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脱疽的临床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91.59 KB
- 文档页数:1
消渴治疗体会与感悟
消渴是一种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常常伴随着口渴、多尿、口干舌燥等不适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治疗和调理后,我对消渴的治疗体会和感悟有以下几点:
一、生活习惯的改变至关重要
消渴的治疗不能简单地依赖药物,还需要配合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运动等方面的调整。
比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注意休息等都可以有效地改善消渴症状。
二、药物治疗需谨慎
在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是需要注意避免药物的滥用。
有些药物会产生副作用,如引起胃肠不适等,甚至还可能影响患者的血糖控制。
三、心态对治疗的影响很大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治疗需要持久的耐心和恒心。
因此,保持积极的心态对治疗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患者需保持正面的态度,坚持长期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注重预防和康复
消渴的治疗不仅仅是缓解症状,更需要注重预防和康复。
患者应该学会如何正确地控制饮食,如何进行适当的运动,并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早发现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消渴的治疗需要患者与医生共同协作,采取全面的治疗措施,从生活习惯的调整到药物治疗,再到心态的调整,每一个环节都
需要重视。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消渴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消渴护理查房科护士长的总结
消渴是一种以多饮、多尿、消瘦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作为护理查房科的护士长,我负责指导和管理消渴患者的护理工作。
在此次查房中,我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
部分患者只关注饮食控制和
口服药物,缺乏对疾病本身的认识和了解。
因此,我针对每位患者
逐一进行了病情宣教和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疾病知识,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第二,血糖监测不够规范。
部分患者血糖监测不够频繁,或者
监测时间和方法不正确。
我和其他科室护士一起协同工作,对患者
进行了一对一的血糖监测指导和培训,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地使用血
糖仪器,达到有效监测的目的。
第三,药物不合理使用。
有些患者随意更改用药剂量或者停药,导致病情反复。
我和医生一起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
并针对不同的病情制定了个性化的用药方案,提高了治疗效果和用
药依从性。
消渴患者的护理工作需要全体医护人员齐心协力,以患者为中心,精细化管理。
通过针对性的宣教、指导、评估和合理用药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消渴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7-05-02T16:56:17.6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1期作者:赵春玲杨丹丹陈世蓉[导读] 消渴患者抵抗力低下,还应防外感,做好口腔护理,卧床患者要保持皮肤清洁,勤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
(湖北省宜都市中医医院湖北宜都 443300)【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辩证施护,辩证施膳对于消渴患者的临床效果,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消渴病患者的死亡率。
方法:以2014年3月—10月就诊的50例患者为例,经监测早中晚三餐前、三餐后及睡觉前血糖,值均高于正常值,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辨证施护一组2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辩证施护;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健康宣教,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心理状态。
结果:针对两组消渴患者,实行不同的护理方式,辩证施护组好转率为88%,无效率12%,并发症率4%,对照组好转率为72%,无效率28%,并发症率16%,辩证施护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护理组(P<0.05)。
结论:根据消渴患者证型的不同,导致的临床症状而不同,进行中医辨证施护应用于消渴患者的护理有明显的优势,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消渴病;辩证施护;中医护理【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270-03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终身疾病,祖国中医理论认为该病属“消渴”的范畴。
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记载了本病其多由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肺燥、胃热、肾虚而成,以多尿、多饮、多食、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
病机主要是燥热偏盛、阴津亏耗。
若失治误治,护理不当,常可并发雀目、耳聋、疮疡、痈疽、泄泻、水肿、中风等症。
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身体内代谢紊乱如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常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治疗消渴病的认识及临床用药体会消渴首见于《内经》《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懂”指出了五脏虚弱是发生消渴的重要因素。
对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致病因素,也分别作了论述。
如《素问·奇病论篇》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灵枢·五变》篇说:“怒则气上逆,胸中畜积,血气逆流……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由于先天禀赋的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根据本病的“三多”症状的钠轻孰重为主次,本证分为上、中、下三消,如《证治准绳·消瘴》篇说:“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
”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施治,但在治疗上不宜绝对划分,因虽有三消之分,但其病机性质则一,均与肺、胃(脾)、肾有密切关系。
正如《圣济总录·消渴门》指出)“原其本则一,推其标有三”即是此意。
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古今录验方》中明确地提出“消渴即西医所谓糖尿病”。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
