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思路和中医治疗
- 格式:docx
- 大小:13.65 KB
- 文档页数:7
中医如何治疗蛋白尿的?
今天我们来讲讲中医是如何治疗蛋白尿的呢?蛋白尿主要是由肾病引起的。
常见原因包括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
我们需要针对性地应用一些保护肾脏,减少尿蛋白的药物进行治疗,预防疾病的恶化。
中医认为呢,肾是藏精之脏,主水,纳气。
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肾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肾为水脏,内寄命门真火,水火相济,封藏得固,决渎正常。
若肾阳亏虚,则气化失常,肾精化生肾气,是由肾阳蒸化肾阴而产生,肾阴肾阳又都以肾所藏的精为物质基础。
肾不藏精,精气下泻是产生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主要病机。
我之前就遇到一位患者,患有慢性肾炎病史一年,头面四肢浮肿,西医治疗四个月后,浮肿的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尿蛋白还是存在,同时还伴有饭量减退,食欲不振你、面色无血色。
于是找到了我。
经过诊断,诊脉沉缓,舌苔薄白微腻。
肾气不敛,脾湿内著,故脉沉缓、苔薄白微腻。
辩证为气阴两虚。
我们要收敛元气、健脾固涩,阴阳双补。
方用固肾除湿汤加减。
方中有,山萸肉、白扁豆、黄柏这三味药材,山萸肉性酸、涩,微温。
归肝、肾经。
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的作用。
白扁豆,味甘,属于温性药。
归胃、脾经。
具有健脾养胃消食的作用。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大肠、膀胱经。
具有较好的清热燥湿(清除热邪,干燥湿邪)、泻火解毒(祛除体内火毒邪气)、除骨蒸的功效。
(医生可以讲一讲这几味药材放在一起的作用以及功效)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来复查,病情有所好转,尿蛋白检测24小时定量在130mg,脉象平缓,食欲上升,精力充沛,嘱其继续服药巩固。
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思路和中医治疗
光辉;雷桂娥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年(卷),期】2009(001)006
【摘要】本文探讨了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思路和中医治疗.逐步分析血尿、蛋白尿的产生原因,对不同疾病进行鉴别,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处于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阶段的不同肾脏疾病进行辨证、分型、论治.经分析,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
的常见病理类型有: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薄基底膜病等;非肾小球性病因有:泌尿系统畸形、肾结石、特发性高钙尿症、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等.中医辨证分型为:下焦湿热证;阴虚火旺证;淤血阻络证;脾气
虚弱证;肾气虚衰证.提示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可完善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
的诊断治疗.
【总页数】2页(P500-501)
【作者】光辉;雷桂娥
【作者单位】518120,广东,深圳,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医院儿科;518120,广东,深圳,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2
【相关文献】
1.60例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研究 [J], 郭春花;林冲云
2.52例无症状性蛋白尿或(和)血尿的临床及病理与预后分析 [J], 郑设锋;薛增奇;宋瑞芳;卢蝉;缪初升
3.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患者临床与病理相关性分析 [J], 占永立;杨晓芳
4.成人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临床病理分析 [J], 卞鲁岩;杨青
5.加味参芪地黄汤合潘生丁片治疗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30例 [J], 何嘉礼;张旭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论治蛋白尿,辨证细讲究蛋白尿是慢性肾炎病种中的主要症状之一。
脾气散精,灌注一身,脾虚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上输于肺而布运全身,水谷精微反与湿浊混杂,从小便而泄;肾主藏精,肾气不固,气化蒸腾作用减弱,致精气下泄,出于小便而为蛋白尿。
脾肾不足是产生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关键。
大量蛋白从尿中排泄,正气日益损粍,脾肾更见亏虚,形成了恶性循环。
急性肾炎经治疗后,尿蛋白不易消除者,与湿热未清有关,除辨证治疗外可重用土茯苓、菝葜、仙鹤草、益母草(有明显的活血利尿作用),对消除蛋白亦有效。
