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神经官能症药方
- 格式:docx
- 大小:14.93 KB
- 文档页数:3
国医邓铁涛的25个效验方子三十一、治皮肌炎方〔组成〕青蒿10克,鳖甲30克(先煎),地骨皮30克,知母10克,丹皮10克,红条紫草10克。
〔功效〕滋阴清热。
〔主治〕皮肌炎,红斑性狼疮。
三十二、治硬皮病方〔组成〕熟地24克,淮山药30克,云苓15克,山萸肉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阿胶10克(烊化),百合30克,太子参30克。
〔功效〕补肾健脾养肺,活血散结以治皮。
〔主治〕硬皮病。
〔加减法〕心血不足者加熟枣仁、鸡血藤;胃阴虚者加石斛、金钗;痰湿壅肺者加橘络、百部、紫菀、五爪龙;兼血瘀者加丹参、牛膝;肾虚甚者加鹿角胶、鳖甲等;气虚者加黄芪;舌淡者加少许桂枝。
三十三、治糖尿病方〔组成〕淮山药90克,泽泻10克,云苓15克,山萸肉12克,生地12克,熟地12 克,丹皮10克,玉米须30克,仙鹤草30克,黄芪30克。
〔功效〕益气养阴,降糖止渴。
〔主治〕糖尿病。
三十四、治地中海贫血方〔组成〕一方:吉林参6克,鹿茸片3克,炖服。
二方: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炙甘草6克,归头12克,熟地24克,川芎10克,花生衣10克,白芍12克,淫羊藿6克,补骨脂10克,杞子10克。
〔功效〕大补气血。
〔主治〕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亦可用)。
三十五、治血小板减少症方〔组成〕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柴胡9克,升麻5克,陈皮3克,炙甘草5克,黄精12克,仙鹤草30克,首乌15克。
〔功效〕益气养血。
〔主治〕血小板减少症。
三十六、治重症肌无力方〔组成〕黄芪60克,党参18克,白术15克,甘草3克,归头10克,陈皮3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五爪龙30克,首乌20克,杞子10克。
〔功效〕补脾益损。
〔主治〕重症肌无力。
〔加减法〕肾阳虚加巴戟、肉苁蓉、淫羊藿;肾阴虚者加山萸肉、旱莲草,或加服六味地黄丸;心血不足者加熟枣仁、夜交藤;胃阴虚者党参易太子参,加石斛、金钗;兼湿者加苡仁、云苓;兼痰者加浙贝、橘络;有外感者用轻剂之补中益气汤原方,酌加豨签草、千层纸、桑叶等。
国医大师—邓铁涛62个经验方一、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组成〕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功效〕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加减法〕嗳气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克。
肝气郁结者加白芍、枳壳、郁金,或左金丸。
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
脾胃虚寒者加黄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汤。
兼吐血便血者加侧柏叶、白及、阿胶、田七末(炒)。
胃阴亏虚者加麦冬、石斛、玉竹等。
另一法:临睡前麦芽糖一汤匙,吞服。
二、治萎缩性胃炎方〔组成〕太子参30克,云苓12克,淮山药12克,石斛12克,小环钗12克,麦芽30克,丹参12克,鳖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冲服)。
〔功效〕健脾养胃,益阴活络。
〔主治〕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加减法〕脾胃气虚较甚者加黄芪或参须(另炖);湿浊偏重者加扁豆、鸡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
三、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组成〕吴茱萸1~3克,川连3~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威灵仙15克,桔梗10克,枳壳5克。
〔功效〕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四、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白芍15克,台乌12克,威灵仙15克。
〔功效〕健脾益气,缓急进食。
〔主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五、治慢性结肠炎方〔组成〕木香(后下)5克,川连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6克,甘草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
〔功效〕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结肠炎。
〔加减法〕腹痛明显者加砂仁、元胡、救必应;泄泻较甚者加番石榴叶15~30克;纳差者加麦芽、鸡内金、布渣叶;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30克,补骨脂10克。
邓铁涛治疗重症肌无力方子医案邓铁涛简介:中医学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
