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陕北大红枣透视出的陕北民俗文化
- 格式:pdf
- 大小:245.08 KB
- 文档页数:3
陕北文化的心得体会和感悟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文化是中国文化瑰宝中的一枚。
我曾有幸深入陕北地区,感受和体验了这里的文化气息和独特魅力。
在此,我想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一、手工艺的魅力陕北的手工艺非常有特色,例如剪纸、刺绣、木雕等等。
这些手工艺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技巧上都可圈可点,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匠人的心血和智慧。
从制作材料到技艺传承,手工艺品中隐藏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背景。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仅是美的表现,还是情感的传递者,它们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心灵。
鉴赏陕北的手工艺品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之美和人情之温暖。
二、西安古今中外文化交汇之地西安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汉唐文化、丝绸之路文化、中华佛教文化等在这里得以充分展示。
同时,随着西安的飞速发展,西安的文化环境变得日益多元化。
在百姓文化、体育文化、社区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
这里的国际化和多元化文化融合,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开放的氛围和一种超越界限的文化思维。
三、生态文明和自然文化的重要性陕北的自然风光非常迷人,山水之间,自有一份宁静和致远。
在这里,农耕文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史久力深,自然文化之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时,在当今落后的自然环境状况下,陕北的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引人注目。
生态文明是产生于自然人相互之间最为殷切的参与和协作中的一种人类行动模式和生存形态,它如同一道主题曲贯穿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之中。
环保节能和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成为未来人类文化之发展的主要方向。
四、民俗文化和人情味道陕北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像擂茶、拉板筋、吃凉皮、摆手繁、踏铁板、唢呐……每一个都有一段深厚的历史根基。
陕北旅游民俗之美不仅仅是在于展现其曲艺、文艺、工艺等艺术门类的特色,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旅游民俗,展现出一种民俗风貌,这种民俗风貌可以体现当地人的文化习惯、价值观、生活方式,以及对生命、天地、人文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陕西特产之---陕北印象红珍珠即食枣为什么很好吃?
口感绵软香甜,富含维生素C,红珍珠即食枣含有的钙和铁也可以很好地补血,而且热量低,每天吃红珍珠即食枣,对健康大有好处。
陕北的红枣闻盛名己久,尤其清涧县的红枣更负盛名。
在盛产优质红枣的陕北,唯有“清涧红枣”能够独享美誉,足见其为红枣中上上之品,备受人们青睐。
其实,清涧红枣并不仅仅是在陕北有名。
早在1968年,曾有香港同胞专门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写信,请求购食“祖国陕甘宁边区的清涧红枣”,一时传为佳话。
这件事更佐证了清涧红枣的确是香飘四方,名扬天下。
陕北印象红珍珠即食枣,口感甜,富含维生素C,能够减少体内的胆固醇,红珍珠即食枣含有的钙和铁也可以很好地补血,而且热量低,是很好的减肥养生办公室零食。
每天吃红珍珠即食枣,对健康大有裨益。
优选上等红枣品种—灰枣,果肉肥厚,果质细密、口感香甜,更好吃。
“红养颜,枣保健”—优选上好红枣,保证果肉营养不被破坏的同时,你更能感受甘甜肉厚纯枣肉的绝佳口感,更安全,更方便。
