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使用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9.83 MB
- 文档页数:45
汽车使用安全技术辅导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道路交通系统由(人)、(车)和(道路环境)三要素组成。
2、管理是保障交通系统安全的(手段),管理的基础应以(法规)为依据。
3、决定视力的条件有(物理方面的因素)和(生理方面的因素)两个方面。
4、人对距离的知觉主要是依靠(视觉系统)提供的信息完成的。
5、双眼视差是驾驶员知觉(立体物体)和(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重要信息-6、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称为运动知觉。
7、色调决定于物体反射光的(波长),是光谱上各种(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视觉上的表现。
8、人眼对颜色的辨别能力障碍有(色弱)、(色盲)和(全色盲)几种类型。
9、人的听觉中的声高是我们听到声音的高低,它主要是由声波的(振动频率)所决定的。
10、人的听觉中的响度是指我们听到声音的强弱,它主要是由声波的(振幅)所决定的。
11、人的听觉中的音色就是由不同的发音体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它是由声波的(波形)所决定的。
12、平衡感觉是反映驾驶员头部(运动速率)和(方向)的感觉。
13、平衡感觉是由人们的位置根据(重力方向所发生的变化)而引起的。
14、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可分为(简单反应时间),和(复杂反应时间)两大类。
15、汽车驾驶员操作技能的形成基本经过(掌握局部驾驶动作阶段)、(动作交替阶段)和(动作协调和完善阶段)三个阶段。
16、一般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外界刺激)、(人体生理状态)与(认识过程)等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7、驾驶员情绪的稳定性反映在(操纵汽车的行为)和(对待车辆技术状况的态度上)。
18、汽车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状态属(应激情绪状态)。
19、一般疲劳可分为(急性疲劳)和(慢性疲劳)两种。
20、人的心理现象是以(大脑的活动过程)表现出来时,它体现着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21、按能力的倾向可以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2、一般认为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大体受(遗传)、(环境)和(文化)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汽车驾驶辅助技术使用教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驾驶辅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汽车中的一项重要功能。
这些技术旨在提高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汽车驾驶辅助技术,并提供相应的使用教程。
1. 自适应巡航控制(ACC)自适应巡航控制是一种能够自动调整车辆速度并保持与前车安全距离的技术。
使用ACC能够减少驾驶过程中的疲劳感,并提高安全性。
使用教程如下:- 在需要使用ACC的情况下,按下车辆上的“SET”或“CRUISE”按钮进入巡航模式。
- 在路面上设定所需的巡航速度,并确保车距设置适宜。
- 通过控制方向盘上的加速和减速按钮或踏板来调整车辆的速度。
- 如果前车减速或停下,车辆会自动减速或停下以保持安全距离。
- 若要超越前车,操作方向盘或踏板以加速前进。
- 尽管ACC可以提供较高的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但仍需保持警觉,并随时准备操控车辆。
2. 倒车摄像头系统倒车摄像头系统是一种帮助驾驶员在倒车时观察车辆后方情况的辅助技术。
使用教程如下:- 在倒车前,确保倒车摄像头系统已启动并正常工作。
- 将挡杆换到倒车档位,观察车载屏幕上的影像。
- 注意屏幕上显示的虚拟参考线,这些线条可以帮助您判断距离和方向。
- 当倒车时,同时注意后视镜和摄像头屏幕,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
- 注意观察可能存在的盲区,借助摄像头的帮助,您可以更好地避免碰撞和事故。
3.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S)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是一种能够识别和监控车辆所在车道的技术,帮助驾驶员保持车辆在车道内行驶的稳定性。
使用教程如下:- 按下车辆上的“LKAS”按钮,使系统进入工作模式。
- 确保车辆在合适的车道上行驶,系统将会监测车道标线。
- 如果车辆开始偏离车道,系统会通过对方向盘施加轻微的力量将车辆重新引导回车道。
- 借助车载屏幕上的辅助信息,您可以了解车辆在车道内行驶的状态。
- 注意,LKAS是一种辅助系统,并不取代驾驶员的责任。
始终保持警觉,并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自动驾驶汽车涉及哪些技术自动驾驶汽车涉及多种关键技术,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技术领域:1. 传感技术:自动驾驶汽车使用各种传感器来感知周围环境,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被用于感知和理解道路、车辆、行人和障碍物等信息。
2. 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视觉技术用于识别和理解传感器收集到的图像和视频数据。
它可以用于检测和跟踪其他车辆、行人、交通标志和信号,以及分析道路和环境特征。
3.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是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训练算法和模型,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学习和预测不同驾驶场景的行为和决策。
它可以用于识别交通标志、解析地图数据、预测行人动向等。
4. 决策和规划:自动驾驶汽车需要进行决策和规划,以确定合适的行驶路线、速度和行为。
这涉及到路径规划、交通行为建模、动态控制和安全策略等方面的技术。