2009年7月1日,93岁的邓铁涛教授被评定为“国医大师”。
邓铁涛教授是广东唯一获此殊荣者。
一、国医大师邓铁涛:治重症肌无力方〔组成〕黄芪60克,党参18克,白术15克,甘草3克,归头10克,陈皮3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五爪龙30克,首乌20克,杞子10克。
11味。
〔功效〕补脾益损。
〔主治〕重症肌无力。
〔加减法〕肾阳虚加巴戟、肉苁蓉、淫羊藿;肾阴虚者加山萸肉、旱莲草,或加服六味地黄丸;心血不足者加熟枣仁、夜交藤;胃阴虚者党参易太子参,加石斛、金钗;兼湿者加苡仁、云苓;兼痰者加浙贝、橘络;有外感者用轻剂之补中益气汤原方,酌加豨签草、千层纸、桑叶等。
二、名医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强肌健力饮)名方创立者:邓铁涛方名:强肌健力饮组成:黄芪60克、五爪龙60克、党参30克、白术15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归头10克、陈皮3克、炙草5克。
9味。
功能:补脾益损,强肌健力。
主治:脾胃虚损之睑废、痿证、大气下陷(重症肌无力)。
方解:方中重用黄芪,甘温大补脾气,以作君药。
五爪龙粤人称之为“南芪”,与黄芪南北呼应,功能补脾益肺,生气而不助火,与党参、白术同助黄芪,加强补气之功。
血为气母,故用当归以养血生气,与上三药共助黄芪以为臣。
脾虚气陷,故用升麻、柴胡司升阳举陷之职。
脾虚失运,且重用补气之品,则须防气滞,故用陈皮以反佐,达理气消滞之的,与升柴共为佐药。
甘草和中,调和诸药,任使药之职。
本方源于李东垣之补中益气汤,但又有异于原方。
东垣用药偏轻,意在升发脾阳,以达补益中气,健运脾胃。
本方参芪术之用量较大,针对脾胃虚损而设,虽只增五爪龙一味,其益损强肌之力倍增。
煎服法:水煎,每剂药煎二三次,日二三次服。
禁忌:生冷、寒凉之品。
加减:复视斜视者,可加首乌以养肝血,或加枸杞子、山萸肉同补肝肾;抬颈无力或腰脊酸软者,加枸杞子、狗脊以补肾壮腰;腰酸、夜尿多者,加杜仲、桑螵蛸固肾缩泉;畏寒肢冷者加巴戟天、淫羊藿以温壮肾阳;口干咽燥者加旱莲草、女贞子以滋养肾阴;吞咽困难者,以枳壳易陈皮,加桔梗一升一降,以调畅气机;口干、舌苔花剥者加石斛以养胃阴。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中医梦作者:***来源:《华人时刊》2020年第03期大师和人们仍然很近2019年1月10日,104岁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离开了他的亲人,离开了敬重他的同事、爱戴他的学生,离开了无数被他治愈、感恩于他的患者!在当月16日举行的邓老遗体告别仪式上,他生前所在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师生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把殡仪厅挤得满满的,怀着痛惜的心情为邓老送行。
但现场响起的不是哀乐,而是乐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是按邓老生前希望喜丧、丧礼从简,定下的曲子安排的。
中医讲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他从“遥远的地方”来,又回到“遥远的地方”去。
他在世是中医人,离世亦按中医思想办,践行了天人合一理念!现场悬挂的“生是中医的人死是中医的魂”挽联,就是如实的写照。
邓铁涛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为中医的发展和传承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在防治内科疾病、攻坚危急重症、探讨中医思想、振兴中医事业、倡导并践行养生等许多方面,都留下极为丰富、宝贵的遗产。
当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上,对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奖者进行了表彰,授予于载畿等75名同志、追授邓铁涛等5名同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邓铁涛的影响与作用在中医界将长期存在,他并没有在“遥远的地方”,和大家依然很近很近!当代“铁杆中医人”我与邓老相识已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曾得邓老教诲,受益至今。
其后三十余年间经常在各种学术交流会议中聆听邓老的主旨演讲,2015、2016年两次拜见邓老,畅谈中医,实为幸事。
邓老一生,始终怀揣一颗中医赤子之心,可谓“铁杆中医”。
其情其行,着实令我辈中医人万分敬仰和向往。
踏着“父亲师父”的脚印奋进邓铁涛于1916年农历十月出生在广东省开平县的一个中医家庭,父亲邓梦觉是近代岭南名医。
儿时的邓铁涛,目睹父亲为老百姓拔除疾痛,立志继承父业,钻研中医。
邓梦觉将儿子收为徒弟,可谓“亦师亦父”,古风盎然;同时叮嘱儿子若遇其他名医,一定要跟随学习,开拓眼界。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30097)作者简介:邸莎(1990 04—)女,博士研究生,住院医师,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防治,E mail:13051153725@163 com通信作者:赵林华(1979 09—)女,博士,主任医师,研究员,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防治临床与基础研究,E mail:melonzhao@163 com综 述张仲景经方本源剂量的传承与发展邸 莎1 李青伟1 杨映映2 宋珏娴1 赵林华1(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摘要 通过梳理历代度量衡对经方本源剂量的影响,分析仲景经方本源剂量折算的历史变迁。