陕北印象红珍珠即食枣——女士的美容养颜神器,宝贝的营养零食,更是商务礼赠,家庭休闲的最优之选。
爱漂亮爱休闲爱美味就选巨鹰红枣珍珠即食红枣。
小小的一包陕北印象红珍珠即食枣,美观诱人,您可以把伟成红珍珠即食枣装在您的包包里,随身携带,工作之余,用红珍珠即食枣犒劳自己,愉悦心情,想吃就吃,活力无限,快乐生活,吃巨鹰红珍珠即食枣,让自己变得更好。
陕西特产大合集范文陕西特产大合集陕西的特产非常丰富,今天,特意为大家推荐陕西特产大合集,希望大家喜欢!1、陕北红枣:陕北大红枣主要产于黄河沿岸的宜川、延川、清涧、吴堡、佳县、神木、府谷等县,它以果大、核小、皮薄、肉厚、味醇、油性大、色红、酸甜可口、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知名于世。
枣果馅、油枣、滩枣、木枣、狗头枣等佳品,均可在西安的农贸市场、主要百货副食商场选。
2、商洛核桃:商洛地区是著名的核桃之乡,年产量为全国第一。
核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对人体有较高的保健作用。
3、中华猕猴桃:中华猕猴桃是中国特有的藤本果种,因“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其名”(李时珍《本草纲目》),在我国有两三千年的栽培历史。
陕西省的年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高档水果,被誉为水果之王。
国内有些地区称为毛桃,阳桃或藤梨等。
陕西秦巴山区是猕猴桃的主要产区,年产量居全国首位。
中华猕猴桃呈椭圆形,小似核桃,大如鹅卵,皮色褐绿,内瓤翠绿,清香酸甜,营养价值较高,它除了可以食鲜果,还加工成果汁、果酒等饮料和果酱。
4、临潼火晶柿子:火晶柿子是临潼特有的柿树品种。
柿子个小色红,晶莹光亮,皮薄无核深受国内外游客欢迎。
5、临潼石榴:石榴相传为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中国的,临潼石榴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产量居全国之首,是西安市一项传统出口产品,在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久负盛名。
石榴是水果中的佳品,临潼石榴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皮、籽等还是很好的中药材。
石榴花火红艳丽,芬芳宜人,被选为西安市花。
每年的9-10月,是收获石榴的季节。
临潼栽培石榴历史悠久。
石榴分酸、甜两种。
酸型汁多皮薄,籽粒肥大,可贮存较长时间。
甜型味道香甜,有“冰糖石榴”之美称。
不管是酸或是甜,临潼石榴均皮红个大,皮薄籽满,色泽鲜艳,味美可口。
6、彩绘泥塑:凤翔彩塑是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
它是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胚凉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即成。
陕北大红枣陕北大红枣已经成为了我们家喻户晓的佳品,它以果大,核小,肉厚,皮薄,而被人们喜爱,它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有美容保健等功效。
而长期吃陕北大红枣的话,我们的面色会非常的红润,有光泽。
当然,有的人也知道,这总吃陕北大红枣的话,会助力我们改善高血压等疾病的危害。
​另外,这陕北大红枣含糖量比较高,维生素C的含量是非常高的。
既然我们知道了陕北大红枣的营养价值,那么我们一定会觉得这才是我们百姓的首选。
当然,有的人也知道,这陕北大红枣之所以营养这么丰富,就是因为这产地还有一些气候,环境影响所得来的。
这是最纯天然的果实,可以让我们人们真正的放心食用。
传说这宋代的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记载着一段非常浪漫的故事,讲的是苏氏女吃这陕北大红枣,现在都五十多岁了,这脸上的面色非常的红润,就跟没出嫁的女儿那般娇嫩,而她不吃五谷,只吃这陕北大红枣。
这就说明,这陕北大红枣真的是名不虚传,很多人都知道,这陕北大红枣不光可以让我们的面色红润,有光泽,同时还有补气,补血等功效。
很多人都说,长期食用陕北大红枣对我们的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
而这陕北人总把这陕北大红枣比作粮食,这就说明,这陕北大红枣的营养价值是非常高的。
陕北大红枣的色泽非常的红润,而且,入口酸甜,非常的适合各类人群食用。
另外,长期食用陕北大红枣还可以让我们预防癌症,很多人都非常的开心。
既然这陕北大红枣有这么神奇的功效,那么我们一定要多多订购,品尝试试,这可是很多百姓朋友们的首选佳品。
