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知识管理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水分的吸收:植物体吸水的主要器官是__根__,其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根尖__的__成熟__区,这个部位生有大量的__根毛__。
水分的运输:植物的根、茎和__叶__中都有相互连接的__导管__,根吸收的水分沿着__导管__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水中溶解的__无机盐__也同时运往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2.植物的蒸腾作用(1)叶片的结构叶片的结构:写出各结构的名称:①__上表皮__;②__下表皮__;③__叶肉__;④__气孔__;⑤__叶脉__。
组成:叶片由__表皮__、__叶肉__和__叶脉__三部分组成。
功能:叶脉——作用是支持和输导;表皮——由[①]__上表皮__和[②]__下表皮__组成,起保护作用。
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__叶绿体__。
[④]__气孔__由一对半月形的__保卫__细胞构成,是__蒸腾作用__的“门户”,也是__气体交换__的“窗口”。
【注意】①陆生植物下表皮的气孔数多于上表皮,这样既能保证气体交换,又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水生植物上表皮的气孔数多于下表皮。
②在叶片的结构中,表皮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保卫细胞、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蒸腾作用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__气体__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部位:主要器官是__叶__,主要结构是__气孔__,它的张开和闭合受__保卫细胞__控制。
意义:①拉动植物体对__水分和无机盐__的吸收和向上运输;②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③降低植物体叶片表面的温度。
影响因素:光照强度越__强__、环境温度越__高__、空气湿度越__小__、空气流动越__快__,蒸腾作用越强。
【注意】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90%用于蒸腾作用。
二、例题解析【例】(临沂中考)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B.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C.c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解析: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知识清单一、水循环的概念和重要性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一系列过程,不断地进行着周而复始的运动。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说至关重要。
水循环不仅维持着地球上水分的平衡,使得各个地区都能获得适量的水资源,还调节着气候,将热量从一个地区传递到另一个地区,影响着全球的温度分布。
同时,水循环也是许多物质循环的载体,例如碳、氮等元素的循环都依赖于水的流动。
二、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1、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将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能够促进根部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并将这些物质向上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位。
一棵大树每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可以达到几十千克甚至上百千克。
在热带雨林中,植物的蒸腾作用更是非常强烈,对当地的气候和降水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2、保持水土绿色植物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当雨水降落到地面时,植物的枝叶可以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根系则能够抓住土壤颗粒,防止土壤被水流带走。
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植被的破坏往往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会给下游地区带来洪涝灾害等问题。
3、增加空气湿度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
在干燥的季节和地区,绿色植物能够通过蒸腾作用为周围环境提供水分,改善局部的小气候。
例如,在城市中种植大量的树木和花草,可以有效地增加空气湿度,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
4、影响降水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会增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从而可能影响降水的形成和分布。
在一些地区,植被丰富的地方往往降水相对较多,而植被稀少的地区则降水较少。
三、蒸腾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1、蒸腾作用的过程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行。
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部的水分通过气孔扩散到大气中。
同时,气孔的张开和关闭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绿色植物对水的利用及生态意义,了解地球上水循环的基本过程,了解自己的水循环的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了解观察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1.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绿色植物对水的利用及生态意义,地球上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水循环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实践、发现和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讲授法:通过讲解绿色植物对水的利用及生态意义,地球上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在全面了解中深入认识。
•探究法:通过带领学生做实验、发起问卷调查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和发现。
1.4 教学内容与组织1.4.1 导入环节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水循环”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存在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植被,水的循环过程是什么等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渐入主题。
2.使用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4.2 学习环节1.讲述绿色植物如何对水进行利用。
2.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
3.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循环过程,并让学生观察、总结观察结果,从而深入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4.自主体验:让学生填写问卷调查表,调查自己平常如何对待用水的问题,并总结出影响自己用水情况的因素,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学会珍惜水资源。
1.4.3 总结环节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发言,反思自己对水的认知是否有所改变,还存在哪些问题和疑问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二、教学反思本课主要通过讲解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绿色植物对水的利用及生态意义,地球上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通过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水的循环过程,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水循环的重要性和生态价值。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带动学生形成珍惜水、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和行为。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这一节位于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是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之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实验,介绍叶片的结构以及叶片上气孔的开闭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蒸腾作用及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过程。
最后深入探讨绿色植物是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认识森林对促进水循环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2、教材地位:本章教材共分三节,三节课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首先从多个角度阐明水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接着介绍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本节内容则是对前两节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引导学生从理性上认识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为第六章《爱护植物绿化祖国》埋下伏笔。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解释气孔的开闭机制说出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和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珍惜水源的意识。
