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安全知识、食物中毒防范知识讲座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6
幼儿园防食物中毒温馨提示:防食物中毒
安全知识
1. 食品安全意识
- 幼儿园食品安全是保障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 增强教师和家长的食品安全意识,共同营造安全的饮食环境。
2. 食物储存和处理
- 食物应存放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避免受到腐败菌或有害物
质的污染。
- 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 确保食材新鲜,不使用过期食品。
- 食物处理前,要正确洗手,清洗食材。
3. 食物加工和烹饪
- 使用新鲜的、有品质保证的食材。
- 确保烹饪过程中食材煮熟、煮透,避免生食造成食物中毒。
- 食物烹饪完成后,及时降温并放入冰箱保存。
4. 食物传递和分发
- 教师应保持洁净的工作环境,避免散发细菌。
- 配餐时,确保食物的卫生和健康,避免不洁食物被传递。
- 食物分发前,要先进行食品质量检查。
5. 资源利用和消毒
- 动物、宠物和幼儿的接触要防止食品交叉感染。
- 厨房餐具、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
- 喂食器具要保持干净,定期更换。
6. 食品中毒应急处理
- 如果发生食物中毒疑似病例,立即通知家长和相关部门。
- 在业务主管指导下,做好及时的急救、隔离和卫生处理工作。
以上是幼儿园防食物中毒温馨提示,希望能增强幼儿园教师和
家长的食品安全意识,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食物中毒预防知识科普讲座(二○一一年七月)一、概述(一)食品概念: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
(二)食品要求:食品应当无毒、无害,并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二、食源性疾病(一)食源性疾病概念:食源性疾病顾名思义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二)食源性疾病种类:包括食物中毒、食源性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由食物中有害污染物引起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三)食源性疾病病原物:生物性病原物、化学性病原物、动植物天然毒素。
1、生物性病原物:细菌及其毒素、病毒、真菌、寄生虫及其卵。
(1)细菌及其毒素1)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等。
2)引起人类肠道传染病:如志贺菌引起痢疾,霍乱弧菌引起霍乱等。
3)引起人与畜共患疾病:如生猪5号病(口蹄疫),系人畜共患疾病等。
(2)病毒1)引起婴儿秋季腹泻:如轮状病毒等。
2)引起甲肝:食用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可引发甲型肝炎流行。
(3)真菌1)引起人类赤霉病麦中毒: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被一种叫做镰刀菌的真菌污染,当人食用了用赤霉病麦面粉制成的面食,可引起中毒性疾病(醉谷病)。
2)引起人类肝细胞坏死中毒性疾病:黄曲霉毒素B1毒性和致癌性最强,其中以花生和玉米被污染最常见,可引起人类急、慢性肝细胞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4)寄生虫及其卵很多动物肉类、水产品等食物携带有寄生虫病原体,人吃了未煮熟的携带有寄生虫病原体的食物可能得寄生虫病。
2、化学性病原物1)蔬菜中有机磷农药超标,或食物及其使用的工具、容器被有机磷农药污染。
2)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生产经营工具、容器、包装材料。
3)违法添加非食用添加剂。
4)食物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或含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5)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
食物中毒安全知识讲座稿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那么你想知道食物中毒安全知识讲座发言要说些什么吗?下面由小编向你推荐食物中毒安全知识讲座稿,希望你满意。
食物中毒安全知识讲座稿篇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预防食物中毒》。
同学们,你们的吃、住、行和安全息息相关,而你们的安全又是社会、家长、老师所关心的大问题,如果你们出现任何事故的话,将是一个让大家头痛的问题,预防食物中毒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首要。
那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呢?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要洗手。
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
比如说,手上沾有病菌,再去拿食物,被污染的食物就会引起食物中毒。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
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是否有腐败变质。
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等。
不要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
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责任。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
尤其是生吃瓜果蔬菜要清洗干净;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
如菜豆和豆浆,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剩菜。
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
剩饭剩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其中的霉菌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
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8、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
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
