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氨制冷系统中的节能
- 格式:pdf
- 大小:265.4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合成氨生产系统节能技术措施摘要:如今,我国综合国力明显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更上一层楼,各种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出现在人们面前,融入到工作与日常生活当中。
其中,化工行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其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化工制品的存在不仅大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其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
并且由于化工产品所使用的生产方式不同,所以不同的生产方式生产的产品也不同。
正是由于化工产品具备的这些优点,促进了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氨产业的发展。
氨不仅应用在农业生活汇总,而且还在医药行业的应用也较为普遍,尤其是随着各个行业对于合成氨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合成氨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也获得了较大的提升。
就目前来说,合成氨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如能源的浪费等,并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在合成氨工艺生产和应用过程中,需要将节能减排的理念贯彻到合成氨生产的各个过程。
关键词:合成氨;生产系统;节能技术措施引言节能与降耗已经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各行业中各企业转型升级关注的重内容,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保障企业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合成氨生产工艺中的不足之处在进行合成氨工艺生产期间,有下面几个不足的地方:首先,生产技术太过于老套落后,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升,使得氨气的合成不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需要。
其次,在进行合成氨工艺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能源浪费的现象。
然后,没有健全的生产合成管理制度,这给生产合成来说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最后,在进行合成氨工艺生产的过程中,没有办法保障所供应的能源是出于充足状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的进行。
2合成氨生产系统节能技术措施某公司合成氨规模15万t/a,原料分别是煤制油公司供给的99.9%(φ)氢气与裂解装置供给的95%氢气,经过PSA变压吸附塔提纯到99.99%,与煤制油供给的99.99%的氮气按3∶1混合,压缩后送入氨合成塔反应生成氨。
大型物流低温冷库氨制冷设备节能与安全技术分析发布时间:2022-10-11T08:07:00.223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2年11期作者:于振春[导读] 氨制冷是低温冷库常用制冷方式,但该制冷方式使用原料易燃易爆,且制冷所用设备陈旧,导致制冷过程能耗大且安全性低。
于振春增益供应链运营管理(东莞)有限公司 523000摘要:氨制冷是低温冷库常用制冷方式,但该制冷方式使用原料易燃易爆,且制冷所用设备陈旧,导致制冷过程能耗大且安全性低。
本文将结合物流低温冷库氨制冷设备的运行现状,研究氨制冷设备的节能技术与安全技术,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物流低温冷库;氨制冷设备;安全技术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物流低温冷库规模不断扩大,对氨制冷设备的能耗与安全性提出较高要求,设备改造势在必行。
