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阻力的实证分析任福安
- 格式:pdf
- 大小:134.67 KB
- 文档页数:2
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作者:林炜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第11期摘要:文章评述国内外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研究现状,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现状及政府采取的扶持政策基础上,构建“金字塔形”影响因素模式,剖析影响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关健因素、内部重要因素及外部基础因素。
关键词: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有关影响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国外学者的观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Akihio Yoshikawa(1987)通过环境干扰变量以日本中小企业为实证样本指出,创新活动与环境干扰变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Liisa Hyvarinen(1995)认为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与企业创新的领先度、产品(市场)的差异性、个人的创造力有关,而新产品产出则是最重要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J.David.Brown,Johns.Earle和Danalup(2005)从金融、人力资本、技术支持和商业环境这4个方面对罗马尼亚的中小企业进行了调研。
认为有效贷款最能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和创新。
国内方面,朱伟民和万迪防(1999)指出中小企业不仅需要企业家精神,更需要技术、组织、制度等的协同创新,这样才能走立足于培养核心能力的成长道路;唐敏和张廷海(2004)的三层次理论认为,地方政府应把重点放在创造良好的企业集群创新环境上,企业集群应注意促进企业间的协同与合作,集群内的企业应重视引进创新机制、培育创新网络、推进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现状及国家政策支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取得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目前我国的产业技术升级过度依赖外部的现象严重;资源、能源制约和环保问题已经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瓶颈”;长期依靠劳动力资源和低成本出口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总体水平还很低,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没有摆脱外延为主的发展模式;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要素分布不均衡、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资金短缺、抗风险能力差、人力资源质量低、缺乏科学管理、创新意识不强、领导者素质差、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短视”现象。
浅谈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作者:孙振华来源:《商情》2019年第51期【摘要】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热衷于固定资产投资、盲目追求企业规模,造成资源投放和配置过分多元和散乱,无法形成核心能力。
在当前这个竞争空前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要想成功立足,获得一线生机,就要多方面改变创新,开辟一条可持续盈利的发展之道。
企业是为创造价值而存在的,而商业模式是创造价值的基础动力,中小企业如何做才能真正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呢?【关键词】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一、基于客户的商业模式创新商业环境的变化经常带来基于客户的商业模式创新。
比如,消费需求的变化就常会导致新的市场机遇。
如果能在一种新的消费需求出现的早期就发现,并搭建其他各要素来满足消费需求就可以创建新的商业模式。
客户是企业的第一生命力,拥有稳定且持续增长的客户资源,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之根本。
如果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发生变化,就会直接导致商业环境改变,新的消费需求必将带动新的市场机遇出现。
中小企业不能故步自封,要时刻关注和发掘客户消费习惯的变化,及早行动,不断改变创新,综合各方面因素迎合消费需求,创建新的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
为客户提供价值是中小企业存在的基础。
然而,一个企业如果只能为客户提供价值,而无法为企业自身创造价值,企业的长期生存就失去了保障。
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企业能够维系生存甚至快速发展,然而,当经济一旦出现波动,企业随即分崩离析。
将客户价值与企业价值进一步分解,我们就得到一个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
然而,每个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不同、客户定位不同、产品与服务的选择不同、拥有的资源不同、对资源的安排也不同。
总之,每个中小企业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
于是,如何实现可持续盈利的问题变得不簡单。
一个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应该同时包括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两个核心内容。
其中,客户价值是企业为客户所提供的价值。
而企业价值是企业在为客户提供价值的过程中所带来的自身价值。
中小企业创新困境及其解决方案研究一、引言近年来,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力量。
然而,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小企业的创新困境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中小企业创新困境1. 资金不足:中小企业创新要求大量资金投入,但存在一些创新项目无力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的问题。
资金短缺会限制创新研发的规模和速度,甚至导致项目被迫停滞。
2. 人才不足:中小企业缺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限制了企业能够开展高水平的创新活动。
虽然一些企业可以通过聘请高级人才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人力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3. 技术落后:中小企业在新技术引进上存在落后的问题,这导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弱。
在新技术方面,大公司通常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研究开发实力,而中小企业通常难以承担高昂的研究开发成本。
4. 市场竞争压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需要在创新方面走在市场前沿才能保持竞争力。
但由于资金限制、人才限制、技术落后等问题,中小企业难以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5. 制度环境: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也受到制度环境的限制。
例如,国内一些中小企业在专利保护等方面存在问题,这使得企业不敢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进行研发,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创新活动,这是中小企业创新过程中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
三、中小企业创新解决方案1. 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包括优惠的税收政策、创新基金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在资金方面的问题。
2. 人才培养:政府和企业应该注重中小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各种培训和奖励计划吸引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加入中小企业,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3. 技术引进: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引进来解决技术落后的问题,这可以通过与大公司的合作、交流,或者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来实现。
4. 合作发展:在市场竞争方面,中小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合作,在创新方面共同发展。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政策效果研究——基于企业调查问卷的分
析
殷群;姜龙
【期刊名称】《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17)001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也面临着众多困难.政府为保障我国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政策,但政策体系不健全、政策之间不协调、政策执行力差等问题依然突出.基于调查数据的研究,政府应当重点实施财税政策,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适应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需求,保障企业自主创新的收益,促进中小企业在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页数】10页(P27-36)
