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湖南省常德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13.00 KB
- 文档页数:24
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铉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
”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
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大概意思是,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
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
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
《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
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
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
《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
《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琨“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
”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
《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禳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
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
唐《艺文类聚·鸟部中》“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
火阳精物。
”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
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
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
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
齐河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个正常的社会,一定会包容不同群体,一个有教养的人,一定能尊重不同群体的特征。
有人长相威猛,有人外形柔弱;有人说话铿锵,有人细声细语;有人虎虎生风,有人谨小慎微……这些都属正常。
人们反感的不是“娘炮”,而是反感“娘炮”霸屏,但凡有时间有兴趣看视频的人,恐怕都无法躲开“娘炮”的裹挟。
无论是选秀节目还是青春剧,乃至一些比较主流的正能量节目,总是让“娘炮”主导,仿佛离开“娘炮”就做不好节目。
这种盲目追捧“娘炮”的做法,导致“娘炮”之风日盛。
家长不是对“娘炮”有偏见,而是担心他们误导孩子成长。
一些男明星动作阴柔,全无阳刚之气,他们越有影响力,越会误导年轻一代;他们越在孩子心中拥有强大号召力,就越让人担忧。
一些孩子是“娘炮”明星的忠实拥趸,明星有什么样的言谈举止,孩子往往模仿,并以此为美。
这不免让人忧心忡忡。
如果放任“娘炮”之风劲吹,如果越来越多的人以“娘炮”为荣,社会就会越来越缺乏阳刚之气,国家就会越来越缺乏英武之气。
一个阳光且阳刚的国家,一个有能力维护国民安全的国家,总会带给国民安全感。
如果“国力苶弱,武风不振”,这样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
今年5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曾当过海军陆战队侦察兵的宋玺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分享了她的从军生涯。
习总书记为宋玺点赞,说他看过《红海行动》,对其中的女兵印象深刻,宋玺就如同那位女兵。
这一细节十分生动,具有丰富内涵。
一方面,我们看到总书记对青年寄予深切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另一方面,宋玺的成长轨迹特别是军旅历程,对今天的年轻人很有启发意义。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期中)试题(汉文班)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45分)1.选出与课文原文正确无误的一项()A.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长桥卧波,未云何龙?B.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C.明星莹莹,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D.使天下之人,敢怒而不敢言。
2.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乃能衔哀致诚致:表达 B.吾去汴州去:离开C.图久远者图:打算 D.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孰:仔细3.下列各项,全都是李白的作品的一项是()A.《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题西林壁》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友人》C.《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下独酌》D.《登高》《蜀道难》4.以下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诗句不同类的一项是()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京津冀在相邻区域内建立突发事件信息通报制度和协调联动处置机制,推动卫生应急一体化进程。
B.由于人工智能能够自我学习,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强,而且搜集和贮存的数据会越来越多,将会在新产品的研发,预测分析、推广等方面产生巨大的效应。
C.不管是传统意义上的通知书,还是现在的创新型通知书,都让新生认识到进入大学时的仪式感,精心设计通知书意义非凡。
