就没有行下标和列下标都为2的存储单元格。
上机实验七二维数组与字符素组
班级学号姓名
一共6个题,其中2个选做题。
第一个选做题应该比较简单,希望大家都能试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二维数组的基本概念,如何定义二维数组,如何初始化二维数组。
2.掌握二维数组的基本操作:引用数组元素、行(列)求和,行(列)最大最小值,整个数组的输入输出等。
3.掌握与二维数组有关的算法,如找最大最小值(或位置)、矩阵转置等。
4.掌握字符串与字符数组的基本应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题1】程序填空:输入一个4×4矩阵,求出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之和sum1、副对角线上的元素之和sum2,并输出结果。
提示:每一行只有一个主对角线元素a[i][i](特征:i==j),也仅有一个副对角线元素a[i][n-i-1](特征:i+j==n-1,即j=n-1-i)
源程序: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i,j,sum1=0,sum2=0, a[4][4];
printf("Input a 4*4 matrix:\n");
for() //输入矩阵元素
for()
scanf("%d", &a[i][j]);
for(i=0; i<4; i++ ){ //计算sum1和sum2
sum1 +=;
sum2 +=;
}
printf("sum1=%d, sum2=%d\n", sum1,sum2); //输出结果
}
运行程序,并输入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运行结果:sum1= , sum2=
【实验题2】程序填空:打印杨辉三角形前10行: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
算法提示:分析一个10行的杨辉三角,需要一个10×10的二维矩阵a,则:
1)杨辉三角为下三角矩阵,只需要求出第i行(i=0,1,2,…,9)前i+1个元素,即a[i][j]!=0 (j=0…i). 2)每行的第0列元素均为1,即a[i][0]=1;
3)每行的主对角线元素也均为1,即a[i][i]=1;
4)从第2行开始,每行夹在第0列元素与主对角线元素之间的元素a[i][j]( i=2,3,…,9, j=1,..,i-1 ) 等于其左上方元素a[i-1][j-1]与正上方元素a[i-1][j]之和,即a[i][j]=a[i-1][j-1]+a[i-1][j];
5)输出该矩阵的下三角,即得出杨辉三角的前10行。
源程序: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i, j, int a[10][10];
for(i=0; i<10; i++) //各行的第0列元素与主对角线元素赋1
= =1;
for( i=2; i<10; i++ ) //为第2~9行的夹在第0列与主对角线之间的元素赋值
for(j=1;j<;j++)
a[i][j]=;
for(i=0; i<10; i++){ //输出矩阵中的下三角矩阵
for(j=0; j; j++)
printf("%5d", a[i][j]);
printf("\n"); //Line 12
}
}
问:如果删除Line 12,程序运行结果有何不同?
答:
【实验题3】程序改错:输入一个以回车结束的字符串(有效长度少于80),将其中的小写字母统一更换成对应的大写字母。
提示:三项任务:1、输入字符串,并存储在字符数组中;
2、遍历字符串的每个元素,如果是小写字母(’a’97~’z’122),则更换成大写字母
3、输出更新后的字符串
源程序: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i;
char s[80];
i=0;
while( (s[i] = getchar()) != ‘\n’) i++; //输入字符串,以回车结束。
记住这个写法
s[i]=; //输入字符串结束符号
for( i=0; ; i++ ) //将遍历字符串,将小写字母转换成大写字母
if( s[i]>='a'&&s[i]<='z')
s[i]= ;
for( i=0; s[i]!='\0'; i++ )
; //输出字符串,每次输出一个字符
printf("\n");
}
运行程序,输入:Tom&Jack-s10
输出结果:
【实验题4】程序填空:输入一个以回车结束的字符串(有效长度少于80),将该字符串中的字符重新排列,使原先第0个字符出现在最后一位,原先第1个字符出现在倒数第2位,。
,原先最后1个字符出现在第0位,例如:字符串”abcdef”经重排后变成”fedcba”。
算法分析:该问题类似于方阵转置,即把特定位置的数组元素进行交换。
本题中的字符串存放在一维字符型数组s中,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计算字符串s的有效长度len
2)将字符串s的前半部分(0~len/2-1)与字符串的后半部分对调,即交换对称元素,与s[i]对称的元素是s[len-1-i],如下图所示:
a b c d e f \0 …
len=6
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void main()
{ int i, len=0;
char s[80],temp;
printf("Input a string(<80):\n");
; //调用字符串输入函数gets(), 输入字符串到s
; //统计字符串有效长度len
for( i=0; i<; i++){ //交换对称元素
temp=s[i];
s[i]=;
=temp;
}
; //调用字符串输出函数puts, 输出处理后的字符串s
}
选做题
【实验题5】
(1) 利用公式,
编写一个计算Pi的近似值程序,当最后一项小于10-5时为计算终止条件。
源代码粘贴处
(2) 求所有四位数中的可逆素数个数。
可逆素数指:一个素数将其各位数字的顺序倒过来构成的反序数也是素数。
本题答案应该是204个
源代码粘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