因此,技术人员应分析氨制冷设备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措施,对设备进行改造,减少设备运行的能耗,并降低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一、氨制冷设备节能技术(一)合理使用压缩机组在应用压缩机组之前明确应用目标,设置压缩机组的选型标准,设计压缩机组的改造方案,以节能为目标完成压缩机组应用方案制定。
优化压缩机组的运行流程,使其满足于氨制冷设备运行需要,保证设备制冷量与冷库需要制冷量相同,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与此同时,提高压缩机组阀门与传感器质量,工作人员调整运行方式后,压缩机组快速做出反应,达到节能的目标。
(二)配置冷库顶排管冷库顶排管一般用于低端大型物流低温冷库制冷,此类冷库中划分单独储藏货物空间,统一制冷无法满足不同用户的制冷需要,且氨制冷设备运行能耗大,使用冷库顶排管节能效果明显。
为保证顶排管的节能效果,技术人员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按照顶排管,在安装前清理排管,焊接过程中合理控制焊接电流,保证焊接质量,并将节流阀安装在靠近蒸发器的位置,提高节能效果。
(三)冷风机应用选型大型物流低温冷库技术人员确定冷风机选型时,需充分考虑冷库的进货量,分析库房的制冷需要,以此为依据选择冷风机型号。
合成氨工艺流程的系统分析与节能措施的分析摘要: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本文选择合成氨工艺流程系统与节能措施分析作为研究课题,以阳煤盂化24.40氨合成尿素项目为例,从合成氨生产性质特点以及潜在节能分析,探讨合成氨生产节能措施。
关键词:合成氨工艺流程系统分析节能措施根据数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在合成氨的生产工艺中浪费掉的能源占据使用的大半,也就是说:我们在生产能源的时候也是在浪费可用的能源;为了避免浪费带来的损失,我国乃至全球兴起了合成氨生产工艺节能措施的研究探讨。
一、合成氨生产工艺能源损失分析合成氨在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反应、物质热量传导、反应物燃烧、物质分离等活动都势必要受到反应物质的浓度,环境温度,生产技术水平等影响,作者将影响合成氨生产的因素经过大小分析得到四个影响因素:生产技术水平较落后、能源利用率较差、生产管理制度不严格、生产过程中能源供应不持续,不稳定。
二、分析合成氨工艺流程的系统1.原料气的制取以阳煤盂化为例,造气车间采用的是固定床间歇气化法制半水煤气,是以固体燃料(无烟块煤、焦炭)为原料,以空气、水蒸气为气化剂,在高温条件下制取的煤气。
本岗位的能耗及半水煤气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全厂的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
因此,强化该工段的操作和管理,对降低合成氨的生产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1]。
2.原料气净化无论任何方法制得的粗原料气,除含氢和氮外,还含有硫化氢、有机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
这些物质对氨合成催化剂有毒害,必须进行脱除。
2.1原料气脱硫:在间歇式煤气炉制气流程中,脱硫置于变换之前,以保护变换催化剂的活性。
原料气脱硫的方法很多,包括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
干法脱硫一般有活性炭法、有机硫化氢转化法和氧化锌法等。
2.2一氧化碳变换:将原料气中量的一氧化碳借助催化剂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
通过变换既除去了一氧化碳,又得到了制合成氨的原料气和氨加工的原料气二氧化碳[2]。
制冷系统的节能与环保第一章:制冷技术与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已被我国确立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发展观念。
它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观念。
其核心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五个因素的协调发展,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互相协调一致。
1.1 历史上各种制冷手段与持续发展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繁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利用各种手段满足持续发展的需要,其中包括利用天然的洞穴和冰雪保存食品和其他物品。