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
10、如发现中毒情况后应立即向有关部门和学校主要领导汇报。
总之我们要做好一切安全工作,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共创和谐有序的平安校园。
谢谢大家!食物安全知识讲座稿篇【1】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如今,很多人都已将对食品价格的在意转向了对安全卫生的关注,因为食品安全关乎个人性命,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健康。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食物中毒防范知识讲座食品卫生安全知识、食物中毒防范知识食品卫生安全知识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套、勤晒被褥。
保持教室、卧室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惯。
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一、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二、提高自我救护意识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三、预防发生食物中毒养成良好的卫生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不吃变质剩饭菜。
少吃、不吃冷饮。
少吃、不吃零食。
不要长期吃辛辣食物。
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或喝水。
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
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
四、谨慎选购包装食物,认真查看包装标识,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
查看基本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标示清楚、产品是否合格。
简介市场准入标志QS:为了保护人们饮食卫生平安,XXX自2002年起,在全国规模内施行食物平安市场准入制度,对出厂食物,经过强制检验合格后,加贴市场准入标志,方便选购。
第一批必须标注QS的食物共5类,分别是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醋。
第二批必须标注QS标志的食品共分10类,主要包括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和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食品、冷冻饮品、膨化食品及速冻米面制品。
第三批必须标注QS的食品共分13类,主要包括糖果制品、茶叶、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蛋制品、可可制品、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
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宣传
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严重时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为了提高公众的食物安全意识和防范食物中毒的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安全知识宣传内容。
1. 妥善储存食品
- 保持食品冷藏温度:生鲜食材应储存在合适的温度下,避免细菌滋生。
冷藏食品的温度应保持在0-4摄氏度,冷冻食品应在零下18摄氏度以下。
- 避免交叉污染:将生肉、蔬菜和水果分别储存在不同的中,避免交叉污染。
- 注意食品保质期:及时清理过期食品,不要食用已经过期或质量受损的食品。
2. 安全烹饪措施
- 充分煮熟食品:确保食物完全煮熟,特别是肉类、禽类和海鲜。
- 避免生食:避免食用生肉、生鱼和生蛋等可能携带病原体的
食品。
- 注意卫生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细菌传播。
3. 避免外出就餐风险
- 选择有合格证书的餐厅:选择具有食品安全合格证书的餐厅,确保食品质量和卫生条件。
- 注意食品热度:外出就餐时,确保食物热度适宜,避免食用
冷却的食品。
- 注意饮用水源:选择可靠的饮用水源,避免喝含有病菌的水。
通过宣传这些食物安全知识,希望公众能够提高对食物中毒的认识,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
预防食物中毒知识讲座总结
日期:XX年XX月XX日
地点:XX会议室
主讲人:XXX(职位)
参与人员:(列出所有听众)
讲座纪要:
1.讲座开始前,主讲人简要介绍了食物中毒的定义和常见症状,强调了食物安全的重要性。
2.主讲人详细介绍了导致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包括细菌、寄生虫、化学物质等。
并提醒
听众注意食物来源、储存和处理过程中的卫生问题。
3.主讲人重点讲解了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和正确的食品安全行为。
包括:
●选择新鲜和优质的食材;
●注意食品的储存温度和保质期限;
●充分烹饪食物,特别是肉类和海鲜;
●避免交叉污染,注意生熟食物的分开存放;
●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主讲人还分享了一些食物中毒的案例和教训,以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食物中毒
的危害。
5.在讲座的互动环节,听众积极提问并与主讲人进行交流。
主讲人针对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并给出了实用的建议和技巧。
6.讲座最后,主讲人总结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并强调了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重
视食品安全,从小事做起,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以上是本次预防食物中毒知识讲座的总结纪要,旨在提醒大家关注食品安全,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讲座讲座时间:2012年6月16日主讲人:王钧一、造成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1、食品本身有害有毒:如毒草、莽草、发芽的马铃薯、木薯、苦杏仁、河豚鱼、湟鱼、毒蚌等。
2、食品被有害有毒物污染,如化学毒物、有害生物污染。
3、不卫生的设备,容器或用具。
4、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5、使用了腐败变质的原料。
6、剩余食物未重新加热。
7、误用有毒有害物。
8、不适当的贮存。
9、食品加工烹调不当。
