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式太极拳招式
- 格式:doc
- 大小:564.00 KB
- 文档页数:16
太极拳二十四式图解(含精要提醒)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第一式:起势①身材天然竖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天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要点:头颈正派,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有意挺胸或收腹.精力要分散(起势由立正姿态开端,然后左脚向左离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③上体保持正派,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天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成凸出,身材重心落于两腿中央.两臂下落和身材下蹲的动作要调和一致.第二式:阁下野马分鬃①上体微向右转,身材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天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持续向左转,阁下手随转体慢慢分离向左上.右下离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③上体慢慢后坐,身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扎实,左腿慢慢前弓,身材左转,身材中间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天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阁下手随转体分离慢慢向左下.右上离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与③解同,只是阁下相反. 与④解同,只是阁下相反.要点:上体不成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伸展.两臂离开时要保持弧形.身材迁移转变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别的速度要平均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扎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出脚尖;后腿天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须要时后脚脚跟可今后蹬调剂).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当保持在10-30厘米.第三式:白鹤亮翅①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②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材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然后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向左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离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要点:完成姿态胸部不要挺出,两臂都要保持半圆形,左膝要委屈.身材重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调和一致.第四式.阁下搂膝拗步第五式:手挥琵琶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材重心转至右腿上,上体半面向右转,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膝部微屈;同时左手由左下向上挑举,高与鼻尖平,掌心向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肘里侧,掌心向左;眼看左手食指.要点:身材要安稳天然,沉肩垂肘,胸部放松.左手上起时不要直向上挑,要由左向上.向前,微带弧形.右脚跟进时,脚掌先着地,再全脚扎实.身材重心后移和左手上起.右手收要调和一致. 第六式:阁下倒卷肱(1)上体右转,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弧平举,臂微屈,左手随即翻掌向上;眼的视线跟着向右转体先向右看,再转向前方看左手. (2)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肘后撤,手心向上,撤至左肋外侧;同时左腿轻轻提起向后(偏左)退一步,脚掌先着地,然后全脚慢慢扎实,身材重心移到左腿上,成右虚步,右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眼看右手.(3)上体微向左转,同时左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右手随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随转体先向左看,再转向前方看右手.(4)与(2)解同,只是阁下相反(5)与(3)解同,只是阁下相反(6)与(2)解同.(7)与(3)解同. (8)与(2)解同,只是阁下相反(9)上体微向右转,同时右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左手放松,手心向下;眼看左手.要点:前推的手不要伸直,后撤滞滞泥泥不成直向回抽,参转体仍走弧线.前推时,要转腰松胯,两手的速度要一致,防止柔软.退步时,脚掌先着地,再慢慢全脚扎实,现时,前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退左脚略向左后斜,退右脚略向右后斜,防止使两脚落在一条直线上.撤退退却时,眼神随转体动作先向左或右看,然后再转看前手.最撤退退却右脚时,脚尖外撇的角度略大些,便于接做“左揽雀尾”的动作.第七式:左揽雀尾(1)身材持续向右转,左手天然下落逐渐翻掌经腹前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屈肘,手心转向下,收至右胸前,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同时身材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上体持续向左转,右腿天然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左前方掤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前臂外侧和手背向前方推出),高与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右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前臂.要点:掤出时,两臂前后均保持弧形.分别.松腰.弓腿三者必须调和一致.揽雀尾弓步时,两脚跟横向距离上超出10厘米.(3)身材微向左转,左手随即前伸翻掌向下,右(4)上体微向左转,右臂屈肘折回,右手附于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左前臂下方;然后两手下捋,即上体向右转,两手经腹前向右后上方划弧,直至右手手心向上,高与肩齐,左臂平屈于胸前,手心向后;同时身材重心移至右腿;眼看右手.要点:下捋时,上体不成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扭转,仍走弧线.左脚全掌着地. 左手段里侧(相距约5厘米),上体持续向左转,双手同时向前慢慢挤出,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前,左前臂保持半圆;同时身材重心逐渐前移变成弓步;眼看左手段部.要点:向前挤时,上体要正派.挤的动作要与松腰.弓腿相一致.(5)左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经左腕上偏向前.向右伸出,高与左手齐,手心向下 ,两手阁下离开,宽与肩同;然后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同时两手屈肘收受接管至腹前,手心均向前下方;眼向前平看. (6)上式不断,身材重心慢慢前移,同时两手向前.向上按出,掌心向前;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平看前方.要点:向前按时,两手须走曲线,腕部高与肩平,两肘微屈.第八式:右揽雀尾(1)上体后坐并向右转,身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里扣;右手向右平行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平屈胸前,左手掌心向下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身材重心再移至左腿上,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2)同“左揽雀尾”(2)解,只是阁下相反. (3)同“左揽雀尾”(3)解,只是阁下相反. (4)同“左揽雀尾”(4)解,只是阁下相反. (5)同“左揽雀尾”(5)解,只是阁下相反. (6)同“左揽雀尾”(6)解,只是阁下相反.第九式:单鞭(1)上体后坐,身材重心逐渐移至左腿上,右脚尖里扣;同时上体左转,两手(左高右低)向左弧形运转,直至左臂平举,伸于身材左侧,手心向左,右手经腹前运至左肋前,手心向后上方;眼看左手. (2)身材重心再逐渐移至右腿上,上体右转,左脚向右脚挨近,脚尖点地;同时右手向右上方划弧(手心由里转向外),,至右侧方时变勾手,臂与肩平;左手向下经腹前向下划弧停于右肩前,手心向里;眼看左手.(3)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材重心向左腿的同时,左掌随上体的持续左转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齐平,臂微屈;眼看左手. 要点:上体保持正派,松腰.完成式时,右肘稍下垂,左肘与左膝高低相对,两肩下沉.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不要翻掌太快或最后忽然翻掌.全体过渡动作,高低要调和一致.如面向南起势,单鞭的偏向(左脚尖)应向东偏北(大约15度).第十式:云手(1)身材重心移至右腿上,身材渐向右转,左脚尖里扣;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右手变掌,手心向右前;眼看左手. (2)上体慢慢左转,身材重心随之逐渐左移;左手由脸前向左侧运转,手心逐渐转向左方;右手由右下经腹前向左上划弧至左肩膀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左脚接近左脚,成小开立步(两脚距离约10-20厘米);眼看右手.(3)上体再向右转,同时左手经腹前向大踏步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面向后;右手右侧运转,手心翻转向右;随之左腿向左横跨一步;眼看左手.(4)同(2)解.(5)同(3)解. (6)同(2)解.要点:身材迁移转变要以腰脊为轴,松腰.松跨,不成忽高忽低.两臂随腰的迁移转变而运转,要天然圆活,速度要迟缓平均.下肢移动时,身材重心要稳固,两脚掌先着地再扎实,脚尖向前.眼的视线随阁下手而移动.第三个“云手”的右脚最后跟步时,脚尖微向里扣,便于接“单鞭”动作.第十一式:单鞭(1)上体向右转,右手随之向右运转,至右侧方时变成勾手;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向内;身材(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材重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心移向左腿的同时,上体持续左转,左掌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成“单鞭”式. 第十二式:高探马(1)右脚跟进半步,身材重心逐渐后移至右腿上;右手变掌,两手心翻转向上,两肘微屈;同时身材微向右转,左脚跟逐渐离地;眼看左前方. (2)上体微向左转,面向前方;右掌经右耳旁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同高;左手收至左侧腰前,手心向上;同时左脚微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眼看右手 .要点:上体天然正派,双肩要下沉,右肘微下垂.跟步移换重心时,身材不要有升沉.第十三式:右蹬脚(1)左手手心向上,前伸至右腕不和,两手互相交叉,随即向两侧离开并向下划弧,手心斜向下;同时左脚提起向左前侧方提高(脚尖略外撇);身材重心前移,右腿天然蹬直,成左弓步;眼看前方.(2)两手由外圈向里圈划弧,两手交叉合抱于胸前,右手在外,手心均向后;同时右脚向左脚向左脚挨近,脚尖点地;眼平看右前方. (3)两臂阁下划弧离开平举,肘部微屈,手心均向外;同时右腿屈膝担起,右脚向右前方慢慢蹬出;眼看右手.要点:身材要稳固,不成前俯后仰.两手离开时,腕部与肩齐平.蹬脚时,左腿微屈,右脚尖回勾,劲使在脚跟.分别和蹬脚须调和一致.右臂和右腿高低相对.