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海商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7
第二十章海上保险(Marine Insurance)第一节概述海上保险包括财产保险(Property Insurance)及责任保险(Liability Insurance)财产保险的标的(Subject Matter Insured):船舶、货物、运费等。
责任保险的标的:对第三人的责任(Liability to a third person),包括碰撞责任、管货责任等。
1 海上保险合同(Marine Insurance Contract)概述1.1 定义(《海商法》):指保险人(Insurer)按照约定,对被保险人(TheInsured)遭受保险事故(The Perils Insured)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失和产生的责任负责赔偿,而由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费(Insurance Premium)的合同。
1.2 特点:1.2.1 双务有偿性●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承担保险标的的风险。
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需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金。
●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的赔偿以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为前提。
1.2.2 损害补偿性●被保险人不能通过投保而赢利。
1.2.3 符合性合同●保险人可以选择保险险别,但对具体保险条款不能作任意修改,只能用附加条款(Additional Clause)的形式作补充。
●对于符合性合同的具体条款,法院或仲裁机构应作出对接受条款的一方有利的解释。
2 海上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各国法律对保险合同的基本内容有具体规定我国《海商法》:2.1 保险人及被保险人的名称保险人: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公司。
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支付保险费的人。
被保险人:其财产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被保险人可以是投保人。
注意:●一般,被保险人与投保人是一致的;但在保险合同转让(Transfer)后,投保人与被保险人是分开的。
●在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Insurable Interest)。
海上保险委付制度的含义海上保险委付制度(以下简称“委付”),是海上保险特有的概念,是其独有的理赔方式。
其英文字面意思为放弃,抛弃,是指在发生保险事故造成保险标的的推定全损时,被保险人明确表示将该保险标的的一切权利转移给保险人,而请求保险人赔偿全部保险金额的法律行为。
我国《海商法》第二百四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保险标的发生推定全损,被保险人要求保险人按照全部损失赔偿的,应当向保险人委付保险标的。
保险人可以接受委付,也可以不接受委付,但是应当在合理的时间内将接受委付或者不接受委付的决定通知被保险人。
”1、推定全损的含义依据上述规定,委付的前提是保险标的被推定为全损,即保险事故发生后,虽未造成标的实际全损,但认为实际全损已不可避免,或者救助修理的费用将超过标的收回后的价值,而将其作为全损处理。
实务中,保险人会在保单上对推定全损的条件有所规定。
推定全损是对保险赔偿原则的偏离。
按赔偿原则,若被保险人不能证明保险标的的部分损失或全部损失,便不能获得相应损害赔偿。
出于海上风险以及保险企业特殊性的考虑,标的物有时虽非全部损失,却与全部损失相差无几;有时虽己全部损失,但其证明却又因手续过于繁难等而所费时间与支出甚巨。
在这种情况下,拒绝被保险人请求保险赔偿的权利,将造成其在企业中投下的资金处子冻结状态,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故为谋求实际便利,避免损失扩大,更为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在估计保险标的已遇全损,但尚未确定的情况下,即视同全部损失,使被保险人得抛弃并转移保险标的上的一切权利丁•保险人而取得全部保险金额。
也正是由丁•海上保险的特殊性,几乎所有全损案件,被保险人都只能按推定全损索赔。
2、行使委付的条件1) 被保险人应在约定或者法定时间内,向保险人作出委付的意思表示,即委付通知。
委付通知,是被保险人向保险人发出的被保险人放弃财产,交由保险人处置的提示。
委付通知的方式、通知的期限,应当符合合同或者法律的规定。
如果被保险人没有按时发出委付通知,除运费推定全损外,就丧失了向保险人请求全损赔偿的权利,而只能向保险人索赔部分损失。
海商法保险利益原则一、保险利益原则的基本概念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法的核心原则之一,它是指在保险合同中,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即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利害关系。
这种利益可以是财产利益、人身利益或其他合法权益。
只有当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时,保险事故发生时才能获得相应的保险赔偿。