D.40年来,高考制度从恢复、巩固到完善、变革,高考作为较为公平的量能取才渠道,托举起了无数青年学子的梦想。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扬州树人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2019.4(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积累运用(37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撺.掇(cuān) 欺侮.(rǔ) 潺潺.(chán) 热泪盈眶.(kuàng)B.亢.奋(kàng) 晦.暗(huì) 蓦.然(mù) 奇伟磅.礴(páng)C.神龛.(kān) 斡.旋(wò) 怅惘.(wǎng) 夜深星阑. (lán)D.载.体(zǎi) 褶.皱(zhě) 缄.默(jiān) 鹬.蚌相争(yù)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私自屠宰病猪的行为虽然不会戛然而止....,但严格执法对不法者能起到一定威慑作用。
C.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D.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的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
B.央视《经典咏流传》最大的创新点是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开花、生根、结果。
C.“伸手的人生没滋味,拼搏的人生才幸福。
”各级政府积极支持贫困户靠自已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涌现了一大批不等不靠的自主脱贫典型。
D.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查良镛教授学识渊博,是著名的武侠小说家,其作品承袭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历史与文化,,深受世界各地华人喜爱,其著作更多次被改变为电视剧、电影等,对传承中华文化有莫大贡献。
查教授以为报业,从事新闻工作数十年,早年创办明报,亦撰写评论,为社会建言,深得业界敬重。
A.糅合大快人心菁华B.糅合脍炙人口泰斗C.弥合脍炙人口菁华D.弥合大快人心泰斗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史上,孟浩然可谓名家。
,。
,,。
,他的形象和经历代表着那个时代许多士人的共同命运和文化心态。
①隐逸情结使他倾向于后者②他承先启后的诗歌创作丰富了中国诗歌的美学天地③然而乡野诗人的身份和都城生活经历的特殊人生使他的隐逸具有不同于传统隐逸诗人的文化内涵④在魏阙与山林的传统知识分子生存之路的抉择中⑤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着盛唐思想领域中的儒、道、侠并存的思想风貌⑥他的出现使盛唐诗歌的天空出现了一颗璀璨的明星A.⑥⑤④①③②B.⑥④⑤②①③C.③①④⑥⑤②D.③④⑤①②⑥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B.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D.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4.下列节日和对联的配对,错误..的一项是()(3分)A.春节:一曲笙歌春似海千门灯火夜如年B.端午:绿艾悬门漆藻彩青蒲注酒益芬芳C.中秋:玉轮光满大千界银汉秋澄三五宵D.重阳:入酒菊香由我醉向秋山色带云看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羊祜传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
及长,博学能属.文。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秀才,五府交命,皆不就。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试题说明:1、本试卷总分12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共8页。
2、试卷分Ⅰ(阅读题)和Ⅱ(表达题)两部分,共四大题17小题。
3、选择题将答案涂在答题纸的答题卡上,主观试题答案答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第Ⅰ卷(阅读题共61分)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凤凰的图像,是中国艺术中最流行的图像之一。
它的造型史,上溯到石器时代,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白色陶罐颈部和肩部各戳印的凤凰图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双鸟朝阳”象牙雕刻,则晚了400年。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组相差400年的凤凰图像,都与太阳相伴。
凤凰别称火鸟、朱雀,属火,就是火神的化身——凤凰崇拜与太阳崇拜相关,因此,远古凤凰的图像总与太阳相伴。
与龙是华夏人图腾崇拜的形象不同,凤凰是东方夷人图腾崇拜的形象。
以史载而言,少皞是第一个立凤凰为图腾的帝王。
相传黄帝次子少皞被贬南方,成为东夷诸部落联盟首领,以凤凰为图腾,建立少皞国。
其后,作为东方夷人的一支,商族人认为他们的先祖商契是由其母简狄吞食凤凰落下来的蛋而生,即“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玄鸟是商族人对凤凰的别称。
凤凰与商契的关系,不止于为商族人确立了一个神话来源。
据史传,舜帝封商契司徒,派他在其封地商丘,担任火正一职。
火正是主持研究天象以利民生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天文台长。
商契筑台观天象,发现了大火星运行的节气规律,据之制定历法(殷历)。
商契“以火纪时”,商族人奉之为“火神”。
大火星春去秋来,正如燕子。
凤凰就是被神化的知时而行、给世间带来春天消息的燕子。
作为天文学家,商契是人间当之无愧的神燕——凤凰。
应当说,在关于商契身世的传说中,凤凰不仅是天人交通的“火神”,它还代表着引导人类理性觉醒的光明之神。
在汉文化中,凤凰更广泛的意义,是作为图腾崇拜的延伸,代表着祥瑞安宁气象,且代表着最高艺术境界。
绝密★启用前湖南省五市十校2019年上学期髙一年级期末考试试题语文本试卷共8页,全在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范围:必修一,必炫二,必修三,必修四。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
有人批评其质量堪忧,有人质疑其在数字化过程中,将一些珍贵的原声母带交给日本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
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
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意义重大,但关键在于其获得永久性保存后,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
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
同时,全球化时代又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
