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乐音与噪声(学)
- 格式:doc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7
乐音与噪声§3.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真空不能传声。
3. 知道声音的传播过程。
过程与方法:1. 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2. 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学习,培养热爱科学,热爱世界,以及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乐音的特性及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教学难点】弄清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噪声的防治【教学设备】吉他、发音齿轮【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
这说明同样是声音,它们之间也也有不同之处,有的声音好听悦耳,有的声音难听刺耳,我们把这种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把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噪声。
一、乐音与噪声1、乐音: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
如mp3播放的优美的歌曲、悠扬的小提琴曲等。
2、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噪声,如工地上搅拌机的声音,切割机的声音等。
乐音与噪声的界定教师:从物理学角度来说,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律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而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比如有时候你不喜欢听音乐,这时音乐对你来说也成了噪声,所以乐音和噪声具有相对性,时效性,地域性。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声源做有规律的振动的时候产生的声音叫乐音。
那么乐音有什么特性呢?我们看电视或者播放音乐的时候,通常有个按钮可以调节音量的大小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声音是有大小,强弱之分的,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大小)称为响度。
科目§3.2 乐音与噪声课型单一型: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检查课综合课:实验课: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一一响度、音调和音色,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3.进行简单的专项社会调查,使学生具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振兴中华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
重难点重点:(1)能对生活中声音的三个特性加以辨别。
(2)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难点: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
教学设计利用阅读指导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教学过程(内容、步骤、方法)一、引入新课:师:激昂的进行曲令人精神振奋,婉转的歌声让人如痴如醉,但刺耳的汽车喇叭声却使人紧张、烦燥。
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乐音与噪声。
板书二、进行新课:1.乐音的特性。
演示实验: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用不同大小的力敲打鼓面或拔动琴弦,大家听到的声音大小不一样。
师:物理学中把入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板书(1)响度。
演示实验:再请一位同学用力敲打鼓面,鼓声越大,鼓面上的小纸人跳得越高。
师:鼓声越大小纸人跳得越高,说明了什么?生:说明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物体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动幅度简称振幅)生甲:用一只手将一根橡皮筋张紧,另一只手拔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现场表演)生乙:将一把尺子压在桌边,露出桌面一部分,如图所示。
用大小不同的力拔动尺子,尺子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也不同。
尺子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现场表演)生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音叉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音叉的振幅可从悬挂的乒乓球被弹开角度大小看出来。
(现场表演)生丁:用大小不同的力拔动吉他,琴弦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3-2 乐音和噪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从生活经验中体验乐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2)知道影响乐音特征的主要因素。
(3)能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2.能力目标:(1)能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征的主要因素。
(2)能完成简单的社区调查,并能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3.情感目标通过对噪声及其危害和防治的了解,使学生具备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重点难点】从生活经验中了解决定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教具学具】多媒体设备,自制或搜集的视频,录制的声音,笔盒,橡皮筋,直尺,二胡,吉他,听诊器,不同品质的瓷碗等。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要教法】观察、实验、交流、讨论【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事先录制的《命运》(理查德·克莱得曼)、《运动员进行曲》、《街道汽车声、人声》、《电锯声》。
请同学们说一说听了上述不同声音的感受。
学生交流并回答。
导入课题:乐音和噪声二、新课教学1)乐音和噪声下定义:乐音: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
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或者污染环境的声音。
展示乐音和噪声的波形。
播放周杰伦的歌曲《双截棍》,提问是否好听。
(预备两种方案:其一,若学生都说好听,则提问如果这首歌曲在半夜播放,是否觉得好听;其二,若有一部分学生说好听,一部分说不好听,则指出生活中对乐音和噪声的判断与人的感受有关)教师:同一首歌,对不同的人感受不一样;同一首歌,在不同的时间,给人的感受也不一样。
交流和讨论:小明和姐姐小雨在芜湖步行街上玩,听到一个音响店正在播放林俊杰的《曹操》,小明说好听极了,而小雨却说太吵人。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2)乐音的特征1、关于响度:用吉他轻拨一个音,然后再用力拨出同样的音,请学生说出有什么不同。
