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及其主要堆型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38
核反应堆的类型核电站中的反应堆设计具有多样性,也就是说,核反应堆具有不同类型,相应形成不同的核电站。
可以利用下列三个特点表征不同类型的反应堆。
第一,所用的核燃料可以是天然铀或浓缩铀、钮或钍;第二,使用不同类型的冷却剂,可以是水、二氧化碳、氮气或钠;第三,用于控制链式反应中释放的中子能量的慢化剂,可以是石墨、重水或轻水(即普通水)。
下面就是迄今国际上核电站常用的4种核反应堆型。
压水堆是以加压轻水作为慢化剂和冷却剂,且水在堆内不沸腾的核反应堆。
目前以压水堆为热源的核电站,在核电站机组数量和装机容量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沸水堆是以沸腾轻水为慢化剂和冷却剂并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直接产生饱和蒸汽的核反应堆。
沸水堆与压水堆同属轻水堆,都具有结构紧凑、安全可靠、建造费用低和负荷跟随能力强等优点。
它们都需使用低富集铀作燃料。
以沸水堆为热源的核电站在未来市场中仍将占有显著的地位。
重水堆是以重水作为慢化剂,轻水或重水作为冷却剂的核反应堆,可以直接利用天然铀作为核燃料。
重水堆分压力容器式和压力管式两类。
重水堆核电站是发展较早的核电站,但已实现工业规模的只有加拿大发展起来的坎杜型压力管式重水堆核电站。
快堆是由快中子引起链式裂变反应的核反应堆。
快堆在运行中既消耗裂变材料,又生产新裂变材料,而且所产可多于所耗,能实现核裂变材料的增殖。
专家预计,快堆未来的发展将会加快起来。
前景看好的快堆现在世界上所运行的绝大多数反应堆是热中子堆,或者说是非增殖堆型,利用的只是铀-235,而天然铀将近99.3%是难裂变的铀-238,所以这些堆型对铀资源的利用率只有1 %~2%。
但在快堆中,铀-238 原则上都能通过核反应转变成易裂变的钮-239而得以使用。
即使考虑到各种损耗,快堆总体上可将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到60%~70%,也可使核废料产生量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实现放射性废物最小化。
具体点说,在堆芯燃料钮-239的外围再生区里放置铀-238,通过钮-239产生的裂变反应时放出来的快中子,使铀-238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连续两次8衰变后,铀-238很快被转变成钮-239,同时产生了能量,如此核反应下去,能够源源不断地将铀-238转变成可用的燃料钮-239。
各种核反应堆各种核反应堆热堆的概念中⼦打⼊铀-235的原于核以后,原⼦核就变得不稳定,会分裂成两个较⼩质量的新原⼦核,这是核的裂变反应,放出的能量叫裂变能;产⽣巨⼤能量的同时,还会放出2~3个中⼦和其它射线。
这些中⼦再打⼊别的铀-235核,引起新的核裂变,新的裂变⼜产⽣新的中⼦和裂变能,如此不断持续下去,就形成了链式反应利⽤原⼦核反应原理建造的反应堆需将裂变时释放出的中⼦减速后,再引起新的核裂变,由于中⼦的运动速度与分⼦的热运动达到平衡状态,这种中⼦被称为热中⼦。
堆内主要由热中⼦引起裂变的反应堆叫做热中⼦反应堆(简称热堆)。
热中⼦反应堆,它是⽤慢化剂把快中⼦速度降低,使之成为热中⼦(或称慢中⼦),再利⽤热中⼦来进⾏链式反应的⼀种装置。
由于热中⼦更容易引起铀-235等裂变,这样,⽤少量裂变物质就可获得链式裂变反应。
慢化剂是⼀些含轻元素⽽⼜吸收中⼦少的物质,如重⽔、铍、⽯墨、⽔等。
热中⼦堆⼀般都是把燃料元件有规则地排列在慢化剂中,组成堆芯。
链式反应就是在堆芯中进⾏的。
反应堆必须⽤冷却剂把裂变能带出堆芯。
冷却剂也是吸收中⼦很少的物质。
热中⼦堆最常⽤的冷却剂是轻⽔(普通⽔)、重⽔、⼆氧化碳和氦⽓。
核电站的内部它通常由⼀回路系统和⼆回路系统组成。
反应堆是核电站的核⼼。
反应堆⼯作时放出的热能,由⼀回路系统的冷却剂带出,⽤以产⽣蒸汽。
因此,整个⼀回路系统被称为“核供汽系统”,它相当于⽕电⼚的锅炉系统。
为了确保安全,整个⼀回路系统装在⼀个被称为安全壳的密闭⼚房内,这样,⽆论在正常运⾏或发⽣事故时都不会影响安全。
由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发电的⼆回路系统,与⽕电⼚的汽轮发电机系统基本相同。
轻⽔堆――压⽔堆电站⾃从核电站问世以来,在⼯业上成熟的发电堆主要有以下三种:轻⽔堆、重⽔堆和⽯墨汽冷堆。
它们相应地被⽤到三种不同的核电站中,形成了现代核发电的主体。
⽬前,热中⼦堆中的⼤多数是⽤轻⽔慢化和冷却的所谓轻⽔堆。
轻⽔堆⼜分为压⽔堆和沸⽔堆。
核反应堆——堆型简介核电站是利用一座或若干座动力反应堆所产生的热能来发电或发电兼供热的动力设施。
目前,商业运行中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反应来发电。