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
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
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
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
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
曹文轩《我的语文老师》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编者序该文档是本知识店铺精心收集编制而成,希望同学下载后,能够帮助同学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前言下载提示:为您提供阅读答案!阅读理解的意思是说先阅读一段文字,然后理解它的含义,并且总结出来。
本文档主要对《我的语文老师》进行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解析。
Download tips: To provide you with reading answers! Reading comprehension means to read a paragraph first, then understand its meaning, and summarize it. This document mainly analyzes reading training and reference answers.(三)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5分)我的语文老师曹文轩我的语文老师,是南京大学的高才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
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度寻找过,但再也没有找到过像这样的一位女性。
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
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
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下午的雨也不一样。
”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
武冈二中2018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时量:120分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
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
常德市2023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卷数学(答案在最后)(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直线3210x y +-=的一个方向向量是()A.()2,3- B.()2,3 C.()3,2- D.()3,2【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直线的斜率先得到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然后根据方向向量均共线,求解出结果.【详解】因为直线3210x y +-=的斜率为32-,所以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为31,2⎛⎫- ⎪⎝⎭,又因为()2,3-与31,2⎛⎫- ⎪⎝⎭共线,所以3210x y +-=的一个方向向量可以是()2,3-,故选:A.2.设()1,2,3a =-,()3,1,2b =- ,ka b + 与b 垂直,则k 等于()A.6B.14C.14- D.6-【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已知向量坐标求ka b +的坐标,再由空间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求k .【详解】由题设,(3,12,32)ka b k k k +=--+,∴()(3,12,32)(3,1,2)3(3)(12)2(32)ka b k k k k k k b +⋅=--+⋅-=--+-++=14k +0=,∴14=-k .故选:C3.已知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的焦距为,则双曲线的方程为A.2212x y -= B.2212y x -= C.2212x y -= D.2212y x -=【答案】B【解析】【详解】c =,说明b =,则1a =,∴双曲线的方程为2212y x -=故选:B4.设O ABC -是正三棱锥,1G 是ABC 的重心,G 是1OG 上的一点,且13OG GG =,若OG xOA yOB zOC =++,则x y z ++=().A.14B.12C.34D.1【答案】C 【解析】【分析】利用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可计算得出1111333OG OA OB OC =++,由已知条件可得出134OG OG =,进而可求得x 、y 、z 的值,由此可求得结果.【详解】如下图所示,连接1AG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点D 为BC 的中点,1G 为ABC 的重心,可得123AG AD =,而()()111222OD OB BD OB BC OB OC OB OB OC =+=+=+-=+,()1122123333OG OA AG OA AD OA OD OA OA OD=+=+=+-=+ ()()12113323OA OB OC OA OB OC =+⋅+=++,所以,13311111144333444OG OG OA OB OC OA OB OC ⎛⎫==++=++ ⎪⎝⎭ ,所以,14x y z ===,因此,34x y z ++=.故选:C5.若直线:10l ax by ++=始终平分圆22:4210M x y x y ++++=的周长,则22(2)(2)a b -+-的最小值为()A.B.5C. D.10【答案】B 【解析】【分析】由题意已知22(2)(2)a b -+-可表示直线210a b +-=上的点到点(2,2)的距离最小值,代入点到直线的距离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由题意知,圆的一般方程为224210x y x y ++++=圆的标准方程为:22(2)(1)4+++=x y 因为:10l ax by ++=恰好过圆心,且圆心为(2,1)--,代入得:210a b +-=22(2)(2)a b -+-的最小值可表示点(2,2)到直线210a b +-=的距离平方的最小值又由(2,2)到直线210a b +-=距离为d ==所以22(2)(2)a b -+-得最小值为5.故选:B6.过点()0,3P 的直线l 与圆()()22:234C x y -+-=交于A ,B 两点,当30CAB ∠=︒时,直线l 的斜率为()A.3±B.3C.D.