介绍历代医家及当代医家在尊崇经方剂量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灵活加减,尊古而不泥于古。
认为仲景经方本源剂量的折算应用探索应在综合考虑临床用药疗效与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明确量效关系,寻找最佳临床合理用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历代度量衡;经方本源剂量;张仲景;量 效关系;合理用量;因药施量;因病施量;因方施量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theDosageofZHANGZhongjing′sClassicalPrescriptionOriginDISha1,LIQingwei1,YANGYingying2,SONGJuexian1,ZHAOLinhua1(1Guang′anmenHospital,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053,China;2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53,China)Abstract Throughtheanalysisoftheeffectsofancientweightsandmeasuresondosageofclassicalprescription,thehistoricalchangesofdosageconversionofZHANGZhongjing′sclassicalprescriptionwereobserved.Onthebasisofrespectingthedosageofclassicalprescription,ancientandcontemporarydoctorscontroldosageflexiblycombiningwithclinicalpractice,whichwassystem aticallyintroduced.Inthefuture,thedosageconversionandapplicationofZHANGZhongjing′sclassicalprescriptionshouldbeex ploredonthebasisofcomprehensiveconsiderationofclinicalefficacyandsafety.Thedosage effectrelationshipshouldbeclarified,andtheoptimalclinicaldosageshouldbesought,soastoimproveclinicalefficacy.Keywords Ancientweightsandmeasures;Dosageofclassicalprescriptionorigin;ZHANGZhongjing;Dosage effectrelation ship;Optimalclinicaldosage;Dosagebasedonherbs;Dosagebasedondiseases;Dosagebasedonprescription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09.026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方药应用的基本规范,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在中医学史上地位极高,在近现代国际中医学术界影响极为广泛。
邓铁涛教授家传验方邓铁涛教授家传验方 --------五灵止痛散痛证被卫生部列为 1983年全国中医急症攻关协作项目,为配合这一全国性中医急症科研工作,我献出家传验方———“ 五灵止痛散”。
(一)验方来源及药物组成五灵止痛散即由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合冰片(梅片)组成。
它是我父邓梦觉先生所拟的止痛药散,用以治疗各种急性痛证,加之自己长期临床实践验证疗效确切。
失笑散源出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由宋代官商设立的和剂局(即现药局)出版,和剂局专门管理药材和药剂的经营业务,它将各地所献医方经试验有效后,依方发售,失笑散就是经当时国家药局试验有效可发售于市民的一张方子及一种药散,历史悠久,因而它治疗痛证疗效可靠。
失笑散药性平和,味数简单,五灵脂、蒲黄活血祛瘀,通利血脉止痛,古人谓用本方后,痛者每在不觉之中诸痛悉除,不禁欣然失笑,故名失笑散。
近人对失笑散进行药理研究,证明它能够提高机体对减压缺氧的耐受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动脉灌流时间,防止或削弱动脉血栓形成,并对机体有明显的镇静止痛作用。
失笑散中的单味药物,五灵脂能够缓解平滑肌痉挛,蒲黄可缩短凝血时间。
所以,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上记载:五灵脂“主气血诸痛”,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疝痛、血痢、肠风、腹痛、身体血痹刺痛;蒲黄“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