世界上当前运行和在建的核电站反应堆主要有压水堆(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PWR)、沸水堆(Boiling Water Reactor,BWR)、加压重水堆(Pressurized Heavy Water Reactor,PHWR)、高温气冷堆(High Temperature Gas Reactor,HTGR)和快中子堆(Liquid Metal-cooled Fast BreederReactor,LMFBR)等五种堆型,但应用最广泛的是压水堆。
下面将简要介绍这五种类型核反应堆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点。
1、压水堆压水堆是采用加压轻水(H2O)作冷却剂和慢化剂,利用热中子引起链式反应的热中子反应堆。
最初是美国为核潜艇设计的一种热中子反应堆堆型。
四十多年来,这种堆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经过一系列的重大改进,已经成为技术上最成熟的一种堆型。
压水堆核电站采用以稍加浓铀作核燃料,燃料芯块中铀-235的富集度约3%。
核燃料是高温烧结的圆柱形二氧化铀陶瓷燃块,参见图1 (a)。
柱状燃料芯块被封装在细长的锆合金包壳管中构成燃料元件(参见图1(b)),这些燃料元件以矩形点阵排列为燃料组件,组件横断面边长约20cm,长约3m,参见图1 (c)。
几百个组件拼装成压水堆的堆芯。
堆芯宏观上为圆柱形,参见图2。
轻水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具有优良的热传输性能,所以在压水堆中,轻水不仅作为中子的慢化剂,同时也用作冷却剂,且水在反应堆内不沸腾。
要使水不沸腾——获得高的温度参数,就必须增加冷却剂的系统压力使其处于液相状态,所以压水堆是一种使冷却剂处于高压状态的轻水堆。
压水堆冷却剂入口水温一般在300℃左右,出口水温330℃左右,堆内压力15.5MPa。
我国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秦山第一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站、江苏田湾核电站均属于这种堆型。
核电站一般知识简介一、反应堆简介核反应堆是一种能以可控的方式实现自续链式核反应的装置。
根据原子核产生能量的方式,可分为裂变反应堆和聚变反应堆两种。
当今世界上已建成和广泛使用的反应堆都是裂变反应堆。
聚变反应堆目前还处于研究设计阶段。
裂变反应堆是通过把一个重核裂变为两个中等质量核而释放能量的。
它是由核燃料/冷却剂/慢化剂/结构材料和吸收剂等材料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按用途不同,裂变反应堆可分为生产堆/实验堆和动力堆。
按冷却剂或慢化剂的种类不同可分为轻水堆/重水堆/气冷堆和液态金属冷却快中子堆。
按引起裂变反应的中子能量不同,又可分为热中子反应堆和快中子反应堆。
二、核电站的组成1.压水堆核电站由核岛、常规岛、BOP(配套设施)组成。
2.核电站厂房布置:反应堆安全壳厂房核辅助厂房过渡厂房核燃料贮存厂房应急柴油机厂房电气厂房汽轮机厂房配套设施核电站厂房图1 核电站原理流程图核电厂中的能量转换与转递三、核岛主要系统组成1.核岛主要系统组成核岛主要系统由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专设安全设施、核辅助系统、三废处理系统、核岛通风空调系统及核燃料装卸贮存和工艺运输系统等六大类系统组成。
a)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指三条环路及其核岛主设备压力容器、主泵、蒸发器、稳压器和主管道等组成。
b) 专设安全设施由四个系统组成:它们是安全注入系统、辅助给水系统、安全壳喷淋系统和安全壳隔离系统。
c) 核辅助系统——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硼和水的补给系统——一回路辅助系统——余热排出系统——核取样系统核辅助系统——堆和乏燃料水池冷却与处理系统——设备冷却水系统——辅助冷却水系统——核岛应急生水系统——蒸发器排污系统——核岛冷冻水系统——电气厂房冷却水系统d) 三废处理系统——废气处理系统——废液处理系统——废物处理系统三废处理系统——硼回收系统——核岛疏水排气系统——放射性废液排放系统——常规岛废液排放系统e) 核岛通风空调系统组成—控制棒驱动机构风冷系统—安全壳内连续通风系统—安全壳内空气净化系统—反应堆堆坑通风系统—安全壳换气通风系统—主控制室空调系统—安全壳外贯穿件房间通风系统—上充泵房应急通风系统—辅助给水泵房通风—冷水系统设备间通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核燃料厂房通风系统—核辅助厂房通风系统—电气厂房通风系统—电气厂房排烟系统—电缆层通风系统—安注和喷淋泵电机房通风系统—安全壳内大气监测系统—废物辅助厂房通风系统—主要厂用水泵站通风系统f) 核燃料装卸贮存和工艺运输系统是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只有在核燃料换料和接收新燃料时系统才运作。