早在3000年前,我国《诗经·豳风》中就有关于冰窖的诗句:“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凌阴就是冰窖。
这是人类利用天然冰制冷的最早记载。
秦汉以后,天然冰在我国已应用于空气调节,据《艺文志》记载:“大秦国有五宫殿,以水晶为柱拱,称水晶宫,内实以冰,遇夏开放”。
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现代制冷方式出现之前,各种天然制冷手段得到了推广应用。
在近代,由于制冷的天然冰和雪的贸易在欧洲和美国发展起来。
到19世纪下半叶美国实现了天然冰的收集、储存和运输的工业化和机械化,在1899年采集和利用了将近2500万吨天然冰。
当时,英国工人就是依靠天然冰储存和远洋运输的进口肉类改善了生活[1]。
1.2 现代制冷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近百年来,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各种机械制冷方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冷藏和空调需要的降温到气体液化和航天需要的低温满足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冷源的需求,基于制冷技术的现代食品冷藏链和空气调节系统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自1930年代以来,含氯卤代烃类衍生物CFCs和HCFCs曾经是主要的制冷工质。
但是,这些制冷工质对于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大气臭氧层并增强温室效应的严重危害。
同时,制冷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增加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
自1980年代以来,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进行了协调来保护地球上的资源和环境[2]。
氨制冷系统节能与安全技术摘要:在臭氧层消耗和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国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基加利修正案》,加强对氢氟碳化合物(HFC)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控制,并逐步淘汰氢氟碳化合物(HCFC)和氢氟碳化合物以氨为天然制冷剂的制冷设备有100年的应用历史。
修订后的《民用建筑供暖、通风和空调设计标准》将氨冷却器组应用于民用建筑空调系统,并消除了《供暖、通风和空调设计标准》中关于氨冷却器组不能。
本文对氨制冷系统节能与安全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氨制冷系统;节能;安全技术引言由于氨介质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能,制冷行业80%的大型冷库均采用氨制冷系统,但是氨是一种有毒介质,氨制冷压力管道作为特种设备管理,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由于绝大部分氨制冷管道长期连续运行,造成停机检验困难,因而使带保冷层的低压侧管道超期不能检验,带来很大事故隐患。
应在符合现行规程的前提下,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实现在线检验。
国内学者对DR射线成像和红外线热成像技术的应用理论研究较多,但结合脉冲涡流测厚技术的实际检验效果报道较少。
通过比对试验验证DR射线成像技术在氨制冷管道不停机检验中的可靠性,再结合红外线热成像技术、脉冲涡流检测技术组合使用,并通过制冷管道在线检验实际运用及对涉氨压力管道检验难点、制冷工艺特点分析,总结出了一套涉氨压力管道在线检验新技术。
1氨制冷工艺简介氨制冷工艺是氨气经压缩后,变成压力为1.3MPa左右的高温气体,再经中间冷却器[1]冷却后,变为中压常温气体供制冷系统使用。
制冷过程中,氨气经节流阀减压后变成-45℃[2]左右的液氨,供给制冷间的蒸发器使用。
液氨在蒸发器内吸收热量后又变为气态,通过相变达到了制冷目的。
按照GB50072—2021《冷库设计标准》中的定义,氨制冷的高压侧管道是指自制冷压缩机排气口→氨油分离器→中间冷却器[3]→储氨器→节流装置(膨胀阀)的入口段制冷管道;低压侧管道是指自系统节流装置(膨胀阀)出口,经蒸发器到压缩机入口段管道。
氨吸收制冷工艺中的节能系统摘要:笔者在本文中从氨吸收制冷工艺基本原理出发,阐明了氨吸收制冷工艺的操作流程。
介绍了氨吸收制冷工艺的节能特点,分析了氨吸收制冷工艺中节能系统的技术特性。