古人的临床经验与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前人用失笑散止痛,偏重于血瘀方面,而对气滞、邪闭所致的痛证似兼顾不够。
不通则痛,痛则不通,这是中医认识痛证的高度理论概括,也是临床用药的理论依据。
因此,如果在失笑散里再加入一种强有力的通利脉络、走窜气分的药物,其止痛效力会得到更大发挥。
经过几十年的临床摸索,认为冰片(梅片更佳)最合适。
冰片是凉开药,气味芳香走窜,有行气通络、辟秽开窍、清热止痛的作用,加入失笑散方子,相得益彰。
然药方份量之比例,又几经研究加以调整,时历半个世纪方才定型。
按定型后的份量配制的药散疗效肯定,嗣后该药交广州中药三厂采用新工艺研制成成品药投放市场。
邓铁涛医案:早中晚期治疗高血压用方和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头痛及中风偏瘫西医病名高血压属中医“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的范围。
国医大师邓铁涛如今已102岁的高龄,他一生行医救人,临证经验丰富,本文收录他治疗高血压的验方以及临床医案三则。
病因病机情志失节,心情失畅,恼怒与精神紧张,都足以伤肝,可出现肝阳过亢的高血压。
肝阳过亢的继续发展,可以化风、化火而出现中风证候(脑血管意外)。
肝阳过亢不已,可以伤阴伤肾,又进而出现阴阳两虚的证候。
肝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前人用母(肾)与子(肝)来形容两者的关系。
先天不足或生活失节而致肾阴虚,肾阴不足不能涵木引致肝阳偏亢,出现阴虚阳亢之高血压。
其发展亦可引起阴阳俱虚的高血压或中风等证。
忧思劳倦伤脾或劳心过度伤心,心脾受损,一方面可因痰浊上扰,土塞木郁,肝失条达而成高血压。
一方面脾阴不足,血失濡养,肺失肃降,肝气横逆而高血压。
这一类高血压,往往兼见心脾之证。
辨证分型基于上述病机,确诊为高血压病之后,辨证可分以下四型:l.肝阳上亢:头痛、头晕易怒,夜睡不宁,口苦或干,舌边尖红(或如常)、苔白或黄,脉弦有力。
2.肝肾阴虚:眩晕,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耳鸣,失眠,心悸,腰膝无力或盗汗,舌质红嫩、苔少,脉弦细或细数。
3.阴阳两虚:头晕,眼花,耳鸣,腰酸、腰痛,阳疾、遗精,夜尿,或自汗盗汗,舌淡嫩或嫩红、苔白厚或薄白,脉虚弦或紧、或沉细尺弱。
4.气虚痰浊:眩晕、头脑欠清醒,胸闷,食少,怠倦乏力,或恶心、吐痰、舌胖嫩、舌边齿印,苔白厚或浊腻,脉弦滑,或虚大而滑。
邓铁涛自拟验方治疗高血压,治肝是重要的一环1.肝阳上亢,宜平肝潜阳用石决牡蛎汤(自订方):石决明(先煎)30克,生牡蛎(先煎)30克、白芍15克、牛膝15克、钩藤15克、莲子心6克、莲须10克。
此方用介类之石决、牡蛎以平肝潜阳为主药,钩藤、白芍平肝熄风为辅药,莲子心清心平肝、莲须益肾固精为佐,牛膝下行为使药。
国医大师邓铁涛改良温胆汤引言:与传统《千金要方》中的“温胆汤”相比,邓氏温胆汤更适合“气虚痰浊证”,古方的作用是理气化痰,而邓氏的作用是“益气祛痰”,强调体质虚弱补气、增强体质的作用,且邓铁涛研究“痰症”与“痰瘀相关”,重点在于心血管疾病防治,适应范围广。
原温胆汤验方: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邓氏温胆汤:【验方】党参(或太子参)18克,竹茹10克,牛胆星(或法半夏)10克,云茯苓15克,橘红10克,枳壳6克,甘草6克,丹参18克。
【用法】用净水 750mL,煎煮为 200mL;复渣用净水 500mL,煎煮为200mL。
【功效】心血管疾病、精神科疾病、肥胖症、脂肪肝、疑难病症等气虚痰浊证者。
血液生化某些项目异常,如血脂高、血沉快、免疫亢进、尿酸高、血糖高、甲功异常等。
咳吐痰涎,有外感但不宜用感冒药者。
老年病,脉弦,便秘,舌苔腻,舌黯者。
验方释解为何橘红替陈皮?橘红温燥之性胜于陈皮,有利气、消痰、兼发表散寒之功,外感风寒、咳嗽痰多者多用为宜。
枳壳与枳实的区别?(原方为“枳实”)枳实:利胸膈、体质好者用枳实,消食破滞用枳实。
枳壳:利肠胃,体质虚者用枳壳,行气宽中用枳壳。
为何要加党参?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
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
党参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强心、抗休克、镇静催眠的作用。
验方特点本方是邓老研制出的防治冠心病的基本方。
他结合岭南土卑地薄,气候潮湿脾土易受困而聚湿生痰的特点,重视气虚痰阻在本病中的关键作用,治疗时主张益气除痰祛瘀,喜用温胆汤加参(党参、丹参),被同行推为邓氏温胆汤。
《千金方》中的温胆汤原方剂量生姜最重,邓老多去而不用;而喜用橘红易陈皮以加强宽胸之力;轻用竹茹意在除烦宁心,降逆消痞;枳壳代枳实,是取其宽中下气,且其力缓不致耗气伤阴;法半夏多改用胆南星或两者同用。
加党参以补气扶正,且用量以15~18 克为宜,多用反而壅滞,不利豁痰通瘀;若口干,改党参为太子参 30 克;加丹参活血化瘀。
那年邓铁涛这些药方救了钟南山女儿2003年国医大师邓铁涛,他领导的中医团队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的光辉战绩。
他所在的广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到了四个零,即零死亡,零转院,零感染,零后遗症!确切地说,我们把抗击非典的头号功臣封给他也一点不为过。
