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5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第一章:基因的概念与性状的关系1.1 教学目标了解基因的概念理解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1.2 教学内容基因的定义与特点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与性状的相互作用1.3 教学活动引入基因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的作用通过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究基因与性状的相互作用1.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与性状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二章:基因的遗传规律2.1 教学目标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理解基因的遗传方式2.2 教学内容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基因的分离与组合基因的显性与隐性2.3 教学活动介绍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及其发现通过示例解释基因的分离与组合引导学生探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2.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遗传规律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三章:基因突变与生物变异3.1 教学目标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基因突变的原因与类型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基因突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3.3 教学活动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及其原因通过实例说明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3.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突变的understanding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四章:基因技术及其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基因技术的概念理解基因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4.2 教学内容基因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和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基因技术的伦理与法律问题4.3 教学活动介绍基因技术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实例说明基因技术在农业、医学和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基因技术的伦理与法律问题4.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技术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五章: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5.1 教学目标了解基因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5.2 教学内容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定义与特点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5.3 教学活动介绍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定义与特点通过实例说明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5.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六章: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6.1 教学目标理解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掌握自然选择与遗传变异的关系6.2 教学内容遗传变异的概念与类型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自然选择与遗传变异的关系6.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介绍遗传变异的概念与类型分析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讨论自然选择如何作用于遗传变异提问学生关于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七章:基因伦理与法律问题7.1 教学目标理解基因伦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基因相关法律问题的知识7.2 教学内容基因伦理的定义与重要性基因隐私权与基因歧视问题基因技术的法律监管7.3 教学活动讨论基因伦理的定义与重要性分析基因隐私权与基因歧视问题研究基因技术的法律监管现状7.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伦理与法律问题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八章:基因治疗与遗传疾病8.1 教学目标理解基因治疗的概念与原理掌握遗传疾病的成因与治疗方法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与类型常见遗传疾病的成因与影响基因治疗在遗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8.3 教学活动介绍基因治疗的概念与原理分析常见遗传疾病的成因与影响探讨基因治疗在遗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挑战8.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治疗与遗传疾病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九章:基因编辑技术9.1 教学目标理解基因编辑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的使用9.2 教学内容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原理与操作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前景9.3 教学活动回顾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讲解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原理与操作步骤探讨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前景与挑战9.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十章:基因研究的前沿技术10.1 教学目标了解基因研究的前沿技术掌握多组学数据的分析方法10.2 教学内容单细胞测序技术空间转录组技术多组学数据整合与分析方法10.3 教学活动介绍单细胞测序技术与空间转录组技术分析多组学数据整合与分析的方法与挑战探讨基因研究前沿技术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10.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基因研究前沿技术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基因的概念与性状的关系:理解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并掌握基因如何影响生物的性状。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概念,知道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 让学生掌握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生物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2. 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3. 基因的传递规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规律。
2. 教学难点:基因的传递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基因的传递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亲子代之间性状相似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基因与生物性状的思考。
2. 基因的概念:讲解基因的定义,解释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3. 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分析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举例说明。
4. 基因的传递规律: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奥秘。
附: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举例说明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
3. 绘制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示意图。
4. 搜集有关基因与生物性状的资料,进行阅读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评估学生对基因概念、基因与生物性状关系以及基因传递规律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掌握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基因的概念及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难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具体实例和规律。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实验材料:豌豆种子、放大镜、白纸、剪刀等3.教学视频: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生物的性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性状是如何形成的?二、新课讲解1.讲解基因的概念: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定序列,具有遗传信息的功能。
2.讲解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影响生物的性状。
3.举例说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规律:a.豌豆种子形状的遗传:展示绿色和黄色豌豆种子,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它们的遗传规律。
b.血型遗传:通过PPT展示不同血型的遗传规律,让学生理解基因如何控制生物性状。
4.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加深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理解。