如面向南起势,蹬脚偏向应为正东偏南(约30度).第十四式:双峰贯耳(1)右腿收回,屈膝平举,左手由后向上.向前下落至体前,两手心均翻转向上,两手同时向下划弧分落于右膝两侧;眼看前方. (2)右脚向右前方落下,身材重心逐渐前移,成右弓步,面向右前方;同时两手下落,慢慢变拳,分离从两侧向上.向前划弧至面部前方,成钳外形,两拳相对,高与耳齐,拳眼都斜向下(两拳中央距离约10-20厘米);眼看右拳.要点:完成式时,头颈正派,松腰松胯,两拳松握,沉肩垂肘,两臂均保持弧形.双峰贯耳式的弓步和身材偏向与右蹬脚偏向雷同.弓步的两脚跟横向距离同“揽雀尾”式.第十五式:回身左蹬脚(1)左腿屈膝后坐,身材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左转,右脚尖里扣;同时两拳变掌,由上向阁下划弧离开平举,手心向前;眼看左手. (2)身材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由外圈向里圈划弧合抱于胸前,左手在外,手心均向后;眼平看左方(3)两臂阁下划弧离开平举,肘部微屈,手心均向外;同时左腿屈膝提起,左脚向左前方慢慢蹬出;眼看左手. 要点:与左蹬脚式雷同,只是阁下相反.左蹬脚偏向与右蹬脚成180度)(即正西偏北,约30度).第十六式:左下势自力(1)左腿收回平屈,上体右转;右掌变成勾手,左掌向上.向右划弧下落,落于右肩前,掌心斜向后;眼看右手. (2)右腿慢慢屈膝下蹲, 左腿由里向左侧(偏后)伸出,成左仆步;左掌下落(掌心向外)向左下顺左腿内侧向前穿出;眼看左手.要点:右腿全蹲时,上体不成过于前倾.左腿伸直,左脚尖须向里扣,两脚脚掌全体着地.左脚尖与右脚跟踏在中轴线上.(3)身材重心前移,左脚跟为轴,脚尖尽量向外撇,左脚前弓,右腿后蹬,右脚尖里扣,上体微向左转并向前起身;同时左臂持续向前伸出(立掌),掌心向右,右勾手下落,勾尖向后;眼看左手. (4)右腿慢慢提起平屈,成左自力势;同时右手变掌,并由后下方顺右腿外侧向前弧行摆出,屈臂立于右腿上方,肘与膝相对,手心向左;左手立于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要点:上体要正派,自力的腿要微屈,由腿提起时脚尖天然下垂.24式太极拳第十七式:右下势自力(1)右脚下落于左脚前,脚掌着地; 然后左脚前掌为轴,脚跟迁移转变,身材随之左转同时左手向后平举变成勾手,右掌跟着转体向左侧划弧,立于左肩前,掌心斜向后,眼看左手. (2)同“左下势自力'(2)解,只是阁下相反.(3)同“左下自力势”(3)解,只是阁下相反.(4) 同“左下自力势”(4)解,只是阁下相反.要点:右脚尖触地后必须稍微提起,然后再向下仆腿,其他均与“左下自力势”雷同,只是阁下相反.第十八式:阁下穿梭(1)身材微向左转,左脚向前落地,脚尖外撇,右脚跟离地,两腿屈膝成半坐盘式;同时两手在左胸前成抱球状(左上右下);然后右脚收到左脚的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前臂. (2)身材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屈膝弓腿,成右弓步;同时右手由脸前向上举并翻掌停在右额前,手心斜向上;左手先向左下再经体前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手心向前;眼看左手.(3)身材重心略向后移,右脚尖稍向外撇,随即身材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跟进,停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在右胸前成抱球状(右上左下);眼看左前臂.(4)同(2)解,只是阁下相反.要点:完成姿态面向斜前方(如面向南起势,阁下穿梭偏向分离为正本偏北和正偏南,均约30度).手推出后,上体不成前俯.手向上举时,防止引肩上耸.一手上举一手前推要与弓腿松腰高低调和一致.做弓步时,两脚跟的距离同搂膝拗步式,保持在30厘米阁下.第十九式:海底针右脚向前跟进半步,身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身材稍向右转,右手下落经体前向后.向上提抽至肩上耳旁,再随身材左转,由右耳旁斜向前下方插出,掌心向左,指尖斜向下;与此同时,左手向前.向下划弧落于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前下方.要点:身材要先向左转,再向左转.完成姿态,面向正西.上体不成太前倾.防止低头和臀部外凸.左腿要微屈.第二十式:闪通臂上体稍向右转,左脚向前迈出,屈膝弓腿成左弓步;同时右手由体前上提,屈臂上举,停于右额前上方,掌心翻转斜向上,拇指朝下;左手上起经胸前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手心向前;眼看左手. 要点:完成姿态上体天然正派,松腰.松胯;左臂不要完整伸直,背部肌肉要伸睁开.推掌.举掌和弓腿动作要调和一致.弓步时,两脚跟横向距离同“揽雀尾”式(不超出10厘米).第二十一式:回身搬拦捶(1)上体后坐,身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里扣,身材向后转,然后身材重心再移至左腿上;与此同时,右手跟着转体和右.向下(变拳)经腹前划弧至左肋旁,拳心向下;左掌上举于头前,掌心斜向上;眼看前方. (2)向右转体,右拳经胸前向前翻转撇出,拳心向上;左手落于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同时右脚收回后(不要停留或脚尖点地)即向前迈出,脚尖外撇;眼看右拳.(3)身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向前迈一步;左手上起经左侧向前上划弧拦出,掌心向前下方;同时右拳向右划弧收到右腰旁,拳心向上;眼看左手. (4)左腿前弓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向前打出,拳眼向上,高与胸平,左手附于右前臂里侧;眼看右拳.要点:右拳不要握得太紧.右拳收受接管时,前臂要慢慢内旋划弧,然后再外旋停于右腰旁,拳心向上.向前打拳时,右肩随拳略向前引伸,沉肩垂肘,右臂要微屈.弓步时,两脚横向距离同“揽雀尾”式.第二十二式:如封似闭(1)左手由右腕下向前伸出,右拳变掌,两手手心逐渐翻转向上并慢慢离开收受接管;同时身材后坐,左脚尖翘起,身材重心移至右腿;眼看前方.(2)两手在胸前翻掌,向下经腹前再向上.向前推出,腕部与肩平,手心向前;同时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看前方.要点:身材后坐时,防止后仰臀部不成凸出.两臂随身材收受接管时,肩.肘部略向处松开,不要直着抽回.两手推出宽度不要超出两肩.第二十三式:十字手(1)屈膝后坐,身材重心移向左腿,左脚尖里扣,向右转体;右手跟着转体动作向右平摆划弧,与左手成两臂侧平举,掌心向前,肘部微屈;同时右脚尖跟着转体稍向外撇,成右侧弓步;眼看右手. (2)身材重心慢慢移至左腿,右脚尖里押,随即向左收回,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腿逐渐蹬直,成开立步;同时两手向下经腹前向上划弧交叉合抱于胸前,两臂撑圆,腕高与肩平,右手在外,成十字手,手心均向后;眼看前方.要点:两手离开和合抱时,上体不要前俯.站起后,身材天然正派,头要微向上顶,下颏稍向后收.两臂围绕时须美满舒适,沉肩垂肘.第二十四式:收势两手向外翻掌,手心向下,两臂慢慢下落,停于身材两侧;眼看前方.要点:两手阁下离开下落时,要留意全身放松,同时气也渐渐下沉(呼气略加长).呼吸安稳后,把左脚收到右脚旁,再走动歇息.。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动作名称及分解提要)一、起势:1、左开步;2、两臂前举;3、屈腿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1、左野马分鬃1)、(右)抱手收(左)脚;2)、(左)转体上(左)步;3)、(左)弓步分手。
2、右野马分鬃:1)、(左)转体撇(左)脚;2)、(左)抱球收(右)脚;3)、(右)转体上(右)步;4)、(右)弓步分手。
3、左野马分鬃:1)、(右)转体撇(右)脚;2)、(右)抱手收(左)脚;3)、(左)转体上(左)步;4)、(左)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1、(右)跟步(中)抱手;2、后坐转体;3、(左)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1、左搂膝拗步:1)、(左)转体摆臂;2)、(右)摆臂收(左)脚;3)、上(左)步屈(右)肘;4)、(左)弓步搂推。
2、右搂膝拗步:1)、(左)转体撇(左)脚;2)、(左)摆臂收(右)脚;3)、上(右)步屈(左);4)、(右)弓步搂推。
3、左搂膝拗步:1)、(右)转体撇(右)脚2)、(右)摆臂收(左)脚;3)、上(左)步屈(右)臂;4)、(左)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1、(右)跟步展臂;2、后坐引手;3、(左)虚步合手。
六、左右倒卷肱:1、右倒卷肱:1)、(右)转体撤(右)手;2)、退(左)步(右)卷肱;3)、(右)虚步推掌。
2、左倒卷肱:1)、(左)转体撤(左)手;2)、退(右)步(左)卷肱;3)、(左)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1)、(右)转体撤(右)手;2)、退(左)步(右)卷肱;3)、(右)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1)、(左)转体撤(左)手;2)、退(右)步(左)卷肱;3)、(左)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1、(右)转体撤手;2、抱手收(左)脚;3、(左)转体上(左)步;4、(左)弓步棚臂;5、(左)转体摆臂;6、(右)转体后捋;7、(左)转体搭手;8、(左)弓步前挤;9、后坐引手;10、(左)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1、(右)转体分手;2、抱手收(右)脚;3、转体上(右)步;4、(右)弓步棚臂;5、(右)转体摆臂;6、(左)转体后捋;7、(右)转体搭手;8、(右)弓步前挤;9、后坐引手;10、(右)弓步前按。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预备式:第一段:1、起势动作分解:左脚开步、两臂前举、屈膝按掌2、左右野马分鬃动作分解:(1)左野马分鬃:丁步抱球、转体迈步、落脚、弓步分手(2)右野马分鬃:后坐翘脚、转身摆脚、跟步抱球、转体出脚、落脚、弓步分手(3)左野马分鬃:后坐翘脚、转身摆脚、跟步抱球、转体出脚、落脚、弓步分手3、白鹤亮翅动作分解: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4、左右搂膝拗步:动作分解:(1)左搂膝拗步:转体落手、转体收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2)右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3)左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5、手挥琵琶动作分解:跟步松手、后坐挑掌、虚步合臂第二段:6、左右倒卷肱动作分解:(1)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2)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3)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4)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7、左揽雀尾动作分解:转体撤手、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8、右揽雀尾动作分解:转体扣脚、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9、单鞭动作分解:转体扣脚云手、勾手收脚、转体迈步、弓步推掌第三段:10、云手动作分解:(1)云手:转体扣脚、转体撑掌、转体云手、撑掌收步(2)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3)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11、单鞭动作分解:转体勾手、转体迈步、弓步推掌12、高探马动作分解:跟步松手、后坐翻掌、虚步推掌13、右蹬脚动作分解:穿掌提脚、弓步分手、跟步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14、双峰贯耳动作分解:收腿落手、迈步分手、弓步贯拳15、转身左蹬脚动作分解:后坐翘脚松手、转体扣脚分手、收脚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第四段:16、左下势独立动作分解:收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17、右下势独立动作分解:落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18、右左穿梭动作分解:(1)右穿梭:落脚坐盘、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2)左穿梭: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19、海底针动作分解:跟步松手、后坐提手、虚步插掌20、闪通臂动作分解:提手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推掌21、转身搬拦捶动作分解:转体扣脚、坐身握拳、踩脚搬拳、转体旋臂、上步拦掌、弓步打拳22、如封似闭动作分解:穿掌翻手、后坐收掌、弓步按掌23、十字手动作分解:转体扣脚、弓步分手、坐腿扣脚、收脚合抱24、收势动作分解:翻掌前撑、分手下落、收脚还原。