(声音的大小不同)重复上述做法,同时请一名学生帮忙,分别洒上碎纸屑。
学生观察纸屑的弹起情况。
交流和讨论:这说明了声音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板书:响度: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
第二节乐音和噪声教学目标:1.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教学重点:1.能对生活中声音的三个特性加以辨别。
2.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竞赛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音像资料、梳子、钢尺、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中我们能听到的各种各样声音,其中有的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是好听悦耳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
有的声音是无规律的,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这样的声音叫做噪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乐音和噪声。
二、出示学习目标1.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三、指导自学1. 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几段歌曲,播放过程调节音量旋钮,选择男中音独唱、女高音独唱的歌曲以及不同乐器演奏的歌曲。
请同学们比较这些歌曲两两之间有什么不同?自学课本P42—44内容,边看边思考这些问题(1)什么是响度?响度用哪个单位表示?影响声音响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什么是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个物理量反映物体振动的快慢?(3)音色反映的是什么?我们分辨不同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哪种特性?2.自学课本P45—46内容,思考下列问题(4)什么是噪声?(5)教室里和教室周围有无噪声?如果有噪声,这些噪声是从哪里来的?(6)怎样减小噪声的影响?6分钟之后,比一比看谁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
四、展示交流问题1:(学生回答,回答后板书,回答好的给予表扬和鼓励)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声音的强弱不同,人耳听起来的效果不同,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dB)表示。
§3.2 乐音与噪声
【学习目标】
1.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三个特性,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环节。
【课前知多少】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
2.闭上眼睛听几位同学分别读一段课文,你能准确说出是哪一位同学读的吗?
3.小明喜欢边听收音机,边干家务,他发现当离收音机近时,听到的声音,当离收音机远时,听到的声音(选填“大”或“小”)·
【合作探究问题解决】
一、乐音
1、乐音与噪声: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做噪声。
[乐音与噪声理解]
听觉感受物理学角度定义乐音优美动听、令人愉快的声音难听刺耳的声音
噪声声源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声源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
二、乐音的特性
(一)响度
1、响度:在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叫做响度。
2、振幅:发声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3、影响响度的因素:
(1)响度与振幅有关:物体的,产生声音的。
(2)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响度;
距离发声体,响度。
4、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来表示。
如下表列出了一些听觉效果与声音的强弱:
声音声音的强弱(dB)听觉效果声音声音的强弱(dB)听觉效果
树叶微动10 极静汽车喇叭90 很响
轻声交谈20—30 安静载重汽车100—110 震耳
正常说话40—50 正常飞机发动机120—130 疼痛难忍
大声呼喊70—80 较吵
例1、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同学听到了,而远处的同学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太尖细了
C、老师发出的声音太低沉了
D、远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二)音调
1、探究声音的现象与特点
对比组声音的现象特点
1组男低音歌唱家的声音低沉、粗壮、声音低女高音歌唱家的声音尖细、声音高
2组狮子的吼声低沉、粗壮、声音低羊羔的叫声尖细、声音高
3组成年男人的说话声低沉、粗壮、声音低女同学的说话声尖细、声音高
探究归纳: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是不同的,有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有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
2、音调:物理学中把称为音调。
音调的高低是指声音的,不是指声音的,如在音乐中1234567音调逐个升高。
3、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用符号表示。
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的物理量
4、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例2、下表中列出一些音阶的频率,由此可以看出()
音符 1 2 3 4 5 6 7
音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频率/Hz 256 288 320 341 1/3 384 426 2/3 480
A.音阶越高,频率越高 B.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频率越高,越悦耳动听 D.相邻音阶的频率之差是相同的
(三)音色
1、音色:音色曾经叫音品,反应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不同的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音色的决定因素:音色是由发声体的、等因素决定的。
(1)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发声体有变化,音色也将变化,如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可以通过听声音辨别机器运转情况。
(2)同一人的音色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起居、健康、训练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歌唱家每天早起“吊嗓子”,就是为了保持其优美的音色。
例3、(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征来辨别某人的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2)《梁祝》曲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都很美妙,你能听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演奏,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节奏
