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求关键路径算法的比较_史玉敏
- 格式:pdf
- 大小:116.79 KB
- 文档页数:3
数据结构中的关键路径算法解析关键路径算法是一种用于确定项目关键路径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项目中耗时最长的路径,从而可以合理地安排任务和资源,提高项目完成的效率。
在数据结构中,关键路径算法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对数据结构中的关键路径算法进行解析和讨论。
一、什么是关键路径算法?关键路径算法是一种基于网络图的分析工具,它通过构建工程项目的网络模型,确定项目中的关键路径,以便更好地控制和管理项目进度。
关键路径是指项目中最长时间的路径,这条路径上的每个任务都是不能延误的,否则将会对整个项目的完成时间产生直接影响。
二、关键路径算法的基本步骤1. 创建网络图:将项目的任务和其所需的时间以及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表示为有向无环图(DAG),其中顶点表示任务,边表示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
2. 计算任务的最早开始时间(ES)和最迟开始时间(LS):从图的起点开始,依次计算每个任务的最早开始时间,即该任务能够开始执行的最早时间;然后从图的终点开始,逆序计算每个任务的最迟开始时间,即该任务必须在何时开始以保证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3. 计算任务的最早完成时间(EF)和最迟完成时间(LF):根据任务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所需时间计算出任务的最早完成时间,即该任务能够完成的最早时间;然后根据任务的最迟开始时间和所需时间计算出任务的最迟完成时间,即该任务必须在何时完成以保证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4. 计算任务的总时差(TF):总时差等于任务的最迟完成时间减去最早完成时间,表示任务可以延误的时间。
5. 确定关键路径:根据任务的总时差,将总时差为零的任务连接起来,形成关键路径。
三、关键路径算法的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关键路径算法的应用,我们以一个简单的工程项目为例进行说明。
假设有以下任务需要完成:任务A:7天任务B:5天任务C:10天任务D:6天任务E:3天任务F:8天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如下所示:A ->B -> D -> FA -> C -> E -> F首先,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任务和依赖关系创建一个有向无环图(DAG),然后按照上述算法的步骤进行计算。
项目管理-进度计划:关键路径法详解项目管理-进度计划:关键路径法详解摘要: CPM(Critical Path Method:关键路径法)是项目管理中最基本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概念,它上连着WBS(工作分解结构),下连着执行进度控制与监督。
关键路径是项目计划中最长的路线。
它决定了项目的总实耗时间。
项目经理必须把注意力集中于那些优先等级最高的任务,确保它们准时完成,关键路径上的任何活动的推迟将使整个项目推迟。
向关键路径要时间,向非关键路径要资源。
所以在进行项目操作的时候确定关键路径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路径法:定义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又称关键线路法。
一种计划管理方法。
它是通过分析项目过程中哪个活动序列进度安排的总时差最少来预测项目工期的网络分析。
它用网络图表示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控制工期的关键路线,在一定工期、成本、资源条件下获得最佳的计划安排,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的目的。
CPM中工序时间是确定的,这种方法多用于建筑施工和大修工程的计划安排。
它适用于有很多作业而且必须按时完成的项目。
关键路线法是一个动态系统,它会随着项目的进展不断更新,该方法采用单一时间估计法,其中时间被视为一定的或确定的。
关键路径法:起源关键路线法是一种网络图方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由雷明顿-兰德公司(Remington- Rand)的JE克里(JE Kelly)和杜邦公司的MR 沃尔克(MR Walker)在1957年提出的,用于对化工工厂的维护项目进行日程安排。
