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一维和二维数组的定义和数组元素的引用方法(精)
- 格式:ppt
- 大小:373.50 KB
- 文档页数:70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大纲C语言程序设计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必修课(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为计算机类等本、专科学生开设的,以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为目的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同时也是第一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结合一般数值计算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一般问题进行分析和程序设计,编制出高效的C 语言应用程序;同时了解进行科学计算的一般思路,培养应用计算机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与基本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计算机程序语言发展史,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函数,数组,指针,文件。
(四)教学时数90学时,60理论,30上机(五)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二、本文第一章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教学要点:C程序的基本结构。
上机环境,进行简单C程序的编写。
教学时数:4学时(理论3学时,上机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
C程序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开发环境上机环境,进行简单C程序的编写。
考核要求:1.掌握编写C语言程序的基本步骤。
2. 掌握上机调试过程。
第二章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教学要点:数据类型。
表达式。
输入输出函数。
教学时数:12学时(理论8学时,上机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类型整型、实型、字符型、枚举型、构造类型、指针。
第二节常量与变量第三节运算符与表达式算术运算符及表达式、关系运算符及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及表达式、逗号运算符及表达式、条件运算符及表达式、赋值运算符及表达式。
第四节标准输入/输出scanf()函数、printf()函数。
第五节数学函数数学库头文件<math.h>。
第六节随机数发生器函数rand()和srand()函数,对应的头文件“stdlib.h”。
考核要求:1.理解数据结构、常量、变量的概念;2.掌握各种运算符的优先级及结合方向;3.熟练掌握数据的输入、输出方法;4.了解其他数学函数及随机函数的使用方法。
一、实验背景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学习数组的相关知识,掌握数组的定义、初始化、赋值、引用等方法,以及数组的操作和应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数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编程思维和算法设计有了更全面的提升。
二、实验过程1. 实验一:一维数组的定义与初始化实验过程中,我首先学习了如何定义一维数组,以及如何对数组进行初始化。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以下知识:(1)一维数组的定义格式:类型符数组名[常量表达式];(2)一维数组的初始化方法:在定义数组时,可以在方括号内指定数组的长度,并为数组元素赋初值。
2. 实验二:二维数组的定义与初始化在实验二,我学习了二维数组的定义与初始化。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以下知识:(1)二维数组的定义格式:类型符数组名[常量表达式1][常量表达式2];(2)二维数组的初始化方法:可以在定义数组时,指定数组的行数和列数,并为数组元素赋初值。
3. 实验三:数组元素的引用与赋值在实验三,我学习了如何引用数组元素,以及如何为元素赋值。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以下知识:(1)数组元素的引用方法:数组名[下标];(2)数组元素的赋值方法:使用赋值运算符“=”。
4. 实验四:数组的操作与应用在实验四,我学习了数组的操作与应用,包括冒泡排序、选择排序等。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以下知识:(1)冒泡排序算法:通过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将较大的元素交换到后面,直到整个数组有序。
(2)选择排序算法:通过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选择最小(或最大)的元素放到数组的起始位置,然后继续对剩余的元素进行排序。
三、实验反思1. 数组的定义与初始化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数组在编程中的重要性。
数组作为一种数据结构,可以有效地存储和操作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元素。
通过对数组的定义与初始化,我学会了如何创建一个符合实际需求的数组,并为数组元素赋初值。
2. 数组元素的引用与赋值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引用数组元素,以及如何为元素赋值。
这使我更加熟练地掌握了数组的使用方法,为后续的编程实践打下了基础。
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它们在数据存储和访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维和二维数组的定义方法、赋值和访问方法,并深入探讨它们在编程中的应用。
1. 一维数组的定义方法一维数组是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元素组成的有序集合。
在许多编程语言中,可以使用以下方式来定义一维数组:int[] array = new int[5];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包含5个整数元素的整型数组。
一维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一旦定义了数组的长度,就无法更改。
2. 一维数组的赋值和访问方法一维数组的赋值可以通过索引来实现,索引从0开始计数。
例如:array[0] = 1;array[1] = 2;array[2] = 3;可以通过索引来访问数组的元素,例如:int x = array[0];通过循环遍历一维数组的元素,可以方便地对数组进行操作。
3. 二维数组的定义方法二维数组是由行和列组成的表格状数据结构。
在许多编程语言中,可以使用以下方式来定义二维数组:int[][] array2D = new int[3][3];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包含3行3列整数元素的二维数组。
二维数组的长度也是固定的,无法更改。