如小便短涩,可用半边莲、龙葵(滑以去着)。
胆固醇高者加用运脾助化之品;颗粒、透明管型多者,应加补肾之品,如菟丝子、杜仲、枸杞子、芡实、金樱子等。
芡实如蛋白质损失过多,阴损及阳,临床可见一派阳虚的症状,诸如浮肿、面白、畏寒等。
若单用温阳而不滋阴,往往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宜重用黄芪(岳美中经验)佐山药、薏苡仁、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女贞子、赤小豆;形寒加附子,尿赤加白茅根。
温阳应与渗利结合,温而不利对病情的转归是不利的。
有的病人,服中药消肿后,不久水肿又起,究其原因,化验:血浆蛋白偏低。
可加服《千金》鲤鱼汤:鲤鱼汤鲤鱼1条1斤左右,生姜30克,葱60克(后下),醋30克共炖,不放盐,喝汤吃鱼,常有显效。
蛋白尿持久不消,可用鱼鳔(蛤蚧粉炒珠)研粉,装入开孔的鸡蛋中,用纸封口,再用黄泥湿纸包裹置火中煨熟,另煎黄芪30克,黑豆15克,送鸡蛋嚼碎吞服,每日1个,10日为1个疗程。
方中鱼螵固涩精微于下。
用大量黄芪者下病上取,补气以摄精也。
慢性肾炎肾病型后期肾脏功能开始衰弱。
这时的主要矛盾便转向高血压、贫血及氮质潴留。
有氮质血症时,禁止使用紫河车及各种胶类,总之,一切血肉有情之物,都应禁忌。
慢性肾炎高血压慢性肾炎高血压病例,一般多属虚证,为肾水亏损,肝木失养之证,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法当滋阴潜阳为先,用《医学衷中参西录》建瓴汤加减:山药、牛膝、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地黄、白芍、柏子仁,磨取锈铁水煎药(具益肾平肝,降胃之功)。
隐匿性肾小球肾病(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诊疗常规诊断:1、病史:注意病因,有无腰酸、乏力、眼睑水肿史,尿常规检查是否随疲劳、感冒、病灶感染等因素而波动。
2、检验: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还应注意血中IgA水平。
必要时行肾穿刺活检。
3、临床分型:①无症状血尿型:血尿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部分患者剧烈运动、高热后可出现一过性肉眼血尿,并于短时间内迅速消失。
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其病理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薄基底膜肾病及局灶肾小球肾炎多见。
②无症状血尿或蛋白尿型:常是肾脏疾病某一阶段(早期)的表现,病情及预后较单纯性血尿者严重,也可长期持续不变。
多见于肾小球轻微病变,局灶增生性肾炎及IgA肾病。
③无症状蛋白尿型:多见于青年男性,呈持续性蛋白尿,尿蛋白低于2.Og∕d,尿沉渣正常,无水肿、高血压等表现,预后良好。
多见于膜性肾病、微小病变病及系膜增生性肾炎。
4、诊断标准:①无急慢性肾炎或其他肾脏病史,肾功能基本正常。
②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而表现为单纯蛋白尿或(和)肾小球性血尿。
③可排除非肾小球性血尿或功能性血尿。
④以轻度蛋白尿为主者,尿蛋白定量>2.0g∕24h,但无其他异常,可称为单纯性蛋白尿。
以持续或间断镜下血尿为主者,无其他异常,相差显微镜下检查尿红细胞以异常为主,可称为单纯性血尿,5、注意与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蛋白尿和血尿相鉴别。
治疗:1、按肾脏病护理常规护理。
2、预防感冒、疲劳,有感染病灶者,尤其是呼吸道、肠道感染应予抗菌药物控制,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可行手术根治。
3、中医中药治疗:以血尿为主者可用清热养阴法,佐以活血凉血;以蛋白尿为主者重用健脾补肾,佐以固肾涩精;血尿与蛋白尿均持续存在且量多者,宜用益气活血、健脾固肾法。
4、病情顽固、尿液改变较重、屡治不愈者,可用中等量激素(泼尼松初量30mg∕d)与其他免疫抑制剂(CTX或苯丁酸氮芥)短程(4周)治疗。
见效后减量并继续巩固一段时间。
出院标准:经多种方法治疗,尿检轻微异常,且经长期观察变化不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克及肾功能正常者,可暂停治疗、出院,定期随访。
无症状性蛋白尿的辨证论治无症状性蛋白尿属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范畴,患者通常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等表现,仅小便检查提示蛋白尿,常<2.0g∕d.蛋白尿中的蛋白是人体的精微物质,在中医属于“精气”、“精微”、“阴精”等范畴。
而无症状性蛋白尿患者通常临床症状较少,如不仔细询问与观察,常常辨证较为困难。
1.肺卫不固风邪内恋无症状性蛋白尿病程较长,病情时轻时重,临床上许多患者常呈间歇性发作或加重,每多由于感冒而诱发,蛋白尿增多。
仔细分析,这样的患者多素有肺气虚损,肺虚则卫表不固,易为风邪所袭,可导致风邪内恋。
蛋白尿中的蛋白属于人体的精微物质,宜藏不宜泻,蕴臧精微物质于体内有赖于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
正如《素问•经脉别论篇》所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肺位居高,为华盖,精气有赖肺气之宣发而布散全身。
若肺气虚损,布精无力,则精微径走膀胱,随溺窍而出,发为蛋白尿。
风邪善行,出入无常,损及肾络,亦可出现蛋白尿。
故抓住证之实质,对这样的患者采用益气补肺、祛风固表的方法治疗,药用黄黄、防风、白术、荆芥、羌活等。
