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我国“去行政化”的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 格式:pdf
- 大小:201.91 KB
- 文档页数:2
高等教育论文由“去行政化”看高校内部管理的变革一、何谓高校行政化和去行政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明确写道:“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1]这些条目的出现又一次引发了社会和学界对高校行政化的讨论。
高校行政化不是一个严格的、通用的学术用语,学者们对高校行政化的界定存在差异,使得这一概念尚存模糊性。
有学者认为:“所谓高校行政化,是指高校的办学理念、职能配置、组织建构、运转机制、决策管理等方面呈现与行政机构相似的特征。
”[2]也有一些学者使用“行政泛化”或“行政权力泛化”的说法。
所谓行政权力泛化,是指“大学管理的‘机关化’色彩过于浓厚,以行政权力干预或取代学术权力的现象比较普遍”[3]。
尽管对高校行政化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学者们对高校行政化的批评声基本上是一致的,认为高校目前的“官本位”意识、管理上的科层制特点及机构的臃肿等,严重影响高校的学术管理,压制了高校教师们对学术权力的实施,对高校的学术发展不利。
去行政化正是要遏制行政权力的泛用,消除行政化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让学术权力获得发挥空间,维持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平衡。
二、高校行政化的产生: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失衡大学是教育人、传播知识和产生新知识的地方,这一特征赋予了教师和研究人员天然的学术权力。
只有他们有资格确定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内,哪些知识是经典的,哪些是前沿的,知识应该是什么样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等等。
学术权力能否很好地运用直接影响到高校教育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大学生存的根基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同样,行政权力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20世纪以来,随着政府权力对大学管理的渗透,大学功能由最初的教学扩展到科研再到社会服务,已由最初的学者团体发展成为庞大的正式的社会组织。
现今的大学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有明确的目标、规章制度、正式的权力系统等,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构成支配――服从的层级体系,繁杂的事务要求有专门的人员和机构来处理[4]。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摘要】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从历史演变、存在问题、改革措施、效果和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未来,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景仍然光明,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我们有信心让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更加科学和有效。
【关键词】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背景、历史演变、存在问题、改革措施、效果、展望、重要性、必要性、前景1. 引言1.1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背景一是教育的普及化和大众化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他们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和提升社会地位。
二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压力。
随着我国与国际接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需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因此高等教育体制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
三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
高等教育作为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平台,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背景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1.2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性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组织和管理保障。
通过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调控,行政管理体制能够确保高等教育机构稳健运行,实现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只有保持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健康、高效运转,才能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
高校论文去行政化论文:新时期高校“去行政化”问题探析摘要中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化趋向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现实背景。
其制约了大学功能的有效发挥,增加了办学成本,滋生了腐败,阻碍了我国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制约了我国高校的发展。
如何结合我国现实国情,推进高校“去行政化”的具体实施仍然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
关键词高校行政化去行政化政府non-administration in colleges in the new period yang xiangpei(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abstract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has long form of administrative trend has the profound historical roots and complex realistic background. restricting effectively play of the university function and university's healthy development, increased the teaching cost and fostered corruption, obstruct our country to outstanding talents,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how to combine with our country's actual conditions and push forward the " non-administration " the concreteimplementation still worth exploring.key wordscollege, administration,non-administration, government1 高校“行政化”问题的提出我国高校的行政化问题由来已久。
论基于我国“去行政化”的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吕恒喜【期刊名称】《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1)011【摘要】经过多年的计划体制的管理,我国高校仿佛成为了"一级政府"。
除了给学校赋予一定的行政级别外,事实上把行政管理的一套移植到高校的内部管理中,形成与行政部门对口的管理机构,从而形成高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
造成高校中行政权力泛化和强化,而学术权力相对弱化。
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高等教育旧的内部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高校"去行政化"和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的变革已迫在眉睫。
本文将以去行政化为切入点,对我国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作详细论述。
%After years of planning system management,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em to be "a level of government." In addition to a certain administrative level,the same administration has been transplanted to the university's internal management,and thus forms 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executive branch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resulting in strengthening the executive power,and relatively weakening of the academic power.However,with the gradual establishment of market economy,the old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can not meet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non-administration reform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change is imminent.This paper goes into different routes of the internal non-administration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of China.【总页数】2页(P63-64)【作者】吕恒喜【作者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武汉43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71【相关文献】1.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与目前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J], 华琼;闻欣;2.论高等教育去行政化——基于大学章程视角 [J], 林丹丹;3.我国经济体制变革与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诉求 [J], 成巧云;施涌4.浅析高等教育去行政化改革中高校资产负债状况——基于高校资产负债审计 [J], 齐艾玲;徐萌萌;赵真真;鲁永雎5.