【答案】A 【解析】【分析】由题分析出圆心C 到直线的距离为1,然后分斜率不存在与存在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详解】由题意得120ACB ∠=︒,则圆心()2,3C 到直线l 的距离为1,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 的方程为0x =,此时直线l 与圆相切,不合题意,舍去;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3y kx =+,1==,解得3k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的斜率的求法,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7.在如图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AB =3,点M 是侧面BCC 'B '内的动点,满足AM ⊥BD ',设AM 与平面BCC 'B '所成角为θ,则tan θ的最大值为()A.2B.C.43D.34【答案】B 【解析】【分析】构建以B 为原点,,,CB AB BB '分别为,,x y z 轴的正方向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根据正方体棱长标识,,,A B B D '',令(,0,)M x z 结合AM ⊥BD '有3z x =+且30x -≤≤,而AM 与平面BCC 'B '所成角的平面角为AMB ∠,即有||tan ||AB MB θ==,即可求tan θ的最大值.【详解】如下图,以B 为原点,,,CB AB BB '分别为,,x y z轴的正方向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0,3,0),(0,0,0),(0,0,3),(3,3,3)A B B D ''---,令(,0,)M x z ,∴(,3,)AM x z = ,(3,3,3)BD '=--,又AM ⊥BD ',有3z x =+且30x -≤≤,AM 与平面BCC 'B '所成角为θ,即AMB θ∠=,而(,0,3)BM x x =+,∴tan θ==,30x -≤≤,∴当32x =-时,max (tan )θ=,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的最值,综合应用了向量垂直的坐标公式,线面角,以及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8.已知实数1x 、2x 、1y 、2y 满足:22111x y +=,22221x y +=,121212x x y y +=,+的最小值为()A.B.2C.2-D.【答案】D 【解析】【分析】确定()11,A x y 、()22,B x y 在圆221x y +=上,且π3AOB ∠=,题目转化为A 、B 到直线20x y +-=的距离之和,变换得到2AC BD EF +=,计算min2EF =-得到答案.【详解】设()11,A x y 、()22,B x y ,22111x y +=,22221x y +=,121212x x y y +=,故()11,A x y 、()22,B x y 在圆221x y +=上,且12121cos 2OA OB AOB x x y y OA OB⋅∠==+=⋅ ,因为0πAOB ≤∠≤,则π3AOB ∠=,因为1OA OB ==,则AOB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11222222x y x y +-+-+表示A 、B 到直线20x y +-=的距离之和,原点O 到直线20x y +-=的距离为222d ==如图所示:AC CD ⊥,BD CD ⊥,E 是AB 的中点,作EF CD ⊥于F ,且OE AB ⊥,2AC BD EF +=,22213122OE OA AE ⎛⎫=-=-= ⎪⎝⎭,故E 在圆2234x y +=上,min33222EF d =-=.11222222x y x y +-+-的最小值为min2223EF =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得2分)9.已知点(3,2)A -,()1,3B ,直线l 的方程为()()11220a x a y a -+++-=,且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可以为()A.-1B.0C.1D.2【答案】CD 【解析】【分析】首先判断出直线l 经过定点,根据两点间的斜率公式,再结合图形即可求出斜率的取值范围,进而选出答案.【详解】因为()()11220a x a y a -+++-=,所以220ax x ay y a -+++-=,()220a x y x y ++-+-=由2020x y x y ++=⎧⎨-+-=⎩解得20x y =-⎧⎨=⎩,所以直线l 经过定点()2,0P -,又因为点(3,2)A -,()1,3B ,在坐标系中画出图形,结合图形可知直线l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则PB k k ≥或PB k k ≤,30112PB k -==+,20232PA k -==--+,所以1k ≥或2k ≤-,所以k 的值可以为1,2故选:CD10.已知点(1,0)M -和(1,0)N ,若某直线上存在点P ,使得|PM |+|PN |=4,则称该直线为“椭型直线”,下列直线是“椭型直线”的是()A.x -2y +6=0B.x -y =0C.2x -y +1=0D.x +y -3=0【答案】BC 【解析】【分析】先确定P 点的轨迹为椭圆,再考虑各选项中直线与椭圆的是否有公共点后可得答案.【详解】由42PM PN MN +=>=,根据椭圆定义可得P 点的轨迹为焦点在x 轴上对称轴为坐标轴椭圆,且2,1a c ==,所以2223b a c =-=,所以椭圆方程为22143x y+=,由“椭型直线”定义可知,要为“椭型直线”此直线必与椭圆由公共点,对于A ,22143260x y x y ⎧+=⎪⎨⎪-+=⎩,整理得229120y y -+=,所以81960∆=-<,方程组无解,所以不是“椭型直线”;对于B ,x -y =0是过原点的直线,必与椭圆相交,所以是“椭型直线”;对于C ,因为直线2x -y +1=0过(0,1)点,且01143-<,所以(0,1)点在椭圆内部,必与椭圆相交,所以是“椭型直线”;对于D ,x +y -3=0与椭圆方程联立2214330x y x y ⎧+=⎪⎨⎪+-=⎩,整理得2724240x x -+=,所以242428240∆=⨯-⨯<,不是“椭型直线”.故选:BC.【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此类问题一般是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消去一个变量后通过判断方程解的个数来判断位置关系,属于基础题.11.已知圆22:4C x y +=,直线:0l x y m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当2m =时,直线l 与圆C 相交B.()11,P x y 为圆C 上的点,则()(22111x y -+-的最大值为9C.若圆C 上有且仅有两个不同的点到直线l 的距离为1,则mm <<D.