临床突出特点为高血糖、尿糖阳性,病程长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即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而病情控制不良或遇各种应激情况时又随时可发生各种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综合征等。
其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禀赋不足我国对消渴病的认识较早,春秋战国时代,即已认识到先天禀赋不足,是引起消渴病的重要内在因素。
《灵枢。
五变》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其中尤以阴虚体质最易罹患。
二、饮食失节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耗津,发为消渴。
《素问。
奇病论》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脱疽的中医护理脱疽是发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节坏死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
其特点是好发于四肢末节,下肢多于上肢,表现为初起时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酸痛、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疼痛时剧烈难忍,后期患肢出现坏死,趾(指)节脱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闭塞性肢体动脉硬化症,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在中医学中可分为:阴寒型、血瘀型、湿热下注型、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经过几年的中医辨证护理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
1 饮食护理1.1指导患者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为宜,忌辛辣刺激肥甘油腻之品,应以高优质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为膳食原则。
1.2指导患者饮食规律,达到配合治疗,促进健康的目的。
2 情志护理2.1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有针对性的做好具体的解释和疏导工作,调动主动能动性。
2.2此病病程长、痛苦大,容易造成患者极大的心理和思想负担,因此应向患者讲明本病的诱发因素,鼓励患者树立良好的心态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对待所患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3 辨证施护3.1阴寒型:肢体明显发凉,怕冷,肢体呈苍白色(尤以指端为甚),遇寒冷肢体发凉,苍白色,疼痛加重,舌质淡,舌苔白,脉象沉迟,弦细。
3.1.1中药熏洗以温经散寒、活血通脉为法,方选回阳止痛洗药,用中药液蒸汽先熏蒸,待温度达38℃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泡洗30min,每日一次。
3.1.2穴位按摩足三里、血海、解溪穴,按摩15-20min。
3.1.3艾灸用艾条灸足三里。
3.1.4此期多数于一期(局部缺血期)、二期(营养障碍期)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和处于疾病恢复阶段。
3.2血瘀型:肢体发凉、怕冷、麻木、疼痛,肢体持续性固定性疼痛或急性肢体缺血,剧痛,肢端、小腿、股部出现瘀斑、瘀点,手部或足部呈紫红色、青紫色,瘀肿,舌有瘀斑、瘀点,或舌质红绛、紫暗,脉象弦涩或沉细。
3.2.1中药熏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法,方选活血消肿洗药3.2.2穴位按摩委中、足三里、血海等穴,按15-20min,双下肢及双足可涂擦生肌愈皮油,每日两次。
http :/ / 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2023 年第 9 卷第 4 期Vol.9, No.4, 2023OPEN ACCESS医护一体化模式下1例脱疽患者疼痛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郑雯, 智慧, 刘津京, 顾汉城, 石庆刚, 王美玉, 仝粉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周围血管科, 北京, 100078)摘要: 探讨医护协作护理模式在脱疽(糖尿病足坏疽合并感染)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回顾性分析科室收治的1例糖尿病足坏疽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运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给予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包括医护一体化查房、中医护理技术、情志护理和健康指导,旨在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脱疽; 医护一体化模式; 中西医结合护理; 疼痛中图分类号: R 47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709-1961(2023)04-0100-03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medicine nursing based on integration ofmedical care for pain control in a patient with diabetic footgangrene complicated with infectionZHENG Wen ,ZHI Hui ,LIU Jinjing ,GU Hancheng ,SHI Qinggang ,WANG Meiyu ,TONG Fenfei(Department of Peripheral Angiology , Dongfang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Chinese Medicine , Beijing , 100078)ABSTRACT :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egration of medical care for pain control of a patientwith diabetic foot gangrene complicated with infection. The clinical data of a patient with diabetic foot gangrene complicated with infe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medical care ,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ursing interventions such as integration nursing ward round , Traditional Chinese Nursing technique , emotion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were carried out to relieve the pain caused by diabetic foot gangrene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 quality of life.KEY WORDS : diabetic foot disease ; gangrene ; integration of medical care ;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ursing ; pain 脱疽作为临床常见的中医外科疾病,常见于消渴日久、久居寒湿之地、平素肥甘厚腻的人群。
浅谈消渴病的病机及护理摘要: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致使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阴,消谷耗液,或长期过度情志刺激,如郁怒伤肝,或劳心竭虑等,致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烁肺胃阴津,或劳欲过度长期房室不节,肾精亏损,虚火内生,火因水竭而愈烈,其关键是阴虚燥热。