除此之外,简要说明了氨吸收制冷工艺节能系统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氨吸收制冷工艺节能系统。
关键词:氨吸收制冷工艺节能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科学技术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领域应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氨吸收制冷工艺中应用该项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煤气中余热的利用效率,能够为冷却煤气节约大量的工业水资源,进而为国家产生更多的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
一、氨吸收制冷工艺中节能系统的基本原理在吸收制冷工艺中,可以选择液氨作为制冷剂,将氨水溶液中的水用作吸收剂。
在生产过程中,浓氨水经泵进行提压工作之后,会被送到精馏塔,并在里面不断地被加热,最后我们可以从中提出高压气氨,高压气氨液化之后就可以在蒸发器中汽化制冷,在这个过程中液氨会汽化为气氨,然后气氨又重新被精馏塔底出来的稀氨水吸收形成浓氨水,这样,“吸收——精馏——液化——汽化——吸收”循环进行,就是氨吸收制冷工艺的基本原理。
这个原理可以将热能转化成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冷气。
氨吸收制冷工艺更适合在生产装置中存在大量余热的情况下利用,例如,我们可以在氨吸收制冷装置中使用加压气化产生的高温煤气,为氨吸收制冷技术提供必要的热量,能够更好地使氨吸收制冷技术发挥节能作用。
在加压气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余热,可以将这些余热作为氨吸收制冷生产中的热能,这样,既能够降低冷却煤气时水资源的浪费,又能够降低浓氨水精馏时再沸器的蒸汽的浪费,如此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还能节省氨压缩制冷消耗的电能。
二、氨吸收制冷系统的操作流程介绍气氨被贫氨水吸收之后,会降低氨水的浓度,针对这种问题,可以采用两级精馏进行相应的处理。
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要求液氨有较高的纯度,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采用两级解析器系统,经过高压解析得到的液氨具有更高的纯度,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这种液氨更能发挥自身的效果,能够大大提升制冷效率。
冷库氨制冷系统节能降耗的途径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冷冻冷藏食品以每年5%至10%的速度快速增长。
这无疑对冷库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是关于以氨为制冷剂的集中系统冷库现状,存在很多不利因素。
我们国家当前所有的大中型冷库大多是在20世纪70至80年代由国家投资建设的。
这些冷库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冷却设备消耗大,安全措施不完善,管理和维护人员相对较低,存在很大的隐患。
冷却效果差,自动化程度低,能耗高。
它不适合社会环境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们要加大改造的力度。
关键词:冷库;氨制冷系统;节能降耗引言冷库是制冷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鲜冷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冷已成为现代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产业。
本文针对冷库制冷系统的特点和系统运行中节能降耗提出了一些方法和途径,并探讨了可以改进的措施和需要改进的方向。
1氨制冷剂应用的必要性自1987年签署《蒙特利尔议定书》以来,为了保护地球臭氧层不受破坏,降低全球变暖的速度,短期内,人们发现理想的制冷剂是极其不可能的,人们将目光转向对地球生态系统无害的氨和二氧化碳。
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制冷剂。
其优点是价格低廉、制备方便、工作压力适中、单位体积制冷大、不溶于润滑油、放热系数高、管道内流动阻力小、容易出现泄漏。
其缺点是存在刺激性气味、有毒性、会燃烧和爆炸。
2氨制冷系统应用于冷库当中需要进一步做的改进内容2.1换热器(1)冷凝器。
壳管式冷凝器是我国冷库中常用的冷凝器。
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水温升高所产生的热量有效地加热冷凝物。
