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冲击地压及防治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93.88 KB
- 文档页数:2
冲击地压的发生与防治地压是一种重要的地质灾害,包括了很多种类型,其中冲击地压是最常见的一种。
冲击地压是在采矿过程中,由于矿床与维护和支护的不当,导致采空区上部地层坍塌而使采空区下部煤柱荷重加大,煤与煤之间相互转移荷载,产生了与以往不同的一种地压现象。
发生原因冲击地压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主要原因有矿层薄、抽采深度大、采掘煤柱宽窄比小等。
在冲击地压的形成中,煤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其宽度和间距对地压的发生、发展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煤层中的煤柱在采出周围煤壁后,会承担大量的荷载,会发生变形和压缩。
当煤柱压缩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垮落或断裂,导致原来平衡状态的煤柱系统不稳定,从而形成地压。
另外,地震、大型采矿机械操作、局部开走、地质构造和矿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等也会对冲击地压形成有重要影响。
当这些因素超过一定程度时,就会加重煤体压缩变形,从而加速煤柱发生破坏。
预测与评价冲击地压的形成往往是潜在的,靠一些预测和评价方法来加以减轻和预防它的发生。
建设矿山时必须考虑到地质条件和采矿条件,建立地压观测系统,采用先进的地压预测理论和方法对矿山进行评价和预警。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评价指标,结合现场地质地形情况进行考虑,通过不断监测地质变化、地应力等因素的变化,判断煤柱变形和破坏的发展状况,做出对安全态势的预测和评价,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防治措施安全开采方法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对防治地压有很大的作用。
在操作上可以采取平整顺利的掘进和放顺的回采方法,降低煤柱的应力,减缓煤柱破坏速度,提高煤柱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分步回采或其它合适的采煤方法,通过降低煤柱应力,控制地面压力分布,减轻地压。
良好的支护设计支护工程是采煤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合理的支护装置可以减缓煤柱的变形和破坏速度,保持煤柱稳定性。
可以采用S形锚网支撑和压紧式支架,便于调整支架高度,在维持合理煤柱宽度的同时,还能保证地质安全。
另外,加强水泥灌浆钢筋网道柱等控制地底石添加在采空区下部,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加固支护作用。
冲击地压的发生与防治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地下开挖和基础施工的频繁进行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然而,这些工程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是指在地下开挖和基础施工时,由土体周围的土体受到挤压而导致的土体变形和支撑结构的损坏。
它不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也会影响地下管线的安全使用。
因此,在地下工程中,对于冲击地压的防治至关重要。
一、冲击地压的发生原因1.地质原因: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导致地下土体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了冲击地压。
2.施工工艺原因:土方开挖过程中,挖掘机在挖掘时引起的地下土体的瞬时不稳定性,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差错,比如土层的剥离等,都有可能引起冲击地压。
3.附近建筑物的影响:附近建筑物的地基下沉和突然变形也会导致冲击地压的发生,特别是在土地利用密度高的城区。
二、冲击地压的危害1.对施工工程本身的危害:冲击地压会导致地下工程受损,可能会引起墙体的倒塌、地下管线的断裂等问题,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2.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冲击地压也会对周围建筑物的稳定性带来巨大的影响。
如果冲击地压过大,就可能导致附近的建筑物发生倾斜、断裂等问题,严重危及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对环保的影响:冲击地压会导致地下污水、油漆等有害物质泄漏,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危及周围居民的生命健康。
三、冲击地压的防治1. 预防为主:在进行地下工程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设计,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尽量避免冲击地压的发生。
2. 加强支护工程:对于冲击地压较大的地方,需要加强支护工程,采用合适的支护方法,比如悬挂法、支撑拱法等,保证周围土体的稳定。
3. 检测预警机制的建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建立合理的检测预警机制,随时监测周围土体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4. 加强安全管理:对于地下工程,需要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安全规定,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防止因施工不当导致的事故。