二、海商法中保险利益原则的重要性在海商法领域,保险利益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海商法中的货物运输、船舶运输等业务涉及大量的风险,如果没有保险利益原则的限制,可能会引发不正当的保险行为和欺诈行为。
其次,保险利益原则有助于确定保险合同的效力,防止因合同无效而导致的纠纷。
最后,保险利益原则能够限制保险赔偿的范围,防止因过度赔偿而导致的道德风险。
三、海商法保险利益原则的构成要件在海商法中,要构成保险利益原则,必须满足以下要件:1.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合法利益,这种利益应该是法律所承认和保护的。
2.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利益必须是经济利益,即这种利益可以用金钱来衡量。
3.保险利益必须是确定的利益,即这种利益应该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想的或理论上的。
4.保险利益必须是现有的利益,即这种利益应该是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已经拥有的。
四、海商法保险利益原则的适用范围在海商法中,保险利益原则适用于各类海上保险业务,包括货物运输保险、船舶保险、海上石油勘探开发保险等。
在货物运输保险中,货物的所有人、承运人、收货人等都可以成为被保险人。
在船舶保险中,船舶所有人、承租人、经营人等都可以成为被保险人。
此外,在海上石油勘探开发保险中,石油公司、承包商等也可以成为被保险人。
五、海商法保险利益原则的立法演变随着海上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海商法中的保险利益原则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早期的海商法中,保险利益原则的适用范围比较狭窄,只适用于货物运输保险和船舶保险等少数几种海上保险业务。
但随着海上风险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各国海商法逐步扩大了保险利益原则的适用范围,以更好地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海上贸易和航运秩序的稳定。
《海商法》的公平观——以保险免赔额在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中为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是一项既古老又有别于一般民事损害赔偿制度的特殊海事法律制度。
免赔额 (franchise) , 是保险约定的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损失不负赔偿责任的金额限度。
当两者相遇, 共同作用, 应正确理解各自法律要义, 准确适用法律规定, 使得这项古老的制度迸发勃勃生机, 有效维护和促进交易的公正性。
一、问题与争议在一起海上纠纷案中, 甲公司向保险人为其所属的A轮投保一切险。
事后, A轮与乙公司所属B轮发生碰撞, A轮承担主要责任。
两轮赔款互抵后, A轮还需向B轮承担500万元赔款。
甲公司向法院申请了总额为200万元的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
甲公司的保险人先行向B轮支付了200万元。
根据甲公司与保险人的保单约定, 每次保险事故绝对免赔额为10%。
现保险人主张, 其有权在对外先行赔付的200万元基金中扣除10%免赔额, 即对外只需赔付180万元, 另20万元要求甲公司返还。
甲公司则认为, 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的设立已经减轻了保险人的赔付义务, 故保险人不应再向其主张免赔额。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 保险人在先行支付了责任限制基金后, 在代船舶所有人对外赔偿第三人的损失时, 免赔额部分由船舶所有人自行承担还是由保险人承担?二、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与免赔额的“公平”适用在海上保险实务中, 关于船舶所有人风险的保险主要是船壳保险和责任保险两种。
前者是发生保险事故, 保险人对投保船舶本身的理赔;后者则是保险人对受损第三方的理赔。
在船壳保险中, 免赔额问题一般争议不大, 即按照保单中有关免赔额的规定, 在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的理赔中, 扣除约定的免赔额部分。
主要争议则围绕对第三方的责任保险部分, 且又是责任人在有权享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前提下, 保险人对第三人赔付的保险款中是否要扣除免赔额。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是在具备法定条件时, 责任人可以免除一定金额的赔偿义务。
免赔额, 又称免赔限度, 是在保险合同中约定的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损失不负赔偿责任的金额限度。
海商法的基本知识海商法是指规范国际海上贸易和海事活动的法律体系,是国际贸易与运输业中关键的法律框架。
它涵盖了海上货物运输、海洋保险、海员劳动合同等多个方面的法律规定,为保障海商交易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本文将对海商法的基本知识进行介绍。
一、海商法的概念海商法是指调整商业航运和相关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
