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的信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女儿的信》说课稿

◆教学内容:

本文是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的自读课文。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面对正值花季的女儿,一个对爱情充满好奇与遐想的少女,针对爱情这一个既深奥又简单的问题,身为父亲的作者并没有选择回避,也没有教条式的说教,而是采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去阐释爱情的真谛。信中主要谈了人的“精神性”与“生物性”的关系,强调人类高尚的爱情应该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从中启发和培养了女儿正确的爱情观,这篇课文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学生分析: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对于爱情这个既神秘又敏感,既好奇又困惑的情感,学生如处理不当,思想认识不足,就会产生早恋等的不良现象。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如何面对爱情?爱情的真谛是什么?”这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由于学生对爱情这个话题比较好奇、兴趣较大,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但学生可能有羞于发言或不敢发言的现象,因此,要多加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放下包袱,轻松参与到讨论当中。同时,相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中学生“涉世未深”,缺乏丰富的相关的生活经验,对于爱情的本质的理解会有些困难。另外,学生对于课文中一些含义较深较抽象的语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想:

1.课前准备好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2.教师明确讨论的要求,通过讨论去交流对爱情的不同看法,从中探讨爱情的真谛,另外,教师还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 结合一些有关爱情的资料,让学生深化与拓展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中民间故事的巧妙构思,理解文中个别语句的含义。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课文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的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

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的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搜集一些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及感人的爱情故事。

2.学生课外解决本文的生字词,并思考对爱情的看法。

3.学生针对预习中存在的疑问,准备好讨论交流的问题。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听歌曲《不能没有你》欣赏《汉乐府·上邪》

2.教师引入:爱情,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在文学史上,她被吟诵的次数只有“母亲”能

与之相当。爱情,每个人都曾遭遇,或都将遭遇。当你遭遇爱情,你会向谁去诉说?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开头的几句话我至今还能背诵——‘亲爱的女儿:你提出的问题使我忐忑不安。今天你已经14岁了,已经迈进开始成为一个女人的年龄时期。你问我说:“父亲,什么叫爱情?”我的心经常为这种思想而跳动,就是今天我不再是和一个小孩子交谈了。进入这样一个年龄时期,你将是幸福的。然而只有你是一个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

你们怎样评价这位父亲?

板书课题:

给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苏联)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中民间故事的巧妙构思,理解文中个别语句的含义。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4)通过读课文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故事。

(5)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的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2.了解作者的简介。

3.了解写作背景。

4.字词读写。

忐忑( ) 繁衍( )

一抔黄土( )怒不可遏( )

忐忑:

怒不可遏

5.自读课文,准备说说自己的体会,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或不同的看法。

(1)我们在朗读时要以怎样的语气才能表现父亲写信时的心理呢?为什么?

(2)作者在回信时带着什么样的心情?

(3)文中的父亲为什么要用书信的形式来回答女儿“什么是爱情”这个问题?

(4)“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

研读课文合作交流:

1、故事中为什么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呢?

2、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3、“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他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4、作者在文章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5、朗读课文最后两节,结合课文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的。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在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共创幸福。

(2)、怎样理解“人成了大地的上帝”?

故事中,上帝自己没有创造爱情,起初,他仅仅把人看做一般的生物;是人类自己创造了爱情。爱情的无法毁灭使上帝“勃然大怒”、“怒不可遏”,但最终“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这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这是上帝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这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文章结尾说:“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这些话都很好地解释了“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的含义: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确,生活中的爱情更多的是两个人相扶相持走过的岁月,是两颗心的相互依恋:在你生病时他递来一杯白开水和一枚药片;在你工作中遇到难题时,她关切地询问;在你兴高采烈时,他在望着你傻傻地笑。那么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请你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课堂小结:

作为前苏联的一代教育大家,对女儿提出的爱情问题,作者既不惊诧,更无呵斥,而是和风细雨,娓娓道来,尽显一代伟人之风范。这是值得我们每位同学钦佩、仰慕与学习的。因为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是作者的爱情观,同时也体悟到了作者对女儿的深情与理智。诚然,对爱情的理解是多样的:“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是一种对自由的渴望:“在天原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对爱情的忠诚,而作者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却能对爱情作出如此理智、超然而独到的诠释,不能不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印象与启示。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1.用一两句话来描绘你心目中的爱情。

2.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关于爱情的成语吗?

3.你知道古代象征爱情的物品有哪些吗?

课外拓展:

课后收集描写爱情的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与同学们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