5. 定位和地图: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准确的定位和地图数据来确定当前位置和导航路径。
它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惯性测量单元(IMU)、里程计和地图数据库等技术来实现精确定位和导航。
6. 通信和云技术:自动驾驶汽车通常通过车联网技术与周围车辆、交通基础设施和云平台进行通信。
这种实时通信不仅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交通信息,还可以支持车辆之间的协同行驶和共享数据。
7. 安全和可靠性: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领域包括故障容忍和冗余系统、防护措施、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人机交互界面等。
总的来说,自动驾驶汽车涉及多个技术领域的综合应用和创新,需要在硬件、软件和算法等方面进行持续的研发和改进。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自动驾驶汽车有望实现更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的道路出行。
改变汽车的100个黑科技1.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汽车不需要人类驾驶员的干预,可以通过传感器、雷达、摄像头等技术实现自主导航、路径规划、避障等功能,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2.电动汽车技术:电动汽车使用电动机代替内燃机,具有零排放、低噪音、高效率等特点,同时也具有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快的充电速度。
3.智能网联技术:智能网联技术可以将汽车与互联网、智能城市等连接起来,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车与行人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控制,提高了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4.轻量化技术:轻量化技术通过采用新型材料和工艺,降低汽车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同时也更加环保。
5.空气悬挂系统:空气悬挂系统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和载重情况自动调整悬挂高度和阻尼,提高了驾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6.LED车灯:LED车灯具有高亮度、低功耗、长寿命等特点,提高了夜间和恶劣天气下的能见度和安全性。
7.车载智能助手:车载智能助手可以通过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实现语音控制、导航、娱乐等功能,提高了驾驶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8.线控转向系统:线控转向系统通过电子信号代替传统的机械连接,实现了更加精准和灵活的转向控制,提高了驾驶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9.车载互联技术:车载互联技术可以将汽车与其他智能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语音通话、音乐播放、信息查询等功能,提高了驾驶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10.车载传感器技术:车载传感器技术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的运行状态和周围环境,为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提供了更加精准和可靠的数据支持。
11.燃料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汽车使用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具有高能量密度、零排放、低噪音等优点,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
12.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和算法,可以帮助驾驶员更好地感知周围环境,提供更加智能和安全的驾驶体验。
13.车联网技术:车联网技术可以将汽车与其他车辆、道路基础设施、交通管理部门等连接起来,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云的信息交互和协同控制,提高了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第5章汽车使用节能技术5.1 发动机起动升温与节油根据发动机温度和大气温度的不同,发动机起动分为常温起动、冷车起动和热起动。
当大气温度或发动机温度高于5℃时,起动发动机比较容易,一般不需要采取辅助措施,这种情况称为常温起动;当气温或发动机温度低于5℃时称为冷起动;发动机温度在40℃以上时的起动,称为热起动。
5.1.1 常温起动为了减轻发动机的磨损并减少油耗,常温起动后应待水温升至一定温度再行起步。
常温冷车起动升温的节油操作方法为:关闭百叶窗,不关阻风门,轻踩加速踏板起动发动机,使发动机保持低速运转,升高水温。
5.1.2 冷车起动汽车在低温条件下行驶时,发动机起动困难,润滑条件差,各运动机件磨损加剧,燃料消耗明显增加。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动机起动困难。
2)冷却系与蓄电池易结冰。
表4-1 蓄电池充电程度、电解液密度与冻结温度的关系3)燃油消耗量增加。
4)行车条件恶劣。
目前低温下起动发动机采用的节油措施如下:①起动前预热发动机②加热水或蒸汽③烘烤油底壳,以减小曲轴转动阻力④改善燃油的蒸发和雾化,形成良好的可燃混合气⑤保持蓄电池有足够的容量与端电压⑥严寒时采用起动辅助燃料等1.预热发动机预热发动机包括热水预热法、锅炉预热法等。
(1)热水预热法(2)锅炉预热法图41汽车锅炉式预热器2.改善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图42螺塞式电阻点火预热器图43悬挂式电阻点火预热器3.提高点火能量4.增大起动机功率5.检查清洁点火系6.在严寒地区应使用起动辅助燃料5.1.3 热起动汽车行驶过程中,常有临时停车熄火后重新起动发动机的情况。
由于这种热车起动发动机的次数较多,所以做好热车起动可以节省较多的燃油。
为了热车起动省油,要求更轻的踩加速踏板,且做到起动发动机一次成功,起动后立即进入怠速运转。
正确地调整怠速和点火提前角,可以做到不踩油门起动发动机。
另外,夏季气温高,停车后再起动往往会出现“气阻”现象,需要采取局部降温或泄放汽油蒸气等措施后,再起动发动机。