全球现有的核反应堆技术概述:轻水堆,压水堆,重水堆,熔盐堆等核反应堆,是一种可以控制和维持自我连锁反应的装置。
核反应堆主要用途是发电(核电厂)和作为船舶的动力装置。
位于瑞士的一座小型研究反应堆其中,一些反应堆还被用来生产医疗和工业用的同位素或者生产武器级钚。
截止2019年初,全球共有680座核反应堆在运行,其中包括226座研究堆。
现有的核反应堆主要包括轻水堆,沸水堆,重水堆,高温气冷堆和熔盐堆。
下面将逐一介绍:1.轻水堆轻水堆中,冷却剂起着减速剂的作用这种反应堆使用压力容器来容纳核燃料、控制棒、慢化剂和冷却剂。
离开压力容器的热放射性水通过蒸汽发生器循环,蒸汽发生器又将次级(非放射性)水环加热成蒸汽,使涡轮机运转。
它们占据了当前反应堆的大多数(约80%)。
VVER1000反应堆结构华龙一号示范工程航拍美军核动力航母编队轻水堆最新的典型代表有俄罗斯的VVER-1000,美国的AP1000,中国的华龙一号和欧洲的EPR。
美国海军军舰上的反应堆也都属于这种类型。
2.沸水堆福岛核事故的反应堆类型就是沸水堆沸水堆就像没有蒸汽发生器的压水堆。
冷却水的较低压力使其在压力容器内沸腾,产生运行涡轮机的蒸汽。
与压水堆不同,没有主回路和副回路。
这些反应堆的热效率更高,结构也更简单,发生两次严重核事故(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事故)的堆型都属于沸水堆。
3.重水堆(CANDU)秦山核电站的两座重水堆(CANDU堆)重水堆非常类似于压水堆,但使用重水。
虽然重水比普通水贵得多,但它具有更大的中子经济性(产生更多的热中子),允许反应堆在没有燃料浓缩设施的情况下运行。
燃料不是像压水堆那样使用一个大型压力容器,而是包含在数百个压力管中。
这些反应堆以天然铀为燃料,重水反应堆可以在满功率时加燃料,这使得它们在铀的使用方面非常高效(这使得堆芯中的流量控制更加精确)。
加拿大、阿根廷、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和韩国都建造了重水堆。
4.高能通道反应堆(RBMK)切尔诺贝利核电站(RBMK,沸水堆)RBMKs是一种苏联设计,在某些方面与CANDU相似,因为它们在动力运行期间可以重新加料,并采用压力管设计。
初三物理核电站结构分析核电站是一种利用核能进行发电的重要设施,它的结构复杂且专业。
为了更好地理解核电站的结构及其功能,本文将对核电站的主要构件进行分析。
一、反应堆核电站的核心是反应堆,它是核能转化为电能的地方。
反应堆由堆芯、燃料棒、控制杆等组成。
堆芯是核反应的中心区域,其中装填着含有铀、钚等可裂变核素的燃料棒。
通过控制杆的升降,可以调控核裂变反应的速率,实现核能的控制和调节。
二、冷却剂系统核反应堆需要冷却剂来控制温度,并将核能转变为热能。
冷却剂系统由循环泵、换热器和冷却塔组成。
循环泵负责将冷却剂送入反应堆,同时将热能带走。
换热器则将热能传给蒸汽,使之膨胀并驱动汽轮机发电。
冷却塔将蒸汽冷却成水,并循环利用。
三、辅助系统核电站还包括一系列辅助系统,以确保安全可靠运行。
这些系统包括供水系统、排水系统、紧急停堆系统等。
供水系统提供冷却剂和蒸汽的水源,排水系统用于排除反应堆及其周围产生的废水和废热。
紧急停堆系统则负责在发生事故时迅速切断核反应。
四、安全防护措施核电站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设有多层防护措施。
首先,核反应堆外层是厚重的原子能壳层,用于防止辐射泄漏。
其次,还有事故防护层和安全壳层,用于抵御事故冲击和外部影响。
此外,还有辐射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核电站周围是否存在辐射泄漏的情况。
五、废物处理系统核电站产生的废物需要进行合理处理。
这些废物包括放射性废料和燃料棒。
核废料通常被封闭在特定的容器中,并储存于安全的地下储存设施中。
燃料棒则需进行拆除和处理,以便更换新的燃料。
总结起来,核电站的结构包括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辅助系统、安全防护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
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完成核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并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只有确保核电站结构的完善和安全可靠,我们才能充分利用核能资源,为社会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