但是壳体和管式冷凝器耗水量大,必须使用循环水,因此必须配备相应的冷却塔。
这增加了投资,增加了土地占用和相关的维修和管理费用。
相比,蒸发式冷凝器、水泵冷却水系统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蒸发冷凝器可以有效降温的水没有重新配置冷却塔,冷凝器在结构上较为紧凑,耗费的水量也相对较少。
(2)蒸发器。
目前还没有发现它能与氨有效溶解,所以在氨制冷系统中,蒸发器的传热性能相对较差。
浅谈冷库氨制冷系统节能降耗的途径摘要:文章就冷库氨制冷系统的特性和系统运行中的节能降耗提出了一些方法和途径,同时探讨了可以改进的措施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冷库;制冷剂;氨制冷系统;节能降耗;压缩机;换热器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冷冻冷藏食品每年以5%~10%的速度迅速增长,这无疑对冷库的建设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针对以氨为制冷剂的集中式系统冷库现状而言有许多不利因素。
我国现有的大中型冷库大多在20世纪70~80年代由国家投资建造而成,这些冷库装备陈旧,工艺落后,冷却设备耗金属量大,安全措施很不完善,管理、维修人员业务水平相对较低,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冷却效果也差,自动化程度较低,导致能耗较高,已不适应现在社会环境的发展需要,因此应加大改造、改建力度。
1氨制冷剂应用的必要性自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签订以来,制冷界为了保护地球大气臭氧层免遭破坏,缓解全球变暖的速度,在短期内很快发现一种理想的制冷剂也极不可能的前提下,人们把眼光又重新转向了对地球生态系统无害的氨、二氧化碳等自然工质。
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制冷剂,其优点是价格低廉且易制备,工作压力适中,单位容积制冷量大,不溶解于润滑油,放热系数高,在管道中流动阻力小,易发生泄漏。
不足之处是有刺激性臭味、有毒、会燃烧和爆炸,对铜和铜合金有腐蚀作用。
2氨制冷系统应用于冷库当中需要进一步做的改进内容2.1压缩机针对压缩式制冷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压缩机占据的比例最为庞大。
我国的冷库系统大多数以氨作为主要的制冷剂,多数都采用活塞式压缩机,在对能量调节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进行负荷调节过程中的无极变速,只能够利用手动进行加卸载,所以冷库系统具有的综合性能较弱,消耗能量大。
但是对于螺杆式压缩机,其结构较为简单,容易发生损坏的部件较少,使用寿命长,对于湿压缩的敏感程度较低。
在中等制冷量的范围中,螺杆式压缩机的热力性能也非常好,而且调节性能没有降低,对于出现的一些苛刻的工况变化能够快速地适用。
某化工厂氨制冷设备节能设计及改造.txt爱一个人很难,恨一个人更难,又爱又恨的人最难。
爱情永远不可能是天平,想在爱情里幸福就要舍得伤心!有些烦恼是我们凭空虚构的,而我们却把它当成真实去承受。
本文由huhu00001贡献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76能源技术与管理2008年第1期某化工厂氨制冷设备节能设计及改造李宏涛(徐州矿务集团化工公司,江苏徐州221011)[摘通过对徐州矿务集团化工公司两套氨制冷冷冻机组使用状况的分析,通过计算确定,设计改造为行业先进的螺杆式冷冻机,合理布局,优化供冷水、冷风管网,达到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氨制冷冷冻机组;螺杆式冷冻机;台数控制调节技术[中图分类号]TB6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9943(2008)01!0076!02热负荷为13kW湿负荷为30.8kg/h按除湿量选型,选一台CFLSZ30型降温除湿机要]1问题的提出徐州矿务集团化工公司制冷除湿设备改造前使用状况为:两套氨制冷冷冻机,一套向粉乳包装车间(400m)供冷风,另一套分别向胶乳乳化机22.2乳化车间乳化器冷却设备热负荷为102kW选用两台LSQRFM60型风冷冷水机组提供冷却和雷管车间供冷风。
粉乳包装车间由冷冻机提供7℃冷冻水,再经过冷冻站内的蒸发器进行冷冻水和空气的冷热交换,把空气冷却后通过管道送至车间内,它有三个缺点:①有回风不符合民爆行业全新风的要求;2.3雷管车间面积1700m2,按130W/m2冷量配置,需冷量221kW。
选用一台BXLSBLG-250型水冷冷水机组。
②目前设备陈旧,设备维修工作量大;③送风管道远,能量损失大,而设备属淘汰产品;④制冷系统为氨系统,操作上安全性能差。