既然这陕北大红枣的营养价值这么的丰富,非常有益于人体的吸收,那么我们一定要长期食用,这样我们才会使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使得自己的面容变得更加的红润。
所以,如果我们选择了陕北大红枣就是选择了最营养,最有利于人体吸收的佳品。
相信大家看多陕北大红枣的功效与作用的文章之后,肯定对陕北大红枣的历史很是喜欢吧,以后也可以为家人买上一点吃吃哦,吃点红枣,延年益寿又美容养颜,美味可口哦,大家如果想要更健康的话,就经常学习我的文章吧。
陕北端午节的民风民俗文化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陕北地区,端午节的民风民俗文化也别具特色。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遵循着传统的习俗,表达着对先人的缅怀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丰富着自己的身心文化生活。
一、粽子文化粽子是端午节民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们从端午节前就开始包粽子了。
陕北地区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豆沙粽,另一种是咸肉粽。
豆沙粽用糯米做成,放入甜枣、豆沙、桂花、莲蓉、花生、红枣等馅料,口感Q弹有嚼劲,吃起来非常香甜可口。
咸肉粽用糯米包裹入口咸鲜的五花肉,再加入葱、姜、蒜、木耳、香菇等配料,入口有浓郁的肉香味。
传统的包粽子的方式也非常有趣,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包粽子,彼此商量着要放多少馅料,如何包裹。
把馅料用糯米包裹起来,再用竹叶子或菰叶子绑好,然后放到锅里煮熟即可。
在陕北地区,包粽子是一项重要的家庭传统活动,它不仅让人们重温了传统文化,也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二、龙舟竞赛在陕北地区,除了包粽子,还有龙舟竞赛的传统文化。
在端午节当天,各个村庄都会组织起自己的龙舟队伍,进行竞赛。
最初的龙舟竞赛是为了纪念古代民间英雄屈原,后来逐渐演变为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竞赛时,龙舟队伍中会有一位舵手掌舵,指挥船的航行方向。
其他队员则要配合起来,划动浆,保持节奏。
整个比赛非常精彩,观众们会站在河岸上观看,为喜爱的龙舟队伍加油助威。
无论是参赛者还是观众,都会因为这项活动而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
三、赛艇运动除了龙舟竞赛外,陕北地区还有一项特色的运动项目——赛艇运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赛艇运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赛艇的船体呈狭长的圆筒形,使用桨或划浆控制船体行驶。
赛艇运动需要选手具备高度的协调性和心肺功能。
在陕北地区举行的赛艇比赛,不仅是一项运动项目,也是陕北地区文化的一种展示。
人们往往在这个节日中亲身感受到了运动的魅力和文化的内涵,也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谊。
四、雅乐歌舞端午节时,雅乐歌舞也是陕北地区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红枣:是陕北著名土特产。
由于陕北土质独特,光照、气温、降雨量等自然条件适宜,因此所产红枣果大、肉厚、色红、味甜。
红枣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不但可以食用,还可入药,深受人们喜爱。
(广告语:一日三枣,长生不老。
)陕北小米:色泽金黄、颗粒浑圆、晶莹明亮、粘糯芳香,其蛋白质含量达13%,还富含多种维生素。
小米可蒸、可煮,熬成粥,黄香柔滑、粘糊性强、回味悠长,喝之满口泛香,可滋阴补虚,民间有“养人”之说,是老幼、孕妇最喜益的食品。
清涧石板:色泽青蓝、质地坚硬、薄厚匀称,是优质的建筑和日常用品。
青涧境内大小沟道纵横、石板储存丰富,故有“青涧的石板瓦窑铺的碳”之称。
陕北民歌:人们的喜怒哀乐那一种感情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表达。
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在湾弯曲曲的小道里,或者行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而来的歌声。
是陕北人民的思想、精神、感情的结晶。