据邓老介绍,非典期间,刚开始的时候,在钟南山院士呼吸病研究所里面,邀请了中医专家参与了会诊,但是并没有采用中医来治疗,结果第一阶段88个非典感染病例,死亡了10人,跟全球平均致死率差不多。
后来采用了中医,邀请了邓老等5位中医专家参与治疗,78个感染病例,只死亡了一个病人!这说明了,中医在治疗非典过程的功用,远远大于西医。
这一年在抗非典一线奋斗的医学专家钟南山院士的女儿钟帷月不幸也感染上了非典,钟帷月为运动健将,曾获得游泳全国冠军,钟院士就将女儿托给邓老用中医进行治疗,后来痊愈了。
不是钟院士不相信西医,他本身就是西医,但他也担心西医疗治后的后遗症,即肺部部的纤维化等。
而中医却是从根本上去根了。
所以钟南山院士,在SARS初期,面对SARS病毒手足无措的时候,发现中医治疗效果好,于是实事求是,向国内外介绍经验的时候,把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在了首位。
并因此钟院士特上门致谢邓老,并合影留念。
那么邓铁涛是用何方药治愈了钟帷月呢?非典期间邓老无私的公布全部治疗方药,现介绍如下:邓老治疗方案:1、早期多在发病后1~5d左右,病机以湿热遏阻,卫气同病为特点。
治疗上强调宣透清化。
常见证型有湿遏肺卫、表寒里热挟湿2型。
1)湿热遏阻肺卫证:症见发热,微恶寒,身重疼痛乏力,口干饮水不多,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畅,或见呕恶纳呆,大便溏泄,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浮略数。
治法:宣化湿热,透邪外达。
方选:三仁汤合升降散加减。
药用:杏仁12g,滑石15g,通草6g,白豆蔻5g(打,后下),竹叶10g,厚朴6g,生薏苡仁20g,法半夏10g,白僵蚕6g,片姜黄9g,蝉蜕6g,苍术6g,青蒿10g(后下),黄芩10g。
治神经官能症秘方集11 除痰降火方【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组成】柴胡9克,黄芩15克,半夏12克,青皮、枳壳、竹茹各9克,珍珠母50克(先下)、龙胆草、栀子各9克,夜交藤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降痰降火。
【方解】方用柴胡、黄芩、龙胆草、栀子,以清泄肝胆郁火、以安心神;半夏、竹茹清降痰热;青皮、枳壳降气而除痰火;珍珠母、夜交藤镇心肝以安神。
合而用之,有除痰降火之功。
【主治】失眠(神经官能症,痰火郁结型),证见失眠乱梦、头昏昏胀而痛、心烦易怒、胁胀胃堵、白天困倦思眠,但不能睡,晚间精神倍增、连睡意全无。
脉弦滑或数,舌略红、苔白腻或黄腻、便干、多思善虑。
【加减】心烦甚,加莲子3克;痰气交阻、胸闷阵烦,加胆南星、天竹黄各9克;失眠头痛甚者,加礞石30克(先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卓著。
【附记】此方为治失眠心烦之主方,不但能治失眠,并对由失眠引起的狂躁证(即今之精神分裂症)同样有效,但须重加泄热镇肝除痰之品即可。
治痰厥头痛、痰火癔病,亦均有效。
78.2 卧佛汤【来源】冉雪峰,《冉氏经验方》【组成】酸枣仁15克(碎)、鲜生地50克,麦冬15克,石斛12克,杜仲、桑寄生、牛膝各9克,丹参15克,龟板50克(碎)、槐花米、钩藤、铁锈各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养阴、安神镇静。
【方解】方中以酸枣仁为君,统治失眠;生地、石斛、麦冬养阴清热利小便;杜仲、桑寄生、槐米、铁锈、钩藤安神降压;牛膝、丹参活血化瘀;龟板镇静兼养阴。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养阴、安神镇静之功。
【主治】阳亢性失眠。
证见肌肉丰满,颜面潮红、眼部充血、精神烦躁、容易激动、大便干燥。
一般多伴有高血压者。
【加减】若血压高者,加青木香15克;虚热上逆者,加龙胆草、黄柏各9克;胃呆少纳者,加厚朴9克,广木香6克;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6~9克,玄明粉9~15克。
【疗效】临床屡用、均获良效。
78.3 明志汤【来源】查玉明,《中国中医药报》【组成】石决明、草决明各20克,远志、蝉蜕、生牡蛎、川芎各15克,菊花25克,蒺藜15。
国医大师邓铁涛经方运用心得——甘麦大枣汤甘麦大枣汤为汉代《金匮要略》方,由甘草、小麦、大枣三味组成,能治疗“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打呵欠)”。
妇女精神抑郁,心中烦乱,无故悲伤欲哭,或哭笑无常,呵欠频作者,中医学称之为脏躁,相当于西医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关于脏躁的病理,不能如一般注释家以子宫血虚作解释。
经云:“心藏神,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有些学者认为脏躁的发病原因,多由情志抑郁,或思虑过度,以至心脾受损,脏阴不足而成,是比较合理的。
《金匮要略》于甘麦大枣汤煎法服法之后,有“亦补脾气”一句.有注释家认为是后世所加而主张删去。
这种考虑似乎脱离了实践。
心主神明,悲伤欲哭,象如神明所作,是病与心有关。
但心与脾有密切的关系.甘麦大枣汤所治的情志之病往往兼见脾虚之证。
甘草、小麦、大枣二.药确有补养心脾的作用。
《金匮心典》:“血虚脏躁,则内火扰而神不宁,悲伤欲哭,有如神灵:而实为虚病……小麦为肝之谷,而善养心气,甘草、大枣甘润生阴,所以滋脏气而止其燥也。
”邓教授常用甘麦大枣汤治神经官能症、失眠。