三、实验探究1.实验目的:观察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
2.实验材料:豌豆种子、放大镜、白纸、剪刀等。
3.实验步骤:a.将豌豆种子分别浸泡在清水和盐水24小时,观察种子的变化。
b.将浸泡后的豌豆种子分别放在白纸上,用剪刀剪开,观察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
c.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基因如何控制生物性状。
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案例分析1.案例一:展示一组家庭成员的身高数据,让学生分析身高的遗传规律。
2.案例二:展示一组宠物狗的体型、毛色等性状,让学生分析这些性状是如何由基因控制的。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搜集有关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案例分析和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理解了基因的概念、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以及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规律。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概念,知道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 让学生理解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知道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定序列,具有遗传信息,能够控制生物的某一性状。
2. 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通过编码蛋白质,进而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举例说明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某一性状的,如双眼皮、单眼皮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基因的概念、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2. 难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分子机制。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因的概念、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性状的遗传机制。
2. 讲解基因的概念,阐述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3.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如双眼皮、单眼皮等。
4.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联系,进行课堂讨论。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基因概念、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2. 搜集其他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进行分析。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探讨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
2. 展示与分享: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分享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
3. 总结与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联系。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优秀教案篇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设计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举例说出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三、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四、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内容。
遗传和变异使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内因。
生物的遗传是在生殖过程中完成的,生物的性状是遗传物质在发育中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以,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应从比较亲子代的各种特征开始,然后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到基因水平。
五、学情分析:学生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知识知之甚少,初一时学的克隆羊多利,也仅仅说明遗传信息在细胞核里。
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调查、分析和讨论,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丰富的性状、相对性状的图片资料,做成ppt。
(2)拍摄同学们熟悉的老师和同学的照片做性状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关于转基因生物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一、遗传和变异生物界普遍地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
利用最近火热的《爸爸去哪儿》节目成员照片,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遗传是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克隆牛为什么长得都一样?几乎没有差异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是从性状开始的,什么是生物的性状?二、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一)性状的概念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图中展现的是生物的什么特征。
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直发和卷发、有无酒窝、有无耳垂等。
这些都是人的外形特点(形态结构特征)。
教师举例说明,血型、血压??等是人的生理功能特点(生理特性)。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理解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
3. 让学生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它们在性状表现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定序列,具有遗传信息,能够控制生物的某一性状。
2.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个性状可能由一个或多个基因控制。
3.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显性基因表现在生物体外部形态上,隐性基因只有在没有显性基因时才表现出来。
4. 基因的传递:基因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遗传给下一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基因的传递。
2. 教学难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它们在性状表现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4. 运用遗传图解法,让学生理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准备遗传图解的示例资料。
3. 安排小组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引发学生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思考。
2. 讲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基因的作用。
4. 讲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它们在性状表现中的作用。
5. 讲解基因的传递,让学生理解基因如何在亲子代间传递。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
八、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加深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理解。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基因如何通过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生物性状实例图片或实物。
3. 遗传图解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性状实例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会有不同的性状?引入基因的概念。
2. 基因的概念:讲解基因的定义,即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3.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介绍基因如何通过遗传信息控制生物的性状,讲解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和杂合子的概念。
4.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生物性状的遗传过程,如身高、眼皮等,让学生理解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原理。
5. 基因突变:简要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意义。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基因的概念、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原理。
2. 强调基因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了基因的概念和作用,掌握了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教学难点,通过遗传图解资料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原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生物性状遗传现象,如种植植物时,种子颜色、形状等性状的遗传。
2. 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从基因角度解释这些现象。
七、巩固练习1. 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性状的遗传过程。
2. 挑选几名学生进行解答,讲解正确答案,并总结解题思路。
八、拓展延伸1. 讲解基因技术与基因编辑,如CRISPR/Cas9技术,让学生了解基因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第1课时)◆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教学过程
属于相对性状吗?为什么?