胶乳生产车间冷冻水是和雷管车间共用一个冷冻机组,它的用冷量很小,但设备容量很大,能量又不可调,所以运行浪费相当的大,而且冷冻水的输送管道长达560m(管道为DN75碳钢管,岩棉保温,支架架空安装),超长的管道损失了极大的冷量,冷冻机组实际输送到工房的冷量为始端的55%。
食品行业氨制冷系统节能技术的探讨沈娇【摘要】针对近年来食品、冷链行业迅速发展带来的节能降耗需求,人们要在投资可控的范围内提出节能降耗的具体办法,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采取节能措施.本文以啤酒厂为例,对氨制冷系统的分级冷却技术和峰谷电价蓄冷技术进行了简述,并结合实际工程,从能源消耗、运行费用及初投资等方面与传统氨制冷模式进行对比,计算投资回收期,总结节能效果.【期刊名称】《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卷),期】2019(037)008【总页数】5页(P124-128)【关键词】分级冷却技术;峰谷电价蓄冷技术;能效对比【作者】沈娇【作者单位】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65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和冷链行业蓬勃发展,我国的食品企业逐步走向集团化、规模化、自动化。
随着规模的增长,人们需要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
而对于食品冷链行业,制冷系统的电耗占生产能耗的比例最高。
如何有效地降低制冷系统电耗,降低成本,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啤酒行业为例,啤酒厂工艺冷冻水包括冰水、脱氧水,使用温度为2℃。
由于食品的特殊性,冷冻水的原水一般需要经过水处理、脱氧等工艺流程才能够被冷却、使用。
原水引自自来水、井水,原水温度一般在25~33℃。
1 啤酒厂工艺用冷计算以某年产100万t的啤酒厂为例,糖化锅容积为75 m3(2套),按照1.2倍率制备冰水,则每批次投料所用水量为:75×1.2×2=180 m3。
正常生产每天12次投料,则每日冰水需求量为:180×12=2 160 m3。
每日12次75 m3糖化锅进行糖化,可以制备的原麦汁:12×75×2=1 800 m3。
平均2 h就要进行一次糖化生产过程。
按照1.65的稀释比例,每日可生产啤酒:1 800×1.65=2 970 m3。
每日需要脱氧水量:2 970-1 800=1 170 m3。
氨制冷系统热回收及节能氨制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压缩机会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氨蒸气,由冷凝器将其冷凝为高压常温液体氨,热量散发于大气中。
而肉类屠宰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屠宰线每一道工序,时刻要用温水(30°C—40°C)对酮体及工作台进行高压冲洗,确保食品卫生和质量。
随着酮体入库排酸,制冷负荷会随之增加,与屠宰量成正比关系。
因此有必要进行制冷系统废热回收和利用,达到节省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还可提高制冷效率。
氨制冷系统热回收,原理简单、实用,采用卧式冷凝器,与系统中的冷凝器进行串联安装,具体做法如图所示,分为自动方式和手动方式二种。
根据实际制冷工况,计算出卧式冷凝器换热(回收)面积来选择型号,并向生产厂家提出卧式冷凝器氨出口与进口直径应一致或接近,在回收过程中,冷凝器水的进口温度有(循环)时高于冷凝温度,回收热水热量则来自于氨的“气相热量”,传热系数会降低,计算换热面积时应考虑适当加大。
卧式冷凝器安装高度要高于储液器(如图)高度。
自动过程:电磁阀1关闭,电磁阀2打开,其它截止阀均为常开状态。
氨走向:来自压缩机排气→进入卧式冷凝器热交换→冷凝器→储液器。
交换中如有过冷液靠自重会直接进入储液器水走向:自来水→经过循环水泵→进入卧式冷凝器热交换→储水罐→生产用热水。
当生产不需要温水时,储水罐里的水通过循环水泵进行循环加热,供职工淋浴用水。
当回收水温达到设定值时,温度控制器自动将电磁阀1打开、电磁阀2关闭,热回收停止。
图中旁通阀是在电磁阀1电磁阀2发生故障时起到安全保护。
手动过程:人工将截止阀2打开、截止阀1关闭(见图左下角)即可,其它略同。
以二台6AW-12·5压缩机运转,冷凝温度,分别为30°C和32°C,蒸发温度为—10°C,水进口温度为20°C为例,经过实际测量和热工计算,其出水温度、回收热水量和热量回收率的变化如表中所示。
在实际回收中,合理掌握热水温度,回收效果可观。
啤酒企业氨制冷系统的节能与安全问题分析当今社会为了实现低耗、低能、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对能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能源紧张问题和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民的关注。