4、教学重点及难点:解释气孔的开闭机制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5、课前准备:(1)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2)课前调查:利用干湿计测量裸地、林地空气湿度,并进行比较(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有关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方面的资料二、说教法:根据教情和学情,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本节课通过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的横切面装片,蚕豆下表皮装片及CAI课件的使用,使得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2、引导发现法: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也是现代课堂教学原则之一。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试题答案及解析1.大自然是我们的课堂。
当你和同学漫步在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时,会觉得空气特别地清新湿润,此时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C.光合作用和蒸滕作用D.蒸滕作用和运输作用【答案】C【解析】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湿度,使空气变得湿润;同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变得清新,其次,树叶上面的绒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对尘粒有很强的吸附和过滤作用.因此漫步在白塔公园的树丛中时,会感觉到空气特别的清新和湿润.故选:C【考点】光合作用的意义;蒸腾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2.夏日,当你走进翠绿的果园,顿感空气清新湿润,这得益于绿色植物的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D.呼吸作用和吸收作用【答案】C【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使人感觉空气清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把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使人感觉空气湿润.所以夏日走进翠绿的果园,顿感空气清新湿润,这得益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考点】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蒸腾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的概念3.将一片刚摘下的菠菜叶片浸在盛有70℃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数比正面多。
该现象说明菠菜叶片的A.背面气孔数较多B.背面颜色较深C.正面气孔数较多D.正面颜色较深【答案】A【解析】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由设计的实验可以得知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孔处有气泡形成,一般来说会在气孔形成一个气泡,一个气泡代表一个气孔.所以发现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说明叶片背面比正面的气孔数目多.【考点】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气孔的功能结构及开闭原理4.在移栽植物体时,往往要剪去一部分枝叶,其目的是为了减少()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渗透作用【答案】C【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考点】蒸腾作用的意义5.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这对植物来说是一种浪费。
初中生物知识点: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地理资料、政治资料、历史资料、艺术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art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初中生物知识点: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1、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植物的蒸腾作用。
一、概述生物绿色植物是地球上的主要生态系统之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为地球的气候调节和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绿色植物也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生物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生物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过程生物绿色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将其上升至茎叶部分,通过蒸腾作用释放至空气中,形成水蒸气。
水蒸气升至大气层后,通过凝结形成云雾,最终形成降水。
降水过程中,水分重新回流到地表和海洋中,形成陆地和海洋的水系。
三、生物绿色植物对水循环的影响1. 保持土壤水分平衡生物绿色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和释放水分,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平衡,防止水分过度流失或积聚,对土壤的保护和改良起着重要作用。
2. 气候调节生物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蒸气至大气层,影响大气环流和降水分布,从而对气候产生调节作用。
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与气候的形成和演变密切相关。
3. 水资源保护生物绿色植物作为自然界中的水库,对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对地表水体的补给和水文循环产生影响。
四、生物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应用1. 生态治理现代生态工程利用生物绿色植物对水体和土壤的调节作用,进行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
2. 森林保护森林作为生物绿色植物的集中分布区域,对水资源的保护和供给起着重要作用。
森林保护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举措。
3. 农业生产农作物作为生物绿色植物的重要代表,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产生重要影响。
农业生产中的节水灌溉和生态种植模式是利用生物绿色植物进行水循环的重要手段。
五、结论生物绿色植物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并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和利用生物绿色植物的水循环作用,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充分发挥生物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初中生物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材说明
这是七年级上学期的生物课共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切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重点难点)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点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①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
②课前调查:利用干湿计测量裸地、林地的空气湿度,并进行比较。
③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方面的资料。
2.教师准备。
①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的材料用具。
不同之处:一是准备两种菠菜叶片,一种新鲜的叶片(保卫细胞内含水较多,一般气孔张开),另一种稍微有些萎蔫的叶片(保卫细胞失水较多,一般气孔关闭)。
二是准备几种不同植物叶片(一些叶肉分化明显的,一些叶肉分化不明显的)。
②准备课本P117进一步探究的第二个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C 以上热水的烧杯中,看叶片表面会不会产生气泡)的材料用具。
③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方面的资料。
④制作有关气孔开闭机制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资料: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果实的
生长中,大约要消耗200kg以上的
水,大致情况如下:
生长期中总吸收量 204228g 100%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872g 0.92%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g 0.12%
? 202106g 98.96%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产生疑问并自己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的水呢?吸收的水分中大约99%的水哪里去了?水是从哪儿散失的?等等。
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引导学生联想小学自然课的内容,自己找出答案: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的。
二、探究过程。
(一)叶片的基本结构。
方案一
学生两人一组。
①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②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对比归纳叶片基本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切割方向(横切)、观察角度等。
组织讨论,通过问题提示,鼓励与同学合作共同归纳叶片的基本结构。
要提的问题有:徒手切片是否成功?你是怎样做的?制作切片时应注意些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对其他同学的做法有何意见?你看到了叶片的哪些结构?
