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扶贫农业专家名单
- 格式:xls
- 大小:203.00 KB
- 文档页数:21
河南扶贫功勋单位名单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淇县永达食业有限公司鹿邑县吉贞牧业有限公司河南津思味农业食品发展有限公司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帅洁面粉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三顺面粉有限公司林州市洪谷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河南宏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双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洛阳鑫沃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宏力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金牛足食品有限公司河南天隆纺织有限公司南阳市五朵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河南佳源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灵宝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河南辅仁堂制药有限公司滑县瑞阳粮食有限公司开封元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范县天灌米业有限公司河南省家家宜米业有限公司项城市松鑫服装有限公司河南信合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河南鑫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二、河南扶贫功勋人物(23)秦英林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熊伟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葛章春生命果有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张松豹河南龙程食品有限公司史宗正郑州市中正设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李书宇泌阳县宇兴养殖有限公司宋文周洛阳市闻州瓷业有限公司李强兰考乐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赵秀珍(女) 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卢福堂河南省民兴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钱晓玲(女) 罗山县灵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窦武开封市天丰面业有限责任公司刘雪换(女) 尉氏县豫丰棉业有限公司千智永河南千业律师事务所石红松河南实佳面粉有限公司汪新武信阳国源实业有限公司王太魁濮阳市绿源畜牧实业有限公司杨新山舞阳县舞莲面粉有限责任公司李兴超灵宝鑫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杨阳南召东方蚕丝绸开发有限公司卢常建虞城县阿健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段天奎济源市阳光兔业科技有限公司高冠营河南省金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全国第二届“寻找最美农技员”活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0.05.08•【字号】豫农文〔2020〕159号•【施行日期】2020.05.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全国第二届“寻找最美农技员”活动的通知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各省直管县(市)农业农村局(农委),漯河市、兰考县畜牧局,厅直属有关单位:为推介在“三农”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基层农技人员,引导激励广大基层农技人员爱岗敬业、勇于担当、谋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农业农村部决定在全国开展第二届“寻找最美农技员”活动。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届“寻找最美农技员”活动的通知》(农办科〔2020〕5号)要求,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范围和名额(一)遴选范围“最美农技员”寻找范围为长期在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当前仍在农技推广一线工作、业绩突出的农技人员(非行政编制人员)。
(二)推荐名额2020年全国100名“最美农技员”按照1:3的比例从各省(区、市)推荐300名候选人,其中,河南省17人。
根据我省2019年农技人员数量情况,全省从各省辖市(含省直管县)、济源示范区产生60名推荐人选(推荐名额分配表详见附件1)。
二、遴选条件(一)政治素质过硬理想信念坚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品行端正,无违法犯罪和党纪政纪处分记录,无重大责任事故,未被列入失信执行人名单。
(二)工作业绩突出业务能力强,善于解决问题,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常年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服务,为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增收等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工作作风扎实爱岗敬业,主动服务农民,积极为区域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服务,得到当地农民群众、农业农村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具备爱农为农的良好精神风貌。