10、个人卫生素质差。
二、食物中毒分类1、微生物性食物中毒(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伴有发热,其潜伏期相对于化学性的较大。
(2)真菌毒素与真菌食品中毒,特点: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物中的真菌毒素;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真菌毒素,一般都是小分子化学物,对机体不产生抗体;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较明确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发病快,潜伏期短,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中毒程度严重,病程长,发病充及死亡率高;季节性和地区性均不明显,中毒食物无特异性;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以检测出有关化学毒物;误食混有强毒的化学物质或食入被有毒化学物污染的食物;临床表现因毒性物质不同而多样化,一般不伴有发热。
三、禁止采购的食品1、腐败变质、油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司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2、未经曾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3、超过保质期或者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4、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四、为什么说剩菜应彻底加热后才能食用各种剩菜应尽早放入冰箱冷藏,再食用时应彻底加热,这是消除微生物的最好办法,剩菜在贮存时微生物也许已经生长繁殖,因为适宜的贮存仅能减慢微生物的生长,并不能杀灭它们。
预防食物中毒知识讲座总结预防食物中毒知识讲座总结1. 引言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通过食用受污染或不安全的食物而引发的健康问题。
“预防食物中毒”是一个关乎我们日常生活和健康的重要主题。
在这次讲座中,我将为大家介绍关于食物中毒的知识,并提供有关如何预防食物中毒的实用建议。
2. 什么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由于人们摄入受污染食物或食物受到有害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感染而引发的疾病。
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发热和恶心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食物中毒可导致肠道出血、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3. 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食物中毒通常与以下几个原因相关:1) 生熟食物交叉污染:当我们将已经煮熟的食物接触到生食或已受污染的食物时,交叉污染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
2) 不适当的存储和处理:食物在储存和处理过程中若未保持适当的温度、卫生条件和时间,就容易遭受微生物的侵害。
3) 使用已过期或受损的食物:过期食物和受损食物更容易被微生物污染,从而导致食物中毒。
4) 不正确的食物处理:如未洗手、交叉切割不同食材、未彻底煮熟等,也会增加食物中毒的风险。
4. 预防食物中毒的建议为了预防食物中毒,以下是一些建议:1) 保持食品卫生:在烹饪前、烹饪中和食用后要注意洗手、清洗烹饪工具和餐具,并保持厨房环境干净整洁。
2) 安全购买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产品包装是否完好,是否过期,不购买受损食品。
3) 储存食品正确:将食物存放在适当的温度下,生肉和其他食材要分开储存以避免交叉污染。
4) 彻底煮熟食物:食物在烹饪过程中要达到适当的温度,确保杀死微生物。
5) 注意食品的来源:购买来自可信任的供应商的食品,避免摄入受污染食材。
5. 我的观点和理解食物中毒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健康构成威胁。
通过参加这次预防食物中毒知识讲座,我对食物中毒的原因和预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作为个人,我认为预防食物中毒是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培养良好的食品安全卫生习惯,并传播这些知识给身边的人。
防食品中毒安全教育讲稿引言尊敬的各位同事和学生,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有关防食品中毒的安全知识。
食品中毒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健康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如何预防食品中毒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了解食品中毒食品中毒是由于摄入被污染或变质食品导致身体不适的疾病。
常见的食品中毒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头痛等。
严重的食品中毒可能导致器官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食品中毒的认识,以及如何避免和处理食品中毒事件。
预防食品中毒的重要措施1. 保持食品卫生- 在购买食品时,选择有信誉和可靠的商家,避免购买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 在食品的储存、加工和烹饪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卫生规范。
保持清洁的操作环境,避免交叉污染。
- 注意食材的新鲜度,并妥善处理剩余的食物。
2. 加强食品安全意识- 定期了解最新的食品安全知识和官方发布的食品安全警示信息。
- 学会读懂食品标签,了解食品的成分和质量控制情况。
- 不贪图便宜,避免购买来源不明或不合法的食品。
3. 做好食品处理和烹饪- 在处理生食和熟食时,要保持食材与的清洁,并避免将生食与熟食混合或交叉接触。
- 确保食品彻底煮熟,避免食用未熟或半生的食物,特别是肉类、海鲜和蛋类。
- 注意保存和加热食品的温度,避免细菌滋生。
处理食品中毒事件的应急措施- 如果怀疑食品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有问题的食物,并将其隔离,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 如果出现严重的食物中毒症状,例如呕吐或昏厥,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就近就医。
- 尽快报告食物中毒事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并提供相关食品样本以便调查。