它是国际私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解决海事纠纷、调整海上贸易和运输中的合同关系、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海商法的适用范围广泛,涉及到货物运输、运费、海洋保险、海员劳动合同等多个方面。
二、海商法的主要内容1. 海商合同海商合同是海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海运合同、海洋保险合同等。
海运合同是指在船舶运输中,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订立的关于运输货物的合同,其中包括租船合同、船舶运输合同、海运代理合同等。
海洋保险合同则是指由保险人与被保险人订立的关于保险赔偿的合同,主要包括海上货物保险、海难保险和海员人身保险等。
2. 海上货物运输海上货物运输是海商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涉及到货物的装载、运输和卸载等环节。
海商法对于货物的装载与卸载提出了一系列要求,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无损坏。
此外,海商法还规定了货物运输的责任和赔偿责任,保护了托运人和承运人的合法权益。
3. 海洋保险海洋保险是指在海上贸易和航运活动中,保护当事人利益的一种保险形式。
海商法对海洋保险提出了相关的规定,包括保险合同的签订、保险标的的确定、保险责任的界定等。
海洋保险分为货物保险、船舶保险和海员保险等不同类型,保障所有参与海运活动的当事人的利益。
4. 海运事故处理海运事故指在海上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故,如船舶碰撞、货物丢失等。
海商法对海运事故的处理提出了相应的规定,包括海上事故的报告和调查程序、赔偿责任的确定等。
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海商交易的安全和稳定。
5. 海员劳动合同海员劳动合同是指雇佣关系中的雇佣方与被雇佣方在海员工作中所订立的合同。
海商法案例分析海商法是指规范海上商业活动的法律规范,它涉及到海上运输、海上保险、海商合同等各个方面。
海商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对于海上商业活动的规范和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商业活动中,海商法的适用案例也屡见不鲜。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些海商法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海商法的具体适用情况。
案例一,货物丢失的赔偿责任。
某公司委托船运输一批货物,但货物在运输途中遭遇海难,导致货物全部损毁。
根据海商法的相关规定,承运人对货物的运输负有保障责任,应当对货物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在这个案例中,货物的损失属于承运人的责任范围,因此承运人应当依法对货物的损失进行赔偿。
案例二,海上碰撞事故的责任认定。
两艘货船在海上发生碰撞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和货物损失。
根据海商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海上碰撞事故的责任认定,需要综合考虑船舶的航行行为、航道情况、船舶的技术状况等多种因素。
在这个案例中,需要对碰撞事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和鉴定,以确定责任的归属,并对受损方进行赔偿。
案例三,海上保险的理赔问题。
一艘货船在海上遭遇风暴,导致船体受损和货物损失。
船东向保险公司提出了保险理赔申请。
根据海商法的相关规定,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对船体和货物的损失进行理赔。
在这个案例中,保险公司需要对船舶和货物的损失进行核实和评估,然后依法进行理赔,保障船东的合法权益。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海商法在海上商业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在实际的商业活动中,遵守海商法的相关规定,合理维护自身权益,也能够有效地预防和解决海商纠纷,保障海上商业活动的正常进行。
因此,对于从事海上商业活动的相关主体来说,了解和遵守海商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促进海上商业活动的健康发展。
总之,海商法对于海上商业活动的规范和保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海商法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海商法的具体适用情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促进海上商业活动的健康发展。
海上保险法中不定值保险的保险价值的确定——兼论《海商法》第219条
海上保险法中不定值保险的保险价值的确定——兼论《海
商法》第219条
周海云
【期刊名称】《法制与社会》
【年(卷),期】2015(000)019
【摘要】有关不定值保险如何确定保险价值,我国《海商法》与《保险法》有不同规定.本⽂通过⽐较中国与英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司法实践做法,并从保险的补偿原则和不定值保险的内涵等理论⾓度进⾏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我国海上保险法下不定值保险的保险价值的确定应以保险事故发⽣时作为时间点.
