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
- 格式:pdf
- 大小:266.96 KB
- 文档页数:11
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直线传播一、光源。
1. 定义。
-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
- 注意: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本身不能发光,它是反射太阳的光。
2. 分类。
- 天然光源:自然界中存在的光源,如太阳、恒星、萤火虫等。
- 人造光源:人类制造出来的光源,如电灯、蜡烛、手电筒等。
二、光的直线传播。
1.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例如,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能看到太阳,这是因为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不均匀,太阳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发生了折射。
2.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 小孔成像。
- 原理:光的直线传播。
- 特点:倒立的实像。
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例如,用一个圆形小孔和一个三角形小孔分别对一个烛焰成像,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烛焰的像,而不是圆形或三角形。
- 应用:针孔照相机。
- 影子的形成。
- 当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时,在物体后面形成的黑暗区域就是影子。
- 影子的长短与光照射的角度有关。
例如,中午时太阳直射,物体的影子较短;早晨和傍晚太阳斜射,物体的影子较长。
- 日食和月食。
- 日食: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并且三者正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球上处于月影中的人就看到了日食。
日食分为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
- 月食: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并且三者正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球上的人就看到了月食。
月食分为月全食和月偏食。
三、光线。
1. 定义。
-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 光线是一种理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 光线的作用。
- 它可以直观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例如,在画小孔成像的光路图时,我们用光线来表示光从烛焰传播到光屏上成像的过程。
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精选4篇】教师需要在教学前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精选篇1)设计理念:本节是在前面学生对光和影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对光是如何传播的进行的进一步探究。
主要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推测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去解释影的形成原因。
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并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规律,以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和概括推理的思维能力;再引导学生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这一规律去解释影的成因,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我在教材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射击、排队看齐这样一些应用光是直线传播规律的事例,以拓宽学生视野,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课程的情感。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积者和引导者。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动手进行探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以使学生的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光是直线传播的过程与方法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教学重、难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课件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今天好多老师来听课啊,紧张吗?生:紧张或不紧张师:老师都有点紧张了,我们先来聊聊天轻松一下。
今天冷吗?生:冷或不冷师:比起前段日子要冷多了,大家都已经穿长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