车辆工程技术使用的最佳实践建议汽车工程技术使用的最佳实践建议随着汽车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各种新技术和先进的工程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
然而,要确保车辆工程技术的成功应用和高效运作,有一些重要的实践建议需要被遵循。
本文将介绍一些车辆工程技术使用的最佳实践建议,以提高汽车工程技术的效率和安全性。
首先,充分了解和研究目标。
在进行车辆工程技术的应用之前,团队成员应该充分了解和研究设计和生产目标。
这包括对整车结构、动力系统、底盘以及车辆性能和安全等方面的深入了解。
只有通过全面、详尽的研究,才能确保工程技术的应用符合实际需求,并且能够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其次,要进行细致的项目规划和管理。
车辆工程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细致的规划和管理,以确保项目按时、按质量要求完成。
团队应该制定合理的时间表和里程碑,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此外,团队还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通过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可以提高工程技术的效率和实施质量。
第三,采用先进的工程工具和技术。
在车辆工程技术的应用中,使用先进的工程工具和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工程分析软件可以大大提高设计和分析的效率和精度。
此外,先进的测试设备和仿真工具也可以帮助团队验证设计和评估性能。
车辆工程团队应该紧跟新技术的发展,及时采用并应用于实践中,以提高工程技术的水平。
最后,要重视安全和可持续性。
在车辆工程技术的应用中,安全和可持续性是两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工程团队应该始终将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确保车辆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符合行业和监管标准。
此外,团队还应该注重可持续性,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排放和能耗。
重视安全和可持续性可以提高车辆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同时也符合社会的期望和要求。
综上所述,车辆工程技术使用的最佳实践建议包括充分了解和研究目标、进行细致的项目规划和管理、采用先进的工程工具和技术,以及重视安全和可持续性。
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教案第一章:汽车使用性能概述1.1 汽车使用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1.2 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1.3 汽车使用性能的改善途径第二章:汽车动力性能2.1 汽车动力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2.2 汽车动力性能的评价指标2.3 汽车动力性能的检测方法第三章:汽车经济性能3.1 汽车经济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3.2 汽车经济性能的评价指标3.3 汽车经济性能的检测方法第四章:汽车安全性能4.1 汽车安全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4.2 汽车安全性能的评价指标4.3 汽车安全性能的检测方法第五章:汽车排放性能5.1 汽车排放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5.2 汽车排放性能的评价指标5.3 汽车排放性能的检测方法第六章:汽车制动性能6.1 汽车制动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6.2 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6.3 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方法第七章:汽车操控稳定性7.1 汽车操控稳定性的定义和重要性7.2 汽车操控稳定性的评价指标7.3 汽车操控稳定性的检测方法第八章:汽车舒适性8.1 汽车舒适性的定义和重要性8.2 汽车舒适性的评价指标8.3 汽车舒适性的检测方法第九章:汽车噪音与振动性能9.1 汽车噪音与振动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9.2 汽车噪音与振动性能的评价指标9.3 汽车噪音与振动性能的检测方法第十章:汽车电子性能10.1 汽车电子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10.2 汽车电子性能的评价指标10.3 汽车电子性能的检测方法第十一章:汽车环保性能11.1 汽车环保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11.2 汽车环保性能的评价指标11.3 汽车环保性能的检测方法第十二章:汽车节能技术12.1 汽车节能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12.2 汽车节能技术的评价指标12.3 汽车节能技术的检测方法第十三章: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13.1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的定义和重要性13.2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的方法和工具13.3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的流程和技巧第十四章:汽车检测设备与技术14.1 汽车检测设备的定义和重要性14.2 汽车检测设备的类型和功能14.3 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第十五章:汽车检测标准与法规15.1 汽车检测标准的定义和重要性15.2 汽车检测标准的分类和内容15.3 汽车检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的相关知识,涵盖了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安全性能、排放性能、制动性能、操控稳定性、舒适性、噪音与振动性能、电子性能、环保性能、节能技术、故障诊断与检测、检测设备与技术以及检测标准与法规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