【总结】判断相对性状的几个要点:(1)是同种生物。
(2)是同一性状。
(3)相对性状不一定只有一种表现形式。
【观察与思考】完成教材P25页“观察。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目的】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等名词。
2.阐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遗传变异现象。
4.通过感性的图片及探究活动,提高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尝试横向和纵向的研究方法。
5.体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
2.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教学难点】理解相对性状指的是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引入生物界普遍地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
利用最近火热的《爸爸去哪儿》节目成员照片,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1.提问:我们知道生物个体的寿命是有限的,而整个生物圈的生命却在不断的延续和发展,这是为什么呢?2.陈述:是的。
通过生命个体的生殖与发育、遗传与变异,以及与环境变化的相互作用,才使得生物圈的生命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1.回答:因为生物个体会繁殖后代。
2.学生听教师的陈述,并开始思考遗传与变异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进入新的教学环节。
3.学生判断是否有亲缘关系。
4.从游戏中学生总教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方法,让他们懂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的不断探究的精神,使他们一些肤浅的生活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层次。
3.陈述: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内因。
生物的遗传是在生殖过程中完成的,生物的变异则是遗传物质在发育中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前一章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接着我们就要学习第二章的内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反映了什么生物现象?“龙生九子,九子九个样”说的又是什么生物现象?4.陈述: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所以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从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开始。
(出示本节课课题: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5.回忆自己与父母有哪些相似的特征,又存在哪些不同,为什么与父母既像又不像?6.说了这么多遗传和变异,那么大家来总结一下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形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4、尝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推导出其所包含的生物学本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有关性状、基因、遗传物质的传递等内容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比较复杂、抽象,但遗传和变异既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又是生命延续与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命学科在该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又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所以,在教材中首先从对表象的性状开始,逐步深入展开,利用一些科学实验的现象促使学生思考并理解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传递与性状遗传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性别的决定以及变异的生物学基础。
在教学中要把握教材的思路,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现象、实验进行思考与分析,以主动形成对遗传变异的认识,体现科学与探究的教学理念。
遗传和变异使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内因。
生物的遗传是在生殖过程中完成的,生物的性状是遗传物质在发育中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以,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应从比较亲子代的各种特征开始,然后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到基因水平。
由于观察内容的分量并不重,重在对问题的讨论,要求教师应安排较充裕的实践让学生讨论。
学生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知识知之甚少。
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调查、分析和讨论,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2.教学重点: 性状、性状与基因间的关系。
3.教学难点: 性状与基因间的关系。
4.课时安排:本节内容教学时间为2课时
三、教学准备
1、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向学生发放一调查表,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某些性状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为学生在上课时的讨论分析材料。
调查前教师应注意:①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表格中的内容,不能为完成作业而随便填写。
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②向学生说明如何识别这些性状特征,特别对上眼睑这一特征中的双眼皮、单眼皮,应说明不是美容后的特征。
2、提前作好可用于教师教学的图片、视频等材料的准备。
四、案例
1.导入:在了解生物界的丰富多彩之后,有些同学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各种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是否会有共同的规律?比如说,每种生物是怎样将自己的特征传给后代的?我们将在以后的生物课的学习中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1)比较P24页图中的动物之间的形态并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2)学生观察图片:
(3)得出结果:猫的家庭成员间有相似也有不同;克隆牛之间十分相似。
(4)教师总结:对于“遗传”这一词,我们并不陌生。
同学们可以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许多遗传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儿子的长相像爸爸,等等。
我们知道,不同种类的生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就是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这些方面也会有所不同。
这些特征,也就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称为性状。
2、新授:
(1)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①过渡:在课下,同学们对人的一些性状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看到了这些性状在上下代的连续性。
这种连续性是否也是遗传现象?这些性状在上下代的传递过程中有没有规律?我们先来分析这些性状。
②【学生活动】
A、小组讨论。
每小组选择一项特征,分析该特征在上下代传递中有几种方式。
比如某同学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他的爸爸、妈妈也是双眼皮,这是一种传递方式。
会不会还有其他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据本小组的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B、全班讨论。
各小组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所分析的性状有几种传递的方式;各种性状在上下代的传递中是否有共同点;将讨论的结果以列表的方式做出小结。
性状与父母相同,或者与父母之一相同,这种现象就是遗传。
用生物学的术语叙述遗传这一概念,遗传是指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2)性状
①过渡:什么是生物的性状?子代的性状与亲代的性状有关吗?
②教师出示一组动植物的图片。
③学生观察并思考: 1.什么是生物的性状?所有的性状都能用肉眼观察到吗?2.性状包括生物(如人)哪些方面的特征?3.两个生物(例如你和父亲)在同一种性状上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4.性状都可遗传吗?举例说明?5、生物在某一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是否相同?举例说明。
④讨论交流得出答案:
1.否;2.性状的概念;3.相对性状;4.否5、不同。
⑤教师总结: 在观察遗传和变异是否存在时,观察比较的对象是生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即生物的某一性状。
(3)基因控制性状
①过渡:为什么父母的许多性状会在我们身上出现?性状由什么控制并从上代传给下代?②教师介绍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
观察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
分析:1.实验中研究性状是什么?控制它的是什么?
2.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什么?
3.生物生殖中传递的是性状还是基因?
③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④小结:实验结论
⑤转基因生物的简介: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食品、转基因药物等。
(四)练习:见《生物学智能训练》
(五)作业:
3、小结
遗传(heredity):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variation):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叫做性状。
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常有不同的表现。
遗传学家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relative character)。
如人的单双眼皮、家兔毛的白色和黑色。
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基因传给了儿女。
五、板书设计: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一、生物的性状的定义及举例
二、相对性状的定义及举例
三、性状的表现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也受环境的影响
四、基因控制性状
1.转基因超级鼠的产生过程
2.关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