这种方法产生的背景是,在当时出现了许多庞大而复杂的科研和工程项目,这些项目常常需要运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如何合理而有效地对这些项目进行组织,在有限资源下以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费用下完成整个项目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这样CPM就应运而生了。
关键路径法:原理与网络步骤关键路径法(CPM)是一种网络分析技术,是确定网络图当中每一条路线从起始到结束,找出工期最长的线路,也就是说整个项目工期的决定是由最长的线路来决定的。
关键路径法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 CPM)是借助网络图和各活动所需时间(估计值),计算每一活动的最早或最迟开始和结束时间。
CPM法的关键是计算总时差,这样可决定哪一活动有最小时间弹性。
CPM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WBS分解的活动按逻辑关系加以整合,统筹计算出整个项目的工期和关键路径。
1.关键路径因网络图中的某些活动可以并行地进行,所以完成工程的最少时间是从开始节点到结束节点的最长路径长度,称从开始节点到结束节点的最长路径为关键路径(临界路径),关键路径上的活动为关键活动。
有关关键路径的具体求法,请阅读8.1.3节。
2.时差一般来说,不在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时间的缩短,不能缩短整个工期。
而不在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时间的延长,可能导致关键路径的变化,因此可能影响整个工期。
活动的总时差是指在不延误总工期的前提下,该活动的机动时间。
活动的总时差等于该活动最迟完成时间与最早完成时间之差,或该活动最迟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之差。
活动的自由时差是指在不影响紧后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前提下,该活动的机动时间。
活动自由时差的计算应按以下两种情况分别考虑:(1)对于有紧后活动的活动,其自由时差等于所有紧后活动最早开始时间减本活动最早完成时间所得之差的最小值。
例如,假设活动A的最早完成时间为4,活动A有两项紧后活动,其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5和7,则A的自由时差为1。
(2)对于没有紧后活动的活动,也就是以网络计划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活动,其自由时差等于计划工期与本活动最早完成时间之差。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网络计划中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活动,其自由时差与总时差相等。
此外,由于活动的自由时差是其总时差的构成部分,所以,当活动的总时差为0时,其自由时差必然为0,可不必进行专门计算。
3.费用斜率一项活动所用的时间可以有标准所需时间S和特急所需时间E,对应的费用分别为SC和EC,则活动的费用斜率的计算公式如下:C=(EC-SC)/(S-E)由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发现,费用斜率描述的是某一项活动加急所需要的代价比,即平均每加急一个时间单位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关键路径计算方法关键路径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关键路径的计算可以确定项目的最短工期和关键任务,帮助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合理安排工作,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成功率。
本文将介绍关键路径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一、关键路径的定义关键路径是指在项目网络图中,连接起始节点和终止节点的最长路径。
在这条路径上的任务被称为关键任务,它们的完成时间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工期。
如果关键任务延迟完成,整个项目的工期将延迟。
二、关键路径的计算方法关键路径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前置法和后置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步骤。