方案二
①观察图(叶片结构示意图)或模型,自学叶片的基本结构。
②练习制作不同植物叶片的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对比,进一步了解叶片的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菠菜叶片的正面与背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学会区分上、下表皮及其结构特点。
学生讨论:你有没有观察到与课本的示意图不相同的叶片结构?想一想为什么?
(二)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方案一
学生两人一组实验。
①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C上热水的烧杯中。
观察现象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一般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上表皮。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共同得出结论。
(问题: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哪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
②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切片,显微镜下对比观察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J临时切片,了解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有关。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讨论解决问题。
(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
③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永久切片,了解保卫细胞壁厚薄不均匀,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教师提示:保卫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细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匀?受到拉力时伸展情况是否一样?
④按课本要求画图。
教师提示绘图的要求。
方案二
学生两人一组。
①制作新鲜的菠菜叶上、下表皮的临时切片,比较得出:一般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上表皮教师:指导学生实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问题:叶表皮上是否有气孔?上、下表皮气孔数目是否一样多?)
②观看课件,总结气孔开闭的机制。
教师:播放气孔开闭的动画课件。
提示问题:当保卫细胞吸水(失水)时,气孔怎样变化?保卫细胞壁有什么特点?
③再次用显徽镜观察菠菜叶下表皮的临时切片,井画图。
教师:提示绘图的要求。
(三)认同绿色檀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
方案一
学生四人一组。
①根据问题讨论总结出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教师:根据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总结。
(问题:1.植物吸水量的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2.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的水却是往高处流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或马路上的空气就显得燥热呢?)
②观察图Ⅲ-25《生物圈的水循环》(略),描述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
根据课前测量的林地和裸地空气湿度的对比资料,分析讲解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师生共同构建水循环的图表。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调查的资料,发表意见,各小组互相补充。
③观看资料、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和感受。
进一步明确保护森林、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
教师:播放录像、展示资料,进行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
学生四人一组。
①观察思考实验现象,讨论归纳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教师:演示实验(附1),引导学生讨论:纵切两根枝条,比较染色有何不同?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蒸腾作用在植物的正常生活中有什么意义?想一想,对植物体来说,蒸腾作用还有没有其他意义?
②观察图《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
讨论总结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P116讨论题(1.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什么作用? 2.如果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水循环还能进行吗?)。
③阅读课文(P116最后两段:森林如何能保持水土),可以根据教师展示的资料或结合课前自己准备的资料,谈一谈绿色植物如果被大量破坏,对生物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说一说自己应该怎样做。
教师:展示长江洪水和水土流失的资料,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附l:演示实验:取甲、乙两枝大叶的木本植物的枝条,摘掉甲枝条全部的叶片,保留乙枝条全部的叶片。
将它们插入盛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移到有阳光照射之处。
待到乙枝条叶脉微红时,取出甲、乙两根枝条,用清水洗净纵切枝条,进行观察比较。
(可放在实物投影仪上)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叶片的基本结构——气孔的构成——气孔的开闭控制蒸腾作用的强弱——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循环的意义与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四、作业。
请学生课下查找资料,了解黄河的现状并根据自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谈一谈怎样才能使黄河恢复诗人笔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观景象。
课后反思
本教案力求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新的课
程标准要求,主要突出了两点:
一是通过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
但低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己的特点,独立完成探究实验比较困难,因此教案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而且逻辑性强的思考题对学生进行引导。
例如:植物的一生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的水呢?吸收的水分中大约99%的水哪里去了?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
又例如:在气孔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探究实验中,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新的知识。
这种方式简单、直观、启发效果好,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增强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愿望。
二是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达到促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这一知识点时,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森林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方面的资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搜集资料获得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
学生通过亲自测量空气湿度,感受绿色植物对空气温度的影响,可以深刻认识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重要意义,很容易使学生树立起保护环境必须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