其曲调高亢、粗犷、豪放。
民歌故事《三十里铺》:这首首民歌在中国传唱颇广,其实这首歌背后有一个酸楚的爱情故事,故事就发生在陕北榆林绥德县的一个叫三十里铺的村子。
1937年,三十里铺村只有二三十户人家,当时男婚女嫁还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女子和男子甚至都不能拉话。
这时,村里的四妹子凤英与三哥哥郝增喜自由相爱了。
但是,嫌贫爱富的母亲将凤英嫁给了一个比她小好几岁的地主少爷,不久少爷得病死了,凤英在地主家当牛做马。
后来红军来了,翻了身的郝增喜去参军,临走的时候,已经是“寡妇”的凤英默默地去送行,就送到了三十里铺村,但是一直没有说一句话,后来再也没有见过面。
同村的常永昌可怜他们不幸的遭际,就偷偷编唱了这首歌。
后来,他在赶牲口时唱起来,一位住大车店的有心的客人听到后就记下了。
这以后,《三十里铺》就流传开来。
羊杂碎——“羊道”:榆林先民用1只整羊和6副羊杂碎,即可烹制出有108道菜肴的全羊席,美名叫“羊道”。
1518年,明武宗朱厚照巡边路过榆林时,榆林总兵戴钦用“羊道”招待,武宗品尝后高兴不已,乐而不归,在榆林上帝庙和凯歌楼上,一住就是3个多月,这也成为历史上在榆林居住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临走时将戴总兵的女儿带走纳为妃子,同时将“羊道”技艺带入京城,成为达宫贵人们争相品尝的美食。
陕北农村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地域、经济、文化发展如何?陕北,这片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的土地,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经济资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陕北农村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这些变化是否真正反映了陕北农村的真实情况?本文将从人口、经济、社会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陕北农村的真实情况,并探讨其背后的政策、历史、文化等因素。
陕北农村的真实情况有以下特点:1、陕北农民普遍住窑洞,这是由于地理环境、气候和资源所决定的。
窑洞虽然深长,但室内光线不足,家具较少,只有一两个木柜,炕是窑洞中最重要的部分,既是床又是桌椅,还兼具取暖和会客的功能。
2、农民的生活离不开黄土,他们种植作物,也在黄土中生活。
作物主要是谷米、高粱、玉米、荞麦、绿豆等,经济类作物有马铃薯和葵花。
陕北农村的女人们经常说,离了马铃薯就不会做饭了。
3、陕北农村还出产红枣,佳县红枣果大核小、皮薄肉厚、质脆丝长、汁多味甜,被称为“中国红枣之乡”。
各家门前、涧畔,或沟边、山卯,都栽上了枣树,漫山遍野,到处可见。
陕北农村的真实情况是结合了地理环境、气候和资源的生活方式,以窑洞为主要居住形式,以农业为主、红枣为特色经济作物,生活相对传统而自然。
1、陕北农村现状人口状况:陕北农村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且近年来呈现出下降趋势。
同时,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并存。
经济状况:陕北农村的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辅以一些手工艺和零售业。
尽管近年来农业收入有所增加,但总体经济水平仍偏低。
社会状况:陕北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不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同时,农村社区建设也处于初级阶段。
2、问题的原因政策因素:政府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有限,尤其是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政策倾斜不够。
历史因素:陕北农村长期处于相对贫困落后的状态,历史沿袭和地域差异导致了其发展相对滞后。
文化因素:陕北农村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如对土地的依赖、家族观念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陕北佳县:中国有机红枣第一县作者:来源:《果农之友》2009年第04期日前陕西省佳县县长柴小平带队来到北京,在北京更香茶楼向首都人民推介陕北佳县的大红枣。
位于黄河中游的晋陕峡谷西岸、毛乌素沙漠南缘的佳县是革命老区。