煤矿冲击地压灾害及防治技术分析要: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冲击地压灾害属于一种矿山压力现象,这种现象十分特殊,将会对井下作业质量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是煤矿井下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为实现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的有效防治,本文对其产生条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
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这种灾害的防治有所帮助。
关键词:煤矿;井下开采;冲击地压灾害;防治技术应用1.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的特征及破坏机理在当前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冲击地压是其中较为常见的灾害。
冲击地压发生时,煤岩内部会积聚大量的能量,当其达到最大临界承载强度时,巷道和采煤工作面周边岩体会释放出变形能,岩体被破坏,导致煤矿地下支架塌坍,出现冒顶现象。
冲击地压发生后会造成较大的损害,比较严重的情况会导致煤或是岩石从巷道两侧爆裂开来,出现煤岩弹射的情况,导致巷道直接被摧毁或是产生巨大的能量,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破坏地下的设备和设施。
而且冲击地压发生时,还易引发一些基础潜藏的矿井灾害,在巨大震动下巷道顶板出现冒落,影响通风和运输,特大冲击地压发生时,还易激起井下煤层或瓦斯爆炸、出现地表河流湖软质泥岩等二次威胁,造成地面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冲击地压对矿井的威胁性大,发生的机理复杂和多变,这也导致无法找到一套治理冲击地压的既定理论,需要针对不同问题不同对待,从而针对不同问题以基础理论为依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问题。
作为一种特殊的矿压显现形式,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显现形式也更具多样性,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在煤矿开采作业过程中,需要对冲击地压给予充分的重视。
2.煤矿冲击地压的分类2.1依据应力状态分类冲击地压分类时,当根据煤体应力状态进行划分时,以重力型、构造应力型和重力构造型3类冲击地压为主,具体要以构造应力诱发冲击地压形成的强弱程度及是否是由于主体承重力与构造力联合而引发的冲击地压,以此来对冲击地压的类型进行判定。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一说到冲击地压,脑海中瞬间浮现出矿井深处,岩石层因为应力集中而突然释放的巨大能量。
这股力量不仅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还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生产停滞。
防治冲击地压,是矿山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
我就结合自己十年的经验,和大家聊聊如何针对性地解决冲击地压防治中的质量通病。
1.地质勘探阶段在矿井建设前,必须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探。
这不仅仅是看看地形地貌,更要分析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地应力分布情况。
如果勘探不到位,后续的防治措施就像是盲人摸象,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2.矿井设计阶段矿井设计要充分考虑冲击地压的防治。
比如,井筒布置要避免应力集中,矿井开拓时要选择合适的开拓方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还要预留足够的防护空间,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条件。
3.生产过程中的防治措施(1)优化生产布局生产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在同一区域进行高强度作业,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同时,要合理布置工作面,避免工作面推进速度过快,导致应力集中。
(2)加强监测监控对冲击地压的监测监控是防治工作的关键。
要定期对矿井内的应力、位移、声响等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
(3)采用先进的防治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应用于冲击地压防治。
比如,采用水力压裂、深孔爆破等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岩石的应力,减少冲击地压的发生。
咱们说说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1.提高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是防治工作的基础。
要从人员培训、工艺流程、设备管理等方面入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2.加强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确保防治措施落实到位的重要手段。
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对防治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3.及时整改问题在防治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