2•脾肾气虚清气下泄无症状性蛋白尿患者病情缠绵,尿蛋白通常呈持续性,病延日久,可导致精关不固,精微下泄。
正如《素问•口问》所说“中气不足,漫便为之变”,究其成因,多是饮食不节,或后天失养,或他病及脾导致脾胃虚弱,固摄无权,清阳不升,则谷气不流,精微下注,随湿浊而出为蛋白尿。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元先天不足,或他病耗损,或脾病及肾导致肾气虚弱,气不固精,封藏失司,精微下泄则形成蛋白尿。
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后天之本不充,日久及肾,肾虚则温煦滋养失职,脾气匮乏,每可导致脾肾俱虚。
故脾肾气虚是这些病人发病的关键,亦有一部分病人可夹水湿、兼湿热而表现有“实”的一面。
故对证属脾肾气虚,精微下泄的病人导师多采用补脾益肾,升阳固精法治疗,方选补中益气汤合大补元煎加味。
中医中药治疗尿蛋白的方法蛋白尿属于中医的'精微'范畴,宜藏而不宜泄。
五脏中统摄精微物质的关键在脾、肾两脏。
'脾升清'、'肾藏精',清气不升、肾不藏精,则精气下漏,发生蛋白尿。
因此脾肾两虚是蛋白尿的主要病因,虚证演变的一般特点是缓慢、渐进。
中医治疗蛋白尿常以益肾健脾为方法,可以应用参芪地黄汤为基本方治疗。
如果患者兼有实邪,则兼顾祛邪,气滞加陈皮、木香;瘀血加泽兰、丹参;有痰加半夏、竹沥;有水气加牛膝、车前子。
邪气不重时,偏阳虚,加桂枝、附子;偏阴虚,加麦冬、五味子;脾虚证显,加苍术、白术、薏苡仁;肾虚证显,加菟丝子、炒杜仲;尿蛋白量多,可加收涩之品,如金樱子、芡实、莲须、五味子、覆盆子、桑螵蛸等,选加一、二味药即可;蛋白尿毕竟属清浊不分,还应考虑配伍清利之品,如车前子、玉米须、石苇、白茅根、益母草、土茯苓等,也是选加一、二味即可。
如果突然发生蛋白尿,或尿蛋白排泄量骤增,则应考虑到实邪(如感染)影响脾肾功能,以上呼吸道、泌尿系感染最多见,应先治其标。
中成药治疗:口服制剂:六味地黄丸:用于肾阴虚型糖尿病肾病;知柏地黄丸:用于阴虚火旺型糖尿病肾病;金匮肾气丸:用于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肾炎康复片、保肾康、百灵胶囊等用于本虚标实,肾虚水湿停滞等病症。
静脉制剂: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等,临床应用有益气养阴扶正,活血化瘀的作用。
食疗:千金鲤鱼汤:生黄芪30克、冬瓜皮30克、赤小豆30克、车前子30克、白术12克砂仁10克(上药布包与鲤鱼或鲫鱼一尾约250g 同煎,不加盐,加带皮生姜适量。
(吃鱼喝汤,每周1-2次)。
适用于糖尿病肾病低蛋白、水肿患者食用。
注意:以上方剂和药物,需要在专业医生辨证指导下应用,不可擅自应用,以免导致疾病的加重。
我是中医教授何学红,大家有肾脏疾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
中医科治疗尿血诊疗常规
尿血是由于湿热下注损伤脉络或脾肾不固,而致小便中混有血液,甚或伴有血块的病证。
西医学中的肾炎、泌尿系肿瘤、肾结核等疾病出现无痛性血尿时,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 小便中混有血液或夹有血丝,排尿时无疼痛。
2 实验室检查,小便在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或潜血阳性。
3 应与石淋、血淋相鉴别。
[辨证论治]
1 下焦热盛
症状:小便黄赤灼热,或尿色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质红,脉数。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例方:小蓟饮子。
2 肾虚火旺
症状: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例方:知柏地黄丸。
3 脾不统血
症状:久病尿血,甚或兼见齿衄、肌衄,食少,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脾摄血。
例方:归脾汤。
4 肾气不固
症状:久病尿血,尿色淡红,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
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例方:无比山药丸。
[其他疗法]
中成药
可酌情选用云南白药、三七粉、紫珠草片等药。
[疗效标准]
1 治愈:尿血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2 好转:尿血减少,实验室检查好转。
3 未愈:尿血与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思路和中医治疗(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摘要】本文探讨了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思路和中医治疗。
逐步分析血尿、蛋白尿的产生原因,对不同疾病进行鉴别,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处于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阶段的不同肾脏疾病进行辨证、分型、论治。
经分析,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常见病理类型有: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薄基底膜病等;非肾小球性病因有:泌尿系统畸形、肾结石、特发性高钙尿症、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等。
中医辨证分型为:下焦湿热证;阴虚火旺证;淤血阻络证;脾气虚弱证;肾气虚衰证。