佳县红枣沿黄河而生,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在佳县看到,在这里现在仍有树龄达1300多年、被专家誉为“活化石”的老枣树。
佳县的红枣以皮薄、肉厚、个大、核小、富含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闻名于世,被视为补血益气之佳品,北京同仁堂志就有“佳县油枣人药可医百病”的记载。
红枣一直是佳县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为了让老区人民通过红枣增收,多年来。
科技部将佳县确定为定点帮扶县,在人才、资金、技术和项目等各个方面给予了佳县大量支持,连续选派科技扶贫团到佳县扶贫,在培育支柱产业、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和培训科技人才等方面进行扶持和指导,并先后帮助佳县实施20多项科技项目,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
特别是在开展产业扶贫中。
科技部坚持把红枣产业作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发展,采取多种措施,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栽培管理技术。
建立科技示范和优质红枣生产基地,引导枣农转变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努力提高红枣产量和质量,大力开拓产品市场。
使红枣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
目前,佳县枣林面积达4万公顷,年产鲜枣近15万吨。
产值3亿元,枣农人均收入1300多元。
2001年,佳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红枣名乡”,2004年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05年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在推介会上,集中展示了佳县保鲜枣、原枣、滩枣、高维生素c枣片和空心脆枣、枣酒等5大系列的精特产品,受到了业界的关注。
佳县县长柴小平表示,要以此次佳县红枣北京推介活动为契机。
以推介会为平台,为佳县红枣产业搭建一个展示产业、展示产品、展示文化的平台,扩大红枣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增强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通过本次推介活动增进佳县与全国科研单位、知名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加快实现佳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延安枣园简单讲解词
延安枣园是中国著名的枣园之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
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根据地,也是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故乡。
延安枣园作为延安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延安枣园占地面积达3000亩,其中种植枣树的面积为2000亩。
这里的枣树品种繁多,有黄骅枣、正红枣、八棱枣等多个品种,其中以黄骅枣最为著名。
黄骅枣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品质优良,口感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中国第一枣”。
延安枣园的枣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树龄很高,有些已经有百年的历史。
这些古老的枣树见证了延安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
在延安枣园中,还保存有一些古老的建筑,如毛泽东的故居、中央书记处旧址等,这些建筑与枣树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除了观赏枣树和古建筑外,延安枣园还有很多活动可以参加。
比如,每年的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是黄骅枣采摘的季节,游客可以在这个时期来到延安枣园,亲手采摘黄骅枣,感受农家乐趣。