大学“去行政化”——基于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思考 [J], 张宏喜;汪元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论文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对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工作已经成为了当前高等院校的重点关注内容。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还存在着诸多的需要改善的地方,包括教育观念、领导体制、组织机构等等方面,这些方面的不足严重制约着高等院校的改革发展,需要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的完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全文如下:摘要构建一个与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系,对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教育观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为了适应和应对时代发展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改革适应我国的新时期发展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关键词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创新改革一、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1、政校不分,党政不分从高校内部来说,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统一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由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领导职责不明晰,缺乏民主办学和科学管理、决策和监督机制,导致“政治领导过泛,行政管理过强,学术管理过弱”。
我国高等院校如何完善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既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功能,又发挥领导的行政指挥功能,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从高校外部来说,我国高等教育一直由政府包办,各高校根据隶属关系分别从中央或地方政府获得不同数额的财政拨款,政府成为高等院校的主办者,导致高等教育的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界线模糊。
2、组织庞大,职责不明当前我国高校机构庞杂,运行缓慢,非教学人员大量超过教学人员,给学校带来过重的负担。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大学规模的扩大,新兴学科和专业的大量出现,使得学校一级的管理幅度成倍增加,造成了大学科层化特征愈加明显。
学校办学主体本末倒置,机关行政人员成了学校权力的核心,过多参与过程管理。
同时,有的学校的教代会和校务会,只不过是一个群众组织和咨询机构,并无实质上的权力。
摘要:2013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逐步取消高校,研究所等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
但这一政策的提出和实行,是我国高校去行政进程中做出的巨大进步。
去除行政功级别只是高校去行政化的一部分,要真正完成高校的“去行政化”改革,就要将重心放在两个部分:其一,需要从根源上转变政府职能,重新构架政府与高校之间的权利结构;其二是加快高校内部新型治理模式改革,调整高校学术与行政权力结构,充分发挥高校的自主权。
本文以去行政化改革为背景,以提升我国高校办学质量为目的,探索我国高校的新型内部治理模式。
关键词:去行政化;高校;治理模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服务型政府下的“高校主导”模式。
要完成这一目标,实现去除行政化,就需要政府与高校双方的共同努力。
在政府转变职能、改变角色的同时,高校自身也要做出相应的角色调整。
改变固有的“从属”、“服从”观念,充分发挥高校作为办学主体的自主性,构建“大学自治”、“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的现代化大学管理模式。
我国高校长期处于政府的高度管制至下,由于政府对高校内部事务处理的长期干预和全面掌控,高校已经形成了对政府的依赖性,习惯性的依靠政府行政指令来运作,丧失了作为法人单位的自主性,沦为依靠命令行事的“机器人”模式。
这样一来,高校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制约,学术研究无法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提升,其社会职能也无法真正体现。
高校要发展,就要跳出固有模式,完成从“服从型”高校到“自主型”高校的转变。
首先,高校要明确自身办学法人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单向服从于政府命令的思想,加强自主办学观念,强调按照自身需要去发展;其次,要充分利用教育法规维护高校自主办学权力,保证自主办学权的顺利实行,同时做到在自主发展上的有法可依;第三,要加强自我约束机制,采用多方共同参与的评议机构来规范自主办学行为,保证自身的发展不偏离道路;第四,要加强高校内部科学化管理,改善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优化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学术权力的主导地位,建立服务于学术的新型行政管理模式,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适宜氛围。
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去行政化”改革实证研究作者:黄亮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43期黄亮(江苏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常熟215500)摘要:行政化问题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严重的制约作用。
本文主要从与人才培养关系最为密切的高校内部教学管理角度,探讨了高校内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现象,以及行政化对教学、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带来的影响,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高校内部教学;教学管理;去行政化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021-02作者简介:黄亮(1973-),男,张家港人,大学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学管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受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在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学校中,行政化问题不仅是普遍现象,而且也一直是制约我国高校持续发展的瓶颈。
在高校内部教学管理中,以行政权力为核心、行政主管单位掌控着教学资源、老师跟学生的话语权几乎没有、在教学管理方面太死板、缺乏以老师跟学生为主导的理念。
这样的教学行政化的情况跟当前高等院校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原则相冲突,容易导致高校学术创新能力不足、学术成果匮乏,不利于高校的个性化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校要实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进行去行政化改革。
一、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去行政化是当务之急当前,高校内部教学管理中的行政化现象还是非常严重的,不管是在教学的开展中、教学质量的管理当中,还是对人才培养方面差不多都存在行政化的问题。
首先,从高等院校内部组织机构来看,其运转有关的模式是行政化的。
教学与学术研究是高校的主要工作内容,但是由于过度行政化,导致行政化的权力高于学术权利,行政机构成为高校的核心部门,主导着学校的教学与学术研究,这无疑是制约了现代高校学术自由、开放的发展理念,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
由“去行政化”看高校内部管理的变革【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着高校内部管理的变革展开讨论。
在探讨了“去行政化”对高校内部管理变革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分别阐述了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意义、内部管理的传统模式与限制、创新实践、国际比较研究以及改革案例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出了高校内部管理变革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高校内部管理的发展趋势。
本文力求全面深入地探讨高校内部管理的变革,旨在提供启示和参考,促进高校内部管理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内部管理,去行政化,管理变革,高校改革,传统模式,创新实践,国际比较研究,案例分析,启示,发展趋势1. 引言1.1 从“去行政化”探索高校内部管理变革的必要性高校内部管理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发展中的一个瓶颈和难题。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通过“去行政化”来探索高校内部管理的变革必然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当前高校管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往往源于行政化管理方式的弊端。
高校内部管理的过度行政化导致了管理效率低下、决策难度加大、资源配置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
传统的行政化管理模式也无法适应高校内部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和需求。
从“去行政化”出发,探索高校内部管理的变革势在必行。
通过去行政化,可以打破传统的管理框架,实现管理流程的优化和精简,提升管理效率和透明度,更好地适应高校内部管理的现代化要求。
只有通过“去行政化”,才能实现高校内部管理的真正变革和提升,推动高校管理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
1.2 高校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高校内部管理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决策效率低下的问题。
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中,校长和部门主管往往集中大部分权力,导致决策过程冗长、效率低下。
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的管理。
高校内部管理过于官僚化、程序繁琐。
由于管理体制僵化,高校内部管理存在着繁杂的审批程序,过多的文书工作和冗长的会议制度,使得管理效率低下,影响了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
高校内部管理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