辨析比较:响度、音调、音色
比较项
响度
音调
音色
物理意义
声音的 (声音的 )
指声音的 程度(声音的 ) 声音的 、
决定因素
由发声体的① 和
② 决定 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
取决于发声体自身,当发声体内部结构改变时,音色也会随之改变
关系
音调与响度毫无关系,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性,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三、噪声的防治
1、噪声的界定
从物理学角度:由发声体 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乐音与噪声的联系:它们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 。
有些声音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属于乐音,但从环保的角度看却属于噪声。
例4、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
A 、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
B 、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
C 、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
D 、上课时小林与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
3、噪声的危害:噪声对人们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会造成危害。
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可能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4、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源 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人耳) (1)在声源处减弱:摩托车消声器、无声手枪、机器加外罩、在机器下垫泡沫等减震、禁鸣喇叭、工业区和生活区分开、限制娱乐场所营业时间等等。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音板、植树造林、关门窗等等。
(3)在人耳处减弱:戴隔音耳塞、捂住耳朵等等。
例5、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关闭房间的门窗
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调整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例6、为了减少教室周围的噪声对上课学生的影响,在下列措施中,有效、合理和可行的是()
A.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
B.学校为每个学生免费佩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的周围植树或建隔音板
D.在教室里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例7、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
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过后,行驶的车辆较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过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可能是大雪过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典例解析】
题型一对乐音特征的理解
1、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有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音乐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
”歌手能判断出用哪种乐器演奏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三者均可
题型二关于音调、响度、音色的综合辨析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额,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题型三控制噪声的措施
3、(天津中考)为了使教室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列那个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A、老师讲话时声音要小一点
B、每位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4、(湖北武汉中考)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纺织工人使用防噪声耳罩
B、中心城区汽车禁止鸣鸣笛
C、轻轨两旁安装隔音墙
D、主干道路面“刷黑”
【作业】
1.图3-2-1“迷你实验室”中的橡皮筋吉他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1)绷得较紧的橡皮筋音调,绷得较松的橡皮筋音调;
(2)粗橡皮筋音调,细橡皮筋音调;
(3)长橡皮筋音调,短橡皮筋音调。
2.在下列几种方法中,不能增大声音响度的是( )
A.增大声源的振动幅度 B.提高声源的振动频率
C.通过喇叭形的筒传声 D.离声源更近些
3.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低,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拉紧弦线 B.增加发声部分弦的长度
C.缩短发声部分弦的长度 D.用更大的力弹拨弦线
4.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
A.30dB B.50dB C.70dB D.90dB
5.大多数昆虫飞行的时候,它们的翅膀不停地振动,因而发出嗡嗡声.蜜蜂带着花蜜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时候,平均每秒钟振动440次。
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蜂房.试解释这个现象.
6.如右图所示,用一塑料片刮木梳的齿,先慢慢刮,然后迅速刮.你发现
两次声音的音调不同,前者音调,这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
动的有关,越高,所产生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7.写出减弱噪声的途径:
(1)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
(2)纺织工人上班时,有的工人塞上耳塞;
(3)市内闹市区挂上禁止使用高音喇叭的警示牌.
8.有人说:“收录机播出的音乐都是乐音”.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9.如图所示,请你用五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做如下实验:用嘴分别对着五只瓶口吹气,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用嘴对着五只瓶口吹气,五只瓶子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什么?
(2)只瓶子产生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
(3)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说明下图中,吹笛子时,用于、指堵住不同的笛孔,能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