提示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可完善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治疗。
【关键词】血尿/诊断;蛋白尿/诊断;肾疾病/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法;儿童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也称作隐匿性肾炎,临床上以血尿和轻度蛋白尿为主要表现而无症状体征,且肾功能正常。
通常包括无症状性血尿、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无症状性蛋白尿3种情况。
它是一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类型不同的肾小球疾病的一个阶段[1]。
一般常在体检或偶然情况下发现尿常规检查异常,其治疗效果差异很大。
1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思路1.1确定是否真性血尿排除某些食物、药物或经血造成的假象。
一过性血尿可由花粉、化学物质或药物过敏引起,月经期、剧烈运动后或病毒感染也可发生,通常无重要意义。
如多次检查均为血尿应引起重视。
1.2进行血尿的定位诊断1.2.1肾小球性血尿的特点(1)尿沉渣中有管型,特别是红细胞管型;(2)血尿伴有严重的蛋白尿(肉眼血尿,蛋白>1g/L或1g/24h;镜下血尿,蛋白>0.3g/L 或0.56g/24h);(3)尿中含有免疫球蛋白的颗粒管型;(4)尿中畸形红细胞>75%。
且尿红细胞数>8000/mL;(5)尿红细胞平均容积<7LSL,且分布曲线呈小细胞性分布;(6)免疫组化染色:尿红细胞表面Tamm Horsfall蛋白阳性[2]。
中医治疗蛋白尿案例一、辨证论治在中医治疗蛋白尿的过程中,首先要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确定患者病情的原因和程度。
一般来说,蛋白尿的出现与肾脏功能受损有关,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判断其属于哪种证型。
常见的证型包括肾气虚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等。
二、中药治疗根据辨证论治的结果,中医会采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对于肾气虚证的患者,中医会采用补肾益气的方法,常用药物包括黄芪、白术、熟地黄等;对于肾阳虚证的患者,中医会采用温补肾阳的方法,常用药物包括附子、肉桂、淫羊藿等;对于肾阴虚证的患者,中医会采用滋阴补肾的方法,常用药物包括枸杞子、女贞子、山茱萸等。
三、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蛋白尿的另一种方法。
通过针灸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肾脏功能。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肾俞、命门、三阴交等。
针灸治疗需要专业医师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有效。
四、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蛋白尿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患者应该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
同时,可以适量食用具有补肾作用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核桃等。
此外,根据中医的理论,饮食还应该注重寒温适宜,避免过度偏寒或偏热的食物摄入。
五、生活方式调整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外,生活方式调整也是中医治疗蛋白尿的重要环节。
患者应该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同时,保持心情愉悦也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
总之,中医治疗蛋白尿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
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调整的综合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肾脏功能,减少蛋白尿的排出。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需要专业医师进行操作和指导,患者切勿自行用药或针灸治疗。
蛋白尿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正常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极微(每日排出量约40~100毫克), 作尿常规检查常不能测出。
当有病时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多,可用常规尿蛋白定性试验方法测出尿中的蛋白,这种尿称为蛋白尿。
医学上的蛋白尿分为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三种。
功能性蛋白尿见于剧烈体力劳动或运动后,长途行军期间, 高温作业或严重受寒,精神紧张等。
高烧病人、心力衰竭病人、健康人进食高蛋白饮食后也可出现这种功能性蛋白尿。
体位性蛋白尿的发生与体位改变有密切关系,其特点是:清晨尿无蛋白质,起床活动后渐出现蛋白尿。