若直线l 上存在一点P ,圆C 上存在两点A 、B ,使90APB ∠= ,则m 的取值范围是[]4,4-【答案】AD 【解析】【分析】计算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并和圆的半径比较大小,可判断A 选项的正误;求出圆C上的点到点(1,的距离的最大值,可判断B 选项的正误;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实数m 的取值范围,可判断C 选项的正误;分直线l 与圆C 有公共点和直线l 与圆C 相离两种情况讨论,结合题意得出关于实数m 的不等式,求出实数m 的取值范围,可判断D 选项的正误.【详解】对于A 选项,当2m =时,直线l 的方程为20x y ++=,圆C 的圆心为()0,0C ,圆心C 到直线l的距离为2d ==<,此时,直线l 与圆C 相交,A 选项正确;对于B 选项,点P 到点(1,25=,所以,()(22111x y -+-的最大值为25,B 选项错误;对于C 选项,当圆C 上有且仅有两个点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1,如下图所示:由于圆C 的半径为2,则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d 满足21d -<,解得13d <<,即13<<,解得m -<<m <<,C 选项错误;对于D 选项,若点P 为直线l 与圆C 的公共点,只需当AB 为圆C 的一条直径(且A 、B 不与点P 重合),则90APB ∠= ;若直线l 与圆C 相离,过点P 作圆C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M 、N ,由题意可得90MPN APB ∠≥∠= ,所以,CM CP =≤∠,设点(),P x y ≤()228x x m +--≤,即222280x mx m ++-≤,则存在x R ∈,使得222280x mx m ++-≤成立,可得()2224886440m m m ∆=--=-≥,解得44m -≤≤,D 选项正确.故选:AD.【点睛】关键点点睛:对于B 选项,解题的关键点就是要分析出1r d -<,对于D 选项,解题的关键就是要分析出90MPN APB ∠≥∠= ,进而得出2CP ≥,转化为关于x 的不等式有解求参数.12.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11AB AA ==,P 点满足1BP BC BB λμ=+(01λ≤≤,01μ≤≤)()A.当1λ=时,△1P B B 的面积是定值B.当1λ=时,△1PAB 的周长是定值C.当1μ=时,△PBC 的面积是定值D.当1μ=时,三棱锥1P A BC -的体积为定值【答案】ACD 【解析】【分析】根据向量的线性关系,结合已知及正三棱柱的性质,分别判断1λ=、1μ=时P 所在位置,进而判断各选项的正误.【详解】由题设,P 在面11BCC B 上,△ABC 、△111A B C 为正三角形且正三棱柱的侧面都是正方形,它们的边长均为1,当1λ=时,显然P 在线段1CC 上运动,则△1P B B 的面积是定值,而211(1)PB μ=+-21PA μ=+,即△1PAB 的周长为2221(1)1μμ+-+不为定值,故A 正确,B 错误;当1μ=时,显然P 在线段11B C 上运动,则△PBC 的面积是定值,而11//B C BC ,11B C ⊄面1A BC ,BC ⊂面1A BC ,所以11//B C 面1A BC ,即P 到面1A BC 距离不变,有三棱锥1P A BC -的体积为定值,故C 、D 正确.故选:ACD三、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3.写出一个截距相等且不过第一象限的直线方程________.【答案】此题答案不唯一:如10x y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此直线可分为两种情况①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②截距都为零.写出符合条件的一条直线即可.【详解】由截距相等且不过第一象限的直线方程知,①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截距不为零,此直线的解析式为1x y a a+=即可;②截距都为零时,图像经过原点,此直线的解析式为(0)y kx k =<即可.∴此题答案不唯一:如10x y ++=.故答案为:10x y ++=.14.已知圆224x y +=上一定点(2,0)A ,P 为圆上的动点,则线段AP 中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答案】22(1)1x y -+=【解析】【分析】设线段AP 中点M 的坐标为(,)x y ,且点11(,)P x y ,结合中点公式求得11222x x y y =-⎧⎨=⎩,代入即可求解.【详解】设线段AP 中点M 的坐标为(,)x y ,且点11(,)P x y ,又由(2,0)A ,可得11222x x y y +⎧=⎪⎪⎨⎪=⎪⎩,解得11222x x y y =-⎧⎨=⎩,又由22124x y +=,可得22(22)(2)4x y -+=,即22(1)1x y -+=.故答案为:22(1)1x y -+=.15.直线:l y x m =+与曲线:C y =有两个交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2,【解析】【分析】将曲线C 的方程化为221(0)x y y +=≥,利用直线l 与曲线C 的位置关系,结合图形即可求解.【详解】依题意,曲线C 的方程可化为:221(0)x y y +=≥,它表示以原点为圆心,2为半径的上半圆,如图:直线:l y x m =+表示斜率为1的平行直线系,把直线l 由左向右平移,直线l 先与半圆相切,后与半圆交于两点,再后与半圆交于一点,当直线l 与半圆相切时,22m =,当直线l 与半圆交于两点时,222m ≤<l 与半圆交于一点时,22m -≤<,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2,22).故答案为:[2,22)16.已知1F 、2F 分别为22221x y a b+=(0a b >>)椭圆的左、右焦点,过2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P 、Q 两点,若21QF QP PQ ⋅= ,223PF F Q = ,则1F PQ ∠=____,椭圆的离心率为___.【答案】①.90︒②.22【解析】【分析】由给定条件结合向量的线性运算计算得10PF QP ⋅= 即可,在1Rt PFQ 、12Rt PF F 中借助勾股定理建立a ,c 的关系即可作答.【详解】依题意,22111()||PQ QF QP QP PF QP QP PF QP =⋅=+⋅=+⋅ ,于是得10PF QP ⋅= ,即1PF QP ⊥ ,所以190F PQ ∠= ;令2||F Q t = ,因223PF F Q = ,则2||3PF t = ,由椭圆定义知,1||2QF a t =- ,1||23PF a t =- ,而||4QP t= 在1Rt PFQ 中,22211||||||QP PF QF += ,即222(4)(23)(2)t a t a t +-=-,解得13t a =,显然12||||PF PF a == ,12Rt PF F 中,椭圆半焦距为c ,有122||c F F == ,所以椭圆的离心率为2c e a ==.故答案为:90︒;22.四、解答题(共6个大题,第17题10分,其余各题每题12分,共70分)17.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5,0A -,()3,3B -,()0,2C .(1)求BC 边的中垂线所在直线的方程;(2)求△ABC 的面积.【答案】(1)3570x y --=(2)312【解析】【分析】(1)先求出直线BC 的斜率及BC 中点坐标;再根据两直线垂直的性质得到BC 中垂线所在直线的斜率;最后利用点斜式求出方程,化简即可得出.