结语通过加强对食品中毒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应对食品中毒事件。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食品卫生,加强食品安全意识,并掌握适当的食品处理和烹饪方法。
只有通过集体的努力,我们才能为建立一个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注意:本讲稿仅供参考,并非法律文件。
在编写相关教育材料时,请遵循当地法律和政策规定。
食品安全知识讲座一、食品安全常识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
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油脂类食品有“哈喇”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校园周边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在食堂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二、如何防范食品安全六要:一要看证件;《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二要看包装;包装有无破损,文字、图案印刷是否工整,清晰,是否伪劣三要看标签;生产信息,地址,成分配料,质量等级,净含量,中文标识四要看日期;五要看文号;卫生批准,生产批准,食品标准认可编号,进口产品还要看CIQ六要认准QS标-1-志;国家对28大类525种产品,强制性认证管理七要索要购物凭证。
六慎:一、慎重购买过“艳”食品;食品添加剂: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改善食品质量,以及“色”、“香”、“味”。
二、慎重购买过“白”食品;可能添加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
三、慎重保存时间过“长”的食品;低温保存时间过长,易产生致病菌。
四、慎重购买“小”摊点食品;抽检合格率低。
五、慎重购买价格过“低”的食品。
六、慎重购买“散”装食品。
三、青少年常见的营养误区(一)、零食代替主食;应该怎样吃:1、易消化2、有营养3.两餐之间吃。
(二)、常吃洋快餐;高温油炸食品,脂肪高,(营养过剩),影响消化吸收。
三高劣势:“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易造成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三)、精粮摄入过多;维生素摄入减少,纤维素不足,蔬菜太少,粗粮太少。
(四)、偏食;营养不良。
食物中毒预防知识引言概述: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而且严重的健康问题,它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食物中毒的定义、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以及应急处理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食物中毒预防知识。
正文内容:1. 食物中毒的定义1.1 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毒是指由于摄入或接触到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而引起的健康问题。
它可以通过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有毒化学物质等途径传播。
1.2 食物中毒的症状食物中毒的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泻、发热、头痛、乏力等。
不同类型的食物中毒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2. 食物中毒的原因2.1 细菌污染细菌是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细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这些细菌可以通过不洁的食材、不合格的食品加工和储存方式等途径进入食物,导致食物中毒。
2.2 病毒感染病毒也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
诸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可以通过食物或者水传播,导致人们感染食物中毒。
2.3 化学物质污染有些食品可能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如农药、重金属等。
这些化学物质会在食物中积累,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3.1 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基础。
包括勤洗手、使用干净的炊具和餐具、熟食与生食分开等。
3.2 安全的食品储存和加工正确的食品储存和加工方式可以有效预防食物中毒。
食物应储存在干燥、凉爽的地方,避免与有毒物质接触。
加工食品时应确保食材新鲜,避免交叉污染。
3.3 规范的食品检验和监管食品检验和监管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符合安全标准。
4. 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4.1 及时就医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尽快就医。
医生会根据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包括补液、抗生素等。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食物中毒防范知识讲座食品卫生安全和防范食物中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首先,个人卫生非常重要,要保持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被套和勤晒被褥的好惯,同时也要保持教室和卧室环境的清洁卫生。
饭前便后洗手和避免暴饮暴食也是必须养成的良好惯。
其次,要遵循“六不吃”的原则,即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和不吃零食。
此外,从食品标签上识别食品质量并选择安全的食品也很重要,因为这是把住“病从口入”第一关的关键。
了解食物中毒的特征也很重要。
食物中毒的潜伏期很短,一般在食用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就会发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呕吐和发热等胃肠道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怀疑是否患上了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也要及时告知老师。
