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高质量验收实用标准》TB10424-2010.doc
- 格式:doc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1
4模板及支(拱)架分项工程4.1一般规定4.1.4模板及支(拱)架与脚手架之间不应相互连接。
老规范没有要求。
4.2模板及支(拱)架安装一般项目表4.2.3中没有规定梁底模拱度的允许偏差,老规范上有规定。
表4.2.4中规定了预埋件的外露长度允许偏差为+10-0,检验方法为尺量。
老规范没有规定。
5钢筋分项工程5.1一般规定5.1.3钢筋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上盖下垫,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
钢筋加工应设置专用加工场,并按牌号、炉罐号、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
5.1.4:冻期钢筋闪光对焊宜在室内进行,环境温度不宜低于0℃。
电弧焊应有防风、雪及保温措施。
焊接后接头严禁立即接触冰雪。
老规范没有要求。
5.1.5:钢筋弯曲成型时,应按设计弯曲角度一次成型,不得反复弯曲。
老规范没有要求。
5.1.6浇筑混凝土前对钢筋的检查中增加了垫块品种、规格、数量等的检查,对预埋件的检查增加了品种、位置的检查。
5.2原材料5.2.3 对钢筋保护层垫块的检查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查方法:垫块制作单位每半年提供一次第三方检测报告,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检测报告。
5.2.4: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及螺母的材料、品种、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型式试验确定采用的套筒技术要求。
套筒的外观质量和尺寸检查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的规定。
检验数量:详见P17。
检查方法: 详见P17。
老规范没有规定。
5.3钢筋加工主控项目5.3.1第2条:受拉热轧带肋钢筋的末端应采用直角形弯钩,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HRB335)或3.5倍(HRB400),钩端应留有不下于钢筋直径3倍(HRB335)或5倍(HRB400)的直线段。
旧规范规定:受拉热轧光圆和带肋的末端,当设计要求采用直角形弯钩时,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钩端留有不下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
第3条中增加了对HRB335和HRB400弯起钢筋的弯曲半径的规定,HRB335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2倍,HRB400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4倍。
TB10424-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主控项目钢筋进场按每批检查直径、每延米重量抽取试件做屈服、抗拉、伸长率、冷弯,应符合GB1499(钢筋混凝土用钢)检查数量: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每60t为一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10%见证检验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检验。
钢筋保护层垫块:垫块强度和耐久性应不低于结构本体砼的标准。
检验方法:垫块制作单位每半年提供一次第三方检测报告,施工和监理单位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检测报告。
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及锁母的材料、品种、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应符合型式试验确定采用的套筒技术要求。
外观质量和尺寸检查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
套筒及锁母的材料、品种、规格施工、监理全部检查。
同批、同材料、同型式、同规格的每2000个套筒或锁母为一批,施工检2%,且不少于20个,监理按施工20%见证,且不少于4个。
检验方法:观察和量规检查,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内螺纹尺寸及公差采用专用螺纹塞规检测。
钢筋连接:检验数量,钢筋接头外观质量施工、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以同等级、同规格、同接头形式和同一焊工完成的每200个为一批,不足200也按一批计。
机械连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以同一施工条件下同批材料、同等级、同规格、同型式的每500个为一批,不足500也按一批计。
监理单位按施工抽检次数的20%见证试验,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外观观察和尺量。
对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做拉伸,闪光对焊增做冷弯。
监理单位检查报告并见证。
混凝土:当混凝土原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选定配合比。
当施工工艺和环境条件未发生明显变化、原材料的品质在合格的基础上发生波动时,可对混凝土外加剂用量、粗骨料分级比例。
砂率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应与原配合比一致。
对《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的理解一、替代标准本标准替代《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9〕152 号局部修订条文。
铁科技〔2004〕120号、科技基〔2008〕74号没有提及,因此预制梁及轨道板应多加考虑。
二、执行日期本标准2010-12-08发布,2010-12-08实施;2011年4月第 1 次印刷;2011年5月11日发布图书目录,2011年5月15日可购买到。