1. 前置法的计算步骤:(1)绘制项目网络图,标注任务和其所需时间。
(2)计算每个任务的最早开始时间(EST)和最早完成时间(EFT)。
(3)计算每个任务的最晚开始时间(LST)和最晚完成时间(LFT)。
(4)根据计算得到的EST、EFT、LST、LFT,确定每个任务的浮动时间(TF)。
(5)找出浮动时间为0的任务,这些任务即为关键任务。
(6)按照关键任务的排列顺序,确定关键路径。
2. 后置法的计算步骤:(1)绘制项目网络图,标注任务和其所需时间。
(2)计算每个任务的最晚开始时间(LST)和最晚完成时间(LFT)。
(3)计算每个任务的最早开始时间(EST)和最早完成时间(EFT)。
(4)根据计算得到的EST、EFT、LST、LFT,确定每个任务的浮动时间(TF)。
(5)找出浮动时间为0的任务,这些任务即为关键任务。
(6)按照关键任务的排列顺序,确定关键路径。
三、关键路径计算的应用关键路径计算可以帮助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合理安排工作,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成功率。
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项目的最短工期:通过关键路径的计算,可以确定项目的最短工期,避免工期延误和浪费资源。
2. 优化资源分配:关键路径计算可以帮助项目经理合理安排资源,避免资源过度或不足,提高资源利用率。
3. 提前预警和风险控制:通过关键路径的计算,可以提前预警可能延误的任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风险控制。
关键路径法--计算方法关键路径法定义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 CPM)是一种基于数学计算的项目计划管理方法,是网络图计划方法的一种,属于肯定型的网络图。
关键路径法将项目分解成为多个独立的活动并确定每个活动的工期,然后用逻辑关系(结束-开始、结束-结束、开始-开始和开始结束)将活动连接,从而能够计算项目的工期、各个活动时间特点(最早最晚时间、时差)等。
在关键路径法的活动上加载资源后,还能够对项目的资源需求和分配进行分析。
关键路径法是现代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种分析工具。
关键路径法的分类根据绘制方法的不同,关键路径法可以分为两种,即箭线图(ADM)和前导图(PDM)。
箭线图(ADM)法又称为双代号网络图法,它是以横线表示活动而以带编号的节点连接活动,活动间可以有一种逻辑关系,结束-开始型逻辑关系。
在箭线图中,有一些实际的逻辑关系无法表示,所以在箭线图中需要引入虚工作的概念。
绘制箭线图时主要有以下一些规则:1、在箭线图(ADM)中不能出现回路。
如上文所述,回路是逻辑上的错误,不符合实际的情况,而且会导致计算的死循环,所以这条规则是必须的要求。
2、箭线图(ADM)一般要求从左向右绘制。
这虽然不是必须的要求,但是符合人们阅读习惯,可以增加箭线图(ADM)的可读性。
3、每一个节点都要编号,号码不一定要连续,但是不能重复,且按照前后顺序不断增大。
这条规则有多方面的考虑,在手工绘图时,它能够增加图形的可读性和清晰性,另外,在使用计算机运行箭线图(ADM)这一条就非常重要,因为在计算机中一般通过计算节点的时间来确定各个活动的时间,所以节点编号不重复是必须的。
4、一般编号不能连续,并且要预留一定的间隔。
主要是为了在完成的箭线图(ADM)中可能需要增加活动,如果编号连续,新增加活动就不能满足编号由小到大的要求。
5、表示活动的线条不一定要带箭头,但是为了表示的方便,一般推荐使用箭头。
这一条主要是绘制箭线图(ADM)时可以增加箭线图(ADM)的可读性。
关键路径法与关键链法的比较关键路径法与关键链法都是制定进度计划的工具。
关键路径法是在不考虑任何资源限制的情况下,在给定活动持续时间、逻辑关系及其他制约因素下,分析项目关键路径的进度网络分析技术;该方法沿着项目进度网络路径进行顺推与逆推分析,计算出全部活动理论上的最早开始与完成日期、最晚开始与完成日期。
关键路径法是时间约束性进度网路分析工具,应用关键路径法可以使工作尽早安排。
进度安排的弹性大小由活动浮动时间决定,浮动时间小于等于零的路径定义为关键路径,关键路径上的进度活动称为“关键活动”。
关键路径法关注的重点是活动的浮动时间。
关键链法是一种根据有限的资源来调整项目进度计划的进度网络分析技术。
首先,根据持续时间估算、给定的依赖关系和制约因素,绘制项目进度网络图;然后,计算关键路径。
在确定了关键路径之后,再考虑资源的可用性,制定出资源约束型进度计划——该进度计划中的关键路径常与原先的不同。
资源约束型关键路径就是关键链。
关键链法在网络图中增加作为“非工作进度活动”的持续时间缓冲,用来应对不确定性。
关键链方法不关注网络路径的总浮动时间,而是重点管理剩余的缓冲持续时间与剩余的任务链持续时间之间的匹配关系。