预防食物中毒也非常关键。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惯,特别是饭前便后要勤洗手,使用除菌香皂或洗手液。
同时,我们也要遵循“六不吃”的原则,不吃生、冷、不清洁的食物,不吃变质剩饭菜,少吃或不吃冷饮和零食,不长期食用辛辣食品,不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马上喝水或其他饮料,也不要在剧烈运动后马上进食或喝水。
此外,我们也要避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绝不要去无照经营的摊点或饭店购买食品或就餐。
还要避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
谨慎选购包装食品也很重要。
我们应该认真查看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标志(QS),以确保选择安全的食品。
市场准入标志QS是为了保护人们的饮食卫生安全而实施的制度。
出厂的食品必须经过强制检验合格后,才能加贴市场准入标志,方便消费者选购。
我们也要注意查看基本标识,如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否标示清楚,产品是否合格。
最后,我们也要学会如何判别伪劣食品,以免上当受骗。
防范“七字法”是一种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
防范“七字法”包括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预防食物中毒的安全知识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它常常在我们的餐桌上发生。
食物中毒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因此,预防食物中毒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是一些预防食物中毒的安全知识。
一、认识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多种,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食品保存不当:如果食物在存储过程中没有处理好,会导致食物变质或者受到污染,从而引发食物中毒。
2.食品加工不当:在烹饪和加工食物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注意清洁卫生和烹饪温度掌握不当,会导致细菌繁殖,致使肠道疾病。
3.食品质量不良:如果餐厅或者超市的食品质量较低,含有过多的细菌或者其他有害物质,就会让人发生食物中毒。
二、注意食品卫生为了预防食物中毒,我们需要注意食品卫生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购新鲜食材:在购买食材的时候,要选择新鲜、质量好的食材。
如果食材看上去难看、变质变味或者价格异常便宜,就不要购买。
2.存储食品:在存储食品时,要注意保持食品清洁和干燥。
不同的食品要存放在不同的环境下,比如肉类应该在冰箱里保存等。
3.加工食品:在烹饪和加工食品时,要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工具和餐具。
在使用前应该进行清洗和消毒。
4.冷热适宜:不要食用过夜食物和不新鲜的冷盘,切勿随便使用变色变味的食物,加热过程要彻底,确保食品中的细菌被彻底杀死。
三、健康饮食适当饮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的一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避免过量摄入:过量摄入高脂肪、高糖、高盐食品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容易引发一些疾病。
饮食要有节制,注意饮食均衡。
2.合理膳食:膳食要合理搭配,保证营养均衡。
适当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摄入适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3.多喝水:多喝水可以帮助人体排毒,预防食物中毒。
四、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预防食物中毒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避免腐败变质食品:餐厅服务员送上来的食品,一定要看清新鲜日期,尤其是海鲜类食品。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食物中毒防范知识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套、勤晒被褥。
保持教室、卧室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
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一、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二、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三、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不吃变质剩饭菜。
少吃、不吃冷饮。
少吃、不吃零食。
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或喝水。
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
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
四、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查看市场准入
标志(QS)。
查看基本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标示清楚、产品是否合格。
简介市场准入标志QS:为了保护人们饮食卫生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自200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出厂食品,经过强制检验合格后,加贴市场准入标志,方便选购。
第一批必须标注QS的食品共5类,分别是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醋。
第二批必须标注QS标志的食品共分10类,主要包括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和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食品、冷冻饮品、膨化食品及速冻米面制品。
第三批必须标注QS的食品共分13类,主要包括糖果制品、茶叶、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蛋制品、可可制品、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
五、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