【作者】殷群;姜龙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3.1
【相关文献】
1.开放式创新与自主创新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研究--基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多案例分析 [J], 梅强;戴园园
2.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 [J], 马锦;乔鹏程
3.中小企业融资行为与地区金融环境差异相关分析——基于苏州、无锡、吴忠地区中小企业调查问卷的研究 [J], 万芊;刘力
4.基于CiteSpace的国内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J], 师建华;刘刚桥;李元爱
5.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品牌差异与满意度因素分析——基于调查问卷的比较研究 [J], 汪兴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作者:韦杰周静林来源:《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18期[ 摘要 ]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新的竞争焦点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首先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进行了相关文献的回顾,进而提出了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几种方式,最后谈了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来源。
[ 关键词 ] 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在全球变革的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新的竞争焦点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IBM公司2008年全球调查结论指出,几乎所有CEO都认为需要修改其商业模式,超过三分之二认为需要大变革。
在商业模式创新的主体中,中小企业由于一方面受到资源、能力、环境不确定等众多条件约束,另一方面它们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企业家导向,从而成为主要的创新力量。
一、相关文献的回顾商业模式研究从创业领域出发,融合战略管理中的相关理论,日益成为创业研究和战略管理中的重要概念。
国外把商业模式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研究起始于1999年之后。
Applegate将商业模式视作复杂商业活动的结构、结构中基本元素的联系以及对真实世界的响应方式。
Magreta 认为,从本质上说,商业模式就是叙述企业如何运作的。
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越来越受到国内研究者的重视。
综合现有文献,可以将国内学者对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企业个案进行的案例分析,另一类是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内涵及理论解释进行研究。
罗珉等认为,企业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的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自身、顾客、价值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及制度安排的集合。
他们运用企业经济租金(Rentof Enterprise)从经济学理论视角解释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行为的内外驱动力。
翁君奕通过对企业内外经营环境及平台界面的细分,将商务模式界定为一个三维空间,由价值主张、价值支撑和价值保持构成的价值分析体系提供了商务模式构思和决策的一种思维方法。
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影响因素与创新绩效实证研究作者:张庭发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02期摘要:影响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因素很多,对于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以我国中小上市企业为样本,探讨创新驱动影响因素比如股权集中度、研发投入等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和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之间是倒“U”型关系,这说明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应该在一个区域范围内相对比较合理;而行业类型、企业上市年限等影响因素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影响;企业性质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研发投入;企业创新绩效;股权集中度;调节变量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099(2017)02-0064-07国际DOI编码:10.15958/ki.gdxbshb.2017.02.10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内外部环境趋于复杂,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十八大指出,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渐应该走由要素驱动型转变为创新驱动型的模式。
这显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制约因素。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发现,企业只有走创新之路才能生存和发展,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才能降低产品成本,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我国在十八大提出的企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进行转化路径中,作为创新驱动主体的中小企业,它的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包含自主创新要素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新管理能力、新产品营销能力、创新生产能力等5个方面。
[1]有专家提出,中小企业创新因素包括财政、规模、制度、技术、消费者偏好、经济、文化、管理技能、市场定位等等11个方面。
[2]而代表创新能力的研发投入,不仅仅是企业对创新绩效有影响,而且还会对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地位产生影响。
[ 3]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之间关系给与了极大的关注。
有些学者认为,研发投入与企业的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4-5]。
产品创新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中小企业的
问卷调查
池仁勇;叶成雷
【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
【年(卷),期】2012(032)002
【摘要】以2005年1722家浙江中小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产品创新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创新度与企业的技术积累有关,提高产品创新度有利于企业提升整体绩效,尤其对利润总额和新产品的销售额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外,企业应当寻找恰当的技术和人才引进渠道,比如从国内大公司引进技术和人才,这样有利于企业突破产品创新的技术瓶颈,从而帮助企业成功实现产品创新.【总页数】3页(P1-3)
【作者】池仁勇;叶成雷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3.2
【相关文献】
1.产品创新性与产品市场开发绩效关系研究r——基于产品创新类型的调节作用[J], 沈晓岭
2.商业模式四维度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研究\r——基于创业板数据 [J], 吴继忠;王
贞贞
3.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J], 肖鹏; 刘明月
4.供应链集中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合作研发的调节效应 [J], 张晓月;周子舒
5.基于员工与企业两维度的国企激励机制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研究 [J], 苑泽明;薛文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者: 任福安
作者机构: 河南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郑州451191
出版物刊名: 经济研究导刊
页码: 226-22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5期
主题词: 在线商务;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摘要: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中国企业在线商务发展的影响因素。
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在线商务影响因素文献进行梳理。