【总页数】2页(112-113)
【关键词】海上保险法;保险价值;不定值保险
【作者】周海云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学
【正⽂语种】中⽂
【中图分类】D922.28
【相关⽂献】
1.论英美海上保险法中的"谨慎保险⼈"标准--兼评我国《海商法》第222条第1款之规定 [J], 徐国平
2.论修改《海商法》应否补充规定英国模式的"最⼤诚信原则"--兼对海上保险法最⼤诚信原则的反思 [J], 朱作贤; 李东
3.我国海上保险合同法律和谐体系之构建——以《海商法》和新《保险法》为视⾓ [J], 吕海宁; 王彦斌。
19、混淆空运提货凭证与海运提单致使货损赔偿纠纷案案情简介:上诉人(原审被告):某省外贸进出口公司被上诉人(原审原告):某制衣有限公司1995年7月,被上诉人接到某外商一份生产服装的订单,因其没有进出口经营权,故委托上诉人为其代理出口。
同年7月6日,上诉人与外商签订了销售确认书:由外商向上诉人订购1.2万件服装,其中空运4000件,海运8000件,付款交单。
被上诉人认可了销售确认书的内容。
同年8月16日,上诉人和被上诉人之间签订外贸出口代理协议一份。
后来,外商没有付款就提走了空运的4000件服装,海运的8000件服装外商既未付款也未提走货物。
对此,被上诉人认为,根据销售确认书中所明确的付款方式,外商没有付款就不可能将空运货物提走,一定是上诉人在未收到外商的货款之前即将货物空运运单交给了外商,以致于货款无着,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被上诉人提起诉讼,要求上诉人予以赔偿。
法院审理后认为,上诉人为被上诉人代理出口服装时,与外商所签的销售确认书,对空运货物货款结算方式的约定有明显失误,导致货物被外商提走却未能收回货款,应对由此给被上诉人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上诉人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上诉人与被上诉人之间签订的货物出口代理协议主体合格,内容合法,应依法确认有效。
上诉人虽然以自己的名义与外商签订货物出口销售确认书,但是该销售确认书的卖方实际为被上诉人,被上诉人也认可了其具体内容,故有关付款交单的结算风险应由被上诉人自负,外商违约造成空运服装货款损失不应由上诉人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被上诉人误将空运运单和海运提单混为一谈。
提单作为物权凭证,外商不付款赎单就无法提货。
空运运单不是物权凭证,收货人凭航空公司的提货通知书即可提走货物,即无须付款赎单。
本案上诉人与外商缔约时也有失误。
问:(1)空运货物合同约定付款交单对收货方有无约束力?(2)海运货物合同约定付款交单时,卖方最好选用何种付款方式?(3)哪方有权追究外方的违约责任?(4)本案一、二审结果截然相反,哪个正确?(5)本案当事人双方应吸取哪些教训?20、卖方签发假提单致货物买卖合同无效索赔案案情简介:上诉人(原审被告):瑞士某公司 A被上诉人(原审原告):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 B1 9 9 4 年 12 月 2 8 日,被上诉人受托向美国某公司订购 9 0 0 0 吨钢材,后经被上诉人同意将卖方改为上诉人。
翌年3 月14 日和 2 6 日,上诉人两次电告被上诉人可供其意大利或西班牙工厂产钢材,已在装运港备妥,请开出以上诉人为受益人的信用证。
4 月1日,双方在上海签订了合同修改议定书,约定将钢材增至9 1 8 0 吨,价款 2 3 0 万美元不变,上诉人应在接到信用证后两周内装船待运。
4 月 1 9 日,被上诉人通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开出以上诉人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信用证。
上诉人也通过银行向被上诉人提交了全套单据。
其中,提单的签发日期为5 月4 日,装运港为意大利拉斯佩扎港,装运船阿基罗拉号,装运人为上诉人并由上诉人背书。