关键链法的理论依据是帕金森定律,关键链法是资源约束性的进度网络分析工具,应用关键链法可以有效解决帕金森定律描述的工作被拖延的情况。
关键链法使用更激进的估算,但是可以通过使用缓冲来保证网络进度。
资源负载的进度计划显示在整个项目中最长的路径作为关键链(而不是关键路径)。
关键链法通过在关键链的末端放置缓冲以保证进度。
对于关键链的接驳路径,接驳缓冲用于对关键链没有负面影响的接驳链。
因为在估算持续时间时使用了更多的激进的估算,所以缓冲可以保证项目的进度。
在使用关键链法的时候也有一些其他的假设。
所有的资源在他们的任务上都是全职工作。
他们没有做其他的项目,而是仅仅工作在这个项目上。
在项目中资源被认为是一个瓶颈,所以所有工作量都是利用这些资源。
关键路径算法相关概念: (1)AOE (Activity On Edges)⽹络如果在⽆有向环的带权有向图中⽤有向边表⽰⼀个⼯程中的各项活动(Activity),⽤边上的权值表⽰活动的持续时间(Duration),⽤顶点表⽰事件(Event),则这样的有向图叫做⽤边表⽰活动的⽹络,简称AOE (Activity On Edges)⽹络。
AOE ⽹是⼀个带权的有向⽆环图。
AOE⽹络在某些⼯程估算⽅⾯⾮常有⽤。
例如,可以使⼈们了解: a、完成整个⼯程⾄少需要多少时间(假设⽹络中没有环)? b、为缩短完成⼯程所需的时间, 应当加快哪些活动? (2)关键路径(Critical Path) 在AOE⽹络中, 有些活动顺序进⾏,有些活动并⾏进⾏。
从源点到各个顶点,以⾄从源点到汇点的有向路径可能不⽌⼀条。
这些路径的长度也可能不同。
完成不同路径的活动所需的时间虽然不同,但只有各条路径上所有活动都完成了,整个⼯程才算完成。
因此,完成整个⼯程所需的时间取决于从源点到汇点的最长路径长度,即在这条路径上所有活动的持续时间之和。
这条路径长度最长的路径就叫做关键路径(Critical Path)。
(3)由于实际⼯程只有⼀个开始点和⼀个结束点,因此AOE⽹存在唯⼀的⼊度为0的开始点(⼜称源点)和唯⼀的出度为0的结束点(⼜称汇点)参数定义: (1)事件的最早发⽣时间 etv(earliest time of vertex):即顶点V k的最早发⽣时间。
(2)事件的最晚发⽣时间 ltv(latest time of vertex):即顶点V k的最晚发⽣时间,也就是每个顶点对应的事件最晚需要开始的时间,超出此事件将会延误整个⼯期。
(3)活动的最早开⼯时间 ete(earliest time of edge):即弧ak的最早发⽣时间。
(4)活动的最晚开⼯时间 lte(latest time of edge):即弧ak的最晚发⽣时间,也就是不推迟⼯期的最晚开⼯时间。
项目经理考试之1:CPM(关键路径)、PERT(三点估算)1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PERT网络分析法PERT网络分析法(计划评估和审查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什么是PERT网络分析?PERT(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即计划评审技术,最早是由美国海军在计划和控制北极星导弹的研制时发展起来的。
PERT技术使原先估计的、研制北极星潜艇的时间缩短了两年。
简单地说,PERT是利用网络分析制定计划以及对计划予以评价的技术。
它能协调整个计划的各道工序,合理安排人力、物力、时间、资金,加速计划的完成。
在现代计划的编制和分析手段上,PERT被广泛的使用,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PERT网络是一种类似流程图的箭线图。
它描绘出项目包含的各种活动的先后次序,标明每项活动的时间或相关的成本。
对于PERT网络,项目管理者必须考虑要做哪些工作,确定时间之间的依赖关系,辨认出潜在的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借助PERT还可以方便地比较不同行动方案在进度和成本方面的效果。
构造PERT图,需要明确三个概念:事件、活动和关键路线。
1、事件(Events)表示主要活动结束的那一点;2、活动(Activities)表示从一个事件到另一个事件之间的过程;3、关键路线(Critical Path)是PERT网络中花费时间最长的事件和活动的序列。
PERT的基本要求[1]1.完成既定计划所需要的各项任务必须全部以足够清楚的形式表现在由事件与活动构成的网络中。
事件代表特定计划在特定时刻完成的进度。
活动表示从一个事件进展到下一个事件所必需的时间和资源。
应当注意的是,事件和活动的规定必须足够精确,以免在监视计划实施进度时发生困难。
2.事件和活动在网络中须必按照一组逻辑法则排序,以便把重要的关键路线确定出来。
项目关键路径确定方法
确定项目关键路径的方法有两种:关键路径法和关键链法。
1. 关键路径法:
关键路径法是最常用的一种确定项目关键路径的方法。
关键路径是指项目中最长的一条路径,也就是项目最短的完成时间。
在关键路径法中,首先需要确定每个活动的所需时间和依赖关系,然后对整个项目进行网络图的绘制。