此外,延安枣园还有农耕表演、民俗活动等多个项目,让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延安枣园是一处既有历史文化价值,又有现代农业特色的景点。
它
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更多的人来到延安枣园,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领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足迹。
陕北枣文化作者:吕政轩来源:《西部大开发》2009年第08期如果你沿着黄河走进陕北,走进黄河沿岸的佳县、吴堡、清涧、延川等县,你就会惊异地发现,这里的山上是枣树,山下还是枣树。
枣林把这里的山山峁峁、沟沟堋堋,春天妆扮成一地翠绿,秋天点缀成满山彤红。
红枣与陕北人民相依为命千百年来,黄河沿岸的陕北人就一直有栽树务枣的习惯。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红枣业更成了黄河沿岸陕北人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无论黄河岸边的大片滩塌地,还是河湾沟区,以至于距黄河五公里以内的山峁沟坡,到处都是枣林的世界。
枣林不仅是黄河沿岸陕北人民的致富带,而且成为陕北大地一处美丽的自然风景区。
夏季,绵延起伏、一望无际的枣林郁郁葱葱,犹如绿色的地毯,把村庄包围,把大地遮盖;金秋,是红枣成熟的季节,天高云淡,层林尽染,挂满枝头的枣儿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摇晃晃,似珍珠,似玛瑙,熠熠耀眼,十里飘香。
陕北枣乡不仅景色美丽诱人,而且红枣文化也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陕北红枣由野生的酸枣进化而来,其特点是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瘠薄、耐盐碱,对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要求不高。
枣树栽培简单,结果早,见效快。
黄土高原的土壤、气候条件很适合红枣的生长和优化。
红枣按果实来分,可分为条枣和团枣两大类。
团枣有木团枣和灰团枣两种。
条枣有木条枣、灰条枣、狗头枣、麻子枣、辣椒枣、白枣、小枣、大枣、板条枣等多种。
陕北红枣具有个大、皮薄、肉厚、核小、色艳、味美等特点,而又具有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红枣既是备受富贵人家青睐的养颜益寿食品,又是贫困人家苦度荒年的救命果。
红枣与陕北人民相依为命的关系,形成了浓烈的以生殖、生命为中心的陕北红枣文化。
红枣与陕北婚俗枣树的自然属性是:结果早——当年产枣,结果繁——一树可产数百上千斤。
这就正好与中国人传统的“早生子,多生子”的生育观相吻合。
在陕北民间,“枣子”就成了“早子”的一种象征符号。
缘于此,红枣与陕北人的婚俗建立起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陕北人订婚时,“男家遣媒送酒盈樽,以枣为瓶塞,俗称‘订婚’”。
陕西榆林风土人情[日期:2009-08-24] [字体:大中小]“锣鼓唢呐一哇哇声∕扭起秧歌唱太平∕山也舞来水也舞∕舞得人寿年也丰。
”一个地区的文化,归根到底是情感和精神的张扬。
如果说榆林信天游放飞的是情感,那么,榆林秧歌便是精神的狂飙。
作为文艺发展始祖的秧歌,很早便在榆林生根。
榆林秧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道具,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亦歌亦舞的表演。
榆林秧歌有大场(俗称“大秧歌”)和小场(俗称“踢场子”)之分。
大场是大型集体歌舞,可加入高跷、旱船、龙灯、竹马、花鼓、腰鼓、霸王鞭等表演技巧。
规模宏大,气氛热烈,动作矫健豪迈,情绪欢快奔放。
小场是几个人表演的舞蹈、歌舞和小戏。
参加人数为二、四、六、八人,成双成对,男持彩扇,女舞彩绸,既刚健,又柔美;既洒脱,又细腻。
榆林秧歌也称陕北秧歌,历史悠久,形式多样。
逢年过节或喜庆之日,城乡群众普遍有闹秧歌的习惯。
现在的新秧歌在传统秧歌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以工农兵为主角,以歌颂新生活和欢庆丰收为主要内容。
在表演中突出“扭、摆、走、跳”,在三步一跳中,双臂连续左右摆动,随着节奏微微摇头摆脑,显得情致盎然,潇洒欢快,成为广大群众喜欢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
榆林秧歌的场子设计主要有:双过街、二龙出水、蛇蜕皮、卷白菜、九曲灯、梅花盛开等等。