从创新扩散的角度归纳并提出了9个影响企业在线商务发展的有关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在线商务发展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
然后,通过问卷设计与调研,收集有关数据,运用sPSs对观测变量进行信度检验,用AMOS对整体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检验,得到影响潜变量的影响因子、路径及载荷系数。
研究表明,风险大小、系统易用性、同业竞争程度、合作伙伴压力、企业高层支持这五个因子对中国企业在线商务的推动和开展的影响程度较大。
非研发创新被忽视的中小企业创新另一面一、本文概述背景介绍:我们可以强调中小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在推动创新、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关键作用。
同时,指出目前学术界和业界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研发活动上,而非研发创新(如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等)往往被忽视。
问题阐述:接着,我们可以提出问题,即为什么非研发创新在中小企业创新策略中被边缘化,以及这种偏重研发的创新观念如何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
研究目的: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即探讨非研发创新在中小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和潜在价值,以及如何通过非研发创新来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简要介绍本文将采用的研究方法,比如案例分析、文献综述等,并概述文章的结构安排,指出本文将从理论探讨、实证分析和策略建议三个方面展开。
预期贡献:我们可以强调本文的预期贡献,即希望通过对非研发创新的深入研究,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更为全面和多元的创新视角,帮助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新的生长点和竞争优势。
中小企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其在促进就业、创新驱动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前对中小企业创新的研究和实践往往过分强调研发活动的重要性,而忽视了非研发创新的潜在价值和应用前景。
非研发创新,包括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等,对于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可能是更为可行和有效的创新路径。
本文旨在探讨非研发创新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其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本文将从理论探讨、实证分析和策略建议三个维度,全面剖析非研发创新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更为全面和多元的创新视角,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拓新的生长空间和竞争优势。
二、非研发创新的理论基础创新的多样性:非研发创新理论强调创新的多样性,认为创新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发明或产品改进,还包括了组织管理、市场营销、生产流程等方面的创新。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行为分析—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行为分析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政府就开始致力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建设,“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企业孵化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等具体的政策措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中小企业技术、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劳动力素质较差,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
从理论上讲,市场经济在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会自动趋向有序与和谐。
但市场机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存在竞争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等“市场失灵”现象。
从中国改革实践看,中国的“市场失灵”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市场失灵,而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所导致的失灵。
对于这种失灵,政府只有先行承担起扶植市场发育的责任,并在市场成长起来之前,代替市场完成一些整合功能。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政策障碍
1、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制定和实施了若干有关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如《科技进步法》、《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小企业促进法》等,对推动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也存在
第1 页。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行为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政府就开始致力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建设,“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企业孵化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等具体的政策措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中小企业技术、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劳动力素质较差,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
从理论上讲,市场经济在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会自动趋向有序与和谐。
但市场机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存在竞争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等“市场失灵”现象。
从中国改革实践看,中国的“市场失灵”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市场失灵,而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所导致的失灵。
对于这种失灵,政府只有先行承担起扶植市场发育的责任,并在市场成长起来之前,代替市场完成一些整合功能。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政策障碍1、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制定和实施了若干有关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如《科技进步法》、《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小企业促进法》等,对推动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这些法律法规较为分散,缺少一部有关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特别缺乏一部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专门法规。
其次,这些法律法规内容较为空泛,有重复,有空白,也有相互矛盾。
比如,不仅政府的发展改革委员会在制定关于中小企业的政策,工商管理、税务、劳动、各类科技园区、开发区也在制定政策,从而造成了政策混乱,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
第三,在现有的不多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中,又多以扶持那些科技型,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为主,如火炬计划、中小企业孵化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
对于加工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重视不够。
系统视角下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孙卫东
【期刊名称】《石家庄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20)001
【摘要】商业模式创新是当前中小企业摆脱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商业模式可视为由洞察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与获取价值构成的动态系统.从战略的角度,中小企业(不分类型)商业模式创新可实施目标集中战略.对配套型和市场型(含科技型)两种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而言,需要在商业模式创新类型定位基础上,围绕商业模式系统的四个构成要素,探索其创新路径.而当前热议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则是两种类型中小企业均可采用的思路.