6 月1 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议付货款后,被上诉人没有如期收到货物,自7月起即多次催促,上诉人在9 月初才回电称:“中国港口拥挤,船舶将改变航线;最迟抵达日期预计为 1 9 9 5 年 1 0 月 2 0 日。
”届时,被上诉人仍未收到货物。
被上诉人以上诉人欺诈,构成侵权为由起诉,要求返还货款,赔偿银行利息、经营损失、律师费、调查费、佣金等计 3 3 0 万美元,并申请诉讼保全。
法院裁定冻结上诉人在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托收的货款4 4 0 万美元,查封了上述托收项下的全套单据。
上诉人提出反诉。
法院查明上诉人在意大利或西班牙并无钢厂,也无钢材货源,阿基罗拉号货船在 1 9 9 5 年整个一年内均未在意大利拉斯佩扎港停泊过,其提交的钢材质量检验证书、重量证书和装箱单以及提单均系伪造。
遂判决驳回上诉人的反诉,退回货款并赔偿被上诉人的全部损失。
上诉人不服一审判决,向上海市高院提起上诉,称双方的钢材合同修改议定书订有仲裁条款,法院没有管辖权;裁定冻结与本案无关的货款不当;被上诉人起诉上诉人欺诈并无事实根据;不应计算间接损失。
请求撤销原判。
上海市高院经审理后认为上诉人的理由不成立,尤其是仲裁条款是对合同争议解决方法的约定,而法院对因欺诈导致的侵权纠纷,依侵权行为发生地有管辖权。
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问:(1)提单是物权凭证还是债权凭证?(2)船公司签发提单是自我行为还是代理行为?(3)本案出口方以假提单实施欺诈,且货款已付,进口方提起合同之诉是否可行?(4)侵权之诉是否受合同仲裁约定的约束?(5)应如何认定侵权行为地?21、船舶碰撞由过失方承担赔偿责任案案情简介:原告:英国籍船舶“迈蒂斯”轮被告:中国籍船舶“泰丰”轮1986年7月21日夜晚,天气晴朗,视线良好。
原告从英国利物浦驶往中国黄浦港,航速12海里,航向自东向西。
被告也正从黄浦港驶出,航速17海里,航向偏东北方向。
两轮在黄浦港外交叉相遇。
原告为权利船,故在发现被告后,仍继续保持其原来的航向。
二船越驶越近,趋于形成紧迫局面。
原告向被告连续发出“避碰规则”所规定的信号,告诉对方已进入危险处境,但是被告毫无反应,致使紧迫局面形成。
为了避让被告,原告采取避让措施向右转向。
此时被告并未按规定向右转向,而是向左避让,结果抢越了原告的船首,两轮发生碰撞。
事后,原告要求被告赔偿损失遭拒绝,遂向中国的海事法院起诉。
原告指称被告为让路船,本应及早采取避碰措施,减低航速、停车或倒车,或者采取其他措施避免形成紧迫局面。
而原告作为直航船,不负有为被告让路的义务,如果被告及早采取措施,紧迫局面是不可能形成的。
在紧迫局面形成后,被告虽采取了避让措施,但措施明显不当。
如果被告向右避让,是可以从原告船尾通过从而避免碰撞的。
被告向左转向,正好抢越了原告的船首,最终导致了碰撞事故的发生。
被告辩称要求原告承担碰撞责任,其理由是按照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原告作为直航船,应保持其航向,但它却向右转向,致使被告未能从原告前方及时穿越,而且原告也应及早采取最有助于避碰的措施。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原告为权利船,其所采取的措施是合乎避碰规则的,也是及时、有效的。
被告没有采取作为让路船所必须的行动,并且在紧迫局面形成后,又错误地向左转向,抢越了原告的船首,是造成碰撞的主要原因。
被告应对该碰撞事故负全部责任。
问:(1)本案中两船是直接碰撞,还是间接碰撞?(2)现行最主要的国际避让规则是什么?(3)船舶碰撞发生后谁有施救责任?(4)海事赔偿责任有无限制?(5)中国海商法认定船舶碰撞责任采取何种归责原则?22、共同海损及其理算案案情简介:1988年5月23日,中国籍船舶“海达”轮满载木材,从欧洲驶往中国天津新港,于6月11日到达印度洋洋面。
上午10时左右,装在甲板上的部分木材突然起火。
船长立即下令灭火,但火势凶猛,一时难以扑灭,并危及甲板上的其他木材。
为了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船长又下令将甲板上未燃的木材全部抛入海中,这样使险情得以缓解,又经过船员全力扑救,10时30分左右,大火被扑灭。
装运于甲板上的木材全部损失,装运于船舱内的木材也有一部分因水湿变形而受损。