4. 二维数组的赋值和访问方法二维数组的赋值同样可以通过索引来实现,例如:array2D[0][0] = 1;array2D[0][1] = 2;array2D[0][2] = 3;可以通过两个索引来访问二维数组的元素,例如:int y = array2D[0][0];同样可以通过循环遍历二维数组的元素,对数组进行操作。
总结回顾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是程序中常用的数据结构,它们可以方便地存储和访问大量的数据。
在实际编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来选择使用一维数组还是二维数组,以便更加高效地处理数据。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是编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实验项目名称数组班级与班级代码1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实验室名称(或课室) SS1-332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任课教师学号:姓名:实验日期:2014年月日广东商学院教务处制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一维数组、二维数组的定义、赋值、输入、输出方法。
2.熟练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函数的使用。
3.熟练掌握一位数组以及一位数组元素的存储关系。
4.熟练掌握一位数组和二维数组的使用以及在函数中的传递。
5.通过上机实践掌握与数组有关的算法。
二、实验内容上机题1输入并运行以下程序。
实验内容:用2个数组对第3个数组进行赋值#include<stdio.h>main(){int i,a[5],b[5],c[5];a[0]=2,a[1]=6,a[2]=4,a[3]=8,a[4]=9;b[0]=2,b[1]=7,b[2]=9,b[3]=5,b[4]=3;for(i=0;i<=4;i++){c[i]=a[i]*b[i];printf("c[%d]=%d\n",i,c[i]);}}实验步骤○1int a[5]:整型一维数组说明,a是数组名,也是数组的起始地址,该数组可以存储5个整数。
a[0]~a[4]也可以看成是变量标识字符,[]中的数值称为数组下标,下标从0开始。
○2数组赋值方法和一般变量一样。
例如,a[0]=2表示将2赋给a[0]。
运行结果上机题2 输入并运行以下程序。
实验内容:对不指明数组的数组进行赋值并用循环结构进行求和#include<stdio.h>main(){int sum,i;int a[]={5,8,4,6,4,3,8,2,4,5,6};sum=0;for(i=0;i<=10;i++)sum+=a[i];printf("sum=%d\n",sum);}实验结果实验小结○1对全部元素赋初值时,可以不指定数组长度,C编译系统自动根据初值个数来决定数组长度。
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考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考试说明一、内容概述与要求第一部分:C 语言程序设计I.课程简介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考试是为招收计算机类相关专业专科接本科学生而实施的入学考试。
参加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考试的考生应理解 C 程序的基本构成、C 程序中的数据类型及其运算、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选择、循环)、数组、函数;了解编译预处理命令、指针、结构体与共用体、位运算等知识模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语法规范;掌握运用以上语法知识进行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熟悉程序设计中简单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具有一定的分析和编写简单 C 程序的能力,以及基本的纠错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考生应具有规范的结构化编程思维,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考试从两个层次对考生进行测试,较高层次的要求为“理解”和“掌握”,较低层次的要求为“了解”和“会”。
这里“理解”和“了解”是指对概念与理论提出的要求。
“掌握” 和“会”是指对使用方法、应用能力提出的要求。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75 分钟。
试卷包括选择题、程序阅读题、程序填空题和编程题。
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程序阅读题、程序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编程题应写出完整的程序代码,要求符合 C 语言的语法规范。
选择题和程序阅读题分值合计为70 分。
程序填空题和编程题分值合计为80 分。
II.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一、C 语言程序的结构(一)知识范围C 语言程序的基本构成;头文件、函数构成以及程序中的注释; C 程序的执行过程;源程序的书写格式。
(二)考核要求1. 理解 C 程序的基本结构及执行过程。
2. 理解 C 程序中头文件、注释等概念,会在程序中正确使用文件包含命令以及添加注释。
3. 理解 C 函数的构成形式。
4. 了解 C 程序源代码的书写格式。
实验一:简单的C程序设计(2学时)一、实验方式:一人一机二、实验目的:1、了解C语言程序的编译环境和编写过程。
2、掌握C语言程序在Visual C++ 6.0环境下的调试过程。
3、初步了解C语言程序的特点。
4、掌握C语言的数据类型。
三、实验内容:1、计算两个数x和y的和。
(教材P5【例1-2】)2、从键盘输入华氏温度h,输出摄氏温度c(摄氏温度=5/9*(华氏温度-32))。
(实验教材P18)3、给定圆环,输入内圆环半径r1、外圆环半径r2,求出圆环的面积。
(实验教材P27)4、从键盘上输入两个整数x、y,实现两个数的交换,并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和两个数的平均值。
(实验教材P21)5、输入并运行以下程序,分析运行结果。
(实验教材P27)#include <stdio.h>void main( ){int i,j;i=8; j=10;printf(“%d,%d\n”,++i,++j);i=8; j=10;printf(“%d,%d\n”,i++,j++);i=8; j=10;printf(“%d,%d\n”,++i,i);i=8; j=10;printf(“%d,%d\n”,i++,i);}四、实验程序代码:五、实验运行结果(截图):实验二:顺序结构程序设计(2学时)一、实验方式:一人一机二、实验目的:1、掌握标识符、常量、变量的定义及使用。
2、掌握C语言的常用运算符及表达式。
3、掌握单分支if语句的使用方法。
4、掌握双分支if-else语句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内容:1、从键盘输入一个3位整数,请输出该数的逆序数。
(实验教材P27)2、输入3个字符型数据,将其转换成相应的整数后,求它们的平均值并输出。
(实验教材P27)3、判断箱子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
(实验教材P33)4、有一函数: x (x<1)y= 2x-1 (1≤x<10)3x-11 (x≥10) 编写程序,输入x值,输出y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