理解1:2010-12-08 执行,个人认为此理解错误。
理解2:2011年5 月1日执行,个人认为此理解也不合适。
理解3:2011年5月15日执行。
(此理解认为:书买到了必须立即执行,因为及时贯彻新规范新标准是每个试验人员的职责)理解4:2011年6月1日或2011年7月1日执行。
(此理解认为:贯标需要一段时间,表格制作、规范统一也需要一段时间)理解3-4 施工自行选择,监理单位执行理解3。
三、规范理解1、模板拆除承重模板的同条件拆模试件抗压试验由见证变为检查报告。
2、钢筋分项工程(1)弯曲试验规程:由GB/T232-1999变为GB/T232-2010,从2011 年6月1 日执行。
( 2)增加直径、重量测量:原文为“按批抽样测量直径、称量每延米重量并进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 。
理解一、需编制“直径、重量记录”并修改报告增项;理解二、只编制“测量记录”即可,理解为现场检测。
由于没有平行要求,由施工单位中心试验室自行编制并统一。
(3)环氧涂层钢筋:检测频率由原来2/4t 变为30t 一批。
( 4)钢筋保护层混凝土垫块56d 标养抗压由见证变为检查报告。
(5)钢筋连接:主要是直螺纹套筒连接,原来采用JG163 和JGJ107,其“适用于房屋建筑与一般构筑物”,因此在客专铁路上使用有过争议,现验标明确提出要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10]41 号,本规范2010 年3 月19 日执行,从内容上讲,本规范综合了JG163、JG171及JGJ107 一些内容,基本变化不大,从几次检查来看,个别分部需从下面几个地方自查:A、型式检验:型式检验报告有没有?若有,其日期、套筒型号、钢筋规格是否与现场一致?检测项目及频率是否规范?B、工艺试验:工艺试验报告是否有?其检测项目及频率是否规范?原没有监理要求,新验标提出要见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TB 10424-2010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al Quality Acceptanceof Railway Concrete Engineering2010—12—08 发布2010—12—08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3)3 基本规定 (7)3.1一般规定 (7)3.2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单元划分 (8)3.3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内容和要求 (9)3.4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程序和组织 (10)4 模板及支(拱)架分项工程 (14)4.1一般规定 (14)4.2模板及支(拱)架安装 (14)4.3模板及支(拱)架拆除 (16)5 钢筋分项工程 (18)5.1一般规定 (18)5.2原材料 (19)5.3钢筋加工 (21)5.4钢筋连接 (23)5.5钢筋安装 (25)6 混凝土分项工程 (27)6.1一般规定 (27)6.2原材料 (29)6.3配合比设计 (42)6.4混凝土施工 (46)7 预应力分项工程 (53)7.1一般规定 (53)7.2原材料 (54)7.3制作和安装 (56)7.4张拉或放张 (57)7.5压浆和封锚(端) (59)8 砌体分项工程 (62)8.1一般规定 (62)8.2原材料 (63)8.3砌体砌筑 (65)9 特殊混凝土(砂浆) (68)9.1一般规定 (68)9.2纤维混凝土 (68)9.3喷射混凝土 (70)9.4特细砂混凝土 (72)9.5补偿收缩混凝土 (73)9.6无砂透水混凝土 (76)9.7气密性混凝土 (77)9.8纤维增强砂浆(活性粉末混凝土) (78)9.9桥梁支座砂浆 (80)10 混凝土实体质量核查 (83)附录A 环氧涂层钢筋的涂层检验和修补 (84)附录B 钢筋接头技术要求和外观质量 (86)附录C 粗骨料CL-含量试验方法 (93)附录D 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 (95)附录E 硬化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检测方法(直线导线法) (97)附录F 胶凝材料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快速试验方法 (101)附录G 矿物掺和料及外加剂抑制碱—骨料反应有效性试验方法 (104)附录H 砌体工程所用石料的类别、规格和质量要求 (108)附录J 砂浆配合比设计、试件制作、养护及抗压强度取值 (109)附录K 喷射混凝土强度检查试件制作方法 (114)附录L 混凝土透气系数测定方法 (115)本标准用词说明 (119)《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条文说明 (120)1 总则1.0.1为加强铁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统一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标准
文案主控项目
13.3.3 接触网支柱基础的基坑开挖方法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不得影响路基安全、稳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13.3.4接触网支柱基础的基坑全部用混凝土灌注密实后,支柱基础表面应与路基表面衔接平顺。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
13.3.5接触网支柱基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11.2.18条的规定。
13.3.6 预埋件数量、位置、型号和综合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一般项目
13.3.7接触网支柱距线路中心线位置、沿线路纵向位置、截面尺寸、埋置深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3.3.7的规定。
表13.3.7接触网支柱距线路中心线位置、沿线路纵向位置、截面尺寸、
埋置深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
1 距线路中心线位置0,+20mm
按接触网支柱数量的
10%抽样检验尺量
2 沿线路纵向位置±10mm 仪器测量
3 形状尺寸(截面尺寸) 0,+50mm 尺量
4 埋置深度不小于设计值值仪器测量。