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第一式:起势①身材天然竖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天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要点:头颈正派,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有意挺胸或收腹.精力要分散(起势由立正姿态开端,然后左脚向左离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③上体保持正派,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天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成凸出,身材重心落于两腿中央.两臂下落和身材下蹲的动作要调和一致.第二式:阁下野马分鬃①上体微向右转,身材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天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持续向左转,阁下手随转体慢慢分离向左上.右下离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③上体慢慢后坐,身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扎实,左腿慢慢前弓,身材左转,身材中间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天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阁下手随转体分离慢慢向左下.右上离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与③解同,只是阁下相反.与④解同,只是阁下相反.要点:上体不成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伸展.两臂离开时要保持弧形.身材迁移转变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别的速度要平均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扎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出脚尖;后腿天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须要时后脚脚跟可今后蹬调剂).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当保持在10-30厘米.第三式:白鹤亮翅①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②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材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然后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向左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离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要点:完成姿态胸部不要挺出,两臂都要保持半圆形,左膝要委屈.身材重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调和一致.第四式.阁下搂膝拗步第五式:手挥琵琶后坐,身材重心转至右腿上,上体半面向右转,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膝部下向上挑举,高与鼻尖平,掌心向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肘里侧,掌心向左;眼看左手食指.然,沉肩垂肘,胸部放松.左手上起时不要直向上挑,要由左向上.向前,微带弧形.右脚跟进时,脚掌先着地,心后移和左手上起.右手收要调和一致.第六式:阁下倒卷肱翻掌(手心向上)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随即翻掌向上;眼的视线跟着向右转体先向左手.(2)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肘后撤,手心向上,撤至左肋外侧;同时左腿轻轻提起向后(偏左)退一步,脚掌先着地,然后全脚慢慢扎实,身材重心移到左腿上,成右虚步,右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眼看右手.(3)上体微向左转,同时左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右手随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随转体先向左看,再转向前方看右手.只是阁下相反(5)与(3)解同,只是阁下相反(6)与(2)解同.(8)与(2)解同,只是阁下相反(9)上体微向右转,同时右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左手放松,手心向下;眼看左手.伸直,后撤滞滞泥泥不成直向回抽,参转体仍走弧线.前推时,要转腰松胯,两手的速度要一致,防止柔软.退步时,脚掌先着现时,前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退左脚略向左后斜,退右脚略向右后斜,防止使两脚落在一条直线上.撤退退却时,眼神右看,然后再转看前手.最撤退退却右脚时,脚尖外撇的角度略大些,便于接做“左揽雀尾”的动作.第七式:左揽雀尾转,左手天然下落逐渐翻掌经腹前划弧至左肋肘,手心转向下,收至右胸前,两手相对成抱球状;腿上,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上体持续向左转,右腿天然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左前方掤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前臂外侧和手背向前方推出),高与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右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前臂.要点:掤出时,两臂前后均保持弧形.分别.松腰.弓腿三者必须调和一致.揽雀尾弓步时,两脚跟横向距离上超出10厘米.手随即前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下方;然后两手下捋,即上体向右转,两手经腹前至右手手心向上,高与肩齐,左臂平屈于胸前,手心移至右腿;眼看右手.不成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扭转,着地. (4)上体微向左转,右臂屈肘折回,右手附于左手段里侧(相距约5厘米),上体持续向左转,双手同时向前慢慢挤出,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前,左前臂保持半圆;同时身材重心逐渐前移变成弓步;眼看左手段部.要点:向前挤时,上体要正派.挤的动作要与松腰.弓腿相一致.向下,右手经左腕上偏向前.向右伸出,高与左手齐,手心向下 ,两手阁下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同时两手屈手心均向前下方;眼向前平看.(6)上式不断,身材重心慢慢前移,同时两手向前.向上按出,掌心向前;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平看前方.要点:向前按时,两手须走曲线,腕部高与肩平,两肘微屈.第八式:右揽雀尾右转,身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里扣;右手向右平行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向下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身材重心再移至左腿上,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2)同“左揽雀尾”(2)解,(3)同“左揽雀尾”(3)解,只是阁下相反.(4)同“左揽雀尾”(4)解,(5)同“左揽雀尾”(5)解,只是阁下相反.(6)同“左揽雀尾”(6)解,只是阁下相反.第九式:单鞭重心逐渐移至左腿上,右脚尖里扣;同时上体左转,两(2)身材重心再逐渐移至右腿上,上体右转,左脚向右脚挨近,脚弧形运转,直至左臂平举,伸于身材左侧,手心向左,右,手心向后上方;眼看左手.尖点地;同时右手向右上方划弧(手心由里转向外),,至右侧方时变勾手,臂与肩平;左手向下经腹前向下划弧停于右肩前,手心向里;眼看左手.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材左掌随上体的持续左转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屈;眼看左手.要点:上体保持正派,松腰.完成式时,右肘稍下垂,左肘与左膝高低相对,两肩下沉.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不要翻掌太快或最后忽然翻掌.全体过渡动作,高低要调和一致.如面向南起势,单鞭的偏向(左脚尖)应向东偏北(大约15度).第十式:云手右腿上,身材渐向右转,左脚尖里扣;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右手变掌,手心向右前;眼看左手.(2)上体慢慢左转,身材重心随之逐渐左移;左手由脸前向左侧运转,手心逐渐转向左方;右手由右下经腹前向左上划弧至左肩膀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左脚接近左脚,成小开立步(两脚距离约10-20厘米);眼看右手.同时左手经腹前向大踏步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面向后;右手右侧随之左腿向左横跨一步;眼看左手.(4)同(2)解.(6)同(2)解.要以腰脊为轴,松腰.松跨,不成忽高忽低.两臂随腰的迁移转变而运转,要天然圆活,速度要迟缓平均.下肢移动时,身材重着地再扎实,脚尖向前.眼的视线随阁下手而移动.第三个“云手”的右脚最后跟步时,脚尖微向里扣,便于接“单鞭”动作.第十一式:单鞭手随之向右运转,至右侧方时变成勾手;左手经腹前向手心向内;身材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尖点地;眼看左手.(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材重心移向左腿的同时,上体持续左转,左掌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成“单鞭”式.第十二式:高探马前伸至右腕不和,两手互相交叉,随即向两侧离开并向下划弧,手心斜向下;同时左脚提起向左前侧方提高(脚尖略外撇);身材重心前移里圈划弧,两手交叉合抱于胸前,右手在右脚向左脚向左脚挨近,脚尖点地;眼平(3)两臂阁下划弧离开平举,肘部微屈,手心均向外;同时右腿屈膝担起,右脚向右前方慢慢蹬出不成前俯后仰.两手离开时,腕部与肩齐平.蹬脚时,左腿微屈,右脚尖回勾,劲使在脚跟.分别和蹬脚须调和一致.右臂和右腿高低相对.如面向度).第十四式:双峰贯耳第十五式:回身左蹬脚身材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左转,右脚尖里扣;同时两拳变掌,由上向阁下划前;眼看左手.(2)身材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弧合抱于胸前,左手在外,手心均向后;眼平看左方离开平举,肘部微屈,手心均向外;同时左腿屈膝提起,左脚向左前方慢慢要点:与左蹬脚式雷同,只是阁下相反.左蹬脚偏向与右蹬脚成1北,约30度).第十六式:左下势自力体右转;右掌变成勾手,左掌向上.向右划弧下落,落于右肩前,掌心斜向后;眼看(2)右腿慢慢屈膝下蹲, 左腿由里向左侧(偏后)伸出,成(掌心向外)向左下顺左腿内侧向前穿出;眼看左手.上体不成过于前倾.左腿伸直,左脚尖须向里扣,两脚脚掌全体着地.左脚尖与右脚跟踏在中轴线上.,掌心向右,右勾手下落,勾尖向后;眼看自力的腿要微屈,由腿提起时脚尖天然下垂.24式太极拳第十七式:右下势自力脚前,脚掌着地; 然后左脚前掌为轴,脚跟迁移转变,身材随之左转同时左手向掌跟着转体向左侧划弧,立于左肩前,掌心斜向后,眼看左手.(2)同“左下势自力'(2)解,只是阁下相反.”(3)解,只是阁下相反.(4) 同“左下自力势”(4)解,只是阁下相反.必须稍微提起,然后再向下仆腿,其他均与“左下自力势”雷同,只是阁下相反.第十八式:阁下穿梭后移,右脚尖稍向外撇,随即身材重心再停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在右左下);眼看左前臂.(4)同(2)解,只是阁下相反.斜前方(如面向南起势,阁下穿梭偏向分离为正本偏北和正偏南,均约30度).手推出后,上体不防止引肩上耸.一手上举一手前推要与弓腿松腰高低调和一致.做弓步时,两脚跟的距离同搂膝拗阁下.第十九式:海底针身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身材稍向右转,右手下落经体前向后.向上提抽至肩上耳旁,再随身材左转,由右向下;与此同时,左手向前.向下划弧落于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前下方.