甘麦大枣汤的基本组成:甘草1()g,大枣5枚,面粉一汤匙(冲熟服)“邓教授用法是用1~2汤匙面粉,先用少许凉开水调匀,再用煎好滚烫之中药汁冲熟后内服,他认为方中甘草甘缓和中,小麦养心气,大枣健脾补中,药虽三味,心脾并补,养心安神,甘缓和中,小麦改为麦面粉效果更好。
若用甘麦大枣汤治失眠则用面粉最佳。
因其成方年代久远,组方简单,药不似药,有人对其功效存疑。
邓教授认为它是一张验、便、廉的好方子,他认为此方有调阴阳,和营卫的作用,但在治疗中必须根据脏象学说五脏相关的理论,抓住心、脾、肝三脏以及他脏之间矛盾的主次用药,务达补益心脾以振元气、调阴阳之目的。
根据临床经验,常用本方以治脏躁病及心脾不足的失眠证之外,对于一些病情比较特殊,不易用一般辨证理论加以解释而有心脾虚象的,往往喜用此方,或与其他方合用。
国医大师邓铁涛学术经验传承研究邓铁涛,广东梅县人,当代著名中医学家,被誉为“国医大师”,其在中医领域的卓越贡献深受业界及患者的尊敬。
本文将重点探讨邓铁涛学术经验传承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医领域的影响。
邓铁涛(1912-2005),广东梅县人,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
曾任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等职。
邓铁涛一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擅长诊治内科、妇科、儿科疾病,尤其在肝病、胃病、肾病等领域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邓铁涛的学术经验传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邓铁涛倡导“五脏相关”理论,认为人体五脏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治疗疾病时应整体把握、辨证施治。
他还强调“治未病”,注重预防保健,提倡自然疗法,如针灸、推拿等。
邓铁涛在临床上主张“三因制宜”,即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他注重辨证施治,善于运用经方及民间验方,疗效显著。
同时,他还将现代医学成果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使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其独特的治病特点。
邓铁涛对中药材的选用非常严格,主张选用道地药材,强调药物的炮制与配伍。
他将中医传统药方与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药配方,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近年来,针对邓铁涛学术经验传承的研究日益受到。
这些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多项研究表明,邓铁涛的学术思想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运用“五脏相关”理论和方法,可以有效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如慢性胃炎、肝硬化、糖尿病等。
同时,其治疗手段如针灸、推拿等自然疗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通过对邓铁涛中药配方的深入研究和实验验证,证实其组方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临床疗效。
研究人员还发现,邓铁涛的中药配方对某些耐药性细菌具有抑制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邓铁涛在针灸推拿方面的学术思想得到了广泛应用和传承。
现代研究表明,邓铁涛的针灸推拿手法具有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等作用,对于缓解多种慢性疾病的症状具有良好效果。
国医大师—邓铁涛62个经验方
〔组成〕晚蚕砂10克,王不留行15克,益母草30克,牛膝15克,海螵蛸18克,茜草根
15克。
〔功效〕行血通经。
〔主治〕闭经,月经愆期未至,月经不调。
〔加减法〕气虚脾虚者加四君子汤;血虚血瘀者合用桃红四物汤;肝气郁结者合用四
逆散;气滞血瘀者合用血府逐瘀汤。
五十八、治子宫脱垂方
〔组成〕黄芪30克,党参18克,白术15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当归10克,枳实5
克,首乌30克,甘草5克。
〔功效〕补气固脱。
〔主治〕子宫脱垂。
五十九、治子宫肌瘤方
〔组成〕桂枝12克,云苓12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丹皮12克,三棱10克,莪术10
克,炒山甲12克。
〔功效〕活血化瘀,削坚散结。
〔主治〕子宫肌瘤。
〔加减法〕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可先服胶艾四物汤以止血。
腹痛甚可加服失笑散或五
灵止痛散。
附:宫肌瘤丸:桂枝、茯苓、赤芍、桃仁、丹皮、蒲黄、五灵脂,各等份为末,
炼蜜为丸,每丸6克,每晚服3丸。
六十、治皲裂方
〔组成〕猪肤(鲜)60克,百合30克,黄芪15克,淮山药15克。
〔功效〕益气润肺,生肌养皮。
〔主治〕手足皲裂。
六十一、治肛裂方
〔组成〕煅炉甘石研末3份,珍珠层粉1份,和匀,凡士林适量,搽。