发为消渴。
并要合理地选用相应的治法及药物,在护理上消渴病不单是药物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尤为重要,而对消渴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自我管理,同时结合饮食控制,适当运动,血糖监测等制定个体方案,针对每个患者存在的与疾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高生活质量,避免并发症。
关键词:消渴病;病机;护理及健康教育中医称消渴病,即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它以多饮,多食,多尿,或尿中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古人也称为“肺消”,“膈消”,“消中”。
从中医病因病机来看先天禀赋不足是重要内在因素,尤以阴虚体质最易患病。
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致使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阴,消谷耗液,或长期过度情志刺激,如郁怒伤肝,或劳心竭虑等,致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烁肺胃阴津,或劳欲过度长期房室不节,肾精亏损,虚火内生,火因水竭而愈烈,其关键是阴虚燥热。
发为消渴。
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
在《素问·奇病》篇中不仅对消渴的病因进行了论述,并根据发病因素及临床表现的不同,还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病名记载。
《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提出三消症状及治疗方药。
《医学心悟》还根据本证“三多”症状的主次,把本证分为上消、中消、下消。
即多饮为主者称之上消、多食为主者称之中消、多尿为主者称之下消。
而消渴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脾(胃)肾。
燥热伤肺,则治节失职,肺不布津;燥热伤胃,则胃火炽盛,消谷善饥;燥热伤肾,则肾失固摄,精微下注。
凡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情志失调,气郁化火,或劳欲过度,耗伤肾阴,均可诱发本病。
消渴一证,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
消渴护理查房目的总结消渴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症,也称为糖尿病,其主要特征是高血糖和多尿。
在护理过程中,查房是重要的环节之一,目的是为了了解患者的病情、观察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和生活方式改变。
本文将对消渴护理查房的目的进行总结。
1.了解病情:消渴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病情复杂多变。
通过查房,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体重变化、尿量和尿糖等指标,以及其他合并症的情况,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通过了解病情,可以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2.观察病情变化:消渴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病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通过定期查房,可以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恶化的迹象,以及调整治疗方案。
3.评估治疗效果:消渴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积极参与并坚持。
通过查房,可以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如血糖控制是否稳定、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等。
评估治疗效果的目的是为了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4.指导护理和生活方式改变:消渴的治疗不仅仅依靠药物,还需要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和生活方式改变。
通过查房,可以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等,并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困惑。
指导护理和生活方式改变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5.提供心理支持:患有消渴的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通过查房,护士可以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总之,消渴护理查房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病情、观察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护理和生活方式改变,并提供心理支持。
通过定期查房,可以帮助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脱疽(糖尿病足)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寒湿阻络:患趾(指)喜暖怕冷,肤色苍白,触之冰凉,麻木疼痛,遇冷痛剧,步履不利,常伴有间歇性破行,多走则疼痛加剧,小腿酸胀,稍歇则痛缓,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趺阳脉减弱或消失。
(二)血脉瘀阻:患趾(指)酸胀疼痛加重,步履沉重乏力,活动艰难,患趾(指)肤色黯红或紫黯,下垂时更甚,抬高则见苍白,小腿可有游走性红斑、结节或硬索,疼痛持续加重,彻夜不能入寐,舌黯红或有瘀斑,脉弦或涩,趺阳脉消失。
(三)湿热毒盛:患肢剧痛,日轻夜重,喜凉怕热,局部皮肤紫黯,肿胀,渐变紫黑,浸润蔓延,破溃腐烂,气秽,创面肉色不鲜,甚则五趾相传,波及足背,或伴有发热等症,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四)热毒伤阴:皮肤干燥,毳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趾(指)多呈干性坏疽,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五)气血两虚:病程日久,面容憔悴,萎黄消瘦,神情倦怠,坏死组织脱落后疮面久不愈合,肉芽黯红或淡红而不鲜,舌淡胖,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趾(指)端疼痛: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患趾(指)有无坏死、溃疡及脓腐颜色、气味。
2.在白天发生疼痛时,努力转移其注意力,并轻轻按摩患肢,减轻其疼痛。
3.穴位按摩:病在上肢,取穴曲池、合谷、内关、外关;病在下肢,取穴足三里、阳陵泉,由轻而重,每次按摩30分钟,有通络止痛之效。
4.疼痛彻夜难眠的患者,可遵医嘱注射镇痛剂,慎用吗啡类镇痛剂。
(二)不寐1.病室应安静,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光线应稍暗,合理安排休息,做好睡前准备。
2.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3.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可食用莲子、龙眼肉、小麦等安神定志的食物。
4.予耳穴埋籽,取穴神门、心、脑、阿是穴等。
5.必要时在睡前30分钟服用镇静安神药。
(三)功能障碍1.早期或恢复期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下床困难时,应每日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患肢的屈伸旋转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