转,再向左转.完成姿态,面向正西.上体不成太前倾.防止低头和臀部外凸.左腿要微屈.第二十式:闪通臂天然正派,松腰.松胯;左臂不要完整伸直,背部肌肉要伸睁开.推掌.举掌和弓腿动作要调和一致.弓步时,两脚跟横向距离同“揽雀尾”式(第二十一式:回身搬拦捶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里扣,身材向后转,然后身材重心同时,右手跟着转体和右.向下(变拳)经腹前划弧至左肋举于头前,掌心斜向上;眼看前方.(2)向右转体,右拳经胸前向前翻转撇出,拳心向上;左手落于胯旁,掌心向下,指同时右脚收回后(不要停留或脚尖点地)即向前迈出,脚尖外撇;眼看右拳.右腿上,左脚向前迈一步;左手上起出,掌心向前下方;同时右拳向右心向上;眼看左手.(4)左腿前弓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向前打出,拳眼向上,高与胸平,左手附于右前臂里侧;眼看右拳.太紧.右拳收受接管时,前臂要慢慢内旋划弧,然后再外旋停于右腰旁,拳心向上.向前打拳时,右肩随拳略向前引伸,沉肩垂肘,右臂要微屈雀尾”式.第二十二式:如封似闭掌,向下经腹前再向上.向前推出,腕部与肩平,手心向前;同时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看前方.防止后仰臀部不成凸出.两臂随身材收受接管时,肩.肘部略向处松开,不要直着抽回.两手推出宽度不要超第二十三式:十字手重心移向左腿,左脚尖里扣,向右转体;右手跟着转,与左手成两臂侧平举,掌心向前,肘部微屈;同时外撇,成右侧弓步;眼看右手.(2)身材重心慢慢移至左腿,右脚尖里押,随即向左收回,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腿逐渐蹬直,成开立步;同时两手向下经腹前向上划弧交叉合抱于胸前,两臂撑圆,腕高与肩平,右手在外,成十字手,手心均向后;眼看前方.抱时,上体不要前俯.站起后,身材天然正派,头要微向上顶,下颏稍向后收.两臂围绕时须美满舒适,沉肩第二十四式:收势向下,两臂慢慢下落,停于身材两侧;眼看前方.下落时,要留意全身放松,同时气也渐渐下沉(呼气略加长).呼吸安稳后,把左脚收到右脚旁,再走动歇。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第一式:起势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
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
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
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
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
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
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
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第一组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第二组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第三组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第四组9、单鞭10、云手11、单鞭第五组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第六组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第七组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第八组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主要的手型:(1)拳(2)掌(3)钩主要的步行:(1)弓步(2)虚步(3)仆步(4)丁步(5)独立步(6)开立步(7)并步身型与身法:头,颈,肩,肘,胸,背,腰,脊,臀,跨,膝身法总要求:中正安舒,不偏不倚,身随步转,步随身活,以腰为轴,旋转轻灵,上下相随,虚实分明二十四式太极拳分解动作二十四式太极拳分解动作1、起势:一左脚开步、二、两臂慢慢前平举,与肩同高、三、屈腿下蹲两手下落暗道腹前2、左右野马分鬃:(1)左野马分鬃:一、转腰抱手收脚两手上下合抱像抱球的样子、二转体上步、三弓步分手(2)右野马分鬃:一转腰撇脚二抱手收脚两手相抱的时候上手高与肩平下手呢与腹平三转腰上步,向前迈出一步四弓步分手前手心前斜向上与肩平,后手按在胯侧手心向下(3)左野马分鬃:后坐转腰撇脚二抱手收脚、三转腰上步脚跟轻轻落地四弓步分手眼睛注视着签收的指尖3、白鹤亮翅:一向前抱手后脚跟半步脚掌落地二重心后移坐腿转腰分手三转向前需虚步亮掌前脚掌虚点地面4、左右搂膝拗步::(1)左搂膝拗步:一右手前摆二两手交叉抡摆腰向右转前脚收回,手摆向侧后方三上步屈臂收手到肩上四弓步搂手推掌2)右搂膝拗步:一轻轻转腰撇脚二摆手收脚眼睛看后手与头同高三上步屈臂收手到肩上耳旁四弓步搂收推掌指尖与眼睛同高要推到中间的轴线上,旁边的手按在大腿的外侧(3)左搂膝拗步:一转腰撇脚二摆手收脚三上步屈臂四弓步搂推5、手挥琵琶:一后脚跟进半步二重心后移两个手交错交换三虚步合手,两手成侧立掌6、左右倒卷肱:(1)右倒卷肱:一撤手转腰翻掌二提脚退步屈臂收手三坐腿虚步推掌(2)左倒卷肱:一撤手转腰翻掌二屈臂转肱提脚退步三坐腿虚步前推(3)右倒卷肱:一撤手转腰翻掌二转肱退步三虚步推掌(4)左倒卷肱:一撤手翻掌二转肱退步三虚步推掌7、左揽雀尾:一转腰分手二抱手收脚如果支撑有困难的话可以脚尖点地三转腰向前上步,脚跟先落地四弓步棚手五转腰摆臂两手送到前边去,翻转手心相对六坐腿转腰后捋两手摆到身体的侧后方七转身搭手仍然转向正前方,右手手心贴在腕关节的内侧八弓步前挤,两手两臂撑圆九分手坐腿引手十弓步前按两手平行腕关节与肩同高8、右揽雀尾:一转身扣脚分手二坐腿抱球收脚三转身上步四弓步棚手五转腰摆臂,两手送到前方,翻转相对六坐腿转腰,向下向后捋七转腰两手合在胸前,正向前方八弓步前挤九分手坐腿后引手,也叫做后棚十弓步向前推按9、单鞭:一坐腿转身扣脚左云二坐腿转腰向右云三翻掌勾手收脚勾尖向下左手的掌心向内四转身上步五弓腿翻掌推掌10、云手:(1)云手:转体扣脚、转体撑掌、转体云手、撑掌收步(2)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3)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11、单鞭:转体勾手、转体迈步、弓步推掌12、高探马:跟步松手、后坐翻掌、虚步推掌13、右蹬脚:穿掌提脚、弓步分手、跟步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14、双峰贯耳:收腿落手、迈步分手、弓步贯拳15、转身左蹬脚:后坐翘脚松手、转体扣脚分手、收脚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16、左下势独立:收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17、右下势独立:落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18、左右穿梭:(1)左穿梭: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2)右穿梭:落脚坐盘、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19、海底针:跟步松手、后坐提手、虚步插掌20、闪通臂:提手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推掌21、转身搬拦捶:转体扣脚、坐身握拳、踩脚搬拳、转体旋臂、上步拦掌、弓步打拳22、如封似闭:穿掌翻手、后坐收掌、弓步按掌23、十字手:转体扣脚、弓步分手、坐腿扣脚、收脚合抱24、收势:翻掌前撑、分手下落、收脚还原二十四式太极拳谱一、起式(下蹲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虚步分手)四.左右搂膝拗步(左在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虚步立掌)六.左右倒卷肱(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左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右弓步前按) 九、单鞭(弓步勾手推掌) 十.云手(侧行步云手) 十一、单鞭(弓步勾手推掌)十二.高探马(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蹬脚分手) 十四.双峰贯耳(弓步贯拳)十五.转身左蹬脚(分手蹬脚) 十六.左下式独立(独立挑掌) 十七.右下式独立(独立挑掌) 十八.左右穿梭(弓步推掌) 十九.海底针(虚步插掌) 二十.闪通臂(弓步推掌)二十一.转身搬拦锤(弓步打拳)二十二.如封似闭(弓步前按)二十三.十字手(收脚合抱) 二十四.收势(并步还原)。
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第一式:起势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
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
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
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动时要以腰为轴。
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
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
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该保持在 10-30厘米。
第三式:白鹤亮翅①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②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然后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1】(动作名称及分解提要)二、左右野马分鬃:1、左野马分鬃1)、(右)抱手收(左)脚;2)、(左)转体上(左)步;3)、(左)弓步分手。
2、右野马分鬃:1)、(左)转体撇(左)脚;2)、(左)抱球收(右)脚;3)、(右)转体上(右)步;4)、(右)弓步分手。
3、左野马分鬃:1)、(右)转体撇(右)脚;2)、(右)抱手收(左)脚;3)、(左)转体上(左)步;4)、(左)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1、(右)跟步(中)抱手;2、后坐转体;3、(左)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1、左搂膝拗步:1)、(左)转体摆臂;2)、(右)摆臂收(左)脚;3)、上(左)步屈(右)肘;4)、(左)弓步搂推。
2、右搂膝拗步:1)、(左)转体撇(左)脚;2)、(左)摆臂收(右)脚;3)、上(右)步屈(左);4)、(右)弓步搂推。
3、左搂膝拗步:1)、(右)转体撇(右)脚2)、(右)摆臂收(左)脚;3)、上(左)步屈(右)臂;4)、(左)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1、(右)跟步展臂;2、后坐引手;3、(左)虚步合手。
六、左右倒卷肱:1、右倒卷肱:1)、(右)转体撤(右)手;2)、退(左)步(右)卷肱;3)、(右)虚步推掌。
2、左倒卷肱:1)、(左)转体撤(左)手;2)、退(右)步(左)卷肱;3)、(左)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1)、(右)转体撤(右)手;2)、退(左)步(右)卷肱;3)、(右)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1)、(左)转体撤(左)手;2)、退(右)步(左)卷肱; 3)、(左)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1、(右)转体撤手;2、抱手收(左)脚;3、(左)转体上(左)步;4、(左)弓步棚臂;5、(左)转体摆臂;6、(右)转体后捋;7、(左)转体搭手;8、(左)弓步前挤; 9、后坐引手; 10、(左)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1、(右)转体分手;2、抱手收(右)脚;3、转体上(右)步;4、(右)弓步棚臂;5、(右)转体摆臂;6、(左)转体后捋;7、(右)转体搭手;8、(右)弓步前挤;9、后坐引手;10、(右)弓步前按。