长时间直立、行走或脊柱前凸姿势(腹部向前突出)时,尿蛋白含量增多,平卧休息一小时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
功能性蛋白尿和体位性蛋白尿,不需耍作专门的治疗。
病理性质蛋白尿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妊娠中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特别是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尿蛋白比较顽固,不易消失(持久性蛋白尿)。
慢性肾炎的持久性蛋白尿成了医务人员和病人普遍关心的问题。
中药治疗蛋白尿有较好的疗效,现作一简要介绍。
(一)治疗蛋白尿的中药治疗蛋白尿的中药基本上可分为补益气血(黄芪、党参、当归),健脾和中(白术、茯苓、山药)、补益肝肾(山茱萸、枸杞子、怀牛膝、杜仲、补骨脂、菟丝子、女贞多,益肾固精(芡实、金樱子、桑螺蛸),滋阴,生津(鳖甲胶、生地、玄参、麦冬),利尿(石苇、干蟾),清热解毒(土茯苓),活血祛瘀(山楂、半枝莲),止痉(蝉衣)等几类。
这些中药除土茯、干蟾、蝉衣不宜久服外,其余均可长期服用,无副作用。
黄芪:补气固表,托疮生肌。
治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体虚浮肿,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
用于治疗蛋白尿每日剂量不得少于30克。
党参:益气,补脾,生津。
治脾虚,食少便溏,四肢无力, 心悸气短,口干,自汗,脱肛,子宫脱垂。
用于治疗蛋白尿每日剂量不得少于30克,而且最好与黄芪同用。
当归:补血调经,润燥滑肠。
UC头条: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血尿)中医辩证治疗及验方5则点击加载图片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又称单纯性蛋白尿和(或)血尿。
其特征为症状及体征不明显;尿液检查有间断或持续性微量蛋白和(或)血尿,甚至可有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一般无水肿、高血压,亦无血液化学和肾功能改变;病程很长,发病年龄以20~30岁为多,男性多于女性。
点击加载图片根据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征,其属于中医“溺血”、“尿浊”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烦劳过度,或情志内伤,耗伤心阴,心火亢盛,移热小肠,迫血妄行而致尿血。
或因房事不节,相火妄动,或忧劳过度而伤肾阴,阴虚则生内热,虚火灼伤络脉,则血随尿出。
点击加载图片或久居湿处,恣食生冷肥甘,湿由内生,阻滞气机,郁而化热,湿热蕴结,黏滞缠绵,影响脾之运化,肾的封藏而出现尿浊(蛋白尿),热伤血络则见尿血。
或思虑劳累过度,耗伤心脾,或久病伤及肾,脾气虚弱,统摄无权,肾气不足,下元空虚,封藏失职,不能固摄,既可导致血失统摄而尿血,亦可致水谷精微下泄而出现蛋白尿。
点击加载图片(一)辨证论治1.风热上扰证[主要表现]发热咽痛,咽部充血,咳嗽口干,舌苔薄黄,脉浮而数。
[治法方药]疏风清热解毒。
银翘(散)汤加减:金银花10g,连翘12g,蒲公英15g,蝉蜕10g,板蓝根15g,射干10g,白花蛇舌草15g,荆芥10g,玉米须12g,白茅根15g,生甘草5g。
点击加载图片2.阴虚火旺证[主要表现]血尿明显,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头晕耳鸣,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方药]滋阴补肾,养血柔肝。
知柏地黄汤加减:生地黄12g,山药15g,山茱萸12g,知母12g,黄柏10g,牡丹皮12g,茯苓12g,泽泻10g,女贞子12g,墨旱莲12g,白芍12g,益母草12g。
点击加载图片3.湿热内蕴证[主要表现]胸脘烦闷,肢体困重,口干不欲多饮,口苦口腻,小便灼热,或见血尿,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方药]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太和县中医院余冠华一、血尿分类及诊断程序血尿分类:1.泌尿生殖系统疾患引起的血尿(1)肾小球疾病: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薄基底膜肾病,遗传性肾炎等;(2)感染及炎症:如泌尿系感染、结核、丝虫性乳糜尿等,其中以膀胱炎更为常见;(3)结石及高尿钙症;(4)肿瘤;(5)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症或增生;(6)先天畸形:多囊肾,海绵肾,肾下垂,肾血管异常,如肾动静脉瘘、动脉瘤、血管畸形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肾静脉郁滞等;(7)外伤;(8)腰痛-血尿综合征。
2.全身疾病引起的血尿(1) 血液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等;(2)感染性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3)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高血压肾动脉硬化等;(4)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结节性多动脉炎等;(5)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痛风、糖尿病、淀粉样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6)某些药物:磺胺类、抗凝剂、消炎痛、环磷酰胺、卡那霉素等。