对于重复出现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4.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
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和应用。
我想说的是,冲击地压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地下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多,而地下工程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便是地压安全。
地压是指由于地质力的作用,土体水平和垂直变形引起的地表面和结构体受到的压力。
在地下工程建设中,如果未能及时预测和控制地压,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本文就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地压所带来的危害地下工程建设时,地压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如果地压没有得到及时的预测和控制,就会产生严重的危害。
首先,地压会导致土体变形,从而影响地面和建筑物的安全。
其次,地压还会引起土体结构破坏,从而引发地面塌陷,严重威胁工程和人员的安全。
最后,如果地压没有及时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处理,还会对地下管道和设施产生影响,直接危及市民的生命安全。
二、地压预测的方法早期的地下工程建设,只能通过排除岩石和土体的松散程度,大致估算地压系数的大小。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地压预测有了更为准确的方法:1、测量法:利用专业的仪器进行现场实测分析,得出地下土壤的承载能力、变形模式等。
2、理论计算法:利用有限元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地下土体的应力状态,并得出地压的大小和影响范围。
3、综合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包括实测数据、理论计算和经验判断,综合得出地压的大小和变形程度。
三、地压防治的方法预测地压的大小和分布范围后,还需要进行地压防治。
地压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1、固化法:通过注浆、喷浆、灌浆等固化材料来增强地下土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达到控制地压的目的。
2、疏浚法:即用人工或机械将土石松散开,使其能够松散自由地流动,改善土体结构,达到减小地压系数的目的。
3、降水法:大量的降水使得地下土壤松散变形,但如果过量的降水则会导致饱和状态,产生其他风险,必须慎用。
四、地压防治需注意的问题地压的影响非常严重,因此,在进行地下工程建设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充分的调查研究:在进行地下工程建设之前,必须充分的进行区域调查、地形地貌地质勘察等,寻找任何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避免造成潜在的安全问题。
论述煤矿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防治技术前言煤矿属高危行业,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威胁十分严重,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的显现不断发生,这种自然灾害一旦发生,给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威胁着职工人身安全和矿井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为了掌握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防治技术,保障矿井安全,在管理上、技术上、装备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提高经济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冲击地压的概念、特征、类型1、冲击地压的概念冲击地压是采场周围的煤岩体,在其力学平衡状态破坏时,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间释放而产生一种以突变、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它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冲击地压是一种特殊的矿山压力显现。
2、冲击地压的特征(1)暴力性:直接将煤岩动力抛向巷道、工作面,引起强烈的震动,产生强烈的响声,造成煤岩体破断。
(2)突发性:无预兆,过程短暂,持续时间几秒到十几秒,难于预报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
(3)破坏性:大量煤岩体抛出,堵塞巷道,破坏支架,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震动性:像爆炸引起强烈震动,使重型设备发生位移,人员弹起摔倒,震动波及范围可达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地面有地震的感觉。
3、冲击地压的类型(1)压力(煤柱)型:煤柱在高压力作用下,由于采场周围煤岩体中的压力由亚稳态增加至极限值,其聚集的能量突然释放,造成煤岩体的冲击破坏。
(2)冲击型:由于煤层顶、底板岩石坚硬且较厚,岩层的突然破断或滑移造成采场周围煤岩体冲击破坏。
(3)复合(压力型和冲击型)型。
二、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及因素(1)自然地质因素:主要包括受采深、地质构造及煤岩结构和力学影响一般在达到一定开采深度后才开始发生冲击地压,此深度称为冲击地压临界深度。