太极拳二十四式一、起势第一动“两脚开立”第二动“两臂前举”第三动“屈膝按掌”二、左右野马分鬃(一)左野马分鬃第一动“抱球收脚”第二动“转体迈步”第三动“弓步分手”(二)右野马分鬃第一动“后坐翘脚”第二动“抱球跟脚”第三动“转体迈步”第四动“弓步分手”(三)左野马分鬃第一动“后坐翘脚”第二动“抱球跟脚”第三动“转体迈步”第四动“弓步分手”三、白鹤亮翅第一动“跟步抱球”第二动“后坐转体”第三动“虚步分手”四、左右搂膝拗步(一)左搂膝傲步第一动“转体落手”第二动“转体收脚”第三动“迈步屈肘”第四动“弓步推搂”(二)右搂膝坳步第一动“后坐翘脚”第三动“迈步屈肘”第四动“弓步推搂”(三)左搂膝傲步第一动“后坐翘脚”第二动“转体跟脚”第三动“迈步屈肘”第四动“弓步推搂”五、手挥琵琶第一动“跟步松手”第二动“后坐挑掌”第三动“虚步合臂”六、左右倒卷耾(一)左倒卷耾第一动“转体撒手”第二动“提膝屈肘”第三动“退步错手”第四动“虚步推掌”(二)右倒卷耾第一动“转体撒手”第二动“提膝屈肘”第三动“退步错手”第四动“虚步推掌”(三)左倒卷耾第一动“转体撒手”第二动“提膝屈肘”第三动“退步错手”第四动“虚步推掌”(四)右倒卷耾第一动“转体撒手”第二动“提膝屈肘”第三动“退步错手”第四动“虚步推掌”七、左揽雀尾第一动“转体撒手”第二动“抱球收脚”第四动“弓腿掤臂”第五动“转体伸臂”第六动“转体后捋”第七动“转体搭手”第八动“弓腿前挤”第九动“后坐收掌”第十动“弓步按掌”八、右揽雀尾第一动“转体扣脚”第二动“抱球收脚”第三动“迈步分手”第四动“弓腿掤臂”第五动“转体伸臂”第六动“转体后捋”第七动“转体搭手”第八动“弓腿前挤”第九动“后坐收掌”第十动“弓步按掌”九、单鞭第一动“转体扣脚”第二动“勾手收脚”第三动“转体迈步”第四动“弓步推掌”十、云手云手(一)第一动“转体扣脚”第二动“转体撑掌”第三动“转体云手”第四动“撑掌收步”云手(二)第一动“转体云手”第二动“撑掌出步”第三动“转体云手”第四动“撑掌收步”云手(三)第一动“转体云手”第二动“撑掌出步”第四动“撑掌收步”十一、单鞭第一动“转体勾手”第二动“转体迈步”第三动“弓步推掌”十二、高探马第一动“跟步松手”第二动“后坐翻掌”第三动“虚步推掌”十三、右蹬脚第一动“穿掌提脚”第二动“迈步分手”第三动“弓步抱手”第四动“跟步合抱”第五动“提膝分手”第六动“蹬脚撑臂”十四、双峰贯耳第一动“收腿落手”第二动“迈步分手”第三动“弓步贯拳”十五、转身左蹬脚第一动“转体扣脚”第二动“收脚合抱”第三动“提膝分手”第四动“蹬脚撑臂”十六、左下势独立第一动“收腿勾手”第二动“蹲身仆步”第三动“转体穿掌”第四动“弓腿起身”第五动“提膝挑掌”十七、右下势独立第一动“落脚勾手”第二动“蹲身仆步”第三动“转体穿掌”第四动“弓腿起身”十八、左右穿梭(一)左穿梭第一动“落脚坐盘”第二动“抱球跟脚”第三动“迈步滚球”第四动“弓步推架”(二)右穿梭第一动“后坐翘脚”第二动“抱球跟脚”第三动“迈步滚球”第四动“弓步推架”十九、海底针第一动“跟步松手”第二动“后坐提手”第三动“虚步插掌”二十、闪通臂第一动“提手收脚”第二动“迈步分手”第三动“弓步推撑”二十一、转身搬拦锤第一动“转体扣脚”第二动“坐身握拳”第三动“踩脚搬拳”第四动“转体旋臂”第五动“上步拦掌”第六动“弓步打拳”二十二、如封似闭第一动“穿掌翻手”第二动“后坐收掌”第三动“弓步按掌”二十三、十字手第一动“转体扣脚”第二动“弓腿分手”第三动“坐腿扣脚”第四动“收脚合抱”二十四、收势第一动“翻掌前撑”第二动“分手下落”第三动“收脚还原”。
二十四式太极拳带口令介绍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其中的二十四式太极拳被广泛练习并推广。
太极拳通过慢动作、柔和的动作以及呼吸控制,来实现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本文将为您介绍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具体动作和带口令。
一、起势起势是太极拳练习的第一个动作,也是整个拳谱的开头。
这个动作要求身体放松、双脚平行,双臂自然下垂。
同时,要保持平稳的呼吸,准备进入后续的动作。
二、左右野马分鬃野马分鬃是太极拳的一个基本动作,也是进一步热身的一步。
这个动作要求身体转动,左、右手交替向前伸展。
口令:“左手向左,右手向右”。
三、白鹤亮翅白鹤亮翅是太极拳中展翅的象征动作,同时也是提高柔韧性和协调性的练习。
这个动作要求身体站直,双手沿着体侧上举。
口令:“左右手起飞,翅膀展开”。
四、搂膝拗步搂膝拗步是太极拳中一种重心转移的动作,可以增强下肢力量和灵活性。
这个动作要求身体重心前移,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向下并向前伸展。
口令:“双手下压,身体前挪”。
五、手挥琵琶手挥琵琶是太极拳中多平衡的动作,可以提高肩部的柔韧性和稳定性。
这个动作要求双手交替向侧面划弧,仿佛在弹奏琵琶。
口令:“调琴似弹琵琶”。
六、懒扎衣懒扎衣是太极拳中的一个练习动作,可以增强上半身的灵活性。
这个动作要求身体转动,同时将双手扭转至胸前,仿佛要懒散地整理衣服。
口令:“右手左转,左手右转”。
七、倒卷肱倒卷肱是太极拳中伸展双臂的动作,可以放松肩部肌肉。
这个动作要求双臂前伸,并通过扭转手腕将掌心向上。
口令:“左右手伸展,手心向上”。
八、金刚捣碓金刚捣碓是太极拳中上半身的一个强化练习,可以增强上体力量和稳定性。
这个动作要求身体渐进地前腰后背,同时交替弯曲肘部,并向前发力。
口令:“左右手下压,向前推动”。
九、如封似闭如封似闭是太极拳中展示柔和力量的动作,可以提高腰部的柔软度和灵活性。
这个动作要求身体转动,同时双手向侧面伸展。
口令:“左右手伸展,仿佛要封闭”。
十、十字手十字手是太极拳中交叉手的动作,可以提高手臂和手腕的柔软性。
二十式四太极拳拳谱一、起式1、两脚开立 2、两臂前举 3、屈膝按掌二、左右野马分鬃1、抱球收脚 2、转身上步 3、弓步分靠 4、坐腿转身撇脚5、抱球收脚6、转身上步7、弓步分靠8、坐腿撇脚转身9、抱球收脚 10、转身上步11、弓步分靠三、白鹤亮翅1、跟步抱手2、坐腿转腰3、虚步分手四、左右搂膝拗步1、右臂前摆2、摆臂收脚3、屈臂上步4、弓步搂推 5、坐腿转身撇脚6、摆臂收脚7、屈臂上步8、弓步搂推9、坐腿转身撇脚10、摆臂收脚11、屈臂上步 12、弓步搂推掌五、手挥琵琶1、跟步展臂 2、坐腿引手 3、虚步合手六、左右倒卷肱1、转体撒手翻掌2、退步卷肱3、后坐虚步推掌 4、转体撒手翻掌5、退步卷肱6、后坐虚步推掌7、转体撒手翻掌8、退步卷肱9、后坐虚步推掌 10、转体撒手翻掌11、退步卷肱12、后坐虚步推掌七、左揽雀尾1、转体撒手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7、转身后捋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 10、弓步平分掌 11、后坐引手 12、弓步前按八、右揽雀尾1、转身分手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7、转身后捋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 10、弓步平分掌 11、后坐引手 12、弓步前按九、单鞭1、坐腿转身扣脚云手2、云手、勾手、收脚 3、转身上步4、弓步推掌十、云手1、坐腿转身勾手松开2、左云翻掌收步3、右云翻掌开步 4、左云翻掌收步5、右云翻掌开步6、左云翻掌收步十一、单鞭1、右云勾手 2、转身上步3、弓步推掌十二、高探马1、跟步翻掌 2、坐腿屈臂3、虚步探掌十三、右蹬脚1、穿手收脚 2、上步翻掌3、弓步分手4、提膝抱手 5、分手登脚十四、双峰贯耳1、收脚并手 2、落脚收拳3、弓步贯拳十五、转身左蹬脚1、坐腿转身分手 2、提膝抱手3、分手登脚十六、左下势独立1、落脚转身摆手勾手 2、屈膝开步3、仆步穿掌 4、弓步挑手 5、独立挑掌十七、右下势独立1、落脚转身摆手勾手2、屈膝开步3、仆步穿掌 4、弓步挑手 5、独立挑掌十八、左右穿梭1、落脚转身撇脚2、抱手收脚3、上步错手4、弓步架推掌 5、转身撇脚6、抱手收脚7、上步错手8、弓步架推掌十九、海底针1、向前跟步2、坐腿抽手3、虚步下插掌二十、闪通臂1、起身提手收脚2、上步翻掌3、弓步推掌二十一、转身搬拦捶1、后坐转身扣脚握拳2、摆脚搬拳3、收脚摆手 4、上步拦掌5、弓步打拳二十二、如封似闭1、插手翻掌2、坐腿收手3、弓步前按二十三、十字手1、坐腿转身分手2、回身两手下落扣右脚 3、收右脚、两脚成开立步4、两手举抱二十四、收势1、翻掌分手 2、垂臂落手 3、并步还原。
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太极拳是一门古老的武术和健身运动,以其独特的流动性、柔和的动作和深刻的哲学内涵而闻名。
太极拳二十四式是太极拳初级套路,适合初学者学习。
1. 开合:双手分开至两侧,与肩同宽,然后缓慢地合拢至胸前。
2. 收势:将双手按弧线向下移动,同时弯曲膝盖,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右脚上。
3. 左右云手:以右脚为支点,转体至左侧,同时将双手由胸前沿弧线先后移至左右两侧。
4. 单鞭:右手由右侧下方上举至右侧耳旁,左手自然下垂。
5. 提手上式:双手向下分开至两侧,再以曲线上举,并翻转至上方。
6. 白鹤亮翅:将双手自上而下挥至右侧,同时并拢左脚。
7. 搂膝拗步:右手由右侧向前伸直,与左膝靠拢,同时向前跨出左脚。
8. 手挥琵琶:将左手向下移动至丹田位置,并拧成半弧线,右手自然下垂。
9. 左右搂膝拗步:与第七式相同的动作,只是换脚。
10. 左摟膝拗步单鞭:与第九式相同动作,只是换腿后再进行第四式动作。
11. 右摟膝拗步单鞭:与第十式相同的动作,只是换脚。
12. 左抱虎归山:双手向上分开至两侧,再以弧线形式合拢至胸前。
13. 右抱虎归山:与第十二式相同动作,只是换脚。
14. 手挥琵琶:与第八式相同的动作。
15. 左摟膝拗步单鞭:与第十式相同动作,只是换脚后再进行第四式动作。
16. 右摟膝拗步单鞭:与第十一式相同的动作,只是换脚。
17. 左反身搬拦捶:身体向右侧旋转,双手由下往上弯曲打出。
18. 右反身搬拦捶:与第十七式相同动作,只是换脚。
19. 如封似闭:双手向相对方向分开,再合拢至胸前。
20. 十字手:左手由右侧挥出,右手由左侧挥出,形成十字状。
21. 左倒撵猴:将双手分开至两侧,再以圆弧形式拨动手臂。
22. 右倒撵猴:与第二十一式相同动作,只是换脚。
23. 斜飞式:双手张开至两侧,再以斜线形式挥至前方。
24. 收势:将双手按曲线向下移动至丹田位置,站立舒展。
以上就是太极拳二十四式的教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记得要多加练习,才能领会到太极拳的奥妙所在。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举措图解|古典书城之蔡仲巾千创作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分享至:2015-06-29预备势身体自然站立, 两脚并拢, 两手垂于年夜腿外侧;头项正直, 口闭齿扣, 胸腹放松;眼平视前方.1起势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 两脚平行同肩宽.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 自然伸直, 两手心向下.3.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 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学练要点:起脚时先提脚跟, 高不外足踝, 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 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上举两臂时, 不成耸肩, 不要呈现指尖朝下的“折腕”.屈膝时松腰敛臀, 上体坚持正直, 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2左右野马分鬃(一)左野马分鬃1.抱球收脚:上体稍右转, 右臂屈抱于右胸前, 左臂屈抱于腹前, 成右抱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2.弓步分手:上体左转, 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 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 左手心斜向上, 右手按至右胯旁, 两臂微屈.(二)右野马分鬃1.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 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 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 右手翻转前摆, 在腹前屈抱, 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 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 惟左右相反.(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学练要点:弓步时, 不成将重心过早前移, 造成脚掌沉猛落地, 后脚应有蹬碾举措.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转体撇脚时, 先屈后腿, 腰后坐, 同时两臂自旋.3白鹤亮翅(一)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 右脚向前跟步, 落于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球.(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 左脚稍向前移动, 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 掌心向内, 左手按至左腿旁, 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 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越45度, 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4左右搂膝拗步(一)左搂膝拗1.收脚托掌:上体右转, 右手至头前下落, 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 与头同高, 手心向上, 左手上摆, 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 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 停于左腿外侧, 掌心向下, 指尖向前, 右手经肩上, 向前推出, 右臂自然伸直.