XIANGCUN KEJI 2022年2月(上)1乡村科技·三农资讯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南阳市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走笔在河南省南阳市广袤的田野上,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
他们走村入户,宣讲惠民政策,指导春耕秋收,提供咨询帮助。
他们是农民们心中的“田专家”,是精准扶贫的“传经者”;他们播撒科技星火,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科技特派员。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
面对新形势,南阳市出台了《南阳市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组建了13个市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选派199名市级科技特派员,与省、县科技特派员实现三级联动,深入广大农村开展精准化对接科技服务。
同时,通过建立“南阳市科技特派员管理服务云平台”,信息化、规范化助力这支科技队伍。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成果留在农民家。
”这是南阳市科技特派员的一致态度。
截至目前,南阳市科技特派员共开展科技服务1 000余次,服务农村合作组织500余个,开展实用性培训240余场,培训群众8 700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充分发挥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人才支撑作用,让农民从科技服务中得到了实惠,提高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面对新形势、新面貌、新气象、新要求,2022年南阳市科技特派员将继续打好服务基础,以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主动地下沉基层,惠农助农;强化服务创新,优化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立足现代农业,投身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技术攻关,围绕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技术创新,敢于摘取“皇冠上的明珠”,力争在智慧农业、食品制造、种业创新、高效种养殖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抢占新高地。
梁红卫:科技扶贫打造“硒”世珍品作者:任山来源:《决策探索》2018年第03期今年陈润儿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打响农村脱贫攻坚战。
”“扎实开展驻村帮扶,聚焦重点片区、重点县村、重点人群,抓好产业扶贫。
”对此,身为河南省政协委员的梁红卫颇有感触,多年来他正是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要求。
梁红卫与农业有着不解之缘,他出生于农村,博士读的是农业经济管理,就职于洛阳理工学院人文学院,但研究的却是“三农”问题。
后来,他到伊川县挂职副县长,从事的也是与农业相关的工作。
20年前,伊川县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有一些村、一部分群众没有摆脱贫困的羁绊,被定为省级贫困县。
身为农民的儿子,梁红卫对农民有着极深的感情,上任伊始,梁红卫就立志要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
那么要通过什么方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呢?“我感觉扶贫不能走老路子,扶贫一定要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传统的扶贫是养几头牛,养几只羊,养多的话就会生产过剩,价格就会下降,结果是农民越来越贫穷,这是好心办坏事。
所以扶贫要以技术作为支撑,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指导扶贫。
”梁红卫说。
身为农业专家,梁红卫的目光落到了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上。
专业的敏锐性让他注意到了富硒这个朝阳产业。
“现在谈到健康时大家都很在意,目前农业的发展方向有两个:一是无公害、绿色、有机;二是做功能农业,生产能改善人体健康的、能满足人民需求的产品。
富硒农业就是功能农业的一种,它具有医疗保健的作用。
”梁红卫说。
硒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硒缺乏以后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损害。
由于硒不能在人体自行合成制造,只能从食物中获取,因此食用富硒产品成为人们健康饮食的首选。
梁红卫说,目前,市场上富硒农产品比一般产品售价高30%至1倍以上,是典型的特色、特质、特效的“三特”食品,深受市场欢迎,发展前景广阔。
那么该如何获得富硒的农产品呢?“可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添加外源硒,通过动植物生物转化后就可以取得的富硒食品,与纯天然富硒食品没有明显区别。
农村·农业·农民2023.09B 59扶上马 送一程文、图/本刊记者 丁 浩 通讯员 王晨霞扶上马、送一程,是实施“头雁”项目的重要环节。
为了做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工作,河南农业大学“头雁”导师团成员于近日分赴全省各地开展帮扶指导工作,助力“头雁”学员产业提质增效。
河南省地形、地貌等自然生态条件十分多样,因此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悠久的农业历史,也诞生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土特农产品。
7月17日至18日,河南农业大学“头雁”项目帮扶指导导师、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李俊周及食品学院副教授李春英一行5人赴驻马店市确山县、信阳市罗山县开展现场帮扶指导,助力“头雁”学员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为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建言献策 。
在确山县留庄镇禾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头雁”学员王建东陪同专家参观了稻米产品、水稻种植田和稻田画。