【总页数】7页(P12-17,44)
【作者】孙卫东
【作者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商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6.3
【相关文献】
1.不同产业集群模式下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J], 孙卫东
2.跨境电商背景下中小企业商业模式转型创新研究 [J], 韦大宇
3.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平台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基于企业价值生态系统构建的视角 [J], 王海杰;宋姗姗
4.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平台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基于企业价值生态系统构
建的视角 [J], 王海杰;宋姗姗;
5.系统框架视角下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实现路径 [J], 伍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济师》2013年第2期—图1商业模式创新与驱动阻力关系的理论框架摘要:对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阻力的研究,不但有助于丰富该研究领域的理论体系,而且对指导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关于认知、组织结构、资源配置、市场结构及社会、政治对商业模式创新阻力的假设及理论模型。
通过调研获取相关数据,运用AMOS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阻力因素及相关路径系数。
结果表明: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最大的阻力来自于资源配置阻力,其次来自于经济环境方面和社会、政治方面的阻力,而认知阻力和组织结构阻力对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阻力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048-02一、引言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从最初关于商业模式的概念与定义、要素与分类的研究,逐渐过渡到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路径、设计、实施、评估等的研究上来。
但对商业模式创新阻力及其影响系数的研究却被弱化,甚至被忽略。
这种研究倾向,不但影响了商业模式创新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在实践上也容易误导企业因为聚焦于创新动力而忽视了创新阻力及由此导致的后果。
实际上,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可以通过对正(创新动力)和反(创新阻力)两方面的对比分析,能更全面地揭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和规律,有利于通过识别商业模式创新中的阻力因素来规避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从而提高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可能性。
因此,对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阻力的研究,是一个理论和现实意义都很强的课题。
二、研究假设与框架1.研究假设。
已有相关研究认为,商业模式创新的阻力,主要来自于认知、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经济及社会、政治方面等方面。
(1)认知。
有些专家认为,认知如意识、知识、技能、信心的不健全对等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胜过其他因素。
认知因素主要反映在组织和个人行为方面,它跟个人和组织决策者的心智模式有关。
Chesbrough(2002)①和Sosna(2010)②认为,认知阻力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阻力。
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对抱有过高预期而形成偏见,或对所带来的潜在机会的理解与认识的不足,也可能会因为对风险持厌恶态度及思维和行为的惯性等。
这些都会导致企业管理人员对产生认知偏差。
另外,消费者认知,如对如支付系统的安全性、货物运输途中的不确定性缺乏客观公正的认识,也阻碍着商业模式的创新。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1:认知影响中小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
(2)组织结构。
学者Chesbrough(2009)认为,组织结构会影响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
尽管公司部门经理愿意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但由于调动频繁,致使商业模式的创新缺乏连续性③。
同时,组织结构不完善会导致不合理的权力分散,这也不利于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2:组织结构影响中小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
(3)资源配置。
通过对突破性技术市场化过程的研究,Christensen(1997)认为,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阻力是缺乏相应的资源,因为资源大部分被持久性技术的商业模式所占有④。