(二)右搂膝拗步1.收脚托掌:重心稍后移, 左脚尖翘起外撇, 上体左转, 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右手经头前划弧摆至左前肩, 掌心向下, 左手向左上方划弧上举, 与头同高, 掌心向上;眼视左手.2.弓步搂推:同前弓步搂推, 惟左右相反.(三)左搂膝拗步举措与右搂膝拗步相同, 惟左右相反.学练要点:两手划弧时要以腰带动;推掌时要沉肩垂肘, 坐腕舒掌.搂推协调, 转身蹬地推掌.5手挥琵琶1.跟步展臂:右脚向前收拢半步落于左脚后;右臂稍向前伸展.2.虚步合手:上体稍向左回转, 左脚稍前移, 脚跟着地, 成左虚步;两臂屈肘合抱, 右手与左肘相对, 掌心向左.学练要点:两手摆掌时有上挑并向里合之意.合臂时腰下沉, 两臂前伸, 腋下虚空.6左右倒卷肱(一)右倒卷肱1.退步卷肱:上体稍右转, 两手翻转向上, 右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上举至肩上耳侧, 左手停于体前;上体稍左转;左脚提起向后退一步, 脚前掌轻轻落地;眼视左手.2.虚步推掌:上体继续左转, 重心后移, 成右虚步;右手推至体前, 左手向后、向下划弧, 收至左腰侧, 手心向上;眼视右手.(二)左倒卷肱1.退步卷肱:同前退步卷肱, 惟左右相反.2.虚步推掌:同前虚步推掌, 惟左右相反.(三)右倒卷肱1.同前右倒卷肱.(四)左倒卷肱同前左倒卷肱.学练要点:转身时用腰带手后撤, 走斜弧形路线.提膝屈肘和左掌翻手都要同步完成.推掌走弧形且坐腕、展掌、舒指.7左揽雀尾1.抱球收脚:上体右转, 右手向侧后上方划弧, 左手在体前下落, 两手呈右抱球状;左脚收成丁步.2.弓步堋臂:上体左转, 左脚向左前方迈成左弓步;两手前后分开, 左臂半屈向体前堋架, 右手向下划弧按于左胯旁, 五指向前;眼视左手.3.转体摆臂:上体稍向左转, 左手向左前方伸出, 同时右臂外旋, 向上、向前伸至左臂内侧, 掌心向上.4.转体后捋:上体右转, 身体后坐, 两手同时向下经腹前向右后方划弧后捋, 右手举于身体侧后方, 掌心向外, 左臂平屈于胸前, 掌心向内;眼视右手.5.弓步前挤: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手推送左前臂向体前挤出, 两臂撑圆.6.后坐引手:上体后坐, 左脚夫尖翘起;左手翻转向下, 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伸出, 掌心转向下, 两手左右分开与肩同宽, 两臂屈收后引, 收至腹前, 手心斜向下.7.弓步前按: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两手沿弧线推至体前.学练要点:捋时要转腰带手, 不成直臂、折腕.挤时松腰、弓腿一致.按时两手沿弧线向上、向前推按.8右揽雀尾(一)转体分手:重心后移, 上体右转, 左脚尖内扣;右手划弧右摆, 两手平举于身体两侧;头随右手移转.(二)抱球收脚:左腿屈膝, 重心左移, 右脚收成丁步;两手呈左抱球状.(三)弓步堋臂:同前弓步堋臂, 惟左右相反.(四)转体摆臂:同前转体摆臂, 惟左右相反.(五)转体后捋:同前转体后捋, 惟左右相反.(六)弓步前挤:同前弓步前挤, 惟左右相反.(七)后坐引手:同前后坐引手, 惟左右相反.(八)弓步前按:同前弓步前按, 惟左右相反.学练要点:由左势向右势转化时, 左脚尽量里扣.右手随身体右转平行向右划弧时, 右手不成随着向右摆动.重心移动变动时, 上体坚持正直, 随腰转动.9单鞭1.转体运臂:上体左转, 左腿屈膝, 右脚尖内扣;左手向左划弧, , 掌心向外, 右手向左划弧至左肘前, 掌心转向上;视线随左手运转.2.勾手收脚:上体右转, 右腿屈膝, 左脚收成丁步;右手向上向左划弧, 至身体右前方酿成勾手, 腕高与肩平, 左手向下、向右划弧至右肩前, 掌心转向内;眼视勾手.3.弓步推掌:上体左转, 左脚向左前方迈出成左弓步;左手经面前翻掌向前推出.学练要点:重心移动平稳, 两腿要虚实分明.做勾手时右臂不要过直.推掌时随上体转动, 弓腿, 翻掌前推.10云手1.转体松勾:上体右转, 左脚尖内扣;左手向下、向右划弧至右肩前, 掌心向内, 右勾手松开变掌.2.左云收步:上体左转, 重心左移, 右脚向左脚收拢, 两腿屈膝半蹲, 两脚平行向前成小开立步;左手经头前向左划弧运转, 掌心渐渐向外翻转, 右手向下、向左划弧运转, 掌心渐渐转向内;视线随左手运转.3.右云开步:上体右转, 重心右转, 左脚向左横开一步, 脚尖向前;右手经头前向右划弧运转, 掌心逐渐由内转向外, 左手向下、向右划弧, 停于右肩前, 掌心渐渐翻转向内;视线随右手运转.4.左云收步:同前左云收步.5.右云开步:同前右云开步.6.左云收步:同前左云收步.学练要点:以腰为轴, 转腰带手交叉划圆.上下肢要协调一致不成脱节.身体平移, 不成起伏.11单鞭1.转体勾手:上体右转, 重心右移, 左脚跟提起;右手向左划弧, 至右前方掌心翻转变勾手;左手向下向右划弧至右肩前, 掌心转向内;眼视勾手.2.弓步推掌:同前弓步推掌.学练要点:同前单鞭.12高探马跟步翻手:后脚向前收拢半步;右手勾手松开, 两手翻转向上, 肘关节微屈.虚步推掌:上体稍右转, 重心后移, 左脚稍向前移成左虚步;上体左转, 右手经头侧向前推出;左臂屈收至腹前, 掌心向上.学练要点:跟步时上体正直, 不成起伏.推手与成虚步同时.13右蹬脚1.穿手上步:上体稍左转, 左脚提收向左前方迈出, 脚跟着地;右手稍向后收, 左手经右手背上方向前穿出, 两手交叉, 左掌心斜向上, 右掌心斜向下.2.分手弓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上体稍右转, 两手向两侧划弧分开, 掌心皆向外;眼视右手.3.抱手收脚:右脚成丁步;两手向腹前划弧相交合抱, 举至胸前, 右手在外, 两掌心皆转向内.4.分手蹬脚:两手手心向外撑开, 两臂展于身体两侧, 肘关节微屈, 腕与肩平;左腿支撑, 右腿屈膝上提, 脚跟用力慢慢向前上方蹬出, 脚尖上勾, 膝关节伸直, 右腿与右臂上下相对, 方向为右前方约30度;眼视右手.学练要点:两手交叉距离胸部20厘米, 身体左转45度.蹬脚地腰, 两手高不外头.分手撑掌与蹬脚同时完成.14双峰贯耳1.屈膝并手:右小腿屈膝回收, 左手向体前划弧, 与右手并行落于右膝上方, 掌心皆翻转向上.2.弓步贯掌:右脚下落向右前方上步成右弓步;两手握拳经两腰侧向上、向前划弧摆至头前, 两臂半屈成钳形, 两拳相对, 同头宽, 拳眼斜向下.学练要点:弓步的方向与右蹬脚的方向一致.弓步贯拳时肘关节下垂, 上体正直.15转身左蹬脚1.转体分手:重心后移, 左腿屈坐, 上体左转, 右脚尖内扣;两拳松开, 左手向左划弧, 两手平举于身体两侧, 掌心向外;眼视左手.2.抱手收脚:重心右移, 右腿屈膝后坐, 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两手向下划弧交叉合抱, 举至胸前, 左手在外, 两手心皆向内.3.分手蹬脚:同右蹬脚, 惟左右相反.学练要点:转身时, 就充沛坐腿扣脚, 上体坚持正直, 不成垂头弯腰.左蹬脚与右蹬脚的方向要对称.16十六、1.收脚勾手:左腿屈收于右小腿内侧;上体右转, 右臂稍内合, 右手变勾手, 左手划弧摆至右肩前, 掌心向右;眼视勾手.2.仆步穿掌:上体左转, 右腿屈膝, 左腿向右前方伸出成左仆步;左手经右肋沿左腿内侧向左穿出, 掌心向前, 指尖向左;眼视左手.3.弓腿起身:重心移向左腿成左弓步;左手前穿并向上挑起, 右勾手内旋, 置于身后.4.自力挑掌:上体左转, 重心前移, 右腿屈膝提起成左自力步;左手下落按于左胯旁, 右勾手下落变掌, 向体前挑起, 掌心向左, 高于眼平, 右臂半屈成弧.学练要点:仆步穿掌时上体不成前倾.由仆步转换自力步时, 一定要充沛做好两脚的外撇和内扣.自力挑掌时前手肘与膝相对.17十七、1.落脚勾手:右脚落于左脚右前方, 脚前掌着地, 上体左转,左脚以脚掌为轴随之扭转;左手变勾手向上提举于身体左侧, 高与肩平, 右手划弧摆至左肩前, 掌心向左;眼视勾手.2.仆步穿掌:同前仆步穿掌, 惟左右相反.3.弓步起身:同前弓步起身, 惟左右相反.4.自力挑掌:同前自力挑掌, 惟左右相反.练习要点:右脚前掌应落在左脚右前方20厘米处.仆步穿掌时, 应先把右脚提起后再伸出.18左右穿越(一)右穿越1.落脚抱球:左脚向左前方落步, 脚尖外撇, 上体左转;两手呈左抱球状.2.弓步架推:上体右转, 右脚向右前方上步成右弓步;右手向前上方划弧, 翻转上举, 架于右额前上方, 左手向后下方划弧, 经肋前推至体前, 高与鼻平;眼视左手.(二)左穿越1.抱球收脚:重心稍后移, 右脚尖外撇, 左脚收成丁步;上体右转, 两手在右肋前上下相抱.2.弓步架推:同前弓步架推, 惟左右相反.学练要点:做弓步架推时, 手脚方向一致, 两掌要有滚动上架与前推.19海底针1.跟步提手:右脚向前收拢半步, 随之重心后移, 右腿屈坐;上体右转, 右手下落屈臂提抽至耳侧, 掌心向左, 指尖向前, 左手向右划弧下落至腹前, 掌心向下, 指尖斜向右.2.虚步插掌:上体左转向前俯身, 左脚稍前移成左虚步;右手向前下方斜插, 左手经膝前划弧搂过, 按至左年夜腿侧;眼视右手.学练要点:右手随转体在体侧划一立圆提于右耳侧.插掌时不成因前俯而弯腰驼背.上下肢举措必需协调同步.20闪通臂1.提手收脚:上体右转, 恢复正直;右手提至胸前, 左手屈臂收举, 指尖贴近右腕内侧;左脚收至右脚内侧.2.弓步推掌:左脚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左手推至体前, 右手撑于头侧上方, 掌心斜向上, 两手分展;眼视左手.学练要点:两手先上提后分开.右手上撑向后引拉.前手、前腿上下相对.21转身搬拦拳1.转体扣脚:重心后移, 右腿屈坐, 左脚尖内扣;身体右转, 右手摆至体右侧, 左手摆至头左侧, 掌心均向外;眼视右手.2.坐腿握拳:重心左移, 左腿屈坐, 右腿自然伸直;右手握拳向下、向左划弧停于左肋前, 拳心向下, 左手举于左额前;眼向前平视.3.踩脚搬拳:右脚提收至左脚内侧, 再向前迈出, 脚跟着地, 脚尖外撇;右拳经胸前向前搬压, 拳心向上, 高与胸平, 肘部微屈, 左手经右前臂外侧下落, 按于左胯旁;眼视右拳.4.转体收拳:上体右转, 重心前移, 右拳向右划弧至体侧, 拳心向下, 左臂外旋, 向体前划弧, 掌心斜向上.5.上步拦掌:左脚向前上步, 脚跟着地;左掌拦至体前, 掌心向右, 右拳翻转收至腰间, 拳心向上;眼视左掌.6.弓步打拳:上体左转, 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拳向前打出, 肘微屈, 拳眼向上, 左手微收, 掌指附于右前臂内侧, 掌心向右.学练要点:身体右转时, 左脚尽力内扣.垫步时勿抬脚过高, 迈出时脚尖外撇.22如封似闭1.穿手翻掌:左手翻转向上, 从右前臂下向前穿出;同时右拳变掌, 也翻转向上, 两手交叉举于体前.2.后坐收掌:重心后移, 两臂屈收后引, 两手分开收至胸前, 与胸同宽, 掌心斜相对;眼视前方.3.弓步按掌: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两掌经胸前弧线向前推出, 高与肩平, 宽与肩同.学练要点:后坐收掌时防止上体后仰.弓步按掌时两掌由下向上、向前推按.23十字手1.转体扣脚:上体右转, 重心右移, 右腿屈坐, 左脚尖内扣;右手向右摆至头前, 两手心皆向外;眼视右手.2.弓腿分手:上体继续右转, 右脚尖外撇侧弓, 右手继续划弧至身体右侧, 两臂侧平举, 手心皆向外;眼视右手.3.交叉搭手:上体左转, 重心左移, 左腿屈膝侧弓, 右脚尖内扣;两手划弧下落, 交叉上举成斜十字形, 右手在外, 手心皆向内.4.收脚合抱:上体转正, 右脚提起收拢半步, 两腿慢慢直立;两手交叉合抱于胸前.学练要点:转体扣脚与弓步分手要连贯衔接.两手划弧下落时不成弯腰垂头.24收势1.翻掌分手:两臂内旋, 两手翻转向下分开, 两臂慢慢下落停于身体两侧;眼视前方.2.并脚还原:左脚轻轻收回, 恢复成预备姿势.学练要点:翻掌分手时, 左手在上, 腕关节不要屈折挽花.垂臂落手与起身一致.注意四点:一、心静体松.所谓“心静”, 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 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 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 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 而是指在练拳时坚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 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到达最年夜限度的放松状态.二、圆活连贯.“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 即所谓的“节节贯穿”.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在举措转换过程中, 则要求:对下肢, 是以腰带跨, 以跨带膝, 以膝带足;对上肢, 是以腰带背, 以背带肩, 以肩带肘, 在以肘带手.其二是举措与举措之间的衔接, 即“势势相连”----前一举措的结束就是下一个举措的开始, 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 意指活顺、自然.三、虚实分明.要做到“运动如抽丝, 迈步似猫行”, 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 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 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一般来说, 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 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举措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 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总之虚实不单要互相渗透, 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动灵活.四、呼吸自然.太极拳联系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 不论采纳哪一种, 都应自然、匀细, 徐徐吞吐, 要与举措自然配合.。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招式名称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拦雀尾