〔功效〕收敛生肌。
〔主治〕肛裂。
六十二、治外痔方
〔组成〕榕树须60~100克,苏木20~30克。
〔功效〕活血,软坚,消肿。
〔主治〕外痔。
〔用法〕煎水熏洗患处。
读《国医大师邓铁涛》心得点滴赵越洋【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2(021)013【总页数】1页(P79)【关键词】《国医大师·邓铁涛》;心得【作者】赵越洋【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2邓铁涛1916年农历10月11日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钱岗乡石蛟村的中医世家。
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广州中医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名老中医,“中医泰斗”,“国医大师”。
由刘小斌,郑洪主编的《国医大师·邓铁涛》一书,主要包括七部分:学术思想、方药心得、验案撷英、薪火相传、医话随谈、成才之路和年谱。
这本书对于我们中医学子尤为重要。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世界人民的科学财富,读过此书感受颇深,体会颇多。
体会之一:“人类不能没有中医”。
美国是当今世界医学的前沿代表,它的发展趋向值得我们研究。
目前美国社会约有一亿人罹患各种慢性病,大量的事实证明,仅采用封闭式的医院为主的生物医学模式来防治这些疾病,是难以减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这些因素促使美国医学从过去的以急性病、传染病、住院开刀为主正在转变为慢性病、身心疾病、老年病、退行性病诊治和预防保健为主。
美国医学的这一变革,正是中医所长。
中医药学、气功、保健运动 (太极、八段锦、五禽戏之类)将是美国人所需的医疗保健服务,正如钱学森所说“世界医学要走中医之路”是正确的推断。
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正在走美国医学走过的老路,重视西医,鄙视中医,一些三级甲等医院,一个西医大夫每月收入可能上万,而中医科室的效益较低;到处都能看到招聘西医专业毕业生,而中医毕业生就业相当难。
其实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增多。
希望我们的国人能够早日认识这一点。
我们将努力学好中医基础知识,吸取前贤们的经验精华,让中医发扬光大,后继有人,为世界医学铺好中医之路。
体会之二:喉科缺少中医药的应用。
〖佳方集锦〗治神经官能症秘验13方【佳方集锦】治神经官能症秘验13方?《紫竹仙姑》1、复方酸枣仁汤【来源】李庆民,《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组成】炒枣仁18~19克,生石决明18~60克,何首乌12克,生菟丝子18~30克,醋香附12克,枸杞子9克,当归身9~15克,山药12~18克,白术9~15克,天竹黄6~12克,白芍4~8克,桑椹子12~18克,合欢皮12~18克,琥珀0.9~3克(研冲)、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两次,早晚分服,每日1剂。
【功用】补肝益肾、健脾和胃、镇静安神。
【主治】神经衰弱、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口干心烦、惊悸盗汗、腰酸腿软、脘胀食少、记忆力减退、脑力不集中、工作能力下降。
【加减】烦躁,加栀子、豆豉;眩晕,加天麻、磁石;头昏不清,加菖蒲、菊花、桑叶;头疼,加白芷、蔓荆子、川芎;耳鸣,加蝉衣、磁石、朱砂;腰疼,加杜仲、狗脊;恶心呕吐,加生姜、竹茹、半夏(夏季用藿香、香薷)、灶心土;纳呆,加鸡内金、砂仁;腹胀,加煨草果、枳壳、厚朴;心悸,加朱砂(水飞)、远志;惊惧筋惕肉瞤,加双钩、天竹黄;多梦,加龙牙、夜交藤、去首乌;自汗,加黄芪、麻黄根、浮小麦、防风;气短倦意,加党参、黄芪;面唇少华削瘦,加阿胶、胎盘;尿频,加覆盆子,益智仁、桑螵蛸:遗精,加金樱子、芡实;阳痿,加寸云、阳起石、淫羊霍、附子、羊睾丸、麻黄(少量)。
2、除痰安寐汤【来源】印会河,《中国中医药报》【组成】北柴胡、枳实各10克,制南星6克,珍珠母60克(先煎)、青礞石30克(先煎)、合欢皮15克,夜交藤、葛根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方中珍珠母、青礞石二药、须先放入水中煎沸半小时,然后纳入其余诸药。
因此二味为介类及矿物药,非久煎不能奏效。
余可按常法煎取浓汁约150毫升,煎两次,分两次服用,距离吃饭约1小时,前后均可。
【功用】祛痰镇静,解郁舒肝,安神除烦。
【方解】失眠多梦一症,根据旧说认为是神魂不安所致。
而神魂不安,则主要责之于心(藏神)、肝(藏魂)火盛、蒸湿生痰、痰火交郁,故而发生心烦不寐,或寐则乱梦纷纭,大脑基本上得不到休息,经常处于疲劳状态。
治神经官能症妙方(方7首)2015-03-25 18:14:15治神经官能症妙方1朱砂安神丸【来源】金·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歌诀】朱砂安神用黄连,当归甘草生地黄,蒸饼为丸朱砂衣,养阴清热能安神。
【组成】朱砂(水飞,为衣)15克,甘草16克,黄连18克,当归8克,生地黄45克。
【用法】上药除朱砂外,余药共研细末,汤浸蒸饼为丸,黍米大,再用朱砂为衣。
每服6~9克,睡前开水送下。
或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但方中朱砂以不超过3克为宜。