识别。
《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
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一防“艳”。
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
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
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 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
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
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
“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散”。
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六、如何识别食品标签
1、必须标注的内容:
食品标签必须按照《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正确标注各项内容。
包括食品的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制造者、及经销商的
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贮存指南、质量等级、产品标准号、保质期等。
2、标签内容齐全,标签内容完整、规范和真实。
3、保质期和保存期的区别
保质期是指最佳食用期,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持食品卫生质量和营养的期限。
在此期限内,食品完全适于销售,并符合标签内容和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卫生质量;超过此期限,在一定的时间内食品仍然可以食用的。
保存期是指推荐的最终食用期,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终日期;超过此期限,,产品的质量可能发生变化,食品不再适于销售和食用。
食物中毒防范知识
一、什么是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凡是致病因素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使人体患上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的都称之为食源性疾病。
二、常见的食物中毒有哪些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常见的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常见的有“瘦肉精”食物中毒、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桐油食物中毒等。
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了一些含有某种有毒成份动植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常见的有河豚鱼中毒、高组胺鱼类中毒、四季豆中毒、豆浆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毒蘑菇中毒等。
三、食物中毒有什么特征
一般发病突然,发病人数多且较集中,少则几人,几十人,多
则数百人、上千人;潜伏期根据中毒种类的不同可从数分钟到数十小时,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病人在进食后经2~24小时内发病,通常化学
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短,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长;病人的症状表
现类似。
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人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等急性胃肠道症状,但根据进食有毒物质的多少及中毒者的体质强弱,
症状的轻重会有所不同;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中毒患者有共同的就
餐史,病人往往均进食了同一种有毒食品而发病,未进食者不发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季节性较明显,5—1 0月份气温较高,适宜细菌
生长繁殖,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期。
大部分的化学性食物中毒
和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季节性不明显。
四、如何防范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
(一)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单位食堂、农村自办宴席、大型会议和庙会涉及到的集体用餐严禁加工野生菌、发芽洋芋、四季豆、河豚鱼、病死畜禽及制品等类易引发食物中毒的食品供食用。
(二)农村地区广大群众不要采摘不熟悉的野生菌加工食用或拿到市场上出售。
城市居民在市场上购买野生菌时,不要购买当地群众不常食用的品种,不要购买霉变和不认识的野生菌,建议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
食用
野生菌10分钟到48小时内,如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居家及集体用餐食品要低温储藏,做好食具、炊具的清洗消毒工作,生熟食炊具要分开使用;凉菜加工须注意加工过程的卫生,生熟食分开,不要食用生食海产品、生韭菜、生芫荽、生薄荷等容易被细菌污染的生食品;熟食品应及时食用,隔餐、隔夜的熟食品食用前要充分加热,提倡“现买、现做、现吃”,防止细菌污染。
加工食物和进餐前要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注意洗手,不要购买和食用超过保质期、变色、变味、霉变、包装破损以及价格异常的食品,不吃发芽洋芋、未煮熟的四季豆、病死畜禽及制品等。
购买生肉时,要注意识别有无检疫部门的检疫图章。
(四)外出就餐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卫生状况好、安全信誉度高的餐饮单位就餐,就餐时应索取有关票据。
就餐前要观察餐具是否经过消毒处理,经过清洗消毒的餐具具有光、洁、干、涩的特点;未经清洗消毒的餐具往往有茶渍、油污及食物残渣等。
现在餐桌上出现一些塑膜包装的套装小餐具,这些餐具都是由集中清洗消毒单位清洗消毒的,套装消毒餐具包装膜上应标明餐具清洗消毒单位名称、详细地址、电话、消毒日期、保质期等内容;用餐时应注意分辨食品是否变质、是否有异物和异味。
颜色异常鲜艳的食物,有可能是违法添加了非食用物质或超量、超范围使用了食品添加剂。
不吃违禁食品,少吃或不吃生食海产品。