9.单鞭10.左右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
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式独立
17.右下式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
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招式名称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拦雀尾
9.单鞭10.左右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
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式独立
17.右下式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
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招式名称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拦雀尾
9.单鞭10.左右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
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式独立
17.右下式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
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
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1、起势动作分解:左脚开步、两臂前举、屈膝按掌2、左右野马分鬃动作分解:(1)左野马分鬃:抱球收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2)右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3)左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3、白鹤亮翅动作分解: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4、左右搂膝拗步:动作分解:(1)左搂膝拗步:转体落手、转体收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2)右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3)左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5、手挥琵琶动作分解:跟步松手、后坐挑掌、虚步合臂6、左右倒卷肱动作分解:(1)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2)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3)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4)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7、左揽雀尾动作分解:转体撤手、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8、右揽雀尾动作分解:转体扣脚、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9、单鞭动作分解:转体扣脚云手、勾手收脚、转体迈步、弓步推掌10、云手动作分解:(1)云手:转体扣脚、转体撑掌、转体云手、撑掌收步(2)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3)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11、单鞭动作分解:转体勾手、转体迈步、弓步推掌12、高探马动作分解:跟步松手、后坐翻掌、虚步推掌13、右蹬脚动作分解:穿掌提脚、弓步分手、跟步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14、双峰贯耳动作分解:收腿落手、迈步分手、弓步贯拳15、转身左蹬脚动作分解:后坐翘脚松手、转体扣脚分手、收脚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16、左下势独立动作分解:收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17、右下势独立动作分解:落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18、右左穿梭动作分解:(1)右穿梭:落脚坐盘、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2)左穿梭: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19、海底针动作分解:跟步松手、后坐提手、虚步插掌20、闪通臂动作分解:提手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推掌21、转身搬拦捶动作分解:转体扣脚、坐身握拳、踩脚搬拳、转体旋臂、上步拦掌、弓步打拳22、如封似闭动作分解:穿掌翻手、后坐收掌、弓步按掌23、十字手动作分解:转体扣脚、弓步分手、坐腿扣脚、收脚合抱24、收势动作分解:翻掌前撑、分手下落、收脚还原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及简化口诀预备势并脚直立两臂下垂手指微屈虚颌顶劲下颏微收舌抵上腭双眼平视全身放松一、起势左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膝按掌二、左右野马分鬃1、左野马分鬃稍右转体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2、右野马分鬃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3、左野马分鬃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三、白鹤亮翅稍右转体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四、左右搂膝拗步1、左搂膝拗步转体摆臂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2、右搂膝拗步后坐撇脚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3、左搂膝拗步后坐撇脚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五、手挥瑟琶跟步展臂后坐引手虚步合手六、左右倒卷肱1、右倒卷肱稍右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2、左倒卷肱稍左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3、右倒卷肱稍右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4、左倒卷肱稍左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七、左揽雀尾转体撤手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掤臂摆臂后捋转体搭手弓下前挤转腕分手后坐引手弓步前按八、右揽雀尾后坐扣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掤臂摆臂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转腕分手后坐引手弓步前按九、单鞭转体运臂右脚内扣上体右转勾手收脚转体上步弓步推掌十、云手后坐扣脚转体松勾并步云手开步云手并步云手开步云手开步云手扣脚云手十一、单鞭转体勾手转体上步弓步推掌十二、高探马跟步托球后坐卷肱虚步推掌十三、右蹬脚穿手上步分手弓腿收脚合抱蹬脚分手十四、双峰贯耳屈膝并手上步落手弓步贯拳十五、转身左蹬脚后坐扣脚转体分手收脚合抱蹬脚分手十六、左下势独立收脚勾手屈蹲撤步仆步穿掌弓腿起身独立挑掌十七、右下势独立落脚勾手碾脚转体屈蹲撤步仆步穿掌弓腿起身独立挑掌十八、左右穿梭1、右穿梭落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架推2、左穿梭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架推十九、海底针跟步提手虚步插掌二十、闪通臂提手提脚弓步推掌二十一、转身搬拦捶后坐扣脚坐腿握拳摆步搬拳转体收拳上步拦掌弓步打拳二十二、如封似闭穿手翻掌后坐引手弓步前按二十三、十字手后坐扣脚弓步分手交叉搭手收脚合抱二十四、收势翻掌分手垂臂落手并步还原。
24式太极拳套路24式太极拳俗称太极二十四式,亦叫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
相对传统太极拳套路来说,24式太极拳只有24个套路动作,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且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24式太极拳分为8组动作,动作简洁,刚柔并济,适合对太极有兴趣的不同年龄和体质的人群练习,是太极拳入门必经之路。
关于24式太极拳套路、动作要点详细介绍如下:第一式、起势:左脚开步、两臂前举、屈膝按掌。
动作描述: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屈膝下蹲,同时两掌缓缓向前平举至与肩同高,掌心向下;上体保持正直,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身体自然放松,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呼吸自然。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1)左野马分鬃:抱球收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2)右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动作描述:抱球收脚时左手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双手成抱球状;同时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
转体迈步时上体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成右弓步。
弓步分手时同时两掌分别向右上、左下方划弧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右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
右野马分鬃与左野马分鬃动作相同,但方向相反。
动作要点:弓步时,后腿自然伸直,膝盖微屈;分手时,两臂微屈,保持弧形。
第三式、白鹤亮翅: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
动作描述:跟步抱球时右脚向前跟半步,上体后坐,同时两手在胸前成抱球状。
后坐转体时上体左转,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
虚步分手时同时两臂上下分开,左手举于左额前,手心向内,右手按于右胯旁,手心向下。
动作要点:虚步时,左腿微屈,右脚脚尖点地;两臂保持弧形,不可伸直。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1)左搂膝拗步:转体落手、转体收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2)左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动作描述:转体落手时上体左转,右手前摆至左肩前。
二十四式太极拳口令1. 起势: 立正,双手自然下垂,眼视前方。
2. 云手: 抬左手,与肩平,右手自然下垂,转体向左,分开左右手。
3. 单鞭: 左勾手,右手伸直,身体稍微向右转。
4. 抱虎归山: 右手下移,左手成抱球状,身体向左旋转,左手高举。
5. 式转身左蹬脚: 踏步向左,右手向下压,左脚随之上扬,蹬脚。
6. 白鹤亮翅: 左脚踏步,右手向前挥出,左手自然下垂。
7. 左玉女穿梭: 左手挥出,右手回体,左脚踏步。
8. 右玉女穿梭: 右手挥出,左手回体,右脚踏步。
9. 单鞭: 左手向左伸直,身体微微向右转。
10. 斜飞拍翅: 左脚向右侧踏步,右手向上挥出,左手自然下垂。
11. 左搂膝拗步: 右手向上挥出,左手回体,右脚向左侧踏步。
12. 右搂膝拗步: 左手向上挥出,右手回体,左脚向右侧踏步。
13. 左手採: 左手向前採,右手自然下垂。
14. 右手採: 右手向前採,左手自然下垂。
15. 左手採: 左手向前採,右手自然下垂。
