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骨、关节与软组织基本病变
- 格式:ppt
- 大小:5.27 MB
- 文档页数:39
X线入门▎软组织基本病变
X线平片虽然不能像CT和MRI那样很好地区分软组织内结构,但对于投照良好的X线平片,也可以区分脂肪组织和肌肉等其他软组织层次,脂肪的密度低于肌肉。
观察软组织的改变可以辅助诊断骨关节疾病。
软组织肿胀
软组织肿胀(图1)X线表现为皮下脂肪及肌肉密度增高、增厚、层次不清等,常见于骨关节的外伤、炎症等。
通常多是局部软组织肿胀,轻微的软组织肿胀X线平片通常无法准确显示。
图1踝关节正侧位(局部)显示外踝软组织明显肿胀,软组织厚度明显大于内踝。
本例为外伤病例。
软组织肿块
软组织肿块(图2)通常见于骨或软组织的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X线表现为局部软组织密度增高,投照良好的X线平片可见肿块的大致轮廓。
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形成的软组织肿块通常还可见骨质异常。
软组织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往往不伴骨质改变。
观察肿块的轮廓是否规则清晰,有无周围侵犯表现可有助于判断病变的良恶性。
图2股骨X线平片。
股骨旁巨大的软组织肿块(白色箭头),股骨本身未见异常。
本例为脂肪肉瘤病例,X线平片由于密度分辨率有限,不能区分肿块内部成分。
软组织钙化或骨化
X线表现为软组织内高密度影。
其他
如软组织内气体、肌肉萎缩等。
骨骼系统的基本病变第一节检查方法正常骨骼系统的X 线表现二、骨骼系统的基本病变骨与关节创伤一、骨折骨与软组织的感染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良性恶性生长情况慢、不侵及邻近软组织快、易侵及周围但可压迫、无转移软组织、有转移骨质破坏呈囊状、膨胀性破坏、境呈溶骨性破坏,境界清、锐利;骨皮质连续界不清,边缘不整骨膜增生一般无骨膜增生多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并可破坏软组织改变多无肿胀或肿块形成软组织肿块,境界不清晰。
(一)、良性骨肿瘤 1、骨巨细胞瘤临床表现: 骨巨细胞瘤好于20~40岁青壮年,好发部位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多见;其次为肱骨远端;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压痛;较大肿瘤可有局部皮肤发热和静脉曲张。
病理:肿瘤质软而脆,似肉芽组织,血管丰富,易出血;主要由单核基质细胞与多核巨细胞构成;按分化程度不同,可分为:良性、生长活跃和恶性。
X 线表现:骨端骨质呈横向偏心膨胀性破坏,其内可见多房或单房影,多房性者可有细小骨嵴,可见多层骨壳;一般说来,破坏区内没有钙化和骨化,无骨膜反应。
一旦破坏区骨壳不完整,出现软组织肿块提示肿瘤生长活跃;若肿瘤边缘出现筛孔状和虫蚀状骨破坏骨嵴残缺紊乱,出现明显软组织肿块者提示恶性骨巨细胞瘤。
一般肿瘤不侵犯关节软骨。
骨囊肿:为单发性骨的肿瘤样变,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好发于青少年,多发生于长骨干端,尤以股骨上端更为多见。
一般无症状。
病理:为一骨内囊腔,囊内含有棕色液体,外被一层纤维包膜,在骨松质内包膜周围为边缘整齐的薄层骨壳,壁包膜可见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及丰富的毛细血管,还可见散在多核细胞。
X线表现:表现为卵园形或圆形,边界清晰的透亮区,有时呈多房状,其内无骨嵴;骨质破坏呈纵向偏心囊状破坏,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一般说来;骨质破坏区边缘骨质增生硬化不明显。
骨肉瘤:为起源于间叶组织以瘤骨形成为特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临床表现:多见于青年,以11~20岁,男性最为多见。
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
《医学影像学》公共课教学大纲(甲平台)医学影像学是利用各种成像技术显示的人体解剖、生理、生化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其内容包括X线成像、CT(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超声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放射性核素成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介入放射学等,现代医学影像学源自传统的X线诊断学,随着电子计算机及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影像学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其它临床各学科地发展。
学习医学影像学是要了解各种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学会使用各种成像技术为临床服务,为学习观察分析各种影像学图像奠定一定基础。
该课程主要内容涵盖临床医生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医学影像知识:X线、超声、CT、MR 的成像原理、图像特点和临床应用。
分别描述呼吸、骨关节、循环、消化、泌尿、中枢神经与头颈部的正常影像学表现、检查方法、基本病变和常见病变的典型基本影像学诊断。
重点为X线成像。
适当介绍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概念和临床应用。
能够满足执业医师考试的技能考试要求。
主要适合于临床医学专业。
本大纲是老师授课和学生考核的依据。
课程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1.熟悉X线、超声、CT和MR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诊断价值与限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最新发展动态。
2.掌握临床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及其应用范围,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使用。
3.学会对不同成像的观察、分析,并结合临床作出综合判断。
4.重点掌握骨骼和肌肉系统、胸部、腹部的正常及基本病变X线、CT表现,掌握几种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5.掌握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正常解剖、基本病变和几种常见病的影像学诊断。
6.了解介入放射学的概念、诊疗方法及主要的临床应用。
二、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2.见习看片,注意参考实习指导3.自学与讨论,注意网络课程和影像教学素材库4.PBL教学三、学时分布:69学时,其中理论授课48学时,实习21学时,自学6学时,PBL3学时。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九章一、学习目标1 .掌握骨、关节及软组织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骨折、关节脱位及椎间盘损伤的检査方法选择及典型影像学表现。
2.熟悉骨肌系统X线、CT和MRI检查方法及要求;常见骨折分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检查方法选择及典型影像学表现。
3.了解骨、关节及软组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比较影像学的相关知识;骨折复查及骨折愈合观察。
二、重点和难点内容(一)骨肌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1.各种疾病首选、常用和优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何种影像检査方法对评估疾病预后有帮助。
(二)骨肌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1.骨与关节损伤、关节脱位、椎间盘突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影像表现。
2.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退行性骨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影像表现。
3.股骨头骨髄缺血性坏死、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及影像表现。
4.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结核、脊柱结核、关节结核的影像表现。
5.骨瘤、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骨肉瘤、骨髓瘤、转移性骨肿瘤、骨囊肿的影像表现6.脂肪瘤、血管瘤、神经源性肿瘤、脂肪肉瘤的影像表现。
(-)名词解释1.青枝骨折2.关节脱位3.Schmorl 结节4.Brodie 脓肿5.Garre骨髓炎6.骨质疏松7.假骨折线(looserzone)8.Codman 三角9.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扁平髋11.骨膜新生骨(-)填空题1.软组织骨化多见于和O2.关节脱位是指关节相应的间正常的对合关系消失,表现为关节构成骨的或o3.骨质破坏由病理组织的或由其引起的致。
4.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最早、最常受累的部位是,其中是早期患者检查的最佳部位。
5.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最早受累的部位为,其次是,最常受累的周围关节是o6.痛风是由于代谢紊乱引起体液、血液中增加,导致其盐沉着于各种间叶组织内引起炎症反应。
7.退行性骨关节病最早期X线改变为«8.良性骨肿瘤以发病率最高,恶性骨肿瘤以发病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