临界深度值随条件不同而异,一般大于200m。
总的趋势是随采深度增加,冲击危险性增加。
这主要是由于随采深增加,原岩应力增大缘故。
地质构造如褶曲、断裂、煤层倾角及厚度突然变化等也影响冲击地压的发生。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一)对上下平巷采取超前卸压处理措施工作面生产后,对上下平巷超前200m实施煤层钻孔卸压工作,始终将打钻卸压范围控制在工作面超前压力影响范围以外。
1、在上巷上帮煤壁距顶板____米左右位置每隔____米打一深眼,进行卸压爆破,炮眼与上帮煤壁呈13°打入,眼深____米;在上巷下帮煤壁距顶板____米左右处每隔____米打一深眼,进行卸压爆破,炮眼向下扎角不小于13°打入,眼深____米;在下巷上帮煤壁距顶板____米左右位置每隔____米打一深眼,进行卸压爆破,炮眼与上帮煤壁呈13°打入,眼深____米。
打眼前先加固好附近支架,打眼人员相互配合一致,匀速推进,及时排出煤(岩)粉。
2、炮眼打好后,要逐眼装药、连线、放炮,每眼装药量为____节;第一个起爆药卷装在距眼底____米处,第二个起爆药卷装在距眼底____米处,眼内各个药卷必须接压,眼内炮泥封孔长度不少于____米,为了确保炮眼内药包的完全引爆,炮眼采用连续偶合方式装药,采用双雷管引爆,____个雷管采用并联连接,每个眼单独正向起爆。
3、放炮使用MFB-100型起爆器,一次起爆个数为____个。
爆破时警戒线距离至少200m,躲炮时间不得少于30min。
如果煤层钻孔顺利钻进____米则表明卸压效果达到要求,否则应继续爆破卸压。
(二)解危措施当电磁辐射仪监测到冲击危险后,应立即对工作面冲击危险区域实施爆破卸压。
钻孔布置方式: ⑴钻孔布置在上平巷下帮时,钻孔俯角沿煤层倾斜向下布置,孔口距顶板1.0m。
⑵钻孔布置在上或下平巷上帮时,钻孔仰角沿煤层倾斜向上布置,孔口距顶板1.5m;卸压孔深____米,间距____米。
炸药用矿用乳化炸药,每孔装药量为4Kg,用2发毫秒延期电雷管,正向装药起爆,每孔用三只水炮泥,其余用黄泥封实,单孔内并联连炮,孔与孔之间串联连炮。
每次引爆____个卸压孔,以提高卸压效果。
(三)防护措施1、必须对23090工作面上巷实行封闭管理,控制工作面生产人数。
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综合防治安全技术措施1. 引言综放工作面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冲击地压等因素的存在,对工人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为了提高综放工作面的安全性,并降低事故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冲击地压综合防治安全技术措施,以提供参考。
2. 环境监测在综放工作面施工之前,应首先对其周围环境进行全面而准确的监测。
环境监测内容包括地质构造、地应力水平、地下水位等因素的调查。
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及早发现任何潜在的安全隐患,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3. 改良巷道支护技术巷道是综放工作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冲击地压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增强巷道的支护能力,减少冲击地压对工人和设备的影响,常采用的技术措施有:•硬岩巷道支护:采用钢支撑、喷射混凝土等方法,增强巷道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软岩巷道支护:采用锚杆、网片等材料,增加巷道的抗压能力;•综合支护: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支护措施的综合应用,以提高巷道的整体稳定性。
4. 规范施工作业在综放工作面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作业,并严禁违章操作。
施工作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合理划分工作面:根据地质条件合理划定工作面的范围,以便更好地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定期检查设备:对综放工作面所使用的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工作正常;•合理布置通风系统:通过合理布置通风系统,保证空气流通,降低冲击地压带来的危险;•定期进行培训:对参与综放工作面施工的工人进行定期培训,增强其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5. 科技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先进的技术也被应用于综放工作面的冲击地压防治中。
这些技术包括:•激光测距技术:通过激光测距仪器实时监测巷道的变形情况,提前预警地压危险;•无人机巡检:利用无人机对综放工作面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可能的安全隐患;•数据分析系统:通过建立综放工作面的数据分析系统,对冲击地压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指导安全管理决策。
冲击地压预防技术范本冲击地压是指由于地下工程施工导致地下土体失稳而产生的一种压力现象。
为了保证地下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效的冲击地压预防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冲击地压预防技术,以供参考。
一、定向钻爆法定向钻爆法是一种常用的冲击地压预防技术。
此技术主要依靠钻孔预裂隧洞内岩石,从而减小地下岩体的应力集中。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钻爆技术,将岩体预先破碎,形成较好的破裂面,从而降低岩体的内摩擦角,减小岩体的内聚力。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地下水压力造成的冲击地压。