16. 右手採: 右手向前採,左手自然下垂。
17. 肘底看月: 右手躲在左臂下,右脚踏步。
18. 左右一双翅: 左脚踏步,右手回体,左手挥出。
19. 白鹭亮翅: 右脚踏步,左手向前挥出,右手自然下垂。
20. 左拦腰: 左手环起,右手回体,左脚踏步。
21. 右拦腰: 右手环起,左手回体,右脚踏步。
22. 广播十字虎: 右手向前推出,左手回体,右脚踏步。
23. 左右野马分鬃: 右手向前推出,左手回体,右脚踏步。
24. 收势: 左手回身,右手回体,回到起势的姿势。
二十四式太极拳 图解第一式:起势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
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
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
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
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
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
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
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
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该保持在10-30厘米。
第三式:白鹤亮翅①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②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然后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向左转,面向前方,两手随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
要点:完成姿势胸部不要挺出,两臂都要保持半圆形,左膝要委屈。
身体重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协调一致。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①右手从体前下落,右下向后上访划至右肩外,手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左手由左下向上、向右划弧至右胸前,手心斜向下;同时上体先微向左再向右转;左脚收至右脚内侧, 脚尖着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左转,左脚向前(偏左)迈出成弓步;同时右手屈回由耳侧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左手向下由左膝前搂过落于左胯旁,指尖向前;眼看右手手指。
③右脚慢慢屈膝,上体后左,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随后脚掌慢慢踏实, 右脚前弓,身体左转,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着地;同时左手向外翻掌由左后向上划弧至左肩外侧,肘微屈,手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右手随转体向上、向下划弧落于左胸前,手心斜向下;眼看左手。
④与②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
⑤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⑤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⑥与②解同。
要点: 身体不可前俯后仰,要松腰松胯。
推掌时要沉肩垂肘,坐腕舒掌,同时松腰、弓腿上下协调一致。
搂膝拗步成弓步时,两脚跟的横向距离保持30厘米左右。
第五式:手挥琵琶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转至右腿上,上体半面向右转,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膝部微屈;同时左手由左下向上挑举,高与鼻尖平,掌心向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肘里侧,掌心向左;眼看左手食指。
要点:身体要平稳自然,沉肩垂肘,胸部放松。
左手上起时不要直向上挑,要由左向上、向前,微带弧形。
右脚跟进时,脚掌先着地,再全脚踏实。
身体重心后移和左手上起、右手收要协调一致。
第六式:左右倒卷肱(1)上体右转,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弧平举,臂微屈,左手随即翻掌向上;眼的视线随着向右转体先向右看,再转向前方看左手。
(2)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肘后撤,手心向上,撤至左肋外侧;同时左腿轻轻提起向后(偏左)退一步,脚掌先着地,然后全脚慢慢踏实,身体重心移到左腿上,成右虚步,右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眼看右手。
(3)上体微向左转,同时左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右手随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随转体先向左看,再转向前方看右手。
(4)与(2)解同,只是左右相反(5)与(3)解同,只(6)与(2)解同。
是左右相反(7)与(3)解同。
(8)与(2)解同,只是左右相反(9)上体微向右转,同时右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左手放松,手心向下;眼看左手。
要点:前推的手不要伸直,后撤拖泥带水不可直向回抽,参转体仍走弧线。
前推时,要转腰松胯,两手的速度要一致,避免僵硬。
退步时,脚掌先着地,再慢慢全脚踏实,现时,前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
退左脚略向左后斜,退右脚略向右后斜,避免使两脚落在一条直线上。
后退时,眼神随转体动作先向左或右看,然后再转看前手。
最后退右脚时,脚尖外撇的角度略大些,便于接做“左揽雀尾”的动作。
第七式:左揽雀尾(1)身体继续向右转,左手自然下落逐渐翻掌经腹前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屈肘,手心转向下,收至右胸前,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上体继续向左转,右腿自然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左前方掤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前臂外侧和手背向前方推出),高与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右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前臂。
要点:掤出时,两臂前后均保持弧形。
分手、松腰、弓腿三者必须协调一致。
揽雀尾弓步时,两脚跟横向距离上超过10厘米。
(3)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随即前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左前臂下方;然后两手下捋,即上体向右转,两手经腹前向右后上方划弧,直至右手手心向上,高与肩齐,左臂平屈于胸前,手心向后;同时身体重心移至右腿;眼看右手。
要点: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出。
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
左脚全掌着地。
(4)上体微向左转,右臂屈肘折回,右手附于左手腕里侧(相距约5厘米),上体继续向左转,双手同时向前慢慢挤出,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前,左前臂保持半圆;同时身体重心逐渐前移变成弓步;眼看左手腕部。
要点: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
挤的动作要与松腰、弓腿相一致。
(5)左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向右伸出,高与左手齐,手心向下,两手左右分开,宽与肩同;然后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同时两手屈肘回收至腹前,手心均向前下方;眼向前平看。
(6)上式不停,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同时两手向前、向上按出,掌心向前;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平看前方。
要点:向前按时,两手须走曲线,腕部高与肩平,两肘微屈第八式:右揽雀尾(1)上体后坐并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里扣;右手向右平行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平屈胸前,左手掌心向下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腿上,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2)同“左揽雀尾”(2)解,只是左右相反。
(3)同“左揽雀尾”(3)解,只是左右相反。
(4)同“左揽雀尾”(4)解,只是左右相反。
(5)同“左揽雀尾”(5)解,只是左右相反。
(6)同“左揽雀尾”(6)解,只是左右相反。
第九式:单鞭(1)上体后坐,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左腿上,右脚尖里扣;同时上体左转,两手(左高右低)向左弧形运转,直至左臂平举,伸于身体左侧,手心向左,右手经腹前运至左肋前,手心向后上方;眼看左手。
(2)身体重心再逐渐移至右腿上,上体右转,左脚向右脚靠拢,脚尖点地;同时右手向右上方划弧(手心由里转向外),,至右侧方时变勾手,臂与肩平;左手向下经腹前向下划弧停于右肩前,手心向里;眼看左手。
(3)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向左腿的同时,左掌随上体的继续左转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齐平,臂微屈;眼看左手。
要点:上体保持正直,松腰。
完成式时,右肘稍下垂,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两肩下沉。
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不要翻掌太快或最后突然翻掌。
全部过渡动作,上下要协调一致。
如面向南起势,单鞭的方向(左脚尖)应向东偏北(大约15度)。
第十式:云手(1)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身体渐向右转,左脚尖里扣;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右手变掌,手心向右前;眼看左手。
(2)上体慢慢左转,身体重心随之逐渐左移;左手由脸前向左侧运转,手心渐渐转向左方;右手由右下经腹前向左上划弧至左肩膀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左脚靠近左脚,成小开立步(两脚距离约10-20厘米);眼看右手。
(3)上体再向右转,同时左手经腹前向大踏步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面向后;右手右侧运转,手心翻转向右;随之左腿向左横跨一步;眼看左手。
(4)同(2)解。
(5)同(3)解。
(6)同(2)解。
要点:身体转动要以腰脊为轴,松腰、松跨,不可忽高忽低。
两臂随腰的转动而运转,要自然圆活,速度要缓慢均匀。
下肢移动时,身体重心要稳定,两脚掌先着地再踏实,脚尖向前。
眼的视线随左右手而移动。
第三个“云手”的右脚最后跟步时,脚尖微向里扣,便于接“单鞭”动作。
第十一式:单鞭(1)上体向右转,右手随之向右运转,至右侧方时变成勾手;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向内;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移向左腿的同时,上体继续左转,左掌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成“单鞭”式。
第十二式:高探马(1)右脚跟进半步,身体重心逐渐后移至右腿上;右手变掌,两手心翻转向上,两肘微屈;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左脚跟渐渐离地;眼看左前方。
(2)上体微向左转,面向前方;右掌经右耳旁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同高;左手收至左侧腰前,手心向上;同时左脚微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眼看右手 。
要点:上体自然正直,双肩要下沉,右肘微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