伴奏乐器主要有锣、鼓、镲、唢呐。
基本乐谱有《长流水》、《大摆队》、《得胜回营》等。
80年代以来,秧歌队前加彩车、广告宣传队(车)、仪仗队、管弦乐队等,秧歌队中普遍增加了水船、狮子、龙灯、跑驴、大头娃娃、大头罗汉戏柳翠、张公背张婆、高跷、霸王鞭等,规模宏大,热闹非凡。
每年春节期间,在榆林城举行秧歌汇演比赛,参赛最多达40多班,有不少国内外宾客专程来榆林观看、采风。
榆林秧歌是一种开放性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
说它居于开放性,是因为榆林秧歌像生长在黄土地上的毛头柳一样随处都可以生长。
院落里、硷畔上、大路间都是秧歌表演的好场所。
陕西必买的特产陕北红枣1988年,国家林业局授予陕西佳县“中国红枣名乡”称号。
陕西清涧95年被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其可溶糖、维生素、淀粉等含量远远高于全国各产地。
陕西绥德枣林坪的黄河滩枣素称人参果。
陕北大红枣是驰名中外的陕西传统名优特产之一。
其主要特点是果大核小,皮薄肉厚,质脆丝长,汁多味甜,甘美醇香,含糖量高,色泽鲜红,水分较少,贮藏期长,品质优良。
真乃“味夺石蜜甜偏永,红迈朱樱色莫论”,是色、香、味、形俱全的红枣。
白水苹果众所周知,白水县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素有“中国苹果之乡”的美誉,其“白水”苹果也被确定为陕西省知名品牌。
陕西全省的苹果面积和产量,目前已跃居全国第二,而人均占有苹果,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倍,名列全国榜首。
白水和渭北高原的气候、土壤和地理位置,与生产优质苹果的生态环境完全吻合,属全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已列为陕西和全国苹果生产基地。
应力争在短期内把白水和渭北高原建成世界级的优质苹果基地。
凤翔西凤酒西凤酒是我国“八大名酒”之一,,唯以凤翔城西柳镇所生产的酒为最佳,声誉最高。
在唐朝西凤酒就以“甘泉佳酿,清冽醇馥”被列入珍品而闻名于世。
是我国和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种之一。
西凤酒产于陕西翔县柳林镇。
此酒属复合香型大曲白酒,“酸、甜、苦、辣、香”五味俱全,且诸味谐调,酒液清沏透明,甘润挺爽,有水果香,回味舒畅,以其风味独特跻身于名酒之林,驰名中外。
水晶饼水晶饼因其馅芯透明发亮,犹如水晶而得名。
早在宋代,它就享有很高的声誉。
曾与燕窝、银耳甚至金华火腿齐名。
现仍为陕西省的著名特产。
其中以渭南出产的“乐天牌”水晶饼和西安德懋恭生产的水晶饼最为出名。
它外形美观,油而不腻,具有浓郁的玫瑰芳香,是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
临潼石榴临潼石榴具有悠久的历史,引进初期,先在京都长安(今西安)御花园的“上林苑”和骊山的温泉宫(今华清池)内种植,是供皇子后妃观赏的。
东晋潘岳称之为“天下之奇树,九洲之名果”。
陕北地方特色之陕北大枣陕北大枣简介陕北红枣是驰名中外的陕西省传统名优特产之一。
其特点是果大核小,皮薄肉厚,质脆丝长,汁多味甜,甘美醇香,含糖量高,色泽鲜红,水分较少,贮藏期长,品质优良。
真乃“味夺石蜜甜偏永,红迈朱樱色莫论”,是色、香、味、形俱全的红枣。
陕北红枣平均单果重12.6克,大者达35克,鲜果含可溶性糖43.48%,还原性糖40.82%,蔗糖2.53%,核肉比为0.5:2.5,好果率达90%以上。
在《中国枣树志》审定会上,陕北红枣享有很高的评价。
陕北大枣主产地陕北红枣主产于清涧、绥德、延长、神木、吴堡、佳县等县。
特别是绥德的枣林坪、清涧的舍峪里等地,早已是“陕北红枣”的著名产区。
陕北大枣的品质陕北红枣的品质出众的原因:红枣的适宜生态条件是干燥少雨,阳光充足的气候,它适应能力特别强,耐寒(一30℃),耐高温(43℃),耐盐碱,耐瘠薄,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
早在公元6世纪的《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述:“旱涝之地,不任耕稼者,历落种枣,则任矣”。
无论山区、丘陵、平原、河滩、碱地,都是枣树的家。
特别是在干旱地区的枣树,结出的枣,果品质尤佳。
陕北黄河、洛河沿岸一带,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干燥少雨,温差大,土地肥沃,日照时间长。
全年降水量约45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约2700小时左右,日照百分率为60%。
这些气候、土壤条件,也就使枣树的生长,正适得其所,自然成了红枣“安居乐业”,“繁衍生息”的乐园。