3.泌尿系统邻近组织疾患引起的血尿:如急性阑尾炎、输卵管炎、结肠癌、宫颈癌、卵巢恶性肿瘤等;4.其它:胡桃夹现象,运动性血尿等。
血尿的诊断思维步骤:1 . 首先必须断定是否真性血尿:(1)排除产生假阳性血尿:如月经、子宫、阴道、直肠或内痔出血以及人为因素的污染;(2)排除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某些药物(如大黄、酚红、山道年、安替比林、利福平等)、苯胺染料、食物(如甜菜、蚕豆等)所造成的红色尿;(3) 排除假阴性血尿:红细胞在酸性和低渗的环境中极易溶解破损。
尿pH值过高、过低、尿比重过低均可使尿中红细胞遭到破坏。
以致虽有血尿、尿沉渣镜检时却见不到红细胞。
如果作尿隐血试验,可获阳性结果.2 . 除外非泌尿系统疾患引起的血尿:有无其他部位出血?有无邻近器官病变累及泌尿系统?判断血尿的来源: 尿三杯试验3 . 全程血尿进一步鉴别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鉴别(1)伴有红细胞管型者为肾小球性。
“蛋白尿”的中医治法与6首方剂方介绍吴文博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中医对“蛋白尿”的基本认识中医学中无蛋白尿之称,蛋白质作为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中医理论的“精气”、“精微”、“清气”等相似,中医强调这些物质在人体内宜藏不宜泄,属于中医学“水肿”、“腰痛”、“虚劳”等范畴。
《诸病源候论·水病诸候》日:“水病者,由脾肾俱虚故也。
肾虚不能宣通水气,脾肾不能制水,故水气盈溢,渗溢皮肤,流遍四肢,所以遍身肿也。
”本病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水瘀互结。
根据中医“久病及肾”、“久病多虚”、“因虚致瘀”理论,治疗应以补气为本,佐以健脾利湿,活血化瘀贯穿始终为基本原则。
故根据中医辨证,适当给予黄芪、党参、太子参扶正益气,茯苓、汉方己、白术、米仁根渗湿健脾,虎杖、黄柏、车前子清热化湿,仙灵脾补肾助阳,桃仁、丹参、川芎活血化瘀,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中医治疗“蛋白尿”的方法和6首方剂介绍1 益气健脾补肾方生黄芪 30g,党参 30g,炒白术 20g,云苓 20g,熟地 20g,山茱萸 15g,炒山药 30g,炒苡仁 30g,怀牛膝 15g,桑寄生 20g。
脾肾两虚是肾病发病的关键,故健脾补肾药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首选药物。
以益气健脾之品调整脾胃使其脾实健运;以补益肾气之品使其肾气充实。
此方以扶正为主,一般用于病情稳定,轻微蛋白尿而无明显症状者。
2 益补收敛固涩方生黄芪 30g,党参 20g,炒白术 20g,云苓 20g,熟地 20g,炒山药 30g,芡实 30g,金樱子 30g,桑螵蛸 15g,补骨脂 15g,覆盆子15g。
此方以益气补肾扶正为主,加用收敛固涩之品。
对病程长,而又无明显感染、瘀血表现者或其他原因的顽固性蛋白尿患者,采用固摄疗法,可以达到强肾健脾,消除蛋白尿的目的。
3 益补清热利湿方生黄芪 30g,党参 20g,炒白术 20g,云苓 20g,熟地 20g,炒山药 30g,金银花 15g,公英 30g,黄连 6g,白花蛇舌草 20g,车前子 20g。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既往国内称为隐匿型肾小球肾炎,系指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而仅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和(或)蛋白尿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二病因本组疾病可由多种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病所致,但病理改变多较轻。
如可见于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中仅有轻微节段性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病,病变肾小球内节段性内皮及系膜细胞增生)等病理类型。
根据免疫病理表现,又可将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分为IgA肾病和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三临床表现对单纯性血尿患者(仅有血尿而无蛋白尿),需做相差显微镜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和(或)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测定,以鉴别血尿来源。
此外,应除外由于尿路疾病(如尿路结石、肿瘤或炎症)所致血尿。
对确属肾小球源性血尿,又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时,即应考虑此病。
以反复发作的单纯性血尿为表现者多为IgA肾病。
四鉴别诊断本病应依据临床表现、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予以鉴别,必要时需依赖肾活检方能确诊。
对无症状蛋白尿患者,需做尿蛋白定量和尿蛋白电泳以区分蛋白尿性质,必要时应做尿本周蛋白检查或尿蛋白免疫电泳。
只有确定为肾小球性蛋白尿,且患者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时,才能考虑本病诊断。