据公司负责人王建东介绍,公司有稻田500余亩,辐射周边种植1万多亩,公司地处薄山湖下游,依托天然水资源灌溉,以“绿色、环保、有机”为宗旨,采用泥质法育秧、人工抛秧、人工除草、全程不用农药的方式种植优质香粳稻,打造的“禾嘉”稻米获“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国家绿色产品认证,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带动留庄大米声名远播。
李俊周教授对“头雁”学员王建东带动乡邻学技术、闯市场、增收致富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解答了粳稻品种稻瘟病抗性、稻米食味品质、富硒技术等问题,并建议公司今后重点改进育秧和抛秧技术,采用钵体育苗和机械有序抛秧,实现水稻播种、育秧、抛秧环节全程机械化,减少人工,提高种植精度和效率,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推动留庄大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罗山县莽张镇朱氏家庭农场,“头雁”学员朱广家陪同专家参观了稻渔综合种养田、林果种植田、——河南农业大学“头雁”导师赴各地开展帮扶指导河南农业大学“头雁”导师对学员进行现场指导60 农村·农业·农民2023.09B头雁强农Touyan Qiangnong 导师帮扶冷库和电商直播展厅。
孺子牛星创天地给防疫卡点赠送艾条王线中,甘作科技扶贫孺子牛文/本刊记者 李琪草点火炙烤病患身体的相应位置,凡是被炙烤过的将士病情都好转了,武王大赞萧艾,萧艾不敢居功,回答道:“此乃野草之功。
”武王遂宣告全军:“野草本无名,从今以萧艾。
”艾蒿之名由之。
如今,艾草作为一种有益的植物和一味中药,已被大众所熟知。
为了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受益,孺子牛星创天地的负责人王线中决定对艾草进行专业化、产业化的种植、深加工和科技扶贫推广。
“艾”创“星”天地“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艾草从叶到茎、根,全身都是宝。
我们通过种养加一体化和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模式,将艾草产业链建到村、入到户。
农民流转土地有收入,自主种植艾草,我们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回收,农民在艾草种植基地和加工厂务工每天还能挣上五六十元。
”王线中说。
“同时,我们不断加大艾草产品的技术研发,拓展市场占有率,从而带动更多的当地农民,尤其是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增收致富。
”“孺子牛星创天地”作为河南省驻马店市首个国家级科技扶贫企业,制定出以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小微企业孵化为重点,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新型农业领域的创客提供“一站式”大家综合服务模板,并要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将互联网思维与现代农业理念运用于农业全产业链的改造提升,成为推动现代农业科技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起到支撑引领作用。
自2017年5月在上蔡县产业集聚区落地以来,孺子牛星创天地以旭升牧业有限公司为运营依托单位,从创新创业咨询、产业发展引导到培训、技术服务,从激发农业农村创新创业活力、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以艾草为创客孵化的研发对象,依靠科技创新,深挖产业链,采用规范化、高效率的运作模式,从线上网络到线下实体,通过整合科技、人才、信息、金融等资源,实现多种产业的效益互补和相互良性促进。
“我们现在自有艾草种植试验基地1000多亩,通过孺子被誉为“千草之王”“植物黄金”的艾草蕴含着中国文化丰富的知识和内涵。
【关键字】中国教科文卫名人贾继增简介贾继增:让中国农民感动的科学家新华社记者徐京跃贾继增,一位致力于让祖国大地丰收、使中国农民感动的农业科学家。
他是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他执着地寻找并克隆优异新基因这位立志改变中国农业科技落后面貌的农业科学家,1945年8月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县农村。
青少年时期,贾继增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粮食短缺的日子,吃过树皮、树叶。
他从小务农,切身体会到,增收或减收一粒粮食对一个农民意味着什么。
中学时代,他就立志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1965年,他的3张高考志愿表填写的全是农业院校,后来如愿以偿地考进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1970年,他毕业后分配到陕西商洛一个山区中学当教师。
凭着对农业科研的兴趣与爱好,他开始了自己的初级农业实验研究,进行小麦杂交育种、栽培实验,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9年,贾继增考入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从事小麦品种资源研究,正式走上了农业科研的道路。
他从事农业科研30多年,一直执着地寻找并克隆能够让小麦高质、高产、抗旱、抗病的新基因,并成功地走在世界同行的前列。
他们培育的抗白粉病的优异新种质,可在较长时间解决我国小麦白粉病抗源缺乏的难题,提高小麦产量5%至30%。
他满怀深情地说:开发更多的优异新基因,培育更多的优异新品种,使农民种粮可以少投入、多产出、促进健康、保护环境,这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的责任。
他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完成人所完成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集体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
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农业部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他发誓不能让中国农民种中国豆、侵外国“权”贾继增一直从事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工作,也就是从成千上万的种质资源中发掘并克隆优异新基因,这是培育优异新品种的基础。
在这一科研领域中,他很快了解到,我国有丰富的作物基因资源,仅国家种质库就保存有33万份,居世界第一位。