Amit和Zott(2001)也认为,商业模式的创新常与企业传统的资产配置存在矛盾,企业经理们更倾向于不支持商业模式创新试验,因为创新会威胁到他们的价值观⑤。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3:资源配置影响中小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
(4)经济因素。
在中国,市场结构及竞争机制的不完善,会制约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如信用卡的低使用率、人们对实体店和现金交易的偏爱、物流体系的不完善、市场竞争的混乱与无序等。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4:经济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
(5)社会、政治因素。
某些社会、政治因素如商业规则的不健全,在线交易有效性的法律保护制度的缺失,对交易和制度的缺乏信任等是阻碍商业模式创新的罪魁祸首。
某些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或习俗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阻力,可能比技术更难克服、更费时。
一些社会习俗,如私人关系对交易的影响,匿名在线对已建立的人际网络关系的伤害,人们对虚拟交易的担心和对实体交易的偏爱,配套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如对电子数据签名有效性的法律支持,对ICT产品的高税负如进口关税、附加税、增值税、销售税等)也制约着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⑥。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5:社会、政治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
2.研究框架。
基于上述假设,本研究构建中小企业商业模式与创新阻力关系的研究框架(图1)。
在图1所示的商业模式创新与驱动力关系的理论框架,共包含五个外潜变量(认知、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经济、社会、政治)和一个内潜变量(商业模式创新)。
三、实证分析1.研究方法。
(1)结构方程模型。
根据图1所示的理论框架中,构建如下结构方程模型:η=βη+ξ+ζ(1)其中,内潜变量η表示商业模式创新,外潜变量ξ分别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阻力的实证分析●任福安●经济观察48——《经济师》2013年第2期表1模型适配度评估主要标准及拟合结果ÁÁÂÁÃÄÅÁÆÇÅÁÈÉÁÁÂÁ Á ÁÁÁÁÂÁÂÁÃÄÅÆÆÁÇÈÅÆÆÁ Ã Æ ! "ÁÆÅÉÄÆÁÃÄÁ ÁÃÆÅÆ ÁÇÆÅ Á Ã Æ ! "ÁÆÅÆÉ ÁÃÄÁ ÁÃÆÅ ÁÇÆÅ Á Ã Æ ! "ÁÆÅÆ ÁÃÄÁÇ#Á Á$%Á&Á !ÁÇÆÅ ÁÃÆÅÉ Á Ã '(! "ÁÆÅ ÁÃÄÁ" !ÁÇÆÅ ÁÃÆÅÉ Á Ã '(! "ÁÆÅ ÈÁÃÄÁ# !ÁÇÆÅ ÁÃÆÅÉ Á Ã '(! "ÁÆÅ ÈÄÁÃÄÁ!ÁÇÆÅ ÁÃÆÅÉ Á Ã '(! "ÁÆÅ Ä ÁÃÄÁ)012!ÁÂÁ3 Á Á!$Á%&Á! !ÁÇÆÅ ÁÃÆÅÉ Á Ã '(! "ÁÆÅ $ÈÁÃÄÁÁ图2模型拟合的标准化路径系数ÁÂÁÁÁÂÃÄÅÄÄÆÇÈÈÁÁÂÃÄÅÄÆÇÈÁÂÃÄÅÄÉÈ表示认知、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经济、社会、政治等阻力因素。
β表示协方差矩阵,ζ表示误差。
反映上述五个内潜变量与外潜变量之间假设关系的强弱和方向。
(2)样本与数据。
为得到方程(1)所示的表征各潜变量的测量变量的数据,同时参考Bentler&Chou(1987)的建议(使用小规模样本数据组时,至多20个变量即可,其中潜变量5 ̄6个,而每个潜变量的指标变量3 ̄4个即可)⑦。
本研究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6个用于测量商业模式创新阻力的题项。
每个题项均采用里克特5点法(1———非常不赞同,2———比较不赞同,3———不确定,4———较赞同,5——非常赞同)。
从2010年9至2011年3月,在为期六个月的时间内,对青岛、济南、潍坊、上海、苏州、南京、新乡、郑州、西安等10个城市的42家中小企业的研发、管理和销售部门的一线员工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电子邮件和纸质问卷的调研。
本次共发出问卷193份,回收问卷163份,其中有效问卷126份,有效回收率为77.3%。
经检验,量表信度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3,说明各测量题项的信度可以接受。
2.模型拟合。
(1)拟合结果。
调研数据经AMOS7处理,并经标准化,得到图2所示的路径系数。
图2中,各代码分别表示:Cog———认知阻力;———OS———组织结构阻力;RA———资源配置阻力;Eco———经济阻力;SP———社会与政治阻力。
e和err分别表示个观测变量的测量误差。
(2)拟合优度评估。
由于判断假设模型与观测数据是否适配的指标很多,不同指标对模型的评估可能对模型支持与否不尽一致。
因此,应根据多元准则对模型适配度作出整体判断。
模型适配度评估主要标准及拟合结果如表1所示。
可见模型拟合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四、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模型拟合的路径系数表明,在阻碍中小商业模式创新的五个因素中,资源配置阻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最大,影响系数达到0.94;其次是来自于经济与市场方面的阻力,影响系数达到0.83;社会与政治方面的阻力对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系数也较大,为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