二、缓冲灌浆技术缓冲灌浆技术是一种通过注浆来填充地下空洞,从而缓解冲击地压的预防技术。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空洞往往会造成地下岩体的松散和失稳。
通过注浆技术,可以将灌浆材料注入到地下空洞中,填充空洞,增加地下岩体的稳定性。
这样可以有效减小地下岩体的变形和破坏,防止冲击地压的发生。
三、支护结构技术支护结构技术是一种通过设置支护结构来增强地下岩体的稳定性,从而预防冲击地压的技术。
支护结构可以分为刚性支护和柔性支护两种类型。
刚性支护主要是利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构筑坚固的支护结构,从而增加地下岩体的抗压能力。
柔性支护主要是通过设置锚杆、锚网等柔性材料,增加地下岩体的抗拉能力,从而减小冲击地压的发生。
四、排水降水技术排水降水技术是一种通过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减小地下水对地下岩体的压力,从而预防冲击地压的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的突然上升会导致地下岩体的失稳,引发冲击地压。
通过排水降水技术,可以将地下水位降低到较低的水平,减小地下水对地下岩体的压力,从而减小冲击地压的风险。
五、加固处理技术加固处理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善地下岩体的力学性质,增强其稳定性,从而预防冲击地压的技术。
该技术包括预应力锚杆、高压注浆、地下岩体的回填等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小地下岩体的变形和破坏,增加其抗冲击地压的能力。
综上所述,冲击地压预防技术在地下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定向钻爆法、缓冲灌浆技术、支护结构技术、排水降水技术和加固处理技术等都是常见的冲击地压预防技术。
浅析煤矿冲击地压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矿体受力和岩层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矿体发生破裂、位移而产生的地压现象。
煤矿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中的一个重要地质灾害,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煤矿冲击地压的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对于科学合理地进行煤矿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煤矿冲击地压类型特征1. 预裂缝冲击地压预裂缝冲击地压是指在煤层顶板或底板出现预有的裂缝,当矿压继续增大时,这些裂缝发生扩展和连接,最终形成地压破坏。
预裂缝冲击地压的特征是矿压变化较大,地压破坏范围较广,破坏机理复杂。
预裂缝的形成主要与煤层岩性、构造及应力等因素有关,因此预裂缝冲击地压比较难以预测和防治。
突水冲击地压是指在煤层中存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关联且高位水体压力较大时,当煤层开采破坏时,水体的运动会加剧地压的破坏程度。
突水冲击地压的特征是地压破坏往往突然发生,破坏范围较大,对矿井和矿工的危害较大。
针对突水冲击地压的防治,需要从水文地质勘查、水资源管理以及煤层开采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3. 极度厚煤层冲击地压极度厚煤层冲击地压是指煤层厚度在100米以上,含矿性薄,单层开采,矿压巨大,当开采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地质应力超过了煤岩层受力极限,形成地压破坏。
极度厚煤层冲击地压的特征是地表沉陷明显,地压破坏范围广,破坏后果严重。
对于极度厚煤层冲击地压的防治,需要采取合理的采煤方式,控制矿压,以及加强支护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二、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方法1. 合理开采合理开采是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的根本措施。
根据不同的煤层地质条件和矿压特征,制定合理的采煤方式和支护措施,避免过早过密开采,减小地压破坏的可能性。
合理开采的具体措施包括合理布置采场,采用合适的采煤工艺,选择适当的支护方式等。
通过合理开采,可以有效减小地压破坏的可能性,保证矿井和矿工的安全。
2. 加强支护加强支护是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的重要措施。
收稿日期:1999-11-25;修订日期:1999-03-20
作者简介:王长胜(1962-),男,黑龙江鹤岗人,助理工程师,大学文化,采煤专业毕业,现在鹤岗矿务局富力矿工作。
浅谈冲击地压及防治技术
王长胜
(鹤岗矿务局职工大学,黑龙江鹤岗154100)
摘 要:介绍了冲击地压的危害程度,发生的原因、条件及采取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冲击地压;冲击波速;变形测量;动态观测
中图分类号:TD 3241+
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725(2000)02-0025-02
0 前言
纵观全国煤炭行业,发生冲击地压的事故屡见不鲜,给煤矿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生产损失。
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扼制。
冲击地压一般没有明显的宏观前兆,很难事先准确确定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
它是井巷或周围的煤岩体由于变形能释放,而产生的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是矿压的一种特殊显现形式。
冲击地压发生时经常伴随巨大的声响和强烈的震动。