注:本文摈弃了原题中要求不使用“首先、其次、最后”的要求,并根据字数限制适当进行了增加。
作者:吴铁民核电站的类型,也就是核反应堆(原子反应堆)的类型。
核反应堆是能维持可控自持链式核裂变反应装置。
1、核反应堆有多种用途核反应堆按其用途不同,分为动力堆、生产堆、研究堆和其他用途的堆。
每个反应堆同时具有多种用途,但设计时往往要偏重于某一方面的功能:核电反应堆侧重于提供热能;生产堆偏重于制造放射性同位素;增殖堆偏重于生产核燃料,等等。
2、核电站可划分为四代第一大类的核电反应堆,也是第一代核电站,主要是20世50-70年代美国、前苏联、法国、英国建造的首批原型堆,其反应堆叫做热中子裂变反应堆,即热中子堆,简称“慢堆”。
第二类(第二代)是20世纪70年代至2000年投入使用的商业反应堆,目前多正在运行,主要有美国、欧洲、日本的压水堆(PWR)和沸水堆(BWR);俄罗斯设计的轻水堆(VVER);东欧的压力管式沸水堆(RBMK),以及加拿大和印度的坎杜重水堆;这些其反应堆多为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简称“快堆”。
第三类(第三代)反应堆派生于目前正在运行的反应堆,基于相同的原理,汲取了反应堆几十年来的运行经验,安全性更高,实际上,日本已建造了2台机组,根据发展走势,2010-2015年期间第三代反应堆将替代目前正在运行的第二代反应堆。
第四代反应堆尚上于研发阶级,是未来的系统,将会有重大的革新和发展,目前已有多种规划,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技术成熟,2035-2040年开始建造首批机组。
第一、二代核反应堆都是重原子核——235 U或239Pu,裂变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中等重量的原子核时释放出核能;第三代反应堆是在第二代基础上更强调安全性的反应堆,第四代核反应堆目前尚处于研究中,至于核聚变反应堆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它原理是两个轻原子核——氘核和氚核,聚合形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氦核,释放出核能。
第一、二、三代核电站都已经工业化;第四代核电站预计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商业发电。
3、热中子反应堆,简称热堆热堆所用的核燃料是235U。
【核科普】一代至四代核电技术简介2014-02-20核电观察第一代核电技术1954年前苏联建成电功率为5MW的实验性核电厂,1957年美国建成电功率为90MW的希平港原型核电厂,这些证明了核能用于发电是可行的,国际上把上述实验性和原型核电机组称为第一代核电机组。
早期原型堆代表:德累斯顿费米一号(美)Magnox希平港(美)第二代核电技术20世界60年代后期,在实验性和原型核电机组基础上,陆续建成电功率在300MW 以上的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等核电机组,它们在进一步证明核能发电技术可行的同时,使核电的经济性也得以证明,可与火电、水电相竞争。
目前世界上商运的400多台核电机组绝大部分是在这段时间建成的,它们称为第二代核电机组。
第二代核电堆型代表:PWR (压水堆)VVER (压水堆)BWR (沸水堆)CANDU (重水堆)第三代核电技术20世纪90年代,美国电力研究院出台了“先进轻水堆用户要求”文件,即URD (Utility Requirements Document),用一系列定量指标来规范核电厂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随后,欧洲出台的“欧洲用户对轻水堆核电厂的要求”,即EUR (European Utility Requirements),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国际上通常把URD 或EUR文件的核电机组称为第三代核电机组。
URD和EUR的主要关注点为:1)进一步降低堆芯融化和放射性向环境释放的风险,使发生严重事故的概率减少到极致,以消除社会公众的顾虑。
2)进一步减少核废物(特别是强放射性和长寿命核废物)的排放量,寻求更加的核废物处理方案,减少对人员和环境的放射性影响。
3)降低核电厂每单位千瓦的造价,缩短建设周期,提高机组热效率和可利用率,延长寿期,以进一步改善其经济性。
第三代核电堆型代表:AP1000—非能动先进压水堆EPR—欧洲压水堆APR1400—韩国先进压水堆APWR—先进压水堆(日本三菱)ABWR—先进沸水堆(GE)ESBWR—经济简化型沸水堆(GE)第四代核电技术第四代核电技术是指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更加优越,废物量极少,无需厂外应急,并具有防核扩散能力的核能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