根据网络图的拓扑排序和计算每个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晚开始时间,可以确定项目的关键路径。
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是不能延误的,因为延误关键路径上任何一个活动都会导致整个项目延误。
2. 关键链法:
关键链法是一种较新的项目管理方法,它强调项目中人力、资源和风险的考虑。
关键链法将关注点从活动移动到资源,将资源约束引入项目计划和关键路径决策中。
在关键链法中,首先需要确定项目的关键路径,然后将资源约束考虑在内,对每个活动的时间进行缓冲以保护关键路径。
此外,关键链法还引入了风险管理的概念,通过评估和管理项目的风险,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关键链法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项目的完成时间,并提供风险管理的指导。
无论是关键路径法还是关键链法,它们的目标都是确定项目关键路径以便于项目的控制和管理。
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求来决定。
关键路径的概念和算法AOE⽹:在⼀个表⽰⼯程的带权有向图中,⽤顶点表⽰事件,⽤有向边表⽰活动,边上的权值表⽰活动的持续时间,称这样的有向图叫做边表⽰活动的⽹,简称AOE⽹。
AOE⽹中没有⼊边的顶点称为始点(或源点),没有出边的顶点称为终点(或汇点)。
AOE⽹的性质:⑴只有在某顶点所代表的事件发⽣后,从该顶点出发的各活动才能开始;⑵只有在进⼊某顶点的各活动都结束,该顶点所代表的事件才能发⽣。
关键路径:在AOE⽹中,从始点到终点具有最⼤路径长度(该路径上的各个活动所持续的时间之和)的路径称为关键路径。
关键活动:关键路径上的活动称为关键活动。
关键活动:e[i]=l[i]的活动 由于AOE⽹中的某些活动能够同时进⾏,故完成整个⼯程所必须花费的时间应该为始点到终点的最⼤路径长度。
关键路径长度是整个⼯程所需的最短⼯期。
与关键活动有关的量:⑴事件的最早发⽣时间ve[k] ve[k]是指从始点开始到顶点vk的最⼤路径长度。
这个长度决定了所有从顶点vk发出的活动能够开⼯的最早时间。
⑵事件的最迟发⽣时间vl[k] vl[k]是指在不推迟整个⼯期的前提下,事件vk允许的最晚发⽣时间。
⑶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e[i] 若活动ai是由弧<vk , vj>表⽰,则活动ai的最早开始时间应等于事件vk的最早发⽣时间。
因此,有:e[i]=ve[k]⑷活动的最晚开始时间l[i] 活动ai的最晚开始时间是指,在不推迟整个⼯期的前提下,ai必须开始的最晚时间。
若ai由弧<vk,vj>表⽰,则ai的最晚开始时间要保证事件vj的最迟发⽣时间不拖后。
因此,有:l[i]=vl[j]-len<vk,vj>⽰例:所以:代码实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Status TopologicalOrder(ALGraph G, Stack &T){// 有向⽹G 采⽤邻接表存储结构,求各顶点事件的最早发⽣时间ve(全局变量)。
关键路径的计算方法及例题摘要:一、关键路径的定义与作用二、关键路径的计算方法1.列出所有路径2.计算各路径的持续时间3.找出最长路径4.确定关键路径三、关键路径的应用场景四、例题解析五、总结与建议正文:一、关键路径的定义与作用关键路径是指在项目管理中,影响项目完成时间的关键任务序列。
它决定了项目整体的进度,一旦关键路径上的任务出现延误,整个项目的完成时间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识别和掌握关键路径对于项目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
二、关键路径的计算方法1.列出所有路径:首先,我们需要将项目的所有任务进行排序,并确定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得出所有可能的路径。
2.计算各路径的持续时间:根据项目任务的顺序,计算每条路径的总持续时间。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考虑到任务之间的等待时间和缓冲时间。
3.找出最长路径:通过计算得到的各路径持续时间,找出最长的一条路径,这条路径就是关键路径。
4.确定关键路径:分析其他路径与最长路径的差异,找出对项目进度有最大影响的关键任务。
三、关键路径的应用场景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主要用于以下场景:1.项目管理:通过分析项目进度,找出影响项目完成时间的关键任务,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
2.生产调度:在制造业领域,关键路径法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
