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课件人教版2
- 格式:ppt
- 大小:5.73 MB
- 文档页数:26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1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以及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2.以交通工具的变化为例,通过举例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揭示发生变化的原因,感受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变化趋势;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生活的状况。
3.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感受科学的重要性;尝试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学习中领悟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2学情分析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
2.采用史料教学法。
以史料为依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历史认识。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精神生活的状况,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2.教学难点: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导入新课1.呈现材料:洋伞、洋车、洋纱、洋布、洋火、洋油、洋碱这些名称你有听说过吗?知道是什么东西吗?2.思考:这些平常的东西为什么会这样称呼?师:让我们要把目光转向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1.预计有个别如洋碱,应该不知道,通过猜测引发兴趣2.回顾工业革命,能初步说出中国同期落后了活动2【讲授】走进场景1.展示:20世纪初上海外滩的场景1仔细观察,有哪几种交通工具?你还知道哪些?它们的故乡在哪里?引导学生思考:新型交通工具传入中国,能够从哪些方面促进社会的变迁?2.展示:20世纪初上海外滩的场景2说一说,新型交通工具给以人力车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带来哪些冲击3.图文展示:清末台湾率先创办近代邮政,民国时期,国家邮政的专营权得到强化4.布置阅读课文P21资料2,讲述电话、电报等普及率逐步提高。
思考:还有哪些日常用品称呼的来历类似于电话?(二)人们的文化生活和思想观念1.新的文化生活方式图片展示《定军山》的简介提问:除了看电影、拍照片之外,当时大多数人们的精神生活还有什么?(读报纸——图片)2.民主观念的影响(1)展示漫画,提问:什么事件后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出现了哪些变化?(2)婚姻变化,主题是体现婚姻的自由、平等布置学生阅读“阅读卡”中的内容,了解西方新思想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