日前,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公布了中国农技协百强乡土人才选树结果,共有200人入选2023年度中国农技协百强乡土人才,河南省农技协推荐的张世坡、于培康、刘洪定、张现平、杨明军、尚晓良、何伟华、戴子星等8位同志被评为“中国农技协百强乡土人才”。
张世坡,兰考县红薯协会会长。
2016年7月创立兰考果粮康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园区220亩(1亩=667 m2),流转周边乡镇土地1 800余亩,总投资2 000多万元,每年生产红薯2 500余吨。
带动全县发展红薯种植5万余亩,形成了育苗、农机调配、种植、管理、回收、分拣、加工、收储全产业链,是兰考县红薯产业龙头企业,年组织销售红薯3万余吨,年产值4 500万元。
承担省农科院红薯产业院县共建项目,建设高标准红薯示范田200亩,年培育西瓜红、龙薯九号、商薯19等红薯品种健康薯苗约1亿株,为兰考全县以及周边县城提供约2万亩的健康薯苗。
统筹带动全县13个乡镇1 000余农户种植红薯5万亩,全产业链跟踪指导服务、种苗供应、机械协调、免费技术服务,并签订最低保护价回收协议,使农户每亩纯收益增收2 000元以上。
2019年,被评为兰考县“乡村振兴”最美科技工作者,兰考果粮康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2020年,被评为河南省扶贫龙头企业。
2021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兰考县乡村产业发展致富带头人”等荣誉。
戴子星,正阳县正星蔬菜研究所所长。
1996年成立了正星蔬菜研究所,研究西甜瓜、蔬菜20余个品种,推广至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面积达80多万亩,累计为农民增收30多亿元。
2014年又成立了正阳县代兴种业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繁育品种50余个,其中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的品种就有20多个。
新培育的花生品种正花6088,因其具有抗病、抗重茬、抗旱耐涝、产量高等优点,受到广大种植户喜欢,目前已推广至河南、新疆、安徽、——河南8人获评“国字号”乡土人才036湖北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种植面积达300多万亩。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公布河南省第二批农机使用一
线“土专家”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公布日期】2024.03.05
•【字号】豫农文〔2024〕125号
•【施行日期】2024.03.0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正文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公布河南省第二批农机使用一线“土
专家”名单的通知
豫农文〔2024〕125号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公布河南省第二批农机使用一线“土
专家”名单的通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农委)、农机化主管部门:
根据《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关于开展新一轮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遴选工作的通知》要求,我省组织开展了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遴选推介工作。
经县级农机化管理部门组织遴选、市级农机化管理部门审核推荐、省厅组织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等程序,确定谢国兵等37人为河南省第二批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现予公布。
遴选培养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是拓展农业生产一线农机化人才成长通道、
加强农机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探索与尝试,是建设农机化人才队伍、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具体行动。
各地市要鼓励支持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开展农机具研发创新、承接农机化技术推广等项目,跟踪了解工作动态,持续加大培养使用力度。
2024年3月5日
河南省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名单。
China 国内 人物丹江丰碑——追记河南省优秀科技扶贫工作者陆锡芳他是一名丹江河畔的桑蚕专家。
28年来,他甘于清贫,扎根农村,曾两次辞掉副县长职务,把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了桑蚕事业。
在他身上,你能读懂“视事业如生命,视名利淡如水”的价值追求。
他是一位科技扶贫的播种者,全心全意为蚕农传授技术,帮助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穷尽智慧和心血演绎了一首桑蚕恋歌。
在他身上,你能读懂一名基层共产党员“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人格魅力。
他是一个信念坚定的开拓者,探索完善了湖桑养蚕生态循环产业链,为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他身上,你能读懂一位劳动模范追求理想、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胸怀与奉献。
他就是河南省优秀科技扶贫工作者、原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生理生化研究室主任陆锡芳。
选择与梦想:痴心为农的“活财神”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面临许多选择。
有的人,会因别人的眼光和大多数人的价值标准而做出选择;有的人,则会忽视他人的目光,遵从自己的内心。
陆锡芳,正是后者。
/高 帆 夏季风 图/高 帆欲知人民心,且看功德碑。
春末夏初时节,丹江河畔郁郁葱葱的桑园里,人们正忙着采桑养蚕。
在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张巷村,采桑归来的蚕农总要在村头那座功德碑前驻足凝视,他们久久不愿离去,内心沉甸甸的是无法割舍的依恋和怀念。
这座功德碑立于1993年4月,是张巷村村民为感谢陆锡芳所立的丰碑。