并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栽培选育,形成了众多优良品种和商品产量。
如绥德的木枣、团枣;延川的脆枣、狗头枣;清涧的牛奶脆枣。
此外,还有玲枣、婆枣、尖枣、小枣等等,既是鲜食枣的佳品,又是加工“醉枣”、“蜜枣”、“干枣”的上好原料。
陕北大枣的营养陕北红枣营养相当丰富。
鲜枣含糖量为35%左右,干枣含糖量为70%以上,因而发热量大,鲜枣每百克为103千卡,干枣为309千卡,与米、面相近,被誉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
我的家乡陕北特产作文说起我的家乡陕北,那可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陕北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俗文化,还有数不清的美味特产。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好好说道说道。
先来说说陕北的红枣吧。
在我们陕北,红枣那可是随处可见。
每到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枣子,就像一串串小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我家就有一片枣园,那是爷爷年轻的时候种下的。
记得小时候,一到红枣成熟的季节,我就会跟着爷爷一起去枣园。
走进枣园,浓郁的枣香扑鼻而来,让人瞬间陶醉其中。
枣树并不高大,但每一棵都枝繁叶茂,上面挂满了饱满的红枣。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照在红枣上,那一颗颗红枣就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
爷爷会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轻轻地敲打树枝,红枣就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我则在树下欢快地跑来跑去,忙着捡枣子。
有时候不小心被枣子砸到了头,“哎哟”一声,爷爷就会哈哈大笑起来。
捡完枣子,爷爷会挑出一些又大又红的红枣,用衣角擦一擦,递给我:“娃,尝尝,甜着哩!”我咬上一口,甜甜的汁水在嘴里爆开,那滋味,真是美极了!除了红枣,陕北的小米也是一绝。
陕北的土地肥沃,种出来的小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
用陕北小米熬出来的粥,那叫一个香!妈妈熬小米粥的时候,我总是在旁边眼巴巴地等着。
只见妈妈把小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上适量的水,然后用小火慢慢熬煮。
不一会儿,锅里就飘出了阵阵香味。
那香味越来越浓,弥漫了整个屋子。
终于,小米粥熬好了,妈妈会盛上一碗,递给我:“小心烫,慢慢喝。
”我接过碗,迫不及待地喝上一口,那浓稠的粥滑过喉咙,带着淡淡的甜味,让人感到无比温暖。
陕北的羊肉也是不能不提的。
陕北的羊都是在山坡上吃草长大的,肉质鲜嫩,没有一点儿膻味。
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爸爸决定做一顿羊肉大餐。
他早早地去市场买了一只羊,回来后就开始忙活起来。
爸爸把羊肉切成小块,用各种调料腌制好,然后放在锅里爆炒。
不一会儿,厨房里就传来了“噼里啪啦”的声音,伴随着阵阵香味。
我爱家乡的大红枣作文300字
我爱家乡的大红枣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在陕北佳县,这里盛产红枣,最有名气的就数我们老家的.黄河滩枣了。
当你走进我们家乡时,远远望去,漫山遍野枣树林立。
春天,春雨绵绵,大地万物复苏,枣树像刚睡醒似的慢慢地长出嫩绿的叶子,叶子小小的很好看。
过段时间,树上开满
了米黄色的小花,微风拂过,花儿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使人神清气爽。
到了盛夏,树上的花慢慢凋谢,树上就结了许多绿色的小枣,枣子没成熟时是青色的,吃起来又苦又涩。
到了秋天,枣子开始红了,由红眼到半红再到通红,形状是长圆形的,
远远望去像挂满了一串串的红珍珠。
摘一个下来咬一口,香脆可口,那甜津津的味道令人
回味无穷。
家乡的红枣皮薄、肉厚、核小、个大、味甜,非常有名。
红枣可以和小米一起煮粥喝,也可以炖着蒸着吃,也可以泡水喝。
红枣可以补血养颜,健胃补脾,是上等药材。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大红枣。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