(2)先求出直线BC 的方程;再利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可得点A 到直线BC 的距离,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得BC ,即可得出△ABC 的面积.【小问1详解】∵()3,3B -,()0,2C ∴2(3)5033BC k --==--,BC 中点坐标31(,)22-.∴BC 边的中垂线所在直线的方程:133+(252y x =-,即3570x y --=.所以BC 边的中垂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3570x y --=.【小问2详解】∵()3,3B -,53BC k =-∴BC 边所在直线方程为:5+3(3)3y x =--,即5360x y +-=.∴点()5,0A -到直线BC的距离为:34d =.∵()3,3B -,()0,2C∴BC ==∴131********ABC S == .所以求△ABC 的面积为312.18.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底面三角形ABC 为正三角形,侧棱1AA ⊥底面ABC ,12,4AB AA ==,E 为1AA 的中点,F 为BC 中点.(1)求证:直线//AF 平面1BEC ;(2)求平面1BEC 和平面ABC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5.【解析】【分析】:方法一(1)取1BC 的中点为R ,连接,RE RF ,通过证明四边形AFRE 为平行四边形,得出//AF RE ,则证出直线//AF 平面1BEC ;(2)延长1C E 交CA 延长线于点Q ,连接QB ,则1C BC ∠为平面1BEC 和平面ABC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平面角,在1BCC ∆中求解即可.方法二(1)以F 为坐标原点,FA 为x 轴,FB 为y 轴,FS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平面1BEC 的法向量为m ,可以利用AF m ⊥来证明;(2)利用1BEC 的一个法向量与平面ABC 一个法向量求出二面角--A EC F 的大小.【详解】法一(1)取1BC 的中点为R ,连接,RE RF ,则1//RF CC ,1/AE CC ,且AE RF =,则四边形AFRE 为平行四边形,则/AF RE ,即//AF 平面1REC .(2)延长1C E 交CA 延长线于点Q ,连接QB ,则QB 即为平面1BEC 与平面ABC 的交线,且1,BC BQ C B BQ ⊥⊥,则1C BC ∠为平面1BEC 和平面ABC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平面角.在1BCC ∆中,15cos5C BC ∠==.法二取11B C 中点为S ,连接FS ,以点F 为坐标原点,FA 为x 轴,FB 为y 轴,FS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3,0,0),(0,1,0),(0,0,0),(0,1,0)A B F C -,11(3,0,4),(0,1,4),(0,1,4),(3,0,2)A B C E -,(1)则(3,0,0)AF =- ,1(3,1,2),(0,2,4)BE BC =-=- ,设平面1BEC 的法向量为111(,,)m x y z = ,则10,0m BE m BC ⋅=⋅= ,即11111320240y z y z -+=-+=⎪⎩令12y =,则110,1x z ==,即(0.2,1)m = ,所以0AF m ⋅= ,故直线//AF 平面1BEC .(2)设平面ABC 的法向量(0,0,1)n = ,则5cos ||||5m n m n θ⋅== .19.已知圆C 经过点A (﹣1,3),B (3,3)两点,且圆心C 在直线x ﹣y +1=0上.(1)求圆C 的方程;(2)求经过圆上一点A (﹣1,3)的切线方程.【答案】(1)(x ﹣1)2+(y ﹣2)2=5;(2)2x ﹣y +5=0.【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设圆心的坐标为(a ,b ),则有a ﹣b +1=0,由AB 的坐标可得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联立两直线方程可得圆心的坐标,则有r 2=|AC |2,计算可得圆的半径,由圆的标准方程的形式分析可得答案;(2)根据题意,A (﹣1,3)在圆C 上,求出AC 的斜率,由垂直可得切线的斜率,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即可得切线的方程.【详解】解:(1)根据题意,设圆心的坐标为(a ,b ),圆心C 在直线x ﹣y +1=0上,则有a ﹣b +1=0,圆C 经过点A (﹣1,3),B (3,3)两点,则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x =1,则有a =1,则有101a b a -+=⎧⎨=⎩,解可得b =2;则圆心的坐标为(1,2),半径r 2=|AC |2=4+1=5,则圆C 的方程为(x ﹣1)2+(y ﹣2)2=5;(2)根据题意,圆C 的方程为(x ﹣1)2+(y ﹣2)2=5,有A (﹣1,3)在圆C 上,有K AC 321112-==---,则切线的斜率k =2,则切线的方程为y ﹣3=2(x +1),变形可得2x ﹣y +5=0.【点睛】本题考查求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切线方程,求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是确定圆心坐标和半径,由圆的性质知圆心一定在弦的中垂线上.圆的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垂直,由此可求出切线斜率得切线方程.20.双曲线C 的中心在原点,右焦点为23,03F ⎛⎫ ⎪⎪⎝⎭,渐近线方程为y =.(1)求双曲线C 的方程;(2)设直线:1l y kx =+与双曲线C 交于,A B 两点,问:当k 为何值时,以AB 为直径的圆过原点.【答案】(1)2231x y -=;(2)1k =±.【解析】【分析】(1)设双曲线的方程为221(0)3x y m m m -=>,利用焦点坐标可求得13m =,从而求得双曲线的方程.(2)设()()1122,,A x y B x y 、,根据OA OB ⊥可得12120x x y y +=,联立直线方程和双曲线方程,消去y 后利用韦达定理化简12120x x y y +=后可求得斜率的值.【详解】(1)设双曲线的方程为221(0)3x y m m m -=>,则2234433m ⎛⎫== ⎪ ⎪⎝⎭,故13m =,故双曲线的方程是2231x y -=.(2)由22131y kx x y =+⎧⎨-=⎩,得22(3)220k x kx ---=,由0∆>,且230k -≠得k <<,且k ≠,设()()1122,,A x y B x y 、,因为以AB 为直径的圆过原点,所以OA OB ⊥,所以12120x x y y +=,又12122222,33k x x x x k k +==---,所以212121212(1)(1)()11y y kx kx k x x k x x =++=+++=,所以22103k +=-解得1k =±.