“传科技富民数载,建功业流芳千秋”,碑文记述着人民群众对陆锡芳的拥戴和无限敬意。
陆锡芳生于1940年,江苏太仓人。
1964年,他从苏州桑蚕专科学校毕业后来到了南阳,先后在南阳农校、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等地工作。
1987年,47岁的他舍弃城市繁华,怀着满腔热忱来到淅川县撒播科技星火,这一干,整整28年。
28年间,他甘守清贫淡泊,两次辞掉副县长职务,一心将挚爱的事业进行到底,使淅川县湖桑种植面积发展到6万多亩,带领10万桑农走上致富路。
他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河南省十一届人大代表,2014年度“河南省十大三农人物”提名奖获得者。
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十百千”工程取得良好开局作者:张瑞来源:《乡村科技》 2018年第26期河南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繁重的省份之一,面对着贫困地区发展难度大,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的脱贫攻坚现实。
2018 年6 月,河南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扶贫办启动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突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省市县三级联动,“五位一体”发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精准对接科技服务需求,营造科技服务浓厚氛围,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智力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取得良好开局,为河南省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省市县三级联动,合力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省级层面由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扶贫办五部门联合成立了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领导小组,并召开了全省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管理人员培训会、全省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电视电话工作推进会,予以重点部署推进。
各市县、各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积极响应,通过召开会议、出台文件等不同形式,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任务落实。
如开封市、新乡市、南阳市等先后召开了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并制定出台了政策措施。
河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组织召开了科技特派员“十百千”工程培训会或动员会,对科技特派员“十百千”工程进行了安排部署。
如开封市举行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动员大会,出台了《开封市贯彻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的实施方案》。
新乡市组织召开了2018年全市科技扶贫暨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全面启动科技特派员“十百千”工程。
南阳市召开全市专家人才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印发了《南阳市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一二五”工程实施方案》。
“五位一体”发力,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模式创新工作思路,以抓好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科技特派员服务队、重大科技扶贫项目、科普传播基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五个一”为重点,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
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助力汝南番茄红遍全国
姜春艳
【期刊名称】《乡村科技》
【年(卷),期】2022(13)5
【摘要】2022年3月11日,河南(汝南)优质番茄产业发展观摩研讨会上大咖云集,以“优品种、强设施、创品牌——拓展河南番茄产业发展新赛道”为主题进行研讨,聚焦产业振兴,为“一县一业”发展助力,为河南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莅临此次大会的农业专家大多都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河南省科技特派员。
【总页数】1页(PF0002)
【作者】姜春艳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河南省番茄等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濮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2.河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夏培臣赴三门峡市调研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和科技创新工作
3.河南省科技厅副厅长调研三门峡市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4.河南省番茄等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濮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5.河南省叶类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汝南县开展科技服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