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频率ν:为空间某点的电场每秒钟 到达正极大值的次数,即每秒辐射 振荡的次数。ν =1/T,单位为s-1或 赫兹(1Hz即为1s-1)。
c. 波长:相邻两极大或极小值之间
的距离。所用单位随着不同的电磁 波区而不同。常用的单位有(cm)
(μm.106 m).纳米 (nm,109 m).
0
A 108 cm 1010 m
γx
紫外区 可见光区 红外区 ←波谱区
高频 辐射区
200nm 400nm
750nm
光学光谱区 分子、振动、 转动能级跃迁
λ
电子自旋 核自旋能
级跃迁
图3-2
3. 光谱的分类 1) 本质上分(根据电磁辐射的本质), 光谱方法可分为: a. 原子光谱 气态原子 b. 分子光谱 气态或液态分子 (原子和分子是产生光谱的基本粒子, 由于他们的结构不同, 其光谱特性 也不同)
d. 波数: 每厘米内波的数目, 即单位
距离中极大值的数目, 它等于以厘
米为单位的真空中的波长的倒数.
σ
1 λ
单位为cm-1
e. 传播速度v: 波在一秒钟内通过的
距离, 由于波每秒有v次振动,而每
秒振动通过的距离为λ,
所以v = λv (3-1)
辐射的频率只决定于辐射源,而与
介质无关.
传播速度v和波长λ则与介质有关,
1.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以巨大速度通过空间,不需 要以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能量。 近代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电磁辐射既 具有波的性质,也具有粒子的性质,该 二重性可以被波动力学统一起来。
(1)电磁辐射的波动性 根据经典物理的观点:电磁波是具有相 同位相的两个互相垂直的振动矢量。
一个是沿y轴方向变化的电场矢量E,一 个是沿Z轴方向变化的磁场矢量H、E和 H都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如图3-1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