制冷行业发展的趋势是节能、环保和安全。
本文主要对啤酒氨制冷系统运行与管理中的节能和安全问题进行探讨。
(一)啤酒企业氨制冷系统运行与管理中的节能问题:一、存在的问题:1.动力制冷操作工对设备、啤酒生产发酵工艺了解不够,责任心不强,缺乏主动沟通,造成不必要的电耗,其具体表现为每结束投料后,冰水罐剩有较多冰水,冰水罐冰水存在溢出现象等;2.对设备在谷、峰期用电关注不够;3.制冷操作工操作不当,其具体表现为制冷机的制冷能力与制冷负荷不匹配造成“大马拉小车”现象;4.保证系统的氨量在最佳状态运行;5.设备日常维护不到位。
二、措施说明:1.在用电峰期、平期与谷期时设备的操作措施(峰期7:00~11:00、19:00~23:00,平期11:00~19:00,谷期23:00至次日7:00)。
1.1对备用的制冷机油泵启动保养时间选在每日23:00至次日7:00进行;1.2制冰水时,利用用电谷期制冰水(每日23:00至次日7:00),如果用电谷期制的冰水不够时,可选用电平期制冰水,尽量避开用电峰期制冰水。
如果工艺充许,发酵罐也尽量选在这段时间降温(主要针对生产低峰期)。
2.制冷机运行中,应尽量降低冷凝温度。
因为蒸发温度不变,冷凝温度越高,制冷机的单位耗功越大,单位制冷量越小。
2.1若条件允许,制冷机尽量在夜间开机(如制冰水)。
一方面,夜间环境温度较低,有利于降低冷凝温度;另一方面,可利用夜间低谷用电价格,不但降低制冷成本,而且能平衡电网负荷。
2.2每天检查蒸发冷凝器的水泵及风机是否运行正常,每周检查蒸发冷凝器的布水器管路是否有堵塞现象,要保证蒸发冷凝器的风量、水量及布水均匀;每年4月至10月期间每月清洗蒸发冷凝器一次,其余时间每三个月清洗一次,防止结垢;春、秋两季时,可以适当调整蒸发冷凝器风机启用台数,维持风机长期运行,避免风机频繁启动增加电耗;3.制冷机运行中,应保持适当的蒸发温度,防止制冷系统蒸发温度过低。
Ξ浅谈合成氨生产系统节能技术措施辽宁省节能中心 孙永东 陈文辉摘 要 介绍了中小型生产合成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耗高,集中论述了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做到运行可靠、经济合理、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合成氨企业 节能降耗 提高经济效益中图分类号:T Q11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3230(2005)03—0003—031 合成氨生产特点合成氨生产从造气到合成都是在许多设备与管线构成的封闭系统中连续完成的,各环节必须密切配合,当某一工序发生故障,就会影响其他工序,造成全线波动,甚至停产。
生产过程中,由于流程长,从开车到稳定生产所需要时间长,即使短暂的停车,也会白白多耗能源供保温用。
因此,必须保证生产连续、稳定,才能作到节能高产,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决定了仅仅依靠单体设备节能或抓某一项具体措施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把节能工作的重点放在搞好系统节能方面来。
合成氨生产必须满足高温、高压、高纯度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有一系列化学反应、传热、燃烧、分离等过程,温度、压力、浓度等因素都影响反应的进行,这些因素又受到设备质量、水质、煤质、季节、气候、操作水平、调度与管理的影响,这样就形成了合成氨生产工艺过程、设备结构、操作管理与生产技术的复杂性。
2 合成氨生产能耗高的主要原因211 管理水平低合成氨生产工艺复杂,各工序、设备间影响因素较多,因此,搞好管理工作尤显重要,能耗高的企业管理水平低,其岗位责任、操作规程、考核指标、设备维护等制度不够健全,这些都严重影响生产系统的经济合理运行。
212 技术落后中、小合成氨企业存在工艺流程不合理、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效率低、自控水平差、分析手段落后、使用强度及活性都不理想的高耗能催化剂、水质处理差等。
213 能源综合利用差能源未实行分级利用,低位热能回收差,回收的可燃气体未能合理利用。
214 能源供应不稳定这方面主要表现在煤(焦)、天然气质量不稳定、变化大,给操作带来困难,对气质、气量、催化剂造成严重影响,加上停电、限电、供气压力波动等造成停车减量,破坏了合成氨生产的连续性,致使能耗增加。
氨制冷系统的节能与安全在工业制冷领域,氨作为自然制冷工质在环保、节能、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均有很大优势。
1、氨应用于制冷系统的优势氨应用于制冷系统的优势包括:1)环保。
氨是由天然气体氮气和氢气合成制取, ODP和GWP均为零。