【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方程的求法以及直线和双曲线位置关系中的参数的计算,前者注意方程形式的合理假设,后者注意利用韦达定理对目标代数式合理变形化简,本题属于中档题.21.如图,矩形ABCD 中,AB =2,BC =1,E 为CD 的中点.把△ADE 沿AE 翻折,使得平面ADE ⊥平面ABCE.(1)求证:AD ⊥BE ;(2)求BD 所在直线与平面DEC 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3【解析】【分析】(1)由条件可得BE AE ⊥,再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可得BE ⊥平面DAE ,从而可证.(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DEC 的法向量,利用向量方法求解.【详解】(1)证明:因为平面ADE ⊥平面ABCE ,平面ADE ∩平面ABCE =AE,AE BE ==,所以222AE BE AB +=,则BE AE ⊥又因为BE ⊥AE ,又BE ⊂平面ABCE ,所以BE ⊥平面DAE ,因为AD ⊂平面DAE ,所以BE ⊥AD ,故AD ⊥BE .(2)解:取AB 的中点M ,则EM AB ⊥,取AE 的中点F ,由AD DE =,则EM AB ⊥,又平面ADE ⊥平面ABCE ,平面ADE ∩平面ABCE =AE ,又AF ⊂平面ADE ,所以AF ⊥平面ABCE ,以过点E 作直线AF 的平行线为z 轴,EM 为x 轴,EC 为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各点坐标如下:E (0,0,0),C (0,1,0),B (1,1,0),()110A -,,,则11,,022F ⎛⎫- ⎪⎝⎭,11,,222D ⎛- ⎝⎭()11130,1,0,,,,,,222222EC ED BD ⎛⎛==-=-- ⎝⎭⎝⎭设平面DE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0110222EC n y ED n x y z ⎧⋅==⎪⎨⋅=-+=⎪⎩,令x =,()n = 设BD 所在直线与平面DEC 所成角为α则||2sin cos ,3||||BD n BD n BD n α⋅===⋅ 所以BD 所在直线与平面DE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点睛】方法点睛:向量法求解空间几何问题的步骤:建、设、求、算、取1、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以三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为原点,没有三条垂线时需做辅助线;建立右手直角坐标系,尽可能的使得较多的关键点落在坐标轴或坐标平面内.2、设:设出所需的点的坐标,得出所需的向量坐标.3、求:求出所需平面的法向量4、算:运用向量的数量积运算,验证平行、垂直,利用线面角公式求线面角,或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5、取:根据题意,或二面角的范围,得出答案.22.已知椭圆E :22221x y a b+=(0a b >>)的离心率为12,且其长轴长与焦距之和为6,直线1y k x =,2y k x =与椭圆E 分别交于点A ,B ,C ,D ,且1212k k +=-.(1)求椭圆E 的标准方程;(2)求四边形ACBD 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22143x y +=(2)【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得:12c a =,226a c +=,222a b c =+,求得a ,b 的值即可求解;(2)设()11,A x y ,()22,C x y ,直线AC 的方程为()0y kx m k =+≠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y 可得12x x +、12x x ,将1212k k ++1212120y y x x =++=整理可得226m k =+,四边形ACBD 的面积4AOC S S =△122m x x =⋅-整理为关于k 和m 的表达式,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得最值,再检验满足0∆>即可.【小问1详解】由题意可得:12c a =,226a c +=,解得:2a =,1c =,所以b ==所以椭圆E 的标准方程为22143x y +=.【小问2详解】由题意知直线AC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设直线AC 的方程为()0y kx m k =+≠,()11,A x y ,()22,C x y ,把y kx m =+与22143x y +=联立,整理得()2223484120k x kmx m +++-=,由()()2222644344120k m k m ∆=-+->,得2243m k <+,且122834km x x k +=-+,212241234m x x k-=+.所以()()12211212121212121212x kx m x kx m x x y y k k x x x x ++++++=++=()121212(212)0k x x m x x x x +++==,所以()()22121222(212)4128(212)03434k m km k x x m x x k k +-+++=-=++,整理得:226m k =+.设O 为坐标原点,易知四边形ACBD 的面积1224AOC m x x S S =⋅-===222234234m k m k ++-=+≤当且仅当22234m k m =+-,即22234m k =+时取等号.将22234m k =+与226mk =+联立,可得21m k ⎧=⎪⎨⎪=⎩或42434m k ⎧=⎪⎪⎨⎪=-⎪⎩均满足2243mk <+.所以四边形ACBD 面积的最大值为【点睛】解决圆锥曲线中的范围或最值问题时,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出明确的函数关系,则可先建立目标函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在利用代数法解决最值与范围问题时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利用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②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出新参数的范围,解题的关键是建立两个参数之间的等量关系;③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④利用函数值域的求法,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语文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阅读下面非文学类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建筑的特征(节选)梁思成①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
建筑的“ 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 大文章”或“小品”。