在作出诊断前还必须排除功能性蛋白尿(仅发生于剧烈运动、发热或寒冷时)、体位性蛋白尿(见于青少年,直立时脊柱前凸所致,卧床后蛋白尿消失)等生理性蛋白尿,也需谨慎排除其他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病(如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等)的早期或恢复期。
必要时需做肾活检确诊。
尿蛋白定量<1.0g/d,以白蛋白为主,而无血尿者,称为单纯性蛋白尿,一般预后良好,较少发生肾功能损害。
但近年的研究显示,有少部分蛋白尿在0.5~1.0g/d的患者,肾活检病理改变并不轻微,应引起足够重视。
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思路和中
医治疗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摘要】本文探讨了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思路和中医治疗。
逐步分析血尿、蛋白尿的产生原因,对不同疾病进行鉴别,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处于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阶段的不同肾脏疾病进行辨证、分型、论治。
经分析,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常见病理类型有: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薄基底膜病等;非肾小球性病因有:泌尿系统畸形、肾结石、特发性高钙尿症、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等。
中医辨证分型为:下焦湿热证;阴虚火旺证;淤血阻络证;脾气虚弱证;肾气虚衰证。
提示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可完善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治疗。
【关键词】血尿/诊断;蛋白尿/诊断;肾疾病/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法;儿童
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也称作隐匿性肾炎,临床上以血尿和轻度蛋白尿为主要表现而无症状体征,且肾功能正常。
通常包括无症状性血尿、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无症状性蛋白尿3种情况。
它是一组病因、发病
机制及病理类型不同的肾小球疾病的一个阶段[1]。
一般常在体检或偶然情况下发现尿常规检查异常,其治疗效果差异很大。
1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诊断思路
1.1确定是否真性血尿
排除某些食物、药物或经血造成的假象。
一过性血尿可由花粉、化学物质或药物过敏引起,月经期、剧烈运动后或病毒感染也可发生,通常无重要意义。
如多次检查均为血尿应引起重视。
1.2进行血尿的定位诊断
1.2.1肾小球性血尿的特点
(1)尿沉渣中有管型,特别是红细胞管型;(2)血尿伴有严重的蛋白尿(肉眼血尿,蛋白〉1 g/L或1 g/24 h;镜下血尿,蛋白〉0.3 g/L 或0.56 g/24 h); (3)尿中含有免疫球蛋白的颗粒管型;(4)尿中畸形红细胞〉75%且尿红细胞数〉8 000/mL; (5)尿红细胞平均容积V 7 LSL,且分布曲线呈小细胞性分布;(6)免疫组化染色:尿红细胞表面Tamm'Horsfall蛋白阳性]2]。
如确定为肾小球性血尿,可进一步做免疫学方面的检查,以区别是继发性还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如排除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可进一步做病理学检查,以了解肾小球疾病的
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这对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很有帮助;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薄基底膜病等。
如为肾小球性血尿,则不必再行IVP、膀胱镜、CT扫描等有损伤或费用昂贵的检查。
122其他定位诊断方法
(1)上尿路出血多呈暗棕红色尿,无膀胱刺激征,有时可见蠕虫样血块。
如尿中出现血凝块,多为非肾小球疾病;(2)尿三杯试验对诊断下尿路出血有帮助;(3)根据症状体征判断:如血尿伴耻骨上疼痛提示膀胱、前列腺疾病;血尿伴腰痛提示肾脏疾病或尿路结石;血尿伴膀胱刺激征提示尿路感染或肾结核;血尿伴发热、腰痛、尿频尿急提示肾盂肾炎或肾周脓肿;(4)从发病年龄观察:小儿时期的血尿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膀胱结石等;青少年或中年出现血尿,应考虑尿路一般细菌感染、结核、结石或肾炎等;40岁以上无痛性血尿多应考虑肾肿瘤。
1.2.3非肾小球性血尿
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作相应检查:如有膀胱刺激征者,应做细菌定量培养和尿抗酸杆菌培养,以确定是否为尿路细菌感染或肾结核;如考虑有泌尿系结石、肿瘤、多囊肾等可能,可选择腹部平片或IVP、肾超声波、CT扫描、逆行肾盂造影、膀胱镜、肾动脉造影和尿细胞学等检查。
1.2.4不明原因血尿的诊断
经上述检查仍有5%的血尿原因不明,其根本性疾病多是微小的肿
瘤或结石、肾的微小局灶性感染、隐蔽的肾小球疾病、早期的多囊肾、肾微小动静脉病变、小儿特发性高钙尿;若长跑后出现血尿,可能为运动性血尿。
对不明原因血尿的患者,宜定期追踪观察。
2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中医治疗
2.1中医治疗优势