2)压力适中。
在35 ℃冷凝压力下,氨对应冷凝压力为1350 kPa。
R507A对应冷凝压力为 1 654 kPa,氨相对于氟利昂制冷剂节流损失小,效率高。
3)蒸发潜热值大。
在-30 ℃时氨的汽化潜热是R507A的 7. 3 倍。
4)互溶性好。
氨系统中若含有水分,可以任意比例互溶,不易造成系统内冰堵。
对于氟利昂或CO2系统,系统中水分对系统影响较大。
5)自报警功能。
氨具有刺激性气味,当空气中氨气浓度达到5×10-6时,人通过嗅觉可以觉察到,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护。
6)化学稳定性好。
氨作为单一组分工质其化学稳定性优于氟利昂制冷剂,极少出现温度滑移现象。
7)价格低廉。
无论从制冷剂价格本身还是相应的制冷设备价格,氨制冷系统的造价与氟利昂CO2 制冷系统相比均有一定优势。
另外,不得不补充的是:氨具有价格低廉、对环境友好、效率高等特点, 可作为未来制冷剂使用,但在危险、潜在爆炸等方面需要加强研究。
2、氨系统的节能分析2. 1 氨制冷压缩机节能目前国内大多数氨制冷压缩机具备无级能量调节节能技术,同时随着变频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压缩机节能效果显著提高。
以常规大型冷库项目为例,合理降低冷凝温度及尽量缩小蒸发侧的传热温差,均有助于压缩机节能运行。
氨制冷剂一般应用于中、大型制冷系统项目中,在相同条件下,依据某国外压缩机软件进行计算, 在冷凝温度相同,蒸发温度在-35~0 ℃ ,对比氨与R507A 制冷压缩机的能效值,蒸发温度在-20 ℃以上均采用单级压缩,蒸发温度在-20 ℃以下均采用单级带经济器压缩,发现在相同条件下,氨制冷压缩机的COP均大于R507A制冷压缩机,高约10%以上,最高能效差值达到 20%。
合成氨工艺流程的系统分析与节能措施摘要:合成氨工业是化学工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合成氨的制作过程中,其工艺流程与合成氨制备的质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科学合理的合成氨制备工艺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在合成氨的生产工艺中的浪费量是非常大的,为避免由于浪费而造成的损失,对合成氨生产工艺的节能措施的探究式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对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的系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节能措施。
关键词:合成氨工艺;系统分析;节能措施一、合成氨的概述氨是我国的无机工业中的重要的产品之一,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高的地位。
所谓合成氨就是指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以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再经过化学反应直接生产成氨。
在二十世纪,德国的化学家哈勃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循环法的工业氨的合成方法,这个方法是使用相对普遍的合成方法。
在这个方法之后,人们对合成氨的技术又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其合成方法变得越来越成熟,方法越来越多样化,但这些方法的本质都差不多,都是由先制备原料气体,再进行净化气体,最后进行合成氨的三个最基本的部分组成。
当前,合成氨已成为世界各国非常重要的工业,其大部分是用作农业的化肥使用,少部分是用作化工成品的原料。
二、合成氨工艺流程的系统分析2.1原料气的制取合成氨的主要原料有天然气、重油、石脑油以及煤和焦炭等等。
合成氨的原料在高温和水蒸气的相互作用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为主体的合成气体,此生成过程是非常强烈的吸热过程。
在我国,合成氨的主要制气方法是煤气化法,所谓煤气化法就是指用蒸气、氧气以及其他气化剂对煤进行高温加工,使煤转化成一氧化碳以及氢气等可燃的气体。
对于气态烃类,工业上通常会使用二段蒸气转化法进行制取合成气。
以重油为原料进行重油部分的氧化法,并利用氧气进行不完全的燃烧,使烃类能在高温下裂解,然后与燃烧所产生的水蒸气,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与甲烷进行一定的转化反应,从而获得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合成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