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
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
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 文法”所组织起来的。
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 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②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
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③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
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
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
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
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④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⑤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
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
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⑥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
关于这方面深入一步的学习,我介绍同志们参考《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和宋李明仲的《营造法式》。
关于前书,中国营造学社出版的《清式营造则例》可作为一部参考用书。
关于后书,我们也可以从营造学社一些研究成果中得到参考的图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筑的“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可以用极不相同的“ 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
B. 无论宫殿、庙宇还是山亭、水榭、影壁、牌楼都是中国建筑,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 文法”所组织起来的。
C. 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为世界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D. 建筑的“词汇”和“文法”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它们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而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2. 对第⑤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规则和和惯例来处理它们的建筑,但是他们是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
B. 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等,无论是方是圆,无论是宽是窄,无论是高是低,无论是否雕花,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
C. 尽管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或者世界其它地方的窗子形式不同,所用材料不同,但其作用却完全相同。
D. 中国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建筑特点和建筑风格完全一样,但作用却不尽相同。
3. 根据选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 文法”所组织起来的建筑,才算得上中国建筑,才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
B. 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各不相同,形式不一,所用材料也不一样,是因为建筑大师们的设计理念不同。
C. 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中国建筑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仍为主要结构方法。
D.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和宋李明仲的《营造法式》有助于我们熟悉中国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写出一篇中国“文章”。
【答案】1. C 2. D 3. B【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C项,“为世界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扩大了范围,原文是“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强调的是范围广泛,而非世界范围。
故选C。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D项,“建筑特点和建筑风格完全一样,但作用却不尽相同”错,结合文本“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应该是作用基本相同,建筑特点和建筑风格不一定相同。
故选D。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根据原文“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
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由此可知,“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的建筑手法”与某一个建筑大师没有必然的联系。
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
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
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逍遥游庄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