船舶到达天津新港后,船长宣布了共同海损。
在本案中,共同海损的构成要件均已具备,共同海损成立。
首先,甲板上的部分木材突然起火,严重威胁着船舶和货物的安全,如不及时扑灭,船舶和货物有遭受全部损失的危险,构成共同危险,而且这一危险是真实存在的;其次,船长命令将甲板上的未燃木材抛入海中,以防止火势蔓延,同时浇水灭火,这些措施是有意、积极而合理的,也是有效的,火势得以控制并最终被扑灭,避免了船货全损;再次,被抛入海中的未燃木材的损失以及因浇水灭火所造成的装运于船舱内的木材部分水湿变形受损,都是在发生火灾这一特定海损事故的情况下发生的,是特殊牺牲,并且是由这一海损事故直接造成的。
在确定共同海损成立后,就要确定由于采取共同海损措施所造成的特殊牺牲和支付的特殊费用。
在本案中,共同海损总额为73531.26元,共同海损分摊价值总和为13400081.67元,其中船舶分摊价值为5757539.00元,货物分摊价值为7642542.67元。
据此计算,所得共同海损的比例为0.5487374%。
船舶和货物各自的分摊金额如下:船舶分摊金额为5757539.00元×0.5487374%=31593.77元;货物分摊金额为7642542.67元×0.5487374%=41937.49元。
由于运费已经预付,因而不参与分摊。
问:(1)什么是共同海损?(2)共同海损数额如何确定?(3)共同海损价值应怎样计算?(4)国际上关于共同海损的主要理算规则是什么?(5)中国海商法对共同海损及其理算有无规定?23、保险人赔偿投保人海损事故全损案案情简介:原告:上海远洋运输公司所属的“新会”轮被告:中保上海市分公司原告是一首载重6100吨的杂货船,由被告承保,保险金额40万英镑。
1983年10月14日,该轮装载水泥等价值约130万元的货物,从上海驶往新加坡。
由于驾驶员的过失,10月16日驶上西沙群岛浪花礁东端。
原告以船首方向2630搁浅在礁石上,10月18日,12级强台风正好从浪花礁附近海域通过,致使该轮在礁石上向南移动了近30米,船体和机器遭受进一步的损坏。
台风过后,船东派出的现场勘查组检查发现,船体和货物均已受到严重损坏。
船东随即宣布全损弃船。
其主要理由是:(1)打捞难度大、费用高、时间长,需要多少时间难以估计;(2)货物受损严重,以后实际获救的货物有多少,价值难以估计;(3)船舶的修理工程艰巨,费用估计超过此船造价。
船公司决定向船舶保险人宣布推定全损,并将该轮委付给被告,由其全权处理,并要求偿付保险金额40万英镑。
同时,要求赔偿其救助费用共计115000元。
被告对宣布原告全损有异议,也不同意补偿全部救助费用。
双方发生了争执,遂诉至法院。
根据法律规定,全部损失分为两种,即实际全损和推定全损。
推定全损是指如果标的物受损后,其修理费用估计超过其修复后的价值,则被保险人可以宣布标的物推定全损。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根据本案事实,船舶虽未达到完全灭失的程度,但施救费用和修理费之和,船东估计超过此船舶造价40万英镑,宣布推定全损是符合法律规定的,被告的抗辩理由不予采信。
经调解,被告同意按全损处理,赔偿原告保险金额40万元。
对于原告要求赔偿救助费用的诉讼请求,被告认为已按全损赔偿,救助费用不属于求偿范围,超出了赔偿限额。
原告认为救助费用中包括发生于救助现场的勘查费。
后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勘查费57000元。
问:(1)船舶作为物,能否充当诉讼当事人?(2)推定全损后如何处置保险标的物?(3)因船员过错造成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人可否免除赔偿责任?(4)救助费用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5)中国海上保险合同规定在合同法,保险法还是海商法中?24、受益人诉请给付保险金案案情简介:原告:汽车司机王某的法定继承人被告:某汽车运输公司王某系某公司汽车司机,1988年10月,他所在单位被告为职工统一投保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个职工保险金额为10000元,保期为一年,在投保单的指定受益人栏里,填写的是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