1 冲击地压的特点
(1)冲击地压是井下煤岩体突然的、爆炸式的破坏,因此,又被称为/煤炮0、/岩崩0、/板炮0、/闷墩0等。
(2)发生过程暂短,象放炮一样,伴有巨大的声响和强烈的震动,震动波范围可达几km,时间却不超过十几秒钟。
(3)有时顶板瞬间明显下沉,顶板可能不昌落;有时底板突然开裂鼓起,甚至接顶;有时大量煤块从煤壁抛出,堵塞巷道,支架被破坏,人员遭受伤亡,破坏性很强。
(4)它与大面积老顶来压的区别是顶板可能不昌落。
发生前后瓦斯涌出量一般无明显变化,这是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别,但它们可能互为诱发因素。
即大面积的老项来压或煤与瓦斯可能同时发生冲击地压。
2 冲击地压的原因和发生条件
冲击地压的孕育和发生过程的实质是:井下煤岩体在受力过程中积蓄大量能量,当煤岩体所受的力超过它的承载能力而破坏时,所积蓄的能量瞬间释放出来,对井巷或工作面造成巨大的破坏。
211 根本原因
(1)参与冲击地压的煤岩体有冲击倾向性质,这是煤岩体材料的固有属性,是冲击地压的内在原因。
有的煤岩体岩石塑性很大,没有积蓄能量的能力,破坏过程是平静的,不会发生冲击地压。
(2)煤岩体受到很大力的作用而产生破坏,这种使煤岩体破体的力可能是由于开采活动而造成的支承压力。
也可能是由于地质构造的作用而残余在煤岩体内的应力。
(3)存在煤岩释放能量的条件。
如果这个条件不满足,例如:煤岩体深部积蓄大量的能量,但被很宽的已破碎的煤岩体所包围,则深部煤岩体的破坏最多造闷雷的声响,煤坏却冲不会来,不会造成破坏后果。
212 发生条件
冲击地压的发生条件和规律都比较复杂,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凡是发生冲击地压的煤层,都具有/三高一低0的特点,即:弹性、脆性、硬度较高,含水量低(干燥),大多数冲击地压的煤层顶板都十分坚硬,完整,大面积不昌落,伪顶或直接顶较薄甚至没有。
(2)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次数和强度有增加的趋势。
(3)向斜轴部,断层附近,煤层或倾角发生变化
第19卷第2期
2000年2月
煤 炭 技 术
C oal Tec hnology
Vol 119,No 11April,2000
的地点,是冲击地压密集区。
(4)两面或三面已采的孤独煤柱,受到从几个方面传来的顶板压力,最容易产生冲击地压。
(5)在支承力带护达巷边,最容易引起冲击地压
(6)在上层煤的回采边界影响带内,容易发生冲击地压。
3 防治冲击地压
311 预测方法
(1)煤岩体冲击倾向鉴定。
判别煤层和围岩冲击倾向的强弱,是预测和防治工作的基础。
(2)煤岩粉钻孔法。
(3)地音与微音震监测方法。
(4)其它方法。
如顶板动态观测、煤体应力及变形测量、流动激发地音观测、冲击波速法。
作为前三种方法的辅助方法,起到预测冲击危险的作用。
312 防范措施
开采解放层;合理确定开采方法;煤层注水和超前松动煤破;顶板注水和超前顶裂破。
313 解危措施
目的在于减缓已形成的应力集中条件和集中程度,在局部范围内暂时解除冲击危险,主要包括:煤层卸载注水;煤层卸载爆破,诱发爆破;强制放顶。
其中,确定合理的开采方法,防治冲击地压十分重要。
开采方法不合理,会造成叠加的应中集中,增大冲击危险。
合理确定开采方法,减轻集中强度是
根本性防治措施。
31311 确定合理的开采程度
有条件时,先开采解放层,在断层附近的工作面应背向断层回采;在向斜构造地区先采轴部;在应力集中影响范围内不能布置两个工作面相向回采。
31312 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和巷道布置方式尽量采用不留煤柱,减少巷道数量的采煤方法,防止大面积冒顶,优先采用长壁冒落式开采,加强支护,采用沿空送巷,不在工作面压力区布置巷道等。
4 结束语
(1)掌据冲击地压的性质和基本原理,认真观察和总结冲击地压的发生规律。
(2)加强支护,搞好工程质量。
有冲击地压危险的地点不能采用混凝土棚子,工字钢梯形棚子等刚性支架,防止支架倾倒伤人,使用本亲口梯形支护时,坑木使用<\0122m 以上硬杂木,棚腿必须有013m 深的岩石柱窝,棚距不易超过016m 。
(3)很多的冲击地压是伴随着放炮而发生,所以要严格遵守躲炮距离(半径100m 以上)和躲炮时间(30min 以上)。
(4)认真做好综合防治,即在有冲击地压危险的地区,采取可行性的预测方法,判断其程度,发现危险后,要立即采取防治措施,确认安全后再进行正常生产,避免事故发生。
Talking about percussive ground pressure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WANG Chang-shen
(Staff and Worker Universi ty,Hegang Coal M ine Bureau,Hegang 154100,China)
Abstract:The harm of percussive ground pressure,produced reason,conditions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are introduced.Key words:percussive ground pressure; percusive wave speed; shape-changed detec tion; motional observation
ZXC-1/6Ò型矿用转向渡车通过评议
由哈尔滨煤炭设计研究研制开发,山东煤矿泰安机械厂制造的ZXC-1/6Ò型矿用转向渡车,于1999年9月22日山东省煤炭工业管理局组织通过了评议。
该设备的功能是使1t,600轨距矿车(组)实现转向换线。
主要应用于以矿车(组)为载料物的矿山竖井地面生产系统中,其技术原理如下:将井口车场车线上的入井矿车(空车或重车)按1-2辆为一组解列推入渡车,横移摆渡至入井罐笼进车线前,经准确对轨、停车后,推拉机构将矿车(组)推出渡车,渡车返回,进行下一循环,直至矿车全部入井。
该设备正常时为自动运行,亦可手动运行,采用纯机机械结构系统,可行使各种条件矿井,尤其对寒冷地区矿井更显优越性,经检索查新,为国内首创。
评议委员会认为:该产品性能先进,运行可靠,输送能力大,定位准确,控制先进。
该产品的开发对我国煤矿地面布置改革及其设备的技术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袁国忠 供稿
#26# 煤 炭 技 术 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