3.工程管理:在建筑、土木等领域,关键路径法有助于合理安排工程进度,降低项目风险。
四、例题解析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关键路径例题:某项目包含四个任务,分别是A、B、C、D。
任务间的依赖关系如下:1.A -> B2.B -> C3.C -> D任务A的持续时间为10天,任务B的持续时间为8天,任务C的持续时间为6天,任务D的持续时间为4天。
根据上述信息,我们可以计算出各路径的持续时间:1.A->B->C->D:10+8+6+4=28天2.A->D:10+4=14天由此可知,关键路径为A->B->C->D,总持续时间为28天。
数据结构中关键路径算法的实现与应用摘要介绍求关键路经的算法,对于给出的事件结点网络,要求求出从起点到终点的所有路径,经分析、比较后找出长读最大的路径,从而得出求关键路径的算法,并给出计算机上机实现的源程序。
关键词关键路径最少时间1:引言通常把计划、施工过程、生产流程、程序流程的都当成一个工程。
除了很小的工程外、一般都把工程分为若干个叫做“活动”的子工程。
完成了这些“活动”的子工程,这个工程就可以完成了。
通常我们用有向图表示一个工程。
在这种有向图中,用顶点表示活动,用有向边<Vi,Vj>表示活动Vi必须先于活动Vj进行。
如果在无有向环的带权有向图中用有向边表示一个工程中的各项活动(ACTIVITY),用有向边上的权值表示活动的持续时间(DURATION),用顶点表示事件(EVENT),则这种的有向图叫做用边表示活动的网络,简称AOE(active on edges)网络。
AOE网络在某些工程估算方面非常有用。
他可以使人们了解:(1):研究某个工程至少需要多少时间?(2):那些活动是影响工程进度的关键?在AOE网络中,有些活动可以并行的进行。
从源点到各个顶点,以至从源点到汇点的有向路径可能不止一条。
这些路径的长度也可能不同。
完成不同路径的活动所需的时间虽然不同,但只有各条路径上所有活动都完成了,这个工程才算完成。
因此,完成整个工程所需的时间取决于从源点到汇点的最长路径长度,即在这条路径上所有活动的持续时间之和。
这条路径长度就叫做关键路径(criti cal path)。
2:设计步骤:1: 以某一工程为蓝本,采用图的结构表示实际的工程计划的时间。
2: 调查以分析和预测这个工程计划个阶段的时间。
3: 用调查的结果建立AOE网(Activity On Edge Network),即边表示活动的网络,并用图的形式表示。
4: 用图来存储这些信息。
5: 用CreateGraphic();函数建立AOE图。
关键路径是项目管理中进度控制的一个术语。
在项目的网络图中,从项目开始到项目完成有许多条路径可以走,就像从798艺术区到北京大学一样。
如果20个人同时从798艺术区出发,每个人走不同的路(乘坐地铁、公交车或是自驾),但只有20个人全部到达北京大学,才能完成聚会。
这最后一个到达的人就是走最长路径(花费时间最多)的人。
相似的,只有最长(花费时间最多)的路径完成之后,项目才算结束。
这条在整个网络图中最长的路径就叫关键路径(critical path)。
我们来总结一下关键路径法的4个关键点:(1)关键路径是项目网络图中最长的路径,他决定了项目的总耗时时间;(2)项目经理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优先等级较高的任务,确保他们准时完成,关键路径上任何活动的推迟都将导致整个项目推迟;(3)向关键路径要时间,向非关键路径要资源;(4)调整进度,平衡资源例如,某项目的网络图如图3-22所示。
如果该项目的规定完工时间为42天,试用两种方法确定该项目的关键路径。
A.运用“时差最小值”来确定项目的关键路径,项目活动情况如表3-12所示活动活动工期DU最早最迟总时差开始时间ES完成时间EF开始时间LS完成时间LFA303474B103137174C83118165D153189246E7132017244F20113116365G12203224364H6323836424计算过程详解:一、先在表中的“活动”和“活动工期”栏目中根据节点图中填入有关数据相应的数值,即:A、B、C、D、E、F、G、H,以及3、10、8、15、7、20、12、6。
二、由A开始逐步推算出各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基本原理(规则):I、对于一开始就进行的活动,其最早开始时间为0。
某项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必须等于或晚于直接指向这项活动的所有活动的最早完成时间中的最晚时间。
II、计算每项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时,应以项目预计开始时间为参照点进行正向推算。
找关键路线的计算方法关键路径是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项目经理确定完成项目所需的最长时间。
通过计算关键路径,项目经理可以安排各个阶段的工作,避免延误和浪费资源。