【功效】养阴清热,镇心安神。
【方解】方用朱砂、黄连泻火清热除烦,重镇安神;合以当归、生地滋阴养血。
综观全方,既补又泻,共奏养阴清热,镇心安神之功。
【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惊悸怔忡、失眠多梦、胸中烦热、舌质红、脉细数。
可用于神经衰弱、癔病、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盗汗、经期发狂、产后久热等病症。
【加减】若阴虚偏甚,可加重生地、当归用量以养血滋阴;心火偏旺,加丹皮、栀子、连翘清心火;心悸易惊,加龙骨、牡蛎重镇安神。
【附记】丸中朱砂含硫化汞,不宜多服、久服,以防汞中毒。
此外,不宜与碘化钾及其他含碘、含溴化钾药物同用,否则,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医源性肠炎。
2柏子养心丸【来源】明·《体仁汇编》【歌诀】柏子养心麦门冬,枸杞当归石菖蒲,茯神甘玄与熟地,补肾滋阴养心神。
【组成】柏子仁120克,枸杞子90克,麦门冬30克,当归30克,石菖蒲30克,茯神30克,玄参60克,熟地60克,甘草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9~12克,临睡前温开水送下。
【功效】养心安神,补肾滋阴。
【方解】方用柏子仁、茯神养心安神;配以熟地、枸杞子、麦门冬补肾养阴;玄参、甘草滋阴泻火;当归养血;石菖蒲祛痰开窍。
合而用之,共奏养心安神,补肾滋阴之功。
【主治】营血不足,心肾失调,症见精神恍惚、惊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盗汗、舌淡苔燥、脉虚数。
可用于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以及贫血、肾虚遗精,血虚肠燥便秘等病症。
国医大师郑铁涛治疗神经官能症药方
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病症,中医称为郁证。
包括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表现岀表情淡漠,对事物兴趣减少,思想悲观或易怒善哭,并
常伴有心悸失眠,胃纳不佳,震颤自汗,胁肋胀痛,咽中如有异物黏着,如梅核梗塞等症状。
现代医学中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癔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等多属于本证范畴。
病因病理
郁证成因,多是情志所伤,气机失调,另与体质因素有密切关系。
情志所伤,气机郁滞,一者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再者由气郁导致湿、痰、热、血、食等五郁。
情志失调,肝失调达气失疏泄,肝气郁结,表现为精神抑郁,胸闷太息;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肝气郁则肝络不和,而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若气郁化火,则兼见易怒,口苦,
目赤等肝火证候。
肝气伤脾,脾失健运生湿聚痰,食不消化,故临床上常同时出现湿郁,痰郁,食郁及胃肠方面的证候。
痰气郁结而上逆,咽中梗阻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发为梅核气;脾气虚弱,水谷之气不能生化气血,则见气血心脾俱虚之证。
肝气上逆于心,心气耗伤,心神失养,可见精神恍惚,悲忧善哭,时时欠伸,发为脏躁痘。
肝气逆肺则肺气不展,咳嗽喘逆,內伤肺阴,并可发为百合病之类。
肝郁化大,脏阴受损,肾阴不足,相火妄动,男子遗精腰酸,女子月经不调。
同一情志因素,并非所有人均可致病,只有脏腑阴阳气血脆弱之人,易虚易实,遇情志所伤,容易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发为本病
中医认为神经官能症多为气滞血瘀、闭阻心脉所致,症状以心悸、胸痛、胸闷气短为主,可将神经官能症辨证分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血瘀痰阻四型。
1、心虚胆怯:除主症外伴有烦躁易怒,善惊易恐,寐少多梦,坐卧不安,脉虚弦。
治以疏肝解郁,化瘀通络,养心安神。
方用逍遥散、血府逐瘀汤合方加减调治。
2、心血不足:除主要症状外同时伴有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倦怠乏力,寐差,动则心悸加重,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以健脾补血,养心安神,化瘀通络。
方以归脾汤、血府逐瘀汤合方加减调治。
3、阴虚火旺:心悸、胸闷、气短兼见头晕目眩,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数。
治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化瘀通络。
方以天王补心丹、血府逐瘀汤合方加减调治。
4、血瘀痰阻:心悸兼见头晕目眩,寐差,胸痛胸闷较甚,或见胸中隐痛,呼吸不畅,痰粘不易咳出,脉弦细涩。
治以活血化瘀,行气化痰,养心通络。
方以失笑散、瓜蒌薤白半夏汤、血府逐瘀汤合方加减调治。
治神经官能症方
〔组成〕甘草10克,大枣5枚,面粉一汤匙(冲熟服)。
〔功效〕养心安神,甘缓和中。
〔主治〕神经官能症,失眠。
注:此方即甘麦大枣汤,小麦改为麦面粉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