TB10424-2010铁路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摘录6.2.3细骨料的技术要求和检验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得使用海砂。
2细骨料的颗粒级配(累计筛余百分数)应符合表6.2.3-1的规定。
表6.2.3-1 细骨料的累计筛余百分数(%)注:除5.00 mm和0.63 mm筛档外,细骨料的实际颗粒级配与上表所列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相比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超出总量不应大于5%。
3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宜小于0.10%。
当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大于等于0.20%且小于0.30%时,除混凝土的碱含量应满足表6.3.2的规定外,还应采取掺加矿物掺和料等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验证明抑制有效。
当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为0.30%及以上时,不得使用。
对于梁体、轨道板和轨枕等重要结构,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20%。
细骨料不得具有碱—碳酸盐反应活性。
细骨料的碱活性应按TB/T2922进行检验,首先对骨料的矿物组成和类型进行检验,当无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时,应采用砂浆棒法检验碱—硅酸反应活性。
4细骨料的其它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2.3-2的规定。
表6.2.3-2 细骨料的技术要求注:1 冻融破坏环境下,细骨料的含泥量应不大于2.0%。
2当砂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能采用。
5 细骨料的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2.3-2和表6.2.3-3的规定。
表6.2.3-3 细骨料的检验要求6.2.4粗骨料的技术要求和检验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粗骨料应选用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或碎卵石,C40以下混凝土也可采用卵石。
2 粗骨料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6.2.4-1的规定。
注:1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在严重腐蚀环境条件下不宜超过1/2),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
6混凝土分项工程6」一般规定6.1.1混凝土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性质、结构特点、环境条件等,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
6.1.2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
不宜使用早强水泥。
有耐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可选用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C30以下混凝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柚水泥和匍合硅酸朴水泥。
水泥进场后不得露天堆放,不同种类的水泥应分类存放。
水泥由于受潮或其它原因而变质时不得使用。
6.13矿物掺和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
在运输和存贮过程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等其它粉状材料混淆。
6.1.4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
不得使用海砂。
6.1.5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无抗拉和抗疲劳要求的C40以下强度等级混凝土也可采用符合要求的卵石。
粗骨料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骨料混配而成,粗骨料应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
6.1.6外加剂应选用质量稳定的产品,减水剂与水泥及矿物掺和料之间应具冇良好的相容性。
当将不同功能的多种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外加剂之间以及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适应性。
6.1.7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应按品种、规格和检脸状态分别标识存放。
骨料含泥虽超标时必须采用专用设备处理合格方可入仓,严禁不合格骨料与合格骨料混放。
6.1.8混凝土中宜适量掺加符合技术要求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或硅灰等矿物掺和料。
不同矿物掺和料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环境条件、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6.1.9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环境条件和施工工艺等进行设计。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标准养护试件养护龄期应符合第6.4.11 条的规定,耐久性能试验标准养护试件养护龄期为56d。
配合比选定试验应提前进行,以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配合比调整及长期耐久性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