西医对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患者,在未明确诊断前,一般不予特殊治疗,患者以保养为主,可以从事轻工作,避免感冒、劳累。
对有病灶者可祛除病灶,勿用肾毒性药物,以免加重肾损害。
常用止血药一般无效。
也不主张用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类药物。
中医治病长于宏观论治和辨证施治,不受病理检查限制,对根底疾病不明的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在治疗上有一定优势。
如对该病在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可寻的情况下,可从整体出发,根据患者的面唇舌色、口味喜恶、二便相关性、病史和用药史、脉象等及尿常规、尿蛋白电泳、尿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浆白蛋白等检测指标,结合中医对肾性血尿、蛋白尿的病机认识来进行辨证。
还可结合微观辨证,如尿色鲜红为火盛迫血,尿色淡红为气不摄血,尿中夹有血丝血块为淤血内阻,尿混浊为湿热之证,尿蛋白以中大分子为主病在肾,以中小分子为主病在脾,尿FDP增高者为淤血阻络,病程长者多虚,病程短者多实,苔厚腻者为湿证,苔少舌红者为阴虚证等。
2.2病机与治法
从病机而论:肾性血尿的形成多由热扰血分,伤及脉络而成,或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或脾肾气虚,脾不统血,血溢脉外;或久病气阴两虚淤血阻络,血不循经。
蛋白尿的产生与脾不摄精,精气下陷,和肾不藏精,精气下泄有直接关系。
而风邪、湿热(毒)邪、瘀血等因素在蛋白尿的产生和病情加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常用治疗大法为健脾、益肾、固摄、利湿、活血等。
临床常按以下分型论治:(1)下焦热盛证: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用小蓟饮子加减(生地、小蓟、滑石、通草、炒蒲黄、淡竹叶、藕节、当归、炒山梔);(2)阴虚火旺证:宜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生地、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旱莲草、大蓟、藕节、蒲黄);(3)瘀血阻络证:宜活血通络,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4)脾气虚弱证:宜补脾摄血,用归脾汤加减(黄芪、白术、茯苓、人参、龙眼肉、炒枣仁、木香、当归、远志、甘草);(5)肾气虚衰证:宜补益肾气,固摄止血,用无比山药丸加减(山药、肉苁蓉、熟地、山茱萸、茯苓、菟丝子、五味子、赤石脂、巴戟天、泽泻、杜仲、牛膝)。
2.3具体治疗过程
首先要控制感染。
如伴急性咽炎,可加用银花、连翘、蚤休、射干、山豆根、牛蒡子等;伴慢性咽炎者,可加用玄参、麦冬、桔梗、生甘草、百合、南北沙参、制僵蚕、蝉蜕等;伴皮肤感染者,可加用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半边莲、半枝莲、连翘、赤小豆、土茯苓、苦
参等;伴肠炎者可加用马齿苋、红藤、败酱草、地锦草、黄连等;伴尿路感染者可加用蒲公英、鸭跖草、车前草、梔子、黄柏、凤尾草、瞿麦、扁蓄等。
治疗血尿虽有“水道之血宜利”的原则,但根据辨证酌情加用凉血止血、活血止血、收敛止血、养阴固摄止血药,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常用凉血止血药有仙鹤草、紫珠草、大蓟、小蓟、槐花、白茅根、荠菜花等;活血止血药有参二七、景天二七、生
蒲黄、茜草根、琥珀等;养阴固摄止血药有赤石脂、金樱子、旱莲草、阿胶等;收敛止血药有藕节炭、血余炭、苎麻根等;中成药如茜草双酯、参三七粉、云南白药也可结合辨证酌情选用。
治疗蛋白尿,辨证无外邪热毒,可加用补气药,如太子参、党参、黄芪、山药、白术、茯苓、苡仁等,通过益气健脾,达到固摄蛋白。
对于长期蛋白尿者,应考虑久病入络,内有瘀阻,酌用活血通络药,如丹参、川芎、红花、桃仁、当归、赤芍、益母草、泽兰等,甚至可用虫类通络药,如地龙、水蛭、全蝎等。
如久治不愈而无湿热证者,可加用固涩药,如芡实、金樱子、莲须、覆盆子、煅牡蛎、柿叶等。
对于蛋白尿较多、肾功能正常者,可考虑用雷公藤、山慈姑、昆明山海棠、蜀羊泉等。
尽管中医治疗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有一定优势,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久治不愈,甚至在治疗期间病情逐渐加重。
这时,有必要做肾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对疾病的预后做到心中有数。
如病理类型经循证医学证实适合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药物治疗,尽早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肾脏病理提示不良预后的特征有:弥
漫性、增生性肾小球损害,尤其伴有节段性或弥漫性新月体形成;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或肾小管萎缩;微小动脉硬化;间质纤维化;末梢毛细血管IgA,C3沉积;毛细血管壁特征性的弥漫性增厚。
【参考文献】
[1]王钢,陈以平,邹燕勤.现代中医肾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23.
:2]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 .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1994: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