关键路径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网络图的绘制和关键路径的确定。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绘制项目的网络图。
网络图是一个用于描述项目活动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图形表示。
网络图使用了三种基本符号:事件、活动和箭头。
事件是项目的里程碑或完成某个活动的时间节点,用圆圈表示。
活动是项目中执行的任务或工作,用矩形框表示。
箭头表示活动之间的前后关系,箭头的方向和长度表示活动的执行顺序和持续时间。
在绘制网络图时,需要按照项目的分解结构将活动进行排序,并且确定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
常用的逻辑关系有四种:FS (Finish-to-Start),表示一个活动的完成必须在另一个活动的开始之前;SS (Start-to-Start),表示一个活动的开始必须在另一个活动的开始之前;SF (Start-to-Finish),表示一个活动的开始必须在另一个活动的完成之前;FF (Finish-to-Finish),表示一个活动的完成必须在另一个活动的完成之前。
在确定逻辑关系后,通过画出事件和活动,并连接它们的逻辑关系,我们就可以获得项目的网络图。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关键路径。
关键路径是从项目开始到结束的最长路径,它决定了项目完成所需的最短时间。
计算关键路径的关键是确定每个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ES)和最晚开始时间(LS),以及最早完成时间(EF)和最晚完成时间(LF)。
首先,我们从网络图的开始事件开始,确定每个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
最早开始时间是指在没有任何限制和延误的情况下,活动能够开始的最早时间。
从开始事件开始,我们依次计算每个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直到达到网络图的结束事件。
然后,我们需要确定每个活动的最晚开始时间。
最晚开始时间是指在不影响整个项目完成时间的前提下,活动能够推迟开始的最晚时间。
路径规划算法综述及性能比较路径规划是一种重要的问题,尤其对于自动驾驶车辆、机器人、物流配送等应用场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路径规划涉及到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和工程学等领域。
各种路径规划算法纷繁复杂,本文将对路径规划算法进行综述和比较。
一、基本概念路径规划算法是指在给定的环境中找到最优路径或一组最优路径的算法。
最优路径可以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例如距离、时间、消耗等。
路径规划算法的目标是最小化或最大化路径上的某种指标,如最小化路径长度或最大化避让障碍物的程度。
二、常见的路径规划算法1. A*算法A*算法是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用于在图或网格中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该算法评估节点n的价值是f(n) = g(n) + h(n),其中g(n)是从起点到节点n的实际距离,h(n)是从节点n到终点的估计距离。
该算法具有高效性和准确性,已被广泛应用到自动驾驶车辆、机器人和游戏中。
2. Dijkstra算法Dijkstra算法是一种贪婪算法,它在有向图中找到从源节点到所有其他节点的最短距离。
该算法从源节点开始,在逐渐扩展当前节点的同时,在未访问的节点中选择距离源节点最短的节点作为下一个节点进行操作。
该算法在有较小的边权的图中运行速度较快,因此它通常用于路由选择和网络推荐。
3. Floyd算法Floyd算法是一种动态规划算法,用于求解带权图的所有顶点对之间的最短路径。
该算法基于分治策略,它不仅求出了最短路径,还能够检测环路。
该算法是一种全局优化算法,通常用于数据中心的通信带宽分配、电路设计等领域。
4. Bellman-Ford算法Bellman-Ford算法是一种贪婪算法,它是用来解决带有负边权的最短路径问题的。
该算法通过连续计算节点之间的距离来找到最短路径。
该算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检测出负环路,但是运行时间较慢。
5. 双重A*算法双重A*算法是一种改进的A*算法,它可以更快地找到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最短路径。
该算法使用两个A*算法,一个从起点开始,一个从终点开始,同时向中间扩展,直到两个搜索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